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2:04

股票投资的认识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1)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除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必需开支之外,人们仍然希望在家庭账户中留下一笔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传统意义上,家庭会选择把资金存入银行,以防范手持现金带来的风险。而目前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压力使得家庭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成为了负值,家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而是试图寻找更加有利可图的理财产品。在近年兴起的理财产品中, 股票由于具有高收益性、高流动性等优点,在居民家庭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上交易的普及,股票交易的操作也越来越简易,股票已经成为除银行存款外最主要的理财产品。那么,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有多少比例投资了股票?是否投资股票与家庭投资者的年龄、学历、收入、职业背景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决定关系?家庭投资股票的动机是什么?家庭计划将股票投资所得用于哪些方面?家庭选取股票依据哪些信息?其收益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一方面揭示出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对家庭做出这些决策的客观原因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的数据来自于笔者进行的“城市居民家庭股票投资行为调查”。该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至2月,利用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大学生、研究生寒假回家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在全国71个城市抽样调查了20岁至80岁的800户居民,最终回收了问卷317份,其中有效问卷286份。从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大多介于30岁至50岁之间,职业以事业单位员工、金融单位员工和公司职员为主,其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至5000元的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所选城市遍布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本文采用的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与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两部分。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家庭所在城市,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职务、金融知识学习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收入等。在下文的讨论中,将以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基本信息代表家庭的特征,所有有关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描述均为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信息。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主要包括投资动机、决策信息来源、收益、预期等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定量分析和整理,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对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解释探索。

二、投资股票家庭与非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一)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投资股票家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动机分析。从微观上来讲,以家庭为单位的理财投资行为,其基本动机是保证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从宏观来讲,家庭理财是社会实现金融资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3.7%的家庭选择将资产用于购置股票,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家庭开始从事股票投资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家庭对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愈加青睐,这说明家庭成员对家庭理财的多样性有更高的了解,而不仅局限于银行存款,家庭成员有更高的风险意识,具有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期望。

(2)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的关系。数据表明,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全部投资资产中投入在股票市场上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规律见(表 2)。收入水平低的家庭由于生活必需消费尚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故只将少量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将较多的资金投向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由于拥有较多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家庭,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投入较多的资金。

(3)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股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有95.8%的受访者的资金以家庭收入为主,这也表明了我国城市居民稳重的投资方式。为了便于以后的分析,特在此做出假设,认为人们进行股票的投资资金来源均为家庭收入。根据效用理论,人们通常试图平滑自己一生各时间段的消费,从而达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通常来讲,工作中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种类型,按照其投资时所使用的资金性质可以分为A和B见(图1)。A型投资者的特征是处于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收入尚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他们用自身具有的有限资金投资股票以期望获取更多收益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型投资者的特征是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工作积累,拥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富基础,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当期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将这些闲置的资金投资于股市,用以提高未来乃至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为此,对投资者按照当期收入能否满足当其当期消费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对投资收益的使用计划分别进行考查见(表3)。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在A类投资者中,人们更多地愿意将投资所得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从而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类投资者则表现得更有远见,他们较少地将所得收益用于当前的消费,而更多地愿意将收入用于以后年度的各种消费中。

(4)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表4)是经计算得出的不同类型投资者(A:当期收入水平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B:当期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当期消费需求)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与家庭全部投资资产的比例。从(表4)中可以看出,A型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份额要高于B型投资者。事实上,A型投资者尚处于基本财富积累阶段,当期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需收入,一旦损失基本生活水平将受到极大影响,因而A型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相反地,B型投资者拥有较多的财富,其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更多地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因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然而数据却显示,A型投资者对股票的投入份额高于B型投资者,这尽管体现出A型投资者对财富的迫切需求,但考虑到股票市场风险较大,A型投资者仍然应当较少地投资于股市,而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

(5)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为了考察金融、经济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选股方法的影响,将所有股票投资者分为三类:专业学习者,主要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学习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者,主要通过培训班、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学习;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从选取股票的信息来源方面来讲,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中有较大比例在投资时依靠自己的知识选取股票,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则主要依靠亲友推荐的方式。此外,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也较多地通过媒体分析和理财机构获取相关的信息,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所限,对主流媒体和理财机构分析股票时采用的术语和表述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故较少地依靠这些渠道见(表5)。从选取股票时看重的因素来讲,专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投资者与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在企业近期重大事项和小道消息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对企业近期重大事项与小道消息的看重程度明显高于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这是因为未学习者对企业的其他方面了解相对薄弱,企业发生并购、重组等重大行为,以及有关企业重大事项的小道消息的传播,都会对他们的判断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另外,从投资者不同的学习类型来看,专业学习者最看重的是K线图,这是因为他们系统地学过相关知识,对K线图背后的含义理解较为透彻;自主学习者最看重的是宏观经济走势,这说明他们学习了一些金融、经济知识,对宏观经济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微观技术分析的水平相比较与专业学习者来说略低;未学习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财务数据,这是因为企业财务数据表述清晰,企业盈亏状况一目了然,对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更易接受,如(表6)所示。

(6)股票投资者收益获取方式分析。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一般获取收益的方式有两种:买卖价差和公司红利。如果以买卖价差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短期、投机。而以公司红利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长期,以公司的盈亏作为标准来获取收益。根据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投资股票的185户家庭中,以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占95.2%,而根据公司红利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仅占4.8%。这说明中国的股民投资股票获取收益的方式绝大部分是通过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显著高于NYSE、NASDAQ、东京、伦敦等较为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场,这实际上是由于很多投资者在并不真正了解股市的意义、各种股票的发展潜力及上市公司背景的情况下,盲目入市, 企图以低买高卖赚取差。而从这一方式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仍然不够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有效,投机者大量存在,大量资源消耗在了技术分析等非实体经济层面。原因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不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大多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由于技术分析能力薄弱,人们对一些非官方信息大多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进行股票的买卖,从而导致股票换手率较高,股票收益以买卖价差为主。此外,上市公司分红较少也是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

(7)股票投资者收益率分析。经计算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2008年至2010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76%。根据央行近三年银行存款利息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2.21%,2.53%,2.83%。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低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表明我国城市家庭股票投资者投资收益率普遍偏低。为了研究股票收益率与从事股票投资年份的关系,将股票投资者按从事股票投资年份分为短期投资者(3年以下)、中长期投资者(4年至6年)和长期投资者(7年以上)。对应的近三年平均收益状况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随着投资年份的增长,股票投资的收益率确实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地进行,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规律、动向的把握能力将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为此,建议新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谨慎投资,可以以锻炼自身对股票市场行情的观察力为主要目标。当具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后,再进行大额股票投资。

(二)未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86户家庭中,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有96户,占33.6%。在调查这96户家庭没有购买股票的原因时,认为“股市风险过大”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最多,占57.4%;认为“时间精力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据36.6%;认为“资金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31.7%,如(表9)所示。由此可见,对于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股票的风险性、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成为限制家庭投资股票的三个主要因素。股票投资对于家庭理财来讲,仍然是高风险金融产品,家庭理财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家庭的投资意识是趋于风险规避型。当问及家庭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将投资股票时,问卷显示:在96户家庭中,认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占45.2%;认为“拥有充足资金”占据41.3%,认为“股市行情好”和“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各占25.0%。此外,仍然有15.4%认为“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股票”见(表10)。由此,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充足资金、乐观的股市行情成为家庭将有意愿购买股票的三个主要条件,这与家庭目前没有投资股票的原因大体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家庭认为“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这一条件较为重要,表明股票投资区别于银行存款、债券等其他收益率较为固定的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如果想获得较高收益,相关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也将必然花费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仍然有一部分家庭“无论如何都不会购买股票”。从中可以推测,这一部分人群对股票的风险有过高的预期,并且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同时也是风险规避者。

三、结论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股票投资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家庭居民理财的重视和关注;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成同向变化趋势;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有待改善;投资者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市场投机现象较为严重;股票收益率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年份逐渐上升等。调查结果显示,15.47%的受访者未学习过金融、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投资者中绝大多数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打算。建议这些投资者适当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书籍、培训班等渠道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股票投资技能,从而做出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决策。此外,对于目前收入水平尚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的投资者,建议较少投资于股市,而更多地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本文仅是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做了初步的调查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理财将会更加重要,有关家庭理财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细致,希望为将来有关家庭理财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步淑段等:《农民家庭理财现状问卷调查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2]邓平、余学斌、苏毅:《湖北省城镇居民家庭理财模式实证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卢家昌、顾金宏:《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5]田剑英:《家庭理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2)

2.有助于培养理财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在校大学生已经成年,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创业等方式有了一定的闲余资金,如何让这些资金获得收益,需要一定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意识,股票投资也是一种理财方式的选择,通过投资股票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观念,让他们学会通过科学投资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从而提升资金管理和运营的能力,成为一个会理财、懂投资的新时代大学生。

3.树立风险意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股票投资有很大的风险,通过参与股票投资,在校大学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要慢慢适应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另外,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来源有限,如家长给的生活费、兼职收入、获得奖学金等。投入的资金数额虽不算多,如果亏损,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投资股票中的损失和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学会担当、与时俱进。当代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缺少担当,面对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需要他们自己做决定,决定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渐渐学会担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了解社会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变得尤其重要。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多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

二、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的弊

1.耗费时间和精力。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股市行情。有部分同学因为不能合理分配学习与股票投资的时间,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尤其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会削减他们正常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有的学生会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关注股市走势,把几乎全部学习和空闲时间都投入到股市行情的研究上;还有学生一旦遇上投资失利,将心神不宁,无法顾及学习。

2.可能导致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阶段,投资股票对于一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对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起到消极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有些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他们认为金钱十分重要,进而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十分不利。有些在校大学生通过股票投资盈利,认为金钱来的容易,容易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想法如果在大学生中形成,会对我们延续多年的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股票市场的涨跌无常,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形成投机和的心态。

3.可能影响身心健康。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要求投资者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对进行股票投资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果投资盈利,可能會特别开心,大手大脚消费;如果亏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但对于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甚至有一些借钱炒股的学生来说,这种损失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影响,进而产生心理阴影和障碍,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崩溃,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后果将无法想象。

4.投资亏损几率大,股票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国现在的股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本身存在很多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在校大学生投资经验不足,相关金融知识缺乏,判断与决策能力欠缺,凭借美好的愿望和过分的自信跃入股票投资市场,投资缺乏理性和专业性,长期来看,投资结果大多为亏损。

三、建议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具有两面性。权衡利弊,不应该提倡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对于部分有着投资需求和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也没必要禁止,家长、学校、社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尽可能的规避其不利影响。

1.合理分配时间。在校大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应该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去。只有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才可以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减少股票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失误。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明确股票投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业余爱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一定要处理好股票投资与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切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2.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理财方法,强调理财的风险,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各种理财产品,学会理性投资,既不要被盈利冲昏头脑,也不要被亏损挫败信心,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应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以个人理财、消费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参观或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良好的投资心态。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3)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巴菲特高调购买高盛的股票,美国商业银行的优先股,大家都是亲眼所见。李嘉诚在中国股票市场顶峰时,选择退出。他们不仅做了,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行动,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吗?有可能。我们跟着他们去投资了吗?未必。一方面,我们认为他们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次他们会看走眼。另一方面,我们当时手头也没有太多余钱。

巴菲特和李嘉诚能成功,一方面是他们的胆识过人,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大。有的时候想,曹操和袁绍大战以前,两方面的谋士都分析到了各种情况,但是主帅的判断能力起最后的决定作用。同样,财经媒体每天都有人在那里头头是道地讲,但做决定的却是我们自己。

除了个人的胆识以外,还有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问题。巴菲特和李嘉诚做投资决定时,不需要谁同意。如果他们做错了,他们也没有生存压力。这一点,许多投资经理做不到。很多投资经理表现一般,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他们承担不了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有人说,投资回报高不高,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看你有多大风险承受能力。

股票市场的第二种人,是市场中的智者。这种投资人,一般是股票分析师或者是股票基金经理。他们没有第一种投资者的胆识和资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提高自己对市场和各种行业的了解,选择表现不凡的股票。

大的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都会有许多这样的智者。彼得・林奇就属于这一类投资者。他们兢兢业业地做事,把各个要投资的股票公司的环节搞明白,做到对多错少,最后取得高回报。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投资也是一门学问,不是念两本书就可以成为专家的。也要基本功训练和全时间投入。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就找彼得・林奇那样的投资经理就好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米洛(Bill Mill)就是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连续多年取得高于股票指数的回报,但2008年,他管理的基金损失40%,让人知道他也是个普通人。黎曼兄弟宣布破产的时候,他正在讲值得投资黎曼兄弟的股票。林奇管理的基金在他离开以后,一直萎靡不振,至今没有起色。基金资产锐减。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4)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分类

(一)股票投资的系统风险

1. 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它会经常发生变动,从而给股票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2. 汇率风险。汇率与股票投资风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从而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

3.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通胀之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物价上涨不但使企业存货能高价售出,而且可以使企业从以往低价购入的原材料上获利,名义资产增值与名义盈利增加,自然会使公司、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同时,预感到通胀可能加剧的人们,为保值也会抢购股票,刺激股价短暂上扬。

4. 市场风险。是股票持有者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对付的一种,它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在股票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并且很难预测行情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节节上升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却下降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错,收入也很稳定,它们的股票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下剧烈波动。出现这类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些种类或某一组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致。

5.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股票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二)股票投资的非系统风险

1. 经营风险。企业原材料价格上升,竞争对手降价销售都可归为外部经营环境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差、技术水平落后和竞争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进而影响股价的风险,可归纳为内部经营风险。

2. 筹资风险。由于筹资结构不当,或者由于负债比例过高,而使公司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致使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使投资蒙受损失的风险。

3. 流动性风险。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万手,表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这类股票,投资者可轻而易举地卖出,在价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动。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资者急着要将它们变现时,很难脱手,除非忍痛贱卖,在价格上做出很大牺牲。当投资者打算在一个没有什么买主的市场上将一种股票变现时,就会掉进流动性陷阱。

4. 操作性风险。操作风险纯粹是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风险。因为在同一证券市场上,对于同一种股票,不同投资者的操作结果有时截然不同,有的盈利而有的亏损,这与操作风险直接有关。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市场判断、不同投资决策和不同心理素质等多重原因。不断研究投资市场和培育良好心理素质是降低此风险的关键。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

股票投资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即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根据种种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和市场情况,去发现风险;第二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即运用各种方法,测定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第三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即采取各种方法防范风险,减少或抵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

1. 股票投资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是由基本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因而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气候作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从国民经济增长率、国内投资动向、信贷资金供给、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收支这几个方面的变化中进行分析。

2. 股票投资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非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1)企业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企业因素的变动会给投资者构成股票投资风险,因而,投资者可从各种途径去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企业的各种文件去了解。(2)市场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基本因素、企业因素的变动与股票投资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数据、报道、文件资料等反映出来,而市场因素变化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关系可以从大量的统计数据变动的轨迹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借助技术分析方法,可以识别股票投资中的市场风险。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

1. 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股票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评估的意图、评估对象和评估的条件。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家调查法、经济计量评估法和财务指标评估法。

2. 股票投资风险的评级。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投资者要对股票的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是一种十分困难的事,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专职证券信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发行和转让的有价证券风险评估的成果,评价自己感兴趣的那些证券的风险程度。股票的评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股票评级方法和台湾《经济日报》的评级方法。

(三)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

1. 股票投资风险控制计划,与投资计划通常是合并在一起的。投资计划是实现风险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现有的投资计划具体形式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1)趋势投资计划。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计划,适用于长期投资者。这种投资计划认为投资者在一种市场趋势形成时,应保持自己的投资地位,待主要趋势逆转的讯号出现时,再改变投资地位,市场主要趋势不断变动,投资者可以顺势而动,以取得长期投资收益。(2)公式投资计划。这是一种按照定式投资的计划。它遵循减少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等风险控制原则,利用不同种类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控制风险,获取收益。(3)保本或停损投资计划,是投资者在股市前途莫测、股价动荡不定时,为了避免或减轻投资本金损失,遵循留置风险的原则所采取的一类投资计划。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保本投资计划;另一是摊平投资计划。

2. 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投资股市之前,总是认为自己会取得成功,然而,事实却往往并不遂人愿,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投资者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出现了偏差。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关键是要客观地分析自己以下几方面的准确情况:一是投资动机;二是资金实力;三是股票投资知识和阅历;四是心理素质。(2)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信息对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气对于人一般,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是投资成功的法宝。掌握信息的关键在于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3)培养市场感觉。所谓“市场感觉”是指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上影响价格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确判断这些因素变动方向的“灵感”。要培养良好的市场感觉,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逐步积累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要有耐心,经常进行投资模拟试验。

3. 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技巧。主要包括:(1)技术分析法。是指投资者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变动的趋势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市场未来行情作出预测,择机买卖股票以期免受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并谋取投资收益,这种技能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和图表。(2)投资组合法。这是最能体现分散风险原则的投资技巧。投资组合又称资产组合或资产搭配,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同时投入收益、风险、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种资产上,借助资产多样化效应,分散单个资产风险进而减少所承受的投资总风险。(3)期货、期权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一种新的金融交易品种,运用股票指数期货进行保值交易的话,可以为投资者大大地减少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朱博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会计之友,2011 (7):12-14.

[2] 蔡幸.企业管理诊断与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治理[J].改革与战略,2006(1):21-23.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5)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8)03-0062-07

The Changing of Stock Name of Listed Firm,the Investor’s Information Discerning and Transaction Rea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LIAO Xiang-yue,JIANG Hai-chao

(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Abstract:The Changing of the stock name for a listed cooperation is an implicated contacting behaviors between listed cooperation and investors. The shocks to transaction and returns produced by the contacting depend on the discerning and appreciation on environment,the cooperation’s states,the investor’s preference and risk,and the reward information in the contact incurred by the event,depend on whether the investor’s appreciating is completed and perfect,and the waves of stock reward,the industry mean profit and developmen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ward waves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industry waves. The investors discerning is the transaction,distributing and connecting system,which makes the changing of the stock name into investor’s information and the profit distributing. So,the manager can use the event as a tool to influence the investor’s discerning and appreciating and to control the market transaction.

Key words:the stock name change;information discerning;transaction reaction;principal-agent

1 引言

上市公司变更股票名称,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主动更名方式,所谓主动更名就是上市公司因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资源转换等原因导致主营业务变化时,主动向有关管理机构申请,经批准后,更改公司股票名称。第二种为被动更名方式,按照有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规则(如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投票上市规则》)规定,财务状况异常、投资者难以判定公司前景、其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上市公司,以更改名称的方式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股票不论是主动更名还是被动更名,一定存在某种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上市公司活动及其股票交易信息,因而可能对投资者行为产生冲击。

目前,国内外对股票更名的研究不多,陈句力运用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股票交易量对ST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投资者对ST有显著反应,而且反应可能随交易时期不同而不同[1]。王霞、刘力和陈超以1998年至2000年被ST更名的公司为样本,发现ST更名公告在(-40,40)事件窗口内,导致相应股票负的累计超额收益,并得出了与文献[1]相似的结论:市场投资者对ST更名公告作出了负面反应,而且更名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投资者反应越激烈,不过,在不同年份投资者对财务异常以及其它异常引起ST更名的负反应存在差异[2]。但这些研究没有涉及到上市公司主动更名情况。

邓建平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投票更名事件发生前后,股票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和超额交易量,超额交易量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正的超额收益正相关而与负的超额收益负相关,同时,正超额收益所引起的超常交易量大于负超额收益所引起的超常交易量[3]。可见,上市公司股票更名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刘力、田雅静则认为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更名事件是无信息的“非事件”,但他们的研究则不支持“非事件”的逻辑假设,而支持他们认定的“非事件”具有信息特征的观点。因为投资者在股票变更当日,呈现明显的过度反应特征,股价在更名日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上涨,在更名后股价又反转下跌,股价出现异常收益[4]。投资者对包括主动更名事件在内的所谓“非事件”的反应与正常事件的反应相似。

在国外,Lamoureax和Poon认为股票更名事件是纯粹无信息的“非事件”,因而股市不存在投资者信息解读与投资反应活动[5]。不过,既然股票更名或多或少与上市公司有关联,更名事件应当具有信息内容,市场价格与交易量的不同波动变化,可能与投资者响应信息的具体情况有关。Osbom Crouch 、Clark、Lamoureax和Lastrops、Miyakoshi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交易量反应不仅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有关,而且还与市场行情及投资者信息响应类型有关[6~10],投资者具体反应是不明确。其原因,按Kahnemen和Tversky的前景理论解释是投资者的“追涨”和“惜售”心理作用[11],Sheferin和Satatman则归于投资者自大心理[12],Daniel、Hirsheifer和Hong则认为是投资者对股票更名公告的注意力有限(Limited attention)和有限处理能力(Limited processing power)引起[13],这些解释指出了股市投资者对股票更名等市场信息事件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

“追涨”、“惜售”、“自大心理”、“注意力有限”和“处理能力有限”,只是投资者对股票更名事件的几种具体的反应表现,是投资者基于自己的信息,对更名事件引发的利益激励的投资安排。套用委托―理论的逻辑说,股票更名实际是上市公司或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信号发送与识别的博弈。当前,关于投资者对股票更名反应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不少争议,特别是关于更名事件的信息识别与交易量激励的分析不多。本文在考虑投资者信息识别的情况下,运用委托博弈分析方法,构建投资者信息识别下交易量激励模型,并对不同信息识别下,股票更名事件的利益激励的均衡进行分析,以找出诸如股票更名等常见市场信息事件的投资者反应,特别是投资者交易量反应的规律,以便为上市公司信息和管理机构信息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2 投资者股票更名信息识别

股票市场发生任何事件,都不会自动显示成为投资者可行动的信息,也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投资者“追涨”与“惜售”心理活动。只有经过投资者的观察、理解与判断,才能使市场事件的消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这一市场事件转化为个性信息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投资者信息识别过程(Investors Information Discerning),简称IID过程。

对于上市公司股票更名事件,投资者一般的IID过程包括:市场环境识别(Environment Information Discerning,简称EID),上市公司状态识别(State Information Discerning,简称SID),自我偏好识别(Self-Preference Information Discerning,简称PID),自我风险识别(Self-Risk Premium Information Discerning,简称RID),和合约报酬识别(Contract Reward Information Discerning,简称CID)五部分。在不同信息识别部分,投资者将获得有关股票更名的不同信息。

在EID过程中,投资者主要搜索、整理更名股企业所处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对企业股票市盈率影响的相关资料,形成关于股票更名的环境信息,并得出EID信息评价。SID过程中,投资者注重股票更名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现状、更名主要原因以及该公司股票基本收益及交易资料,形成关于公司现状的信息及其评价。PID就是对自我风险偏好的内省和与评估,确定自己实际投资的风险规避特征或水平,努力形成自我风险信息,并给出自我风险规避评价。投资者RID过程就是识别股票更名事件对自己的市场风险溢价和交易成本水平。这种溢价成本水平尽管客观存在,但具体规模,投资者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评估,这种评估将会形成RID信息。在CID过程,投资者将把股票更名事件看作是上市公司或股市更改已有利益分配,重新设置委托―合约的行为。尽管没有直接的订约行为发生,但委托―理论则认为间接的缔约行为确实随股票更名事件的发生而发生,因此,投资者将对这种间接合约的利益分配进行判断与解释,形成自己收益占有比例的先验水平。投资者经过上述信息识别后,将形成一个综合评价,以确定自己是否扩大投资量。

理性的股市投资者,对任何股票市场事件的IID过程,都包括EID、SID、PID、RID和CID五部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信息识别过程。但是,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具体识别时,更多的是进行有限的信息识别,即进行EID、SID、PID、RID和CID中任意部分的识别活动,这里称为不完整IID。除了不完整IID之外,投资者的信息识别通常是不完美的。所谓IID不完美,就是指投资者对于市场事件的识别评价水平与客观实际不一致,或者说后验概率水与先验概率水平不一致。就股票更名事件来说,投资者完整的信息识别见图1。

3 投资者股票更名信息识别委托―模型

上市公司和市场投资者间就股票更名事件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委托―博弈关系。虽然ST更名可能是包含市场管理者与上市公司的博弈,但后者博弈可视为前者博弈的衍生博弈。在上市公司对股票更名事件信息充分把握的条件下,这种信息不对称可以归因于投资者的非完整完美信息识别。非完整完美IID将产生利益冲突并导致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因为非完整完美IID,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处经营业绩、行业状况、公司资产负债、自己偏好、面临的风险及报酬水平难以确定,不能进行最优的交易量反应,这增加了上市公司对市场投资者交易行为的调控与引导的不确定性,股票更名合约的综合设计变得更加困难。为了简化分析和使委托激励模型更加科学,必须对委托―双方行为进行限制。

3.1 基本假设

假设1 风险偏好假设:上市公司作为委托人,是中性风险偏好的,委托人对可能存在的利润,有对等的风险承受能力且边际风险补偿为常数;作为人的市场投资者,假定是风险规避的,其风险补偿函数为增函数。

假设2 投资者信息识别假设:投资者EID、SID、PID、RID和CID是独立展开的,无时滞且彼此不相关联,而且EID、SID、PID、RID、和CID过程所形成的信息评价先于投资者实际交易,因而可以视为外生变量;同时假定,通过PID过程,投资者完全知道自己是风险规避投资者,但不知道规避的具体水平。

假设3 委托―人博弈假设:在股票更名博弈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上市公司决策目标使股票更名收益最大化,约束条件为成本和风险最小,而投资者则在自己IID评价基础上追求个人投资交易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为成本最小;双方的行动都是有限理性的。

假设4 不考虑上市公司差异和投资者差异,仅对市场代表性上市公司―投资者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3.2 基本模型

市场代表性投资者对股票更名的反应水平取决于其交易变量x。由于外生变量ε1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不能根据市场结果π1(如股市溢价收益)来推断投资者的交易力度x,而投资者则只能通过SID对π1所反应出来的上市公司状况进行个性判断。因此,股市产出结果不只是投资者交易量x变动的函数关系,还受外生变量ε1和投资者SID评价的影响。根据Lamoureax和Lastrops的GARCH(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模型思想,忽略时间因素作用,则不存在投资者SID评价的π1函数可写为

4 投资者信息识别与股票更名交易量反应

结论2的证明与结论1证明相似,为节省篇幅,这里证明略。

结论2说明,投资者对股票更名的交易风险和自我交易风险规避特征信息识别与评价能够引起市场交易量的变化。RID、PID评价之所以能引起交易量反应的变化,原因在于投资者通过dR、dP修正了自己实际投资交易的风险和风险规避水平,从而影响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报酬支付。投资者的具体修正水平和修正引起交易量变化的方向与其IID完整完美程度有关,也与市场本身特有的属性有关。在完整非完美IID条件下,投资者收益波动ε1评价dS2、环境因素ε2评价dE以及ε1、ε2的相关性三大因素对RID、PID评价的交易量反应起到关键作用。三者不仅决定着dR、dP评价下的交易量的变化方向,而且还直接影响交易量反应的大小。从理论上讲,市场基于投资者dR、dP评价引起的交易量异常反应是存在的,因而认识和调控投资者对风险及其风险规避特征的识别,对稳定股市有着特别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中国股市投资者dS2、dE评价水平不高,d2S2d2Er2

结论3 IID是完整非完美信息识别时,交易量x随EID评价dЕ递增;IID是完整完美信息识别时,x不受EID影响;IID是非完整非完美时,SID、RID、PID评价三者缺一,交易量x不受EID评价dЕ约束;CID缺失不影响EID评价对x的影响。

市场环境是影响市场交易的重要因素。根据结论3,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提高EID评价dЕ就会增加投资交易量。因此,改变投资者对股市投资环境的评价,可以成为调控市场交易量的可行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上市公司股票更名、股利公告等信息,可看作是上市公司改变投资者环境评价的手段。

从结论1~3可得推论2~4。

推论2 投资者交易量反应不受其CID评价影响。

推论3 投资者SID、EID、RID、PID和CID评价对交易量反应的激励是不对称的。

推论4 完整完美IID评价不影响交易量反应。

结论4 完整非完美IID条件下,投资者SID、RID、PID、EID影响交易量对收益波动冲击水平ε1的反应方向和速率,也影响其对ε1、ε2相关性r的反应速率。

5 结论

股票更名事件,作为市场常见的信息事件类型之一,实际上可以视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订立的分配股票收益的隐性合约行为事件。在上市公司风险中性和投资者风险厌恶的假设下,股票更名隐性合同事件的市场交易反应,依赖于投资者对合约的信息识别类型、具体的信息识别评价水平,以及股票更名事件收益波动ε1、市场环境冲击ε2、ε1与ε2的相关性、投资者风险规避水平及成本系数等主客观因素。除此之外,投资者信息识别及其评价还会对其交易量反应的合约报酬支付产生显著影响。

投资者的EID、SID、RID、PID和CID及其评价,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对股票更名事件的交易量及其合约报酬支付产生不对称的影响,并使市场交易量及其报酬异常反应成为可能,这充分说明投资者信息识别的主观能动性有影响金融市场的巨大威力。事实上,投资者EID、SID、RID、PID和CID成为股市委托人―人间信息传递、吸收、利用与衍生实现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客观事件触发投资者交易的联系机制。因此,针对投资者EID、SID、RID、PID和CID的不同特征和影响市场交易的规律,结合不同事件的信息传递规律,管理者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股票事件组合作为调控投资者IID的手段,进而调控投资者IID评价,提高金融市场资金配量效率。

参 考 文 献:

[1]陈句力.中国A股市场对股票实行特别特别处理(ST)的公告效应[J].当代经济学,2001,23(4):27-23.

[2]王霞,刘力,陈超.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公告的信息含量与影响因素[J].金融研究,2002,(9):61-72.

[3]邓建平,唐小我.股票更名交易量反应和投资者“追涨”现象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3):61-72.

[4]刘力,田雅静.没有信息,也有反应:中国A股市场股票更名事件的市场反应研究[J].世界经济,2004,(3):40-45.

[5]Lamoureax C G,Poon P. The market reaction to stock split[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42(5):1347-1370.

[6]Osbom M F M. Brownian motion in the stock market[J]. Operation Research,1959,7(2):145-179.

[7]Crouch R. The volume of transaction and price chang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J].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1970,26(4):135-136.

[8]Clark P K A. Subordinated stochastic process model with finite variance for speculative prices[J]. Econometric,1973,4(1):135-136.

[9]Lamoureax C G,Lastrops W D. Heteroskedasticity in stock return data:volume versus GARCH effects[J]. Journal of Finance,1990,45:221-229.

[10]Miyakoshi T. ARCH versus information-based variance:evidence from the Tokeyo stock market[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2,14:215-237.

[11]Kahneme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1979,47(2):263-291.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6)

【关键词】行为金融 个体股票投资者 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研究对于金融理论的发展、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的制定、市场监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股票市场属于新兴的股票市场,在政府监管、市场微观结构、股权结构及投资者构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构成主体的个体投资者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丰富、验证行为金融理论,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及其启示

行为金融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有限理性理论、前景理论、价值理论、羊群效应、有限套利理论、投资者认知有限理论等。

这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受到各种客观的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一定偏好。通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我们总结出投资者行为的偏好及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可以了解自己决策偏好,有意识地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度调整,尽可能避免因决策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政府和股票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这些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分析、判断股票投资者的行为,必要时进行有效引导,以维护股票市场的正常秩序,使我国股市稳健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角度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以608名有投资经验的社会个体投资者为样本,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入手,对影响他们投资决策的因素的进行调查,从投资者的基本财务状况、外部环境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信息披露情况调查、上市公司影响因素以及投资者本身的认知偏差五个方面对股票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个体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决策时更倾向于购买蓝筹股、低价大盘股和科技股。而选择购买这几种类型股票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市盈率低,并且业绩好。

个体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主要受到外界宏观环境和个体生活的社交环境,以及个体主观因素三方面信息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信息,如国家宏观政治、股市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行情走热的专家分析,以及个股或专家的小道消息等因素中,国家宏观政治的变更是被45.3%的投资者认为是投资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而且72.4%的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经济发展能够支持股市上升。这也说明了宏观经济因素对股民的股市预期颇具参考价值。

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的个体,所以在决策时难免会接收到来自社交圈里他人给的建议或意见,此时有28.9%的股票投资者会听从他人意见、放弃自己的想法,27.6%的股票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他人建议进行决策,还有43.4%的人不理会他人意见,坚持自己的想法。可见,超过一半的股票投资者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采纳他人意见。

当然,除了外界因素的作用以外,投资者自身的技术知识、认知习惯和个性,也会对股票买卖行为带来影响。个体知识和获取的市场信息是有限的(例如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读懂并利用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他们就不可能从公司详细的财务状况这方面对股票进行评估),加上自身的对损失的厌恶、害怕后悔,以及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政府行为的偏好,致使股票投资者的决策难免带有主观判断。

(二)建议

根据上述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股票个体投资者提出建议: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7)

股票代表的是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发展状况,买股票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买企业的股份,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的资金投入,是对剩余资金的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在投资前,股民都会对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避免高买低卖的赔钱投资。

一、企业会计披露对股市的影响

由于我国企业表现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的状态,使得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无法享受到同等的企业信息资源,作为上市企业的投资者之一的股民,主要依赖上市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获得股市投资信息及决策。但由于很多方面原因,上市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充分性都大打折扣,无法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可靠依赖性条件。比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使股票投资者无法真实的分析企业的经营状态及企业的正确的发展趋势,使依靠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做决策的投资者风险性增大,易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有一些企业甚至会故意隐瞒、漏报公司会计信息。在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却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使依赖企业会计信息做投资决策的股民利益受损。如一企业,在上市前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虚报企业净利润,将前一年的销售利润转移到下一年,在企业销售“利润截期”上做文章,制造盈利假象,使投资者难以掌握实际的企业状态,造成股票投资的失利。还有企业会计信息的滞后披露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股市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切身利益。消弱和扭曲了股市对企业的资源调配功能和资金筹集作用。如企业亏损发生时,企业会计信息的滞后就会导致投资者以为企业仍在盈利的假象,造成投资者风险投资增高,一旦企业亏损严重,该企业的股票就面临大幅度的下跌,使该企业股票投资者受损。可见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对于股票投资者的决策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股票市场法制建设的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上市企业公布的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不高。而股市又是一个风起云涌投资场所,股民可供参考的投资信息及其有限。一不小心也会“一日破产”的,所以说投资要谨慎,决不可盲目。广泛收集材料,利用会计学方式分析预测,提出合理的、理性的投资意见,再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投资,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小。

二、利用会计学知识对上市企业进行分析

在现实的股票投资实践中,一般的股民往往会有以下经历。“熊市”出现时,市场冷淡,股市萧条。“牛皮靠稳”时,股票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股民观望,行动的人很少。“牛市”形成后,股市就被炒作的热火朝天,但大多数股民利润不多,股票实际的综合指数在下跌。在整个股票市场形成了一种高买低卖的形式。股票市场向来都是高风险、难掌控,收获和损失很难评估和预算的,怎样才能看清股票的长期价值,避免对股市的盲目投资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获得和掌握的是关于上市企业的一切信息,特别是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企业发展前景趋向信息,管理人员和股东的相关信息及企业背景信息。首先,股票既然是上市企业股份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代表的是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发展动向。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深入了解上市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上市企业在国家经济大环境下的可能发展趋向。这种分析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也不是只关注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得到的。应该广泛收集材料,以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作为基础,用不同的会计分析法去评判、分析和研究。第二,用会计的知识对上市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任何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资金的流动和支持,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增长的发展,企业的股票才能稳定上涨。对于上市企业的偿还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分析。尽可能正确的掌握企业的短缺偿还能力和长期偿还能力。把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属行业支持点等因素结合起来,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趋向及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等指示客观看待,多方面认识和分析。第三,对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对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的分析,这点直接影响着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和长期偿还能力。第四,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经营能力的体现,企业经营能力强,其营业周期、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流动资产的周转率等方面就比较稳定,反之就会很糟糕,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盈利是企业经营能力、生产销售活动、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成绩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上市企业的盈亏直接关系着该企业股票的涨幅。因此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第五,对企业的分红方案的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好,盈利稳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连续的、稳定的现金分红。客观上,企业如处于高速成长期间对资金的需求就会很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现金分红的状况。但是,现金分红是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现金流量充足的体现。对该企业的股票价值起到一定的决定性关系,因此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之一。

总之,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的偿还能力、盈利能力等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将各部分结合起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估。使我们对企业的发展趋向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我们对股票市场的投资有更多的保证,减少股市投资风险。

三、小结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首先我们对于投资就要有一个客观的、理性的认识,绝不可以偏概全,认为是投资就会有回报。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股市投资的利弊和风险性,在投资前要积极、广泛的收集企业的会计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筛选、判别、分析,使我们对企业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更趋于理性化,更具有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股市投资的理性投资和盈利性目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即使是最全面的,最真实的分析和判定也有一定的误差,利用会计学知识对于股票的短期的、长期的价值的判断也不能保证其绝对盈利性,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不可预知的风险概率还是存在的。因此对于股市投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积极筹划、理性投资、淡然结果。以一颗平常心化解股市的风起云涌。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8)

年少时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巴菲特我就想:“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不工作,靠买卖股票就成为富翁,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可能这个年少时的困惑致使自己对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以后我对一般的工作毫无兴趣,百般思索后,还是一头扎进了金融行业,从事股票研究。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年幼时对股票投资充满了幻想,工作后仍怀揣着梦想和理想,只不过有的人选择做职业投资,有的人选择做业余理财。不管后来我们选择了怎么的工作,巴菲特和他的价值投资都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很多人初入股市的时候,都懵懵懂懂股票代码都不认识几个,在经过几轮熊市和牛市的转换后,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套牢了,有些人生存了下来,有些人赚的盆满钵满。同样是投资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后来我终于明白对股票投资的本质原理理解不够,对市场的认识不同,会产生投资思路上的差异,投资思路会影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差异产生不同的投资结果。简单说就是投资理念不同,结果大不相同。巴菲特曾说过:“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奔跑也没有用。”那么,如何选择建立投资理念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从认识市场开始,准确的认识,加上正确的态度,其后才是具体策略的选择。市场主流投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技术分析投资,二是价值分析投资,三是投资组合管理。由此产生了三种投资者,每种投资者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股票。首先要了解这三种方法是怎样运作的以及三种投资者是怎样认识市场的。

技术分析投资通常叫做投机交易,指通过技术指标的判断,做出买入股票或卖出股票行为。虽然在价值投资为主流的现在,技术分析仍然是大多数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喜欢使用的方法之一。依靠技术分析的投资者通常被称为投机者,他们总是试图在短期内试图运用重复出现的模式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某些长期交易者也会如此,因为人性总是如此,希望掌握一切可以掌握的东西。技术分析理论中最有名的就是查尔斯・亨利・道发明的道氏理论,其中最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这也是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道氏理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可以分为三个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期趋势。主要趋势中包含次要趋势,次要趋势中包含短期趋势,就好像潮水一样,大浪中包含中浪,中浪中包含小浪。道氏理论影响力比较广,是趋势投资者的主要理论基础。罗伯特・爱德华兹与约翰・迈吉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中说,技术分析是一门科学,它记录了某只股票或指数的的实际交易历史,然后再以图形的方式变现出来,然而历史会不会重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当然技术分析还有很多理论和方法,比如K线图,均线理论,量价关系等等,这里不具体阐述。我不算是纯粹的技术分析者,但许多的获利都来自技术分析的考虑,即使是价值投资者,但也无法对技术分析完全否定,因为它也是拟定投资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但从另一方面讲,投资行为若单带以技术分析为评估方法,则技术分析不仅无效,反而可能产生误导的作用。总体来说技术分析是从市场的角度认识股票。从这个角度看,买卖什么品种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准确预测到市场的走向,从低买高卖中能够赚到差价。

再来看价值投资分析,价值投资起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的《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他的《聪明的投资者》被著名财经杂志《财富》推荐为“假如一生只看一本投资论著的首选”。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后又吸收了菲利普・A・费雪的成长股理念最后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论。格雷厄姆和费雪的都是从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形式出发的,也就是说,股票代表的就是公司,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多少直接决定股票的价格高低。公司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叫做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高低通常也决定了投资的成功或失败。格雷厄姆就曾建议过,要再股票在价格在低于净资产(内在价值)3/4的时候购买。他的投资被称为狭义的价值投资,也可以理解为捡便宜货保证不亏的思路。费雪主要以公司未来成长性为研究方向,以选择未来能增长10倍的股票为目标,所以费雪更着眼于未来,而格雷厄姆更看重现在。巴菲特综合了两位大师的理论特点,基本上就是现在价值投资的主要理论了。价值投资重点投资两类股票,一种价值股,第二种是成长股。那么这两种股票是如何产生机会的呢?首先以贵州茅台(600519)为例,在2012年10月份时,它还是中国第一高价股,每股260元左右。当时政府因为官员公款吃喝的问题严重,政府下令禁止公款吃喝,受此影响白酒股股价直线下降,到2014年1月下跌到118元每股,跌幅超过50%。这种受外在因素影响产生暴跌的股,公司本身并没有出问题,只是市场出现了过度的反应,致使股价暴跌,对价值股投资者来说就是天大的投资机会。现在是2014年7月份,茅台股价顺利的回到了163元,如果你当时在110元左右买入的,现在持有,你的收益就达到了58%。这种股就叫做价值股。那什么是成长股呢?还是以贵州茅台举例,时间推回到2003年10月份,当时茅台股价20元左右,有人撰文说贵州茅台的未来的内在价值能成长到每股100元以上。当时的作者受到业内一致的嘲笑,因为20元在当时来说已经很贵了,他们不相信还会更贵。后来茅台何止到100元,最高时266元,整整翻了13倍,以后是否再创新高还有待市场验证。那么这种站在现在时点判断未来内在价值的成长,这种选股就叫成长股投资。无论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选股的重点是内在价值的判断(这里不做重点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相关书籍研究),当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产生背离的时候就产生了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足够大时就可以果断买入,等待盈利。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9)

孟京:我认为2006年的股票市场可以用牛市来概括。我早在94年就进入了股市,可以说是经历了上一轮股票市场周期的变化。与96年的股票市场相比,我们虽然不能在指数上期待它能达到或超过96年的上涨幅度。但是,从财富效应上看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今年的股票市场是牛市起步的第一年,并且是最具有爆发性的一年。

《卓越理财》:您认为当前的股票行情是怎么形成的?

孟京:当前的股票行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个是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制度缺陷得以很大程度的克服,大股东的利益与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开始趋于一致,从而加快了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市场的接轨;另外就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本币升值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往往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日本等国家都是这样。同时,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或接近2000美元的时候,国民对以股票投资为代表的融资产品的需求会快速提高。而目前中国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初期,股票投资本身满足了老百姓对投资理财的新的金融需求,因此资本市场的繁荣是消费升级的下一个大的热点。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之下,股票市场未来几年会有一个较好的繁荣局面。

《卓越理财》: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投资者该如何进行理财?

孟京:在牛市行情下,最激进的投资策略就是选择一只成长性好或股息回报率高的股票长期持有。保守的投资可以选择购买指数基金或封闭式基金,因为购买指数基金可以随着指数涨而涨,可以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如果能够预见到未来两年有一个很好的涨幅,就可以分享到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而封闭式基金本身投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还处于高折价状态,现在净值在1.2元或1.3元的基金,交易价格只有0.7元或0.8元。买封闭式基金就可能获得双项收益,一个是市场的上涨可以有净值的提升,另外封闭式基金到期或封闭转开放的预期,还会有一个无风险的套利。

那些对股票十分了解,并且有一定资金规模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开放式基金,购买时可以通过股票入手,通过股票来选择开放式基金。比如说,某基金旗下的一些股票型基金,有一些股票已经处于停牌状态,想买这些股票已经买不进去了,但又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月这些股票有40%到50%的增长。那么就可以通过购买持有这些股票或重仓持有这些股票的基金,获得一个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股票投资的认识篇(10)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虽已有一段时间的发展,但相比较国外,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年轻和不成熟。资本市场近来产生了大量“投资异常现象”,这一现象挑战和质疑了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的现资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开始兴起。行为金融学理论主要研究投资者在非理性假设下的投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该理论认为理性投资是有限的,力争在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因素的情况下对股市的异常波动做出合理解释。我国股市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不健全、股票价格波动大,投资者抱着投机、等心理参与投资,且以散户为主,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以个体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上非理性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目标在于揭示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动的所有因素中,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巨大影响。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每个投资者之间的决策具有相关性。行为金融学的这种假说说明了,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拥有不充分信息资源,并且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并不成立。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和讨论我国股票市场上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于进一步分析明确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从众行为、信息反应过度与不足等投资异象,从而防范和减少投资者在市场上的非理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下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下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大部分为不充分的理性,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分自信;厌恶损失;羊群行为;后悔心理。

1.过分自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对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有过分的信心,认为自己有最大概率得到期望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此外,投资者对于外部性因素的影响和干预并不敏感。目前,我国证券化的总体水平和股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都较低,专业的咨询机构还十分匮乏,这些因素造成投资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从而造成盲目、非理性投资。

2.厌恶损失。其特点为“持亏卖盈”,即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厌恶心理”导致的投资者的行为。这种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股市投资者在赢利时急于立即将持有的股票卖出,在亏损时却长期持有不愿脱手,而且容易过分寄希望于对想要的价格。当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会是风险回避者,通常选择较早卖出股票锁定利润;反之,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就变为风险偏好者,通常会选择继续持有股票。

3.羊群行為。投资者跟风、从众的思想,是信息连锁反应所导致的行为方式,往往在个体投资者依据其他投资行为主体的选择而采取类似的投资策略时就会产生。个体投资者往往放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去跟随他人的行为,即使按理性分析,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显示他们应采取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策略。

4.后悔心理。投资者在做出错误决策之后,往往会因为自己未做出本能够做出的更优选择而悔恨,且这种悔恨会使得投资者进一步做出更加不理性的行为。股价下跌时,个体投资者常常会后悔高价买入,为拉低成本,常会在下跌过程中补仓,这种决策并非基于对股票的理性分析,而更多的原因在于上一次决策的失误。很明显,结果会变得更加糟糕。

(二)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估资产价值;其次,即使有不理性的投资者存在,由于交易产生的随机性,因此也通常可以互相抵消,使得最终的资产价格不受影响;最后,即使投资者具有相关的非理性行为,在市场中也有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理性的套期保值者,理性的套期保值者会消除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对价格的影响。但在现实情况中,投资者大都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影响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四、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成因

(一)投资者的个人因素

1.投资者信息认知偏差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把市场分为三类: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在此假设下,新的市场信息出现后,证券市场的价格总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此信息做出反应,任何投资者无法利用各种分析手段获取超额收益。但是,市场并不是严格有效的,例如我国的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弱有效市场,因此投资者通常会对市场信息反应过度或者迟钝。此外,其他影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因素也是造成信息认知偏差的内在原因。

与此同时,市场由于监管和运行体制的不完善而充斥的各种不同的噪音信息也进一步造成了投资者对信息的认知过程的偏差。

2.投资者心理判断偏差

首先,盲目自信的心理偏差使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繁荣阶段往往过于高估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股市前景,从而使决策存在着更强的非理性,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重视熟悉事物的偏差使得投资者容易以当前或熟悉的事物为标准对其他因素进行评价或预测,这种偏差极易导致心理误判;再次,回避损失心理偏差,即投资者在形成决策时往往会形成一个“心理会计”效应,例如,股票投资者往往急于快速卖出上涨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下跌股票,从而可以降低损失;最后,避免后悔心理的偏差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通常会更加偏好委托他人投资、联合投资等从众的投资行为。

3.需求和动机因素

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主要动机和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从而满足其需求,因此,投资者往往因为股利和股票涨幅而做出盲目选择。企业会将此因素作为制定股票价格和政策的依据,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和目标制定“诱因”,而这种“诱因”会进一步增加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4.投资者的心理因素

投资者由于自身拥有的信息、专业知识等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变化等外在因素,更多会依靠自己的启发式思维进行投资,从而产生的心理也各不相同,这种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行为。

(二)外界环境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投资者自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第二,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诚然,投资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希望可以在股票市场中获取高额利润,但通常在未掌握充分知识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市场,而被带入过度投机的氛围,产生投资行为的不理性情况。此外,对我国股票市场来说,不规范的公司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范理性的投资理念只有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上才能够建立,而规范的公司制度是建立成熟股票市场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完善,这就给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创造了有力的生存条件。而非理性行为产生的一部分因素也来自于股票市场法律的不健全。

2.相关政策因素

除了外界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会不可避免地对股市变动产生影响。如果一项利好政策出台,投资者会明显增加自己的交易频率,并且保持这一频率相当长的时日。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机制并不完善,这造成了个体投资者一定程度的投机行为,不利于股市良好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过度噪声”,我国政府应积极打击各种操纵股市、欺诈股民的现象,保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股票市场还必须加大信息披露,减少内幕信息传播,鼓励投资者的理性行为。

3.信息不对称因素

我国股市信息的透明度和政策的透明度较低,从而造成个体投资者对于股市内部的信息不熟悉,容易造成盲目跟风,只顾眼前利益,进行短期投机。投资机构往往会利用投资者此心理想法操控投资者,不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五、减少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外部层面——完善政策及监管措施

1.提高政策透明度

投资者由于缺乏投资相关充分信息使得投资出现问题,所以,政府要提高股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透明度,从而能够减少股市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完善相关体制制度,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加强监管主体的监管力度

监管主体的监管应客观理性,并同时具有合法性、前瞻性、稳定性及透明性,要在严格监管违法违规主体的行为的同时保证股票市场健康运行,又要避免对股票价格指数的直接干预。具体应做到:第一,坚持监管法治化;第二,坚持监管科学化;第三,坚持监管稳态化;第四,坚持监管常态化;第五,坚持监管透明化。

3.改善股市的投资环境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环境不完善、制度不规范、体系不健全,基于此情况,必须加强和完善股市的投资环境。首先,应在尽量不过多干涉股市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法规,发挥股票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其次,信息的披露制度必须公正、透明、有效,公司应及时、准确地披露本公司相关信息;最后,也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倡价值投资理念。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多多关注投资者心理变化、教育程度、风险承受能力等,多元化、个性化地发展咨询服务,加强客户管理。

(二)内部层面——提高投资者自身能力

1.增强相关知识,理性思考

虽然证券投资的门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降低,但证券投资本质上仍涉及金融、会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造成投资者非理性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各方面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導致盲目跟风投资。所以,投资者应多学习相关知识及投资方法,具备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加强自身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减少投资中的非理性;其次,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心理弱点和行为认知偏差,克服相关的盲目从众、投机、过分自信等心理;最后,投资者应该认真反思,理性思考,避免在股市中犯同样的错误。

2.加强自我认识,提高分析能力

投资者要想在股票、证券市场中做到理性投资,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对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股市,从而有更大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报酬。投资者要学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便拥有良好的个性、乐观的态度,可以在冷静的分析之后更好的做出决策,从而更好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更为理性的投资。

上一篇: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下一篇: 冬季防溺水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