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图书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1 16:28:09

大专图书馆

大专图书馆篇(1)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发生着深刻变革,教育走向了历史的前沿,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今社会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进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服务机制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入质量提升,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趋向,合乎逻辑地突显出来。

二、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专业是人类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分工的结果,一般理解为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服务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

馆员专业化依托图书馆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系统的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特殊技能的培训,逐步达到业界所要求的专业标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程度变化来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表现状态来看,是一个静态的发展结果。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分工的需要和结果。

馆员专业化目标可分为群体和个体,群体主要目标包括专门的学习机构和专门内容、馆员任职的规定学历标准和措施、公认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规定的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对馆员个体进行监控的自治组织机构;个体主要目标包括掌握图书馆的学术和理论、承担起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在服务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接受专门机构或团体监控质量和自我发展[1]。

专业发展是专业存在与提振等阶段持续的、不断深化的状态和过程,是人类生活生产实践等社会活动的需要,社会服务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馆员专业化发展是馆员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操守、学科知识、服务技能等专业认知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外行到内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馆员的过程。馆员专业化发展受馆员自身因素和外部需求的协同作用,馆员个体应采取一种主动选择行为,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反思自身行为、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素养、不断创新以适应与时俱进的专业要求,借以为大学诉求群体的利益服务。

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均指馆员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是相通的;但馆员专业化具有群体维度的特性,既馆员群体专业水平提高及外在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而馆员专业发展不具有这一特性,这是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主要差别。

三、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策略

大学图书馆主要为学校广大师生群体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馆员在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导航提供、传播利用等服务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馆员要完成这样的角色,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图书馆平台给予的支撑,内在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的互为条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馆员主体性得以完善,为馆员专业化健康发展开辟广阔的领域。

(一)构建馆员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馆员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和转型,隐含着管理机构与馆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图书馆机构在为馆员提供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领专业化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1.加强功能性建设

功能性建设并不是说重新建立一座新馆,而是为了发展、不断改进和提升现行馆建制内专业化的功能,着重强调馆员专业化的发展,强调图书馆是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场所,使馆员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实现馆员队伍的专业化。功能性建设对馆员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服务实践活动中重点突出专业化的独特的功能定位,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常运转的基础。在专业化建设中发挥功能性引领作用,加大专业化发展引导力度,着力推进馆员专业化发展。具有馆员专业化发展功能的图书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机构,才能使所有参与服务过程中的人都得到发展。

2.营造专业化发展环境

以现代化技术设施、办公设备、馆舍和资源等物质和有形条件构筑而成的环境为依托,彰显本部门专业化发展的本色和浓厚氛围。在馆员专业化的成长过程中,图书馆机构规模状况应具备有利于推进馆员专业化发展的特点,所营造的专业化发展的硬件环境,是保证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准确把握馆员专业化发展软件环境层面的体系建设。制度保障、科学管理,是构建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环境,制度折射出对馆员的规范与专业化角色的要求,浓缩了发展的期望目标,对消极因素带来的惰性产生约束力,激励和推动馆员专业成长与发展。倡导专业化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塑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保障馆员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形成专业理想和敬业精神,适应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3.构建多元化发展模式

文献信息载体多元化、内容形式多元化、传播文献手段多元化的现代图书馆服务已完全取代单纯以印刷型文献为收藏单元的模式,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需要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才。在馆员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在共同的图书馆发展核心价值认识和专业化需求基础上,根据馆员性格、技术能力、知识水平和工作经历与经验等方面不同的特点,提出符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尽可能地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特长的,则在提高其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以培养成为整合和优化文献资源管理而提供信息支持的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而对于有图书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强的,促使掌握本校专业知识和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科型馆员为发展中心;对善于协调工作中人际关系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应以管理研究和管理能力的水平提高为主。逐步建立馆员群体的多元化发展制度,积极鼓励馆员的角色向多元化的方向延伸。

(二)馆员专业化的自主发展

馆员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主体性,是馆员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馆员应积极回应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实现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

四、结语

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门人才,馆员专业化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馆员走向专业化的舞台,馆员专业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图书馆机构和馆员都应共同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担负起信息时代赋予现代图书馆的使命。

大专图书馆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越来越重要,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我们大专院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二级单位,主要是辅助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作用。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不同,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图书馆的队伍人员来源结构十分复杂。既有一线下来的教学人员,也有教学辅助人员以及随调家属,还有大中专毕业的人员。人员来源复杂,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同。目前存在的主要结构问题是:

1.数量、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存在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普通大专院校图书馆规程的第24条规定:以学生1000人,藏书5万册配备15名专职人员,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人学生,增加1名专职人员,每增加5万册增加1名专职人员,年平均进书量1万册配备3名专职人员。现在看,管理人员偏少,使得管理人员的人数远远少于规定人数。再就是年龄结构上,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由于很多人原来来自于教学一线,他们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

2.人员结构。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研究和现在化技术手段人员应占在变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我们目前是远远不够的。

3.科学专业结构。图书馆工作毕竟有着自身的规律、方法及自身的图书情报工作。所以,作为图书馆人员,科学知识结构要合理,需要有专门的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人员。大部分图书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

4.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职务结构是一种智能结构,它关系着专业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大学图书馆能否更好的服务和发展水平及其能力,是否能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图书馆主要是以体力密集型管理,服务为主,智力学术居次,高层次开发服务较差,难以为学校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改变这种现状,变体力密集型为主为智力型为主,在专业职务方面就必须改变这种金字塔形,逐步使高中职务人员比重超过初级人员。

5.个体结构来说,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比较淡薄。相关图书专业知识较少,信心化意识,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更为缺乏。

由于大学图书馆队伍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撮而就,我们要对现实的情况,进行整合和优化,使他们在在和谐的社会中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

1.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结构优化。就是从宏观上、管理上进行优化,主要是指,领导管理层次结构高效能、业务部门群体结构整合化、队伍数量结构协调、人员分类结构多类型、年龄结构梯队化、素质结构多维化、个体知识智能结构整合多层次,即各种结构优化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发挥整体效能,为大学教学科研积聚、多层次开发、提供智力密集型学术,从而充分有效的满足大专院校师生员工各层次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专业队伍结构优化。要在现有专业队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节,调整补充完善,开发使用、教育提高、动态建构。这种动态调节,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二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的需要,进行发展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实现专业队伍整体结构优化。

大学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如何才能优化呢?主要有两个途径:

第一,专业队伍要在工作中进行优化。大学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结构的建设,要在通过开发人员的潜能,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使用过程中,根据对结构的不足及时进行反馈,及时调节。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根据教学、科研能力现状与发展需求,预测队伍结构的发展进行调整,同时对个体结构在开发使用中,发现不足,优化长处,进行调节、补充、使之优化。

第二,业队伍结构要在教育提高中优化。专业队伍的结构优化不仅仅是调进调出的集聚性调节和人才的开发使用,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养、进修、提高。这种教育提高包括学历教育、岗前培训、岗中进修提高、换岗培训、职务晋升、进修提高,以及对外交流人才等。

大专图书馆篇(3)

二、学科化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

1、人员保障

技术人员和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必有的人员保障。在网络自动化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功能,除了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外,还需要充分依靠有学科专长的人才以及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人员来开展服务工作。除了争取学校的支持,吸收高层次的学科专业人才与技术人才外,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以及馆员终身学习的方式,是解决人才紧缺局面的有效措施。

2、基础设施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和畅通的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网络服务更是离不开配置先进的设备与通讯技术支持。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在计算机配置、局域网建设、相关网站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实现学科信息的整合与重组,使之更好地为学校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服务。

3、经费保证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图书馆的大问题,特别是大专院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开展使图书馆经费不仅仅用于实体资源的采购,而且还要用于购买相应的软件、数据库等资源的投入,更加大了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危机,这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的稳定发展,制约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对于实施学科化信息服务来说没有经费的保障也是难以深入和发展的。

三、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方法

1、构建多层学科馆员

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以学科用户为中心,学科馆员和学科信息资源为基础,学科馆员利用学科信息服务平台主动为用户提供学科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一个合理的信息环境。所以说学科馆员是学科化信息服务的主体,关系到整个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例如我校有6个系院,14个馆员,单从工作量来说就很难完成,更主要的是学科馆员专业素质不达标,因此应转变服务观念,改变工作方式,使学科馆员多层化。

2、搭建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还应建立起一个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拓宽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品质和内涵,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主动推送服务。特别是Web2.0技术的应用,为学科化信息服务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学科馆员可以与研究人员在服务平台上就信息资源进行互动,以便更好的进行服务。

大专图书馆篇(4)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如何建设规范性、科学性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且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进行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当前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水平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44

中图分类号:G25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98—02

收稿日期:2014—09—15

作者简介:王琰(1985— ),女,海南海口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广与应用,人类快速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推动社会变革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还成为高校办学的最基础条件。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字资源,建设高标准的数字化图书馆,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工作组在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中就指出,要重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其经费应占文献购置总经费的一定比例,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数字资源的价值、需求、类型和使用权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文献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储存在特定的环境下,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学习查询和共享。大数字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了解和接受信息资源的途径,还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图书馆的功能性变得更为强大,教育学习的优势体现得更为完整。

(二)迅速提升教育学习空间

图书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广大师生教育学习的重要场馆。数字化图书馆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机构。信息全面丰富,信息的来源渠道广泛,并且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快,使用方法也不受时间和时空的限制,信息检索和传递速度更快,为高职高专院校师生的教育、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了教育学习的现代化,能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有效改善图书场馆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中专、中技等同等学历学校向高职高专院校转变,办学层次和办学能力的提升使改革和加大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图书场馆不足的问题,也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快速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有差异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特别提到要重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其经费应占文献购置总经费的一定比例。但由于数字资源建设一方面需要承担大量经费的投入和支出,单方面消费给学校的财务经费带来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经费来源和经费力量也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上的巨大差异。

(二)数字资源人才力量不足

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有一大批数据库开发维护、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存储与检索技术等各方面的数字资源建设人才,但现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适应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无法胜任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另外,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管理机构等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造成数字资源人才力量的严重不足,给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不高

从当前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来看,大多仍然是以购买现成的数据库为主,自主开发的较少。由于较大的数字版权费用的支出和数据库版本等不同的原因造成信息共享不畅、数字资源的品种和数量有限、建设的标准不高等多种问题。另外,由于本地区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只是以满足本校师生的简单使用为主,大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形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因此,高职高专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和服务功能与水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加快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加快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根据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特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专业化的技能人才为主,各学科交叉,迅速发展,知识含量不断增加。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大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要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建设、学科特点和研究层次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在经费的投入上,通过政府主导,同一区域内同等高职高专院校联合购买或者研发数据库,不仅能够缓解经费的不足,还可以实现资料的共享,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二)选择恰当的建设策略,增强信息共享利用的程度

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能力和经费条件,选择恰当的建设策略,这是当前各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具备足够能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数据库,或者自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基础较弱,尤其是一些从中专、中技等同等学历学校上升为高职高专办学层次的院校,可以走合作化的建设之路,增强信息共享利用的程度,既解决了资金经费上的不足,又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三)培养专业化人才,提升服务水平

数字化资源建设人员短缺是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必须从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入手。因此,需要从根本观念上改变原来的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重点培养既懂图书管理又懂现代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同时,加强对外高科技人才的吸纳和引用。只有两方面都兼得,都过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维护和服务功能。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不断扩招,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带动了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图书馆是体现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能力的条件之一,尽管我国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在图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当前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孔敏.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3(9).

[2]赵俊颜.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2).

[3]陈传夫,钱鸥,代钰珠.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

大专图书馆篇(5)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075-04

从纸质检索工具wpi到网络版数据库dii的购买,从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咨询、专利数据库使用培训到专利查新,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一直重视专利信息的收藏与服务。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与授权数量均处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学校师生在专利申请与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如何适应读者对专利信息服务新的要求,为学校的专利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是图书馆馆员一直在思索和研究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专利意识、专利基础知识以及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并探索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有效服务模式和发展对策,该校图书馆开展了专利信息服务的抽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275份。被调查者中教师有90人,占32.7%;博硕士研究生162人,占58.9%;本科生23人,占8.4%。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样本率为96%。回收后的问卷用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1专利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问卷针对读者对专利信息的关注程度、了解专利问题的途径以及对发明创造成果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有10.2%的人非常关注,经常上网浏览,收集最新信息;22.3%的人比较关注,了解专利信息获得途径,但很少查阅;46.6%的人表示一般关注,但不了解从何处获得有关专利信息;20.8%的人从不关关注专利信息。

11图1读者对专利信息的关注程度11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28.0%的师生通过专业学习了解有关专利方面的问题,另有28.4%的人通过业务实践、39.4%的人通过与别人交谈、22.3%的人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3.0%的人通过网络搜索等其它渠道了解专利问题。调查还显示,对于完成的一项发明创造,有18.6%的人会首先考虑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71.2%的人会首先申请专利,4.5%的人选择组织生产并投放市场,4.9%的人会采取保密措施,另有0.8%的人不知道怎么办。

上述结果表明该校师生具有较强的专利意识,有79.1%的人关注专利信息,其中非常关注与比较关注的人占32.5%;另外,有了发明创造71.2%的人会首先申请专利。这些为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专利基础知识的调查及分析

专利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专利的特性,也涉及专利法及专利实施细则中的一些规定,无法一一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只设计了几个基本问题,目的是简单了解高校师生对专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图书馆制定专利信息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完成发明创造,应该向哪个机构申请专利呢?我国专利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这里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针对向哪一机构申请专利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4.9%的师生认为应该向省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申请专利,78.4%的人选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专利,0.8%的人选择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专利,15.9%的人不知道该向哪一机构申请。这一结果表明该校大多数师生都知道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的部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11图2向哪一机构申请专利11

2.2职务发明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为职务发明,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本次问卷调查了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问题是:教师甲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在业余时间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那么谁有权对该项发明申请专利?从调查结果来看,37.5%的人认为该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归教师甲所有,21.2%的人认为归甲所在的单位,41.3%的人觉得应该甲与其单位共有。结果表明:该校师生对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的归属认识不是

清楚,只有五分之一多的人知道正确答案。

2.3中国专利权在国外是否自动受到同样的保护

专利权的特性之一是地域性,就是在哪个国家申请专利才享有那个国家的专利保护,不会在其他国家自动受到同样的保护。调查结果显示:42.4%的人给予肯定答复,33.7%的人认为不能,23.9%的人不知道确切答案。

2.4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申请专利时对技术成果的公开状况有什么要求呢?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这里的个人也包括申请者本人,以前北京工业大学发生过教师将研究成果以文章的形式发表后再申请专利的情况。

此次问卷设计了“研究成果以文章形式发表后,再申请专利,是否影响新颖性?”这样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如图3):58.0%的人认为影响,22.3%的人认为不影响,19.7%的人不知道。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师生知道申请者本人发表文章同样影响其专利的新颖性,但尚有42%的人不知道科技成果要先于申请专利,然后再发表文章,这样才不影响专利的新颖性。

11图3研究成果发表文章后再申请专利,是否影响新颖性

3专利检索

3.1使用的专利数据库

国内外常用的专利数据库很多,除了德温特这样的商业专利数据库,也有各国知识产权局或各专利组织的网络专利数据库,比较常用的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文献数据库(uspto)、欧洲专利局世界各国专利检索数据库(esp@cenet)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检索数据库等。那么,这些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此次被调查的师生中,有4.2%的人对专利及专利检索方面的知识相当了解,44.7%的人表示一般了解,38.6%的人觉得听说过,12.5%的人表示不知道。调查还显示,64.8%的人在专利申请、产品研发或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前经过专利检索。此外,该问卷还对读者使用的专利数据库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4),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专利数据库使用的最多(54.2%),德温特(dii)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文献数据库(uspto)用量也比较多(分别为18.9%和10.2%),欧洲专利局世界各国专利检索数据库(esp@cenet)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检索数据库较少人使用(0.4%和2.7%),也有很多人从不使用(31.4%)。上述结果表明,该校师生最常用的专利数据库是中文专利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专利数据库,其次是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再有就是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文献数据库(uspto),也有31.4%的人从不使用专利数据库。图书馆在提供专利检索咨询或培训时,要将侧重点放在读者常用的专利数据库方面。

11图4读者用过的专利数据库11

3.2获取专利信息的渠道

目前获取专利信息的渠道很多,此次问卷调查中,有34.1%的人通过各国知识产权局网站获取专利信息,14.4%的人选择专利信息提供商获取专利信息,14.8%的人从专利机构获取,8.7%从收费网站获取,25.0%的人从图书馆获取,3.0%的人从朋友或新闻报道等其它渠道获取专利信息,没有人选择从学校知识产权办公室获取专利信息。数据显示,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比较喜欢的获取专利信息的渠道,结果仅次于各国知识产权局网站,这也说明图书馆进一步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3.3所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及形式(多选)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为读者提供专利基础知识讲座、专利信息检索以及专利数据库使用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但没有开展专利申请及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如图5):在读者所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中有40%以上的师生希望图书馆提供这两方面的服务,如42.8%的人希望提供专利申请,40.5%的人希望帮助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其它选项中,50.0%的人希望提供专利基础知识培训,49.6%的人需要专利检索服务,31.4%的人需要专利数据库使用培训。看起来,传统的专利信息服务仍有很多读者需要,图书馆应继续加强这些方面的服务工作。

在读者所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形式方面的调查中,培训或讲座是读者最喜欢的方式,有65.2%的人愿意参加;关于培训形式,40.5%的人愿意参加培训班,68.6%的人愿意参加专题讲座,49.6%的选择网络教程,11.7%的人希望单独讲解。此外,面对面服务(31.4%)、网上论坛(36.7%)、电子邮件(31.4%)以及在线咨询(34.1%)都

11图5读者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11

是读者比较喜欢的方式,分别有1/3左右的师生选择通过这些形式获取专利信息服务;另外,17.0%的人愿意通过电话的方式获取专利信息,10.6%的人希望建立学科专利信息员(如图6)。虽然有网上教程或实时在线咨询,但面对面的咨询或培训仍是读者喜爱的沟通并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

11图6读者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形式11

此外,还有一些读者提出设立咨询点以便有问题可以获得专业指导,开设相关专利课程,增加人性化的人工帮助服务,加强宣传和指导等建议。

4调查启示

通过上述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我们获得了如下启示:

(1)高校师生已经开始关注专利信息,他们的专利意识也比较强,但是因为专利信息是集技术、法律和经济于一体的一种信息,很多读者对专利基本知识了解不多,这必然要影响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此次调查中,很多读者都希望图书馆加强专利信息培训,多提供专利基本知识讲座;调查数据也显示,有2/3的人愿意参加培训或讲座。据此,图书馆应该继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举办面对面的培训讲座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化环境,实现远程在线的用户培训。此外,在信息检索课中增加专利知识和专利法的有关内容,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图书馆多年来一直提供专利方面的信息服务,但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仍有很多读者不知道这些信息,说明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宣传图书馆拥有的专利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进一步强化对教师及学生的专利知识教育,培养专利意识,除了宣传专利基本知识以外,更要大力宣传某些教师利用专利信息进行研究的成功案例,激发广大师生使用专利信息的积极性。

(3)专利信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信息源,读者在利用专利信息时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图书馆在开展培训、讲座及咨询的同时,还要加强资源整合工作,做好各种专利资源、非专利资源以及相关服务的无缝链接,以减少读者查找或利用专利信息时的障碍,以提高专利信息的使用效率。

(4)在此次调查中,有40%以上的师生希望图书馆提供专利申请和帮助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这两方面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很高的专利服务水平和能力,也是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成功的保证。如何培养能够胜任深层次专利信息服务的高水平图书馆员是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

专利信息服务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各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找到适合各高校校情的有效服务模式和策略,还需要广大馆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大专图书馆篇(6)

1 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尽管整个图书馆界已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书目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大专院校图书馆来说,其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普遍不太高,存在大量的不完备著录和错误著录等问题。

1.1 不完备著录

不完备著录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必备字段、有则必备字段或其子字段不予著录。具体情况如下:

1.1.1 编码信息块(Coded information block)中,100、102字段及101字段中的$b、$c子字段常被编目人员所忽视。实际上100、101对所有的在编文献来说,均为必备字段,而101的$b、$c子字段则为“有则必备”,102字段也是体现文献重要著录内容的字段,不能随便省略。

1.1.2 著录信息块(Descriptive information block)中,缺少著录比较频繁的有:200字段中的$f、$z等子字段,205字段中的$a和$b子字段,225字段中的$f子字段等。200字段中,漏著最频繁的是$f子字段中有关外国责任者的国别或中国古代著者的朝代;205字段中,多数记录中只著录文献的版次,对于修订本、增订本、重印本以及手抄本、刻本、影印本等附加版本说明则未予著录;而225字段中$f著录内容在各馆书目数据库中很难找到。

1.1.3 附注块(Note Block)中,由于大专院校图书馆一般对此块中的有关字段未作具体的硬性规定,编目人员几乎很少进行相关著录。而实际上,诸如300一般附注、305版本与书目沿革附注、330提要或文摘附注等字段非常重要,都不同程度地对文献的有关信息进行揭示,最好予以著录。

1.1.4 知识责任块(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 Block)中,701字段中的子字段通常只著$a、$4,而无$c(国别、朝代)、$f(年代)等相关内容的著录,702字段也是如此。此外701、702均可重复,但编目人员经常没有进行重复著录,这使得第三责任者之后的其他责任者未能得到体现。

1.2 错误著录

1.2.1 著录格式方面的错误

(1)数字、字母、符号等字符的输入状态错误。如205字段中的版次应著录为“2版”“3版”“4版”等形式,却被著录为“二版”、“三版”、“四版”。在数据录入时,对于书名号、双引号、分号等符号,则不太注意区分半角与全角。

(2)数据的著录形式不一致。如010中的子字段$d,有的数据中著录到元,有的则著到角如CNY12.5,还有的著到分如CNY39.00等;210中的子字段$d,有的数据中著录到年如$d1987,有的则著录到月如$d1999.4。

(3)语言的繁简著录不一。对于含有繁体或异体字的文献,有的馆采用简化字著录,有的馆采用繁体字著录,还有的馆在实际操作中繁简兼用,致使同书异名,不便于用户的检索与利用。

1.2.2 著录内容的错误

(1)责任方式著录错误。如“编著”著录为“著”、“主编”著录为“编”、“主译”著录为“译”,更有甚者,把第一责任者与其他责任者相混,这种错误常出现在中译本中,具体表现为将译者著录于200字段的$f子字段,而原著作者却不予著录。

(2)205版本项著录错误。主要出现在中译本的版本著录上。比如有许多中译本图书是根据原版图书的第二版翻译过来的,但却是中译本的第一版,这种情况下,205字段不能著录为2版。

(3)606主题和690分类标引错误。主题标引错误主要包括主题词错误、不规范、子字段的指示符使用错误等,而分类标引错误主要体现为分类不到位、仿分复分错误等。

2 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2.1 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库数据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馆内的人员因素、标准因素、系统因素和管理因素。

2.1.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最主要因素。笔者所说的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人才结构和人员素质两个方面。

人才结构主要是指构成人才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联系方式。包括要素的数量、配置以及在整体中的地位等。人才结构的合理与否,将影响人才整体功能的发挥。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量”和“质”两个方面。人才结构的“量”主要指人才的数量,“质”主要指人才的配置。要使人才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值,既要保证人才的充足,又要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保证书目数据库的高质量,首先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编目人员,不能因为人数的不足而降低书目数据制作的质量;另外,还应该做到编目人员的合理配置,各馆应根据各自的购书情况、学科特点等,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员有效配置,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

人员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书目数据的生产者,编目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书目数据库的质量高低。编目人员能否自觉地提高建库质量,与其思想素质密切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主题标引时,如果编目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就很容易仅从标题入手进行浅标引,影响主题标引的深度。而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编目人员对文献著录标准与原则的把握程度、对机读目录格式的熟悉程度、对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的掌握程度、对标引方法和规则的熟练运用程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具备程度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在编书目数据的质量高低。

2.1.2 标准因素

标准因素主要指书目数据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或《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为著录规则,以《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CNMARC)为数据著录格式进行书目数据的著录。但由于各馆对著录标准、规则的理解有所不同,致使各馆的文献著录细则有不少出入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规定,直接影响书目数据著录的规范化和一致性。例如我馆的中文图书著录规则中,对200字段是这样规定的:“$a正题名原则上按照规定信息源所载题名著录……图书的上下册、卷数、戏曲的幕数都是书名的一部分,与正题名之间用“.#”连接,有分卷(册)次的分卷(册)书名前用“,#”连接。如:20010$a世界史#第一卷,#亚洲$f……”很显眼,这一规定混淆了文献著录规则与著录格式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编目人员,造成同书异号、一书多条记录现象的普遍存在,从而影响了书目数据的标准与规范、交换与共享。

2.1.3 系统因素

大专院校图书馆多使用中小型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金盘、妙思、金蝶、金思维、索菲特等),这些系统比较简单易用,费用也比较低,但其系统自身却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影响书目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之一。如我馆使用的“图腾”系统就存在不少问题:在采访、编目子系统中,无法串查各个数据库的数据,容易产生漏查、重购、重编现象,影响采编工作的效率与书目数据的质量;系统的自动生成,种次号功能程序不太稳定,常常存在跳号重号现象,容易导致索书号重复问题的出现;系统为了简化书目数据的著录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对CNMARC中指示符的规定不予采纳,致使书目数据交换格式不一致,不利于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等。

2.1.4 管理因素

影响书目数据库质量的因素除了人员因素、标准因素、系统因素,还包括管理因素,即对编目流程的控制管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书目数据生产流程包括数据、制作工作单、核对、计算录入机、校对、数据形成并交送中央数据库,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各馆的编目流程多有不同。以我馆为例,对到馆图书校对、基本加工(夹磁条、贴财产号、盖馆藏章、抽取样本)之后,才真正进入书目数据加工生产阶段,主要包括五个环节:书目——文献标引——数据著录——数据审核——送交中央数据库。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只要忽略某一环节的控制管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书目数据的质量。

2.2 外部影响因素

2.2.1 著录规则变化因素

数据库中的文献著录是根据一定的编目规则及格式(统称规则)进行的,规则由于修订或改版所引起的内容变化,势必会引起数据库中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应变化。而规则的修订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数据库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以我国实行标准化著录以来常见的欧美国家的个人责任者著录为例,就经历了由著录中文姓氏,或依据相关工具书将姓氏原文翻译为中文,修改为按文献实际情况客观著录的变化过程。规则中的类似变化还有很多。因此,规则的变化是影响数据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2.2 套录数据质量因素

套录数据质量不高也是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力、财力方面的不足,大多数专科院校还没有真正实行联机编目。为了减轻编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专科院校多使用书商提供的免费套录数据,但我们在套录的过程中发现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存在着分类不准确、标引不规范等问题。若本馆的编目人员不对套录数据进行细致审核与修改,照搬照录,必然会降低书目数据的质量。

3 改进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质量的措施

3.1 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3.1.1 调整编目人员结构

由于种种原因大专院校图书馆的人员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具有图书情报、信息管理或背景的人员比较少,更不用说是复合型人才。相当一部分的编目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文献编目理论,对文献著录、标引及机读目录并不熟悉,还有一部分人员在计算机编目中,仍停留于传统编目,采用表格著录形式。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及时调整人员结构,适时引进文献编目专业人才,补充到编目工作中来。

3.1.2 提高编目人员素质

图书馆首先要对编目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编目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质量意识。其次,要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对拟上岗的编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上岗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编目岗位上质和量的要求;对在岗的编目人员,选派参加各种与编目有关的培训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国内外编目工作的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另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业务讨论,加强编目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编目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3.2 及时完善编目规则

为了保证书目数据质量,保证书目数据的统一性与规范性,各馆应不断完善本馆的编目规则。尽管大专院校图书馆都有各自的文献编目规则,但这些规则大多是对国家标准的简单摘录,未能就标准、规范条款所未能涵盖的编目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这使得编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无据可依,很难就某些具体方面进行准确著录。因此,各馆应改变现状,根据国家标准著录规则,制定相应的编目细则,具体规定标准、规范所未涵盖方面的处理办法,供编目人员使用,减少因无据可依而造成的错误著录问题。另外各馆要随着现行标准、规范的变动及时更新本馆编目标准及细则,做到始终与现行标准、规范的一致性。

3.3 严格控制套录数据质量

大专院校图书馆套录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书商,为了确保套录数据的质量,图书馆应对书商数据的来源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书目数据最好来自大型书目数据中心。并要求书商在自己编目时严格按照各馆的编目规则和具体要求进行,尽可能不依赖CIP数据。另外对于套录数据中频繁出现的错误要求书商及时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来数据的质量。

3.4 加强编目工作的过程控制

编目工作一环扣一环,只要某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加强编目工作的过程控制。首先要严把“书目关”,是编目工作中的第一步,是保证馆藏图书分类一致的主要办法,编目人员应通过书名、著者和ISBN号等步骤来确保同书同号,避免同书异号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严把“文献标引关”,文献标引包括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编目人员应运用分类法、主题词表等标引工具,依据文献的主要内容,参考网上权威书目中心数据进行文献的标引;第三要严把“数据著录关”,编目人员应严格按照文献著录规则、CNMARC著录格式进行数据的著录输入工作;第四要严把“数据审校关”,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和适量的质量指标,设立专门的审校岗,对各编目人员制作的书目数据进行质量校验,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修改。

3.5 优化系统功能

3.5.1 修正系统错误

系统的不足是编目人员所无法克服的,但由于系统的不足而产生的错误数据是可以修正也必须修正的。为了避免和减少系统带来的错误,首先应对编目人员进行有关系统使用的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一位编目人员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特点、不足之处了如指掌;其次,编目人员要时刻留心编目系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一旦发现错误,及时运用技巧予以修正,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可进行商讨,最好将解决办法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便于以后参考之用。

3.5.2 更新系统功能

尽管编目人员可以人为地减少系统的一些错误,但系统功能的不足确是我们无法克服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及时就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系统问题与不足,以及对系统的新要求与系统开发方进行沟通,尽可能要求开发方对系统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升级。如果所用的系统已没有太大的升级空间,图书馆可以考虑更换新的自动化系统,来降低原有系统本身不足带来的书目数据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大专图书馆篇(7)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6.020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6―0124―06

近年来,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模的不断扩大,专、世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是以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从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特点来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维度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业维度;二是学术科研维度;三是实践能力维度,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维度的问题涉及物质、信息资源条件支撑,教育教学指导,学校等的多方面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而每一个环节又都有图书馆的身影存在,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利用是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和知识传播与交流中心,承担着为专业硕士教育的输出提供教育教学、情报、物质条件支撑,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人才、教育人才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任务;图书馆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读者成长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读者,特别是研究生群体在学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等过程中都会利用到图书馆,如何在图书馆利用这一关键性因素上把好质量关,是研究中值得广泛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学图书馆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是检验大学图书馆利用效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从图书馆利用的角度出发,以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5个关键点为维度,尝试探讨大学图书馆利用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和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查阅发现,国内外已有少部分学者研究了图书馆对学生学业、科研等方面影响的问题。在国外,Reeves,Floyd W.以及Russell于1931年指出,学生应该把图书馆作为自己的教科书来使用。Brazier,Hugh与Conroy,Ranan M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业成绩与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John DaleJH Park和WK Chang则通过分析OECD PISA 2009数据发现学生学业成绩受图书馆的影响很大,而Dawson,Dorotha等则从知识、服务、环境、设施、管理育人等方面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进行了全面阐释。在国内部分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赵瑾等针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用户群体图书馆利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就怎样开展深层次服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乔慧君等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的状态是决定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迄今尚无学者就图书馆利用对号业硕上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相关的案例比较单一,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研究尝试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大学图书馆利用的各主要职能要素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以专业硕士生作为评价主体,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目标结果,通过实证研究与统计调查分析,探讨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对于图书馆利用与其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生教育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资源、空间设施、馆员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2研究模型的构建体系及理论假设

2.1研究模型的构建体系方法和步骤

本文研究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大学图书馆利用情景下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环境、馆员业务能力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业质量、学术质量、实践能力)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一种实证分析模型,其主要由测量和结构两种基本模型构成,测量模型主要由潜变量和观变量组成,反映了隐变量和显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结构模型则是表明潜在的因果关系,仅包含潜在变量。模型需要理论引导来构建假设,如发现存在问题,还需要提出加以修正。

1)测量模型:根据显与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测量方程可写成如下表达式:

方程式中,Y和X指内生和外生显变量,η和ξ内生和外生隐变量,强弱程度的系数矩阵,可以解释为相关系数或因素分析中的因子载荷。

2)结构模型:根据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可写成以下表达式:

上述3个方程式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如果只有测量模型而没有结构模型,就将其视为是验证性因子分析,如果只有结构模型却没有测量模型,即为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视过程。整个建构过程大致为以下几个步骤,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1)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2)发展测量指标,形成不同的指标体系:首先将所有可能的维度一一列出,再建立测量指标体系。

3)形成预测试问卷:将指标按提问方式(或量表)列出,制成预试问卷。

4)预试问卷检验与修改:采集小样本,剔除不合适的题项,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

5)数据采集。

6)模型拟合与评价指的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修改,并评估找出研究所要的最优模型。

7)权重分配。

本文考察大学图书馆利用情景下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环境、馆员业务能力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2量表设计及理论假设

不同学者对基于图书馆利用层面要素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有学者认为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图书、电子资源、环境等;也有的学者认为影响要素由资源、服务、环境3个基本要素构成,资源要素(包括图书和电子资源)等环节。严格意义上说,大学图书馆利用的每一个方面对教育培养问题质量都存在一定影响。概括地讲,教育培养质量最终体现为三方面的维度,一是学业维度;二是学术科研维度;三是实践能力维度。本文研究围绕这三方面,综合参考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将图书馆利用影响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因素分为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设备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几点,作为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要素。其中,各个要素均有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例如,图书馆的资源是研究生学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服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馆员的业务能力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有力支撑。以上五大因素相互制约,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图书馆利用的程度。由于本文研究涉及的变量较多,其中不乏有很多指标难以量化测定处理,所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了专家访谈和文献调查的方式,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采用李克特5(Likert5级)量表设计了“大学图书馆利用情况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量表”,量表除个人基本信息问题外还设计了图书馆利用5大要素所涉及的19项观测变量和教育培养质量的相关的3个观测变量共组成了22个题项,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本研究基于上述理论探讨与汇编分析,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整理如表2所示:

3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3.1数据来源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图书馆利用对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目标选取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具体调研对象。被调研对象要求对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概况、服务、空间环境等有一定了解,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和有效。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实施的可操作性,调研工作从2016年3月开始,到2016年5月底结束,为期两个月时间,调研方式采用现场发放和QQ群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回收率达93.67%,以此作为本文的数据分析样本。

3.2调研对象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研对象中,按性别作统计其中男性占53.1%,共149人,女性占46.90%,共132人,男女生比例相当。按调研对象的身份属性统计:在读研一学生有107人,占38.1%,在读研二学生有121人,占43.1%,在读研三学生有53人,占18.90%。研一、研二数量比较多,符合本研究初定的调研对象条件,并且都是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无论是对图书馆资源(纸质、电子)、服务、空间设备等的了解还是对自身学业、科研等都有较好的帮助。按调研对象的学科领域作统计,其中自然科学有183人,占调查总量的65.20%,社会科学有66人,占23.5%,人文科学有32人,占11.4%,按图书馆利用做统计,其中1~2年占12.1%,2~3年占28.5%,3年以上的占59.5%。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3.3信度与效度分析

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时,往往需要对问卷调查的信效度进行校验,问卷调查的指标信效度是研究结果成立的基础条件。如果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则说明问卷是可信、可靠的,后续研究对问卷获得的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才是有效的。如果指标的效度、信度条件不能满足的话,即使方程结果成立也是不能接受的。

3.3.1信度分析

验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析我们采用统计软件IBM SPSS22.0软件工具完成。对样本数据进行内在信度分析检验,主要是检验待测量题项的内在因素一致性程度。为此,研究选择目前学术界和学者常采用的经典的Cronbach’s α值在结构模型拟合前来校验数据可靠性。一般来说Cronbach’s α系数在0.65以上是属于比较可信的范围,具体α取值范围归纳如表4所示。

本文针对研究获取的281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潜变量的信度系数均大于Cmnbach’s α系数取值设定的0.65,因此信度检验有效。

通过问卷样本的信度指标校验可知,样本量表的α参量结果值均大于0.7,由此可知,研究问卷的信度是比较可信的。

3.3.2效度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检验构建效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义研究首先对调查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若两个检验合格,则表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学者Kaiser指出,KMO值大于0.7做因素分析比较好,而BARTIE3T球形检验的X2值Sig的显著性P值

3.4模型的评判

3.4.1拟合度检验

由前述可知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校验结果良好,验证了SEM模型具有的内部因子一致性和区分程度。为检验模型拟合度的优劣,我们选择λ2/DF、RMSEA、RMR、GIF、IFI和CFI等指标完成模型与现有样本信息的拟合。

根据标准可知,卡方的自由程度λ2/DF的值在l和3中间时模型适配程度比较科学,本文的λ2/DF结果值为2.764,校验结果显示研究的模型适配程度很好。标准显示RMSEA(相近的误差均方根值),当其值低于0.08时,则模式匹配程度较好;而本文中的RMSEA结果为0.053,模型的拟合适配程度较好。RMR表述类似误差均方根结果,其结果在0.05附近达到最优。从表7中的拟合标准、参照指标结果和模型拟合结果对比可知,本文调查的实验结果拟合度标准均满足了校验指标,其适配程度满足预期结果,模型的拟合情况绝大多数为很好。

3.4.2模型因素路径分析

模型因素的路椒治觯即完成观测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模型化的模式完成解析的方法。本文选用AMOS22.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和相关运算,完成路径参量估测。对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进行路径分析后,研究得到模型的有效性和拟合优度指标等有用数据。从研究计算得到的假设情况可以看出,5个假设验证全部得到了支持。具体假设结果如表8所示。

模型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图示中研究数值均为标准化路径系数。

4结论与启示

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看,基于图书馆利用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设备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均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说明加强图书馆利用的宣传和使用力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对比完全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值,可以发现,电子资源(0.86)对促进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服务(0.74),再次为馆员的业务能力(0.65)和纸质资源(0.42),最后为空间设备(0.32)。由此上述结果可见,图书馆要想更好的支持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必须从电子资源、自身服务、馆员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子资源采购和推广力度。电子资源是提升研究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高科研质量的重要因素。

图书馆的服务和馆员的业务能力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在专业硕士看来,图书馆的服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业和学术成长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服务选项中的科研支持、、写作与投稿几项服务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等活动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这给我们的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因此,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对科研、论文写作等的支持能力,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如何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如何促进对接研究生的实际信息需求,都是值得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专图书馆篇(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出版、检索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各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也都不同程度地组建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也都越来越依靠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组织、制作和传播。

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和与广大师生的交流互动,结合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所遇到的一些共性与个性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为广大师生所认可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与同行们交流借鉴。

一、认真筹划和建设自建数据库

1.工作思路和原则

自建数据库是能体现学校一定专业特色的自建的数据库,所谓“特色”并非一定是独有的,它是根据读者特定的需要,将相关的数据资源组织起来,使无序的资源变成有序,提供给广大读者。完成一个自建的数据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贪大求全。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和思路:(1)做好需求的前期论证工作;(2)搜集充实的文献数据资源;(3)搞好检索平台的建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研究开发出了一大批适合职业教育要求和中职学生年龄特点的新教材,这些教材突破以学科分类的教材模式,遵循工作技能流程规律和要求,对于学生准确、快速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要求,具有科学价值。

2.主要工作步骤

(1)搜集和整理资料。通过沟通了解,我们认为自建数据库应该包括搜集和整理两个环节,包括各个专业有代表性的教材、教学课件及科研成果介绍,也包括网上和网下资料的搜集。

(2)建构检索系统。由于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类型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构建本校的专业数据库系统,归纳为以下主要步骤:

①统一文档转换标准。运用文档格式转换工具,将大量的word格式的文件批量转换成pdf等格式的文件。

②编制专辑库。为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并方便查找,可按专业类别或专业方向编制论文专辑库,以专辑库为单位构造检索、查询、浏览等功能。

③元数据录入。应包含有姓名(第一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关键词等,并提供布尔逻辑运算符,使读者通过构造一般的检索式,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④编程实现全文、摘要检索、学科分类浏览以及全文浏览下载等功能,并根据需要提供一定的访问控制功能。

数据库建成后经过一个阶段的试用,根据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对分类原则、检索工具、论文成果的遴选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逐步完善。

二、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栏目

作为一般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是专业设置以特色优势专业为主导,广大师生对专业文献资料的需求也自然集中在特色、优势专业领域,随着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为这些特色优势专业提供及时充分和准确的针对成为可能。

1.服务栏目的内容

可取作“特色、优势专业”之类的名称,即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商务专业等)设立一个主页空间,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里面为师生设立专门的推送信息服务栏目,满足其基本的资源需求。首先做好被动服务,如可按资源类型分纸本书籍、期刊资料、数据库资源,读者可将自己对资源的查询要求分类输入后通过网络送到图书馆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处理后进行回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后,随着了解的加深,逐渐地建立起互动的机制,可以进入主动、深入的服务阶段。如定期推送各种资源(印刷型、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的一些最新信息,同时可更进一步地对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整合,根据用户的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向用户提供和推荐教学科研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对用户的实时咨询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过与师生的相互交流和配合进行跟进、追踪以关注他们的特性需求,做出成效后可根据师生的需求进行适度的扩大,目标是形成一个适合本校情况和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栏目。

2.服务栏目的特性和理念

服务栏目的建设首先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水平,进一步调动挖掘各部门的工作潜力,同时也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与自建数据库不一样,服务栏目属于互动交流型,重在建设过程,对馆员的服务态度、水平和理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然也为图书馆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才干的用武之地。需要指出的是要达到一个满意的使用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还需要一个互相了解和认识的过程,特别在开始阶段服务效果会有一定的波动。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认真、始终如一的态度来进行栏目的建设和维护。

三、“名师园地”栏目的设立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知识和成功充满热情和渴望,特别是刚进校门的学生,对学校情况和专业情况不了解,有一定的盲目性,虽然经过入学教育,但那只是抽象的、泛泛的感性认识,因此理解也是肤浅的。

作为间接或直接为学校教研工作服务的师生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学校专业建设状况,提升学术素养,这既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主人翁态度的体现。而图书馆作为学校最大的学术资源平台,拥有着最大数量的读者群和较高的点击率,利用图书馆这个学术平台不断地对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专业宣传、教育和引导,可以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为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科研热情,我们可以设立“名师园地”这样的栏目,以宣传、弘扬学校专业名师为主要目的,可以下设一些如教师视点、学术讲坛、成果展示等栏目,集中学校的一些专家学者,重点将他们的一些科研历程、治学经验、学术成果、专业前景、学术热点等以适当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出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使之能起到“网上课堂”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学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提供了各种有形无形的教学资源,而且应该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因此,作为学校最大的教学资源的收藏、组织和单位,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各种形式挖掘和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使资源的知识价值升值,同时也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肖风.图书馆与重点专业建设关系之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7,(1):79-80.

大专图书馆篇(9)

前言

在建设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今天,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求大学生要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及信息素质,并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它既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机构,也是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思想品德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利用对馆藏文献推荐、评价,馆办报刊、橱窗、简报和现代化的网络服务进行二次信息推介等形式,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利用优秀的图书资料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图书馆这样的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美好的品德。

(二)文化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段话对我们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而图书馆就可以用其书、刊、报等多种形式,以现代化的光盘、声响等多载体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得到补充,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发展。

(三)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成员在信息社会中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的统称。知识经济要求人才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创新,做出超越前人的成绩,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利用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来帮助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应在、文献、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方面,使学生能够将网上的信息和书本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应与学校进行的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相一致,并应坚持其目的性的原则。目的性,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目标,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二)针对性原则

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其内容和方法要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要与受教育者(读者)的身心特点、思想特点相符合。

(三)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要抓好德育,还要加强美育等,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图书馆开展的素质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在管理中结合教育,在教育中渗透管理,只管不教或单纯依靠形政管理,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

(一)强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进行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第一需要的是不断地及时地补充、丰富馆藏文献。应有计划地、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文献购置经费,针对教学科研的需要、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及学科专业的设置变化情况,采购急需的各文种、各类型、各载体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各种需求,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配合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用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一代才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百年大计。

(三)努力做好阅读导向工作

首先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借阅工作、管理工作中随时随地向读者推荐好的图书馆资料;其次要围绕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题内容,及时编辑新书目录、最新馆藏资料目录等,向师生推荐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和读物。

(四)配合学校进行文化知识的辅导教育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博学多才之士,他们是从书籍中屹立起来的时代骄子,他们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获取大量的文化知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当代大学生到大学后在如此丰富图书馆藏书面前要获取大量课题中课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和志趣,图书馆就是他们的第二课堂。图书馆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阅读心理和读书热点,尽最大努力提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强的书刊资料。用宽松活泼的形式吸引他们到图书馆来,置身于书籍的海洋中畅游,从而激发大学生们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同时,在长期的博览群书采众长、比较分析,摆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束缚,增强判断能力和思辩能力,点燃智慧火花,启迪灵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发展个性,激活志趣,发挥特长,陶冶书卷气息,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五)通过管理教育读者

一方面在管理中,既要严格馆规,又要掌握好“度“。对读者中的不良行为,尤其是违章行为如偷书、撕书等要重罚,对表现好的行为要表扬。但要注意有度,处罚既要使其心服口服,又要留有余地,不要让读者产生逆反心理,而要使其心理融通。

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形象去影响读者。图书馆的工作大多是服务性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语言和作风,对读者要使自己的服务工作表现出热情周到、平易近人,为读者所急,为读者所想,使其满意而归。如此通过我们的日常工作去影响读者,从而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总之,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图书馆做为全社会精神食粮的主要提供者,在履行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工作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如何将这一优势发挥好,将这一工作做出成绩,有创新有创意,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应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秀云.公共图书馆应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J].图书馆建设,2001,(4).

[2]康忠民.高校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图书馆论坛,2000,(12).

大专图书馆篇(10)

1馆员非专业化的趋势

图书馆员的非图书馆专业倾向是图书馆界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公共图书馆还是在高校图书馆,对于非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员工的聘用近年来大大增加,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现代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已迥异于传统图书馆。计算机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自动借还书系统、采访编目应用系统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这些技术的应用替代或简化了部分图书馆传统工作,导致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减少,对计算机操作、外语水平等通用知识技能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图书馆员正日益成为一个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职业。图书馆人才需求也因此呈现多重取向,不仅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员,也需要有其他专业背景、善于管理、有自主学术研究能力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类型人才的加入[1]。

以金陵图书馆为例,该馆为江苏省副省级城市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2006―2016年,十年来该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57人,占全馆总人数的518。其中,计算机类专业16人,图书馆学专业9人,应用语言类专业7人,新闻学专业5人,中文专业4人,教育类专业4人,会计专业2人,艺术设计专业2人,数学、法律、历史、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摄影、电子信息工程、哲学专业各1人。

由图1可以看出,2006―2016年,该馆招聘的图书馆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占招聘总人数的16,不足两成。2006年之前入职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的馆员比例较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馆员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1)图情学院毕业生真正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不太多;2)图情学院不仅包含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出版、档案、情报专业占比也不小;3)图书馆专业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越来越远离图书馆实践,所学即所用并不能显现。4)图书馆实践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参与其中,激发与活化图情专业人才的固有知识。

2公共图书馆馆员非专业化的成因与现状

21 对传统图书馆业务而言,馆员专业性需求在降低[JP]

211 采编工作。多年来,图书的采访与编目一直是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核心之一。据调查,在图书馆各种岗位上,采访编目是与图书馆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岗位,也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最能发挥专业优势的岗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近年来该项工作多已外包加工,即使馆员自行加工,不少都是直接套录、下载编目数据作为参考,大大简化了编目流程,进而对于馆员专业背景的依赖也大为降低,非专业图书馆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即能上岗,专业馆员已从繁琐的编目工作中解放。

就采访工作而言,现在许多图书馆拿出一定的?书经费,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除了蒙文必要入藏的文献外,其他入藏文献的决定权放手给读者,采用“你选书,我买单”的方式,降低了采访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另外,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或学科馆员参与相关专业文献的采购工作,提高了学科专业性,降低了选书人员的能力要求。

采访工作的纲目采购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影响了采访岗位职数的要求。

212 参考咨询工作。图书馆参考咨询被誉为“图书馆的心脏”,是读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

传统的参考咨询馆员,具有对各种印刷本的检索工具了然于心的先天优势,具有各类型数据库检索技巧的特殊本领,随着搜索引擎越来越强大,商用数据库开放了题录与文摘,再加上高校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普及,用户检索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对图书馆咨询馆员的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者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尤其是综合性的咨询课题,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作为支撑;除此之外,随着图书馆参考咨询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变,具备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对于合格的参考咨询员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213 流通借阅工作。流通借阅部门一直是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的主要阵地,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沿革,早期的手工作业大部分已被数字检索与加工替代,自助借还设备、自助办证设备也已应用于各大公共图书馆,图书的顺架与上架工作仅需要基本的图书馆常识即可胜任,对工作人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部分图书馆的借阅工作已由编外人员、临时工、志愿者完成。另外,有统计数据表明,印刷型文献的借阅量整体占比呈现下滑态势,原因之一就是已有相当比例的读者使用在线电子资源和掌上阅读,越来越多的读者不用到图书馆就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

214 关于业务外包。为了整合资源、优化人员配置、节约人力成本,很多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范围越来越大。业务外包的范围包括专业性业务外包(如图书采访编目、图书加工、报刊装订、书目数据库建设、现代化技术)和事务性业务外包(如图书上架、整架、公共卫生、安全、消防、绿化、设备的保养维护和管理等)[2]。图书馆通过业务外包,一方面有利于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使图书馆可以选择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兼职人员或非专业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一个主因是对图书馆核心工作的再认识,越来越多的单位在考虑进行此项工作。

22 对创新图书馆工作而言,馆员非专业性需求在扩大

221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倍增。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已经是各大图书馆的重要工作,自建资源的开发以及商购资源的整合管理与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的日常事务。移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又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微信、微博、APP等已成为图书馆的对外宣传的有效传播方式,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服务。为了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践行普遍均等的全覆盖服务,总分馆体系应运而生,无论是正在规划中的还是已经建成体系的,网络架构以及VPN技术都是保障总分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与支撑。为了提高图书馆运行的效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自助设备等各类信息设备得到启用,对于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

222 阅读推广工作已然成为建设书香社会的重点与热点,需要各类型人才为其服务。雪城大学图情硕士项目(MLIS)的参与者Mia Breitkopf曾经说过:“差的图书馆构建馆藏,好的图书馆构建服务,伟大的图书馆构建社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化图书馆的竞争已由馆藏和建筑转向管理和服务。图书馆需顺应读者需求和时代潮流做出改变,馆员不再仅仅追求图书的静态管理,而是需要根据服务人群、内容、地域的不同做出相应变化。图书馆已经肩负着公共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不断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树立图书馆品牌,吸引公众眼球,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通过公益讲座、名家论坛、馆报馆刊、文化沙龙、阅读活动等不同类型与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向读者积极展示自身的形象、资源与服务。各种活动的开展从方案策划、前期宣传、项目执行、事后总结等环节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人才保驾护航,涉及的专业包括艺术设计、传媒学、会展、中文、行政管理、摄录、外语等多个领域。

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重点是读者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而图书情报类专业并没有在以上两个方向有特殊的优势。图书馆员正日益成为一个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职业,不仅需要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新型图书馆员,也需要有其他专业背景、善于管理、有自主学术研究能力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类型人才的加入[3]。图书馆需要传统专业出身的馆员,同样也需要非图情专业的馆员,人才引进需要有不同涉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3非专业馆员在图情领域内发展的利弊与引导

31 非专业馆员职业发展中的利与弊

图书馆学专业本身应用性较强,源于多年形成的理论基础,图书馆要求馆员具有一定的学术独立研究能力。大部分非专业馆员的专业与图书馆工作基本联系不深,对图书馆学科体系和系统业务流程缺乏深入理解,许多图书馆的流通借阅服务还停留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阶段,相对枯燥,专业与技术含量较低,容易让馆员产生厌倦情绪,而图书馆的事业性质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淘汰机制的缺失也让较多馆员产生惰性思维。而馆员如果没能利用好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学习和充电,离开院系良好的学习环境,想再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就存在困难,知识结构老化明显,图书馆在研究人员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将课题交给图情专业的馆员,非专业馆员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成了一句空谈,更有甚者产生职业歧视,职业放弃。

32 非专业馆员依托专业优势走出颇具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前文中提到,现在的图书馆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新理念、新思维以及围绕数字资源展开的读者服务应运而生,这也为部分非专业馆员提供了施展其专业素养的平台,从事的工作与原有专业相关,那么在夯实原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提升专业素养,将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应用过的方法和手段,移植到图书馆建设中去。例如,在图书馆有效管理上,有管理学专业背景知识的馆员在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合理化上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馆员能在文献经费的有效利用上提供专业性的模型来使效率最大化;具有文学或新闻学专业背景的馆员能在图书馆宣传推广与新媒体应用中寻找热点、合理策划、整合包装,提高图书馆公众形象;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知识的馆员,则在技术上更有可能打破图情专业馆员的固有模式,在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上找到突破口[4],为图书馆的领导者提供新思维的启迪与新方法的实现。这种基于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不同所具有的优势,是非图书馆专业馆员所特有的。

纵观国内外,有很多非图书馆专业的学者或馆员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图书馆界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早年攻读并教授数学,在其从事图书馆工作后才逐渐在印度图书馆界崭露头角,并最终凭其《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分类法导论》等著作闻名于国际图书馆界。

33 积极引导胜于负面担忧

图书馆非专业馆员的增多引起业内的担忧,一些专家认为图书馆部分业务外包,会导致核心竞争力与控制力的降低,非专业馆员的增加削弱了图书馆员队伍的专业性,图书馆的职业将被淡化,使得图情专业的毕业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不利于图书情报学科教育发展等等。笔者认为担忧不无道理,可为了合理优化人员配置、节约人力成本,图书馆部分业务外包早已势在必行;而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以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了非专业馆员的存在,图书馆应建立成熟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通过正确的引导才是消除隐忧的良策。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外包商套用的数据都是全国各图书馆专业人员智慧的结晶,业务外包只是资源共享的结果,无损于以图书分类法为核心的图书馆相关业务的重要职业内容。从机械劳动中解放的人才可以集中到读者服务的薄弱部门,向一线倾斜,从事务技术性向信息参考咨询、信息追踪和信息挖掘的专家型转变,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和读者服务[5]。

非图情专业的图书馆员的增多,也没有淡化图书馆员的职业特性。他们的读者服务活动丰富了图书馆的职业特性,专业学科背景也为参考咨询工作提供了广度与深度,为阅读推广活动积累了多种可能,这都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续教育方面,以金陵图书馆为例,针对近年来图书馆青年工作人员的增加,该馆除了利用自身学术优势,还定期邀请图情领域?<叶郧嗄旯菰笨?展内部培训,尤其对非专业馆员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普及,修满学时并测评合格的馆员才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定。除此之外,通过各种形式调动馆员积极性,参与未来发展规划,激发馆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图书馆多元化的角度为读者服务,根据现有岗位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奖惩结合,赏罚分明。学术研究方面,利用团队的力量,以老带新,以弱带强,给非专业馆员提供学术提升的机会与平台。

上一篇: 高中班主任工作论文 下一篇: 新训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