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化工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应用技术、行业动态、节能技术、化工过程与装备、能源加工与技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 国际刊号:1000-6613
  • 国内刊号:11-1954/TQ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6
  • 综合影响因子:0.87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化工进展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工进展杂志特约评述

推动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途径分析

摘要:能源消费革命是我国能源领域"四个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能源合理消费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能源消费革命应围绕工业燃料体系、交通燃料体系、生活燃料体系的消费需求及环保要求,实现煤炭在工业燃料体系的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交通燃油替代、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序推进生活燃料体系煤改气、煤改电,同时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能源,严控消费总量增长,实现能源消费的清洁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9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浙江力普4项粉碎设备入选2014年浙江省新产品

摘要: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2014年第一批浙江省新产品计划项目名单,中国粉碎技术领航者——浙江力普粉碎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4种超微粉碎设备入选。高效纤维素剪切粉碎机为国家专利,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填补了精制棉制备纤维素生产线中纤维素成品粉碎的种种不足,并可实现纤维素醚化反应后的干燥粉碎一步完成,
9-9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微反应器在化学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微反应器是微型化学反应系统,具有换热和传质效率高、严格控制反应时间、易于放大、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和传统搅拌反应器相比,这些特点使得微反应器在缩短反应时间、大幅度提高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产品收率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微反应器也存在易堵塞,催化剂负载、微通道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反应器技术,回顾了微反应器的特点,重点探讨微反应器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以及微反应器在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实例,讨论了微反应器目前存在的诸多挑战。微反应器目前是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前沿和热点方向,分析表明微反应器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潜力改变化学化工前景。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认识微反应器内化学反应以及微通道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机理,将微反应器技术引入更广泛的反应体系中,加强微反应器的集成化水平。
10-17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的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摘要: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相比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容积负荷和抗冲击性能,且其还有占地小以及可产生沼气能源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本文介绍了EGSB反应器的结构原理与运行流程;统计分析了近些年国内EGSB反应器的相关文献及其由小试到工程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EGSB反应器在甲烷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制氢、同步脱氮除硫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产甲烷EGSB反应器与生物膜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等工艺联用的工程应用现状,指出这些工艺均表现出良好的单体去除效果和较理想的整体去除效果,且EGSB反应器在与新兴技术的耦合上也表现出较好的前景。
18-25

多尺度研究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技术进展

摘要:油水乳状液在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宏观相分离、介观液滴粒度及微观界面膜稳定性3个不同尺度对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比较了同尺度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宏观尺度上,稳定性分析仪和低场核磁共振的引入使得乳状液相分离过程的表征更加准确便捷;介观尺度上,通过对分散相表征结果的拟合计算实现对乳状液液滴粒度的原位表征;微观尺度上,微量吸液管技术、显微观测等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使得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厚度及形态结构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从而更加直接准确地表征界面膜的稳定性。此外,本文还重点对综合运用不同尺度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探究乳状液稳定机制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原位表征技术是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26-33

低温条件下微波对钾长石溶出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分析

摘要:目前利用钾长石提钾的工艺研究多为过程复杂且能量损耗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协助水热反应提钾的新方法。采用微波辐射预处理钾长石粉末,加热迅速,再通过低温条件下的水热反应体系溶出钾离子,对此过程中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因素对钾溶出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SEM、XRD等表征手段对反应后滤渣进行微观分析。优化工艺条件可以得出,在微波辐射功率600W、微波辐射时间15min、水热反应时间180min、水热反应温度180℃时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钾的溶出率达92%;微波辐射使钾长石预处理后表面发生变化,生成K_(0.85)Na_(0.15)AlSiO_4等产物,提高了钾长石的溶出性能;反应生成水羟方钠石[Na_8Al_6Si_6O_(24)(OH)_2(H_2O)_2];有效节约了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34-39

内回热器对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及工质选择

摘要:目前对有机朗肯循环(ORC)有无内回热器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循环热力性能随初参数变化的对比,但很少考虑吸热量对两个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本文以烟气余热为热源,构建无回热和带有内回热的ORC系统,选用10种干工质,通过热源参数变化引起工质吸热量的变化,分析工质分别在两种系统中的初温、净功量、热耗率及?损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较优工质和各工质对内回热器的匹配性。结果表明:当热源温度为150℃、排烟温度在70~90℃间引起的工质吸热量变化时,在窄点温差为10℃下,带有内回热器的ORC系统更适用于吸热量较低的区间;当吸热量较高时,内回热器对系统热力性能提升的能力降低,甚至低于无回热的ORC系统;经综合比较,工质R236ea和R600a最优,工质R245fa和R600为较适合工质;以R123为工质的带有内回热器和无回热的ORC系统热力性能差异较小,热耗率最大差值仅为约600k J/kg,净功量最大差值也仅为约2k W,因此,R123对内回热器的热匹配性相对较差。
40-47

热耦合精馏工艺的模拟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热耦合精馏工艺的适用范围,同时寻找其中经济性较优的工艺流程,本文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针对相对挥发度依次递增的四组二元物系(苯-氟苯、苯-正庚烷、苯-甲苯、苯-氯苯)分别开展了常规精馏和4种热耦合精馏工艺(热泵精馏塔、理想内部热耦合精馏塔、内部热耦合精馏塔简化构型、差压热耦合精馏塔)的模拟研究,过程优化的目标函数为年均总费用最低。通过优化结果的对比可知,热耦合精馏工艺在分离相对挥发度较小的物系时能耗相对较低,经济性相对较好,其中又以热泵精馏塔和差压热耦合精馏塔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在相对挥发度较大的物系分离中,常规精馏则是较为合适的工艺选择。此外,随着投资回收期的减小,热耦合精馏工艺相对于常规精馏工艺的优势也有所下降。
48-56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生长影响因素综述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NGH)是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笼型晶体,其在油气管道输送、天然气储存和制冷等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利用价值,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一个多组分、多阶段的复杂过程,不同因素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尚有待明确。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理过程以及水合物成核的3种机理假说;详细梳理了基质两亲性、添加剂、多孔介质环境和杂质、液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流动条件等因素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了简要分析。同时指出,原油组成对于水合物抑制效果的定量化、蜡晶结构对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传质和传热的影响以及微观化的动力学抑制剂抑制机理等都是水合物相关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明确的问题。
57-64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居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俱乐部榜首

摘要:据美国《化学周刊》2015年10月12日报道,近日的2014年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俱乐部排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次升至第一位,此前曾连续八年蝉联第一的巴斯夫排名第二,陶氏化学排名第三。中国石化排名上升反应出亚洲和中东地区化学品生产商的快速发展,其中前十名还包括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台湾台塑及日本三菱化学。但前十名中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仍位于发达国家(地区)。2014年,十亿美元俱乐部的销售收入增速放缓。
64-64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微流体燃料电池发展现状

摘要:微流体燃料电池基于流体的微流动特性,燃料和氧化剂流体在层流流动作用下可自然分层而无需使用质子膜,极大地降低成本并提高电池设计的灵活性,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及容量大的优点,是燃料电池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国外关于微流体燃料电池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而国内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流体燃料电池的组成如燃料、氧化剂、电解质及电池性能受限因素,重点综述了flow-over型电极、flow-through型电极、空气吸入式电极微流体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指出空气吸入式微流体燃料电池发展空间较大,并可通过改善阳极反应动力学并优化燃料和氧化剂的类型、浓度及流速,实现燃料利用率和电池性能的同步提高,具有较大应用前景;提出了开发高效、廉价电极催化剂以及改进微通道制备技术、催化层涂覆技术是未来微流体燃料电池的研究方向。
65-73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多产生物柴油不副产甘油的新工艺

摘要:据美国《化学工程》2015年10月报道,生物柴油是用植物油脂三酸甘油酯通过酯交换反应生产的脂肪酸甲酯(FAME),该工艺在消耗用化石燃料得到甲醇的同时副产纯度不高的粗甘油。虽然近几年经过努力已使大量副产品粗甘油得到利用,但主要是粗甘油精制以后用于生产医药和化妆品,或转化为其他大宗化工产品如丙二醇、
73-73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

摘要:页岩气(主要组分为甲烷)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其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吸附态是页岩气的主要赋存形态,因此明确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是页岩气有效开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分析了页岩的吸附特性,归纳了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因素,指出了页岩及页岩气后续研发方向。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内部页岩气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游离态、溶解态和吸附态,其中吸附态页岩气含量至少占页岩气总含量的40%;页岩气吸附量与页岩储层理化性质、储层温度和压力均有关。虽然国内外已对页岩气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但是相比于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仍显不足。为此,关于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需要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进一步探明页岩储层地质特征;2深入明确甲烷和页岩之间的流固作用关系;3利用页岩对甲烷和CO_2吸附性能的差异,推进注入CO_2强化页岩气采收率技术。
74-82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欧佩克预测全球2016年GDP增速与石油供需

摘要:据美国《世界炼油商务文摘周刊》2015年10月19日报道,卡塔尔能源部长、欧佩克轮值主席Al-Sada称原油价格已经触底,预计2016年将复苏,2016年全球GDP增速将在今年3.1%的基础上提高到3.4%,这将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130~150)万桶/日。主要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对欧佩克的原油需求可能由2015年的2930万桶/日增加到2016年的3050万桶/日。
82-82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原油注空气氧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注空气采油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原油注空气氧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一方面可作为该技术在油田应用上的可行性评价,另一方面也是加快耗氧速率和保证生产全过程安全性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原油注空气氧化反应模型和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类氧化反应模型的优缺点,认为等转化率法今后将成为原油氧化动力学研究的得力工具,提出了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建立适合具体油藏的氧化反应模型,以及总压力或者氧分压对原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以确定氧气的反应级数。
83-90

免增湿型空气自呼吸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摘要:空气自呼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主动吸取空气的燃料电池装置,由于本身的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反应产物环保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移动供电系统中。但是空气自呼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正常工作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包括防止反应气体泄漏、电化学反应生成水的管理、热量的扩散和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以及由于反应气体的不充分湿润和质子交换膜内水分子的电渗,扩散和蒸发作用造成的质子交换膜脱水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表现。因此本文围绕以上的问题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包括空气自呼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各组成部件的研究和开发,例如单电池中阴极集流板的开孔样式对氧气运输和水分管理的影响,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的材料选用;通过添加亲水物质或改良催化剂载体等方法制作免增湿膜电极来实现空气自呼吸燃料电池免增湿目的以及改良阴极部件构造使水分在亲水织物材料的毛细管作用下能够合理分布在膜电极周围。通过介绍国内外关于空气自呼吸燃料电池的应用实例,展望了空气自呼吸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最后对如何提高空气自呼吸燃料电池性能的方法也作出了简单的总结。
91-97

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物理性质与测量方法综述

摘要: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由于性质较差,不能直接作为车载燃料使用,而作为原料油与现代石油炼制工艺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应用途径。本文综述了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黏度、酸性、热值与元素组成、沸程、平均分子量等信息,介绍了常用的测量方法与手段。简要回顾了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的精制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精制方法及其效果。重点指出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与重质原油和常减压渣油等劣质原料油相比,具有密度和黏度相近、酸值较高、氮氧元素含量较高、热值较低、重质组分和大分子含量较高等特点,加氢精制能够有效提升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性质,但受反应器结焦、催化剂成本和氢气消耗等因素制约,至今未有突破性成果。
98-104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电化学气-液技术生产甲醇

摘要:据美国《今日下游》2015年10月19日报道,甲醇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溶剂、树脂和聚合物的基础化合物,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为蒸汽甲烷重整(SMR)法。Fuel Cell能源公司(FCE)副总裁Kurt Goddard指出,SMR法有其缺点,蒸汽重整生产甲醇是高度能源密集型并具有大量的碳足迹,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可能引起公众健康问题。
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