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化工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应用技术、行业动态、节能技术、化工过程与装备、能源加工与技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 国际刊号:1000-6613
  • 国内刊号:11-1954/TQ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6
  • 综合影响因子:0.87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化工进展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工进展杂志特约评述

新型稀土高性能储氢合金研究进展

摘要:稀土储氢合金是研究最早的储氢合金,也是目前仅有大规模产业化的储氢合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稀土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稀土储氢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例如感应熔炼、电弧熔炼、真空磁悬浮熔炼等以及较为新颖的自燃燃烧法;总结了改性处理方法,如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分别讨论了AB5型、R-Mg-Ni系稀土储氢合金的元素组成变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253-258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两项专利获专利优秀奖

摘要:2011年11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北京举行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隆重表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发明人、设计人和专利权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一种钛硅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258-258

辅酶改造可高效获取生物基化学品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辅酶改造领域实现了新突破。这一成果为选择性调控细胞内特定NAD.依赖型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对解决人类高效获取液体生物燃料和高值生物基化学品、打造21世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258-258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微反应器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微反应器因其良好的混合和传热性能近年来开始应用到聚合反应中,并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对微反应器在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和逐步聚合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相比于传统的釜式反应器,微反应器可以更好地调节聚合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控制共聚组成和分子结构。在强放热聚合反应中,利用微反应器可以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产物;在扩散控制的聚合反应中,利用微反应器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所需时间。微反应器在聚合反应领域中的拓展依赖于对反应机理和微反应器特点的深入理解,相关的基础研究将成为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259-267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上海安赐公司开发出强化吸收新技术

摘要:新近,上海安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一种应用于工艺气体或尾气高效选择性吸收的高新技术——Higabsorb强化吸收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动态填料床层,对填料床作表面加工处理,使得吸收液液体在填料床层表面以液膜形式高速流动,与反向强制流动的气体逆流接触,
267-267

重整预加氢可掺炼焦化石脑油

摘要: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重整预加氢装置掺炼焦化石脑油技术近日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评议。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通过调整反应压力,可以直接掺炼部分焦化石脑油,精制油可满足重整进料的要求。
267-267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现代流动测量技术用于撞击流混合器内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分别介绍了几种现代典型的流动测量技术包括热线风速仪(HWA)、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相位激光多普勒技术(PDA)、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及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的基本工作原理。在对这些技术在近几年的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使用这些测量技术对撞击流混合器内流场进行测试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一种新型撞击流装置,并对撞击流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268-273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总结了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研究中给出的有关反应中间体存在的实验证据,就文献中有关机理的讨论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综述了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反应路径。指出催化剂的组成、晶格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因素对催化反应机理有显著影响,原料水醇比、温度、压力等反应工艺条件也会影响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和平衡浓度。指出量化计算催化剂表面性质和晶格结构参数,深入研究催化反应机理,是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研究趋势。
274-282

絮凝反应池中流体的CFD模拟及应用性能

摘要:絮凝反应是原水预处理工艺(混合-反应-沉淀)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工艺过程的水处理效果影响极大。本文针对絮凝反应过程中絮体颗粒生长所需的水力学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分析了所设计搅拌絮凝反应池运行的可行性,通过控制絮体颗粒生长的流场,使絮体在其中可以生长至合适的尺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之后的反应设备,可以节约絮凝剂用量约20%,降低了生产费用,避免过量絮凝剂对水体造成的二次污染,并且提高了出水效果。
283-286

半连续碳纳米管反应器中试开发及流态化模拟

摘要:在间歇过程的碳纳米管制备实验基础上结合经验公式,开发设计了制备碳纳米管的半连续中试流化床反应器,结果表明:催化剂100 g、反应温度650℃时,甲烷平均转化率23.2%,碳纳米管产率为177.5 g/h,操作周期为间歇反应器的1/3,反应器可较好地实现碳纳米管制备功能。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此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化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在工况条件下,最佳的催化剂用量为100 g、操作气速为0.15 m/s等工艺参数。
287-291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工程化手段提高酵母中的异丁醇产量

摘要:丹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宣布,采用工程化的酵母(酿酒酵母S.cerevisiae),以提高了丁醇产量。其成果已在《生物燃料用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中。
291-291

南化研究院开发位阻胺脱硫新技术

摘要:由南化研究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普光净化厂位阻胺脱硫技术日前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中试评议。
291-291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复合中空热管两相流的观测及充液比对热管等温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解决工业中大量低品质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和烟气酸露点腐蚀导致设备容易失效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中空热管传热元件,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可视化实验对管内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充液比情况下管壁的等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管采用酒精炉加热、外管采用空气自然对流冷却的条件下,复合中空热管管内液池为核态沸腾换热,外管壁内侧是饱和蒸气层流膜状凝结;复合中空热管在外管壁温度30℃时,加热时间2 min之内就能正常快速启动工作;充液比33%时,复合中空热管的等温性好。实验研究结果为复合中空热管换热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292-295

对称多入口型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

摘要:利用Fluent软件提供的RSM模型,使用Simplec算法,对对称多入口型旋风分离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分析旋风分离器内的切向速度场、轴向速度场及压力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对称性的结构有助于对称流场的形成,从而保持流场的稳定;切向速度分布有着明显的驼峰特征,轴向速度分布分为上行流、下行流区域,压力为顺压分布。
296-299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跨入千吨级

摘要: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中试系统研制日前通过验收,千吨级生产装置正在稳定运行。根据千吨级系统运行参数,该课题组现已完成万吨级规模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工艺包的开发。
299-299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脱氢芳樟醇减压精馏过程形成的杂质结构表征

摘要:以质量分数为97.2%的脱氢芳樟醇为原料,198~202℃、常压条件下进行热环化反应,反应时间7.5 h,得到质量分数为94.0%的1-甲基-2-亚甲基-3-异丙烯基-1-环戊醇顺反异构体混合物,以GC/IR、GC/MS、1H NMR、13C NMR、HSQC技术对自制的1-甲基-2-亚甲基-3-异丙烯基-1-环戊醇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温度对脱氢芳樟醇热环化反应影响,以自制1-甲基-2-亚甲基-3-异丙烯基-1-环戊醇标样进行比对分析,结合脱氢芳樟醇精馏产品杂质的GC/MS谱图,确定脱氢芳樟醇减压精馏过程形成的主要杂质是1-甲基-2-亚甲基-3-异丙烯基-1-环戊醇顺反异构体混合物,是由脱氢芳樟醇精馏过程中发生热环化反应形成的。
300-303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国内外稠油和沥青VAPEX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摘要:自1991年Roger Butler提出稠油和沥青的蒸汽萃取(VAPEX)技术以来,VAPEX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开采工艺。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其它的采油工艺,VAPEX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的特点。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VAPEX技术最新发展现状,探讨了VAPEX开采稠油技术机理,评述了VAPEX技术优点及技术局限性,展望了VAPEX技术应用前景,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
304-309

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有机活化层与阴、阳极接触界面的性质对器件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阴、阳极界面缓冲材料的类型和工作机制。结果表明,阴、阳极缓冲层的界面修饰对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寿命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缓冲层的特性研究对器件结构的改进和性能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研究为其它缓冲层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成功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实验思路。
3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