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7 02:08:15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1)

同时有机化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科学,有机化学的研究更是具有明显的实验特征。因此,在技师学院有机化学教学中开展实践学习研究是一个契机。通过实践学习,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既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多维思考、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技师学院有机化学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技师学院有机化学教与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目前技师学院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摸底,以便于更有效地开展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占有的资料和实际的走访调查,设计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1.5%的学生对技师学院有机化学学习无兴趣,45.2%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59.6%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堂教学,68.5%的学生喜欢实践学习模式。由此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的现象,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厌学,使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空间,使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便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实践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等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得以发展。

3技师学院有机化学实践教学创新的措施

3.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实践

假设提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实证性材料去或支持假设。这是实践学习的重要步骤。因为学生要达到对所学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或其他人的介绍和讲解。比如在2乙醇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验证试验中。我们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创设: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气体时温度控制不当常有副反应发生,若温度过高,乙醇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那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反应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那?学生一般都能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验证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但是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说明原因,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践。

实践实验设计思路:

(1)水蒸气先验证还是后验证,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想到若先验证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必须通入水溶液中,带出水蒸气,影响产物水蒸气的验证,所以水蒸气必须先验证。即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硬质玻璃管。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哪个先验证,为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必须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先将二氧化硫除去并除尽。而除去二氧化硫之前应先验证二氧化硫,所以应用三个洗气瓶,分别是品红溶液,溴水,品红溶液,第一个品红溶液为验证有二氧化硫,溴水为除去二氧化硫,第二个品红溶液为检验二氧化硫已除尽,这样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为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同学认识到在设计实验时必须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应注意到每个细节的设置,才能使最终的结果正确。但要使学生对设计实验方案感兴趣,并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实验方案,学生就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在化学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回忆、深化、提高,将所有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3.2培养学生多动手实验并注意学会观察

当前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验现象琳琅满目,学生情绪亢奋,实验做完后学生只记住他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对其他现象说不清楚,因此,在初次进行实验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比如我们在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试验中,在演示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时由于注意点较多,可边实验边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1)苯与液溴混合后有没有明显现象,加入铁屑后有没有明显现象?

(2)跟反应器连接的长导管起什么作用?

(3)导管口为什么不插入液面下?

(4)怎样除去无色溴苯中溶解的溴?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该实验应掌握的问题一目了然,所以只要明确观察目的,仔细观察,不管实验现象多少,都能抓住本质。同时要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性观察。不仅要观察实验仪器的选择组装,而且要分析为什么,不仅要观察实验现象,而且要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在实践学习中,很多猜想与假设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以验证,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实践精神。

总之,技师学院有机化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旧的教学理念往往根深蒂固,因此以实践学习为核心的有机化学教学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学习的各种有效途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王拜.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J].教育研究,2001,2:29-31.

[2]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新知.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2)

2有机化学课程的能力目标

为使教学改革符合我院学生,我们走访了与学院联系紧密的医药企业,向企业中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并选派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调研了企业中关键岗位对有机化学能力与知识的需求;并与药学专业的老生、专业课教师、兄弟院校有机化学教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分享了在学习中的体会及有机化学在后续学习及工作中的应用,各专业课老师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也有院校依然沿用理论加实验的模式,但有的院校进行了尝试,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赵辉爽等在《有机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教学改革的思路、内容及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孙宾宾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后的思考中提到,项目化教学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调研情况,将有机化学课程的能力目标制定如下:

(1)能正确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并能正确写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结构式。

(2)能运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能根据所学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标准,对给定的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进行鉴别;能运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会简单合成设计)。

(3)通过有机实验单元操作训练,能正确使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设备;熟练进行蒸馏、回流、萃取、洗涤、干燥、重结晶、抽滤、测熔点、测沸点、测旋光度等基本操作技术;根据工作任务,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和组内协作,能正确选择原料、仪器进行实验;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规范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3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我院学生特点,我们对药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改革。

3.1制定教学项目根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了八个有机化学课程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任务作为支撑。首先明确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教学项目。以项目五“以苯胺和醋酐为原料制备乙酰苯胺”为例做一介绍,如图1。本教学项目涵盖了传统教学的羧酸衍生物、胺等理论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做能够一体化,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更有效的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2项目实施步骤项目按照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三个步骤来完成。

3.2.1项目准备(1)提出任务;(2)将学生分组,每组5到8人;(3)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学院图书馆等查阅并收集资料,了解制备乙酰苯胺所用原料及制备工艺,了解乙酰苯胺的性质、在药学上的用途等;(4)学习以苯胺和醋酐为典型代表的胺类和羧酸衍生物类有机化合物的知识;(5)小组讨论设计制备方案。

3.2.2项目实施(1)按照分组情况,每组将讨论方案整理,陈述制备方案;(2)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确定制备方案;(3)教师强调操作过程要点;(4)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5)每组按照方案进行实施,制备乙酰苯胺,检查产品并对产品进行熔点测定。

3.2.3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教师对每组学生所查阅的资料情况及讨论方案评价。(2)在实施过程中对每组的操作过程评价;(3)教师对每组的产品状态及实验数据评价;(4)小组成员之间互评。(5)项目结束后,每人完成报告,分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写出体会。(6)教师归纳总结,结合项目进行知识的升华。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3)

大多数学校尚未涉足,若想使全社会公众形成绿色化学意识,单靠几所高校开课、几个研究所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若想改变公众缺乏绿色化学意识的状况,只有通过高师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当中去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这样才能逐步影响到大众。真正的绿色化学教育的精髓是在绿色化学原则的指导下把绿色化学融合于化学教材改革、化学教学改革、化学实验改革等系列化学教育绿色化的创新过程。

2.各项政策不到位。

建议政府、化学界、环保界,尤其是教育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绿色化学及绿色化学教育奖项,提出各种绿色化学教育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绿色化学化工教育考核制度。相信有各种政策的保障,各种奖项的颁发,必将会加速全社会绿色化学意识的形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教育体系不完善。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绿色化学思想,要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化学意识,培养其从事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然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机构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绿色化学教育体系,更不用说基础教育了。因此应该建立起一系列合理的绿色化学教育体系,以促进绿色化学教育的顺利发展。绿色化学的发展将对环境保护起重大作用,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绿色化学进入教育领域,从而进入化学教育,符合时代的呼唤。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

1.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面对化学学术界悄然进行的绿色革命,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不能无动于衷,尤其是将来作为社会的科技革命主动力的大学生更应该受到绿色化学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讲究策略,指行动或行动计划,以及为解决某问题或达到某目标而有意识做出的各种活动。可喜的是,目前已有部分重点大学如中国科技大学开始开设“绿色化学”课程。但是,仍然有不少高校的教师未能意识到将此重要的新信息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性。另外,虽然有部分高校已开始着手为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绿色化学”课程,但在当前相当多的高校存在教学课时紧张的状况下,又带来了专门的教学时间难以安排的新矛盾。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涉及有关绿色化学知识的方面,给予适时地、适量地介绍,通过这种画龙点睛的教学改革,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同时又不对原本非常紧张的教学安排造成新的冲击。

2.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有机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除此之外,有机化学实验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认识角度看,有机化学实验是为学生提供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检验有机化学理论、认识有机化学科学知识、验证有机化学假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方法论角度看,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有机化学实验能创设一定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从有机化学实验现象中去认识有机物,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各种能力,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将有机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是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好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统一协调发展。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学科的基石和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事实,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历史的必然。当然,绿色化学与有机化学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是最为合适的。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理解绿色化实验确实能减少或根本不产生污染,从而形成绿色化学意识。将一些传统实验方法与经过绿色化改进的绿色化实验方法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通过用改进的绿色化实验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有效的途径。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4)

2用现代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青蒿素具有萜类化合物结构,而中药含萜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多,如抗肿瘤的紫杉醇、愈创木薁、满山红中的杜鹃酮、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杜仲中的杜仲胶、大黄中的大黄素等。但是,要提取分离天然活性化合物,就必须先掌握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对酸、碱、热的稳定性,以及它的酸性或碱性或极性、溶解性等理化性质,才能采取相应的分离措施,最后进行分离纯化。没有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如何能做到这些呢?再如中药炮制,为什么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不良反应呢?为什么不同的药材要用不同炮制方法?这些都与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的性质有关,只有了解药材的成分,才可以更深入理解药材炮制手段的不同与功效的变化关联。

3通过实验促进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消化

中药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操作性和应用性比较强,不论是中药炮制,还是中药化学的成分分离、中药药理、中药制剂等都需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因此,需要不断寻求和改进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水蒸气蒸馏操作时,我们会介绍该方法在中药很多成分的分离提取中都会用到。如丹皮酚,一种白色结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其化学结构是酚酮化合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质特点,用水蒸气蒸馏能减少化合物的分解,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又如甘草是常用中药,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以热水为溶剂,使用溶剂提取法制备甘草酸单钾盐,在有趣的操作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分离和提取中药化学产物的原理,同时掌握回流操作装置、索氏提取装置的应用等,这些都是中药成分分离提取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技术。

4引入“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医学院校一致公认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将PBL教学法引入有机化学的教学探索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保健作用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压力造成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大蒜中辛辣刺激成分大蒜素就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作用,但对热和碱不稳定,该采用何种方式把它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大蒜素呢?对此,学生带着疑问去查找大蒜素的结构,了解其理化性质,设计相应的分离手段和提纯方法,最后付诸实践,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如穿心莲内酯的提取、丹皮酚的提取和化学合成设计、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桂皮中的香料桂皮醛的提取及化学合成等,大大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5)

1.2备课充分,胸有成竹高等有机化学导论课程内容繁杂、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而且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又错综复杂,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难深刻理解并掌握这些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的.因此,教师只有多学习,多思考,善于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把知识讲解透彻深刻,做到胸有成竹,旁征博引.同时,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思想状况和课堂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游刃有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用词准确,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创设情境法、探究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等等,以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展示实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4介绍科学前沿,促进课堂教学教师除在课堂上讲解教材知识外,还应该精心选择一些有机化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带入课堂,让学生及时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和视野,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兴趣.同时,向他们介绍科学奇闻趣事,像凯库勒、R.B.伍德沃德、R.霍夫曼等化学家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历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5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有机化学导论课程内容丰富却比较抽象,同时学时非常有限,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以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丰富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成为目前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Pauling的杂化轨道及价键理论、手性分子的概念、1,3-丁二烯、取代环己烷典型构象等内容都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微观世界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终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1.6加强学生实践教学高等有机化学导论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理论课和实验课相脱节,为了更深一步理解有机化学的理论及各化合物的性质,以实验验证理论成为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实践教学的内容(实验课).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从事化学、化工、制药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的研究或实践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生的“学”

2.1明确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有机化学课程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学理论,像化合物立体化学理论、有机反应机理以及有机合成方法等.同时,通过对有机化学理论某领域内重大成果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分析,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以后从事理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继续深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2.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当今社会,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可共享、利用的资源不胜枚举,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外,要善于合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获取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2.3阅读科技文献,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阅读科技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跟踪国内外某个研究领域的进展、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所以学生要多搜集和阅读一些前人的科技文献资料,尤其是一些比较前沿的资料,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更新和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

2.4要敢于花时间和精力,学会理解记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高等有机化学导论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内容多、理论性强,而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错综复杂,副反应多,反应条件苛刻,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很难理解并正确认识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的,因此要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敢于花时间和精力学好高等有机化学导论,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成,让自己的化学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同时理解记忆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学习高等有机化学导论显得特别突出,也只有理解记忆后,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另外,对于一些有志于考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学好这门课程.

2.5学会沟通和交流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产生师生情感的交融,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掌握理论知识.

2.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等有机化学导论既是理论性很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外,应该培养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每一个实验的完成又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与巩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善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勤动脑、勤动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6)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缺失,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的知识灌输过程,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存储器和学习的奴隶,学生实验过程“照方抓药”,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实验的热情和主动性,更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重理论,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验,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探究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错误的指导思想是只要学好理论课,就学好了该课程。

2PBL教学过程

2.1确定教学对象

在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班级中选择3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学生4人一组,选1人作为小组长,采用PBL教学。选择2013级制药工程4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两个班级的理论课内容、实验内容、实验教师、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均相同。

2.2编制问题库

在整个PBL的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保证PBL教学能有效进行的前提。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符合教学目标。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把原来单一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与药物合成、天然药化等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多的从制药方向去认识、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更符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2)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探索性,可有多个解决方案,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去探究。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以“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为例。

2.3学生自组学习

提前一周将下个实验的问题下发给学生,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运用教材、工具书、网络、文献资料等进行查阅,并进行组内讨论学习实验内容,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4课堂讨论

在整个PBL的实施过程中,课堂讨论是PBL教学的关键。每次实验操作前,由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就刚才的回答进行补充,再一起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可获得多个答案,扩大了知识面,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过程教师控制学生发言时间,调节课堂气氛,最后教师总结。

2.5交流和总结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数据的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3PBL教学考核方法设计

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实验综合成绩考核(40%)、实验操作考核(30%)和实验基本理论笔试考核(30%)。与以往的考核方式相比较,PBL教学考核方式中提高了平时实验综合成绩的权重,特别是提高了实验预习的分值,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预习动力,提高实验预习积极性;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这样更能有效反映出PBL教学的优势。实验操作以综合性实验为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包括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整体美观度、后处理、回答问题等。整体美观度主要考察学生组装仪器的效果、安全等方面;后处理主要考察学生对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台面的整齐;问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的理解。实验基本理论考试考核主要涉及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相关原理与注意 事项等。

4PBL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课程结束后,将两个班的实验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知,采用PBL教学方法的3班实验平均成绩优于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的4班,尤其是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LBL教学的4班。通过有机化学实验的PBL教学,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以下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1)运用网络、文献资料、工具书、教材,查阅到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自学,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2)综合分析所得文献、借鉴文献,使自己具有可独立拟订课题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训练,提高书面和口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4)通过PBL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实验中物质合成常见的反应装置搭建、产物的提纯分离、产品的基本物理参数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5)通过小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学习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这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PBL教学班的学生都更胜一筹。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7)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定义、定理、化合物结构式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体结构、反应历程等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现这些立体结构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适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将图、文、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它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学内容[3],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还能实现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方面,更能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多为带领学生做练习以巩固所学;还能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而不应该是“主导”,因为实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用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出化学反应过程、现象等,但是与实际现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4].而且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反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难以平衡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利用板书把实验产生的现象、产物逐一指出,带领学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5].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8)

2改革实验教学,探索层次递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分离纯化、有机合成、结构检测训练几大块,结合课堂实验教学、课外项目实验、科技创新等形式,逐渐形成了基础认知、综合设计、研究创新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5]。基础性实验就是传统的课程实验,训练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开发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在提出实验项目后,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完成。根据我校的情况,基础实验采取全面预约开放形式;综合设计实验由课程小组共同确定实验项目,提出目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实验,教师及时检查实验记录,并适当进行学生实验心得交流;研究创新实验可以由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企业项目或结合课程建设等提出具体探究性实验,或有学生与实际生活结合提出的趣味性题目,采用项目教学法[6]完成该层次实验,该层次实验通过项目立项管理,学生作为实验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应对突发事件、实验总结、交流讨论等实践活动,训练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总结近期开放性实验教学已取得的经验,未来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趋势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要求、知识结构、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的难易程度等分级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及时修订并完善实验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实验教学整体出发,明确实验课程的任务和目标,调整实验项目和内容,构建层次递进的实验课程体系。(2)实验项目和内容不断更新。为了开放性实验进行得有声有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即要求开放性实验项目及内容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实验项目及内容要充分体现实验室的特色和建设水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使用常规实验接触不到的仪器设备,让学生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和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3)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开放实验教学及其管理体制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与开放实验教学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涵盖开放实验预约、学生自主学习、仪器设备管理、实验耗材管理、实验是安全和成绩查询等。(4)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实验结果的考核,更应加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核,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操作结束时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思路、操作能力等方面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另外,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质量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又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建立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必要的。

3层次递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施层次递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学生预约确定实验项目,自主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验室开放预约一年来,实验室几乎成了学生的家,实验室全天都有学生实验,每班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校级或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9)

2有机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2.1分层建班

我们将既定的分层标准下发到2012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6个行政班级,让学生填报分层志愿。另外组织相关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测评,预测每一个学生可以进入的层次。结果发现,学生自己的志愿与综合测评的结果比较接近,只有少数不一致,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进行了必要的交流沟通。最终我们将2012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分成A(最高层次)、B(一般层次)、C(最低层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同,各为80人左右。分层名单于第一学期结束后马上在我系网页上公布,给学生4周时间进行确认,在2013年上学期开学之初进行了最终的确定。

2.2教学实施

我们将每个层次组成一个教学班进行教学,采取分层负责制,1名教师为主承担某层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另外配备若干名教师协助进行该层次的辅教学。不同层次的有机化学教学在同一时间进行。学生原则上在所属层次学习,允许少数学生在事先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后体验不同层次的教学。在完成分层后,化学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讨论,为每一个层次分别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并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系部要求化学教研室的教师按照分层教学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丰富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资源,特别要求每一层都自编校本教材、学习指导书、题库并将它们预先到职教新干线空间,供学生预览学习。教学任务完成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课程考核方案,用同一个标准对全部学生进行考核,给出每一个学生《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成绩。

2.3分析整改

分层教学开始后,我们十分关注教学的实施情况,除了进行期初、期中常规性的教学检查以外,系部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召开了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共同参加的分层教学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搜集到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梳理分析,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必要的整改。整改主要包括让课程标准与学生见面、任课教师加强所负责层次的教学方法研究、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进行辅助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有机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以及召开不同层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有机化学》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改善了教学效果。

2.4总结经验

目前,我系第一轮《有机化学》分层教学已经结束,对教学经验和教训正在进行系统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有在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大规模开展专业课分层教学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与专业课分层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优化、分层教学的考核工作、在分层教学中如何贯彻教育公平化等。这些总结将陆续以论文、专题报告等形式发表。

3分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经验、观点、结论等不断被提出。为了让分层教学取得实效,有必要对分层教学中的一些看似简单、已经有了定论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1充分认识分层教学不同模式的特点

目前已经尝试过的分层教学模式有多种,每一种模式在特定的情况下都可以发挥其作用,所以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应考虑该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的人数、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规模、学院可用于教学的网络设施条件与教育信息化程度、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掌控性。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在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分流培养模式或分层建班模式进行分层教学,不但教学的计划、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的管理难度不高,教学目标易于实现,而且教师的隐性负荷不重,教学效果和效能容易得到保障。如果采用分群走班、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隐性分层,虽然它们也各有一些优点,但共同的致命缺点是教学组织与管理的难度大、教学目标不易于实现、教学效果和效能难以保障,所以它们可以在某一堂课或某几堂课采用,但不适宜于作为某一门课程固定的教学模式。

3.2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许多实施分层教学的学校依据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即对新生进行分层时以高考成绩或入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在第二学期或更后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以学生前一个学期的平均成绩或某一单科考试成绩作为为标准,这样的分层操作简单易行但是缺乏科学合理性,因为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模式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已经学习过的课程与后续课程不一定有很高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依据以往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分层只参考了学生的过去而没有参考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有研究表明[10-11]学生的学习方法、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态度)、现阶段的智力水平与技能水平以及潜在能力(最近可以被激发出来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果给出一个数学表达式:学生综合测评分=现有水平分值+潜在能力分值+主观因素分值,或S=W1X+W2Y+W3Z,其中X、Y、Z分别代表现有水平分、潜在能力分和主观因素分,W1、W2、W3分别代表现有水平分、潜在能力分和主观因素分在综合测评分中所占权重,则以综合测评分(S值)作为分层依据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3.3正确对待分层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不少教育工作者指出采用分层教学尤其是显性分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有研究声称[12-13]处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归属感得不到满足、由于同一层次内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心理焦虑、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自我能力感低因而容易自卑等等,一些学校和个人也因为担忧上述问题而不愿意实施分层教学。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观点:第一,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都不可能不存在心理问题,因此没有必要格外担心分层教学引起的各种负面心理影响。第二,分层教学在给学生带来负面心理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正面的心理影响,例如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减小、学习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等等。第三,负面心理影响不但在学生阶段存在,在以后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学生必须学会正确面对。所以,我们既要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层教学可能引起哪些心理问题、带来哪些影响后果、如何解决负面心理影响,也要研究通过什么措施和手段增强正面心理影响,还要在学生中积极进行宣传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服务。还有一个问题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从事分层教学的教师是不是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心理问题?它们对分层教学的实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人进行过,应该成为分层教学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3.4加强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人才培养目标相同下的分层教学,不同层次之间教学是有差别的。差别体现在哪里?不是简单体现在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不同上,即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共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针对性全方位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甚至还要体现在与分层教学相关联的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上。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第一课堂学习内容可以分成认知类、动作技能类和态度类三大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同一类学习内容时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在学生被分成A、B、C三个层次的情况下,对于认知类学习内容,如果A层学生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取得了某种教学效果与效能,那么B、C层次的学生要取得同样的效果就应该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且要比A层学生用更多的课时。所以在分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开展更加普遍、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与实践。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篇(10)

(二)实验教学手段随着科技发展,网络与多媒体成为教学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的板书教学(除个别情况需要板书外),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尤其在化学实验这一方面,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实验,或者一些存在安全不定因素的实验,课堂中不方便操作,但是又要让学生从感官上有认知,可以通过一些实验短片,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实验是怎么操作的,操作过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等,还可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用各种图片、FLASH等刺激学生感官神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传统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视觉疲劳,而且单单是文字的叙述不足以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现象,可以丰富学生思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让学生准备下次实验的内容,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做成PPT,在下次实验课时为其他学生讲解,老师则从旁指导点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便可以不断完善巩固自己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丰富自己的经验。还可以设置一个公共邮箱,让学生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到这个公共邮箱中,由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给予作答。教师还可通过这个邮箱布置下次实验的内容,学生下载后可以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以便实验时能够安全、规范地操作。

上一篇: 视听说实训总结 下一篇: 餐饮采购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