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环境昆虫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
  • 国际刊号:1674-0858
  • 国内刊号:44-1640/Q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8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6
  • 综合影响因子:0.57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云南高原地区马铃薯田有翅蚜种类及迁飞动态

摘要:2008-2010年,在云南省马铃薯种薯基地会泽县和香格里拉县采用黄皿诱集法开展马铃薯田蚜虫种类及其有翅蚜迁飞消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两地共采集到18种有翅蚜,分属于3科10属。其中,滇东北会泽县有3科10属18种,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有2科5属6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是两地的优势种,占总诱集量的60.9%-97.8%。(2)在会泽县,薯田优势种蚜虫迁飞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首个高峰期为5月上旬-6月中旬,诱集量1.6头/皿-4.7头/皿,第2次迁飞峰期为6月下旬-8月中旬,诱集量0.7头/皿-7.3头/皿,桃蚜的迁飞要稍早于甘蓝蚜和棉蚜。(3)在香格里拉县,薯田有翅蚜迁飞峰期晚于会泽县,3种蚜虫每年呈现2次迁飞峰期。首次迁飞峰期为6月底至8月初,诱集量0.2头/皿-6.0头/皿,第2次迁飞峰期为7月中至8月底,诱集量0.3头/皿-8.3头/皿,棉蚜迁飞早于桃蚜和甘蓝蚜。
8-13

吉林省丽金龟科(昆虫纲: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

摘要:为了解吉林省丽金龟科Rutelidae昆虫物种多样性以及其在不同农业昆虫地理区域之间差异,2010—2012年连续i年对吉林省5个亚区38个取样地点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丽金龟科昆虫标本2913号,隶属6属13种,其中多色异丽金龟Anomalachamaeleon(56.7%)、黄褐异丽金龟Anomalaexoleta(16.2%)和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quadriguttat(12.0%)是优势物种。吉林省不同地理区域丽金龟科昆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明显,吉东南区(A区)优势种是多色异丽金龟,吉中西区(B区)优势种是黄褐异丽金龟和中华弧丽金龟;吉林省中部的A3亚区和B1亚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吉林省最西部B2亚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A区中3个亚区之间相似性系数较高,而A区各亚区和B区各亚区间相似系数较低。
14-19

浙江清凉峰昆虫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

摘要: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利用网捕、马氏网诱捕、灯诱等方法对浙江清凉峰进行了昆虫资源调查,共发现27目256科1598属2567种,优势类群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日、膜翅目的科数分别占总数的17.19%、12.5%、9.77%、9.38%、7.42%和6.25%,其种类数分别占25.42%、15.81%、4.96%、10.23%、11.71%和13.08%。优势类群的科属多度分析表明,该地区昆虫群落结构稳定。同时,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数也表明浙江清凉峰昆虫物种昆虫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好。
30-35

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起飞日节律和降落位置

摘要: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柑橘类重要害虫,本文通过对在室外养虫笼、室外无橘树网室和有橘树网室中初羽化柑橘大实蝇成虫的起飞活动日节律和降落位置观察试验研究,为应用谐波雷达技术跟踪该成虫运动行为试验提供合适释放时间点和选择跟踪的方位。本研究结果表明,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起飞活动高峰上午在9∶00-10∶00,下午在16∶00-17∶00时。在室外养虫笼、室外无橘树网室和有橘树网室中,初羽化成虫降落的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位网上和在东、西2个方位网上的数量均没有偏向性。在空间相对较小的室外养虫笼中,初羽化成虫喜欢向上飞行停留在上部网上,而在空间相对较大的室外无橘树网室和有橘树网室中,大多数时间段,初羽化成虫没有这种明显偏向性。在有橘树网室中,初羽化成虫降落在橘树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位面上成虫数量均没有明显偏向性,但85.5%成虫喜欢停留在橘树上部位置;有52.2%成虫喜欢停留在橘树上。结果还表明,在室外养虫笼中,太阳光照射强度与初羽化成虫起飞频率之间直线线性相关性不明显。在有橘树网室中,太阳光照射强度与初羽化成虫起飞虫数之间存在明显直线线性相关性,而在室外养虫笼和无橘树网室中,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与成虫在橘树上避光行为有关。
36-43

DNA条形码在紫斑谷螟幼虫鉴定中的应用

摘要: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是常见的仓库害虫之一,它的识别和鉴定主要依靠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但对于残缺的虫体或幼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则无法识别。本研究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送检的残缺幼虫进行鉴定。以提取到的样品基因组为模板,利用通用引物扩增其线粒体COI基因,所得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螟蛾属5个种的14条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未知样品序列与紫斑谷螟的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8%,遗传距离最小,为0.002-0.003。以玉米螟作为外群,采用K2P模型,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样品与紫斑谷螟聚为一枝。上述结果表明,残缺幼虫为紫斑谷螟的幼虫,这一结果为有效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51-55

丝光绿蝇不同虫态附着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能力及与其体表结构的关系

摘要: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量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成虫、幼虫和蛹三虫态供试虫体体表附着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分生孢子数,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供试虫体体壁外长物分布情况以及附着分生孢子部位的结构形体,来分析丝光绿蝇三种虫态附着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能力大小与各虫态体表结构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丝光绿蝇三种虫态体表的附着数量有显著差异,大小依次为成虫﹥蛹﹥幼虫。成虫周身长有刚毛、鬃等体壁外长物,体壁上密集着生微毛,按其形态结构可将其区分为a和b两种类型;蛹和幼虫的主要体壁外长物是体节上间隔着生并呈“环带状”分布的棘刺,此外蛹端部以及幼虫尾端气门板等区域也着生有体壁外长物,且蛹和幼虫的这些部位的形态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丝光绿蝇各虫态体表附着孢子的能力和体表相关结构的拓扑构型与分布密度等因素相关。本研究可为阐述虫生真菌对同一昆虫不同虫态间的致病差异性的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77-84

极地与深海生境链霉菌产生的吲哚咔唑生物碱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

摘要:采用浸叶法、微量点滴法测定了吲哚咔唑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菜青虫Pieris rap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生物活性及其对菜青虫幼虫体内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纤维素酶(cellulase)、几丁质酶(chitinase)和酯酶(ester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咔唑生物碱对上述害虫具有强触杀、胃毒和生长抑制作用,触杀活性最高为小菜蛾96.55%(48 h),胃毒活性最高为小菜蛾86.21%(48 h)。0.08 mg/m L剂量下对菜青虫幼虫体重生长抑制率为33.47%(4 d)、化蛹率为37.67%,不能正常羽化。同时,吲哚咔唑生物碱对菜青虫幼虫体内各种代谢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酚氧化酶表现抑制作用,抑制至48 h达到最大;对纤维素酶在处理的时间内表现为先抑制后升高;对几丁质酶、酯酶表现激活作用,分别至24 h、72 h达到最大。
85-89

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日动态及其缓释方法

摘要:为更有效地利用昆虫引诱剂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进行害虫监测与防治,本文在弄清桔小实蝇雄虫对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趋向性的日动态基础上,研究评价了该引诱剂的不同使用方式对其作用持效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雄虫对甲基丁香酚的趋向高峰期出现在6:00—9:00时,12:00—15:00时;将引诱剂与活性炭混合,或采用5—10孔型诱芯瓶替代全开口型诱芯瓶,均减少了引诱剂的挥发浪费,可将其持效期延长近40d,同时增加了引诱虫量。
102-106

茶黄蓟马嗜好颜色筛选及监测效果测定

摘要:为探明茶黄蓟马ScirtothiripsdorsalHood的嗜好颜色并将其用于田间监测,本试验采用RGB颜色模式,将RGB值转换成虚拟波长进行嗜好颜色量化研究,对室内和田间八种颜色进行了筛选,对嗜好颜色粘板在田间应用效果及背景色、形状和网对其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室内茶黄蓟马嗜好颜色为虚拟波长为560nm[RGB(195,255,0)]黄绿色,显著高于对其他颜色的偏好。田间嗜好颜色也在560nm附近,同时540nm绿色和580nm黄色也有较好诱捕效果。嗜好颜色粘板在田间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当田间拍打得到种群平均密度为6—11头/花序的较低时,粘板监测到的虫口最高达479头/板/d,并且随着平均密度增大而增加。黑色、白色和蓝色为背景色的粘板诱捕蓟马数量与对照诱捕量无显著差异。圆形色板对茶黄蓟马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形状色板,立体诱板和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诱板之间对茶黄蓟马的诱捕效果均无显著差异。罩网能有效地保护非靶标生物但茶黄蓟马诱捕量下降。罩于2mm孔径网和6mm孔径网的色板诱捕非靶标生物量分别约为无罩网诱捕量的1.5%和15%,但诱捕茶黄蓟马数量分别约为无罩网诱捕量的10%和20%。以上结果为基于颜色的茶黄蓟马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07-115

桔小实蝇在番石榴上的防治指标研究

摘要:番石榴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主要寄主之一,受桔小实蝇为害严重,经济损失大。为指导番石榴园桔小实蝇的防治,本文在建立番石榴被害率(Y)、产量损失率(Y)与桔小实蝇雄虫数量(x)的回归方程基础上,提出了番石榴园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夏果期和秋果期番石榴被害率(Y)与桔小实蝇雄虫诱集数量(x)间回归方程分别为:Y:0.680x+1.951和Y=0.736x+0.535;产量损失率(Y)与雄虫诱集数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y=0.697x+2.457和Y=0.730x+1.831;产量损失率(Y)与番石榴被害率(x)的回归方程:Y=1.115x+0.638和Y=0.998x+1.756。提出的番石榴上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如下:(1)以性诱剂诱集的雄虫数量为标准,对于采取喷药结合性诱剂防治的果园,夏果期和秋果期桔小实蝇防治指标分别为0.97头/瓶/4d和2.97头/瓶/4d;对于采取套袋防治措施的果园,夏果期和秋果期桔小实蝇防治指标分别为4.75头/瓶/4d和5.01头/瓶/4d;(2)以番石榴被害率为标准,对于采取套袋防治措施的果园,夏果期和秋果期防治指标分别为5.18%和4.22%;对于采取喷药结合性诱剂防治的果园,防治指标分别为2.61%和2.72%。
116-121

长木蜂幼虫龄期的划分

摘要: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幼虫龄期的确定是进一步研究巢室行为、生活规律以及制定保护策略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孵化的方法收集长木蜂各龄幼虫,测量了幼虫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3个形态指标。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图以及Dyar定律推测长木蜂幼虫分为4龄。1—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1.405mm,1.783mm,2.084mm,2.250mm。统计分析得出其龄期Y与幼虫头壳宽度x的关系为Y=0.2836x+1.1715(R2=0.9724)。
128-132

大分舌蜂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大分舌蜂Collelesgigas Cockerell是江西、湖南、广东等地油茶Camelliaoleifera Abel花期主要传粉昆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油茶林区及周边林区。2011—2014年在江西新余等中国南方地区对该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在我国南方地区1年1代。成虫11月中旬开始出巢活动,雄蜂早于雌蜂5d左右出现,完成交尾后数日死亡,雄蜂寿命25d左右,雌蜂约45d,卵期约9d。幼虫期35d左右,幼虫将花粉球消耗完后变成老熟幼虫并进入滞育期,滞育期约230d。翌年10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35d。出土后的雌蜂当天就可以交配,交配后的雌蜂在羽化地点附近选址筑巢,采集油茶的花粉和花蜜于虫室中预先做好的玻璃纸状包膜中并制成糊状蜂粮,每个包膜中的蜂粮上产卵1粒,偶有2粒。
133-138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昆虫脂肪酸及其脱饱和酶与耐寒性的关系概述

摘要:昆虫耐寒性机理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脂肪是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与生物耐寒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昆虫脂肪总量、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脱饱和酶这三个方面与昆虫耐寒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155-162

茄黄斑螟性信息素组分鉴定、田间应用以及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研究

摘要:茄黄斑螟Leucinodes orbonalis Guenee在我国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茄子嫩茎、嫩梢及果实等部位,使用化学药剂较难防治。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生态治理蔬菜害虫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茄黄斑螟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性信息素在种群监测、大鳍诱捕、交配干扰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进一步研究、应用茄黄斑螟性信息素的重点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170-175

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害虫种类的识别与发生数量的获取是精准预测的重要基础,对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传统的害虫识别与计数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植保现代化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声音信号、图像技术、红外传感器在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对提高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准确率的解决措施提出了初步的建议。提出今后研究重点应将上述多种技术进行结合,不同技术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建立综合性的监测技术体系,以提高害虫识别与计数的准确率;同时应用三维技术解决害虫二维图像识别算法普适性的问题。
176-183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中国大弄蝶属一新纪录种

摘要:本文报道产自海南的弄蝶科一中国新纪录种,即里氏大弄蝶Capila lidderdali(Elwes,1888),并附有该种的成虫和雄性外生殖器图片。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昆虫标本室。
184-186

优麦蛾属在中国的首次纪录(鳞翅目:麦蛾科)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优麦蛾属及重要害虫人心果优麦蛾在中国的分布,重新和补充描述了人心果优麦蛾这一中国新纪录种,并对该属在中国发现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187-189

那拉环蛱蝶-亚种再描记(鳞翅目:蛱蝶科)

摘要:本文对采集自西藏墨脱的环蛱蝶属的那拉环蛱蝶1个亚种Neptis narayana nana de Nicéville,1888作了再描记。进一步证实其在中国的分布。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