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环境昆虫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
  • 国际刊号:1674-0858
  • 国内刊号:44-1640/Q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8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6
  • 综合影响因子:0.57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环境昆虫学报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环境与昆虫

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摘要:为了阐明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2011年在韶关市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田埂杂草上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早稻上大量的褐飞虱1-2龄若虫被淘汰,3龄以上若虫及成虫不断转移扩散致使附近晚稻秧田和杂草上褐飞虱虫量突增;晚稻移栽之后,杂草及晚稻秧田的褐飞虱又向新插秧的晚稻进行转移,但成为有效虫源的虫量较少,因此,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晚稻秧田和田埂杂草可作为褐飞虱转移过程中的流动栖息场所,在褐飞虱虫量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1-6

广州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和缓冲区病媒生物本底调查

摘要:为掌握广州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和缓冲区病媒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确保广州亚运马术比赛的顺利进行及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作为国内唯一获国际认可的“无疫区”在今后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对该区域病媒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吸血蚊类2698头,隶属1科4属5种;蝇类12788头,隶属4科17属28种;虻类161头,隶属1科3属6种;蠓类71头,隶属1科1属3种;蜱类743头,隶属1科1属1种。为控制这些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应根据广州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和缓冲区病媒生物的分布特点和消长规律,定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时掌握各种病媒生物的种群变化情况,并适时开展防虫除虫和控制检疫传染病的工作。
7-13

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研究

摘要: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是广东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两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调查研究表明,发现两种斑潜蝇的生态位宽度受寄主影响各有不同,与其寄生蜂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pentheus(Walker)、冈崎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okazakii(KamOo)和丽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formosa(Westwood)生态位宽度值相近且均高于其它寄生蜂,分布较其它三种寄生蜂广,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跟随作用较强;甘蓝潜蝇茧蜂Opiusdimidiatus(Ashmead)、黄潜蝇釉姬小蜂Ch-ysocharisoscinidisAshmead和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enusvaricornis(Girault)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B’z)均小于0.1,在大田中发生的跨度范围很窄,具有季节集中性。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表现在对寄主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田间三叶斑潜蝇种群数量一直高于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原因之一。
14-21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生理与生化

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对6种寄主植物时间响应的初步研究

摘要:通过连续测定饲养在6种寄主植物(黄瓜、苦瓜、水瓜、木瓜、薄荷、金银花)上的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探索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显示,测定的6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羧酸酯酶的活性数据,随着时间推移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倾向,且时间段内各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的变化节律趋于一致,此结果强烈地暗示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的活性变化除寄主植物外,与时间相关,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寄主植物的次生物质浓度存在季节变化的原因。
22-26

前裂长管茧蜂寄生行为对桔小实蝇幼虫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通过观察测定了桔小实蝇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淋巴蛋白种类和血细胞的变化以及前裂长管茧蜂的寄生行为对桔小实蝇幼虫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日龄桔小实蝇幼虫的血细胞浓度随着虫龄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龄的16.53×10^6cells/mL,到3龄的30.14×10^6cells/mL直至蛹前期的35.94×10^6cells/mL,但血淋巴蛋白种类没有明显变化。和未寄生幼虫相比,寄生后的幼虫各类型血细胞的浓度均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血淋巴蛋白种类无明显增减,但浓度有所变化;寄生4h后血淋巴蛋白质浓度显著降低,接近22h时升高,至化蛹前期浓度再次下降;寄生行为使幼虫的发育历期从8d延长至9-1ld;4日龄幼虫在被寄生后的第4d起体重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
27-33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害虫治理

无活菌苏云金杆菌制剂对稻纵卷叶螟和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摘要:本文报道不含有活菌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在田间应用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辐射处理杀灭活孢子后的苏云金杆菌对稻纵卷叶螟和小菜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未经过处理的Bt可湿性粉剂的效果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该种制剂不含有活菌,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在田间应用将更加安全。
34-37

蓝蝽对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的捕食潜能初探

摘要:室内研究了蓝蝽Zicronacaerula(Linnaeus)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效应。HollingII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拟合结果共同显示,蓝蝽若虫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4、5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量均在17头以上。由HollingⅡ模型获得蓝蝽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为2龄〈3龄〈4龄〈5龄〈成虫;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蓝蝽各虫态的寻找效应逐渐下降。田间防治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时,2-5龄蓝蝽若虫及成虫的最佳益害比应该分别为1:2、1:4、1:13、1:14、1:13,然而,食物选择效应显示蓝蝽原生境中猎物一兰叶甲可能会对防治产生影响。
38-44

智利小植绥螨密度对朱砂叶螨产卵能力的影响

摘要:智利小植绥螨是朱砂叶螨的专性捕食者。本研究在室内,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密度对朱砂叶螨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智利小植绥螨对朱砂叶螨存活干扰结果表明:干扰后24h各处理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死亡率随干扰密度增大而提高,10头捕食螨/叶碟处理高达76.67%,为对照处理的14.38倍。但是干扰48h后对叶螨存活影响不大。对朱砂叶螨产卵干扰结果表明:干扰后各时间段朱砂叶螨单雌产卵量均随智利小植绥螨干扰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24h后,除1头捕食螨/叶碟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处理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干扰48h后,10头捕食螨/叶碟处理的叶螨单头产卵量是2.80粒,仅为对照的28.5%。但是干扰96h后,除10头捕食螨/叶碟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外,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还分析了干扰对96h内朱砂叶螨单雌总产卵量影响,处理5头/叶碟和10头/叶碟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10头/叶碟显著低于5头/叶碟;1头/叶碟和3头/叶碟与对照相当,但是均显著高于10头/叶碟。结果显示,智利小植绥螨密度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生殖干扰作用,并且捕食螨密度越大,干扰作用越强,后代增殖潜能越小。
45-49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资源昆虫

Production protocol for and storage efficacy of an anthocorid predator Cardiastethus exiguus Poppius

50-56

福州大叶榕隐头果内榕小蜂的分类

摘要:通过对福州两个样地大叶榕雄花期隐头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从546个花序果内共收集到榕小蜂33641头,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7个属的11个种,其中传粉小蜂为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coro-nata,其余10种非传粉小蜂分别隶属于隐针榕小蜂亚科Epichrysomallin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锥尾榕小蜂亚科Otitesellinae和延腹榕小蜂亚科Sycoryctinae,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刻腹小蜂科Ormyfidae和姬小蜂科Eulophi-dae。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一春季(12-翌年5月)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夏一秋季(6-11月问)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bismasculinus和5yco-philasp.1是优势种。在非传粉小蜂中,Camarothorax、Sycophila、OtiteseUa、Sycoscapter等4个属的榕小蜂为常见种,而Ormyrus和Aprostocetus等2个属的榕小蜂为偶见种。根据小蜂的形态特征制定大叶榕隐头果中榕小蜂种类检索表,本实验为榕小蜂分类、榕一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非传粉小蜂对榕一蜂共生体系的影响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57-62

孟氏隐唇瓢虫成虫自残幼虫的研究

摘要:在室内对孟氏隐唇瓢虫成虫自残幼虫的行为以及雌虫取食幼虫后的生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在48h内残杀幼虫造成的死亡率为60%,显著高于雄成虫;与其他部位相比幼虫的腹部遭受更多地攻击,幼虫体表覆盖的蜡丝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成虫的攻击。与取食粉蚧的雌虫相比,取食瓢虫幼虫的雌虫产卵率和平均产卵量均显著降低。
63-68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对豆蚜的捕食效应

摘要: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的法国种群具有飞行能力较低的特点,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能更具利用价值。为了使其更好的在田间应用,本文进行了异色瓢虫的法国种群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模型,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同一虫态在不同空间水平对蚜虫的捕食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广口瓶处理中(较大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4.51、83.33、111.12、166.67、190及200头;不同虫期及成虫的瞬间攻击率0为3龄〉4龄〉雄虫〉雌虫〉2龄〉1龄,且1龄的处理时间孔最长(0.2225);在培养皿处理中(较小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6.17、19.23、45.45、100、142.86、111.11头,不同虫期的瞬间攻击率。为2龄〉3龄〉雄虫〉4龄〉1龄〉雌虫,且4龄的处理时间孔最长(0.1624)。
80-87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利用昆虫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摘要:利用昆虫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存在指示物选取、调查时间选择、取样和结果分析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此类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了选取昆虫指示物的标准;不同昆虫类群在选择调查时问的季节上要适当,调查时问长度要能够完整反映所研究昆虫类群的种群数量变动周期;取样时要重视林冠层;在结果分析中,要注意区分人为干扰和自然因素的作用。
88-94

木虱次目化石研究进展

摘要:截止目前,全世界古昆虫学者共发表30余篇关于世界木虱次目Psyllidomorpha昆虫化石的文章。共记载12科、64属、123种,分布于14个国家。本文统计了世界已记载的木虱次目的化石名录、地理分布及地质年代,初步总结世界木虱次目昆虫化石的组成特征,提出木虱次目化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95-103

温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菜蛾是典型的世界性害虫。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温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等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概况,提出了开展变温条件下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弄清小菜蛾种群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消长规律的内在机理,为利用当地的气象资料推测小菜蛾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发生动态,确定防治适期,科学有效地指导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04-109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寄主植物对橄榄星室木虱自然种群的影响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在橄榄Canariumalbum和乌榄enigrum上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且其种群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橄榄的2个品系间的星室木虱种群趋势指数(I)差异不大,分别为24.4165和20.0738,而乌榄的明显比橄榄的低,仅为9.7575,即乌榄的木虱数量增速较慢。在供试的寄主植物品种中,乌榄叶片中单宁含量是橄榄的3倍以上,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
110-114

瓜实蝇幼虫人工饲料设计及其优化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瓜实蝇幼虫人工饲料四种主要组成成分南瓜:玉米粉:1:1、酵母粉、蔗糖、苯甲酸钠进行优化筛选,以瓜实蝇幼虫的存活率、幼虫历期、老熟幼虫化蛹率、平均蛹重和羽化率作为试验考察指标,筛选出上述4种成分在瓜实蝇幼虫基础人工饲料中的最优量为南瓜:玉米粉=200g:200g、酵母60g、蔗糖15g、苯甲酸钠1.2g。
115-119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简讯

《环境昆虫学报》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摘要:为促进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科学发展,表彰先进,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和水平,近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组织实施的“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评选结果揭晓,《环境昆虫学报》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本次获奖,既是对学报编辑部创新精神和辛勤努力的鼓励,也是对学报办刊水平和影响力的肯定。
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