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方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50

成本分析方式

成本分析方式篇(1)

中图分类号: F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运输方式的种类和特点

运输方式是实现客运和货运的方法、手段和形式,是为完成客货运输任务所采取的一定性质、类别的技术装备和一定的管理手段。现代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内河、海上、空中和管道等六种,他们各自因自己本身的性质、交通工具的不同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载量大、连续性强、行驶的速度较高、运费较低、运行一般不受天气、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公路运输的特点:运载量相比铁路要小,连续性较强,行驶的速度相对较快,运输费用一般较高,运行易受天气、地形等的影响,但机动灵活性较大,是与中、短途客运和高档工农业产品的运输。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都属于水路运输的一种,其特点:运载量大、连续性差、行驶的速度较慢、运输费用较低但是运输受天气的影响很大,灵活性较差,一般适宜大宗、低值、不易腐坏和多种散装的货物的运输。空中运输的特点:运载量相对较小、速度快、易受天气的影响但不易受地形的影响,能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投资少但运费高,适宜高档货物、外贸货物或者一些加急货物的运输。管道运输的特点:运载量大、一般不受天气等的影响、运输成本低、灵活性差,适宜成品油、天然气和其他液态等货源比较稳定、运输量比较大的原料等的运输。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的概念和特点

运输成本是指人员或者货物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达到自己所需的某种移动所耗费的资源,这种资源主要包括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货币性的财务成本和非货币性的资源消耗,譬如油、人力、时间等等。运输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人们对于运输方式的选择,以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以下分别对几种主要的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的特点进行叙述:第一,铁路运输成本。纵贯铁路运输的全过程可知,铁路运输成本是由开始和到达的成本支出、中转的成本支出和运行的成本支出三部分组成,运输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大而呈递进的状态,运输过程中除了煤炭、人力等资源的消耗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占据的比例较大。第二,公路运输成本。公路运输的人力运输成本会随着装载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但是同时又会导致燃料的费用的增加。公路运输中交通工具越大型,虽然装载的货物量和客量上去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但是工具的原有固定成本较高。第三、水路运输成本。水路运输过程中由于需要通过港口中转才能和其他的运输方式进行衔接和转换,所以无论是内河还是海上,此种运输方式都要进行航道的建设、港口的建设以及港口附件的基本的配套设施建设,这样固定资本的投入就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费就会在占据运输成本的较大部分。此外,在运量和对应港口的吞吐量足够大的情况下,运输成本会随着船舶运载量的增大而有所降低。第四、航空运输成本。大型机和小型机因载容量的不同运输成本也会不同,航空运输除了高昂的燃料消耗以外,人工的服务也会算入运输成本,而且此处的人工服务费会比其他方式的要高。此外机场飞机因拥挤发生候机现象时也会增加飞机的运营成本。第五、管道运输成本。因管道主要埋于地下所以此处说的主要是管道的使用成本,维护费用和保养费用等。单位燃料的运输成本会随着管道能力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三、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成本的比较

运输方式的运输内容不外乎客运和货运两种,所以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成本的比较

影响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运输量及构成、运输的距离、运输的条件、运输设备及价值、燃料及电力的支出、运输设备的使用年限及维修和养护费用、员工的工资、运量的均衡程度等。

不同的运输方式其成本的计算方面是不一样的,铁路运输要考虑铁道的维修和养护费用,但是公路和内河航运就不用考虑这些费用,公路和内河还不用考虑装卸作业的费用,这些费用基本上都由国家或者地方预算担负了。在计算航空和管道的运输成本的时候,所有有关运输的费用都要计算的成本里面,这其中包括线路方面的费用和装卸作业的费用。除此之外,计算运输成本时还要考虑运输量的精确程度,过大的偏差会导致成本的不幅度提升。同时,运送的货物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这其中主要牵涉到两个方面:货物的种类和货物的重量。譬如运木材时用内河其成本要比铁路的低好几倍;当运的是原油和石油制品的时候,用直径较大的管道比铁路运送所消耗的成本低上2-4倍;当运送的是一些本身价位就比较高而且反季的一些易腐烂的水果时,选择空运的成本会相对比较划算一些。

在计算各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的同时,还有一个平均运输成本,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运输方式的可行度和特点。从下图可以清晰的了解各类运输方式的平均成本:

铁路货物的平均运输成本比公用公路的平均运输成本大约要低20倍,比地方的公路要低40-50,比航空运输地上十几倍,比管道要高2-3倍。但是平均成本只能表示一个大概,并不能精确地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具体差距和优越性。

2、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运输成本的比较

客运运输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方式所能运输的客运量,客运量越大相对的单位成本就会降低,运输方式的总体运输成本也会跟着降低,所以单从这一点看的话铁路无疑是成本最低的,其平均值比汽车要低40%左右,再加上火车本身的运行速度不算慢,其与海运、河运和航空运输相比较的话其运输成本要低好几倍。水路运输因其航道、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航行的速度较慢无形中加重了运输的成本,在客运这方面来说水路运输的优势并不是太大。公路运输在载客量方面远远要低于铁路,但是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人力等又不必货运的时候少,但是载重量却没有货运的时候多,所以公路运输方式的客运运输成本就会相对较高。航空运输在客运的运输成本可谓是最高的,但是其又因重量的关系比运送货物的时候低上好几倍。

小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要求,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是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措施,是实现南北、东西大融合的有利工具,它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运输方式因气候、条件、需求等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的种类又因运输的距离、运输的种类、运输的重量的不同在运输成本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方便人们结合预算根据大致的成本估算选出适合自己的运输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成本分析方式篇(2)

【关键词】 大批量定制; 生产方式; 战略成本管理; 环境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技术和思想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由客户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一种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方式。企业产品多样化、个性化,交货期短,企业效益与批量基本无关。企业生产以人为中心,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信息和网络技术,利用产品和工艺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快速响应市场,尽快获取订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作速度。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运用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环境了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企业SWOT、所处行业的“五种力量”、外部和内部价值链和生产战略选择等进行了分析。

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SWOT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对来自于外部环境机会的分析,主要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日趋增长、同质产品供应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追求个性的产品需求市场急剧扩大、个性化生产所需的新技术设备日趋成熟、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日趋降低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来自于外部环境威胁的分析,主要从低成本的外国竞争者进入、竞争对手利用新的制造工艺和新的管理方式缩短产品交付时间并大幅度降低成本、经济增长缓慢导致产品的市场需求放缓、贸易政策及汇率政策的不利变动、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安全及信用问题等方面不利于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条件。

(二)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对来自于内部环境优势的分析,主要从产品系列关键模块的核心竞争力、卓越而迅速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低成本的订货和交付系统、严格的成本控制、员工高效的运作技能、持续的产品结构和模块功能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来自于内部环境劣势的分析,主要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导致产品成本偏高、成本降低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和产品交付时间的延迟、全新产品的研发迟缓等市场前景不看好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二、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所处行业的“五种力量”分析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现有竞争者间的争夺以及买方与卖方的侃价能力等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具有新的特征。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第一,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顾客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加强调个性化,企业如何利用产品设计的模块化与个性化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成为获利的关键,这使一些传统的大批量的单一产品生产正逐渐失去市场。定制服务是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的有效途径,然而定制服务对于厂家的要求很高,从接收订单到开始设计、生产和物流配送都要准确、迅速地完成,这无疑会加大新进入者的成本,从而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第二,虽然信息技术使用的成本日渐下降,但是,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还必须提供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的机会。因此,新进入的企业要设计和建立的不是普通的电子订货和交付系统,而是在传统的订货和交付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开设专门的空间和平台为客户参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便利。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一旦某个企业或某个产业已经实行了成熟而完整的电子商务定制体系,竞争者就难以进入同一目标市场与当前企业进行竞争。第三,随着产品歧异性的日趋明显,网络上的企业网站众多,而且信誉良莠不齐,消费者或商家在选择购买或合作对象时往往更钟情于那些已经在行业内部具有一定品牌,信誉良好的企业,而那些新进入者的网站因为无法获得买家的信任而难以吸引顾客。

(二)现有竞争对手争夺的激烈程度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首先,地域限制被突破。在传统竞争中,一些产品由于受到和订货、交付以及地域等成本的限制,消费者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选择,企业只面对本区域内的竞争。而大批量定制生产中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突破了地域和订货与交付成本的限制,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自己中意的定制企业并参与完成产品的设计与交付,这使商家面对的竞争范围急剧扩大,现代物流的快捷和低廉也使这种竞争进一步加剧。

其次,在Internet这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需求者和竞争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某企业的产品设计和交付方面包含个性化的信息,并与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进行比较,那些产品功能落后,模块设计不够灵活,产品个性化程度低以及客户参与设计程度低和便利性差的企业将难以吸引顾客,其最终结果是大批量定制企业在产品设计的顾客参与性和交付响应时间等方面相互模仿的程度加剧,致使厂家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三)替代产品压力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替代产品压力较小。因为顾客个性需求的离散性使得很难在市场上寻觅到雷同的产品,这就避免了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的产品竞争。另外,大批量定制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与顾客的交互性,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应商都可以在企业的网站上相互沟通,企业可以从交流中吸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其体现于产品的设计与交付过程中,形成完全不同于替代品的产品构思。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中总结和分析,从而形成全新的产品功能模块构思,这种构思不是产品部分模块的个性化设计,而是大部分或者所有模块的全新设计和开发。

(四)对买方的议价能力分析

在市场交易中,买方总是想方设法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买方侃价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商家利润的减少。在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条件下,企业给客户提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商品,而是体现了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把客户吸收到产品的设计中,这就使得产品的设计过程在最终商品的价值形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客户中意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再辅以完善的质量控制水平和快速交货优势,企业对买方的议价能力也能明显增强。

(五)对供方的议价能力分析

企业不仅与顾客之间存在着讨价还价行为,与其供应商也存在着这种行为。当供应商提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时,就会使企业成本升高而减少利润。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模块化思想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大部分部件是同质的零配件采购,虽然是定制生产,但需求量仍然很大,这无疑使企业作为买方的侃价实力大为增加,同时,企业还在长期的定制生产中掌握了零配件更充分的信息。因此,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地位显著提高,对于标准的零配件买方的选择范围更大,而个性化的零配件,企业可以自己加以变形生产,仍然掌握着采购过程的主动权。

三、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供应、生产、销售、一般管理、后勤服务等八个方面。大批量定制方式下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设计、供应、生产、销售等五个方面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员工按照工作的中心可以分为再设计(在原有模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小组、制造装配组、营销组和售后服务组。但是,员工的工作没有绝对的界线,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都需要员工间的高度配合,以保证企业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占据质量、成本和时间上的优势。因此,企业必须系统地、有计划地培训员工一专多能,并强调员工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在企业中消除等级界限,充分尊重员工。保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上级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顺畅非常重要。

(二)产品开发设计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做好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功能模块设计是降低产品总成本的重要切入点,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尽可能减少产品的内部多样化,增加产品的外部多样化而降低成本和争取减少再设计以保证快速交付,所以整个开发设计工作必须具有全局性的观点,面向整个产品族而不仅仅是单个产品,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开发设计本身。此外,开发设计工作十分强调基于相似性的“简化”和“重用”,为后续生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供应分析

首先,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要求充分了解供应商的历史信息,掌握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和生产技术手段,在产品中大量采用质优价廉的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存货成本和质量成本。其次,大批量定制生产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促使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尽量符合大批量定制的要求,将通用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成企业需要的功能模块,节约企业在通用功能模块方面花费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化制造上以加快企业的交付速度。因此,企业必须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细化和有效管理,而且要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四)生产分析

大批量定制对生产的要求是:第一,生产过程要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以根据定制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模块的重组,保证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生产出定制产品;第二,工艺装备和数控程序具有很好的重用性,易于转换,适合于不同定制产品的加工;第三,原材料和半成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满足不同零部件加工的需要。在产品交付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个性化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因为企业在接收客户订单后,必须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再设计,后续的生产过程才能启动,特别是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再设计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客户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后续生产过程的便利,而且要尽量迅速完成以便加快整体的交付速度;在生产流程中,企业还要尽量采用并行工程的优势,按照设计的方案同步进行产品不同模块的制造和装配,最后整合成合格产品进行交付。

(五)销售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要求销售人员对每一位客户负责,保证客户满意是大批量定制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销售过程绝对不能轻视,因此,销售人员应与客户建立学习关系,不断地从客户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从中发掘客户的需求和愿望,不断为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模块提供帮助,从而向客户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定制产品。与传统的销售人员为企业的产品寻找客户不同,大批量定制的销售人员的任务是帮助客户寻找满意的产品,并且进行及时的交付。从某种程度来说,销售人员更像客户管理员,也是大批量定制企业不断进行生产循环的重要纽带。

四、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和客户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

(一)行业价值链分析

在外部价值链中,企业与供应单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链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单位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到买方价值链的行业价值链。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应把自己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交付响应时间。

(二)供应商价值链分析

供应商价值链活动是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接口,企业应加强与上游价值链供应商的联系。企业同供应商之间能否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别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并注重培养提高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使商品物资供应系统能灵活迅速地适应产品的设计变更以及产品功能模块变异的需要。通过使用网络等电子商务系统把供应商纳入传统管理流程,使供应商随时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从而保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交货。同时,大批量定制企业还能为供应商分析其价值活动,帮助供应商挖掘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其结果是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管理成本都将大幅降低。

(三)客户价值链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也应对销售渠道的价值链系统进行协调和优化,努力开拓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控制销售费用、控制产品占用资金、减少货运损失、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销售成本,从而减少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此外,销售价值链活动也是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接口,下游销售渠道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加强与下游价值链的顾客关系,不仅可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顾客的价值,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时,重视客户的价值链分析还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善于发现客户的不满意,探索客户对类似产品需求的新动向,以利于企业有目的地进行全新理念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另外,企业应努力为客户分析其价值链活动,帮助其降低成本,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五、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分析

根据对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征的分析,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战略定位分析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业务战略等三个方面。

(一)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总体竞争战略上,一般选择发展型竞争战略。具体而言,是以发展型竞争战略中的集中化发展战略为主,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辅。表现为: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有利机会,努力挖掘和运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扩大产品组合,扩张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求企业不仅仅停留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层次上,而且更强调要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出击,主动进攻,发现新的需求,甚至创造出新的需求,引导市场,引导消费。

(二)企业一般竞争战略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一般竞争战略上,大多选择差异化战略为主,目标集聚和成本领先战略为辅的综合性竞争战略。具体而言,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来获得产品市场,按照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特点选择恰当的模块进行最经济的成本“筑入”,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选择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的结合,涉及到先进的消费和生产理念、规模经济、模块化与专利技术、原材料优惠待遇和其他因素等众多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实施差异化与成本领先战略的双重优势,就必须采取扩大生产或服务的模块化范围与深度,恰当设定模块化设计的明细程度,开发专利技术,进行低成本设计,采用自动装配线以及降低管理费用等举措,形成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双优势。

(三)企业业务战略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业务战略一般选择以“金牛”业务为主、“明星”业务为辅的战略。具体而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业务一般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发展速度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较高,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提供者,更是企业的业务基础。因此,企业内部主要业务单元的产品开发、采购、生产流程、销售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大都倾向于差异化服务的低成本战略。也就是说,企业在产品计划和研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和废弃、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本着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模块化设计与模块化生产的多品种、快速灵活生产的柔性优势,把大批量定制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从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消除业务价值链上所发生的一切浪费,以达到业务价值链成本最优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成本分析方式篇(3)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技术和思想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由客户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一种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方式。企业产品多样化、个性化,交货期短,企业效益与批量基本无关。企业生产以人为中心,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信息和网络技术,利用产品和工艺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快速响应市场,尽快获取订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作速度。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运用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环境了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企业swot、所处行业的“五种力量”、外部和内部价值链和生产战略选择等进行了分析。

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swot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对来自于外部环境机会的分析,主要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日趋增长、同质产品供应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追求个性的产品需求市场急剧扩大、个性化生产所需的新技术设备日趋成熟、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日趋降低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来自于外部环境威胁的分析,主要从低成本的外国竞争者进入、竞争对手利用新的制造工艺和新的管理方式缩短产品交付时间并大幅度降低成本、经济增长缓慢导致产品的市场需求放缓、贸易政策及汇率政策的不利变动、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安全及信用问题等方面不利于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条件。wWW.133229.coM

(二)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对来自于内部环境优势的分析,主要从产品系列关键模块的核心竞争力、卓越而迅速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低成本的订货和交付系统、严格的成本控制、员工高效的运作技能、持续的产品结构和模块功能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来自于内部环境劣势的分析,主要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导致产品成本偏高、成本降低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和产品交付时间的延迟、全新产品的研发迟缓等市场前景不看好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二、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所处行业的“五种力量”分析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现有竞争者间的争夺以及买方与卖方的侃价能力等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具有新的特征。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第一,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顾客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加强调个性化,企业如何利用产品设计的模块化与个性化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成为获利的关键,这使一些传统的大批量的单一产品生产正逐渐失去市场。定制服务是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的有效途径,然而定制服务对于厂家的要求很高,从接收订单到开始设计、生产和物流配送都要准确、迅速地完成,这无疑会加大新进入者的成本,从而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第二,虽然信息技术使用的成本日渐下降,但是,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还必须提供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的机会。因此,新进入的企业要设计和建立的不是普通的电子订货和交付系统,而是在传统的订货和交付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开设专门的空间和平台为客户参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便利。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一旦某个企业或某个产业已经实行了成熟而完整的电子商务定制体系,竞争者就难以进入同一目标市场与当前企业进行竞争。第三,随着产品歧异性的日趋明显,网络上的企业网站众多,而且信誉良莠不齐,消费者或商家在选择购买或合作对象时往往更钟情于那些已经在行业内部具有一定品牌,信誉良好的企业,而那些新进入者的网站因为无法获得买家的信任而难以吸引顾客。

(二)现有竞争对手争夺的激烈程度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首先,地域限制被突破。在传统竞争中,一些产品由于受到和订货、交付以及地域等成本的限制,消费者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选择,企业只面对本区域内的竞争。而大批量定制生产中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突破了地域和订货与交付成本的限制,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自己中意的定制企业并参与完成产品的设计与交付,这使商家面对的竞争范围急剧扩大,现代物流的快捷和低廉也使这种竞争进一步加剧。

其次,在internet这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需求者和竞争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某企业的产品设计和交付方面包含个性化的信息,并与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进行比较,那些产品功能落后,模块设计不够灵活,产品个性化程度低以及客户参与设计程度低和便利性差的企业将难以吸引顾客,其最终结果是大批量定制企业在产品设计的顾客参与性和交付响应时间等方面相互模仿的程度加剧,致使厂家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三)替代产品压力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替代产品压力较小。因为顾客个性需求的离散性使得很难在市场上寻觅到雷同的产品,这就避免了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的产品竞争。另外,大批量定制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与顾客的交互性,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应商都可以在企业的网站上相互沟通,企业可以从交流中吸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其体现于产品的设计与交付过程中,形成完全不同于替代品的产品构思。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中总结和分析,从而形成全新的产品功能模块构思,这种构思不是产品部分模块的个性化设计,而是大部分或者所有模块的全新设计和开发。

(四)对买方的议价能力分析

在市场交易中,买方总是想方设法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买方侃价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商家利润的减少。在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条件下,企业给客户提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商品,而是体现了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把客户吸收到产品的设计中,这就使得产品的设计过程在最终商品的价值形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客户中意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再辅以完善的质量控制水平和快速交货优势,企业对买方的议价能力也能明显增强。

(五)对供方的议价能力分析

企业不仅与顾客之间存在着讨价还价行为,与其供应商也存在着这种行为。当供应商提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时,就会使企业成本升高而减少利润。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模块化思想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大部分部件是同质的零配件采购,虽然是定制生产,但需求量仍然很大,这无疑使企业作为买方的侃价实力大为增加,同时,企业还在长期的定制生产中掌握了零配件更充分的信息。因此,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地位显著提高,对于标准的零配件买方的选择范围更大,而个性化的零配件,企业可以自己加以变形生产,仍然掌握着采购过程的主动权。

三、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供应、生产、销售、一般管理、后勤服务等八个方面。大批量定制方式下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设计、供应、生产、销售等五个方面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员工按照工作的中心可以分为再设计(在原有模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小组、制造装配组、营销组和售后服务组。但是,员工的工作没有绝对的界线,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都需要员工间的高度配合,以保证企业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占据质量、成本和时间上的优势。因此,企业必须系统地、有计划地培训员工一专多能,并强调员工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在企业中消除等级界限,充分尊重员工。保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上级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顺畅非常重要。

(二)产品开发设计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做好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功能模块设计是降低产品总成本的重要切入点,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尽可能减少产品的内部多样化,增加产品的外部多样化而降低成本和争取减少再设计以保证快速交付,所以整个开发设计工作必须具有全局性的观点,面向整个产品族而不仅仅是单个产品,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开发设计本身。此外,开发设计工作十分强调基于相似性的“简化”和“重用”,为后续生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供应分析

首先,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要求充分了解供应商的历史信息,掌握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和生产技术手段,在产品中大量采用质优价廉的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存货成本和质量成本。其次,大批量定制生产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促使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尽量符合大批量定制的要求,将通用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成企业需要的功能模块,节约企业在通用功能模块方面花费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化制造上以加快企业的交付速度。因此,企业必须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细化和有效管理,而且要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四)生产分析

大批量定制对生产的要求是:第一,生产过程要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以根据定制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模块的重组,保证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生产出定制产品;第二,工艺装备和数控程序具有很好的重用性,易于转换,适合于不同定制产品的加工;第三,原材料和半成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满足不同零部件加工的需要。在产品交付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个性化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因为企业在接收客户订单后,必须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再设计,后续的生产过程才能启动,特别是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再设计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客户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后续生产过程的便利,而且要尽量迅速完成以便加快整体的交付速度;在生产流程中,企业还要尽量采用并行工程的优势,按照设计的方案同步进行产品不同模块的制造和装配,最后整合成合格产品进行交付。

(五)销售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要求销售人员对每一位客户负责,保证客户满意是大批量定制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销售过程绝对不能轻视,因此,销售人员应与客户建立学习关系,不断地从客户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从中发掘客户的需求和愿望,不断为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模块提供帮助,从而向客户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定制产品。与传统的销售人员为企业的产品寻找客户不同,大批量定制的销售人员的任务是帮助客户寻找满意的产品,并且进行及时的交付。从某种程度来说,销售人员更像客户管理员,也是大批量定制企业不断进行生产循环的重要纽带。

四、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和客户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

(一)行业价值链分析

在外部价值链中,企业与供应单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链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单位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到买方价值链的行业价值链。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应把自己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交付响应时间。

(二)供应商价值链分析

供应商价值链活动是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接口,企业应加强与上游价值链供应商的联系。企业同供应商之间能否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别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并注重培养提高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使商品物资供应系统能灵活迅速地适应产品的设计变更以及产品功能模块变异的需要。通过使用网络等电子商务系统把供应商纳入传统管理流程,使供应商随时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从而保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交货。同时,大批量定制企业还能为供应商分析其价值活动,帮助供应商挖掘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其结果是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管理成本都将大幅降低。

(三)客户价值链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也应对销售渠道的价值链系统进行协调和优化,努力开拓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控制销售费用、控制产品占用资金、减少货运损失、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销售成本,从而减少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此外,销售价值链活动也是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接口,下游销售渠道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加强与下游价值链的顾客关系,不仅可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顾客的价值,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时,重视客户的价值链分析还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善于发现客户的不满意,探索客户对类似产品需求的新动向,以利于企业有目的地进行全新理念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另外,企业应努力为客户分析其价值链活动,帮助其降低成本,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五、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分析

根据对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征的分析,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战略定位分析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业务战略等三个方面。

(一)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总体竞争战略上,一般选择发展型竞争战略。具体而言,是以发展型竞争战略中的集中化发展战略为主,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辅。表现为: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有利机会,努力挖掘和运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扩大产品组合,扩张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求企业不仅仅停留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层次上,而且更强调要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出击,主动进攻,发现新的需求,甚至创造出新的需求,引导市场,引导消费。

(二)企业一般竞争战略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一般竞争战略上,大多选择差异化战略为主,目标集聚和成本领先战略为辅的综合性竞争战略。具体而言,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来获得产品市场,按照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特点选择恰当的模块进行最经济的成本“筑入”,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选择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的结合,涉及到先进的消费和生产理念、规模经济、模块化与专利技术、原材料优惠待遇和其他因素等众多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实施差异化与成本领先战略的双重优势,就必须采取扩大生产或服务的模块化范围与深度,恰当设定模块化设计的明细程度,开发专利技术,进行低成本设计,采用自动装配线以及降低管理费用等举措,形成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双优势。

(三)企业业务战略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业务战略一般选择以“金牛”业务为主、“明星”业务为辅的战略。具体而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业务一般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发展速度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较高,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提供者,更是企业的业务基础。因此,企业内部主要业务单元的产品开发、采购、生产流程、销售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大都倾向于差异化服务的低成本战略。也就是说,企业在产品计划和研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和废弃、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本着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模块化设计与模块化生产的多品种、快速灵活生产的柔性优势,把大批量定制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从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消除业务价值链上所发生的一切浪费,以达到业务价值链成本最优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成本分析方式篇(4)

某一服务行业在适应多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前提下,如何从提供方式的自身属性出发,综合比较不同提供方式的利弊,包括成本、收益和约束条件,恰当地选取与合理采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提供服务来满足贸易过程的需要,使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双方的效用达到最大化?这一过程是一个逻辑分析与理性决策的过程,而经济学在考察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时,通常采用边际分析。因为几乎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做出边际改变,即对现状做出净增加或净减少。因此,本文在考察各种提供方式的成本和收益时均从边际的角度逐一分析,并根据结果初步得出服务贸易提供方式选择的依据和程序。

一、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定义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一部分第一条对服务贸易的定义,为全球各国确定服务贸易的范畴提供了原则性的适用意见。根据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所处的位置,以及交易的时间不同,GATS将服务贸易划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的消费者在本国境内即可通过电信或邮政设施接收到来自境外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而不涉及到人员、物品和资金的流动。此类服务主要包括咨询和市场调研、远程培训、远距离诊疗服务和建筑绘图等。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一国境内的服务提供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或企业提供服务。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作为旅游者、留学生或病人等等前往服务提供者境内进行服务消费。只有消费者的资产迁往或位于境外,才能获得这样的服务。诸如参观博物馆和风景点是境外消费的常例,而非居民的医疗和境外学习也属于此种提供方式的范畴,此外,像境外船只维修等服务也包括在内。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国的服务提供者(如企业或专业机构)通过在其他国家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的方式为该国提供服务。此服务通过境外的服务提供者在该国境内所设立的附属企业、子公司或代表处等为该国消费者提供服务,主要包括银行、酒店集团和建筑公司等,涵盖合资、合作和独资在内的各种经济实体。

商业存在往往与服务业的境外直接投资紧密相连,已成为发达国家进行国际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形式。根据GATS的规定,供应某种服务,包括生产、经销、营销、销售和支付,外资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外资学校提供的课程,以及外资银行某个国内分行或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都是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的实例。

4.自然人流动(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一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流动的方式前往另一国家境内提供服务。此种提供方式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外国的服务提供者作为独立的自然人个体前往服务消费者所在国提供服务,如服务提供者作为咨询顾问或健康工作者前往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境外的个人可作为服务提供企业或机构的雇员前往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以咨询机构、医院或建筑机构雇员的身份前往提供服务。此种模式只涉及在服务消费国中的非长期就业,在国家承诺中,临时身份一般为两年到五年不等,且根据流动的自然人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二、四种提供方式的成本分析

根据服务贸易发生的全过程,可将服务贸易的成本划分为三部分:前期成本、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方式的成本结构各不相同,它们的边际成本随着服务提供量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前期成本。此处将前期成本定义为从开展服务贸易的筹备期开始,一直到顺利开展第一单位的服务贸易之前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跨境交付:在提供第一单位的服务前,跨境交付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予以支持,包括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开发、安装和调试,信息储存和传输技术的研发和试运行,以及大量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同时,由于以上的工作需要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在各自境内同时进行,因此还包括两国之间设备调试、信息互传的沟通成本。

境外消费:使用跨境消费方式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是旅游。要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跨越国境,对本国提供的服务进行消费,势必要先进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人员培训、广告投入等多项前期工作。只有拥有较高的名誉、规范的管理、完善的设施,服务的消费者才有可能跨越国境来体验服务。然而,与其他提供方式不同的是,境外消费的前期成本并不是仅仅因为服务贸易的开展而发生的,而是在自然景点或人文古迹的开发初期就已产生,此时景点接待的很可能只有国内游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境外消费的前期成本并不高。

商业存在:与跨境交付的模式类似,在提供第一单位的服务前,服务提供者也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予以支持,且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跨境交付。首先,要在他国建立商业机构,必须事先进行大量的分析和调查,将风险、收益、政策限制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均纳入统一的体系进行考虑。如果经过论证表明建立跨国商业机构的方案是可行的,接下去方才进入各项具体工作的准备阶段,包括一系列细节事务的处理,如地址选取、人员招募和政策审批等等,此阶段依然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自然人流动:因为自然人流动是以个体的方式跨越国境提供服务,所以此种提供方式的前期成本仅包括与国外机构的联系、签证办理等个人事项,不存在很高的成本。

比较四种提供方式所需的前期成本,可以看出自然人流动为最低,其余三种均比较高。就准备工作的内容而言,由于各种提供方式所要进行的工作均不相同,且横跨各个领域和各种管理类型,因此要确切地比较出这三种提供方式前期成本的具体大小非常不易。但是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所需要的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基本都在服务提供方的境内完成,不需要跨越国境,去消费者所在地进行前期准备;而商业存在必须首先跨越国境,在完全陌生的他国境内进行分析论证,只有各种调查和评估的结果显示到该国建立相关商业机构、提供服务是有利可图时,才能进行一系列具体的准备工作。所以,商业存在提供方式的前期成本包括了在服务消费国境内先期调研的那一部分额外成本,因而是四种提供方式中最高的。此外,由于境外消费的成本并非只因服务贸易而发生,因而将略低于跨境交付。

2.运输成本。此处定义为将服务从服务提供者运送到服务消费者所在地发生的全部费用。

跨境交付:一旦形成了顺畅的信息传输和接收体系,之后的每一单位交易将无需再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成本仅为正常的信息跨国传输的设备消耗,以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且随着跨境交付规模的扩大,平均到每一单位交易的运输成本将继续趋于减少。

境外消费:由“境外消费”提供方式的定义可知,服务提供者无需移动,因而运输成本始终为零。跨境交付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服务的消费者而非提供者需要跨越国境,因此对服务的提供者来说,此种服务提供方式的运输成本始终为零。

商业存在:当服务的提供者在他国建立起相应的商业机构,并已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后,服务的运输成本即可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因为所建立的商业机构地处服务消费国境内,服务的提供者无需将服务运输至消费者,反而是服务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或以实地前往的方式来消费服务。前者类似于跨境交付,只是服务提供方和消费商均处于同一国境内。后者类似于境外消费,但是服务消费者为本国居民,前来消费服务时无需跨越国境,服务的提供方也无需花费任何的运输成本。

自然人流动:与服务的消费国相关组织和机构达成协议后,自然人即可以个人或小团体的形式前往消费国,所需的运输成本为每个人跨国移动所需的交通工具的费用,包括机票、火车、汽车票等。随着自然人流动规模的扩大,组织会逐渐形成效率,运输成本会出现略微的下降;然而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管理成本又将上升。

比较四种提供方式的运输成本,自然人流动是四者之中最高的,因为每一个自然人的跨国移动,所需的运输成本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规模扩大会使这笔开支略微下降,但比起其余三种依然要大得多。境外消费的运输成本始终为零,为四种中最小的。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的运输成本都非常小,但是跨境交付毕竟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和数据传输,虽然成本很低,但依然存在,所以要略大于商业存在。

3.交易成本。此处定义为实现服务贸易的全过程所支付的成本,包括搜寻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监督与违约成本以及日常开支等。

跨境交付:当跨境交付交易所需的必要的设施和技术都已就绪后,交易即可顺利开始。在最初阶段,由于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只能分散地寻求消费国的市场需求,每一单位的交易达成之前均需经过个别的搜寻和协商,因而边际成本呈不断上升状态。当交易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客户网络和经营渠道后,每一单位交易上的搜寻、协商和监督等成本会显著下降。而随着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和渠道的不断增多,由于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控制和监督成本的上升超过规模经济和效率提高所节约的成本时,交易成本又会上升。

境外消费:在消费人群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前,此种服务提供方式所耗费的交易成本一直是固定的。因为不管是最初的1名还是100名服务消费者前往消费,对服务的提供者来说,所付出的管理成本是几乎不变的。此外,境外消费的提供方式是四种提供方式中唯一一种无法排除本国消费者在外的方式,因而就算没有境外消费者前往消费,服务提供者依然要花费同样的成本以满足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最初的边际成本在图形中反应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消费规模的扩大会同时带来正反两种不同的效应。一方面,规模经济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此时边际成本曲线会继续趋向减小;另一方面,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设备和人员配备已不能满足消费规模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增加管理成本和广告等投入,此时边际成本又会逐渐上升。

商业存在:服务的提供者在消费国境内建立起相关机构后,即可对该国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作为外商机构,必然会经历一个详细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逐渐与当地市场的消费者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阶段,因而这一初期阶段中,达成每一笔交易所需的搜寻成本和协议成本可能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前期已进行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对消费国内市场也已有了一定了解,在度过最初一段适应期后,消费规模会显著扩大,特别是形成稳定的客户网络和目标群体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效应会非常明显,日常交易的边际成本显著下降。

自然人流动:由于各国对自然人的国际流动均设置了不同级别的壁垒,自然人在境外亦不能长期停留,因而此种方式无法形成非常大的规模,出现明显的规模效应,所有服务提供和消费的过程均发生在自然人的个体之间,大多为个体行为,所以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动,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由于四种提供方式的交易成本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因而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精确地衡量它们的大小并进行排序比较困难,因而只能通过大致判断来得出其大小顺序。首先,纵观交易的全过程,可发现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初期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搜集客户以便形成稳定的群体,而一旦形成固定的消费者网络后成本也均会大幅下降。不同点在于跨境交付的搜寻和协议过程均在服务提供者的境内完成,尽管有先进的数据和信息传输系统,但仍无法对服务消费者所在的市场状况有着非常完全和直观了解,因而其交易成本会略大于商业存在。其次,由于商业存在涉及到大量资本的流入,建立商业实体提供服务的效率与规模明显要高于仅通过数据与信息传输所提供的服务,因此随着两者贸易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商业存在的规模会显著高于跨境提供,因此规模经济导致的成本节约效应也会大于跨境交付,所以比较这两者的交易成本,可发现商业存在将低于跨境交付。对境外消费的方式来说,同样由于无法将本国的消费者排除在总的交易成本之外,因而认为在总体上会略低于上述两者;而自然人流动由于其规模的限制,成本同样也会被限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内,是四者中最低的。

4.比较与总结。为了直观地获得各种提供方式在服务贸易各个阶段所花费的边际成本情况,此处将上文对服务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粗略比较后的结果归纳在表1中。

注:表中的成本按1~4的顺序依次递减,“1”最高,“4”最低。

表1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提供方式在贸易过程中所发生的三种不同性质的成本,但表中所含的成本大小比较都只是静态的,体现出总体的成本情况,而未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成本的变化情况。若采用绘图的方法,观察随着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以不同提供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的边际成本所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则可弥补这一缺陷,既能体现总体的成本大小,又能显示其变化的过程。由于四种提供方式的具体成本大小很难在同一框架下体现出来,因此图1、图2仅作示意和相对比较的用途,并不表示其实际大小。

图1、图2中的a,b,c,d分别代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不同的提供方式,服务量为零处的成本表现为它们的前期成本。各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起始成本大小按商业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的顺序依次递减,随着服务贸易的开展与不断进行,贸易量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成本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图1所示的运输成本变化中,如上文所述,境外消费的运输成本自贸易开始起就一直为零,处于最低水平;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的成本在贸易开始之后就急速下降,接近于零。但由于跨境交付仍存在着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的信息和数据传输过程,因而成本略大于商业存在。以自然人流动的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由于每一单位的交易达成都必须依靠自然人的实体跨越国境,需要支付固定数量的交通和跨国签证等费用,其成本将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且没有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起初,随着多个自然人陆续跨境提供服务,而贸易量未能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因而在服务贸易初期阶段,自然人运输的边际成本会略微上升,此后,边际成本会因贸易量的逐渐扩大而下降,但由于该提供方式自身决定的规模限制,成本下降的幅度十分有限。

在图2所示的交易成本变化中,自贸易开始之后,各提供方式的成本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跨境交付开始之初,由于服务提供者对消费国市场情况不熟悉,因而搜寻成本和协议成本较高,边际成本呈上升趋势。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客户网络及营销渠道之后,规模效应和提供效率的提高会导致边际成本的下降,而到达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管理和控制成本又会上升,导致交易成本总体上升。境外消费的交易成本主要源自宣传、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在一定服务贸易总量的范围之内大小较为固定。因此随着服务消费人数的增多,交易成本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贸易量超过了某个临界点,导致相对固定的成本不得不增加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时,交易成本又会上升。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的初期,达成每一笔交易所需的成本较高,但由于前期已进行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对消费国内市场也已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度过短暂的一段适应期后,消费规模会显著扩大,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效应会非常明显,边际成本将显著下降。自然人流动由于无法形成非常大的规模服务提供和消费的过程大多为个体行为,因而交易成本尽管会由于规模变化出现轻微波动,但总的水平一直较低。

综合以上对各种提供方式三种不同成本的大小比较,可大致得出商业存在和跨境交付的成本较高,境外消费较低,而自然人消费的成本是四种提供方式中最低的。

三、四种提供方式的收益分析

提供方式的收益分析考察的主要是以此提供方式提供服务所带来的利润收入。由于利润收入只有在第一单位的贸易开始后才能获得,因此此处并未将收益按服务贸易发生的各个阶段进行划分,仅考虑随着贸易量的增大,各种提高方式下利润的获得会有怎样的变化。

跨境交付的过程中,服务的提供方和消费方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所提供的一般是有关于知识和技术等无形的贸易,且大都是包含已经进行得比较顺利、具有一定标准化的服务内容,服务的附加值不高,成交量也有限,无法形成较大的规模,带来由于规模经济导致的收益递增效应。因此,此种提供方式的收益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以境外消费提供的服务,由于相关要素的不可流动性,本国的服务提供者无需跨越国境而仅在本国国内提供,因此具有较大的本土优势,对国内的环境和政策非常熟悉,处于主动地位,开展服务贸易的风险很小。若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好,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则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跨越国境前往消费,带来较高的收益。

商业存在的提供方式最初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而一旦外国附属企业较好地适应了当地的情况,将各种风险纳入可控的范围之内,则企业在当地提供服务将非常方便,且能随时根据当地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对服务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与完善,符合本土化的发展要求,因而在顺利开展服务贸易之后,收益将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GATS以及各个国家都对自然人流动有着严格的限制,存在着一系列互不相同的法规,实现大规模的跨境流动是不可能的。此外,这种提供方式的交易过程一般都是双方个体的直接接触,交易覆盖的范围十分有限,无法造成大的影响并扩大规模,一般而言,收益是比较低的。

四、成本与收益分析总结

将上文所讨论的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其大小可反映在表2所示的矩阵中:

跨境交付所需的前期成本较高,技术含量和相关人员的配备要求也比较高,而贸易过程中的收益却达不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处在成本高,收益低的分类中。

境外消费具有低成本和高收益的特征,进入门槛较低,服务贸易利润较大,因此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高。而由于境外消费只能对特定的服务行业提供,因而不存在与其他提供方式的比较与选择的问题。

商业存在具有高成本和高收益的特征。因为高成本,所以决定采用此种提供方式前需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论证;因为高收益,一旦决定采用此种方式并顺利地完成前期工作,顺利开展贸易以后,其收益是所有提供方式中最多的。商业存在是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中最重要的提供方式,且在今后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将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

自然人流动限于提供方式本身的定义、各国的限制和法规,成本相对较低,且规模也相对较小,属于低成本和低收益的范畴。

参考文献:

成本分析方式篇(5)

在我国,并未对保单获取成本给出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保单获取成本即保险人在取得原保险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手续费、佣金支出、保单签订费、医药费、检查费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保单获取成本给出了定义。根据fasb60号公报,保单获取成本是指保险公司在签订保单或续保过程中发生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且随新保险合同或续期保险合同而变化的成本。主要包括佣金支出和其他成本(其他成本包括承保人员的工资、保单发行费用、医疗或检查费用等)。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佣金支出在整个保单获取成本中所占比例极大,特别是对于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保单获取成本会对公司净利润或股东权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保单获取成本的会计处理方式

(一)资本化处理

在保单获取成本发生之时,将符合条件的成本作为递延资产入账,并在日后的保险责任期间内逐步摊销。这一方式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费用与收入匹配,使得利润平滑。对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方式能避免或减少公司首年亏损。

(二)费用化处理

在保单获取成本发生之时,将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这一做法体现的是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能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支持这一做法的学者认为,偿债能力是评价一个保险公司的重要指标,费用化处理方式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这一做法也能避免保险公司通过操纵保单获取成本的摊销,进而操纵利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第十七条规定:保险人在取得原保险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佣金,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目前,以美国为主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多数国家采用的是资本化处理方式,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倾向于费用化的处理。这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主要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它们通常具有稳定的保费收入,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处理不会导致利润差异过大。而我国的保险业属于朝阳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保费收入和保单获取成本变化幅度较大,费用化处理是否适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值得商榷。

三、保单获取成本两种会计处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基于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的角度

在我国,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时确认保费收入,并在确认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计提责任准备金,因此,其最终确认的是已赚取的保费收入,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但是,在成本的确认方面,由于采用的是费用化处理方式,保单获取成本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未与之后的受益期相匹配,未体现配比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化方式更可取。

(二)基于保险公司提供的会计利润的有用性角度

保单获取成本费用化方式下,当公司迅速拓展业务、增加保单收入时,可能会因为首期保单成本过高而使会计利润偏低,出现利润与价值的背离;而当保费增速放缓或出现负增长时,利润却增加。这种对利润的扭曲,显然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忽高忽低的会计利润,同样无助于保险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基于财务报表可比性的角度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需要企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这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由于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费用化的处理方式,美国等其他国家多采用资本化的方式,这会导致中外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可比,不利于投资者对不同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四)基于保险公司规模扩张与资本结构优化的角度

保险行业具有天然的特殊性。首先,保险公司无实体产品的生产,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保单销售;其次,保险公司先有负债而后有利润,其负债在整个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当保险公司业务量增加时,其负债也会随之增长,负债在整个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增大。而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具备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即只要有保费进来,就需要资本金去覆盖。我国正处于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本金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

上市是保险公司增资扩股、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保监会对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基本要求包括:最低偿付能力及9个监管指标要求,涉及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等方面。费用化处理方式下,在业务快速拓展时期,利润不能随之增长甚至减少,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受阻。同时,为了达到偿付能力标准,保险公司可能会选择分保方式转嫁风险,减少负债,致使利润外流。

(五)基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角度

成本分析方式篇(6)

2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基本特征

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总额来划分,这两个数据都在万元以下的就算是小企业,万元到上亿元的定义为中型企业,亿元至一亿元以内的是大企业,亿元以上的是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主要提供的服务方式是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它的实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不仅会面对各种财务危机,而且由于它的财务活动管理的困难以及自身内部组织的特点,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其独特性。

2.1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风险大

中小企业资金量不足,在直接融资上,现行的上市额度管理机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股票上市的机会在发行企业债券上,因发行额度小也难以获得中小企业本身资金有限,信誉度不高等实质因素也难以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要获得外部资金,需要担保,或者以并不富有的资产进行抵押,使得外部融资风险相当的大。

2.2中小企业更多依赖内源融资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方式上,中小企业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

2.3长期投资比率低下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相对紧张,外源融资大部分是短期融资,很少有长期闲置资金投资于其他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经济灵活性也要求其资产具备更强的流动性以应付不测之需,因此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金融负债比率高,自有资金比率低,短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和销售额的比率较高,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比率十分低下。

3中小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方式

第一,加强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预算管理。财务经济成本预算管理要求中小企业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调整等过程当中都必须按照原有的规章方法进行,从而真正达到管控预算财务经济成本的目的。在进行财务经济成本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的分析财务目标,务必将每一个单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对应的员工上,最后保证中小企业的全部财务经济成本目标都可以完成。面对一些投资项目的经济成本预算,基本应该以投资预算为核心,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和现金流出量的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另外,现金流量预算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仔细分析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及时保证财务资金的按时到位。

第二,逐渐完善财务经济成本责任方法,建立完善财务经济成本的管理计算机网络。切实执行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个人负责方法,设立财务经济成本管理中心,对财务经济成本进行科学高效率的管理。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健全的方法来做好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计划、组织、管控、监督以及考核等工作,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经济成本的管控中,一定要对企业总部与下属各单位之间进行科学公平的对待,并且对于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恰当处理,最终完善出一个贯穿于企业上下、连接企业左右的财务经济成本管控系统。

第三,高度重视财务经济成本的管控,形成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信息反馈方法。财务经济成本管控最为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做好财务经济成本核算工作。财务经济成本核算要做好分阶段核算,并且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分阶段的财务经济成本分析、考核之后,应该及时奖励和表彰一些按时完成的员工,也要按时惩处那些对企业造成危害的员工,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中小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才可以意识到财务经济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激情来做好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高速发展的现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水平是和财务经济成本的信息反馈能力联系很紧。在中小施工的项目中,一般都会涵盖一定的财务经济成本信息。因为在中小企业的所有部门,都一定要设置科学有效的信息管理反馈系统,依据相对应的信息的变化对财务经济成本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控。

第四,做好中小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实现施工现场经济成本的节约。中小施工现场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是中小企业的所有财务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现场管理个人负责制度,在施工作业面上实现划分到个人,现场的施工材料,及时清洁现场,防止重复用工,进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其次,积极提高生产率,实现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节约各方面的经济成本。最后,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通过教育安全培训等一系列方法让全部员工都能够提高安全防范的思想,真正保证工作中员工的个人安全,防止各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隐患,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成本。

第五,加强资金的管控力量。在具体的相关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要求项目部在中标后对各项目费用进行分解,做好整个项目的经济成本、费用预算,向企业财务部门报送。

成本分析方式篇(7)

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学院“优秀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本人对《成本核算与分析》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课程能够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现就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法、教学创新与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环节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并选取相应的教学场所,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单元教学”层次教学环节设计(突出“学中做”)

在“单元教学”层次,主要采取“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设置为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战、项目评价、布置作业五个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体验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职业素养,实现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化。

(二)“阶段实训”层次教学环节设计(突出“做中学”)

在“阶段实训”层次,主要采取“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设置为布置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评价四个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的成本核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分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与方法

《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一直在探索并实践“职业能力导向”的考评体系。我们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参照成本核算岗位能力目标,准确界定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具体能力、相关知识和素质要求,设计专业考核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素质要求,并合理分配三者的比重,教师依成本核算岗位能力标准评价,最终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考核标准职业化

高职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大量过程性、操作性的工作任务。高职学生的入学基础和思维特性也决定了他们并不擅长也不喜欢单一的知识性考核。因此,考核标准职业化是《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考评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即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做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就考什么。教师依成本核算岗位能力标准评价。

(二)考核形式多样化

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出勤、课上表现、课后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15%。

阶段考核: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单项工作技能测试(40%)、综合核算技能测试(30%)(其中:操作能力考核占40%,基础知识考核占30%),

实践作业考核:学生将每个项目结束后形成的阶段成果串联起来,完成一套产品成本核算与分析实践训练,作为最终考核的依据。实战能力测试 (15%)。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践大作业

(三)考核主体多元化

阶段实训项目的考核主体由学生和专任教师共同构成,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专任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实践性大作业的考核主体由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构成。学生参与考核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的认识,同时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兼职教师参与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迅速提高学生的成本核算实践技能。

考核时段过程化

阶段考核的内容是阶段实训项目;实践性大作业的考核时间是学期末。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重视一点一滴的积累,将功夫用在平时,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教学创新与特点

教学实施过程“三融入”。

(一)让学生体会以“岗位工作者” 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布置案例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各小组自己设计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小组成员分共协作,计算,分配,填表,填制凭证,登记明细账。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实践的理解。

(二)将生活案例融入成本教学过程中。

成本分析方式篇(8)

一、物流成本构成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即委托物流费。如果按物流的功能,可以对物流成本做如下分类:

(1)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料费、折旧、公路运输管理费等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2)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等仓库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作业带来的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

(4)包装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

(5)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6)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管理信息系统费以及其他杂费。

二、阿里巴巴的物流战略

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上市公司,投资电子商务十余年,其管理层已经深刻认识到物流是电子商务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1 年1 月19 日阿里巴巴集团高调宣布其投资战略:将领衔千亿元资金投资建设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的建设。该集团物流战略的核心包含信息系统和仓储平台两方面,信息系统依托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仓储将主要针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仓储设施投资。阿里巴巴核心物流战略一经提出,迅疾得到电子商务领域和物流业的普遍关注。对阿里集团的这一战略进行SWOT分析,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套服务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三、阿里巴巴物流的优势和劣势

(1)电子商务流响应速度慢,配套服务跟不上。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的舞台,但是物流响应速度慢, 配套物流服务不完善。

(2)当买卖双方遇到纠纷,物流公司并未参与其中。目前,在淘宝网C2C交易市场中,最普遍的做法是买家首先拍下物品,并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而后支付平台通知卖家发货,由物流公司配送货物至买家,买家对货物进行检验,若相符则支付平台转账到卖家账户,若物品不相符,买家向支付平台申请退货,支付平台则查看双方提供证据,决定接受退货与否。从这个过程看,淘宝网的C2C交易过程似乎很完美,但事实上,淘宝网的C2C交易仍然存在着问题。当买卖双方对物品信息产生纠纷时,处理比较麻烦,如果买家对物品不满意要求退货或补偿时,由于在淘宝网的C2C交易中采用的是谁不满谁上诉谁举证的原则,这样一来,退货成本相对比较高,除了要加上基本的物流成本外,买家需要寻求证据证明物品的不符点,退货相当麻烦。

(3)配送成本过高,淘宝C2C交易市场的特点是“散”。不仅商家分散,买家更是分散。在淘宝网,凡有成交,快递发货的商品一般都是一件一件寄出,就算是小批量,也要寄望不同的目的地,所以在商品\送的包装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比如,在不同的城市有十个不同的卖家去不同的快递公司邮寄同一件衣服,而且目的地相同或者相邻。在这种情况下,衣服肯定会要用包裹进行一一包装。但事实上,如果只有一家快递公司,这些玩具肯定可以集中后一起包装,只要贴好标签,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四、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第一、通过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降低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所关心的,同时也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的责任,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部门当中。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第二、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第三、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第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成本分析方式篇(9)

引言

我局所辖某高耗能客户运行容量为2×16500KVA,由**220KV变电站35KV线路供电,用于电石生产用电。该客户于2009年1月申请增容2×25500+1×4000=55000KVA,经宁夏电力公司批复由**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客户申请废除原**220KV变电站35KV供电线路,全部改由**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将增容的4000KVA的变压器改为50000KVA的客户变压器,将110千伏供电电源降压成35KV后供原2×16500KVA冶炼炉生产用电。

1.两种方案电费成本分析

该客户共4台电石冶炼炉,供电方案有以下两种:

1.1 2×16500KVA冶炼炉由**220KV变电站35KV线路供电,2×25500KVA冶炼炉由枣园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该客户用电性质属于大工业用电,电费成本主要包含两个元素(功率因数力调电费在本分析中影响不大,此处不做分析):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

在此种供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下,客户电费成本分析如下:

(1)电度电费

从供电电压等级划分,该客户电石生产大的供电系统分为35kV和110kV两个系统。老系统2×16500KVA冶炼炉执行宁夏电网35kV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电,新增容2×25500+1×4000=55000KVA系统电价执行宁夏电网110kV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电。两个系统生产用电电价相差0.015元/千瓦时。

(2)基本电费

在宁夏电网内,基本电费的计算有以下两种方式,由客户自己选择,一个日历年内保持不变。在宁夏电网现行电价中,按变压器容量计算的基本电价标准是30元/千瓦时.月,按需量计算的电价标准是38元/千瓦.月。这两种计算方式的平衡点是0.7895。也就是说,当客户实际负荷达到装见(或合同)容量的78.95%以上时,选择按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费对他们有利,否则,选择最大需量对他们有利。

第一种,按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价标准30元/千伏安.月。若受电点抄见最大需量超过核准容量,则按最大需量计算。新装、增容、变更和终止用电当月基本电费按日计收,每日按全月基本电费的三十分之一计算。事故停电、检修停电、计划限电不扣减基本电费。变更中暂停业务的时间小于十五天的,暂停期间基本电费照收;暂停期满或每一日历年内累计暂停用电时间超过六个月者,从期满之日起,供电人按约定的容量计收基本电费。

第二种,按最大需量计算,基本电价标准38元/千瓦.月。若两处受电点的最大需量低于相应核准容量的40%时,则按核准容量的40%计算。对按该方式计算基本电费的客户,申请暂停用电必须是全部容量(含不通过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的暂停,部分容量的报停不予扣减基本电费。

考虑到电石这类用电负荷的利用率高达90%-130%(理论值是30%,实际值我区最大值已达到20%),基本电费的计算选择按变压器容量比较划算。因此,客户110kV系统计费容量为2×25500+1×4000=55000KVA,35kV系统计费容量为 2×16500KVA,总计费容量88000千伏安,则在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客户报停容量)110kV系统和35kV系统基本电费共计2640000元。

1.2 4台冶炼炉全部由由**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客户将增容的4000KVA的变压器改为50000KVA的降压变压器,将110千伏供电电源降压成35KV后供原2×16500KVA的冶炼炉生产。

在此种供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二)下,客户电费成本分析如下:

(1)电度电费

与第一种供电方案比较,新增用电容量的供电没有变化,仍然是110kV电压等级供电,而老系统则由35kV电压电源供电改为110kV电源供电。从电度电价上分析,110kV电压等级对应的电价比35kV电压等级的电价低0.015元/千瓦时。正常情况下,一台1.65万千伏安电石矿热炉月平均用电量1150万千瓦时。这样,该客户采用本方案供电时,两台1.65万千伏安电石矿热炉的电度电费每月将节省2×1150×0.015=34.5万元电费。

(2)基本电费

与第一种供电方案比较,该方案中基本电费的计算仍然按变压器容量计算有利。此时总计费容量由原来的88000kVA变更为101000kVA(新增容量中的4000kVA变更为50000kVA),同时变化的还有:原来2×16500KVA冶炼炉变用电可分炉报停并根据相关规定核减停运部分容量的基本电费,而本方案中无论是一台还是16500KVA冶炼炉生产用电,其计费容量均为50000kVA。

2.两种方案下电费成本结论

比较上述两种供电方案,其电费成本得如下结论:

在此种供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二)下,客户电费成本分析如下:

(1)电度电费

成本分析方式篇(10)

作者简介邹 静(1984―),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与管理。?穴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型外贸企业收汇风险研究”JJ1205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为缓解国内经济低迷的现状,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并进一步施压人民币升值,降低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到2013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2007年的7.5215降至6.1932,人民币累计升值达21.45%;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在2008年9月破10,并在2013年降至8.5215。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美、欧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一直低位徘徊,欧盟更是深陷欧债危机的深渊,欧美等国商业信用环境趋于恶化,不仅在结算方式上要求中国出口企业接受赊销、远期结汇等方式,更是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货款、延期交付,中国出口企业不仅面对坏账损失风险,同时必须规避汇率风险。

二、外汇期权组合

2011年12月1日,银行开始办理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是继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交易以及外汇期权之外推出的又一风险规避工具,为近年来深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困扰的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外汇期权组合又可以称为无费用期权,同时买入及卖出一个期权,目的是从卖出期权的收益抵消买入期权所需付出的费用,达到在无需支付费用的情形下,获得了汇价波动的上下限保证。外汇期权组合的主要形式包括买进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买进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买进及卖出看跌期权、买进及卖出看涨期权等。从汇率风险管理框架的角度,企业在选择风险管理工具的时候,会考虑企业自身业务需求、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量化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内容。假设企业都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并且企业基于自身业务需求,风险管理的目标仅限于避险和保值,则企业倾向于选择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将潜在的风险损失封顶。

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包括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及外汇看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前者主要就未来的实际结汇需求进行风险控制,后者就未来的购汇需求进行成本锁定。

风险逆转是指以不同的行使价格买入看跌期权和卖出看涨期权,或者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看跌期权的一种期权策略。卖出期权的所得,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于偿付购买期权而需支付的期权费,因此是典型的零成本期权组合,即通过将买入期权的期权费支出与卖出期权的期权费收入相互抵消,使保值的净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从而既能获得保值的灵活性,又可降低交易成本。根据外汇管理局强调的关于银行办理外汇期权组合的整体性原则,客户从银行买入期权和向银行卖出期权是一个整体合约,避免客户“裸卖”投机获利,因此无论将来汇率向什么方向和多大幅度的变动,均可将结汇或购汇价格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区间内。在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采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风险规避方式。

三、运用外汇期权组合规避汇率风险的实例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远期收汇往往以一年期以内的居多,笔者将结合一年期以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情况,来对企业选择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成本进行分析。

2013年一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涨幅达2.67%。虽然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减少并开始出现贬值趋势,但外界普遍预期人民币年底破6毫无悬念。对外贸企业而言,汇率避险依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假设中国某出口企业A在2013年7月与美国某进口商签订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合同,双方约定以180天远期付款交单作为结算方式,7月当期汇率为6.1725。2014年1月美国进口商支付100万美元给A企业,当期汇率为6.1043,如果A企业未采取任何手段管理汇率风险,到1月份企业实际结汇610.43万元,因为美元贬值造成68200元的汇兑损失,如果以5%的利润率来进行计算,企业会损失利润的11.3%。

A企业可以利用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来进行风险规避,维护企业利润。企业向银行购买100万美元的美元/人民币看跌期权,协定汇率为1美元=6.15人民币,根据半年的期权合约期限、美元汇价趋疲软的趋势,假设与银行协议的期权费为0.1人民币/美元,则企业A需支付期权费共计10万人民币;同时,A企业向银行出售100万美元的美元/人民币看涨期权,协议汇率为1美元=6.3人民币,期权费为0.06人民币/美元,卖出期权所得为6万人民币。为防止客户因净收入期权费而进行投机操作,承担过度风险,客户卖出期权收入的期权费往往低于买入期权支付的期权费。

?穴1?雪6个月后,人民币/美元价格为6.1043:企业A执行看跌期权,因为购买期权而盈利达(6.15-6.1043)*100万美元即45700元人民币,除去企业因购买看跌期权而支付的10万人民币,A企业需支付54300元人民币的规避成本;另一方面银行放弃执行看涨期权,A企业稳收6万元的看涨期权费,企业因为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操作盈利(6.15-6.1043)*100万美元-10万+6万即5700元,基本实现了盈亏均衡,最终企业在债权到期时可以收获615.57万元货款,与即期结算相比仅亏损1.68万元人民币,为企业挽回5.14万元的汇率损失。

?穴2?雪6个月后,若人民币/美元价格为6.23,A企业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支付期权费10万元,银行放弃执行看涨期权,公司稳收取6万人民币的看涨期权费。公司因为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操作支付成本4万元,A企业最终可收获619万元货款,因汇率上涨多获利1.75万元。

(3)6个月后,若人民币/美元价格为6.35,A企业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支付期权费10万元,银行执行看涨期权,A企业虽然收取了6万人民币的看涨期权费,但必须以6.3的协议价格卖出100万美元,企业最终可收获626万元货款,因为购买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支付成本为9万元,因利率上涨多获利3.75万元。虽然由于A企业的判断出现错误,美元/人民币的远期价格反而上涨,致使企业在理论上亏损增加,但是如例题所示6个月后企业将收回的100万美元款项按即时价格结汇可以完全弥补期权上的损失。

由上例可见,企业通过与银行签约6个月期限的价格区间为6.15-6.3元的美元看跌/人民币看涨期权组合,如果6个月后市场汇率低于购买的看跌期权协议价,企业有权以6.15元结汇;如果市场汇率介于6.15-6.3元之间,企业可以以市价在银行结汇;如果市场汇率高于售出的看涨期权协议价,企业必须以6.3元在银行结汇,但依然可以享受汇价上行后的较高结汇价格,弥补期权买卖成本。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将企业未来的结汇成本锁定在一个期权协议价格区间,未来的风险和收益有限,虽然企业因此被剥夺了汇价有可能上行所带来的收益,抑制了企业的投机意图,但是企业可以即期测算出成本和风险的上限值,有利于企业做长远的财务规划,对于风险厌恶型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

四、结论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的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能有效帮助外贸出口企业锁定汇率风险,比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工具更具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远期汇率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交易,同时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也大大降低了操作费用,使得风险控制成本趋于零成本,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的风险规避工具,外贸企业应该将外汇期权组合业务与外汇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结合使用,从而实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想效果。

?眼参考文献?演

1胡玲燕?熏杨跃胜.外贸企业如何防范汇率风险的两类方法J.对外经贸实务?熏2011,(1).

上一篇: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 下一篇: 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