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建构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9 21:35:53

小班建构教案

小班建构教案篇(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有效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依照《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一)在20__年底前,完成全区在岗中小学班主任的全员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我区中小学班主任能够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法律常识,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明显改观。

(二)建立包括中小学班主任进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管理规范等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20__年起,凡新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三)通过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推进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创新,促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今后,应将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认定范围。

三、培训对象

(一)全体在岗中小学班主任。

(二)中小学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一)培训内容。根据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班主任素质拓展训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进行。

(二)培训方式。以学员主体参与,多向互动为主,重视经验交流,在参与中学习,在交流学习中提升,突出案例教学。具体包括:

1.专题讲座:邀请国内主要是区内在班主任工作领域从事科研及管理实践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授课。

2.主题活动:活动由2-3名辅导老师负责,首先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进行介绍,然后提供素材和个案背景,指导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制定并形成详细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方案。在3-4个主题活动中每个学员最终要形成相应的活动方案。

3.班主任论坛:学员就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热点、难点等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访问考察:就近实地考察并观摩优秀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5.技能学习:初步了解班级管理的电脑软件,进一步明确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操作规范。

6.课题研究: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主要向自治区级骨干学员提供若干科研课题,并提供导师支持。

7.建立导师制度,以研究课题带动学员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组织专家巡讲团(由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代表构成)到各地巡回培训。

8.校本培训:通过班主任在职研修及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五、工作步骤

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分自治区级、市级和县(市、区)级三级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12月)。我厅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具体方案,委托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区的具体实际确定培训学习资料、制定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制度。同时,委托广西师范大学牵头,筹备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在“广西教师教育网”开辟“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栏并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平台实现链接,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信息以及学员交流的平台。

(二)培训者培训阶段(20__年1月)。上半月由自治区级培训机构对市级培训者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学习培训,下半月由市级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进行集中培训。

(三)在职全员培训阶段(20__年3月—20__年12月)。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三级培训同时展开。高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100名,其余的参加市级培训;初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2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初中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小学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3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小学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县(区)级全员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同时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各级培训机构按照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做好计划,分期分批进行面授辅导。市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每批集中4天完成,同时,自治区将组织优秀班主任巡讲团进行区内巡讲、并选派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

的专家到各地检查指导全区各市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四)长期、常规培训阶段(20__年1月以后)。按照制度规定,从20__年起,对新进入班主任队伍和准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规定内容的培训。

六、考核与认定

(一)受训人员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其成绩记入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的同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并给予相应继续教育学分,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档案。

(二)对担任班主任,并按规定培训合格的教师,在相关的表彰奖励评选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

七、组织与管理

(一)我厅负责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组织自治区级班主任骨干及市级培训者培训,并委托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统筹项目的组织实施,具体分工为:广西师范大学负责自治区级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高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广西教育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初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广西师范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小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以上3所学校也作为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自治区级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对市、县两级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指导。

(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县(市、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定本市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各市教师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和本地高中班主任及市级初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对本县(区)中初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全员培训应以校本培训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四)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活动,认真组织班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

八、培训经费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财政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项经费。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培训经费。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班主任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小班建构教案篇(2)

一、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指的是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动自发地学习新的知识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探究能力,对所学习到的知识作出分析和应用。教师要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并且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二、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具体措施

综合上述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所需的要素,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升。

1.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的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为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自主教学。教师在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方法,避免灌输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有梯度的自主学习教学计划,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脚步,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自主学习课堂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自主学习的

过程。

2.引入学案导读模式,构建课堂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课堂讨论与思考

教师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可以引入优秀的教学方法,指

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共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教师在小学课堂中引入学案导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在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指引下,自主开展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学案导读是指教师在综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其他优秀学案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案,让学生依据学案的教学指引完成自主学习的每个步骤。学案的编写和设置必须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为准,教师可以先构建一定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案的设计上选择一些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导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并理解学案的内容和题目,按照要求逐步解答出题目。教师可以为学生解答读题上面的困惑并且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帮助,让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最终解决学案的问题,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掌握教学内容。

3.建立自主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

能力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状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督促和鼓励,使得他们能够持续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构建小学自主学习课堂的过程中,要在班级内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且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加以肯定,对一些落后于课堂进度的学生施以激励性的提醒,督促并激励他们投入课堂,努力跟上其他学生的脚步。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立一个竞争与奖励机制,以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教师可以每次为学生的回答情况打分并登记分数,等到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对学生的得分情况做一个统计,奖励分数在前几名、平时积极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用通报表扬的方式,或者是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如笔记本和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其他学生想他们学习。教师在班级中建立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使得小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自主学习课堂中,在教师的鼓励和督促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小班建构教案篇(3)

减负提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立竿见影之效必须找寻突破口。而以导学案为突破口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这样才能学得好、学得持久,学业压力才会真正减轻。通过导学案,能促进青年教师或相对落后的教师快速成长,保证教学质量高位均衡。总之,导学案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以导学案为突破口,可以带动各方面工作上水平。

我校导学案的实施始于2012年暑期,其主要程序是:

1.提出导学案的要求。我校出台了《丽岙华侨中学导学案编制方案》,对导学案的编制、使用、评价、修订等提出了全校统一的要求。

2.组织编写。从当时正在教学的内容开始,七年级全面展开。

3.组织评价。我们除了平时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外,在学期结束前组织由学生、专家和教研组同行等参加的调查问卷,对一学期的导学案进行整体评价。

4.提出整改意见,集中修订。针对学生、同行、专家等提出来的问题和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导学案的修订提出了既统一又个别化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寒假和暑假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修订。

5.编印成册。经修订已基本成熟的学案首先印刷成册,发给学生使用。到目前为止,七八年级5门中考学科的学案全部进行了修订,并以电子稿的形式保存。

导学案对保证我校各学科高位均衡发展功不可没。近两年的期末检测中,我校同学科各班级之间的差距都明显缩小,同时导学案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构建“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一所以侨乡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为学习主体的农村薄弱初中,侨乡留守儿童与外来务工子女占了约85%,学生流动性大、基础普遍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学习动机不明确,家庭管理方法滞后,学生在日益下降的成绩中,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与动力。我校于2008年开始,组织教师学习借鉴“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的实践经验,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为主线、以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为主要特色的“121”课堂模式。其内涵表现为:

第一个“1”指的是自主学习10分钟。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学生把思路打开,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

“2”指的是展示释疑20分钟。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教师点拨四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讲解要语言精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第二个“1”指的是反馈检测10分钟。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

三、实践成效

小班建构教案篇(4)

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 题:原电池

课 型:新知识教学

案例形式:教学设计――原电池工作原理

二、案例的分析

“原电池”在学生头脑是一个陌生的科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很有可能存在相异构想,对于“原电池

”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构建起“原电池模型”。教学处理方式对学生原电池模型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本研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来探讨教学对于学生“原电池”学习的具体影响。选择高二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理科重点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处理讲解“原电池及其应用”整节知识。(教学设计1、2分别对应的授课班级称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教学引入: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指出讨论的相关内容。[2]

实验班从能源的角度引入,直接引入原电池的概念

对比班是从趣味电池出发,为建立原电池模型作铺垫。

教学环节1:是帮助学生构建原电池模型。

实验班引入“盐桥”模型,围绕“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构建的模型比对比班更为本质,思维的关注点在于正负极可能发生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

对比班则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班建构的模型是出于宏观层面的,具体的落脚点是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模型所提供的材料

教学环节2:均是为了使学生巩固上一环节构建的原电池模型,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书写电极反应,认识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同时明确Fe―NaCl―C模型的电极反应,为讨论钢铁腐蚀打下基础。在实验班中,增加了对Zn―ZnSO4ZnSO4―Cu模型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盐桥”模型[3]

三、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1.测查工具

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均采用了相应的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测查,实验班和对比班使用的测试题是相同的。测查一共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是测查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电池模型的分析能力。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正式讲新课以前,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不同的教学处理下建立的原电池模型在分析简单原电池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见测查问卷1)

第2部分是测查学生应用原电池模型分析金属防腐措施的原理。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整节知识以后。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生活中与原电池原理密切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准确抽提出原电池模型,分析电极以及电极反应,并且进行正确描述。[4]

2.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关于学生对于基本原电池模型分析能力的测查结果及其分析讨论

测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对于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均正确率很高,正确率在85%以上,对比班的结果要略好于实验班。对比班在判断Fe―H2SO4―Cu 模型、Fe―H2SO4―C模型和Zn―CuSO4―Cu 模型的正负极时正确率达到了100%。在书写电极反应的正确率上,实验班要明显好于对比班,1、2、3、4组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率实验班分别比对比班高出了6.8%、12.6%、38.9%和26.8%。同时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同学只要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一般都可以把相应得电极反应书写正确,而对比班尽管很多同学可以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但是当中的很多同学并不能写出相应的电极方程式。[5]

小班建构教案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5-02

一、基础分析

我校从2000年起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法制教育促特色,法制教育促发展”是我们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举措。

“四・五”普法期间,学校努力探索,建立稳固的、独具岩小特色的“八个一”,“二走进”法制教育模式,树立了学校办学特色。“五・五”普法期间,努力创新,谋求发展,在传承深化原有法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益智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乐学法、学法乐”,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持续发展。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柳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办学特色业已形成,但未能较好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办学成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扩散,实现“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办学目标。

二、方案制定

通过对自身特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把握,经过城区、市级专家组的指导,特别是受到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组专家提出“学校特色建设需有界定、有理念、有路径”的指导意见启发,我们形成了“立足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建设基础,回归行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谐思想”的特色建设思路。

有界定:将“法”的内涵界定为行规习惯、法律法规、方法规律;将法制教育拓展至“尊规守法”、“讲究方法,尊重规律”教育。

有理念: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有路子:创新养成教育课程、法制教育课程、书韵课程、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推动以我们对“法”的内涵界定为主题的各课程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建构。

2010年10月完成学校“法治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建设方案制定。

三、工作开展

依照学校特色建设方案,以“统一规范+个性创造”、“内核牵动+团队发展”为工作策略,全面启动特色建设各课程。

(一)扎实基础――养成教育课程全面实施。由德育部门和各年级组长组成专项工作“智囊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常规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以“微笑问好、卫生保洁、军事化出操、快乐阅读”四项行为习惯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四大行规”养成教育课程方案。

组织开展奖章设计、展示、评选系列活动,在奖章的设计创作、欣赏评选中,对四大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求形成思考和把握。举办隆重启动仪式,将行规要求用文艺节目展演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编写出“行规要求”、“名人遵规故事”、“行规童谣”等板块组成的“四大行规”课时教材。将行规要求编成简洁上口的童谣,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背诵学习。制作四大行规规范图解、行规表现教学光盘,实现教学直观化。印制奖章、创作“岩小娃”形象,形成激励引导学生的课程形象符号,让教育生动有趣、富有儿童气息。

设置梯级评价机制,确定目标激励。设置铜、银、金质奖章,每月进行评比,激励学生持续达标;设置阳光少年、形象代言人奖项,每学期进行评选,激励学生深度达标,较好地解决行规养成过程时间长、易反复等问题。学生面貌、校园风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优化核心――打造法制教育课程主阵地。传承活动课程,寓教于乐。继续实施“八个一”(一个模拟法庭、一份法制校报、一个法制宣传室、一节法制班会课、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一个法制主题网站、一节法制课、一套法制教材),“二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两结合”(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法制漫画童谣创编活动;法制教育和益智游戏相结合的法制棋谱创作活动)法制教育活动课程。“法制棋”系列活动获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研究课堂教学,拓展阵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法制教育也不例外。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法制课堂教学研究,首先利用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程课时,每周安排一节法制课,调整师资,法制课执教由班主任兼任到由政教部门人员和信息技术小组老师专门任教,更利于保证老师的教学精力,形成研究力量。法制课执教老师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法制教师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课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小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制教育课本》进行教学和相关研究,打造了三节法制精品课,在柳州市司法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录制了教学光盘,逐步向市级推广。探究法制课教学基本环节、模式,着手从我校法制教育新内涵出发,对现有教材进行选取、整编,形成我校法制教育的教材。

(三)追求提升――寻求书韵课程连接纽带作用。书香教师培养以教师“漂书”活动为载体,每学期完成一轮教师漂书活动,简短的阅读眉批、小小漂书交流卡在教师中传递阅读的收获体验。此外,利用学校论坛,开展阅读交流;组织专题总结活动,分享教师阅读收获。

实施“书韵童年”课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读书小报制作、读书卡制作、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进文庙”、“开学第一诵”、“农历节日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

重新完善“书韵童年”课程方案,对必读和选读书目进行调整,设立与“规”、“法”、“和”教育主题相衔接的书目,发挥阅读在各课程有机联系建构上的纽带作用。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为阅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保障。

(四)综合渗透――建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为课堂。建立全校层面以一二年级为内核,各年级团队发展;班级层面以班主任为内核,科任老师团队发展的工作模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让教师明确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及其达标特征,规范课程内容。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为评价方式,以问题追踪、阶段反馈为引导手段,推动教师行为课堂建构水平提升。前一阶段,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引领,促进学生良好“听”、“说”、“读”、“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教师课堂经典评价语言收集。将工作重点确立为“学习习惯培养与学科素养落实有机结合”的研究,通过优秀课例展示、分析,对“行为课堂”特征进行描述,让教师明确方向。组织开展“行为课堂建构”专题赛课活动,推动有效行为课堂的建构。

(五)全面覆盖――彰显法治文化。组建部门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各子课程实施项目“智囊团”,参与课程方案制定、活动策划;组织寒、暑期专题培训活动;进行特色建设工作师生问卷调查分析,促使最大范围的学校成员深入思考学习、理解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理论、策略。

小班建构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4-01

1.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1.1新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教法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振振有词,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只顾教法忽视学法的模式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新课程理念难以真正践行[1]。

1.2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双主教学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生物科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进一步完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生物导学案立足学情,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课改发展趋势。

2.核心概念的界定

2.1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2.2高中生物导学案应用研究

教师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情,编制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3.理论依据

3.1传统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将刺激与反应联结在一起。它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任务 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一句话讲“教师为主导”)[2]。

3.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一句话讲“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人比喻讲: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3]。

4.导学案的编制、组成及使用

4.1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主要有如下步骤:个人主备、形成初稿―集体研讨、修改初稿―完善整理、形成定稿―课前熟悉、融入个体―跟踪训练、督促落实―课后反思、补充完善。

4.2 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有多种不同的模式,但总起来看由三部分组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后者包括基础训练和巩固提升两方面。

4.3 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使用: 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案,完成训练案中的基础训练,并收交、批改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上课前点评。上课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探究学习的形式完成探究案,再完成训练案中的巩固提升,以检查课堂效果,最后再次催收导学案以检查学习效果,形成反思,完善学案。

5.研究过程

本人结合所任班级学生情况,制作以对导学案模式的满意情况为主要问题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850份,有效回收835份,回收率为98%,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大多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是接受的,都认为该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本人还对所任两个班上的学生进行侧练,由t检验的公式得出t=0.7950.05。两个班高二(11)班和高二(12)班学生成绩差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分率都差距不大,于是以高二(11)为实验班,以导学案为教学模式,高二(12)班作对照班,采取教学案上课模式。以月考成绩为后侧,对一个月以后两个班上述诸方面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由检验的公式得出t=2.42>1.98,因此p

6.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导学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导学案主体的探究案,通过小组探索得出结论,与其他小组分享,然后再由老师总结,这种模式无疑对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

6.1.2导学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组员既分工又合作,组员先对探究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观点、小组总结、再有一人代表本组回答探究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修正每个小组的答案,然后再归纳探究问题的答案,不难得出该过程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

6.1.3导学案是践行新课程理论,实现双主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较好模式。

6.2 反思

6.2.1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因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任重道远。

6.2.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执行,需要领导的支持,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6.2.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前景需要评价体系的改革为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小班建构教案篇(7)

二、空间建设实施阶段

空间方案确定后,全班分工协作——有方案图纸细化、材料设备的选择和购买、材料加工制作、软装配饰搭配、主体框架建设、后期布置与扫尾工作等环节。空间建设施工的过程最体现班级的团队协作性和优秀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对教师的管理能力也是一项考验。空间建设的过程就是不停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动手建造的过程中,学生们充满了实干的热情。创意方案的实现过程是曲折的,具体到较为复杂的主体框架的施工及电工、木工等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学生的技艺、施工水平难以达到水准,在多次尝试失败后采取与专业施工人员合作方式进行,如茶室主体木质框架请木工制作等。常规有难度但在系里工作室设备条件下可自行完成的部分仍严格要求学生多尝试自行进行设计和制作。如茶室的茅草屋顶制作,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茅草屋顶的编制技巧进行制作。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找寻、工艺的精度要求等诸多问题都容易使学生想要走弯路或退而求其次,空间建设在于按照最初的方案设计进行实施,建造环节需对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进行严格把关。材料选择和配饰搭配在公司就是软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而木工、水电的施工了解也涉及到施工图纸的深化和设计监理及合作的重要性。空间建设按照最初方案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今后实际的设计工作和设计从方案到实体空间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反之对前期方案设计要考虑更多的可行性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此环节不足之处在空间建设过程始终在教学楼进行,涉及到噪音较大的木工、金属切割等工艺对正常的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其次因经费的节俭,对于材料环保性能缺乏考虑,造成教学楼空气的污染。此次毕业设计的空间建设实践推动了系里木工制作等工作室的建设,对于今后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更完善的设施条件。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如陶瓷的烧制或玻璃的加工等,也可尝试与工厂联系对接的方式,探索更为灵活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空间建设成果展示

毕业设计之空间建设从最初的概念方案设计到材料选择、主体框架制作、家具配饰制作及后期的布置摆件的实施是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一次重大的突破,在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取得了实在的设计、制作经验和空间建设的成果。室内1201班“侘语茶室”设计说明——茶室以侘寂美学理念来阐述茶室的意义,茶室的东西都是小而简洁、安静内向的,茶室空间整体是比较狭小孤立而私人的,有助于个人进行哲思,不在任何地方却也处于任何地方,在茶室里每一样事物的实际尺寸恰与其重要性程度成反比。

小班建构教案篇(8)

1.学生快速进入正常的运转状态,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干。

2.老师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明确目标。

3.班主任、年级快速进入高效运转状态。

二、工作思路

1.工作方案化,提前制定方案,按方案执行。

2.分工明确,组建小组,责任到人。

三、组织架构

(一)组长:(二)负责人:

(三)组别:

1.教学工作

(1)组长:;组员:

(2)工作:

2.政教工作

(1)组长:组员:(2)工作:负责对接政教处、后勤、资助、团委、文明办、办公室、班主任量化(两周公布一次)、安全、年级与政教相关的工作;如卫生、纪律检查、班主任量化等常规工作。

3.数据处理组

(1)组长:;组员:。

(2)工作:

4.审核及财务组

(1)组长:;组员:

(2)工作:

5.要求:各组组长负责本组所有工作,组员要人人参与,积极配合,服从安排,团结一致,使年级高效运行。

四、核心工作安排

(一)纪律、卫生

1.目标:

(1)培养每班班风(每班的精气神要起来),营造全年级纪律严明,节奏紧张的氛围。

(2)营造年级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内务达标的生活环境。

(3)做好养成教育。

2.负责人:,年级值班协助;班主任主抓、任课老师协助。

3.具体要求

(1)教室桌子摆放宽松整齐,书本摆放整齐划一;课堂坐姿端正;卫生整洁;营造每班积极向上的精气神,由外而内。

(2)坚决杜绝上课说话、睡觉、随意外出、大声喧哗、接话茬,尤其是自习课。

(3)坚决杜绝违反六条禁令。

(4)打扫好教室内外、卫生区卫生,做好寝室内务。

(5)保管年级、学校没收的手机,登记保管违纪学生处理材料。

(6)设计活动,活跃年级管理氛围。

(7)出具班主任量化细则;出具学生常规管理方案(时间表、纪律、卫生等基本要求)。

4.检查反馈:,出具检查方案,每周班主任例会时公布,总结问题。

(二)安全、防疫

1.目标:

(1)确保无一起安全事故;做好自我保护。

(2)确保做好防疫的规定动作。

2.负责人:张胜杰负责;班主任。

3.具体要求

(1)严防安全事故,做好预防,做好防火、防水、防诈骗、交通安全等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2)排好值班表,做好关键节点的值班工作,确保在岗不脱岗。

(3)设计主题班会,常讲常抓。

(4)规范请假手续。

(5)做好疫情防控的规定动作,保存相关材料。

4.检查反馈:

(三)教学

1.目标:

(1)调动老师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运行。

(2)采取特殊策略,加强引领,确保加印班和小班的教学质量,留住优生。。

2.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

3.具体要求

(1)做好作业教案检查、周练、月考、考后评价等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做好年级阅览室的筹建工作,开展好阅读工作。

(3)尝试差生转化和优生培优策略的构建。

(4)探索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

(5)设计竞赛等相关活动,活跃教学氛围。

(6)坚守常规,突出活动,彰显特色。

(7)掌握年级学生变动的轨迹,掌控翔实准确数据。

4.检查反馈:负责设计“作业教案检查方案”、“阅览室及阅读活动开展方案”等方案,及时实施,及时反馈。

三、考评和财务

1.目标:管理有序,公开透明,零差错。

2.负责人:

3.具体要求

(1)做好数据考评的记录、审核和公布。

(2)做好相关材料的保存和归档。

四、结语

构建团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小班建构教案篇(9)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我省20xx—20xx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对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

(一)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从20xx年12月起,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二)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在20xx年年底之前,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对全省近年内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进行一次全员专题培训。

(三)建立骨干班主任队伍。遴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中小学班主任,分别参加骨干班主任部级、省级、市级、县级培训,初步形成一支省、市、县级骨干班主任队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带动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三、培训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二)实效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实际工作和班主任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实践,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三)创新性原则

积极创新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培训内容与方式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与班集体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班主任工作艺术、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相关专题。

班主任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活动、交流研讨、课题研究、考察实践、示范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班主任专题培训分为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两大类。

(一)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分为部级、省级、市级培训。其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部级培训由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按全省中小学总班数的4‰遴选,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按各市总班数的4%遴选,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骨干培训的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辅之校本研修。其中,集中培训的学时省级不低于32学时,市级不低于24学时。校本研修每年不低于16学时。

(二)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

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分别开展培训,由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全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培训不低于16学时,校本研修每年不低于16学时。

五、组织与管理

(一)陕西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全面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控,依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委托陕西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实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

(二)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师资培训部门负责本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业务管理、协调指导和质量监控,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培训规划和方案,确定培训、考核、认定机构,印制统一的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指导县(区)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

(三)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本县(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并委托有关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县(区)中小学班主任的全员培训工作。建立班主任培训学分登记档案,加强本县(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管理。

(四)中小学校要制订本校班主任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积极组织本校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活动,组织班主任开展校本研修,进行班主任培训学分登记,严格执行班主任培训制度等。

六、考核与发证

(一)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必须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凡中小学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班主任专题培训,且成绩合格,应当记入教师本人继续教育学分。

小班建构教案篇(1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基于新课改要求的高师生职业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B098]及来宾市教育科研项目“教师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B2009A04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陆艳清(1971―),女,壮族,广西鹿寨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文学艺术教育;

林翠英(1968―),女,汉族,广西荔浦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振兴教育事业”,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师范院校现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师专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得到不断地深化,实现了宽途径、厚基础、重人文的课程架构,以利于师范生超越狭隘的专业性与工具性的约束,把自己培养成职业思想端正、心理健康、专业扎实、技能突出的合格人才。正是在这种语境下,不少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把原来归属于教育学教学内容的《班主任工作》章节分离出来,设置为独立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并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设置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育专业凸显师范生技能培养的意图。但设置课程只是表明走完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完整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如何,则取决于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师专面临的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柳州师专”)教师教育专业近几年来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列为专业主干课程。任课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深入分析和归纳班主任工作角色的各种构成元素,努力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操作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师范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得到培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初步探索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益之路。

一、理论层面:以情育德――渗透人文情怀,提升人格魅力,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管师范生对这句古训都耳熟能详,但却未必人人都能深刻领会其意旨而产生切身体认。而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和班主任,是必须以拥有丰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前提条件的。如何在“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思想,促使师范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任课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他们往往不喜欢听老师刻板的说教和高高在上的指示,因此,创造各种有利契机,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榜样激励法、文艺熏陶法等教学方法,或让师范生直面教育界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与辨析;或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名师事迹,追慕名师风范;或在课外引导师范生赏析高雅的文艺作品,进行美育熏陶,让他们不断丰富情感世界,滋养人文情怀。师范生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追求,也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准备了充足的动力。

例如“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上课伊始,任课教师就抛出了网上曾热议的“杨不管”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中“范跑跑”事件,让师范生进行自由讨论、小组辩论后,又引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那数次舍身冲进火海抢救邻家儿童的王茂华老师,以及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助学生而光荣殉职的谭千秋老师等的感人事迹。两组人物,两种境界,任课教师由此再引导师范生深思――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施行者的教师(班主任)需要怎样的素质才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经过思考、讨论、总结的环节,师范生最终明白: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与人们赋予它的社会理想,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人文思想教育,鼓励师范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师范生树立明确的意识:要育人必先育己,让自己拥有真挚的情感世界及健全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职业技能,促使自己获得专业化的成长。

二、操作层面:以练促训――课堂上精讲多练,课内外强化实训

限于课时,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授课内容止于一般的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介绍,缺乏对中小学一线活生生的教育案例的探讨,也无暇实施相关的技能训练环节,因此不少师范生到了教育实习阶段,面对一些比较棘手的班主任工作问题,便显得力不从心。柳州师专修订后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计划,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总课时为32学时。师范生前期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课程,对教育工作及其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打下了理论基础。鉴于班主任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较多,由于课时有限,任课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确定好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内精讲重点章节,突破难点内容。此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凸显实训环节,具体做法是:

(1)分析案例,展开讨论。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介中小学教育典型案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让师范生深入分析,展开讨论,作出自己的评判,最后由任课教师作点评与总结。

(2)创设情境,即兴演练。课堂上让师范生根据任课教师所提供的教育素材,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班主任与中小学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家长等),即兴演练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教育情节:如课堂上的师生冲突――老师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后学生顶嘴;班主任碰上态度强硬的家长――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天职,孩子表现不好就说明老师无能;与前来告状的科任教师的沟通――科任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作为班主任第一次面向班集体的说话;家访时的礼节,等等。这些演练让师范生们初步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有的表现、反应及相应产生的心理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制定实训方案。主要针对一些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或较为棘手的集体教育对象和个体教育对象,让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合,五人一组,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案情、查找资料、自由讨论,共同制定出解决方案,下次课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轮流汇报,以利于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任课教师逐一进行点评,最后作出总结。

实践证明,我们凸显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使师范生能够提前把教育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学习过程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体验―总结―巩固几个阶段,使师范生的教育艺术、方法技巧与教育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见习与实践层面:以技长能――开辟第二课堂,延展训练空间,实现由“技”到“能”的跨越

师范生要巩固知识、提高实践工作技能,第二课堂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积极开辟校内外第二课堂,有效延展师范生的学习与训练空间。如我们开设解读中小学名师系列讲座,介绍名师(魏书生、李镇西、王君等)的成长经历与成功的教育案例,他们的从业精神到教育智慧,都给师范生以有益的启迪;创立师范生技能交流团体(QQ群),提供即时、便捷的师生、生生网络交流,搭建起广阔的师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每学期与校团委联合举办师范生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除此之外,与中小学教育工作紧密对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中小学校,增长师范生“默会知识”,也是“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把中小学优秀的班主任请进校园,给师范生现身说法,谈谈当中小学班主任的切身体会,传授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经验。弥补了大学课堂教学“非现场”的缺陷,使师范生加深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并学习到一线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良法与技巧。同时,我们启动“走出去”的教育见习程序,第四学期安排一周的班主任工作见习活动,让师范生直接走进中小学教育一线,通过“望”“闻”“问”“切(当助理班主任体验角色)”等见习方式,在真实的中小学教育情境中,与班主任、中小学生亲密接触,既获得了丰富的“默会知识”,还在原班主任的带领下“描花试手初”,运用在大学课堂里学到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去处理中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锻炼了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尝试把在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中获得优胜的师范生选派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现场班会课展示,由纸上谈兵的方案设计到真枪实弹的现场授课,身临其境的锻炼促进了师范生由“技”到“能”的转化,这一活动方式得到教育实习基地师生的欢迎与好评。

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师范生把握了有利的学习契机,实现习得知识与提高技能的双重目标。

上一篇: 餐饮业营销方案 下一篇: 诚信团课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