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复习提纲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2 14:34:48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1)

高三地理总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所有学过的地理知识的梳理、分析、归纳,来实现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并逐步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指导中,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提升学生地理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主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考亦然。备考实践证明,最好的复习材料不是课本,而是考试大纲,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大纲、教材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大纲有的、教材有的,高考一定考;大纲有的、教材没有的,暂时不考;大纲没有的、教材有的,高考肯定不考。”因此,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对考生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找出大纲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进行针对行的复习。此外,考试大纲虽然对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作了规定,但没有具体谈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的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复习过程中不可不考虑的。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研究,发现并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是提高备考效率的重要途径。历年高考通常是从哪个角度出题?目前还有哪些角度没有考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要心中有数。如在复习气候内容时,通过对近十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发现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复习中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气候判断的类型和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根据气候图进行判断,根据气候资料进行判断,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判断,根据风向进行判断等。在对重点地区气候类型和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复习中,找出高考命题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对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虽然新课标中提出了创新,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角度不断变化,但所考查的重点都归结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也正是所谓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以章节为单元构建知识结构,使得所学知识“互联互通”。教师在复习中要科学指导学生对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吃透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夯实基础,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如可利用“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的图,把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1)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变化;(2)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3)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特点;(5)南北半球大陆、海洋上等温线分布情况;(6)东亚、南亚两类季风的风向及其气候特点;(7)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等等。

三、帮助学生读图识图,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及考查中,图表是离不开的,尤其是地图更是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近几年的高考看,高考紧紧围绕“熟练使用各类图表”、“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命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教导学生利用图像进行理解和掌握,不要凭空死记硬背。如要结合地图牢记热力环流的过程、大气环流的过程、水循环过程、世界洋流模式、亚洲主要气候分布等。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相关地理简图,这样能够将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如动手绘制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我国雨带推移规律简图等,这些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有关地理知识。此外,应当利用地图进行知识推理和判读。以“气旋与反气旋”为例,结合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大气状况图,学生们可以判断气压的分布状况、气流方向、天气状况等。

教材为教师更好地“导”,为学生更主动地“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教材”。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在备战地理高考的复习中应反复研读教材和考试大纲,以及历年高考试题,吃透其命题精神,把握其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传统应试模式加以调整,灵活运用各种复习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考。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2)

一、高中地理复习必须要以考试大纲为生命线,要让学生“吃透”大纲,复习要跟着大纲走

考试大纲是什么?是命题依据,是考点。部分教师在地理复习中要求学生“教材吃透,怎么考都不怕”,其实,这种复习思想是片面的,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教材只是复习的工具,但命题并不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比如,地理考试中会出现一些时事材料,而这些材料是教材所没有的,如果只按照教材复习,那么显然是不能满足备考需求的,而且很多知识点,大纲没设置,即便教材有,也是暂时不会考的。因此,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吃透考试大纲。

二、高中地理复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地理复习的效果才会显著

高中地理复习不应该只是对地理知识点进行大海捞针似的罗列,不应该把鲜活的地理知识变成枯燥的文字,不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高中地理复习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复习,才能切实提高地理复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地理知识进行世界地理版图的构建,能够强化他们对世界地理部分的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可以达到很好的自主探究效果,从而有助于巩固复习成果。

三、高中地理复习,教师尽“带路人之责,行监督者之实”,要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掌握地理复习的主动权

很多高中生在地理复习初期都显得手忙脚乱,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带路人的作用,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要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几种常规的、科学的复习方法,给尚未制订出复习计划的学生作参考。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监督者,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复习成果,要让学生把复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在复习中找规律,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复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复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地理教师要把握好复习的大方向,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适合自身学习的复习方法,并做到适时点拨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氛围,切实提高高中地理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仇海庚.提高地理课堂复习效率的策略[J].地理教育,2006(4).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3)

中职学校的高职考试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学生和学生家长认可,并成为各职校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的平台,成为推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风火轮”。就计算机高职考试的复习而言,它是一道不小的槛儿,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使许多同学感到畏惧且无从下手。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高职考复习效率?笔者结合考纲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有效教学尝试。

一、研究考纲,潜心分析发展趋势

面对每年的计算机专业高职考试,笔者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教学经验,二是缺少针对性的复习资料。鉴于此,笔者从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入手。

首先,从考纲的源头入手。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大纲是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和“计算机软件专业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大纲,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而制定的。近几年的高职考试从题型、试题内容和难度把握等方面都紧扣大纲,并重考核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能力。考试大纲规定参考教材是:一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上、下册)。

其次,从考纲的内容入手。2012年计算机专业新的考试大纲对内容作了很大调整。知识点调整为七大模块。删除了“DOS命令”部分内容,将第五模块“操作系统”内容合并到第一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第二模块内容合并到第一模块,另增加了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内容并独立成章,第六模块增加了网页设计的内容,第五模块则增加了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二维动画与数字媒体制作流程等内容,第四模块数据库知识则增加了一个建库建表语句。而第七模块VB部分则有所删减。

再次,从考纲的发展趋势入手。随着考纲的变化,对教师而言,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上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紧跟考纲的变化,潜心分析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和利用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据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会议精神,今后中职学生要增加一个技能水平考试,成绩记入高职招生总分,理论考试继续在每年6月举行。理论与技能比例为4∶6,每年开设二次技能水平考试。针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依据考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研究了考试大纲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现有的教学情况,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对于高考中的七个模块都已进行系统性学习,且开设的专业课程是从学生技能角度出发,以上机练习为主,不局限在高考指定的内容上,再者高考是以笔试为主,故学生在第三年的学习中,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

高三的教学计划,笔者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和学习方法。

1.基础教学阶段,注重“面”

这个阶段可称为“扫雷”阶段,它需要一学期,大约五个月时间,约占整个高三复习时间的一半,时间跨度长。按教材的章节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尽量做到毫无遗漏,并且拓宽考点,筛选出典型案例给学生进行补充。动员学生紧跟教师的节奏,认真学习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尽量把大纲中所要求的考点理解透彻,为下阶段的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如书本上讲到PS的图层应用、路径、通道等时,只提到一些概念部分,而未提到操作步骤的具体过程,笔者则通过上机实践,补充说明各操作过程。讲到主板插槽时,只提到PCI-E的插槽这词,而如今的市场上已经全是PCI-E的插槽了,也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再如目前的硬盘接口是SATA接口等,诸如此类的知识点书上提到甚少,此时补充说明十分必要,并配以实物讲解。

2.专题训练阶段,注重“研”

这个阶段是整个高三阶段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这个阶段,即从寒假至四月底,大约三个月时间。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需达到高效率的复习效果,许多学生会从这个阶段脱颖而出。

一方面捕捉知识专题,笔者根据专题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一条清晰的复习线索,提纲挈领,根据专题全面复习。这里的专题知识体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根据章节进行各专题知识的整合,二是根据考试的题型进行知识整合,如把各章节中简答题、操作题、程序设计题等进行整合,以便学生能系统地去比较、记忆。

另一方面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在此阶段先让学生做一套高考试卷或是高考样卷,让学生对考试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式有一个大致了解,以利于以后复习的明确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先以笔试方式进行试题训练,对试题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上机操作求证,以达到知识与概念的强化,然后教师对试题进行点评讲解,在对试题点评讲解时引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强调对非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如何规范、正确答题,培养考试技能。

再者,找出专题难点,笔者让每个学生按每个模块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出一份试卷,并将学生出的试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炼出各模块的难点进行全班交流,这样以便于学生能系统地、全面地找出难点。

3.高考冲刺阶段,注重“精”

这个阶段,即高考前的一个月时间。它是“卸包袱,清思路”的阶段。 “精”,即避“漏”重“准”求“精”。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首先,避免一个“漏”字,因高考知识面覆盖广,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就不能对考纲知识有遗漏或模棱两可。查漏补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联想串联法,根据《考试说明》对每一章节要求,逐条查漏补缺,并串联到相关知识;二是检查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如以前所做的“错题集”,从中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忽等。其次,注重“准”字,就是审题要“准”,根据要求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并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最后,力求做到“精”,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重视答卷规范化,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

这个阶段,笔者充分利用模拟卷与高考试卷,进行两天一次与高考等时的训练,训练结束按时进行点评答疑,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计划的安排上,以上三轮复习可以灵活机动,结合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使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有明显的区别,具有层次感,逐层深入,起到强化的作用。从教学技能上,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试能力。

三、围绕考纲,妥善选择教学途径

经过职高两年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层次还很肤浅,应用面也很窄,而且缺乏自学能力。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紧抓考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围绕考纲,注重教学手段运用

首先,备课环节。在精通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明确知识要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对于高三教学尤为重要。其次,讲练结合。针对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肯定不会受到高三学生的欢迎。比如每节课都“整堂灌”,一天四节课灌下来,学生不胀也得淹死。应讲练结合,有时让学生自己来理理思路,摸摸门道。再者,问答方式,变师问生答为生问生答,提高教学有效性。

2.围绕考纲,重视知识归纳总结

计算机高职考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教学时要明确重点,分析难点,结合考纲和教材,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复习提纲。

对于学生不易掌握且易出错的知识点,笔者配合精讲详析,同时配合相应练习进行巩固和加深,对于学生已熟记的知识点,则无需每次都去分析考查。比如关于输入输出控制方式中的中断方式这个知识点,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

同时,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精心出好每一份试卷,把平时讲的重难点,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试卷中。

考试结束后,根据考查情况,分析学生得分最多和失分最多的部分,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3.围绕考纲,开展上机实践教学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4)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20-01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作为整个高中阶段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虽是直指高考,为高考服务,但也应该把它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主战场。这也符合21世纪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突山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提高素质。因此,高三阶段的复习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形成应遵循教学规律,复习中既要准确把握高考内容的改革,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也应重视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变化,积极寻找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心理调整方案。通过复习不仅使学生的政治基础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学科能力得以捉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1.充分发挥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

政治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生试题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即使是综合性大题,也是基础题的组合、加工了发展,离开课本的复习必然是无源之本。多年来的各种分析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为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差所致。因此我们的复习不能沉溺于复习资料而忽视课本,在复习每一课的时候,必须重温课本中的部分,不仅要弄懂课本中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弄清原理是怎么来的,主观题的解答要领。对思考题要做,掌握解思路,解题时,如遇到困难,应该要树立优先向课本请教的意识,通过课本来查明知识和方法上的缺陷,尽可能把问题回归到课本中的例题、思考题中。而各种试题几乎都来源于课本上的知识、原理,复习中只要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弄清,反复训练,会大有所获。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回到课本不是要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要以课本为复习的支撑点,按照《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项对照过关,使课本知识内容系统化和结构化,形成结构合理、完善的理论知识网络;回到课本也不是简单地将基本理论重新复习一遍,而是对课本进行重组和整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注重课堂精讲和课后精练

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紧迫,政治复习过程中师生都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满堂压、满堂灌,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枯燥,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地算听懂了,但并未真正听懂其本质、其精华、其精彩之处。讲得天花乱坠不如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因此课堂讲授要精要、精到。精要是指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否则,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影响复习进度和课堂容量。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联后展。但讲也有尺度,讲得太透,会使学生不劳而获,造成思维惰性,引不起思维的波澜,只是风吹水面、不留痕迹。要通过讲,启迪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摘不惜到桃子,但也不提倡学生不跳就摘到桃子,要让学生跳一跳,甚至跳几跳才能摘到果子;课后练习是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提高解答题目的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整天沉溺于题海,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大多数是生吞活剥,连爬带滚勉强做过去,那么即使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可能做不出来。题海战术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能使许多学生消化不良,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认真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性、时代性,符合考试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从而努力帮助学生走出题海。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5)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习总体思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6)

据了解,2007年成考大纲英语科复习考试内容分5部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进行。

对比2006年大纲,新大纲对英语科学习总要求略有降低,2006年大纲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新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新大纲对日常会话部分不再做单独考查要求,降低了写作考查要求,要求考生能理解给出的语言情景,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而2006年大纲在文章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水平、用词、文体格式方面均对考生提出具体要求。

新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量和2006年大纲基本一致,但是对词汇表做了部分更新,新大纲给出了约3800个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和相应的常用词组,词汇表中仅给出每个单词的1—2个主要释义。

根据新大纲,英语试卷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客观题题型比例从83%降低到73%,主观题比例从17%增长到27%。其中,完型填空分值比例由13%提高到了20%,题量由10道增加到15道,分数由20分升至30分;阅读理解分值比例由50%降低到40%;原来的“日常会话”考试形式改为“补全对话”,分值比例从7%调整为10%。具体来说,2006年“日常会话”部分要求考生,在熟悉英语日常生活会话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对话提供的信息,从选项中选出答案。新大纲“补全对话”部分则要求考生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补全对话内容。

据悉,试题难易比例没有改变,容易、中等难度和较难题的比例分别为30%、50%和20%。

民法科更新部分名词解释

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科4章节复习考试内容有变化,新大纲更新了部分概念及名词解释。增加对相关新颁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求,考查内容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根据新大纲,民法第一部分总论“”章节部分将“显名与隐名”修改为“直接与间接”。“时效和期间”章节新增加了对“期限”概念、种类、法律意义以及如何确定和计算的考查要求,替换了2006年大纲中“期日与期间”概念及类型的相关学习要求。第二部分物权,在所有权“共有”章节增加了“共有财产的管理和分割”内容。“用益物权”章节,新大纲细化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典权的学习要求,更方便考生复习。第六部分继承权“遗嘱继承”章节,增加了“遗嘱见证人的相关资格”考查内容。

新大纲增加了两部法律的考查要求,第四部分人身权“专利权”章节,增加了专利法概述内容,“商标权”章节增加了商标法学习内容及要求。“著作权”章节还增加了“特殊类型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考查内容。

生态学基础考查内容细化

与2006年成人高考复习大纲相比,2007年《生态学基础》大纲基本上变化不大,仅删减和增加了少数内容。在这些变动的内容中,一些基础性的考查内容更加细化。

对比2006年复习大纲,新大纲“总的要求”部分并没有太大变化,仅从要求考生理解“生态学发展”过程变为要求考生理解“生态”过程。

在新大纲的复习考试部分,一些考生应当理解的基本概念被细化,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应注意理解和掌握。和去年复习大纲相比,新大纲增加部分多是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小幅度删减,删减部分被补充和细化,扩充成新增加内容。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7)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8)

高三学生在思想政治复习中,往往跟着教师的复习进度走,而不注重对自身知识的查漏补缺,因而复习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答题,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事情。

在数学课的复习中,学生往往会用纠错本对难题进行纠错或对不同题型进行回顾,这一方法可同样用于思想政治课的复习中。巧用纠错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关于政治理论的整体框架,使得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明确知识重点。

1 重视系统论的运用。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确立整体性原则,不要因为大纲的分类而侧重于对某一个部分的复习,对教材主干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且列一个总提纲,将各类难点和重点问题在纠错本上分类记录。例如,在对哲学内容的复习中,教师需要将唯物论、方法论以及辩证论的重要论点列出,并且教给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通读课本,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各类知识的系统化分类。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如:思想政治教材总共分为几类?每一类总共包含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中有几课在讲述同一个重点?哪些重点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课与课、节与节之间有什么联系?

很多学生认为,之所以使用纠错本就是为了纠错,其实不然,纠错本的功能还有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纠错本的功能,在纠错本上列出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分类,以便他们在下一次复习时根据自己的复习成果进行标注规划。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产生新的领悟,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2 联系实际,抓重点、难点。思想政治学科与热点时事联系紧密,因此在考点纠错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红色笔将热点问题标注出来,以便下次翻看时查找。教师可利用纠错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学生可利用纠错本对知识进行汇总分析,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勾画标记,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回顾真题,提高能力。在思想政治复习中,对高考真题进行回顾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高考真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时候,应该加强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力度。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纠错本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总结解题规律与技巧,从而让在学生应对高考时做到游刃有余。

二、结合浙江省新课标人教版考试大纲要求,提高复习效率

1 研究考试大纲,完善系统化总结。教师在指引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完课本之后,将他们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以及对课本的系统化总结记录到纠错本上。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教师对一些考试重点的强调,完善与修改自己的系统化总结。

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重难点。浙江省新课标人教版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纠错本上罗列考试大纲中的一些问题,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找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前期工作做得好,在以后的复习中便能有章可循,学生做题时思路便会清晰很多,有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9)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是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的,试卷的命题不再如以前把教材作为蓝本,而是以《课标》为依据,因此《课标》是我们研究高考最具价值的法规性文件。高三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以《课标》来指导复习,把握模块中的知识范围和深度。教师应关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凡是《课标》、《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有些内容《课标》要求,《大纲》不作要求则不需重视,如:“细胞膜的制备”福建省考纲是不作要求的,在复习中教师就可以略过。模块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优点,在复习中教师要用《课标》指导学生精读教材,不必面面俱到,有些内容不作要求,就应对学生说清楚,而有些内容则应加以拓展和延伸。如:人教版必修1中提到的“蓝藻是自养型的生物、绝大多数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等内容,因为新陈代谢类型在《课标》中不作要求,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就不必再作更多的强调。教师应正确处理好选修和必修的关系,不需要将选修教材内容去深化、去扩展,而应更多地从学科内的综合角度注意四本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二、加强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

《课标》明确强调:学生应“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新考试大纲重新对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模型和模型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福建省理综卷第5题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要求。

题目: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本题虽是一个新情境题目,但作答信息都蕴藏在题目的文字和图中,要求学生沉着冷静,细致读题、读图,找出关键词,还需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该题,考查了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能力”。这道试题是2009年福建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一个亮点,也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个很好体现。因此,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加强对学生有关模型构建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三、渗透新课标理念,注意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新《大纲》注重对科学的方法和过程的考查,明确提出“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例如,旧《大纲》中实验要求:“(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新《大纲》则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009福建理综生物试题,选择题第1题,非选择题26―I就是很好的例证。选择题第1题,学生仅靠“背实验”是不够的,必须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才能正确作答;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学生要正确作答,必须掌握好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考查了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新《大纲》必考部分的实验19个,选考部分的实验4个,而旧《大纲》的实验总共17个,新《大纲》探究实验的数量增加较多。在复习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能力是考生高考取胜的关键。《大纲》中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备课,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阶段的复习教学中,确定培养各项能力的适合的学习内容,分步到位,落实《大纲》规定的学生活动。教师应强化实验技能训练,杜绝“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根据所学知识适当拓展实验,设计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重视在复习中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对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做到科学地思考、准确地把握、理性地渗透。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课堂中,紧抓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的特点,避免灌输式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四、关注新课程增加的内容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01-0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都面临着学生基础知识差,识图能力差,逻辑分析能力差等许多问题。地理作为高中一门必修课程,却很少被学生重视,加上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自然无法在课堂之外再分出大量精力来学习地理。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显然陈旧的教学模式,那种单纯靠老师填鸭式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的方式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效果,那么如何充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够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有效的地理复习方法――“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是一种从地理课堂教学切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和地理学习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叫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大体明确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初步了解教材内容。这一环节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学生能够做到这点,就能清晰他们的复习思路,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已经掌握,什么地方还有不足,然后对于不足的地方教学落实。在这一点上,要教会学生充分挖掘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来记忆和理解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精心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作为学生学习和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可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在这一方面就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准备,认真分析,帮助学生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虽然自学是学生的事情,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无法制定合理的自学提纲,所以需要教师来主导自学提纲的制定,指导学生制定自学提纲。在学生制定自学提纲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自学大纲,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三、认真批阅学生制定的自学提纲,搞明白学生的问题症结

学生制定完自学提纲后,教师要认真批阅,了解学生疑难问题的所在,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材的了解状况,针对学生的问题情况,注重对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进行备课,至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单独解决。同时,教师还需要清楚学生的认知结构,熟悉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弄清楚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聚焦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点拨

1.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而“以问题为中心”恰恰是“四步教学法”的首要方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定的自学提纲的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同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与引导,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地理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努力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分析,解决了问题,会使其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破除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以此来揭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问题一定要强调,讲清楚,讲透彻。对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疑难的问题要下大力气分析解释,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易走入的盲区要加以提醒,还要结合实际生活,或当今热点对其进行拓展。当然,如果是少数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地理科代表或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代为解答。

上一篇: 钢结构合同 下一篇: 功率因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