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3 17:01:38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1)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的一体化是指将相互联系的分散无序的众单个个体通过相应的原则及其方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单独个体之和大于每一个简单个体的相加之和。居、商及景一体化则是指将分散的居住、商业及景观联系在一起,产生最大的城市效应,实现建筑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周围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协调。实现居、商及景一体化建筑设计不仅能够美观城市容貌,而且还能够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

一、居、商、景一体化建筑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建筑师哈里森与洛克菲勒财团对纽约市的洛克菲勤中心进行建造,在前期阶段,哈里森借鉴英国建筑师英瑞斯“城中城”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将多种城市建筑相互交叉一起,进行立体综合的设计;在设计完成后,纽约市兴起了多种功能互补的大厦,同时在大厦内形成一个统一的交通网,将各个大厦联系起来,并将地下建造大型的购物商场、餐厅及娱乐设施等,地下形成强大的商业中心。最终,在纽约市逐渐兴起了居、商及景一体化建筑设计的浪潮。这种一体化的建筑设计逐渐得到流传,是美国城市复兴的先兆,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兴起的雏形。至今为止,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向居、商及景一体化建筑发展,已全面认识到一体化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二、居、商、景一体化建筑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高品质、现代化的原则,实现居、商及景的高度统一。还应根据建筑现场的环境、地形及用地分块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充分发挥交通功能,建立有秩序的城市生活。为此,在进行一体化建筑设计时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理念: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所有建筑在设计时应人文空间为参照,对各个形态的居住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布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体现人文特点。其次,坚持整体原则。居、商及景有效整合,围绕中心区、交通轴线、景观等,通过建筑及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实现住宅高低错落之感、商业琳琅满目之感等。最后,突出重点。实现商业步行街、中心景观广场、居住区的有机结合,形成天然的交通、景观、建筑一体化的局面,在交通上聚合小区、在景观上塑造小区广场等,突出居住区,形及商业的大集合。

在进行建筑一体化设计时,应强调均好性,当建筑整体空间塑造完成之后,各个小区及组团应围绕重点建筑形成整体一致的建筑景观。在各个利用组团出入口及不同地形,同时考虑交通的直入方式,进而有不同的选择。在住宅底层选用局部架空,进而做停车及绿化,选择组团的直插路方式进入到每户垂直交通位置。然后,充分利用各个基地的高差,设置地下停车库对积水并与小区内的景观进行自然结合,与园林建筑实现层次分明,进而创造出独特的小区景观。

三、居、商、景一体化建筑设计模式

从当前来看,居住、商业及景观等多种建筑的设计首先应符合实际地形、气候、风俗文化及人们需求等,这就要求在进行一体化建筑设计时,实现建筑间的空间组合及其功能组合显得非常重要。

1、形成互补模式。所谓互补模式是指将两者相互联系的建筑建立在一起,两者之间形成互补、共同发展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更加完善的整体。如:医院与药店可建立在一起,有利于病人在医院看完病后,出院后就能够看到药店,方便购买,促进商品流通。可将娱乐场所与饭店建在一起,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每到休息日时大部分人会选择出外轻松,而娱乐场所就成为了首选。当人们玩累后,就必须就餐饮食,而在娱乐场所附近建立饭店,可满足这类人群需求,同时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大型商场也实现了娱乐、餐厅及健身等多种功能的融合,原本没有联系的建筑纷纷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2、形成主从模式。所谓的主从模式是指一部分建筑为另一建筑服务,不同建筑的功能不同,一类建筑是另一类建筑的必须品时,若两者建立相邻,往往就形成主从模式,不仅方便人们的利用,而且还使建筑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如:对于人口居住密集小区,在小区附近往往会建立大型的生活超市、蔬菜市场及餐饮娱乐、休闲广场等,通过这些附带建筑的设计,为小区居民提供方便同时,也促进城市进程的加快。对于商务大厦附近,则可建立相应的商务会所、会议中心及高级娱乐会所等。由于商务大厦里大多是工作的白领阶级,一些较大的企业,在接待外来合作企业时,或本企业员工组织活动、聚餐、年会等,都需要特定的商务会所、餐厅等,即显示了本企业的礼貌待遇,也不失高端大气。一些白领阶层在忙碌一天的工作后,难免心情郁闷等,若在附近建立休闲娱乐场所,则可使这些白领人员放松,减轻疲乏。这些建筑若单个独立起来,可能作用没有联合起来的作用大。为此,实现主从模式,可促使建筑业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3、形成统一模式。建筑统一模式是指两个建筑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建立在一起,形成高度统一的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小商品批发店铺、工艺品批发等,都会共同存在于某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中,进入到该小商品批发市场,能够看到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小店铺,都在销售相似的物品,甚至相同的,将其高度集中起来,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又如:在火车站及汽车站附近,往往有多个公交车站点、地铁站点、出租车站点,同为出行的三种方式,将这几种出行方式集中起来,方便人们的出行,供人们选择适宜自己的出行工具。另外,我们还可见到大型的商业购物中心,大多位于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的地区,在该商业购物中心附近,往往有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同时在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的出口又有公交站点及地铁站点。而其中某个地铁站点又可能与消费者向往的某个休闲广场相连,在购物完成之后,可到休闲广场歇息,或者再选择下一个心仪的商场,继续购物,或者选择回家的车辆,直接回家。这种从地上到低下、从商场到休闲场所、从休闲到住宅,最终形成统一的整体。

四、结束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作、生活、休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实现居、商及景一体化建筑设计是当前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通过将这三种有机联合起来,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而且还节约了原本缺乏的城市用地资源。当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技术不断更新等,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2)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62-01

1总体建筑布置及与城市环境分析

总体建筑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应尊重城市的机理,研究城市的机理演变规律,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同时要根据电厂厂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因燃机电厂根据工艺要求不同,附属建筑在电厂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建筑物有十数幢,加上各种外露设备及贮罐等,对电厂整体外观的影响不可忽略,总体建筑布置时综合考虑工艺流程和降低造价的要求,将部分设备如部分水池等做埋地处理,将厂区变压器用降噪板进行围闭,对其他部分外露设备,做绿化遮挡处理,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这样尽可能的保证场地内建筑构筑物体型的统一。

2城市电厂建筑设计

2.1城市电厂建筑设计理念

与常规的燃煤电厂相比,城市燃机电厂无论是从厂区的占地面积、还是从建构筑物的体量上来看,都比燃煤电厂要小得多。我们看不到庞大的水塔、连续的栈桥,更看不到200m高以上的细长的烟囱,主厂房的体量更类似于大型公共建筑。在进行城市电厂建筑设计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应适当弱化工业建筑造型,加入公共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元素,以简洁的、更富有艺术感的类公建造型来达到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目的。

2.2生产区建筑设计

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对燃机电厂生产建筑物特殊性进行分析。因生产工艺要求,基本含有主厂房、锅炉房、烟囱、底层工业厂房以及厂前生活区,其中主厂房、锅炉房、烟囱体块最大,直接影响着城市立面的美观,是城市电厂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主厂房模块建筑设计时,通常对主厂房采用了“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利用底部实墙、玻璃幕墙与压型钢板间不同材质、不同表面产生的划分,将主厂房高大完整的体块,分割为多个体量相近的体块,使其尺度更贴近城市空间的尺度,同时主厂房近人的部分,设计采用公共建筑的细节处理手法,使主厂房造型更具有了大型公共建筑的形象与气质;通过采用冲孔铝板将锅炉及机力冷却塔等大型设备进行包裹处理,同时运用建筑设计相关手法,赋予其富有雕塑感的造型;烟囱是整个电厂的制高点,也是常规电厂的标志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其当做城市的纪念塔或者电视塔造型概念处理,去掉原来死板的电厂形象,使之真正成为该城市区域的地标建筑。一般辅助厂房建筑物立面造型力求简洁统一,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城市电厂建筑设计时也应该在建筑单体平面组合上,与工艺专业紧密配合,优化设计,尽量将各种工艺车间合并布置,使得厂房交通流畅,并根据平面布置情况,适当设置相应的宽敞舒适的公共休息空间,形成相对丰富的空间系列。

2.3厂前生活区建筑设计

厂前生活区建筑一般以生产办公楼(含汽车库)、宿舍楼(含招待所、检修宿舍)、职工食堂、综合活动中心等组成。该区与主厂房以及附属生产区应通过道路及绿化庭院分隔,层次分明的绿化隔离带,结合雕塑、景观绿化广场,使其成为相对安静,靓丽整洁的区域。厂前生活区的规划,设计理念以为员工创造舒适环境为核心,建筑错落有序,街巷纵横,建筑主从关系明确,庭园广场穿梭其中,通过现代建材及建筑手法,以崭新的形象形成充满情感、层层入境的空间序列与叙事结构。厂前生活区建筑作为燃机电厂地标建筑,而且是厂区形象的重要展示,该区域建筑设计,应该结合企业文化,城市脉络,城市电厂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各个方面深入设计,体现出既传承又创新的特质。某城市电厂效果图。

2.4城市电厂厂区景观设计

良好的城市电厂景观能树立和宣扬企业的形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城市区域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电厂景观设计主要是分为生产区景观设计,场前生活区景观设计、场界景观设计。生产区景观设计,主要是将厂房与道路之间产生的零星空间作为生产区景观节点,通过绿化美化、设置小品、雕塑等,丰富景观层次。厂前区景观设计,关键是在建筑之间精心的组合布置前提下,适当的增设封闭及开放景观广场,适当增加室外绿化面积,合理组织停车场地与道路交通,这样厂前区景观空间疏密有致,开合有度,与环境更加协调,成为展现优秀企业形象的靓丽窗口。场界景观设计同样十分重要,城市电厂为了方便内部的运行管理以及降噪措施要求,一般会用适当用围墙将其与城市道路隔开,但围墙设计不同会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都应与城市整体景观保持一定的联系。例如在城市电厂景观设计时,围墙可高度不一,错落有致,类似跳跃的音符,或者围墙上做室外艺术画廊,成为城市道路边一道具有艺术气息的风景线。

2.5噪声控制以及环保电厂建设场所设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城市电厂设计时应考虑改善人们对工业建筑特别是电厂建筑的不良印象,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发电厂的运作和人类与能源的依存关系。因此我们在城市电厂设计中应该发展用地建立电力科普馆,向公众展示电厂生产过程及先进设备,环境保护的设施,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以及城市电厂如何采用各种措施进行降噪处理,对城市周围不产生噪声污染的实例,介绍当今各种清洁能源,向公众推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城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电力教育基地。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飞速发展,城市电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对其厂区环境、建筑外观形式、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电厂建筑设计应转变思路,树立精品意识,依靠精心的优化设计,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关系,合理平衡电厂环境内部的矛盾,城市电厂与城市环境外部矛盾。

参考文献:

[1]周志伟.燃气电价政策及燃机电厂的发电策略[J].电力与能源.2011,(02):52-53.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3)

然而,现状却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楼前广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变成开发商追求最大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因此在有效行政干预的基础上,找出现有矛盾的根源,优化楼前广场设计,建造符合各方需求的广场空间,具有必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2承载――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作为特定环境下的广场空间,不单涵括普通广场的基本功能,而且还应作为一把铰链将高层建筑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层建筑的存在不再脱离城市生活的运行轨道。因此,根据楼前广场的尺度、多样化、复合化、社会化等特性,设计方法的研究应该注意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

2.1尺度界定

楼前广场的规模有大有小,它的空间尺度界定是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通常包括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空间的关系等等。最为直观的标准是广场空间内间距和高差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在平日生活当中,人们总是需要一种内聚的、安定而亲切的环境,所以历史上很多城市广场空间的D(建筑高度)和H(建筑间距)的比值大约为1~3之间。卡米洛・希泰(Cami Sitte)在总结欧洲广场设计的手法中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可以把这一论断运用到楼前广场与高层裙楼之间的关系处理。

2.2空间多样化

楼前广场空间多样化体现在协调高层建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关系,减小其巨大体量对临街面带来的冲击,为人们创造出高效、实用且宜人的公共空间。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提出20~25m的模数,他认为“建筑外部空间,实际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25m,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若单调的墙面延续很长,街道就容易形成十分非人性的”。

2.4景观照明设计

有点、线、面组成的景观系统是构成楼前广场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这其中包括凉亭、座椅、雕塑等景观节点,绿化隔离带、欧式柱廊等景观带和水体、彩色铺地等景观面。当他们有序而合理地分布于楼前广场的时候,起到了处处有景和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景观节点设计要考虑自身大小与广场规模的比例,不宜过大而不能突出其重要性,也不宜过小而显得拥挤。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威廉斯广场上的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群雕像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据广场比例将马的雕塑放大半倍,经过多次试放才确定了位置,然后用喷泉模拟马踩踏水面时水花四溅的景象,使人们仿佛回到了得州早期开拓时的大草原上。

楼前广场中的照明设计是利用艺术的处理手法使景观元素呈现出特殊的面貌,以达到装饰和强化环境景观的作用。在楼前广场中,对高层建筑物照明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感是重点。整体性一般是通过光的亮度变化、色彩变化来展示建筑物的特点。其设计依据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特点、风格、表面装饰材料等因素,除了单纯考虑建筑物本身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周围其他构筑物、植物、水体等因素,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完善;而层次感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光线的虚实、明暗、轻重、大面积给光和轮廓勾画等手法来表现主景和配景之间的关系,需要针对被照物的造型、结构进行具体地分析。同时,对建筑物以外的元素如水体、植物、雕塑和景观艺术品的照明设计作为存托主体形象的配景,其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2.5人性化设计

楼前广场应该是一个受人们喜爱而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克莱尔・库珀等人在《人性场所》一书中提出:“根据对现代广场用途的调查研究,坐、站、走动以及用餐、读书、观看和倾听等活动的组合,占到所有利用方式的90%以上。”[2]因此人性化的设计是考察楼前广场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其主要方面包括楼前广场微气候、休息设施、公共活动等方面。楼前广场微气候的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特性,根据当地太阳和季风的规律确定构筑物、植物、水体等元素的位置、形态等,以便在炎热的夏天有适度的遮荫、在寒冷的冬天有足够的日照;另一方面由于临近高层建筑,受到其向下反折风的影响,有可能增强的风力对人们的步行或休闲活动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调节容易受影响区域建筑的尺寸和形状是最有效的措施。楼前广场中的休息设施也不只是座椅的摆放那么简单,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各式各样的座椅形式,并通过对楼前广场的使用率和使用人群的研究调查来确定座椅的数量、朝向和材质等,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舒适的休闲场地。

3后续――使用状况评价

现在对某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在设计工程完毕之后,设计过程并未完成,设计人员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系统评价和研究,称之为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普里瑟曾指出:“使用状况评价是一种利用系统、严格的方法对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建筑(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POE的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及建筑的运作情况来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2]不同于国外的大多数POE研究是由政府资助,国内的这类工作需要设计者亲力亲为,其意义在于能深刻地了解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丰富设计成果;从各种收集到的信息中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还可以作为项目间歇的提高。常用方法包括观察、询问、问卷调研等。

4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及城市需求增大,楼前广场起初由经常被忽视的附属物,在设计当中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设计者没有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实际上,楼前广场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重要过渡。一个经过设计者全面分析、合理选择设计手法的楼前广场,不仅能使周边建筑更加有效有序地运作,还能协调城市空间关系、增添城市亮点,使建筑和城市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王柯,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戴志中,刘晋川等.城市中介空间.东南大学出版社.

[6] 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4)

随着现代都市的高速运行,建筑与景观的发展空间日益拓展。虽然,景观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模拟,建筑也不再视景观为配角,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依然无法达到如自身体系般的完整性,景观仍然无法摆脱表层修饰的命运。此外,建筑形态越来越标新立异,而景观仍然处于硬地、花草拼贴的层面,往往忽略垂直性视域里的建筑因素。

该工程用地位于惠州市江北西区8号小区,用地面积约58000,基地地势平坦,东侧与南侧为36米宽城市道路,场地东面约300米为惠州大道,东北面为惠州新火车站,用地位于由小金口进入惠州市区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54867,其中地上部分为124000,地下部分约30867,主楼建筑高度120米,工程分两期建设。

一、总体设计原则

1 项目定位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基地,位于城市北大门,同时也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在惠州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群体。

2 设计构思

a. 探索新旧媒体融合之道,迎接数字化时代,拓展报业多元化发展的新空间,乃当今所有报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课题。

b. 城市设计视点和建筑语言,结合惠州本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缔蕴,传达报业传媒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巨大社会作用,是本设计

方案的出发点。

3 设计主题的提出

开放、融合、高效的报业文化产业基地高人文、高情感的城市文化生活港湾

4 “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手法

“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手法。即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建立建筑与景观互为参照的体系的设计方法。

a 建筑群体形象注重“建筑既为景观,景观生成建筑”的东方二元统一思想,满足建筑空间功能的要求的同时,塑造出错落

丰富的城市景观体系。通过具有较高共享性的开放空间群,在表现城市性方面,显示出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交融、共生。真正

实现“城市中的建筑,建筑中的城市”的理念。

b注重建筑立面的标志性和文化性表达,形成含蓄而富于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c注重城市空间节点的塑造,主体建筑退让尺度适宜的城市公共广场,强化文化传媒基地对公众的服务性和开放性。

二、总图布局解析

1 分期规划研究和总平面布局

惠州报业传媒文化产业基地用地呈南北走向,其南面东面为36米城市规划道路,项目分两期开发。

A印务中心选址

1、通过对基地内不同功能性质单体建筑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其中印务车间和纸品库属于内向型性质,其位置要求独立,不受外界干扰,且交通运输方便。本方案选择将印务中心和纸品仓库设于用地西北角,形成独立完整的生产区域和物流后院,通过便捷专用车道与东面城市干道联系。

2、同时根据惠州地区季风主导风向,厂区位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的下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主风轴的一侧,有效避免了生产车间对办公区和公共区可能产生的空气污染,符合城市规划有关条例的规定。

B一期建设选址的确立

一期建设的项目还包括主办公楼,配套服务裙楼及运动场地,前两者设于用地西南角,呈“L”形布置,主楼前留出1 00米进深城市广场,有效缓冲超高层建筑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压迫感,配套服务裙楼靠近南面规划路,可以同时兼顾部分对外服务功能。在主楼和印务中心之间,设置大面积室外运动场地,满足职工体育锻炼需要,同时拉开基地空间层次,保证主楼办公区与印务生产

区的各自独立性。

一期建筑项目,前广场、主楼办公区服务区、运动区、生产区,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功能分区明确,相互联系方便,同时为二期建设留出了可观的临街文化产业发展用地。

C 二期布局分析

二期建设项目有:惠州国画院,文化产业综合楼,印刷器材批发中心以及为印务中心配套的纸品仓库。

惠州国画院的作为惠州市未来重要的文化建筑,其选址位于用地东南,南面留出市民广场与主楼前广场结合,围合成尺度宜人,界面丰富的市民文化广场。文化产业综合楼与印刷器材批发中心整体设置于用地东面,东临36米城市道路,北面留出足够面积广场作为批发市场的物流集散场地。纸品仓库与一期建成印务中心大楼呈“L”型布置,结合物流后院,形成高效独立的生产区域。其东面以生态林与批发中心广场间隔。

三、总平面空间关系解析

1 城市空间分析

按外部空间性质划分,基地建筑群体由南至北分为:报业文化广场,沿街文化产业走廊,办公及文化产业区内院 ,物流广场,独立生产区后院各部分空间分区明确,相互衬托,在各功能板块之间形成有机城市空间关系。按公共性划分,有效形成“内一外”空间体系。最大限度利用了临街界面与城市形成良好渗透共生关系。

2 城市景观、视线分析

主体建筑强调体量的纯洁性,保持理性变化同时注重城市各向的均质性,成为惠州大道与三环路交汇处地标性建筑。文化产业综合体以其东面和南面为城市主立面,体型强调寓变化于统一,极大丰富城市空间景观;国画院将成为文化广场上镶嵌的一颗明珠,同时使主楼体型在城市街道级空间得到完整展示,更加挺拔。

单体功能分析:

1.报业大厦主楼及配套裙楼

报业本部办公配套解析:

(1)实用经济的平面布局办公标准层平面方正严谨,超高使用率,高效舒适:

(2)创造高品味、高人文办公空间和微观生态环境。

配套裙楼通过南北室外楼梯及园林组合运用,强化服务功能与城市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设施的对内对外的辐射能力。

2.印务中心厂区,独立管理,交通及物质运输畅顺,满足对内对外的印务需求。印务车间大楼分区明确,工艺流程清晰。纸品仓库在满足各方问消防间距的前提下与印务车间紧密联系。

3.体育运动区充分重视职工文化体育生活需求,开辟专门的网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

4.二期建设,文化产业综合体

由国画院和文化产业综合楼组成,裙楼为印刷器材批发中心,整组建筑以生态设计手法,主要建筑体量均为南北向采光通风,东西向立面设置绿化外廊遮阳,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开放式庭院穿插其中,打造生机勃勃的全新生态建筑。

六、景观园林设计

本项目旨在创造一个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健康、生态办公及生产环境。运用设计手段营造出高效率的工作场所,提升企业活力和凝聚力,并充分体现企业对职工对社会公众的人性关怀。

广场空间:前广场为开放式广场,通过引导性极强的铺地、喷泉、灯柱引向办公大堂入口。前广场通过园林空间的组织,使基地东南城市广场带步行空间自然延伸到基地内,加强了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对话。建筑主体与裙楼围合形成开放式的主广场,对入口广场落客区形成环抱之势,同时办公大堂正对落客区,空间开扬,流线简洁。

景观设计充分体现生态、健康、人性关怀的设计理念,大面积的水面和生态花园不仅改善了产业基地的小环境,同时为市民和员工提供了优美的休憩环境。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5)

光辉城市是Bang Camp孵化器第二期学员,专注于“VR+建筑设计”行业,旗下开发的Smart+设计平台是一款简单易操作的VR转换工具,建筑设计师只需将自己创建的3D模型一键上传到Smart+平台即可在云端快速转换生成VR虚拟现实场景。

除了融资,光辉城市还与英特尔、华硕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了VR Designer PC主机,专注解决设计师前期设计与VR成果展示的需求,支持主流VR硬件设备,如HTC Vive、Oculus Rift、大朋E2等,可在单机上实现VR内容生产转换与效果呈现。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解决设计师呈现方案耗时长、费用高等痛点

建筑设计行业有一个典型痛点就是设计师在呈现设计方案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成本去做效果图、3D动画,每个设计方案做一套效果图往往需要几万元的成本,而动画则需要十几万元,且需要半个月时间。

针对这一痛点,光辉城市借助VR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只需把方案模型上传至Smart+平台,就可通过云端的方式将其免费转换为VR场景,耗时大约30分钟。

Smart+可以帮助设计师“走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感受自己设计的建筑建成后的真实面貌,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审视和实时修改。

此外,Smart+平台还可以直接面向地产开发商提供一种几千元的轻量级VR展示方案。购房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体验建筑的设计细节,享受到一种类似玩CS游戏一般的场景体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视角切换。

与此同时,光辉城市平台还能为地产商监测该方案在各个媒体渠道的广告宣传效果数据,包括购房者在哪些户型停留时间更长等。

不止是工具,未来将打造VR内容平台

目前Smart+针对设计师免费,向地产商提供收费的VR解决方案,这也是其现阶段的盈利点。

但关于未来的商业模式打算,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设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表现工具,光辉城市的目标是要将它打造成VR内容平台。通过Smart+,设计师可以深度参与到VR内容的创造中,设计各种各样的VR场景,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目前,VR游戏和影视领域都存在内容欠缺的痛点,而光辉城市平台能沉淀丰富的场景设计方案,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师资源。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未来将有一批设计师不再从事物理建筑的设计,而是专注于虚拟空间的营造。

目前Smart+平台已拥有7万名精准建筑设计师用户,平均每月完成数万个VR项目的转换生产。

团队聚集建筑设计、建筑表现、VR三方面人才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6)

“高房价而无高品质”是百姓对温州楼市的普遍看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消费者和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熟,对于温州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已然来临。温州的地产商也都充分认识到,只有练好内功,提升产品品质,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那么,制约温州楼盘品质提升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温州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楼盘的过程中,只重视楼盘的“盖”与“卖”,而对影响楼盘品质的前期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定位重视不够;相应地,在企业人员的配备上,只重视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与楼盘的营销策划人员,而忽略了地产建筑师在企业中的作用。以下,先从影响楼盘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地产建筑师在楼盘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一、楼盘品质的影响因素

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高品质的楼盘应具备以下因素:1、准确合适的客户定位;2、合理实用的套型设计;3、绿色节能的建筑科技;4、和谐健康的立面形象;5、成熟完善的社区配套;6、舒适优美的小区景观;7、高效安全的安保体系;8、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从以上因素看,影响楼盘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楼盘开工之前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说,前期的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是左右楼盘品质的关键因素。如果前期策划、产品设计出现偏差,施工质量做得再好,楼盘的品质也上不去,从这一角度讲,楼盘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概念炒作出来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同样地段的楼盘,有的销售火爆,有的无人问津,这里除了营销因素外,楼盘的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要想开发出高品质的楼盘,前期的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中能掌控前期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的技术人员必须是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地产建筑师往往是这一角色的较佳人选。

二、地产建筑师在楼盘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地产建筑师是指为地产商服务的、供职于地产公司的建筑师。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往建筑师大多都集中在建筑设计院。为了与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区别开来,我们把服务于地产商的建筑师称为地产建筑师。地产建筑师对温州房地产界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中国一些品牌地产公司来说,地产建筑师已经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了,如深圳万科、杭州绿城、深圳金地和北京复地等。

随着房地产从营销时代向产品时代的过渡,楼盘品质的提升得到越来越多地产商的重视。在西方,由于各专业公司在自己的领域里非常专业,开发商的任务是获取土地和金融运作,前期策划、产品设计、施工、监理及销售等工作都分属不同的专业公司,这样的专业公司往往是由建筑师牵头的建筑设计公司。而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专业化分工远没有西方那么完善。中国现有的建筑设计公司仅能承担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作。地产商作为一个地块项目的全盘操作者,还需自己掌控从前期策划、产品设计、施工管理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而中国大多数的开发商属于“半路出家”,对规划、建筑、景观等缺乏专业知识,房地产公司就需要一些从设计角度来掌控楼盘品质的专业人员来协调统领楼盘开发全过程的技术工作。这些专业人员既要有建筑师的专业素质,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又要有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眼光,懂前期策划、成本核算和市场营销……地产建筑师则是担任这一角色的理想人选。地产建筑师对楼盘品质掌控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地产建筑师是产品前期策划的核心人物

地产建筑师在产品前期策划中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地产建筑师从场地的选址、建筑的规划、周边的环境、市政配套和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其次,在获取土地之后,地产建筑师从场地的规划、客户群的定位、建筑平面户型、小区景观、建筑总体风格和小区公建配套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为楼盘的市场定位和品质奠定基调。

房地产项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受政策影响大的特点,因而需要有准确、超前的市场定位,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房地产项目成功的保证。

2、地产建筑师的能够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

地产建筑师虽然具有建筑设计的专业知识,但并不需要亲自动手做设计,他的作用是以自己的专业眼光,选择适合的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设计公司。有的公司善长做住宅,有的公司善长做公建,有的公司在文化建筑设计上有自己的强项,有的公司在景观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地产建筑师就是合理地整合设计资源,使设计配合比达到最优。

3、地产建筑师能做好设计质量与设计进度的控制

一方面,当前设计公司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设计公司为了设计业务,往往很难坚持自己的设计品味,容易迁就开发商。有的开发公司老板拿着出国拍摄的某个欧式古典建筑的照片,让建筑师按此模样设计,而这些豪华、繁琐、浪费、与时代气息和当地环境不相吻合的建筑往往成为设计败笔。另一方面,建筑师作设计一般是把建筑当艺术品来做,有的时候,建筑师为了名气特别注重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房产是产品这一概念,忽视了合理的性价比和开发商最初的产品定位。

在这两种情况下地产建筑师既要站在建筑师的专业立场上来掌控设计质量,又要站在地产商的角度来控制设计的最初定位。这种管理是为了保证前期的产品策划得以落实,使产品的定位不发生偏离。

楼盘作为产品,它需要自己的生产周期,地产建筑师要根据楼盘推出的最后期限,编排周密的设计计划、协调不同设计单位的时间,使各环节的设计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三、温州开发企业中地产建筑师的缺位

温州的开发商大多是从建筑施工等其它相关行业转行过来的,对建筑、规划、景观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虽然在开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地产建筑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和几个项目的积累就能达到的。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地产商要想以产品品质引领市场,没有专业的地产建筑师是很难做到的。虽然开发企业大都设有总工程师的职位,但是总工程师往往由土木工程师提任,其工民建的知识背景决定了其只在结构、施工、监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温州有的地产商并不清楚地产建筑师与土木工程师的区别,盲目认为以总工程师负责技术,基本上就能解决地产开发全过程的技术问题。

由于开发商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人才,对于产品的前期策划、总图规划和产品设计的定位只能交给设计院,设计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开发商只能凭经验提一些设计要求,很难从楼盘的整体品质上来掌控。由于总图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分别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各公司之间又缺乏协调,往往造成总体风格不一致。

四、地产建筑师的缺位制约了温州楼盘品质的提升

相对温州楼市的“高价”来说,温州楼盘的品质很难说是高的。温州楼市一直存在着楼盘偏小、公建配套不齐全、套型设计不合理、建筑科技含量不高、楼盘同质化严重和室外空间景观差等问题。这使得温州楼盘的总体品质与国内先进城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客观地讲,温州一些注重品牌的开发商也已经认识到产品品质的提升是房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设计建筑师在产品品质提升中的作用,所以,有的开发商在楼盘设计之前邀请建筑师一起考察其他城市高品质的楼盘。但是,设计建筑师只能在设计环节掌控建筑设计的质量,而很难参与到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在温州真正聘用建筑师担任房地产公司的地产建筑师的企业还很少,地产建筑师在地产公司是缺位的。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更新的需要,遗留在城市中大量废弃的工厂,废料堆放的场地,成为城市死角。因此,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再利用是目前城市发展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工业废弃地的改造与再利用的模式研究

1,1 生态修复型

生态修复型的改造可以产生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改造时要以城市的大环境为背景,多场地重新进行定位,对土壤,水资源等进行治理更新,使场地恢复生态活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新的城市景观。

1,2 功能置换型

曾经的工业建筑由于功能的需要,一般都有良好的建筑质量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用很短的建设周期进行改造,有资金投入小、成本回收快的特点。且由于某些工业建筑有特的外观和空间布局,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造后的建筑也会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于旧建筑中注入新的回报较高的产业功能,形成由经济价值驱动而出现的功能置换模式称为功能置换型。

1,3 文化保护型

《世界遗产公约》指出,文化遗产包括在历史、艺术、科学或者人类等方面具有比较突出普遍价值的纪念物,建筑群和古迹遗址。一些工业遗产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这种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废弃地,文化保护型改造模式比较适合,但由于我国整体上还未进入后工业社会,人们不能认为工业设施保留下来有足够的艺术价值,缺乏工业旅游,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因此对工业废弃地的文化保护型改造实际应用效果不够好。

2 改造与再利用的主要设计内容

由于场地受到过严重的破坏或污染,其设计手法往往比一般的景观设计复杂得多。从一些国内外成功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实践中,可以总结出如下改造手法。

2,1 废弃工业建筑、构筑物和工业设施的保留和改造

在一些以秉承工业景观为景观设计基础的情况中,对场地原有工业景观的处理是重要部分,包括原有工业建筑,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相关的运输仓储设施等。主要方法有以下3种:

(1)保留整体。完整地保留工厂的原状,包括建筑物和设施设备,使人们在改造后的景观中可以感知到以前工厂运转时的状态。(2)保留部分。保留废弃工厂具有典型特色的、有重要意义的景观片段和质量较好的工业建筑,使其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3)保留构件。保留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的构造上的一部分,如基础、墙、桁架等,是人们通过这些细节产生对原有工业场景的联想。

大多数情况下,改造保留的部分,赋予新的功能,能够发挥重要的景观价值,对它们的改造再利用有以下一些途径:

(1)工业景观的形体结构很容易转变为公园的结构。如运输的铁路系统可以保留并形成串联全园的步行体系。(2)利用原有工业建筑牢固的基础和开阔的内部空间,将其改造成音乐厅,影剧院,展览馆等建筑。(3)利用局部废弃的构筑物改造成形式新颖吸引人的局部景观,如将高炉稍加改造成为攀爬登高设施,建筑的柱网框架可以成为攀援植物的支架,建筑基础可以作为蓄水池等。

2,2 污染处理

场地上的废料包括废置不用的工业材料,残砖瓦砾和不再使用的生产原料以及工业废渣。在废料的处理中,尽量将废料再利用,本着就地取材,就地消化的原则,可以使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和艺术作品原料。

要想使工业废弃地重新发挥价值,恢复期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可以使用相应的设施对污染进行常规的技术处理,也可以运用各种生态技术改良土壤,比如使用生物疗法,增加土壤腐殖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种植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的植物,逐步改善土壤情况,同时制造富有野趣的自然景观。

2,3 植物设计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8)

l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9)

中图分类号: 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2012-02(03)9822

0引言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加紧对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商业地产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进行开工建设。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作为商业建筑外立面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工程,它对商业建筑的立面形象、商业氛围的营造及城市景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照明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照明设计、灯具产品及施工整体还不是很成熟,造成项目夜景照明工程最终实现效果常常不尽人意。下面笔者结合近期参与的商业项目的夜景照明工程的实践情况,从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现状、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分别浅谈一下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控制要点。

1目前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现状

缺乏整体设计规划及专业设计

由于目前我国照明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优秀的专业照明设计单位不多,不少商业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缺乏整体规划和专业设计,存在夜景照明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同步、照明设计理念不先进、照明设计深度达不到施工要求等问题。同时由于一些业主对夜景照明设计不太重视,不愿意在照明设计上花钱,选择由照明施工单位或者照明灯具厂家进行设计,让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以致照明设计的质量及投资控制都非常难以保证。

1.2 过于追求商业项目的夺目效果,对照明节能设计不够重视

由于商业建筑的商业属性,业主方往往比较追求商业氛围的营造或博人眼球的夺目效果,而忽视了对照明的节能设计,从而造成商业运营期的能源浪费、光污染和经营成本增高。

1.3对照明市场调研不够,对新材料、新设备质量关键节点把控不住

目前,我国照明市场发展迅速,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样一款照明产品由于其关键元器件、材质的质量差异,可造成其品质和价格巨大差异。如果不对照明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材料质量的关键节点把控不住,就会造成选择材料、设备的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照明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照明设计效果。

1.4与其他商业建筑外立面施工单位施工配合不到位,从而影响照明设计最终实现效果

商业建筑的面积大,楼层较高,大多为玻璃或石材幕墙。灯光是为了更好的在夜晚展现建筑风格及特色,所以灯具一般安装在幕墙内或室外。为了更好的隐藏灯具,幕墙需要微小调整预留凹槽或增加挡板遮挡灯具,部分灯具需要预留预埋件安装灯具、需要幕墙预留管线等等,这些都需要与幕墙、业主、总包单位的密切配合。

1.5缺乏城市夜景照明工程专业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及规程,造成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有个别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而现行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对城市夜景照明工程施工这块针对性还不够,对照明新产品验收的标准、光污染控制等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故给夜景照明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带来了一定问题。

2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设计阶段的控制

设计阶段是项目投资和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故要做好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控制,首先必须严抓设计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2.1商业建筑夜景照明设计加强与建筑设计的深入沟通、整体规划

商业建筑夜景照明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办公、住宅项目,它有它特殊的商业属性,为了更好的展现建筑立面形象,需要对商业标识、广告、橱窗、商业出入口、商业建筑立面照明进行整体规划和专业设计。只有通过加强与建筑设计的深入沟通,理解建筑,才能既满足商业项目夜景照明的功能需求,又较好的体现建筑的设计特点,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增色。

2.2要委托专业照明设计单位进行专业设计

由于目前我国照明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般业主方和工程专业人员对各类新照明产品和技术还不是十分精通,因此需要委托一家专业照明设计单位进行专业设计,由专业的照明设计单位协助业主方把好设计关、材料关和施工质量关。

2.3要对设计图纸需进行专业审核,确保图纸设计质量及深度

夜景照明设计图纸一般不需提交给政府审图中心审图,故业主方需要自行组织图纸的专业审核,审查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审查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施工图纸要明确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设计参数、材质等设计要求,应尽量避免施工图由施工单位深化的情况,以确保设计的实现效果和投资的有效控制。

2.4要加强商业建筑夜景照明的节能设计

节能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商业建筑夜景照明设计也不例外,需要对节能设计重点考虑,这对今后商业项目运营成本的降低也大有益处,具体要主抓以下五个方面:

(1)要根据商业项目所在城市规模、环境区域亮度、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等,确定所需的照度或亮度的标准值,避免设计照度或亮度过高,浪费电能;同时LPD值不可超过《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规定限值。

(2)要选择经济合理的夜景照明方式;可根据商业建筑立面照明的主次,采用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的照明方式,做到重点突出、兼顾一般,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泛光照明方式,合理应用建筑功能性照明、内透光照明及轮廓照明等相对较为节能的照明方式。

(3)要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LED照明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色彩丰富、可控制变化等优点,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可积极推广使用。

(4)要根据光源要求配置能效标准高的灯具及灯用附件,充分发挥光源能效,灯具的功率因数应≥0.9。

(5)要采用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商业时段、人流数量、节假日时间选择不同照明控制方式,以节约能源。如商业建筑采用平日、一般节假日和重大节假日分级别分时段的照明控制方式;商业广场及景观照明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光控、时空和程控相结合的方式。

以笔者参与的某文化广场商业裙楼夜景照明工程为例,该工程结合建筑现代流畅的曲线设计,以苏州运河文化为创意,采用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一、二层采用内透光照明和功能性照明方式,三、四层局部采用可控制变化的LED灯带表达苏州运河蜿蜒流动的文化创意,五层采用可控制变化的LED投光照明,既较好的体现了建筑设计特点,又烘托了商业气氛,同时也较好的节约了电能。文化广场商业裙楼夜景照明效果图如图1所示。

3商业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实施阶段的控制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建筑动画就是用来表现建筑以及建筑相关环境的动画影片,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利用计算机制作出虚拟的建筑环境,如地理位置、建筑物内部及外观、道路、桥梁、园林景观、配套设施、人物、动物、自然现象等都是动态地存在于建筑环境中,人们可以任意角度浏览,利用专业软件为虚拟动态的三维场景融入声音、文字、动画角色等元素,为项目进行多方面的展示与宣传。这种把文字、声音、静态动态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数字信息结合在一起,建立人机交互关系,创造出一种集数字媒体、三维图形、虚拟现实于一身的新型媒体,是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使决策者、设计者、工程人员以及公众可以从任意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实时互动地看到设计效果,身临其境地掌握周围环境和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目前的建筑动画主要被应用于房地产广告宣传、工程投标、建设项目审批、环境介绍、古建筑保护和复原等。

一、建筑动画的发展历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设计行业间的合作,而三维动画设计做为一种先进的表现平台很自然的与现代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建筑动画。建筑动画技术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建筑动画的优势是在建设项目开发前进行全方位宣传,由于建设项目没有建成之前无法进行实景拍摄,利用虚拟动画技术,打破了以往建筑设计“从平面、立面、剖面和三维模型”的表现模式,很好地表达了开发商的诉求。电子标书、数字媒体投标方案演示作为建设行业新兴的设计方案展示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这种受到业主、评审专家及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的欢迎的表现方式所依靠的实现手段就是虚拟建筑动画技术。

房地产业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建筑动画的发展,建筑动画的出现为集合了创新、技术、艺术为一身的建筑设计领域开拓了一个新思路。建筑动画技术是建筑设计和景观与规划表现从传统工艺向数字技术发展的又一次革命。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动画发展成为近几年热门的行业,也成为未来建筑表现的一个发展方向,建筑动画是近年来三维技术走入中国后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应用领域,它是从单一的表现转向动态表现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从平面走向全方位视角展现的过程。

虚拟的数字世界给予真实世界的人类全新感知,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为快速增长的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网上世博会作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网络展示平台,提供给各参展者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虚拟展馆。网上世博会中各参展者的展馆外形与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展示内容等均与实地展览的场地和展馆相同,弥补了世博会期间大部分人群无法到现场参观的缺憾,让其在网上体验到与实体世博现实运转最相近的虚拟世博,拉近实体世博与网上世博的距离。同时,参展者可以在网上世博会展馆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选择采用更为创新和多样的展示方式,通过建筑动画技术展现其参加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场面。“网上世博会”是国际展览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使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所高度评价的“网上世博会”,被认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更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虚拟建筑动画技术为世博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开启一个网络世博的新时代。

二、建筑动画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的广泛应用

建筑投标类项目:

从建筑领域而言,对于大型建筑投标类项目往往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决定最后的方案,而设计师的理念如果只是用设计图表达,则显得太过单薄也不够直观,而应用三维动画技术的建筑表现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表达设计者思想的任务。传统的效果图表现手段单一、缺乏气氛展示和环境的真实性,利用三维动画技术作为投标设计方案的展示工具,则可以构筑逼真的三维动态模型,全方位的展示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及功能,评委可通过亲身感受评估方案的特点与优劣,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建筑设计类项目:

建筑动画技术以视觉形式反映了设计者的思想,如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首先要做的是对这座建筑的结构、外形做细致的构思,然后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大多只有专业人士能看懂,建筑动画技术能把这种构思变成看得见的虚拟物体和环境,使以往只能借助传统沙盘的设计模式提升到数字化的完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与效率。运用三维动画技术,设计者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构建虚拟空间,并能任意变换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来观察设计的效果。

房地产楼盘推介类项目:

随着房地产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展示手段如平面图、表现图、沙盘、样板房等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敏锐把握市场动向,果断启用最新的技术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方可领先一步击溃竞争对手。集图形、图像、动画、数字媒体、网络科技于一身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这种最新型的房地产营销方式。在房地产销售当中,传统的做法是制作沙盘模型,而应用建筑动画技术进行房地产虚拟楼盘展示,会给客户带来难以比拟的真实感与现场感。建筑动画采用动画虚拟技术结合视频的表现手法,将楼盘外观、室内结构、物业管理、小区环境、生活配套等未来将建成的生活场景进行提前演绎展示,让人们轻松而清晰地了解未来家园的品质生活。建筑动画的镜头无限自由,可全面逼真地演绎楼盘整体的未来形象,把楼盘设计者的思想完美无误的演绎,购房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欣赏影片的同时,也了解了未来楼盘的布局、造型、空间、绿化、景观等优点,从而受到震撼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能大大提高该房产的潜在市场价值,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开发成功率,从而使客户更快更准地做出定购决定,大大加快商品销售的速度。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国家这种展销手段非常热门,而在我国,诸如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房地产行业也采用这种手段作为申报、审批、宣传、交流、销售的展示手段,是当今房地产行业一个综合实力的象征和标志。

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类项目:

使用虚拟现实演示单体建筑、居住小区乃至城市空间,可以让人以不同的俯仰角度去审视或欣赏其外部空间的动感形象及其平面布局特点。它所产生的融合性,要比模型或效果图更形象、完整和生动。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将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事情,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居住的城市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也是许多年来人们所感兴趣的话题,现在因为有了建筑虚拟动画技术,曾经的梦想也被轻易的实现了。

对建筑行业而言,虚拟现实技术为建筑师们设计和评价建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展现设计方案虚拟现实系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虚拟现实所建立的虚拟环境是由基于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模型组合而成,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建立逼真的三维场景,对规划项目进行真实的“再现”。用户在三维场景中任意动画,人机交互,这样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能够轻易地被发现,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提高了项目的评估质量。同时可以很轻松的进行修改,如改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外立面的材质、颜色,改变绿化密度,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即可。从而大大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兴起。虚拟现实技术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消费的主流方式,目前,数字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宣传、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其更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就建设行业来说,人们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根据真实的场景或任务来进行虚拟现实设计、室内外建筑动画设计、效果图制作和产品造型设计等。

目前国务院各部委对发展数字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已建立了一批数字媒体产业发展基地,财政部专门设立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数字媒体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数字媒体素材库建设、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推动形成成熟的数字媒体产业链。同时,政府为创立我国数字媒体品牌和培育数字媒体制作人才,精心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建筑动画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将在未来几年替代一切传统设计表现方式而形成新的巨大产业。而在不远的将来,由数字媒体产业带动的信息、通信、数字家电、软件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比现在任何一个单一产业,乃至于能源产业的产值都要庞大。丰厚的经济收益,极低的能源损耗,使得许多国家都投巨资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研发。例如:波音公司完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波音777新型客机获得成功;加拿大政府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多伦多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并把它作为申办奥运会的重要宣传资料。

我国建筑动画产业存在着庞大的市场,建筑动画产业的生产技术更新特别快,各种相关软件的不断升级和新技术不断产生,需要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要求。迅速发展的数字媒体产业呼唤大量合格的人才,市场对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建筑动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非常丰富,除了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创意,还要求其具有较为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更要求熟练的操作技巧和制作能力。建筑动画技术是一门要求建筑专业知识、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相结合的学科,社会需求量如此之多,但兼通专业、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数字人才的欠缺、人才结构失衡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是制约其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紧贴社会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将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际、理念优势与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制作出高水平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作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管理、人才应用的问题。

四、结束语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带动房地产市场以及城市规划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动画产业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给建筑动画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动力,并以它所特有的建立高度科技化、人性化的虚拟空间成为二十一世纪备受追捧的黄金职业领域。建筑动画行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并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对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建筑与空间环境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行业急需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人才的加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科技来呈现建筑设计成果,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领域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强大潜在能量,创造出更多的应用价值。

上一篇: 纺织技术论文 下一篇: 公司税务管理情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