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1 08:33:58

预防流感的方法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某院从2014年1~12月对所有送检的血液、尿液、痰液等培养标本一共验出MRSA患者137例。137例患者中12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7例由于其他原因出院或转院, 3例由于原发疾病严重病死, 2例由于肺部感染MRSA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及时监控 对可疑患者均进行MRSA检测。若在入院2 d内感染, 即认为院外感染;若超过2 d, 则认为院内感染。不管是何种感染途径, 只要确诊, 应立刻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 在离开隔离区时, 需要采用0.5%碘伏对鼻腔消毒, 并用生理盐水漱口[2]。对医护人员进行MRSA检测1次/月, 一旦发现感染, 需积极治疗, 待解除携带之后方可返岗。

1. 2. 2 对MRSA带菌者的护理 对MRSA带菌者进行日常护理时, 除非患者已经感冒, 否则一律不戴口罩、围裙与帽子。

1. 2. 2. 1 洗手 带菌者洗手时要用流水和洗手液, 把各种机体湿性物质(血液、分泌物等)洗掉。清除时护理人员要戴手套操作。若条件许可, 可采用干性消毒药物擦手以代替洗手液洗手, 既能随时清洁, 又节省时间和人力。

1. 2. 2. 2 消毒清洁 对于有机体湿性物质(血液、分泌物等)污染被服、餐具和便器, 要采用流水加洗涤剂清洁后, 再用消毒水消毒。而无湿性物质污染的, 则无需应用消毒药物。而带菌者居住处的墙壁和地板, 如果有有机体湿性物质污染, 则先使用洗涤剂清洁, 再对污染处采用酒精或者次氯酸钠消毒[3]。

1. 2. 2. 3 洗浴 研究表明, MRSA带菌者在洗浴后的洗澡水不会检出MRSA, 因此不必过分限制。除非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 则要采用消毒水对澡盆消毒。又或是在洗澡前, 采用软膏将疮面进行涂抹, 再包扎, 防止进水。

1. 2. 3 环境管理 医院患者大多免疫力下降, 且有运用大量抗生素的情况。因此要做好环境的护理。要对空调、风扇、电视机等物品进行消毒清洁。而对医疗器械、门把、床头柜等用品, 要采用500 mg/L的有效氯水消毒。此外, 还要对空气进行消毒, 并定期对空气进行检测。患者的床单被铺要用市售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床垫采取环氧乙烷熏蒸。

1. 2. 4 加强教育 在患者入院前便做好预防MRSA感染的教育, 尤其对于文化水平低、来自农村、生活习惯不良的患者, 要告知正确的防护工作, 提高患者对于MRSA感染的了解度。

1. 2. 5 合理应用抗生素 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 协助医生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实施MRSA护理措施后, 2015年1月~2016年1月MRSA感染21例。同比减少116例。

3 讨论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随机抽取的10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10年至2017年预防控制流行感冒疾病的资料及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125名护士对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探究。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入选资料均符合相关标准,具有研究价值。在所有研究资料中,有21起为类似流感样病情,其中20起均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所占比例为95.24%。在入选10所农村中小学中,类似流感学生病例568例,其中,确诊为流行性感冒的患者为220例,重型流感患者65例。568例患者中,男320例,女248例,年龄分布在7岁至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63±0.53)岁。

1.2 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10所农村中小学中患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农村中小学流行性感冒疾病现状及预防控制方法,并根据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一定预防控制方法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

2 结果

通过对流行感冒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完善相关策略和管理体系,农村中小学学生患流行感冒的概率明显降低,取得较好的效果,本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患流感的人数明显降低,568例患者均治愈,且对防治效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3 讨论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3)

禽流感、甲流,这些名称已经成了近年来的流行语。俗话说:“早春孩儿面,阴晴随时变。”在春天,刚刚还是阳光灿烂,转眼间便阴雨连绵,在这个时候,多变的气候为病毒提供了大量繁衍的大好机会,也成为春季流感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专家提醒,在这个季节我们一定要做足准备防流感。

流感不是小病

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感冒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然而,流感不容小觑,特别是老年人抵抗力差,本身又有慢性病,在病毒的侵扰下,比普通人更易“中招”,引发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主要有流感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对老年人来说,如果并发肺炎,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每年,我国有4千人死于流感,其中老年人占了不少比例。

TIPS:流感VS细菌性感冒

除了流感病毒,细菌感染也会导致感冒。虽然它们都会产生发热、流涕、肌肉酸痛等症状,但是流感一般流出的鼻涕呈清水样;而细菌感染时流涕一般呈黄色黏稠状。

历史上,流感比战争更有杀伤力

20世纪曾爆发过4次大型流感,其破坏力至今让人们谈之色变。最著名的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它夺走了4千多万人的生命后,才销声匿迹,而当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也不过1千多万。之后,1957年的亚洲流感,令200多万人丧失了生命;1968年的香港流感,仅美国就有3.4万人因此而丧生;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死亡者也有上万之众。现在,你还能对流感等闲视之吗?

特别提示:

流感要选抗病毒治疗

很多人喜欢用感冒药加抗生素应对感冒,其实抗生素只能攻克细菌,对流感病毒束手无策。对付流感必须用抗病毒药物加上针对所出现的症状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如何为自己做好预防功课?

打疫苗:

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恐怕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方法了。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会对第二年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进行预测,并公布于众。而每个国家就根据这份名单生产疫苗。因此,打疫苗,预防的是一大批流感。另外,每年都应打疫苗,及时更新体内的“抗体库”,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接种流感疫苗很安全

流感疫苗分两种:一种叫做减毒活疫苗,即把毒性被减低的病毒植入人体内,以此激发人的免疫能力,对抗病毒产生抗体。另一种被称为灭活疫苗,即把病毒杀死、裂解、提纯后制成疫苗。现在我国采用的大多数疫苗(包括甲流)都属于后者。

个别人打疫苗后会出现轻度发烧、局部红肿疼痛等轻度症状,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两三天之内就会自行消失。现在甲流接种者已达200万,不良反应率仅百万分之几,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疫苗相仿。

Q&A:我该如何避免打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呢?

A:首先在打疫苗之前需了解疫苗的成分中是否有自己过敏的成分,其次有不明原因的发烧、身体有不适之处或是慢性病正处于发作期时,都要告诉医生,另择时间打疫苗。另外,打好疫苗后,也要注意休息,多喝水。

居家建议:中药防流感

自中国发现第一例甲流患者后,中医也在积极研制用中药方剂抗病毒的方法。现在,抗病毒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已被卫生部列入《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推荐药。由此看来,中药对流感、甲流的防治功效不容小看。

2009年底,北京中医管理局公布了四份中草药饮片组方,在流感风行季节,帮助不同人群抵御流感。今天,我们就用它们为自己和家人筑起抵御流感的防御工事吧。

好消息:上海60岁以上人群能免费种疫苗

去年10月份时,上海卫生局决定沪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60岁老年人都能在去年10月至今年3月之间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TIPS:防流感攻略

戴口罩。能有效地预防病毒通过口鼻传播,但需注意,口罩要勤换、勤洗,否则沾染细菌、病毒的口罩反而会“帮倒忙”。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时也可备些湿纸巾或酒精棉花,以备不时之需。

锻炼与保暖。增强抵抗力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

适合你的预防方:

太子参黄芩茶

制作方法及用法: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每日用水煎后,分2次服,连服5天。

适用人群:适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人群

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适合你的家人的预防方:

适合儿子、女儿的漱饮方

制作方法及用法: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每日煎水后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成年人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4)

【Abstract】Objectiv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umps、shorten the popular time,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through the effective control and immunization. Methods Did effective controlling and immunization by taking measures of treating infected persons、isolat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monitoring the situation and vaccination protecting the vulnerable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control and immunization, the epidemic time of mumps a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re are only 31 days, 42 infection patients are cured and no complications, and are no further outbreaks popular trends. Conclusions Timely and effect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immune efficacy of mumps、shorten its popular time,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 infection and spread.

【Key words】Mumps Immunization

Control

流行性腮腺炎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多发于青少年及儿童。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腮腺疼痛、非化脓性肿胀及发热等[1]。该病的临床症状较轻且为自限性疾病,因此该病发生时极易被人们所忽视。但该病的危害不仅只局限于腮腺,同时可能会对脏器及腺体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其并发症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卵巢炎、睾丸炎、心肌炎、胰腺炎等,情况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我们通过对某辖区发生疫情的一所小学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3月某辖区一有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小学,总调查人数901人,男482人、女419人。其中42人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11岁。42例感染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无力、发热、耳部疼痛、头痛、食欲不振及腮腺肿大症状。

1.2 方法

对已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治疗,加强学校教室消毒工作,开展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及预警报告。

2 结果

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后,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流行时间仅为31天;42例感染患者在及时治疗后发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且解除了隔离,同时也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在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疫情并未有进一步流行发展的趋势。

3 讨论

若无计划性免疫实施,流行性腮腺炎往往会随人群抗体消长而发生周期性流行。一般2-3年会流行一次,7-8年为一流行周期。1岁内儿童因从母体胎盘中获得免疫抗体而使得其感染该病的几率大为减小。该病多发于5-9岁儿童,且常见于冬春季。在人口稀少、交通闭塞、集体机构人群中易引起暴发。该病虽临床症状轻,但其可能会对感染患者造成的身体危害及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控制及免疫预防。我们通过对某辖区一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小学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使得疫情得到了显著控制,其控制及免疫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将已感染患者及时隔离,并送往医院住院或进行隔离治疗。在患者治愈前,不准许其进入公共场所或是学校上课,防止对其他人造成传播、感染。当患者治愈后,应由相关卫生部门对其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接受其返校学习。

其次,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将传染源进行隔离,并对教室进行彻底全面消毒,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再其次,加强疫情的监测及预警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存在应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有效控制措施,将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及治疗,以防疫情蔓延。同时还应对学校进行调查及走访,定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及卫生局等报告疫情情况。

最后,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动员未感染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接种腮腺炎疫苗,开展预防接种,充分做好易感人群保护工作[3]。有调查通过对暴发腮腺炎校园学生的疫苗应急接种后的Logisti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其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既往感染史、疫苗接种史等。若单独采用腮腺炎疫苗或是将其与风疹、麻疹疫苗进行联合应急接种,接种者其年龄、接种季节及时间等均不会对防治效果造成影响。这也充分说明了即使疾病流行,其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也能满足,可显著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

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控制及免疫预防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应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教育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增强民众防范意识,确保民众身心健康,切实防范该病发生、蔓延扩散。

参 考 文 献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5)

2009年3月墨西哥爆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WHO初始将此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大流行阶段[1] 。各国政府及医务工作者都在积极应对、治疗、预防本病,据报道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国于2009年9月率先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疫苗的生产能力有限,分批供应、分批接种。目前我国虽已发出5781万人份疫苗(2009年12月4日17:30分甘肃省卫生厅电视电话会议),但与我国总人口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能发掘中医药宝库,研制一种长期有效、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不服药、无痛苦的大众化预防品,无疑将在短期内缓解疫苗供不应求的压力,同时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起到良效。笔者从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出发,以未病先防、“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借鉴小儿佩挂防感散[2]预防感冒的成功经验,参考健康报公布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药物,自行研制防甲流香囊,推广应用于除孕产妇以外的1岁以上的广大人群预防甲型H1N1流感。笔者于2009年11月4日至今手工制作防甲流香囊500个,免费发放给院内职工、亲朋好友及部分患者,佩挂于天突穴或膻中穴,深受欢迎,收效良好。

1临床资料

1.1药物及佩带

防甲流香囊药物组成:冰片60 g、雄黄60 g、黄芩150 g、肉桂150 g、苍术300 g、藿香300 g、艾叶150 g、薄荷250 g、草果50 g、砂仁100 g、白芷50 g。上药研细末,混匀,每次取3~5 g装袋,佩挂在天突或膻中穴。一般全天佩带,入睡离身。

1.2禁忌人群

1岁以下小儿、孕妇、产妇、局部皮肤溃烂者。

1.3回访效果及典型案例

佩带者中大部分人至今没感冒,一部分人感冒后服用西药2~3 d即愈。同一楼层没带香囊者感冒后均需静脉滴注西药3~5 d才能痊愈。我市流感高峰期(2009年11月1日至16日)有1例3岁女童所在班只剩她1人到校,班上其余42人均因感冒而请假5~10 d。该幼儿于11月21日洗澡时不慎感冒,服药2 d即愈,至今没有间断上幼儿园。

2讨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1]。笔者从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出发,借鉴小儿防感散预防感冒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医外治法,手工制作防甲流香囊佩挂于天突穴或膻中穴,推广应用于除孕产妇以外的1岁以上的广大人群预防甲型H1N1流感,收效良好。本品疏通经络、避秽祛邪,药源广、价格低廉、制作简单、佩带方便,无毒副作用,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祖国医学一贯注重对疾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已明确提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治未病最为经典的论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佩带中药香囊预防疾病的做法,端午节戴荷包就是最好的证明。佩带中药香囊预防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用于内、妇、外、儿、骨伤、皮肤、五官与肛肠等各科[3]。清代医家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专家吴震西将中药外治法的机理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黏膜吸收”3方面,并为广大医家所接受[4]。香囊佩挂于天突穴或膻中穴,可起到局部刺激经穴的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系统以调节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5]。

防甲流香囊中冰片、雄黄、黄芩、肉桂原系上海市中医院夏以琳所创防感散,用于预防小儿感冒,临床验证有效率达87.83 %[2];苍术、藿香、艾叶、白芷等系健康报公布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佩带香囊药物。《本草经疏》认为冰片“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本草纲目》认为草果“……兼辟瘴解瘟”,《本经》认为雄黄“……杀百虫毒”,《别录》载藿香“去恶气……”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上述药物均有解热、抗病毒之功。以上药物共为香囊,可起芳香避秽、疏通经络之功。

由于时间及水平所限,香囊制作简单、粗糙,数量有限,样本小,观察时间仅1月,其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观察、验证,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相信防甲流香囊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的通知[S].2009,3.

[2]夏以琳. 防感散预防小儿感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7):35-37.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地区的3家工厂、1个农贸市场和2个建筑工地为抽取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1000例流动人口。

1.2方法首先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从文献、网络、医院等方面对当前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的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流动人口中所呈现的这些艾滋病问题进而采取一定的预防干预措施。针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为健康干预的方法,此预防干预措施所采取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录像、以课题组专家讲授的方式听取关于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的讲座、下发艾滋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的方法,以及在以上三种单一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其他的措施进行复合性的干预,此四种方式进行[2]。健康干预后,对1000例流动人口在预防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见表1。

经调查结果分析,流动人口中针对艾滋病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贫乏、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增加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流动人口中针对艾滋病的预防干预需要采取以艾滋病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录像、讲座、宣传手册,以及复合性干预四种健康干预预防措施。表1中,在选取的1000例流动人口中,健康干预前,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2.8%,健康干预后,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78.6%,干预前后对比提高了25.8%,以此为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的感染量的减少上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健康干预前后对比,P

3讨论

从流动人口的特性出发,在流动人口中,艾滋病与这一人群中存在着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比较贫乏、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增加四个方面,针对流动人口所实施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也逐渐的成为了医学工作者和卫生组织的当务之急。受艾滋病特殊性的影响,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传播速度的抑制只能通过预防干预措施进行,并以艾滋病的健康知识为主体,这也是当前预防艾滋病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3]。在此次选取的1000例流动人口中,经艾滋病健康知识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健康干预前,1000例流动人口中仅有528人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知晓率仅为52.8%,健康干预后,1000例流动人口中有786人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知晓率为78.6%,干预前后相比较,知晓率提高了25.8%,经统计学分析,P

综上所述,针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艾滋病知识为主体的录像、宣传手册、专家讲座和复合性干预四种健康干预的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率,还有效的减少了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上的感染和传播率,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7)

流行传染病自古以来就有所记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染病都已经得到控制,可以预防。但是传染病的病菌也在不断进步、变异,很多都具有了抗药性。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1]。现探讨流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对本地区2013年3月~2014年3月常见流行传染病的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采取控制及预防措施后流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调查本地区正常的成年人对流行传染病结核、乙肝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在实施控制及预防措施后,在进行统计并与之前进行比较。

1.2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

1.2.1控制传染源 在传染病病发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控制感染源,隔离患者。许多传染疾病在高峰阶段或之前就会排出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避免人群过度集中,减少集体户外活动。对于乙型肝炎、菌痢这种病原携带者也是感染源的疾病,更要注意防范。

1.2.2切断传染途径 控制流行传染病的一大重要方法就是切断传染途径。对于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为避免感染,应当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对于各种肠道传染疾病,要做到卫生饮食,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消灭"四害"。

1.2.3人工免疫 加强人工免疫,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流行传染疾病的主要手段。需要将疾病的生物制剂接种到人体,使机体对该种疾病产生特异性,提高人体的总体免疫水平[2]。如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都是通过防预接种进行预防的。

1.2.4改善卫生条件 改善周边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是控制预防流行传染疾病的重要方法。改善环境,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对城镇、农村居民的饮水进行消毒,做到饮水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努力贯彻《食品卫生法》,坚决拒绝有害食品流经市场;做好城乡垃圾污水及粪便的排放与处理工作,将强无害化处理;对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感染病菌扩散[3]。

1.2.5健康教育 提高公民对流行传染病的了解认识,加强健康教育也是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可通过电视、网络、传单及讲座等方式宣传普及有光流行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性及预防等相关知识。

1.2.6完善传染病长效控制机制 加大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包括传染病发病、死亡、传染病病原等情况。完善传染病防止机制,包括卫生监督系统、疾病防制控制体系、信息情报系统及公共卫生治疗救助机制等。有必要时还可开展对流行因素、流行规律的研究[4]。加强国境的卫生检疫,防止国外的传染病流入国内。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2.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的对比检验法,用χ2检验法对比计数资料,P

2 结果

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后本地区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与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见的流行传染疾病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现在各种病菌不断变异又形成了很多新兴的病菌,其危害性更加强大,极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通过上述研究,加强对流行传染疾病的控制预防,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进行人工免疫、进行健康宣传、完善传染病长效控制机制等,可以有效控制、预防流行传染疾病,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YangChanggui,shrimp,Ou Xiulian.Shenzhen city community preventionprevention vaccina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 operation Cost research[J].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10,7(9):1-3.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8)

在流感治疗上,不少家长存在着不小的误区。你帮孩子预防流感的方法到底是对是错?赶快来测一测吧。

为帮助孩子预防流感,家中最好每天都要用消毒剂消毒,这样才能避免病毒有机可乘。

对 错

入秋之后,要多给孩子补充点儿维生素,以便有效抵抗流感的侵袭。

对 错

要想不患流感,平时可以给孩子多吃点儿板蓝根来预防。

对 错

接种流感疫苗之后,就再也不担心孩子今年会得感冒了。

对 错

如果孩子体质好、免疫力强,流感病毒就不会找上门啦。

对 错

去年已经打过流感疫苗,所以今年就不用再打,连续打疫苗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

对 错

预防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因此,所有孩子都应该及时接种疫苗。

对 错

预防流感要先从父母做起,因为父母最容易把外面的病菌带给孩子。

对 错

答案公布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方法之一,但过分使用消毒剂并不妥。一方面,消毒剂并不一定能杀死流感病毒,另一方面,过多使用消毒剂会破坏身边的有益菌群,而有益菌对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大有帮助。所以,讲究卫生是对的,比如勤漱口、勤洗手等,而消毒剂就不宜滥用了。

各种维生素对健康好处多多,这毋庸置疑。但它们却不能使人远离流感病毒。最理想的预防流感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日常饮食均衡就可以了。

不少家长误以为板蓝根具有抗病毒作用,又是中药,没有副作用,因此肆无忌惮地给孩子长期服用。殊不知,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的良药,而且服用不当会造成过敏及消化、造血系统等不良反应。

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对普通感冒并没有预防作用。所以不要误认为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孩子就再也不会感冒了。正常情况下,流感疫苗的平均保护率在70%~90%,还有10%~3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即便接种了疫苗,还有可能感染流感。不过,研究证明,即便是再次感染流感,只要接种过疫苗,症状会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要轻、病程要短,尤其是因流感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会降低许多。

流感病毒传播的风险时刻存在。正因为如此,医生告诫:不论男女老幼,任何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积极预防流感。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同,所以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更新人们的免疫记忆,提高抗体的保护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发病和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目的,因此,并不会降低抵抗力。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6个月以上~5 岁以下的孩子,更是重点推荐应该接种的人群。另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严重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的孩子也都是优先照顾的接种对象,但也有极少数孩子是不适合接种的:

6个月以下的婴儿。

有严重鸡蛋过敏的孩子。

曾经接种过流感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孩子。

正在感冒发烧的孩子。

父母本身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要经常外出,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种病菌,甚至在下班回家时把这些病菌带回家。因此,儿科专家建议父母,下班回到家,先不要抱孩子,而是要脱去外衣,洗手、洗脸(尤其是鼻孔和嘴)、漱口,然后再和孩子接触。

有效的3级流感预防方案,快来

试试吧!

流感的传染力强,对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流感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如病毒性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等。不过,流感虽厉害,却是可以预防的,妈妈需要提前帮孩子打响健康保卫战。

一级预防: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通过疫苗的刺激,使人体内自发地产生足够的抗体而抵抗流感病毒的入侵。特别建议体质虚弱,容易受到感冒侵扰的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最佳接种年龄:6个月~3岁为儿童剂型,需接种2次,两次间隔30天。3岁以上用成人剂型,只需接种一次。

最佳接种时间:每年的9-10月份。

疫苗保护期:1年。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很强,甚至一年一变。所以每年必须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

二级预防: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也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得流感,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流感同样重要。

督促孩子经常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外出回家都要及时洗手,不要让孩子用脏手摸眼睛、嘴、鼻子等。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并把纸巾扔进垃圾桶,不要让孩子接触用过的纸巾,咳嗽或打喷嚏后尽快洗干净双手。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到拥挤嘈杂密闭的场所,不要共用茶杯、餐具,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流感病毒的机会。

如果家里有人患了流感,应适当加以隔离和及时就诊,尤其是在患病的前5天。

如果幼儿园班里有3个以上的小朋友患流感,建议家长短期就不要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

三级预防:让生活方式更健康些

良好的卫生习惯固然重要,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也能帮孩子身体受益无穷,并更好地远离流感病毒的侵袭。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稀释病菌的办法。

秋冬气候多变,给孩子及时加减衣服,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疲劳、抵抗力下降。

减少孩子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多带孩子到室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好心情,给免疫力营造最佳软环境。

平时让孩子多喝开水,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铁、锌等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如橙子、鳄梨、青椒、胡萝卜、杏仁、榛子、香菇、鱼以及全麦食品等。

温馨提示:患流感后重在护理

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有限,因此孩子得了流感以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家里护理,并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发病期。

鼓励孩子多喝水。如果孩子不爱喝,可以让孩子少量、多次地喝凉开水,也可以将果汁稀释后给孩子喝。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9)

《传染病防治法》对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职责有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按照法律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做好疫情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业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二、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疫情预警、预测能力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疫情报告单位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报告分析质量,加强疫情预警、预测预报工作为重点,切实发挥疫情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级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各医院、卫生院要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疫情管理报告网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在人员、设备、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谎报等现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充实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岗位如有人事变动,应提前写出人员调整申请报区疾控中心备案,以便区疾控中心及时掌握疫情人员调整情况,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二级以上医院要保证至少两人专职从事疫情管理工作,镇卫生院、厂企、民营医院要配备一人专职、一人兼职的疫情工作人员,且工作要相对稳定,做到专机专用。

加强医疗单位的网络直报工作,扩大网络直报覆盖面,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工作要求,全区所有由财政拨款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是否接诊传染病人均作为网络直报单位,私立医疗机构逐步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做好疫情报告审核,加强疫情通报工作。国家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各单位要在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和填报质量的分析,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反馈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并定期通报。做好对疫情信息的预测、预警工作,对重要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理。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疫情报告工作,一月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告区卫生局,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疫情漏报调查,及时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对辖区内的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发现异常报告(疫情报告突然增多或减少、传染病的暴发等)要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将调查结果按规定逐级上报。

三、加强疫情监测,落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为及时应对人禽流感、SARS发生和流感大流行,控制和降低全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2012年要继续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各类传染病暴发的技术、物资储备;继续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测点的指导,完善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加强培训,提高呼吸道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医院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和排查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预警病例,认真贯彻执行市局[2005]32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具有前哨作用的环节和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要加强大众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要抓好组织、人员、物资的落实,定期组织非典防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要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市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预案(试行)》及《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等要求,加强流感、人禽流感疫情监测、预测预报工作,重点是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和重点人群的监测,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加强流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必要时启动人间禽流感高暴露人群监测点和设立应急监测点;加强预防流感宣传,有计划地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登记、统计与上报工作。

四、强化霍乱和腹泻病的防治措施,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霍乱和腹泻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霍乱防治工作方案》,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按时成立霍乱防治机动队。

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准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两镇卫生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厂企、民营一级医院设立专桌,保证肠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疫情监测,有计划地开展疫源检索,特别是霍乱弧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检索,在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外环境的监测,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执行全省首例霍乱病例处理制度,一旦出现首例疫情或暴发疫情,迅速核实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继发、蔓延。实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区疾控中心、市立四院、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按要求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要做到物资装备齐全、整洁、实用、有效和便于携带,组织现场疫情处理演练,增强实战能力。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中心,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区疾控中心在流行季节对海产品、疫区的食品、饮用水和其他外环境进行抽样检验,所有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同时,加强对黄河、工商河水点的采样检索,加强对旅馆、饭店、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摊点、集体食堂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人群进行采便检查,防止霍乱的水型和食物型暴发。

五、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强化艾滋病防治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和《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以《省艾滋病防治宣传“五进”方案》、《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省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方案》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实行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规范防治。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到2010年90%以上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等人员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目标,逐步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就诊病人中主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

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济卫疾控发[2007]17号)5类艾滋病防治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安全套推广和高危行为干预,全面开展场所内服务人员艾滋病检测。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五进”活动,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使全区15-49岁人口中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有效干预措施在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达到省、市的要求。

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切实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结合中-美艾滋病合作(GAP)项目、部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VCT)等项目,在全区重点场所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量和服务质量,通过外展服务促进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扩大服务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管理。

根据《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加强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做好全区有关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调查处理。继续实施报病有奖,对报告疫情和及时完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各医疗单位要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在上半年对防治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两镇继续做好外来妇女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的摸底调查和采血工作。

六、贯彻《结核病防治规划》,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

结核病防治要按照《2006-2010年省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完成我区新涂阳病人指标的发现任务,保持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的水平。

七、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疫点和暴发点的处理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进一步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按照《省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严格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对新发病人按国家诊断标准规定试验方法进行确诊,做好新发病例的流调工作,新发病人流调率、血膜采集率要达到100%。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八、强化措施,落实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碘盐监测方案》,加强对碘缺乏病区碘盐监测,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加强尿碘、水碘监测,以了解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水碘含量,为政府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疟疾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疟防管理和“三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密切关注来自疟区的流动人口和自疟区返回的居民,各镜检站5-10月份完成100份的血检任务,染色合格率达90%以上,并于次月5日之前向区疾控中心电话上报血检数量(联系电话),区疾控中心针对血检质量每月抽取10%的血片进行复查,严防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与流行。组织实施以全民服药驱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治肠道寄生虫病,降低感染率。

九、积极开展慢病及学校、托幼机构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加快慢病防治示范社区的建设工作,按照中国CDC制定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等规范要求,对慢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加快慢病防治机构建设,完善慢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学校卫生工作要以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目标,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校医、保健教师和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的技术培训,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暴发流行。

十、加强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预防流感的方法篇(10)

为了科学、有效、及时防范和应对我省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认真做好监测、预检分诊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流感大流行计划指南》。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外堵内防。提高全社会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及时了解境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趋势,掌握从疫区归国人员信息,严格疫情的各项外堵措施。在省内要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当好参谋,做好协调,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3)依法规范、积极应对。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完善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和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有效处置。

(4)联防联控、科学处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农林、检验检疫、经贸、旅游、外经贸、公安、财政、交通、外事、药监、工商、铁路、民航、宣传等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要严密监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根据疫情特点和发展趋势,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5)加强宣教、社会参与。各级卫生部门要和宣传部门加强合作,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要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社会防控水平。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2.1.1组织指挥机构

为科学、有效、及时应对我省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省卫生厅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厅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副厅长任副组长,厅办公室、规财处、应急办、监督处、农卫处、社妇处、医政处、疾控处、科教处、中医医政科教处、爱卫办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厅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卫生应急办公室。

2.1.2厅领导小组职责

(1)在省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拟定防控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2)负责全省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市、县(市、区)卫生系统防控工作开展督导。

(3)根据省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4)向省政府、卫生部报告国内外、本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以及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情况。

(5)对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厅直医疗卫生机构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1.3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在厅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省甲型H1N1流感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2)做好厅内相关处室的协调工作,加强与省有关部门联络员的信息沟通与工作联系,及时汇总有关疫情信息,做好上报工作。

(3)对甲型H1N1流感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制定完善预案并组织培训演练。

(4)承担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2专家组职责

为进一步强化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分别成立省卫生厅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其职责是: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判定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提出建议;参与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及响应终止、处置评估提出意见;承担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2.3.1医疗机构

(1)负责开展对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高危人群的监测与报告工作。

(2)负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3)做好院内技术培训、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外环境。

(4)加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治疗进展情况的报告工作。

(5)协助疾控机构按要求采集、保存样品,由指定的疾控机构流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6)各级定点医院要成立院级包括中医药专家在内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及时救治病人,开展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治疗方法研究。

(7)定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医疗费用为由拒绝收治或延误治疗。

(8)在Ⅳ级应急响应状态下各类诊所、门诊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现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临床表现的病例要立即报告所在县(市、区)疾病控机构,并应当立即转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不得滞留病人。

(9)在Ⅳ级应急响应状态下其他非定点医院对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进行诊断,发现可疑病例后,立即报告所在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用专用救护车就近送至相应县级定点医院,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工作。

(10)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2.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2)负责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对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

(3)省、市级流感检测实验室实行24小时接收制度,及时采集、收集、保存、检验样品。

(4)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具备开展临床标本特异性H1N1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H1N1的血清学检测和特异性H1N1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的病毒分离等的能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具备开展临床标本特异性H1N1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H1N1的血清学检测的能力。其流感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要达到国家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医疗机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6)开展与甲型H1N1流感防控与应急相关的技术研究,组织必要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药械、卫生防护用品的储备。

(7)必要时组织进行应急预防接种、预防服药等措施。

2.3.3卫生监督机构

(1)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检分诊、疫情报告等的监督检查,负责监督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和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2)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3)依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监测、预警、确认与报告

3.1监测

3.1.1流感样病例监测

(1)监测网络:我省4家部级流感网络实验室、9家部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6家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构成我省流感样病例监测网络,各市、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指定辖区内有代表性的医院参加全省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

(2)监测内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形势,监测哨点医院应加强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的采样检测工作。

3.1.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1)监测网络: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2)监测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检测工作。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3.1.3其它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疾控机构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3.2预警

3.2.1趋势预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流感样病例的监测,随时分析疫情动态,预测发展趋势。省级专家组对全省的疫情及时进行分析,提出防控建议,并向厅领导小组报告。

3.2.2预警分级

(1)蓝色预警:国际上出现大范围的流行或国内其他省市出现散发病例,建议省政府向公众发出蓝色预警。

(2)黄色预警:省内出现单个病例或国内其他省市已经出现局部流行,建议省政府向公众发出黄色预警。

(3)橙色预警:省内城乡社区出现聚集性病例,疫情存在扩散的趋势,建议省政府向公众发出橙色预警。

(4)红色预警:省内出现跨县(市、区)范围的广泛流行,建议省政府向公众发出红色预警。

3.2.3预警的评估与信息程序

(1)评估:专家组根据监测信息和本预案的规定及时评估并提出相应级别的预警意见,由领导小组确认并报省政府。

(2):公众预警由省政府批准后。

3.2.4变更与解除:如有关资料证明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可能性发生变化,领导小组根据预警信息变化情况和专家组评估意见,对原的预警信息予以变更(提高预警级别或降低预警级别)。

3.3确认

省卫生厅接到我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派出省专家组进行判定;我省首例确诊病例及时报告卫生部,由卫生部专家组进行最终判定。后续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由省内各级专家组确认。各级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必需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初步排查。

3.4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定义的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时,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为加强相关疫情处理信息的报告,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事件调查处理和病例个案信息报告,报告事件类别选择“其它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具体报告要求为:

(1)责任报告人和报告单位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流感监测规定采集样本。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立即进行核实、调查处置和按规定开展实验室检测。

(3)接到疫情信息报告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4)疫情发生地实行专病报告管理,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县(市、区),须以县为单位实行甲型H1N1流感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要求县(市、区)卫生局每日上午10:00前将过去24小时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转归等情况汇总,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向市卫生局报告,包括“零”病例的报告;市卫生局11:00前向省卫生厅报告。

4分级响应和终止

4.1应急响应原则

4.1.1分级响应: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范围、扩散趋势和严重程度等,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响应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1)Ⅳ级响应:国际上出现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大流行四级以上警告)或国内其他省(市、区)出现散发病例。

(2)Ⅲ级响应:省内出现单个病例或国内其他省(市、区)已经出现局部流行。

(3)Ⅱ级响应:省内出现聚集性病例,疫情存在扩散的趋势。

(4)Ⅰ级响应: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1.2属地管理:甲型H1N1流感病例一般在属地市、县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重症病例经过省或市专家组会诊确认需要转院救治的,可分别转至省级或市级定点医院救治。异常流感样病例原则上在原就诊医院单独隔离治疗。

4.2分级响应措施

4.2.1Ⅳ级应急响应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入24小时疫情应急值班状态;

(2)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发热呼吸道病人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未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遇有发热病人应免费提供口罩并转诊,重症病人应有医护人员护送。

(3)各级医疗机构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异常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监测和日报告制度。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强化培训和应急演练;

(5)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4.2.2Ⅲ级应急反应

(1)病人救治和接触者处理: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对病人救治进行技术指导。医疗机构内流感样病例及候诊室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需佩戴口罩。对于其他密切接触者可建议佩戴口罩。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调查,对病例的可能感染来源、潜伏期、传染期和临床表现进行认真调查,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调查,对出现症状者要及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流调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卫生部派部级专家赴现场指导调查处理和开展危险性评估工作。

(3)监测和报告:疫情发生地所有医疗机构要设立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或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从疫区归来、与可疑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与患病动物有接触史等),对具有流行病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流感样病例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病人,要立即采集标本,送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省、市级卫生、农业、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相互通报监测信息。

(4)省卫生厅经卫生部授权后,负责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

(5)药物应用:按照药物储备与应用的原则,省卫生厅组织分发抗流感病毒药物;根据疫情形势及防控工作要求,适时补充药物,必要时向卫生部提出请求支援。

(6)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①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的消毒工作。

②健康教育与咨询: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12320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4.2.3Ⅱ级应急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开展对所有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尽可能开展聚集性病例的传播链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和医学观察。

(2)监测:疫情发生地卫生机构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鼓励群众报病,及时进行排查。未发生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样分离病毒。

(3)药物应用:根据治疗和预防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拟定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计划。

(4)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①检疫:疫情发生地对外出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

未发生疫情地区,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未发生疫情地区,对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一步医学检查。

②健康教育:各级卫生部门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教育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病人就诊时或与他人接触时要戴口罩。

③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5)医疗救治: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4.2.3Ⅰ级应急反应

对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

(1)医疗救治: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流感流行情况,调动一切医疗资源,加强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

(2)监测策略调整:流感监测重点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药物应用: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药物需求量,组织储备,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治疗及重点人群预防用药物的需求。

(4)疫情公布:省卫生厅经卫生部授权后,负责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国家非必要的旅行,劝阻疫区群众取消或推迟赴非疫区的旅行。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12320),24小时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举报和投诉。

4.2.3应急响应结束

(1)评估:甲型H1N1流感疫情平息(发病率明显下降,常规监测不再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流感大流行结束(发病率明显下降,稳定在历年季节性流感流行水平)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感大流行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善后处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甲型H1N1流感、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5后期评估

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应急工作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6保障措施

6.1经费物资保障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向当地经贸和财政部门提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物资储备种类包括:有效抗病毒及消杀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其他应急设施。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向经贸和财政部门调用储备物资。抗流感病毒药物优先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预防用药优先使用人群包括老人、儿童、职业高危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

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6.2人员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参加的技术指导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组建由素质高、业务精的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分队。

6.3技术准备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技术培训,各级也应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各类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流调、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和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危重病人,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

6.4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甲型H1N1流感。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6.5法律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实行工作责任制。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防控工作失误或疫情扩散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6.6督导

厅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对全省甲型H1N1流感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的督查。各级领导小组均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督查,各级督查工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督查内容包括预案、方案的制定,组织体制和行动机制的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疫苗、药物、医疗救治、培训演练、健康教育等准备,应急处置是否规范。督查组成员包括卫生行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并做到调查与指导相结合。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7附则

上一篇: 电风扇的创意设计 下一篇: 房地产规划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