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环境昆虫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
  • 国际刊号:1674-0858
  • 国内刊号:44-1640/Q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8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6
  • 综合影响因子:0.57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环境昆虫学报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不同频振灯光源对花生田天敌昆虫的诱集作用比较

摘要:2011~2012年在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花生田比较了5种频振灯光源对花生田天敌昆虫的诱集作用。五种光源在花生田诱集到的主要天敌有瓢虫、寄生蜂、草蛉、隐翅甲和步甲。灯诱结果表明:2011年5月8日和2012年7月18日是瓢虫的两个高峰日;2011年5月8日和2012年4月18日是寄生蜂的两个高峰日;2011年5月8日是草蛉的高峰日;2011年5月31El和2012年5月12t3是隐翅甲的高峰日;2011年5月8日是步甲的高峰日。在五种光源中,光源Ⅳ对瓢虫杀伤力最小,光源Ⅱ对寄生蜂和草蛉杀伤力最小,光源V对隐翅甲和步甲杀伤力最小。综合分析表明,光源Ⅳ对花生田天敌昆虫的总杀伤力最小。研究结果不仅筛选出对花生田天敌昆虫杀伤力最小的光源,而且明确了天敌昆虫容易遭受杀伤的时间。
133-139

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选择性

摘要:本试验于2011~2012连续两年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在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两种叶螨在相同寄主植物上的平均数量,同时研究了两种叶螨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室内选择性。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各有差异。两叶螨在茄子上的种群数量均为最大,土耳其斯坦叶螨在玉米上最低,而截形叶螨在棉花上为最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茄子、黄豆和棉花上的种群数量均高于截形叶螨,但在玉米上,两叶螨种群差异不明显;室内试验中,土耳其斯坦叶螨最嗜好寄主为黄豆,而截形叶螨最嗜好寄主为茄子,两叶螨对玉米的选择性均为最差。
140-147

海拔高度对花椒园半翅目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摘要:2011年3月~10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黄华镇开展了花椒主产区5个不同海拔高度对纯花椒园昆虫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采用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花椒园中半翅目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表明,花椒园中的半翅目有13科69种。其中蚜科Aphididae为优势类群,其次为叶蝉科Jassidae和木虱科Psyllidae。中海拔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最高,随海拔的降低这些指数也逐渐降低,低海拔的最低。而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以低海拔的最高,中海拔的最低。花椒园中半翅目昆虫的群落随着季节变动基本上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
148-156

家蝇取食粗纤维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摘要: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是昆虫降解纤维素起关键作用的限速酶,在糖原降解和糖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用粗纤维含量不同的饲料饲养家蝇Muscadomestica,分为对照组(粗纤维含量为30%)、实验组1(粗纤维含量为40%)和实验组2(粗纤维含量为50%)。分别在家蝇发育的不同时期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SA法检测p一葡萄糖苷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随家蝇的个体发育逐渐提高(P〈0.05),并且与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实验组1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提高了1.7~2.4倍,酶活性提高了1.04~1.37倍;实验组2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提高了3.1~5.0倍,酶活性提高了1.19—2.25倍。这些结果表明取食粗纤维对家蝇B一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
157-164

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有效延缓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抗药性,明确相关解毒代谢酶在抗药性产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试验在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毒力测定的基础上,测定了相关解毒代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处理48h后其LC。值为448.89mg/L。马拉硫磷低浓度(7.48—187mg/L)显著抑制东亚飞蝗乙酰胆碱酯酶、全酯酶和CDNB为底物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处理间酶活性随着马拉硫磷浓度的升高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马拉硫磷对DCNB为底物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呈显著诱导作用,处理问酶活随马拉硫磷浓度升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马拉硫磷对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乙酰胆碱酯酶、全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参与了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的解毒代谢过程;马拉硫磷通过抑制昆虫体内相关解毒代谢酶活性从而达到其杀虫效果。综合前人对马拉硫磷抗性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以上生化酶抑制剂的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昆虫对马拉硫磷抗性的产生,并在抗性治理中发挥一定作用。
165-170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简讯

关于本刊编辑部授权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的通知

摘要:根据期刊出版业态创新的需要,为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经营模式,争取成果首发权,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本刊编辑部已授权中国知网(WWW.cnki.net)对本刊所录用稿件优先数字出版。作者投稿时需按本刊网站“投稿指南”栏目中“《环境昆虫学报》数字优先出版论文模板.doc”格式进行排版。
170-170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智利小植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效能评价

摘要: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用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进行拟合,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和若螨在不同的温度下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的功能反应,以及智利小植绥螨个体之间捕食的干扰反应,为智利小植绥螨人工繁殖以及在田间释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个温度下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和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的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型。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和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13头/d和1.07头/d,瞬时攻击系数分别为:0.801和0.115,捕食能力(a/Th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7℃达到最大;研究发现在土耳其斯坦叶螨密度一定时,智利小植绥螨个体之间存在干扰和竞争作用,平均捕食量随着捕食螨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防治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过程中,应考虑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和若螨的捕食能力差别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干扰作用,以混合螨态进行田间释放,以达到持续防治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效果。
176-181

玫烟色棒束孢与短期35℃高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

摘要:研究了玫烟色棒束孢与短期35℃高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及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联合作用随高温持续时间、玫烟色棒束孢菌液浓度及两者处理顺序不同而不同。在菌液浓度为1×10^5、1×10^6孢子/mL预处理后,再经短期35cC高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其联合作用均表现为拮抗作用;在菌液浓度为1×10^7孢子/mL预处理后,再经短期35℃高温处理2h,则表现为拮抗作用,4和8h时则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在35~C高温预处理2h和菌液浓度为1×10^5孢子/mL的条件下,表现为拮抗作用;在35℃高温预处理8h和菌液浓度为1×10^7孢子/mL的条件下,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余高温预处理与不同孢子浓度组合对小菜蛾的毒力均表现为相加作用。综上所述,在夏季高温天气,田间推荐防治小菜蛾的最佳方案为:傍晚时分,喷施菌液浓度为1×10^7孢子/mL。研究结果初步说明,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可以用于Hormesis效应研究。
182-189

温度和寄主对烯虫酯控制谷蠹效能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寄主对烯虫酯控制谷蠹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寄主并没有显著影响烯虫酯控制谷蠹的效能,但温度和寄主显著影响了谷蠹的后代种群,且与烯虫酯应用浓度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建议烯虫酯可与温度相结合共同控制谷蠹。
190-195

蝇蛹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的超微结构,描述了其感器的形态、类型和分布。触角上共有8种感器,分别为BS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状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薄壁化学感受器、厚壁化学感受器和鬃形感器;腹部上有4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和腔形感器;产卵器上有两种感器:毛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各主要感器类型在触角上的分布:板形感器和薄壁化学感受器分布在第二索节至第七索节和棒节;锥形乳头状感器和鬃形感器分布在第三索节至第七索节;厚壁化学感受器在棒节;刺形感器分布于柄节和梗节;毛形感器除了柄节外,其它各节均有分布。
210-216

钝叶榕三种进果榕小蜂雌性触角的结构、感器及其适生意义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钝叶榕三种进果榕小蜂一钝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sp.、杨氏金小蜂Diaziella yangi和Lipothymus sp.的触角,对这三种小蜂的触角结构,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三者触角及感器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探讨其适生意义。结果发现,三种榕小蜂触角均为膝形,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但钝叶榕传粉榕小蜂索节第1亚节衍生出一脊骨突。触角上共着生9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I型和Ⅱ型、刺形感器、长形和圆形板形感器、栓锥形乳突形感器、锥形感器I型和Ⅱ型、角锥形感器,圆形板形感器和角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钝叶榕传粉榕小蜂上。Lipothymus sp.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和杨氏金小蜂,但三种榕小蜂触角上的化学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模式间没有明显不同,表明非传粉榕小蜂杨氏金小蜂和Lipothymus sp.化学信息感知方面已趋同于钝叶榕传粉榕小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钝叶榕三种进果榕小蜂的特异性行为和寄主选择机制。
217-225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Innexin通道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在无脊椎动物中,Innexin(Inx)蛋白可以在细胞膜上组成hemichannel(半通道)或在细胞间形成Gap junction(缝隙链接,GJ)。目前的研究显示,Inx蛋白可能存在多重功能,除参与形成hemichannel和GJ外,其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功能;Inx蛋白组成的hemichannel与细胞内的信号分子释放有关,如ATP释放、钙波传递等,并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介导。不同类型的Inx蛋白之间可能还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与通道的开放存在一定关联,通道的开放可能还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特别是Ca^(2+)浓度的变化有关。
226-231

昆虫病原线虫和共生细菌定殖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斯氏属Steinernema与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s昆虫病原线虫是国际上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分别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细菌互惠共生。这类线虫之所以对昆虫寄主具毒杀能力,定殖其体内的共生细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共生细菌定殖于昆虫病原线虫感染期幼虫(infective juveniles,IJs)的肠道是线虫-细菌共生关系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通过特异性定殖,细菌由IJs携带进入新的昆虫寄主。本文从定殖过程、定殖位点、定殖相关基因及调控因子、以及定殖研究方法概述昆虫病原线虫和共生细菌定殖关系的研究进展。
232-241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与应用及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摘要: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和应用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目前,全球已培育出近50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大部分均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鉴于其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本文在对全球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发和应用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应用及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242-252

桔小实蝇的发生与诱杀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桔小实蝇是东南亚和夏威夷地区的杂食性果蔬作物害虫,认识其发生情况对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桔小实蝇的发生近况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对桔小实蝇的生物诱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方向和参考。
253-259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人工扩繁橡胶盔蚧的寄主材料的筛选

摘要:为筛选出能在室内大量繁殖橡胶盔蚧及其寄生蜂的寄主材料,用橡胶苗、马铃薯苗、扶桑苗、柠檬和南瓜等5种材料进行了饲养试验,通过比较蚧虫存活率、接种蚧虫的难易、蚧虫适宜度、寄主材料的耐保存度、寄主材料室内生长和存放的适合度、寄主材料的管理难易、接种和回收寄生蜂的难易、防止寄生蜂逃逸的难易等8项指标,最终确定南瓜为理想的寄主材料。
260-263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浆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摘要:为了建立适合利用双向电泳分析的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血浆蛋白样品的制备平台,为后续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条件下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血浆蛋白的差异表达奠定基础,本研究比较了直接提取法、TCA/丙酮沉淀法、PEG提取法三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直接提取法SDS—PAGE图谱中条带最少,只有22条,双向电泳图谱中的蛋白质点数较少,为332个;TCA/丙酮沉淀法同样是SDS—PAGE图谱条带较少,为23条,且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点数最少,只有210个点;而PEG提取法SDS—PAGE图谱条带数最多,为39条,且分布均匀,双向电泳图谱蛋白点数最多,为874个点,且分布广泛。通过以上结果叮以得出,PEG提取法最适合用于亚洲玉米螟血浆蛋白样品的制备。
264-268

在天然海岛以性诱杀为主综合控制桔小实蝇的研究

摘要:2009~2011年在天然海岛(南澳岛)进行以性诱杀为主综合控制检疫性实蝇的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杀防治技术是果园大田防治桔小实蝇的一种成功的措施,并辅以田园清洁等措施,诱杀的桔小实蝇下降92%以上;虫果率在9%以下。
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