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 44-1640/Q 国内刊号
  • 1674-0858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环境昆虫学报是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环境昆虫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

环境昆虫学报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特邀稿件
保幼激素促进昆虫杆状病毒增殖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进展977-982

摘要:保幼激素除了对昆虫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还能促进昆虫杆状病毒的增殖。本文重点综述了保幼激素对昆虫杆状病毒的具体增殖效果和可能的机制。目前认为保幼激素促进病毒增殖的主要机制是延长宿主幼虫历期、提高宿主幼虫取食量和食物转化率等。最后建议今后应从DNA甲基化的角度探讨保幼激素促进病毒增殖的可能表观遗传机制。

昆虫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983-991

摘要:昆虫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种膜蛋白,它们是昆虫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必要蛋白,有关它们的研究不断深入。因此,本文对昆虫水通道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旨在引起人们对该类蛋白的兴趣,以便系统了解和研究该类蛋白。目前研究表明:昆虫典型的AQPs是由250-3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量在23-35 k Da,包含6个疏水性横跨膜区域、两个NPA结构单元(asparagine-proline-alanine)等。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已知昆虫AQPs可分为5大类,分别为DRIP、BIB、PRIP、RPIPs和LHIPs。昆虫AQPs除了运送水分子外,还可以运输其他的一些小分子溶质,如尿素、甘油、海藻糖等。它们还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可能在昆虫的多个生理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昆虫AQPs的深入研究还将会给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生物农药专栏
球孢白僵菌在重金属Cd(Ⅱ)作用下抗氧化酶系变化992-999

摘要: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在重金属镉Cd(Ⅱ)作用下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以探讨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应对重金属胁迫时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Cd(Ⅱ)胁迫初始阶段(2-6 h),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中POD活性出现抑制现象,POD对Cd(Ⅱ)胁迫较敏感。Cd(Ⅱ)胁迫4 h后,GST、SOD、CAT酶活性均显著增加。GST活性在Cd(Ⅱ)胁迫早期酶活变化最为明显,对菌体细胞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后期GST活性较低,因此其保护作用较弱;POD的活性变化则与GST相反,POD在Cd(Ⅱ)胁迫后期对菌体细胞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Cd(Ⅱ)胁迫下,CAT活性稳定且变化不明显但仍高于正常状态下的CAT酶活;SOD始终保持高的酶活性,在这些抗氧化保护酶中,以SOD最为重要。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球孢白僵菌耐Cd(Ⅱ)胁迫的重要生理基础。

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产酶特性研究1000-1006

摘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琼脂平板透明圈法和专一性短肽底物Suc-Ala-Ala-Pro-Phe-pNA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5个菌株在培养液、虫体诱导下的几丁质酶和凝乳弹性蛋白酶(Pr1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在不同诱导源中均能产生几丁质酶和Pr1酶。DNS和透明圈比值法测得的各菌株间几丁质酶活性差异趋势一致,高致病力菌株IFCF01的几丁质酶产酶水平显著高于4个低致病力菌株。以虫体诱导的菌株IFCF01几丁质酶活性最高达0.7815 IU/mL,显著高于培养液诱导的0.3740 IU/mL。玫烟色棒束孢Pr1酶活性随接种时间逐渐增高,且高致病力菌株产酶量显著高于低致病力菌株。以虫体培养的菌株IFCF01 Pr1酶活性最高值达2.34μg/mL/min,显著高于IFCF-D58的最高值0.88μg/mL/min。虫体诱导对几丁质酶和Pr1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推测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表皮含有刺激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酶的成分有关。

暗黑鳃金龟幼虫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条件的研究1007-1014

摘要:从云南省玉溪市塔甸镇玉米地自然罹病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获得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为了弄清该菌株培养条件,为蛴螬生物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在不同pH、温度、光照条件下培养特征及产孢特性。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在PDA和SDAY两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时间早于SDAY,其中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分别于第6天和9天开始产孢。在25℃时生长最好,平均直径日增量为0.24 cm/d,第4天时就开始产孢且产孢量最高,为1.091×10~7孢子/cm~2。在16 L∶8 D的光周期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产孢时间最早,且产孢量最大。pH 6.5最适宜该黄绿绿僵菌菌株的生长及产孢。综合以上结果,PDA培养基可用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最适培养条件为pH 6.5、25℃、16 L∶8 D。该研究结果将为蛴螬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印楝素和藜芦碱对昆虫病原线虫存活及感染力的影响1015-1024

摘要:测定了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藜芦碱和对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使用量下处理Heterorhabditis indica LN2,H.indica 212-2,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和S.pakistanense 94-1等4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2 d、1 w、2 w、3 w和4 w后对线虫存活和感染力的影响。3种杀虫剂对H.indica LN2和S.pakistanense 94-1存活的影响最小,藜芦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H.indica 212-2存活的影响小于对S.carpocapsae All存活的影响,印楝素则对S.carpocapsae All存活的影响小于对H.indica 212-2存活的影响。藜芦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线虫死亡率低于10%,对存活线虫对大蜡螟的感染力没有显著影响。印楝素在高使用量(8.10 g/ha)下对线虫的致死作用明显,且处理时间在3 w以上时显著提高线虫的死亡率,但是在田间推荐使用量(4.05 g/ha)及稀释使用量下对线虫的存活及感染力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藜芦碱以及对照药剂均可与4个品系的线虫共同施用于田间用于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控。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烟草小地老虎的致病力1025-1031

摘要: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烟田的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为了探明不同品系的昆虫线虫对烟田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在室内采用生测试验法,以滤纸为介质,测定了斯氏属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异小杆属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共5个品系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个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均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具有致病力,其中斯氏线虫S.carpocapsae-A11(Sc-A11)对小地老虎的致死速度最快,侵染24 h、36 h和72 h后小地老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3%、69.7%和86.7%,均高于其它线虫品系,小地老虎的死亡率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至96 h后校正死亡率达到100%,Sc-A11侵染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它线虫品系,可见Sc-A11对小地老虎幼虫的致病力最强,为最敏感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Sc-All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72 h时分别为86.7%、43.3%,化蛹率为23.7%,Sc-All不侵染小地老虎蛹。盆栽烟草上线虫Sc-A11剂量为20头IJs/cm~2施用3次和线虫剂量为80头IJs/cm~2施用2次的处理的保苗效果最好,3 d后保苗效果分别为79.64%和76.85%,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的驱避和熏蒸活性研究1032-1040

摘要:本文研究了34种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驱避和熏蒸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具有良好的驱避活性,24-48 h内,75%的个体选择了未添加植物精油的小麦;72 h后选择对照组的土耳其扁谷盗成虫降至63.33%,但仍有显著的驱避活性。孜然、松油和黑胡椒精油则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表现出良好的引诱活性。在34种供试植物精油中,大蒜和芥末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表现出强烈的熏蒸毒杀作用。当植物精油体积分浓度为10μL/L时,这两种植物精油在48 h内对供试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保持在98%以上。进一步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24 h、48 h及72 h处理时间下,大蒜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LC_(50)值分别为0.61、0.59及0.49μL/L,而芥末精油在相同处理时间条件下的LC_(50)值分别为4.35、4.28及4.16μL/L,大蒜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具有更强的熏蒸毒杀活性。

一字竹象1040-1040

摘要:一字竹象隶属于鞘翅目象虫科,别名竹笋象甲。在我国分布于陕西省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主要为害竹笋。成虫体表面光滑有光泽,乳白至淡黄色至赤褐色,头部、喙、触角、前胸背板前后缘、鞘翅前后缘、小盾片、腿节和腹部节间均呈黑色,鞘翅有一对大黑斑。

沟眶象食物源引诱剂开发初报1041-1047

摘要:为了探索可准确监测与控制沟眶象成虫种群数量的新技术,本文开发了一种沟眶象食物源引诱剂,并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引诱剂对沟眶象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5种配方对沟眶象成虫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在沟眶象羽化期内共诱捕沟眶象成虫1212头,其中以B配方(苹果:绵白糖:陈醋:95%酒精:大豆油:尼泊金甲酯:山梨酸钾:蒸馏水=2.7 g、1.5 g、6.15 g、4.8 g、0.162 g、0.9 g、0.9 g、60 g)引诱效果最好,共诱捕沟眶象成虫350头;一天中最佳引诱时段是6∶00-10∶00,诱捕器最佳设置高度为0 m(即将诱捕器桶体埋于土中,使桶体上缘与地表齐平,进虫口暴露于地表);沟眶象羽化高峰期为6月13日-7月4日和8月14日-9月5日两个时间段。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害虫治理
大气CO2不同浓度对灰飞虱获毒与传毒的影响研究1048-1053

摘要:本世纪初,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条纹病毒(RSV)引起的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稻区肆虐,给这些地区的水稻生产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本文采用模拟气室法,研究了大气CO_23个浓度(370μL/L(CK)、470μL/L和570μL/L)对媒介害虫灰飞虱获毒与传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飞虱获毒个体数与灰飞虱的取食时间成正比,在有毒稻株上取食时间越长,获毒的灰飞虱个体数越多。不同CO_2浓度间,取食相同时间后的灰飞虱获毒个体数虽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鉴于稻株获得RSV与病毒病的症状显现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本文通过提取水稻植株体内的RNA并借助RT-PCR技术,研究判定被害稻株是否已经获得了RSV,从而间接证明灰飞虱的传毒力。研究结果显示,CO_2浓度对灰飞虱的传毒力有影响:470μL/L CO_2浓度条件下灰飞虱的传毒力最强。研究还发现,在处理的3个CO_2浓度范围内,灰飞虱只要取食为害稻苗1 h,水稻中就能检测到条纹病毒(RSV)。说明灰飞虱的传毒速率还是较快的。

喜马拉雅山珠峰段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1054-1062

摘要:为了揭示喜马拉雅山蚂蚁物种的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珠峰段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 3亚科13属23种,蚂蚁物种的分布主要受气温因素制约。大多数物种分布范围狭窄,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较弱,适应性强的物种较少。珠峰段北坡分布有4个物种,山间谷地仅分布有3个物种,而南坡分布有22个物种。蚂蚁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受气温和植物丰富度的共同影响,在8类生境中,中山阔叶林的物种最丰富。在9类场所中,以石下筑巢和地表觅食的物种最丰富。西藏盘腹蚁Aphaenogaster tibetana Donisthorpe是珠峰段分布范围最广、占据生境类型最多的物种,其分布上限高达4980 m,是目前已知西藏境内分布最高的物种。

黄淮海玉米田蓟马种群动态及其空间分布研究1063-1070

摘要:为研究和分析黄淮海玉米区玉米蓟马种群动态,掌握其发生规律,同时为玉米田蓟马发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一定依据。在玉米田间蓟马发生时期采用5点取样,调查记录蓟马发生种类及数量,分析玉米田蓟马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玉米田间蓟马种类主要为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Müller、禾花蓟马Franklinielle tenuicornis Uzel和稻单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ecius;不同时期优势种不同,春玉米上禾花蓟马在苗期所占比例为67.8%,是玉米苗期蓟马优势种,为主要防治对象;6月下旬至7月上旬,黄呆蓟马和稻管单蓟马占总蓟马数比例为47.7%和42.7%,二者为优势种;7月中旬,稻单管蓟马所占为61.1%,为优势种,在夏玉米上有相似趋势。种群消长动态呈随时间上升到达高峰期然后下降的斜坡形,在春玉米上蓟马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在夏玉米上发生高峰期在8月中旬。通过多种聚集度指标分析判定了玉米蓟马各时期田间分布型均属于一般负二项型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蓟马生物学特性所致。

2001-2015年宁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与损失分析1071-1080

摘要:玉米病虫害是威胁玉米生产的最重要生物因素。基于宁夏植物保护统计数据、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等数据,重点分析2001年至2015年间宁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1年到2015年,宁夏玉米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7.32万hm~2次和38.83万hm~2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5.36万hm~2次和39.45万hm~2次;15年间宁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和挽回损失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受病虫害影响,15年间宁夏玉米病害、虫害造成的玉米实际损失量年均分别为0.8万t与3.05万t,采取病害、虫害防治措施后,累计挽回损失量分别为1.94万t、16.82万t,玉米病虫害防治起到了减小损失的作用。从病虫害种类来看,玉米病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为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病毒病也有发生但面积不大;玉米虫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为玉米蚜虫、玉米叶螨、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和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玉米蓟马和土蝗每年也有发生。因此,需要加强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和筛选,使用水平抗性高的品种,注重不同垂直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根据不同病虫合理开展区域性病虫害综合预防、治理,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近30年来深圳福田红树林昆虫群落特征及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1081-1089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数据分析,总结了近30年来深圳福田红树林的昆虫群落组成及变化趋势,结合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土地利用变化,探讨了昆虫群落特征对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昆虫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012-2013年昆虫群落的种类最丰富,由10目57科113种组成,1993-1994年昆虫群落由9目59科94种组成,1999年和2008-2009年的昆虫种类均较少。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城市建设大量占用和破坏红树林湿地,昆虫种类减少,海榄雌瘤斑螟等害虫种群爆发。2008-2010年,通过开展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优化了生态系统结构,随后,昆虫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种类比以往有明显增多,尤其是天敌昆虫的种类比前期有较大增加。

茧蜂病毒调控寄主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1090-1099

摘要: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es,PDVs)是寄生蜂的共生病毒。已有研究报道PDVs能感染寄主血细胞并有特异性表达,但是,哪些病毒的DN段能进入寄主细胞,并参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仍然还不清楚。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双斑侧沟茧蜂病毒(Microplitis bicoloratus bracovirus,MbBV)感染细胞后24 h能导致细胞凋亡,vank86、vank92、ptp109病毒基因片段均能在被感染后的Spli221(斜纹夜蛾)、Sf9(草地贪夜蛾)、High Five(粉纹夜蛾)细胞的DNA中检测到,但转录水平有差异。进一步对这3个基因与NF-κB调控的下游抗菌肽基因(attacin、defensin)和免疫基因酚氧化酶原激活酶(ppA3)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在病毒感染Spli221、Sf9、High Five细胞24 h后,检测到Spli221细胞中attacin、defensin、ppA3的转录本,attacin基因显著下调;过表达Vank86、Vank92、PTP109的Spli221细胞,由LPS刺激后检测到只表达单个病毒蛋白的Spli221细胞中的attacin、defensin、ppA3的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研究初步揭示了MbBV病毒感染Spli221细胞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但单个病毒蛋白不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多个病毒基因的共同作用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意大利蝗血细胞形态学研究1100-1104

摘要:血细胞是昆虫免疫防御、代谢和分泌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通过Gimesa-Wright试剂盒染色法研究了意大利蝗成虫血细胞类型。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脂血胞、囊血胞、巨核细胞6种细胞。粒血胞、脂血胞和浆血胞是意大利蝗主要的血细胞类型,分别占细胞总数的42.04%、29.60%和23.32%。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意大利蝗血细胞的功能及其对意大利蝗适应环境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1105-1113

摘要:为了探讨苦瓜素类化合物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测定了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苦瓜素Ⅰ、苦瓜素Ⅱ和苦瓜皂苷元L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离体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Ⅰ均能明显抑制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的活性。用含有不同浓度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I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48 h后,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0.17%和0.34%。苦瓜素Ⅰ和苦瓜素Ⅱ对亚洲玉米螟离体酚氧化酶的活力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169.28μg/mL和1182.08μg/mL。苦瓜素I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苦瓜素Ⅱ。苦瓜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