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化工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应用技术、行业动态、节能技术、化工过程与装备、能源加工与技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 国际刊号:1000-6613
  • 国内刊号:11-1954/TQ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6
  • 综合影响因子:0.87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化工进展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工进展杂志特约评述

烟气脱硝催化剂中毒机制与再生技术

摘要:随着烟气脱硝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中毒机理和再生工艺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脱硝催化剂的物理及化学中毒机制、再生方法及工艺。在中毒机制方面,将不同中毒机制归为三类:颗粒物或生成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催化剂通道和孔道;毒物与活性中心作用使表面的酸性性能和氧化还原性能降低;催化剂结构破坏和发生不可逆相变。在催化剂的再生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失活催化剂的再生工艺流程和再生液的选择,比较了不同再生技术的针对性和优缺点,最后介绍了电厂高钙项目的再生工业示范,其再生催化剂的相对活性恢复到原来的0.96,SO2氧化率为1.0%,且各项指标达到了新鲜催化剂的水平。本文对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和制定废弃催化剂再生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129-4138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2的研究进展

摘要:CO2作为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转移利用CO2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水溶液中电化学方法转化固定CO2可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通过选择不同电极和电极电势来改变产物、调控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因而具有潜在的优势。本文综述了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2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水溶液中电还原CO2的基本原理和电极上发生的主要反应;总结了水溶液中金属电极、气体扩散电极(GDEs)和复合电极等不同电极材料对CO2还原产物的种类、选择性以及电流效率的影响;讨论了温度、CO2分压等还原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展望了水溶液中电还原CO2技术的发展前景,认为利用水基溶液中丰富的[H],增强CO2还原产物的燃料化程度,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极大价值,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
4139-4144

纳米制冷剂对换热和压缩机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是目前制冷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之一。本文综述了纳米技术在制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节能环保的背景下总结了纳米材料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优势,简单介绍了近几年常用的制备方法,列举了不同的纳米制冷剂对换热效果的影响,阐述了纳米颗粒在减小压缩机摩擦、提高压缩机性能方面的作用。提出如何制备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纳米制冷剂、建立纳米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和压降特性模型、确保纳米粒子可以在制冷系统各部件中运行稳定无沉淀是未来纳米技术在制冷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
4145-4150

SCR烟气脱硝工艺喷氨混合装置研究进展

摘要: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成为工程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工艺,而反应器横截面上混合气体流场均匀性优劣是高效烟气脱硝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简述了SCR烟气脱硝系统基本原理和NH3/NOx混合效率指标;综述了线性控制式、分区控制式和混合型喷氨格栅等几种工程应用上主流技术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各气体流场均匀性调节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氨喷射混合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1优先选用混合型喷氨格栅,分区控制式喷氨格栅和线性控制式喷氨格栅分别次之;2喷氨混合装置设计时重点寻求降低浓度不均匀系数的可行性;3研发简易、高能和稳定的静态混合结构,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操作弹性;4完善还原剂氨喷射效应和喷氨量现代控制理论。
4151-4157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气源组分研究进展

摘要: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作为一个新型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其在大气压下产生,射流温度接近室温,化学活性高,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和环境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APPJ气源组分对其应用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PPJ气源组分会影响其放电特性、发射光谱和化学特性,其中APPJ中各种化学活性粒子在其应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APPJ气源成分主要影响化学活性粒子的种类与浓度,这些因素会影响APPJ技术成本和处理效率。因此,本文综述了在不同气源组分条件下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发射光谱和化学特性以及在微生物灭活、表面改性和表面清洁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总结了气源组分对APPJ应用方面的影响作用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4158-4164

乙酸戊酯酯化反应精馏过程系统控制模拟及分析

摘要:反应精馏技术是将反应和精馏两个单元操作耦合在一个设备中同时进行,其非线性给反应精馏过程的平稳操作和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反应精馏过程控制研究都是针对特定反应体系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对于乙酸戊酯反应体系的控制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利用Aspen Plus和Aspen Dynamic软件对乙酸戊酯的反应精馏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针对塔釜产品组成要求提出温度控制和组成控制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案,对两个控制系统分别进行±10%的进料流量扰动测试和酸醇比为1∶1、1.2∶1的进料组成扰动测试。研究了不同扰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方案在不同扰动干扰下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进料组成扰动会对两个控制方案造成较大影响;温度控制方案的控制稳定性要好于组成控制方案。
4165-4171

浙江丰利公司高效涡轮超微分级机获国家专利

摘要:粉体物料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是其粒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当今先进的涡轮分级原理,创新研制而成一种高性能、适用性广的新一代超微粉体材料分级机——高效涡轮超微分级机,其核心技术日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120387573.6;
4171-4171

西藏杜佳里盐湖湖水的自然蒸发及析盐规律

摘要:湖泊面积扩大和湖水淡化是青藏高原盐湖在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给青藏高原盐湖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探索淡化湖水中可利用元素的富集成矿规律在新形势下越趋重要。本文现场自然蒸发实验以杜佳里淡化碳酸盐型盐湖为研究对象,根据Na+、K+/Cl-、SO42-、CO32--H2O五元体系298K介稳相图,获得了淡化湖水在蒸发过程中Na、K、B、Li元素的富集浓缩规律以及各盐类矿物在蒸发过程中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杜佳里盐湖湖水在自然蒸发过程中最先析出芒硝矿物,其次为含CO32-的碱类矿物,最后析出含B和K的矿物。直至实验结束,未见任何含Li矿物的析出,Li+仍处于浓缩富集过程中。
4172-4178

乙醇-水体系分离提纯过程新技术的研究

摘要:首先拟合了Aspen Plus中乙醇-水的二元交互参数,使其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其次通过分析乙醇-水精馏二塔(C31103)与新型吸附系统工艺流程,计算了C31103与吸附系统的主要能耗,得到了二者关于C31103塔顶采出中乙醇质量分数xD的关系式。并计算得到淡酒量和塔顶采出量关于xD的关系式。运用Aspen Plus软件对C31103进行稳态优化,计算出xD在0.945~0.88之间时的能耗与xD的关系,确定最适宜xD为0.9~0.92,并通过模拟得到各xD下的淡酒量和塔顶采出量等结果,比较淡酒量的计算结果和模拟结果,得到相对误差小于4%,证实了能耗模型的准确性。
4179-4184

MD/QM/CSM方法计算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二甲四氯的包合机理

摘要:利用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控制二甲四氯农药分子的释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一种最近发展的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连续介质溶剂模型(MD/QM/CSM)方法计算β-CD及其甲基、羟丙基衍生物对二甲四氯(MPCA)农药分子的包合机理。揭示了溶剂效应在决定对这3种CD相对包合能力时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真空包合自由能顺序与溶剂中的正好相反。算得的3个体系包合能力强弱排序为:DM-β-CD〉HP-β-CD〉β-CD,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且线性相关度达到R=0.99。结果表明:MD/QM/CSM方法对于计算不同主体的超分子复合物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是可靠的。
4185-4190

乙烯分离与复叠制冷系统用能的综合优化

摘要:乙烯装置的分离过程要在低温下进行,由乙烯制冷系统提供所需冷量。乙烯制冷系统为封闭式循环,独立于分离单元之外。将乙烯分离单元与制冷系统同时优化,能有效提高装置用能效率。复叠式制冷级数是当前乙烯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制冷技术。本文针对乙烯分离过程和配套的复叠制冷系统,采用Aspen Hysys进行模拟并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主要的?损失发生在换热与压缩两部分,其占总损失的83%,为节能的重点。进而通过夹点技术对冷剂配置进行分析,发现-56℃以上各温位的冷量配置不合理,远超过理论最小值,-56℃以下各温位的冷量基本达到理论最小值。提出了采用多股流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理论设计方法,并对冷剂进行重新配置,该理论方案可以降低丙烯制冷压缩机约30%的功耗,并节约部分乙烯制冷压缩机功耗,显著降低了乙烯深冷分离能耗。
4191-4197

限氧条件下亚硝化的稳定运行及动力学

摘要:采用高氨氮人工配水和序批式反应器,在限氧(0.2~0.3mg/L)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氨氮负荷、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对氨氮转化率、亚硝化率和亚硝氮生成速率的影响及游离氨对氨氧化菌的基质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负荷逐步提升过程中,由于高浓度游离氨的抑制作用及负荷冲击的影响,亚硝化效果易出现波动,且负荷越高,亚硝化性能恢复的时间越长。反应系统最终可达到的氨氮容积负荷为3.60kg/(m3·d),亚硝氮生成速率为2.98kg/(m3·d),亚硝化率始终维持在85%左右。反应体系中较高的游离氨浓度(24.4~85.8mg/L)和低浓度溶解氧是维持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游离氨对氨氧化菌的抑制动力学符合Haldane模型,拟合得到最大氨氧化速率为6.71g N/(g VSS·d),游离氨半饱和常数和抑制常数分别为3.2mg/L和27.8mg/L。
4198-4202

一种新型裂解炉炉管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摘要: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方法对含新型内插件强化传热辐射炉管(fortified induced turbulence,FIT)进行了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采用RNG双方程模型求解了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给出了FIT炉管内的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包括速度场、湍动强度和温度场的分布;计算了FIT炉管的强化传热因子和压降。研究结果表明,FIT炉管内插件迫使流体流动由活塞流转变为旋转流,增强了流动湍流程度,符合流动-能量场协同理论,同时流体边界层由于FIT炉管的特殊结构而减薄。FIT炉管具有增强辐射传热、减薄边界层、增加比表面积和旋流增强等强化传热特性。相比于普通当量圆炉管,FIT强化传热炉管的整体传热能力提高了20%左右,证明该新型炉管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可以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4203-4208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生物基1,6-己二醇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石化基1,6-己二醇(1,6-HDO)的生产存在能耗高、反应产物分离困难、污染环境等缺点,以5-羟甲基糠醛(5-HMF)为原料制备生物基1,6-HDO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制备生物基1,6-HDO的研究进展,总结并讨论了由5-HMF制备1,6-HDO的不同反应路径,并从反应物吸附、金属粒径、活性组分协同作用、载体等角度对比了不同催化剂体系及其催化机理,探讨了各种催化剂促进C=O加氢、呋喃环C=C加氢、呋喃环C—O氢解开环反应,抑制呋喃环、呋喃环侧链C—C氢解断裂反应的性能。与多步法相比,一步法制备1,6-HDO的反应步骤简单,但1,6-HDO的产率相对较低,因此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体系和反应工艺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4209-4213

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细胞表面理化特性及固定化细胞产丁醇的性能

摘要:糖丁基梭菌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能利用多种糖类为底物发酵产丁醇。本文研究了该菌体细胞表面的理化特性,并以砖块作为细胞固定化材料进行丁醇发酵。采用细菌吸附有机溶剂(MATS)法证明糖丁基梭菌细胞表面有强烈的亲水性,并且等电点在p H值为3左右,这些特性有利于菌体与表面亲水多孔的砖块吸附。在60g/L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以5~8目砖块作为固定化材料,流速为1.1L/min,发酵48h后,丁醇的浓度、得率和生产率分别达到11.02g/L、0.18g/g和0.23g/(L?h),相比悬浮细胞发酵分别提高了10.53%、5.88%和9.52%。结果表明:砖块作为一种固定化材料可有效提高糖丁基梭菌的发酵产丁醇水平。
4214-4219
化工进展杂志工业催化

环己烷绿色氧化合成环己醇/环己酮(KA油)催化剂及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环己烷绿色氧化合成环己醇/酮(KA油)一直是饱和C—H氧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过氧化氢环己烷氧化和分子氧液相环己烷氧化的催化研究情况,指出过氧化氢环己烷氧化反应虽然条件温和、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选择性高,但活性较高的反应体系一般为包含昂贵配合物、酸、溶剂和氧化剂的复杂均相体系,不利于产物和催化剂分离,同时过氧化氢利用率较低,氧化剂成本高。液相分子氧环己烷氧化采用多相催化剂,操作简单,其中金和纳米氧化物有望成为潜在的工业催化剂。对环己烷氧化机理成果进行分析,指出除了金属卟啉的氧异裂非自由基机理,环己烷氧化按自由基机理进行,为自催化反应,但催化剂可促进活性自由基产生,活化C—H键,提高反应速率。最后指出开发有潜力的环己烷氧化多相催化剂和探索反应机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4220-4228

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表面积炭及抑制研究进展

摘要: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是重质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积炭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缩短渣油加氢装置运行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固定床渣油加氢反应时催化剂积炭的来源、积炭类型及形成机理、影响积炭形成的因素、抑制催化剂积炭的方法。积炭分为软炭和硬炭,主要由渣油中的沥青质等稠合芳香环化合物吸附于催化剂表面脱氢缩合形成;渣油性质、催化剂物化性能和工艺条件共同影响积炭形成,低黏度渣油、大孔径催化剂及较高氢分压可以减少催化剂表面积炭量;反应过程中掺杂低黏度高芳香性馏分油可以较好地抑制积炭形成。文章指出通过对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积炭问题的分析,可以达到有效抑制催化剂表面积炭和延长催化剂运转周期的目的。
4229-4237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

摘要:固载化离子液体兼具载体材料高比表面积与离子液体的高催化活性等优点,不仅提升了离子液体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了离子液体的用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在催化酯化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以硅胶、介孔分子筛、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以及高分子等为载体的固载化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简要分析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酯化反应的机理与影响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活性的因素,并对固载化离子液体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建立系统的载体与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并对其性能进行长期的工业评测是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4238-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