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散煤治理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战略与规划、生态环境政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球环境治理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73-288X
  • 国内刊号:11-5337/X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8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4
  • 综合影响因子:0.468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卷首语

顶层设计需要顶层思维

摘要:目前,环境保护部部署了“监管排放、信息公开、许可证、责任赔偿、区域联动、考核评价、生态红线、主体功能区、环境核算、环保市场”等十项改革工作任务,这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但也要看到,这个部署基本上是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提到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司局,还看不到关于环保改革总体布局的研究和制定,这就会产生环保改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
1-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理论战略探讨

创新应对重大环境事件思维推动环保战略转型

摘要:本文系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在“2013年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研讨会”上做的关于我国如何应对重大环境事件专题讲座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7-12

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摘要: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是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的重要内容,其划定工作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本研究旨在建立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划定技术方法,为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划分和管控措施设计提供导引,为建立国家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提供技术支撑.
13-15

水环境红线划定技术与管控措施初探

摘要:国家水环境红线是国家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这一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概念、内涵和特征,重点阐述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划定流程和技术方法,并从“质量-排放-风险”全面介绍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管控措施,提出了加快推进国家水环境红线管理的3点建议.
16-18

土壤环境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研究

摘要: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之一,划定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可以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在分析国外土壤环境保护经验、总结土壤环境功能和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明确了土壤环境质量红线的具体区域,并提出了具体的管控对策.
19-2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政策专题研究

中国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污染威胁及应对性科研投入现状分析

摘要: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两大民生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可知,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是威胁初级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环境统计资料已经证实,21世纪以来作为初级农产品安全生产源头威胁因素的环境污染形势仍严峻,同期,中国初级农产品产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粮食、水产品、猪牛羊肉等初级农产品产地相对集中.分析2012年统计数据可知,占全国粮食比重37%的稻谷,其主产区湘、赣诸省同时也是重金属镉、铅污染严重的省份;而在深圳、盐城所开展的水产品受环境污染影响的区域个案研究也足以引起我们关于中国水产品安全生产正受环境污染威胁的担忧.本可寄希望于各级公共财政能投入资金并引导科研资源优先配置于威胁初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环境污染治理的科研领域,以图解决上述问题.但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科研资源的投入缺乏对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统筹考量,甚至连综合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未能打破学科和行业壁垒,这势必影响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的源头问题.
22-3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选题与征稿启事

摘要:环境保护部主管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C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于1976年创刊,现已DN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30-30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发展历程初探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目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和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
31-33

多部门环境监测科学数据共享体系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淮河流域环境与健康监测网”获取的环境监测科学数据特征,并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环境监测科学数据的5个基本要素,对构建面向社会公众、面向科学研究的多部门环境监测科学数据共享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
34-36

探讨适用于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使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同一区域五条河流的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提出了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纳入我国地表水常规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37-40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展及现状

摘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环境空气管理能力,完善了大气环境保护标准.通过对比新修订和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变更情况,突出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在功能分区、污染物浓度限值、数据有效性规定等方面的优越性.研究指出,新增设的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h浓度限值,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重大突破.发达国家和国际代表组织已经开始有增加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趋势,我国也已经将这些评价指标列入参考浓度限值之列,同时通过这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主要污染物控制上,一级标准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二级标准与一级标准相差很大,因此二级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将有非常大的严格修订空间.针对目前世界各国、国际组织或者地区已经基本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分级标准,中国继续执行分级标准,逐渐缩小差距或者在技术水平达到的情况下取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制度,成为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41-43

现代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硫排放特征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新型煤化工行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建的大型煤化工项目进行调研,研究不同煤化产品的生产工艺、二氧化硫产生机理;对典型煤化工项目做硫平衡分析,估算煤化工工艺过程中的非正常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生产装置开停车或出现故障时的非正常排放具有瞬间产生浓度高、排放量大等特点,是当前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最重要的二氧化硫排放来源.
44-47

基于情景分析的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协调性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情景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协调度模型,对未来一段时期钢铁工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维持现有发展模式的基准情景下,我国钢铁工业协调发展度将持续下降,2020年将下降到0.73.在环境恶化和经济效益相对脱钩的情景下,直到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协调发展度将维持在0.85的水平.而在经济与环境出现绝对脱钩的情景下,我国钢铁工业协调发展度将持续上升,2020年将达到0.95的高水平.因此,近期我国钢铁工业应遵循“基准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的发展路径,降低总物质投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经济产出效益,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48-51

从引发机制角度分析“资源诅咒”与经济的关系——基于中国和美国的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将从“资源诅咒”引发机制的视角将中国、美国的资源和经济纳入比较分析框架,初步从“资源诅咒”贸易条件、“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制度机制四个引发机制的角度分别对中、美两国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是:中国出现了“资源诅咒”的征兆,但在整体经济形势上并未表现出资源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而美国并未表现出“资源诅咒”的迹象.最后就中国面临的“资源诅咒”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向.
52-55

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在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合理化建议.研究指出,作为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初步具备了对我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地级城市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但由于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于2008年底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依然存在点位数量和代表性不够、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软件系统功能不成熟、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缺乏质量控制技术、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第一,增加自动监测站数量,点位布设更有针对性;第二,增加自动监测站的类型;第三,加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控制能力;第四,完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质保体系;第五,完善运行维护体系;第六,增强国际学习和交流.
56-58

机动车排放控制应用模型初探

摘要:本文对机动车排放控制现状、对策评价方法及排放模型进行分析,并简述模型在北京市的应用.
59-61

政府采购环境标志电子产品的环境效益分析

摘要: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引导和推动消费和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绿色采购成本效益分析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可持续推进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在介绍了中国环境标产品政府采购的现状和国外相关政府绿色采购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产品展开了相应的环境效益分析,最后对国内广泛开展此项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总结.
62-65

发达国家洗涤行业节能减排的经验介绍

摘要: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之下,我国洗涤行业的逐步发展与壮大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方向和目标,加强节能减排意识,实施有关节能减排的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洗涤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方法和经验的了解和学习,结合我国洗涤行业的实际特点,旨在找到适合我国洗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洗涤行业还处于快速扩大发展的初期,但我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特点,开拓创新,开发出适合我国洗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快速扩大发展的同时,与其他行业和领域一同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