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知识结构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7:56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

近几年,经济建设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逐年看好,但是近年来也发生过一些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而引发的事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如2007年8月13日16时左右,位于湖南省湘西凤凰县正在施工阶段的某大桥发生重大事故,坍塌后导致公路中断,施工现场死亡人数超过60多,造成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因此,建筑行业领域中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给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领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

一、当前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类,即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牢固性欠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规范欠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持久性欠缺,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我国整体工程的质量,土木工程结构一般不出事,出事就很难是小事,所以要在这三个问题上找出原因:

1.当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缺乏整体牢固性。当前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缺乏整体牢固性,土木工程建筑的承压力底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差,导致建筑物事故多发。当地震、爆炸等事故发生时,建筑整体结构就会因为承载能力差,设计整体缺乏牢固性,而容易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重大问题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当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缺乏持久性。由于我国各地区环境的差距较明显,环境变化程度较大,环境的土质温度、湿度等以及酸碱都可以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钢筋混凝土和建筑材料的寿命,然而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之所以出现耐久性差的原因就是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于建筑的影响,造成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差,年久衰败,造成事故多发。出现安全隐患。

3.当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没有合理的安全规范。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规范的设置不全面、执行不严格,与国外严格的全面的规范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外的很多古建筑历经百年依然屹立不倒,而我国很多建筑十几年不到就已经发生了墙体开裂等问题。因此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设置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安全性前提下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策略方法研究

1.制定并不断完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安全设计理念的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用以保护,所以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只有制度和规范与实际接轨,符合实际需要,才能生产建设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物,才能充分保障结构设计的安全。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需要员工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的监督管理部门,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和非法的设计必须及时制止和符合行业规范和标准严格改进。行业规范和标准的严格的配方是安全工程的重要保证,所以是肯定会继续提高中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来跟随时代的脚步,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和满足安全性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土木工程建筑物。

2、对土木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多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定期召开安全研讨会。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求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人员的基本安全意识决定了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意识的基础,责任意识决定了土木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和质量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建工程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坚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这一原则。安全问题是建筑物存在的最基本的生命力,一个建筑的产业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建立在安全性为前提的基础上。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考试相关安全标准,用于加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潜移默化灌输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让设计人员意识到土木工程结构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在同一时间,土木工程设计人员不仅需要有是强烈的安全感,也要有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技术能力,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使土木工程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说,要提高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使其具备严格规范的专业知识、规范的操作水平、有责任感的思想意识和主动追求安全性的思想要求。

3.综合性评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设计之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问题,做到全面准确、精确的设计方案,形成一个清晰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案,获得综合性评估较高的评价,以确定其安全和经济的合理性,并且严格按照已制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综合性评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要在施工中任意妄为,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4.加强控制设计中参数的安全积累问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涉及非常多的参数,每一个参数看似很小,但是对于整个工程的影响却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安全积累问题例如,建筑材料的数量、价格、使用面积等等,这些参数对于结构和建筑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土木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如果在这些参数上出了问题,即使后来的建设过程非常严谨,也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设计中参数的安全积累,使土木工程设计中每一个因素都能达到国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使建筑程序严谨、安全、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建设出合格的建筑,才能达到国家与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建设的要求与期望。

结束语:

耐久性和安全性是土木工程的永恒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持久性,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因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要严格遵循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任何一项内容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只有充分保障安全方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建筑物的安全性一直都是设计者的最高追求,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加强这方面重视,促进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3)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工程设施也指工程技术活动。1993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为拓宽为建筑工程专业;自1999年以来按照国家专业目录的调整,原建筑工程、城镇建设、交通土建、地下建筑工程、矿山建设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从此上述专业开始按照“大土木”招生,受教育部委托,建设部成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专业指导委员会认为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规格和培养方案是对专业培养标准的最低要求,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其核心要求办学院校切实按照宽口径专业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

2002年11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毕业生基本规格。2011年9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专业规范主要规定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以及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规范把实践教学放在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专业规范列出的所有实践环节几乎都是必修内容,有些环节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而设置的,有的则是按照专业方向不同而区别安排的。专业规范试图表达的内涵是,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专业规范强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努力尝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把合适的知识单元和实践单元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构建适合各校实际的创新训练模式,并把其纳入培养方案【1】。

2011年以来,贵州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顺利立项,土木工程工程专业以此为支撑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在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实习教学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实践能力、素质拓展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新制定的《2013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7月顺利通过校内专家答辩,并在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共计220人中实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把握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黔教高发【2012】380号)和《贵州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结合建设行业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普通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实践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2制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遵循:“系统设计、强化实践、提高能力”的思路;能力为导向与交叉融合的原则;按照学业、就业、创业“三业”贯通,以“出口”引导“入口”的要求。方案制定时贯彻本科教学改革思想,理论课程要求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性课程结合行业和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具体能力目标,并落实考核形式。1学分以上实验课,原则上要求开设为独立实验课程,控制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为学院相近专业大类招生奠定基础,要为学生攻读双学位或第二学位提供条件,要为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多种学习方式,实施与多种方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达到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所需总学分为: 17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 43 学分;专业课程 102 学分;综合实践课程 30学分。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和保险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3.2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基本理论;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数学,现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和过程以及组织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结构选型、构造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运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运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运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3.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时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在注重土木工程本科阶段基础教学的同时,提高实践环节比例,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本科教育与工程实际更好的结合,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获得用人单位认可。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四个模块层次递进,逐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工科专业需要修读的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工科专业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以及大学物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能力,主要课程有土木工程概论、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AutoCAD、工程地质、工程测量、电工学;专业核心模块讲授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三大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专业方向课程分方向具体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或交通土建工程生产的能力。课程设置针对不同方向按照实际工程需要开设。如建筑工程专业开设房屋建筑学、高层建筑、PKPM应用等课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开设地基处理、隧道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勘查与设计等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表1

土木工程专业 (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表2

4.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改革的2013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涵盖: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综合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三部分。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计算机实训、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土木工程材料实验、AutoCAD实操训练、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造价软件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PKPM工程软件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综合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认识实习、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方向)、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社会实践体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实习教学体系、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支撑,循序渐进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实践教学环节可归纳为实验、实习、设计3个层次。实验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部分组成;实习由专业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组成;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阶段。设计环节由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部分构成,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的入门训练,对于学生掌握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运用专业知识于局部和整体起到有效作用【2】。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学生工程素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013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比例中加大了实验、实习、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权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4)

中图分类号:CT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15-03

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部分学生缺乏将来就业所必须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应用能力;(3)部分学生只忙于学习,缺乏必要的人际交际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统一的体系,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5)学生解题能力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弱,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6)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只是盲目地服从,缺乏主动性;(7)多数学校没有建立实践(训)教学基地,使得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不足,缺乏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形势,以东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平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为原则[1],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适应21世纪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并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 S. 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处理多准则、多目标复杂问题的简单决策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层次分析法已经在能源系统分析、城镇规划、经济管理、科技成果评价以及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将这些要素按照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层次),在此基础上对各层次中诸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各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3]。

(二)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采用AHP进行决策时,一般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步骤[4,5]:

1.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的决策目标,分析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要求受调查者按照1-9标度法,对同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可以构造判断矩阵。

3.建立权重集

首先进行层次单排序,根据判断矩阵推算各层次中诸因素相对于上一层问题的相对重要性系数(也称为权重)即为层次单排序。

4.一致性检验

为了评价层次排序的有效性,还必须对判断矩阵的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T. L. Seaty提出的随机一致性比值 (Consistency Ratio)的概念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分析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应当成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其应具备的能力应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1.获取知识能力

主要包括:(1)外语应用能力;(2)计算机应用能力;(3)非智力因素。

2.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主要包括:(1)工程勘测能力;(2)规划设计能力;(3)施工管理能力。

3.创新能力

主要包括:(1)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初步科研能力。

4.拓展能力

即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班级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活动,主动接触社会,自我锻炼提高,所获得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实例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建立权重集及一致性检验等程序,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优选,对应用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分析,确定施工管理能力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一)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识别

在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有丰富教学和工程经验的土木工程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进行识别,见前述。

(二)构造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评价模型

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几个层次将已经识别出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层次化,从而构成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评价模型,见下图。

(三)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专家意见汇总后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给出第二层B中各因素对应于第一层A的判断矩阵及第三层C中各因素对应于第二层B中各因素的判断矩阵。

(四)建立权重集

1.层次单排序

(1)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获取知识能力,第三是拓展能力,第四是创新能力,见表1。

(2)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获取知识能力结构中,计算机应用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外语应用能力,第三是非智力因素,见表2。

(3)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结构中,施工管理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规划设计能力,第三是工程勘测能力,见表3。

(4)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结构中,综合分析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第三是初步科研能力,见表4。

(5)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拓展能力结构中,社会交往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组织管理能力,第三是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见表5。

2.层次总排序

根据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计算第三层C中各因素对于A的权重,即层次总排序。由层次总排序可知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中,施工管理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是规划设计能力,第四是社会交往能力,第五是外语应用能力,第六是工程勘测能力,第七是综合分析能力,第八是组织管理能力,第九是非智力因素,第十是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第十一是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第十二是初步科研能力。具体见表6。

(五)一致性检验

经过计算,各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要求,说明层次排序有效。

三、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侧重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培养,设置《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建设监理》等10门相关课程、1个相关课程设计及3个相关实习,有利于强化施工管理能力(包括施工现场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及工程素养。

(二)引导学生选课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选课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使学生学到更多将来在生产一线需要用到的知识,可尝试引导学生选课。例如,尝试引导学生选修《建筑工程经济学》、《建设监理》、《建筑法规》及《工程项目管理》等与学生施工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

(三)强化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应重视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习等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采用校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方式。由学院安排统一参观施工现场,学生分组独立参观已建工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或利用假期可以进行拓展实习,参观道路、铁路、桥梁工程及水利工程。

四、结束语

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对能力进行定位是个关键问题,这使得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应用层次分析,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建立权重集及一致性检验等程序,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优选,确定各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总结提出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即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施工管理能力,为构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事尔,赵渝林,明承林,李文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19.

[2] 葛慧明.层次分析法在专业技能评估中的应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7(1):19.

[3] 李允为.层次分析法简介[J].学校卫生1989,(4):26.

[4] 冯浩.工程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9,(5):7-8.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36-02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育教学目标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拥有某一或多个专业突出技能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决定专业方向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十分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开设相关专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当前我国大兴土木的市场环境下,培养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本科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制图、施工和监管能力为其核心培养目标,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所学专业方向(如建筑结构方向、暖通与空调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及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等)的相关社会实践工作,在社会上具备一定的竞争技能与创新思维。因此,对于本科应用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制定与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相关核心技能,以适应工程结构建设。

1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必备技能

专业核心技能是指从事本专业社会领域工作所应该具有的履行岗位职责的技术能力,能够熟练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也具有稳重的实操工作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本科毕业生职业选择与未来人生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因而本科应用型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核心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综合性强,一方面涉及数学、概率论、电工学、物理学、计算机、力学、建筑学、管理学、建筑结构技术、道路与桥梁技术、地下建筑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等多个相关及相近学科,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材料、分析手段、施工技术等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直接导致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习集训内容及教育教学手段等也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高校教师传授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技能应为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结构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结构管理与维护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相关基础理论,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核心技能,具有工程结构分析、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该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体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2 基于实践技能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理论知识教育与工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方面的各种实习、集训等,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三者并重。

(1)理论知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通识类与专业应用型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

(2)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如前所述,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所培养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点,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计划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知识迁移应用能力[1]。

(3)个人素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专业素质培养和非专业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非专业素质培养是指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实干创新的精神。

3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3.1 课程教学体系

本科应用型土木工程院校的应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性型为其课程教学体系的核心,为实现这一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用型土木工程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突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加强和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可行性和综合性,而不能按照研究型本科院校追求知识高深性和系统性的培养目标开展课程教学[2]。以“工程实践应用”为本科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准则融合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配合系统、完善、可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将所学知识通过实习、集训、观摩、案例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等环节贯穿起来,进而形成稳定的、具有工程技术应用特色和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3.2 实践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都将通过实践环节来体现和检验,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增进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然而,当前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多处弊端[4],实践教学形式化、表面化、单一化现象普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应由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组成:专项技术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同步,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方面的专项技术能力培养,如在建筑材料课程讲授中进行各种材料的性能试验(如混凝土材料试验、型钢材质试验、石材材质试验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讲授中开展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力学性能试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是将理论知识在专项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工程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过程,该方面的技能可以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与设计、现场实习与勘测、结构检测与试验实习进行;综合知识技能培养是针对某一技术领域(如建筑结构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基础工程方向、结构分析方向等)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学生通过该综合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地掌握该技术领域工程结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过程,毕业后能够独立承担所学方向的工程结构设计,该方向知识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来实现。

3.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两种。

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由于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因此,应将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在校属实验室建设中,加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结构检测与监测实验室、工程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等的建设,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基于校属实验室开展各种材料性能、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工程结构数值仿真等方面的试验,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及时在实验室消化、理解和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因为土木工程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会在结构设计院参加工作,为此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力相关软件(如PKPM、CAD)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利用软件进行结构地震分析、结构内力计算及施工图绘制等,进而为学生毕业后快速的适应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校外实践基地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在校内实训或实验中心无法完成的内容,丰富的社会资源是高校自身无法比拟的,但高校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如建立产学研基地,将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工程应用充分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人力和科研资源,达到互惠互利的功效,同时,也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4 结语

本科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结构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结构管理与维护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遵循社会需求导向的前提下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培养三者并重,制定以“工程实践应用”为主线、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实践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林,陶君成,孙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104-105.

[2]曹霞.构建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75-77.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civil engineering has change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程、工农业生产建筑和人民生活建筑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土木工程师的作用正在迅速扩大,综合考虑到财政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策的问题;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明确要求:“积极推荐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即高等教育必须实现从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因此,如何培养并规范土木工程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木工程教育目标[2]

工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这三大属性,由此决定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即土木工程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成一个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式。

土木工程高等教育是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基础阶段,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如下几点:第一,通过土木工程领域知识的传授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培养出能为土木工程做贡献的人才;第二,遵循工程师的形成和成长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统筹考虑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培养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继续深造的人才。

三、土木工程教育目前现状[4]

高等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已经从当初的精英教育转到大众教育,同时面对新形势下进行的大幅度教学计划的调整、课时压缩等的改革措施,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专业知识结构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自己的结果比较担心,而对于计算及所采取的方法等不确定,比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计算简图,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个方法或式子有哪些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做设计时,只注重自己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不考虑期经济合理性,造成“多用钢筋、少用脑筋”的现象,对所得结果也无法确定其正确性;设计软件的出现使广大的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设计、计算以及绘图中解放了出来,但这也使一部分设计人员不重视或不了解基本的设计概念等知识,从而使设计人员变成只会使用软件的操作者,即只懂得操作,不知软件的结构设计、求解过程,导致对结果正确性的判断能力逐渐退化了,这也是目前设计行业的一种现象,在校学生学习这些软件时往往忽略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表面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现在的学生整体来说比较浮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感觉不到具体的实际用途,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也没认真复习,考前突击,考试结束后又把知识原封不动的还给书本。

2.学校与企业脱节,实践性环节不太到位。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虽然开设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但是没有指定实习地点,一些企业不愿提供实习和见习场所,单凭学生自己的能力或者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干脆不去实习,实践环节形同虚设;我国的一些企业对直接参与培养人才积极性不高,喜欢用现成的,缺乏长远打算,学生实习还要收取实习费,更不要说拿钱资助学生,加之,有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很难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锻炼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土木工程的教育脱离了实际,也就失去了灵魂。同时,由于土木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依时间轴串联式安排,导致学生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几年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干什么用的,不能很好的和工程实际相接触,学习兴趣也就不是很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高校的学生普遍缺少吃苦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不足和知识面比较窄等问题。

3.综合知识能力不强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前,已经学了很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留在孤立的范围,并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有机地组合起来。如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材料的选择、截面尺寸的选择、各种荷载的综合分析(荷载如何简化、各是些什么类型的荷载等)、各种内力的组合分析、施工方法、钢筋的选配、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确定等,涉及内容广,没有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完成的。

四、结论与展望

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结合前面提出的我国目前的现状,根据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2]:1、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反映在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高校要面向市场和企业,正视现实,与企业主动挂钩,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注重实践和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发挥企业在配合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改变以前灌入式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带到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工程应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在实践中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最终在实践中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怀安;顾明;祝铭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7)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各类试验及实践学习,以更好地架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探究实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显重要。

一、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经由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等途径得以实现[1]。因此,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属性上看,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需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及时跟进。而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上分析,较常采用的以班级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理论教学、定期实习及留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设计作业及学科论文创新性不强、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习岗位不够充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完善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保障。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校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分配不够合理,另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上的投入相对有限,制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用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的实验室及实习基地较为匮乏,且稳定性不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在数量上难以全面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在使用时间及周期上也比较短暂,这就给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构成了阻碍[2]。第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设置课程及后续考核环节也欠缺合理。一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实践教学与岗位实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二是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考核中,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过于单一,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及作品雷同度高,形式化严重。

三、构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探究

(一)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推行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制度

高校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首先要强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分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及毕业设计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对所学的诸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材料选择、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内容加以实践验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配置水平。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可以借助高职院校改革成果,推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融通”制度,鼓励学生考取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等证书,通过实施双证融通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完善和改进,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1.借助实验课及分组讨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在传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自主选择实验内容,通过资料查阅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营造师生交流讨论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

2.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及上岗实训等教学内容时,应集中让学生进入实训及实习现场,并做好实践教学的指导。在实训操作及岗位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出具实习报告,并由学校及实习企业共同加以鉴定评价。为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的效果,可以探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真正参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现场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加以全面培养[3]。

(三)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评价的网络化平台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打造网络化操作平台,从而形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线上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一方面可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及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做好与土木工程企业的信息交流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在实操、实训及实习后的成果交流及作品共享创造条件,也便于通过网络化平台,让教师及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进行双向评价。

四、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及实践操作、实训演练及上岗实习等多个环节做好实践教学的软件及硬件建设,并同步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网络化平台搭建,以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双优的专业人才。

作者:梁文静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8)

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实用性强,与专业紧密相关。长期以来,由于课程理论部分涉及的各类材料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较差,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并因此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1]。由于这门课实践性极强,因此,合理安排课内实践环节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由于以往该课程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且学时少,无课程实习,所以教学效果较差[2]。为此,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应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其适应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构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体系。

1.改善理论教学体系

1.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土木工程材料是以高等数学、建筑力学、化学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与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经济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肩负着使学生具备常用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为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具有合理选择与使用建筑工程材料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的使命[3]。结合我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要求学生掌握适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就业环境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应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验验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方法。

1.2 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庞杂,毗邻知识多。如何根据课程特点,组织好教学内容,使主线分明,简洁明了,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是精选教学内容首先考虑的问题。虽然每一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各异,但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每堂课所教的内容不是孤立的,前后教学都会有一定的关联,授课时必须考虑内容的过渡与衔接,应与本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地结合,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1.2.1 突出重点、删繁就简

根据专业性质,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分清主次,哪些是必须讲深讲透的,哪些是适合学生自学的,哪些内容应该删减,哪些内容必须更新;各章讲授时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精选内容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学生学到最必需的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课程教学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广度,避免过窄,使教学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建材知识面。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与结构材料。材料的基本性质是研究材料具有的共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各种性质来满足建筑物各部位的要求,对这部分内容应较详尽讲授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不仅要清楚基本概念,还要把这些概念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理论基础。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应围绕当前土木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方面考虑,把水泥、混凝土及钢材三章列为重点。同时,将土木工程中使用较少的材料、叙述性的部分以及先后课程重叠覆盖部分的内容删减,或安排自学。如木材、装饰材料等。

1.2.2 加强理论

土木工程材料是建立在相关专业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就整个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而言,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等都是它的基本理论,各类材料又有各自的基本理论。在教学中,可以以材料科学的观点去充实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重点章节中,应尽可能以基本理论为纲领,覆盖全章内容,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为学生认识和掌握材料性质及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丰富文化底蕴,加快知识更新,储备丰富的有关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实例,是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1.2.3 追踪前沿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9)

1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教学的问题

1.1 学生的问题

高中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千军万马只为了挤上大学的独木桥,语数外加上其他几门,从进入高中开始便是一张又一张的卷子,加上高考全是笔试,只要理解和背诵,靠着书上的公式解开一题又一题,如此长时间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让他们以为学习便是理解书上的知识,而后套用公式去解决问题,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土木工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动手去进行实验,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学生们失去了主动能力,只会被动的接受,不能主动积极的接受,更惶论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这样的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一旦到了用时便会手忙脚乱漏洞百出,这不是我们所希望能培养出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样卓越的人才。

1.2 教学资源方面

我国有很多的大学院校都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这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未必所有学校都为了这项专业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以为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跟其他的许多专业一模一样,有教师和课本以及教室就可以,按照课本按图索骥,让学生去理解大量书中的知识,去死记硬背,忽略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土木工程专业大量开展的同时,优秀的师资力量缺乏这个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肉少狼多,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这也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与此同时,许多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资源设备并不能跟上教学实验的需求,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所需的设备相对偏贵,很多学校便只选择一些在预算之内的,放弃了其他的,这严重的限制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开展。学校的经费预算不够,土木工程的实验教学所需要的经费较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器材的购买、维护以及更新,还包括了各种实验构件的制作,而且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很多构件一般都职能使用一次,因为土木工程很多实验属于破坏性实验,导致各种配件不能够重复使用,消耗量大,使得本来紧张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土木工程的教学经费大多是来自学校的投入,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却是十分消耗资金的一块,这使得资金问题日益严重。老牌的学校专业器材过于成旧,没有更新换代,新建专业的学校买不起教学器材和配件,这都严重的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这种种的限制条件结合在一起,使得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来巩固专业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实验教学只能够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变成理论知识的附庸,不能让学生们主动的动手去发现,去理解,进行创新实验,严重的限制了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2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问题的探索和改革

2.1 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作为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主体,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认知,那么其它的改变也毫无益处,土木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不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的那样,实验教学仅仅只是土木工程的衍生品,只要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便可以,导师要努力让学生们想要主动的动手去做,去研究。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大力开展试验,培养起学生对试验教学的兴趣,同时强调实验教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们对于试验教学的重视,让他们加深对实验教学的认知,同时,要带学生进入社会实践,让他们参观一些工程,加强他们对于实验教学的好奇心和参与性,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入土木工实验教学。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给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引和书本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进行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积极性,学校可以增设开放性实验,通过开放性实验,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去寻找实验必须的资料。同时,应该将实践与实验相结合,学校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从一定的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和主动性,也从一定的方面缓解了实验室资金的紧张,而且教师的科研项目成功后也可以为实验室带来更多的资金,一方面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2.2 学校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0)

一、高校土木工程教学计划分析

1.高校土木工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相关科学技术的统称,它力图培养应用型的工科专业人才,主要通过学习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项目规划能力,能够从事与土木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2.高校土木工程教学的培养规格。首先,在德育方面,通过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树立专业学生的远大理想,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思想品德,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其次,在智育方面,通过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建筑工程、工程力学、结构分析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应该具有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工程仪器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保证自己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得心应手。最后,在整体素质方面,土木工程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专业,毕业之后的工作地点可能就是一些建筑工地等,因此,毕业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有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高校土木工程教学的主要课程情况。高校土木工程的课程非常系统,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管理、钢结构、流体力学等十门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土木工程教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能够保证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保证土木工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当前高校土木工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当前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教学情况而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木工程教学及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课程设计的弹性程度不够,很难从课程角度提高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紧跟实际研究情况,与生产研究的实际问题不相符合,出现脱节现象,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从当前土木工程教学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方法还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知识,阻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非常不利。再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习情况有待进一步强化。从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课教学中的考核方法、内容设置还不够完善,还没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生产单位及实习基地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形式主义,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对之后步入工作岗位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创新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制订合理有序的土木工程教学计划。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制订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非常重要。首先,加强基础课教学,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需的。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重视基础理论课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专业面,不断扩大基础学科的范围,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不断强化实践课教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有序性、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哪个专业学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之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重要的基础。

2.健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大,培养“宽口径、多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优化课程体系。首先,优化土木工程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内容的选择除了要满足专业知识的层次结构之外,还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法律课程、经济学课程、计算机课程等,让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增强法律意识、计算机技能和经济学观念,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全方位能力。其次,优化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在整合过程中,对于一些相近、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和优化,加强实践课程环节的训练,完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再次,拓宽专业基础,构建专业公共基础平台。土木工程培养的人才所涉及的行业是与工程相关的,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井建设等多方面,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相同,诸如: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岩土力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工程概论等课程,这些都可列为专业公共基础平台,作为基础课程组开设。

上一篇: 核酸的化学本质 下一篇: 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