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 44-1640/Q 国内刊号
  • 1674-0858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环境昆虫学报是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环境昆虫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

环境昆虫学报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不同虫蜂量对管氏肿腿蜂繁育效果的影响97-102

摘要:平均单管出蜂量、子代蜂的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是评价管氏肿腿蜂Sd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人工繁育效果的三项重要指标。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利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时,在不同虫蜂量条件下对这三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接蜂时选用的种蜂与寄主的量对繁蜂效果存在不同影响,种蜂量对出蜂量无显著影响,对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均存在显著影响;寄主量对出蜂量、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影响显著。繁蜂生产中,采用规格为12mm×50mm指形管繁蜂时,多选用5只青杨天牛幼虫和4~5头种蜂。也可以根据防治实际中目标害虫的虫口密度及单株放蜂数量来确定每管的接入寄主数和种蜂数。

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虫谱研究103-108

摘要: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lO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k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xo pau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f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eus等小蠢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109-114

摘要: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 (Neuroptera:Chrysopidae)1~3三龄幼虫对麦蚜P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的功能反应、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和种内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日最大捕食蚜虫量1~3龄分别为331头、470头和767头,功能反应的参数表明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具有很大的捕食潜能。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分别用Hassel & 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dington的模型E=at/(1+btw(P-1))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分别为E=0.555P-0.765和E=0.515/(1+0.551(P-1)),结果表明:随着二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少。二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试验表明,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和蚜虫数成倍增加的时候,其捕食作用率仍然显著下降。

东莞绿韵生态园害虫天敌调查初报115-119

摘要:本文报道了广东东莞绿韵生态园有害昆虫、天敌昆虫10目46科81种。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简讯
台湾检验检疫专家代表团来穗访问119-119

摘要:8月18日,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王顺成博士率检验检疫专家代表团一行四人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访问,双方就共同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了交流,特别是在红火蚁的防控方面进行了探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四川省竹巴龙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初步调查120-125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四川省竹巴龙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计有11目,63科,128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喇eoptem种类居多,分别占总数的37.1%、20.5%和116.6%,蜚蠊目Blattaria最少,只有一种。区系成分在低海拔区以典型的东洋种类为主,随着海拔的增加东洋区种类所占比例下降,逐渐为古北成分所替代,昆虫种类的垂直分布明显。

温度对野蚕黑卵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126-131

摘要:分别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Hymenoptexa:Sedionidae)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28℃之间,雌蜂卵巢生长,基端卵子生长和卵巢中卵子发生的速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步加快。在31℃下,羽化1d后雌蜂卵巢长宽显著短于25℃和28℃下同13龄的的雌蜂,卵巢中成熟卵也显著减少,但从羽化后第2d开始,各项指标均与25℃和28℃下的接近。这说明该蜂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9~31℃之间,虽然野蚕黑卵蜂的卵巢发育速度不同,但所能达到的最大卵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5个温度对于该蜂的卵子形成均较为适宜。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取食对寄生蜂的影响132-138

摘要:寄生蜂是调节昆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对寄主害虫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寄生蜂摄入的营养、寄生蜂的寿命和生殖力以及其对寄主的搜寻效率等。寄生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蜂体内营养积累和成蜂取食两个途径。其中成蜂取食又包括取食寄主和取食非寄主食物两个方面。某些种类的成蜂通过取食寄主来获得生存和生殖所需的营养,但是大部分成蜂需要取食糖类来作为其主要能源,而且糖类对寄生蜂的生存和生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寄生蜂的食物来源、食物营养在寄生蜂体内的分配、取食寄主和非寄主食物对寄生蜂的影响以及寄生蜂在寄主搜寻和非寄主食物搜寻之间的权衡,以期为寄生蜂的饲养和利用提供参考。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星豹蛛在丘陵山地的活动规律初步研究139-144

摘要:用陷阱法和目测法对丘陵区各个栖境的星豹蛛Pardom asuigera C.L.Koch(Lycosidae:Pardosa C.L.Koch)做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5月下旬前主要在边界、沟渠、碎石路和斜坡处活动,而苹果园中相对较少。当边界、沟渠和碎石路植被长高后,星豹蛛迁移至周围的苹果园中。6月下旬7月下旬苹果园中星豹蛛受高温影响数量下降明显;8月下9月其数量又有较大回升。研究还发现,10月中下旬星豹蛛在背阴地带出现的频率明显少于光照较好的地带;同期星豹蛛可能还有趋向干枯杂草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