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如何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8 16:51:20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1)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课时

4

教学目标

1、运用理论知识和案例剖析结合的方式阐述个性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培养0—3岁婴幼儿的良好个性;

2、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稳固的行为习惯;

3、指导家长怎样应对婴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帮助婴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稳固的行为习惯。

教学思路

针对我国幼儿的教育现状,特别是0—3岁婴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所出现的只注重智力发展而不重视个性培养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教学,引导抚养人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提倡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并重,达到早期教育的目的。

教学环节

一、个性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1、以世界上不存在两棵完全一样的树引出课程的主题,阐明个性的差异性;

2、说明个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个性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以“人格生态圈”阐释遗传、环境、教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从兴趣、动机、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几方面个性品质阐明对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婴幼儿的个性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婴幼儿乐观稳定的情绪

①、关系重于教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以《妈妈的裙带》的故事引出主题,结合现在的亲子教育模式,阐明关系重于教育的原因;

②、运用名人故事阐释亲子教育应以爱为前提,以爱为基本,并且使孩子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社会交往能力

①、观念引导:家长培养婴幼儿积极主动的社会交往能力需从零岁开始;

②、同伴交往和游戏体验是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3、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

①、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向家长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需要被尊重,并且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②、提倡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避免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

三:养成良好稳固的行为习惯

1、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说明从小培养婴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2、结合理论知识和生活案例指导家长如何从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四: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1、从环境、幼儿的个性、幼儿以往的经验等因素来剖析为何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

2、正确认识分离焦虑,2—5岁是婴幼儿的分离期;

3、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指导家长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教学资源

教师、0—3岁婴幼儿抚养人、投影仪、电脑、PPT、视频、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资料

[1]早教月月通:0—3岁/王木木主编.—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3

[2]让孩子赢在起跑点/李苏仁,陶红亮主编.—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3]早教学校/崔绍珍,吕庆瑛主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11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2)

研究表明,育有女儿的家庭,如果父亲对待母亲粗暴,且不注重培养父女感情的话,女儿长大后,不但在男女交往中易出现自闭、自卑,还易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失去信心。这种结果的出现并不稀奇,因为,对于女儿来说,父亲,不仅是位家长,还是一个男人,而男人如何对待女人(爸爸如何对待妈妈),会对女儿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女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女儿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父女关系较好,女儿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会相对较晚;父女关系较差或突然出现父爱缺失现象,女儿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便会提前。

女儿逐渐长大,当某一天,她突然意识到男女的不同,便开始留意、感知男人和女人,而她对于男性最初的感觉,便来自于父亲。如果一个女儿不信任自己的父亲,且无法从其身上获得安全感,那么,在她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男人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其成人后的人生观及婚恋观。

所以,身为男人,一旦升级成为父亲,责任重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家有女儿,更应注重培养良好的父女关系,与对儿子的教养不同,父亲应学会对女儿进行情感“富养”。如何“富养”?需注意以下三点:

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如果平日家中打骂、争吵不断,甚至出现暴力现象,那么,不仅对夫妻二人,对无辜的孩子来说,伤害更大。和谐的家庭关系,其实是男女平衡相处的一种表现,而男女如何相处,以及各自“力量”在家中的展现,都会像一道道烙印,深深地印在孩子的成长记忆中,从而对其思想、性格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身为丈夫,应多体谅、照顾妻子,并努力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要让女儿感受到:男人,不能随便欺负女人;男人,是可以保护女人的;爸爸,是爱我和妈妈的;在爸爸的身边,我们是安全、幸福的。

做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

一般来说,相较于儿子,女儿更受父亲的宠爱,同时,女儿也更愿意关心、体贴父母,与儿子的孝顺相比,女儿的关心更细腻、周到。虽然我有一对龙凤胎儿女,但基于男女角色定位的不同,我认为,女儿是可以多宠宠的,但儿子则要“穷养”,管教应更加严格。因为,现今社会,对男女的要求与分工还会略有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男女孩子在教育上应有所差别。

所以,身为父亲,不妨多宠爱女儿,让她体会被重视、呵护的感觉。我常联想,当女儿长大后,幸福地挎着我的胳膊,头枕在我的肩臂上,该是多么温馨、感人的画面。

但是,宠爱女儿,并不意味着溺爱。溺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的孩子,便被剥夺了犯错误及改正错误的机会。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会给父母和孩子造成极大伤害。现今社会,许多孩子身上的坏习气,如自私、懒惰、贪图享受、忘恩负义等,就与父母的溺爱分不开。

所以,身为父亲,爱女儿也应讲原则。不可盲目、过度宠爱,应培养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

母亲的作用不可小觑

父亲对女儿进行情感“富养”,与母亲有关系吗?答案是:有,而且关系非常大。因为,很多父亲会因为忙碌的工作和养家的重担抑或内敛的性格,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造成女儿与母亲接触、交流机会较多。这时,母亲的态度往往决定着父女关系的好坏。

如果母亲常对女儿唠叨父亲如何不好,那么,女儿也多会对父亲不满、冷淡进而疏远他,甚至对其产生怨恨。

如果母亲常对女儿诉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即使父亲因为工作繁忙而不能时常陪伴女儿,她也会谅解,甚至心疼父亲,依然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3)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讨论转向呢?我们不如从有别于法律视角之外的家庭治疗角度来分析此案中的母亲梦鸽。

我们大多都生活在家庭中,几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过家庭的栽培和养育,有美满健康家庭的人也更容易拥有幸福满意的人生,每个人都关心如何建立并且维护健康的家庭,家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生养子女,培养下一代,不论人类的本质上发生怎样的变迁,孩子始终需要依赖家庭的环境及条件长大。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媒体所描述的李双江和梦鸽的“幸福家庭”――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独生子女家庭,家境优越,父母倾注了大量的金钱培养孩子,但李某某的现实表现并未如梦鸽夫妻所描述的那般优秀。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梦鸽的家庭满足了提供养育李某某生活的功能,但从社会立场管制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和辅导传递文化方面来观察,梦鸽的家庭却有着重大的缺失。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4)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Foster Children's Empathic Abilities

YANG Ningn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Empath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empathy as an important social emo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natu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ood empathic ability to promote pro-social behavior of child care, and reduce aggressive behavior. Thus, to explore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in children, it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children; emotion; experience; empathy training

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主要包含认知和情绪两个成分。本文所探讨的移情主要是情绪情感的移情,从幼儿家庭、幼儿园活动两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1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1.1 在婴儿期,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了处于隔离状态的孤儿院儿童,里面的婴儿很少有机会与人交往,而保育员也只是每天履行公事式地与孩子接触,没有目光的交流,没有亲吻、逗乐、游戏。这些孩子的社会性刺激极端缺乏,最主要的是缺乏应答性的环境。这样就使婴儿早期涌现出来的需求、种种情感表示都因得不到及时反馈而减弱。这些儿童在以后的成长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矫正,他们将对他人的情感也同样缺乏“应答性”,即对他人的情感表达采取冷漠的态度。因此,建立一种积极的亲子依恋关系对幼儿移情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在婴儿期,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息应及时回应,经常与孩子发生肢体的接触、目光的交流,经常对孩子微笑,亲吻或拥抱。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家长要创设具体的情境以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霍夫曼曾指出,“由于大多数移情唤醒的过程取决于直接的情境和个人线索,人们很容易受到直接情境中受害者所偏爱的移情倾向的影响”,因此,直接情境中的个人忧伤可能比不在眼前的个人忧伤更能唤起移情。因此,在培养幼儿移情能力时,家长要善于创设和利用具体情境。家长要借助具体媒介的力量,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电视节目中有相关的故事情境、动画片中有相关的剧情时,孩子身边有需要关爱的人,家长应当抓住时机,应时应景的与孩子交流,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绪情感的表达。

1.3 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增进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与幼儿进行积极、民主、平等、友好的互动和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幼儿获得对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认知,包括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正确理解,准确分析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进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观点采择能力。研究表明,婴幼儿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来获得情绪情感体验的,最典型的是看到别人哭笑时,他也同样跟着哭笑。婴幼儿通过观察父母的情感表达,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认知。因此,在日常的亲子互动和交流中,家长要敢于在幼儿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对于幼儿获得情绪情感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家长在表达情感是要保持适度的原则。“过度”的情感表达,不仅不利于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认知和体验,还会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幼儿的心理创伤。因此家长在幼儿面前需要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的认知和体验,以利于幼儿的移情的产生。

亲子间情感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如绘本阅读、亲子游戏等。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提问关于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的相关问题,如 “他怎么了?”“他为什么哭(笑)?”等问题。这样不仅会让幼儿理解他人的感受,获得对他人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认知,促使移情的产生。在亲子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扮演幼儿,从而让幼儿体验父母的情绪情感,理解父母的感受。

2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2.1 教师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移情能力

这种方式与家长利用和创设具体情境是相类似的。由于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时间比较长,这要求教师善于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情境,增强幼儿的移情体验。在吃饭和午睡时,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互助、分享、谦让等行为,并对幼儿的这些行为予以表扬,发挥榜样的作用,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移情。另外教师要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即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让幼儿学会关心其他的事物,比如幼儿园里的动植物,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增强幼儿的移情能力。

2.2 在角色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充当成人的角色,按成人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从而使幼儿理解他人的感受。就是通过换位思考或替代想象,站在别人的处境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切身体验他人行事的方式和态度,进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提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让幼儿通过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扮演,使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状态,从而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以提高其移情能力。

2.3 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马卡连柯曾指出,集体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情感变化。这里所说的人际交往,主要是指幼儿同伴交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同伴关系是否良好对幼儿的移情具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即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与他人合作、易被同伴接受的幼儿具有更高的移情水平。

因此,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幼儿活泼、外向的性格,让幼儿可以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更好地为同伴所接受,更好地促进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幼儿的集体生活多半是在幼儿园中发生的,因此,幼儿教师关注幼儿同伴交往的状况。对于那些孤僻内向的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幼儿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养成关爱、分享、谦让、互助、尊重、同情心等品质。因此,集体生活或者群体性的活动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移情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现今社会,从长远来看,移情能力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不但能激发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还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幼儿的攻击。因此,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移情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心理百科全书(上中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 马丁.L.霍夫曼著.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正的内涵[M].杨韶刚,万明,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5)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利他的社会行为,它的核心是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其心理基础是亲社会的情感——移情。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呢?

一、培养孩子亲社会的情感,即移情(同情和爱)

移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间重要的中介变量,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水平。根据幼儿的特点,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细节来引导孩子观察、体验人们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初步形成移情的能力。当孩子做出友好或正确的行为,比如把玩具分给其他的小朋友、帮父母拿鞋子、让父母分享他喜欢的食品时,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注意到拿到玩具的小朋友有多快乐、多高兴,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当孩子做出不友好的举动,比如打其他的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时,要引导孩子注意被打的小朋友是多么伤心、难过,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以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移情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同情心也得到了发展。

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情感时,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从爱父母、爱家人开始,让孩子认识到父母辛苦工作、养育他的艰辛,体会到家人为他所做的一切。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会体验到与人分享自己劳动果实的欢乐,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会逐渐学会尊敬父母、关心家人。也只有这样,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才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报效祖国。

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对孩子进行移情、同情、爱心等亲社会情感的培养,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和充分的内部动机。但亲社会行为——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动机的关系,绝不是直线型的,也就是说,光有好的动机(移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一定能办成好事。亲社会行为的产生,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E.Staub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的榜样作用,即成人能否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对于孩子能否做出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关系重大。比如,平时家长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对人有礼貌。在公交车上,孩子正欲起身给一位老大爷让座,他母亲却冷冷地说:“坐好,你干啥呢?傻帽!”再比如,家长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态度冷淡,并说一些落井下石的话,可以想象,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共享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条件是能与他人一起快乐,同时获得他人的。如果儿童在与他人共享时,没有得到回报,以后他产生分享行为的几率就会降低。由此可见,在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当好榜样,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更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6)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23―01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搞好亲子关系,做好有效的亲子沟通,对幼儿早期性格的形成、各种能力习惯的培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按照我国多数的家庭情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即看护人与幼儿之间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各种能力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亲子教育强调父母和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沟通。

二、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复杂与微妙,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能增进亲子沟通,促使子女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1. 自身的提高。幼儿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为人父人母,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的关系,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少粗暴地对待幼儿。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2.转变态度。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幼儿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异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家长说话做事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想,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父母和幼儿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父母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幼儿。

3.亲子沟通。要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建议每周沟通两到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用十五分钟和幼儿说说当天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心事是十分必要的。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沟通时,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幼儿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形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亲子游戏

为了消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膜,有效地增进亲子沟通,还可以尝试做一些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亲子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0岁到5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的,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成长,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的情绪。亲子游戏是教育幼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人和幼儿的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亲子沟通,密切亲子关系。

1.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玩得忘了吃饭和睡觉。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7)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0-03

李中莹除了最早把NLP完整全面地介绍到国内之外,他也被认为是华人界NLP学问功力最高的导师之一。李中莹经过多年的全心研究和实践,开发了针对中国家庭问题的系列课程,涉及的主题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孩子快乐学习”和“家长自我提升”,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做父母及夫妻的正确心态和有效技巧。其中,关于“亲子关系”这一主题,李中莹专门著有《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该书以其简洁、通俗、可读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连续畅销12年,并于2013年推出“升级版”。

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格外关注并热议的话题,“亲子关系”“家庭教养”等与子女教育有关的问题也为家长们所津津乐道。在采访中,李中莹谈到,虽然从表面上看,在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实际上,“今天的孩子受到的关注不是更多而是更少。今天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当年他们自己是小孩时所获得的父母陪伴的时间更少,而所作的沟通,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退步。”今天的孩子,大多数时间是在对着电视、电脑、手机和电子游戏机,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以及生活技能等方面鲜少得到锻炼。

生命源于父母,父母与孩子构成千千万万个家庭,人类正是以“家”为单位元素,延续生命和传承文化。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作为“家”的一员,充分体验和感受其间的真情、关怀、爱、奉献、感恩……还有因为爱之互动不流畅所带来的痛楚与辛苦。可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家”展开的,父母是孩子的零起点。

李中莹指出,他在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学校教育、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中,发现一个潜在的规律,即学员在工作、家庭、生活等人生的不同方面所受到的种种人际困扰,追溯到本源,都是学员与原生父母的互动关系不够通畅或发展不够充分导致的。也就是说,孩童时代决定整个人生。改善与原生父母的关系,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也就是李中莹特别强调亲子关系重要性的原因。

然而,李中莹认为,虽然父母知道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父母的思想、说话和行为,往往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状况、上一代的熏染等影响,致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的做法。”目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只注重理论,而缺少能付诸实践,行之有效、简单易学的技巧的支持,许多家长便遇到“道理都知道,却做不到”的尴尬状况。在《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中,李中莹系统地为家长们介绍了各种改善亲子关系、培养优秀孩子的技巧。这本书向父母们表明了一个主旨:要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每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而家长的作用,就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有效地释放出来。该书还从家长怎样看待自己的身份、理想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引导模式、因时施教、情绪教育、亲子沟通、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业、消除家长压力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亲子关系的各种技巧,为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提供了一整套实际有效的概念和做法。

在采访中,李中莹结合当下孩子的主要特点,重点阐述了亲子沟通中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教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人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担负着许多责任,例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空间,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力量,为孩子将来指引前进的方向……李中莹认为,在所有这些责任中,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能力,让他可以充分地照顾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这也是亲子关系的目标。

李中莹指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指向分离的爱。从人类生命系统的角度看亲子关系,生命是经由不断的生命传承而维持的,这一传承过程包括:成年(心智成熟)—谈恋爱—结婚(成立家庭)—新生命诞生—父母照顾下成长—成年。而亲子关系,实际上归属于“父母照顾孩子成长”这一部分,其先决条件是家庭,其后续阶段是孩子发展出足够的照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成年之后会离开父母,展开自己的生命传承过程。因此,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教会孩子如何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照顾自己的能力包含:1.对世界事物的了解;2.有成熟的思维能力,让他在面对选择时作出好的判断,面对困难时想出解决方法;3.让他在处理与其他人有关的事务时可以不断地得到这些人的尊重与爱戴。

李中莹认为,当前在中国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代替孩子的成长、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妨碍孩子的成长。李中莹老师说,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用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标准去代替、控制和妨碍孩子的成长。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气氛,使子女根据自身的潜质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出做事成功快乐的能力,进而在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独特的、积极乐观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是青少年将来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父母自身培养起良好的情商,同时掌握一套有效的亲子教养技巧。

把父母的牌收到背后,打朋友的牌

李中莹认为,孩子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9岁以前。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带领下,跟着父母的方向,不断获取信息、学习成长。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表现为:孩子习惯并且乐意让家长牵着他的手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对很多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探索、吸收、学习知识。

第二阶段为10~12岁。这一阶段是孩子最为叛逆、也最为脆弱的时期,许多青少年自杀的个案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因为从十三四岁到成人阶段,孩子处于“准大人”阶段,这一阶段孩子所做的许多事都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做成年人所做的事的资格,不会只遵从大人的指示,而孩子为“准大人”阶段所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是在10~12岁进行。李中莹指出,在这一年龄段,父母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不再亦步亦趋地跟在成人身后顺从成人,而是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对于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够谅解或配合这些转变,事事施压,亲子关系就会快速恶化,代沟、叛逆性格等也会产生,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的冷漠、争吵、离家出走等行为。而这一阶段,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带领者”“指导者”“权威者”等角色为“朋友”的角色,并时刻提醒自己做孩子的朋友。

第三个阶段是13岁以后。这一阶段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并准备逐渐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成人。尤其是14~16岁之间,是孩子摸索未来的人生挑选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体验人生的机会,帮助孩子选择未来的方向。李中莹强调,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信念及行为模式,例如,对自己的人生可以自主地作决定,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与别人相处方面,寻求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尊重别人;面对冲突时,能以自敬和敬人的态度处理事情;等等。

李中莹认为,作为家长,父母应该根据孩子各个成长阶段不同的特征而施教。孩子到10岁以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由父母主导演变为操控与反操控的关系,对于这一变化,李中莹强调,家长应该首先作出改变,“把父母的牌收到背后,打朋友的牌”,这样比处处强调家长的权威更有效果,更有助于改善亲子沟通、建立融洽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

人的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悲剧和痛苦?在十几年的自助与助人中,李中莹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孩童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培养出良好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一些令人震惊的恶性事件,例如药家鑫杀人事件、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北京李磊灭门案、哈尔滨医科大学血案,等等。这些事件中的施暴者并没有精神病史,甚至有些人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什么他们会犯下这些有悖人性的罪行?李中莹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充分的心理素质教育,缺乏人生必备的15项基本能力,因此导致了仇杀、愤杀、伤人以及矛盾冲突等情况。

在李中莹看来,能力的缺失害人害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培养其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如下:

·建立自我意识

·说话达意

·与感觉一起

·理性与感性并重

·多线思维

·从别人角度看自己

·解决困难的能力

·面对及处理冲突的能力

·对失败及挫折的正确态度

·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与能力

·对金钱的正确态度

·感恩的心

·对事物的观察与正确判断

·了解本人学习的模式(含学习兴趣)

·有效生活在系统里的正确态度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8)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161-02

《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孝道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许多大家,甚至帝王都为《孝经》做注解,极大推动了《孝经》的推广。如今《孝经》却不被人重视,现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孝道危机。对此,人们普遍认为应当继承传统孝道精神,培养人们尊老、敬老、养老的孝道品德,让家庭回归和睦,社会回归和谐。《孝经》不一定能对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措施,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对当今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笔者试就《孝经》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做些论述。

一、如何客观看待《孝经》

两千多年来,《孝经》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但五四以来的近代社会,打倒孔家店、旧思想,推行新文化、新思想。《孝经》被认为是腐朽、糟粕,后来《孝经》才渐渐被人重视,许多学者也做了比较客观的研究。但部分学者对于《孝经》“移孝作忠”观耿耿于怀,认为《孝经》就是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的,愚弄百姓对君主尽忠。笔者对于这一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民俗、社会风气有关,不可能脱离所处的时代而独立存在。假设《孝经》的写作目的是为响应当时的政治,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也不应该对它进行全盘否定。封建社会存在了几千年,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社会形态。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封建社会评判可以,但对封建社会批判就显得情绪化、不理智。同样,站在当今,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作品批判也是不理智的。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于当时的政治积极建言献策,是好事。如果我们把《孝经》不加变通,仍然套用在今天的社会,必然会存在种种问题,这不是《孝经》本身的问题,而是套用者的问题。当然这番讨论的前提是一个假设。

《孝经》成书之后,对于后世的历史影响巨大。许多统治者大力推广《孝经》,甚至封建社会后期大力宣传“卧冰求鲤”、“郭巨埋子”等愚忠愚孝行为。统治者推行《孝经》的目的一方面是教化百姓,另一方面确有愚弄百姓的嫌疑。历史上确实有过国君亡而拒食陪死的愚忠行为。但这只是个例,《孝经》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保存与延续功不可没。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孝经》确实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贡献颇大,但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不等于维护封建君主个人统治。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换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孝经》对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封建社会,皇帝名义上是国家的拥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皇帝只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而已。所谓的忠君,不是忠诚于皇帝个人,而是对以皇帝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诚,对江山社稷的负责,对天下百姓的负责。《孝经》虽有“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但是《孝经》中同样有对于统治者的劝诫:“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意思是天子有善行,天下百姓都信赖他。潜台词是若天子无道,百姓会看在眼里,他就会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所以,天子、诸侯等统治者要谨慎小心,不要做违背天道的事,对得起天下百姓。所以《孝经》的用意不是片面地教导百姓尽忠,而是劝诫天子、诸侯等统治者爱亲、敬亲,培养自己的德行,要为天下百姓做表率。

二、《孝经》的目的在教育

《孝经》的目的是什么?是教育。《孝经》中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孝经》中教育形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师承教育,三是社会行政教育。家庭教育在《孝经》中是通过养亲、敬亲、谏亲、丧葬、祭祀等进行的论述。社会行政教育是通过“五等之孝”、“广至德章”来论述的。师承教育是在《孝经》中通过孔子与曾子的谈话展现出来的。这三种教育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孝道。

《孝经》中的孝道内容很丰富。《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中孝道的施予对象不仅包括父母,还包括君主。在这里的君主我们应该广义地看。《孝经》不仅论述了对父母尽孝,更多的论述是超出了孝道的范畴。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它又没有超出孝道的范畴。因为《孝经》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通过孝道来教育子女,而不是要让子女做父母的仆人或者附属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建树,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素质和能力的最初来源在于父母的教育,子女通过对父母尽孝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照顾别人,学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与长辈、领导相处,学会与同辈、同事相处等等。子女通过对父母尽孝而具备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能力,而父母通过孝道培养了子女方方面面的能力。《孝经》不是片面强调子女对于父母尽孝的义务,而是启示我们孝道是培养子女、教育子女的根本。

三、《孝经》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当今社会,孝道严重缺失。在许多家庭中,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老人成为了孩子的保姆。这类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分享,不懂感恩,不会与长辈相处,适应能力比较差。众多诸如此类的孩子一旦踏入社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孝经》虽然距今两千多年了,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问题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1.行孝是需要教的

有些父母误以为自己只要对子女好,将来子女肯定会孝顺自己。这不一定,很多血淋淋的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有些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养成了许多恶习,一不顺心便对父母破口大骂,更有甚者,为了跟父母要钱竟然对父母拔刀相向。事实证明,对子女百依百顺,不会教出孝顺的子女。孝道,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需要教育。《孝经》对于如何尽孝做了很多叙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孝经》中这些论述,正是描写了一个孝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父母尽孝。所以,行孝需要教育,而且要从小教育。

可是如何教会子女尽孝。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熏陶,当然还有老师的教导,正如孔子教育曾子一般。另一方面就是社会行政教育。《孝经》有云:“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一段是讲从国家、行政角度如何推行孝道呢?不是挨家挨户去教人家如何尽孝,而是当政者以身作则,为人民做表率。贤明的君主犹如人民的父母,他的行为会得到人民的效仿。对于当今社会孝道丧失的现象,我们如何做呢?笔者以为可以效法古代贤明君主的做法,从国家的领导干部入手。先在领导干部中推行孝道,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孝道。并利用国家力量来宣传孝道。如此一来,上行下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道必然很容易推广开来。

2.行孝可以培养人的爱敬心

行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实践活动,还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塑造工程。行孝,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培养我们高尚的思想道德。《论语》中有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为什么这么强调行孝的态度呢?满足父母的衣食只是一种动物行为,而尊敬父母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态度,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行孝是一种教育,一个人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父母,他可以把爱敬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相反,一个对父母没有爱敬心的人,对别人是不会有爱敬心的。正如《孝经・圣治章第九》所说:“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对父母尽孝,其实就是以父母为对象来塑造自己的爱敬心,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爱和恭敬品德的人。

爱、恭敬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爱别人、恭敬别人,不是别人需要,而是自己需要。当今社会的许多职场新人,刚入职的时候能力、技术都有,却往往会遇到“冷板凳”等待遇,为什么?因为许多职场新人缺乏爱与恭敬。不是具备了技术、能力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很多工作都是分工协作,因此处理好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处理好与上司、与同事的关系,爱和恭敬是两把必备的钥匙。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子女学会行孝,学会爱与恭敬的必修课。

3.行孝可以理顺家庭关系

许多家庭,关系比较混乱:小孩像老子,爸爸像儿子,爷爷像孙子。现代家庭的中心已经转移,传统家庭的中心是爷爷,而现代家庭的中心已经变为孙子。明明是父子,却要做哥们儿;明明是母女,却说是姐们儿。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是以孩子为中心,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做君主的就要扮演君主的角色,做臣子的就要扮演好臣子的角色,做父亲的要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做儿子的要做好儿子的角色,这是告诉大家,人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各尽其责。如果不按照培养一个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按对待“老子”的方式去培养孩子,那培养出来的肯定是个老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老幼顺序的颠倒,势必会为孩子社会关系的颠倒埋下隐患。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在职场中自私自利,不懂合作,更不把上司放在眼里。这与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有关。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错误的爱不会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理顺家庭关系,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孝经》是一本经典之作,尽管身处21世纪,但是《孝经》并不过时。《孝经》中所描述的“五等之孝”虽然不复存在,但是我们整个社会仍然需要孝道。如果我们对《孝经》灵活变通加以应用,《孝经》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9)

(仅供参考)

姓 名:XXX

填报单位: *****党支部

(党支部名称以成立支部时党章全称为主,不可写简称)

说 明

一、凡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并列为积极分子的填写此表。

二、表中栏目一律由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和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负责如实、及时填写。

三、此表均应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四、凡未填写此表或发展之前临时填表者,概不审批。

五、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在未批准入党前,此表一律由党支部妥为保存,入党后将此表连同入党志愿书一并存入本人档案(农民存入农民党员档案)。

姓名

张一

性别

半年内

2寸正面免冠照片

民族

**族

出生年月

*年*月

入 团 时间

*年*月*日

文化程度

本科、专科、中专等(获得的最高学历)

参加工作时间

**年**月

(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时间,或填无)

单位职务

XXX公司XX经理(职员)、XX区XX社区(村)工作人员(务农)(和材料上单位职务保持一致,有工作单位的发展人员却从村、社区发展的,要提供单位无党支部证明)

申请入党时间

*年*月*日(第一次递交申请书的时间)

身 份 证

号码

******

培养人

姓名

职务

李四******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员)

王五*****主任(副主任)、经理(副经理)、支委(委员)

*年*月至*年*月 就读**省**市**区**小学,任**,证明人**

*年*月至*年*月 就读**省**市**区**中学,任**,证明人**

*年*月至*年*月 就读**大学**学院**班,任**,证明人**

*年*月至*年*月 就职于**单位,任**,证明人**

说明:1.从上小学时填起;

2.起止年月前后要互相衔接;

3.“何地、何部门”应写全称;

4.“证明人”应填写最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在一起学习、工作的人,但不应填写本人的亲属。学校经历填所在班级班主任姓名,大学期间填辅导员姓名。

5、长时间没有工作是也要写进去,可写待业在家,对于未毕业时的实习时间不写。

6、参加工作时间按正式毕业后的入职时间算,注意:参军人员的工作时间从参军第一天开始算起。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关系

姓名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单位、职务或职业

父亲

**

**年**月

中共党员

单位和职务要写清楚

母亲

**

**年**月

群众

务农或无业需要写明具体居住地如**省**市**区**街**村务农

兄弟(姐妹)

**

**年**月

群众

**大学**学院学生

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决定

按照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根据党员推荐和群团组织推优(没有推优表的要删掉此处)情况,****年**月**日(此栏落款时间),经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研究,确定**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党支部盖章:此处盖章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年 **月**日

(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间)

基层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情况的备案

经**年**月**日党(工)委会议,同意确定**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予以备案。

基层党委盖章党委书记签名党(工)委书记签字

****年 **月**日

(见文本资料积极分子备案报告上的落款时间)

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公示情况记载

公示

时间

*年*月*日至 *年*月*日(支委会或党员大会当天,或后几天)

(公示时长 7天)

公示

地点

**公示栏

群众

反映

主要

意见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电话和其他情况反映。

或:有群众反映,该同志***************。

调查

核实

情况

公示期间,未收到不良反映;

或:经调查核实,**同志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及现实表现无任何问题。

调查核实人:*******年 **月**日

(支部委员或负责党建工作的人员)(落款时间为公示结果后第一天)

党支

部意

公示期间,未收到不良反映;同意**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或:公示期间,有群众反映该同志***问题,结合调查核实情况,经支委会研究,认为**同志具备入党积极分子条件,报**党委备案;或认为**同志不具备入党积极分子条件,取消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决定。

党支部盖章: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此处盖章)**年 **月**日(落款时间同上一栏)

培 养 考 察 记 载

考察人:**(考察人1)、**(考察人2)年 月 日

(2名培养人亲笔签字)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半年内)

考察内容:主要考察培养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完成任务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等情况,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

填写考察意见注意事项

(1)要根据本人的实际表现,客观描述培养对象在培养阶段的思想、工作、学习、完成任务等情况,内容要具体,分析要深刻,避免脱离实际,应付了事,或说些空话、套话。

(2)考察意见要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体现培养对象本人的特点,写谁象谁。

(3)要坚持一分为二,写出其优点和缺点。

(4)考察意见应由培养联系人填写,严禁培养对象本人填写考察意见。

(5)考察可通过谈话、分配任务、党课培训、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等形式进行。

(6)考察意见是对积极分子某一阶段进行考察的综合意见,避免将考察意见写成某一次谈话的内容。

考察人:**(考察人1)(亲笔签字填写) (上次考察半年内)年月日

**同志XXX同志在这半年里,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情况,能广泛团结同事,热心帮助他人,同时能抓紧时间学习。

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用心向党组织靠拢,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群众利益。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事,职责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并且乐于助人,起到了模范作用。今后要以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我,用心向组织靠拢。(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入党动机和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有何成绩或进步,缺点改进如何)

不足之处:在工作任务繁重时,有时存在急躁情绪,今后要制定好工作计划,把握好工作节奏。(供参考,切勿照搬照抄)

考察人:**(考察人2) 年月 日

(亲笔签字填写) (日期应于考察人1的日期相同,或晚几天)

XXX同志在这半年里,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有关会议精神和《党章》,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体会。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身边同事的批评。

不足之处:xxxxxxx

(写清经过下个半年的培养和考察,培养对象的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入党动机和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有何成绩或进步,缺点改进如何。注意,考察人2和考察人1应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

征求党员和群众对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记载

时间:**年**月**日(时间为发展对象备案地点:****会议室

报告上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时间)

主持人:(支部书记)记录人:李四

党员代表签名:

(参与意见征求的党员同志逐一在此手写签名且务必需要书记签名)(3-5人即可)

群众代表签名:

(参与意见征求的群众逐一在此手写签名)(3-5人即可)

发言记录:(供参考,切勿照搬照抄)

张一:**同志思想积极进步,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政治立场坚定。不仅能很好的参加各项活动,并且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党组织能够接受其入党。    

张二:**同志为人热情,工作努力肯干,业务知识丰富,具有集体精神,我认为其具有了一个党员的基本素质。   

张三:**同志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能发挥到模范作用。一直以来就有成为中共党员的理想抱负,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往这个方向努力靠拢,我同意其加入党组织。    

张四:**同志政治素质比较高,工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严格要求自己,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人随和,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张五:**同志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工

作上认真负责,为人热心,团结同志,我同意其加入党组织。

张六:**同志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业务知识学习,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上勤勤恳恳,吃苦在前,尽心尽责做好各项工作,深受大家的一致好评。我同意其入党。

(参会的每个人都要发言)

(书记)总结:刚才大家就发展**同志入党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见,综合上述几位同志的意见,均对**同志入党表示同意,本支部将采纳各位提出的意见,谢谢大家。

支委会确定发展对象的决定

按照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根据党支部培养教育和考察情况,在听取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年**月**日,经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研究,确定张一同志为发展对象人选。

党支部盖章:此处盖章 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支委会确定发展对象的时间)****年 **月**日

基层党委对发展对象情况的备案

经党(工)委会**年**月**日,同意确定**同志为发展对象,并予以备案。

基层党委盖章(此处党(工)委盖章)党委书记签名党(工)委书记签字

(见文本资料发展对象批复上的落款时间)****年 **月**日

党支部对发展对象的公示情况记载

公示

时间

*年*月*日至 *年*月*日(见文本资料发展党员公示结果记录)

(公示时长7天)

公示

地点

**公示栏

群众

反映

主要

意见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电话和其他情况反映。

或:有群众反映,该同志***************。

调查

核实

情况

公示期间,未收到不良反映;

或:经调查,************。

调查核实人:**(负责党建工****年 **月**日

作的人员即可)(落款时间为公示结果后第一天)

党支

部意

公示期间,未收到不良反映,同意**同志为发展对象。

或:公示期间,有群众反映该同志****问题,结合调查核实情况,经支委会研究,认为**同志具备发展对象条件,报**党委备案;或认为**同志不具备发展对象条件,取消确定其为发展对象的决定。

党支部盖章: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此处盖章)**年 **月**日(落款时间同上一栏)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情况记载

何级党组织组织培训

培训时长

培训内容

学习情况

年 月 日

至 月 日

合格

附:结业证书

政 治 审 查 情 况 报 告

党支部同郭曼迪同志进行了谈话,查阅了郭曼迪同志有关档案材料,与郭曼迪同志所在单位有关人员了解了其基本情况,并对其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函调。

经审查,郭曼迪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表现较好。政治历史清楚,在重大政治斗争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比较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纪守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政治审查中,郭曼迪同志的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拥护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政治历史清楚。

该同志于2019年8月1日提出入党申请,2020年6月2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21年6月10日被党工委确定为发展对象。培养教育期间,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工作认真主动思想上行动上同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经过政治审查,没有发现郭曼迪同志在政治上存在问题,也没有发现郭曼迪同志直系亲属和现有社会关系存在影响其加入党组织的问题,同意其加入党组织,拟提交支部大会讨论表决。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10)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91-02

刚入园的幼儿对父母有天生的依赖性,舍不得离开父母,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习惯,没有安全感,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就开始哭,想妈妈了……如何通过亲子教育活动来实现家园共育呢?在幼儿园,家长工作尤为重要,我们思考着,实践着,总结着……

一、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规程》第四十八条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并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也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儿的人格特质、态度特征、社会行为以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均是在家庭环境中,借助于父母的互动,逐渐被熏陶与社会化的。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就必须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并要求幼儿父母拥有相应的教育能力,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

亲子教育活动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家庭教育,即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方法上也仅仅表现为粗暴、训斥、痛打,孩子对家长就一个“怕”字,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亲子教育主张“能者为师,互相尊重,尊重科学,尊重真理”。

那么,怎样进行亲子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家园共育呢?

二、通过亲子教育活动,促进家长和幼儿园相互了解,实现家园共育

1.教师、家长充分准备,增进家园亲近感。亲子教育活动是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但要让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就必须从不同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发挥各种因素的互动作用。

首先,教师应具备专业的亲子教育能力,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亲子活动环境,唤起家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和设计可行性活动方案,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亲子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中的有效教育资源,寻找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其次,家长要思考如何配合幼儿园,完成亲子教育活动。这就要多看教师组织活动的要求,想出好的点子,要关心活动的目标、时间、内容、服装等,并积极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

然后,通过家园的共同操作,使家庭、幼儿园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让家长变重养轻教的观念为以教为主、教养结合的新理念;将过去的重智轻情转变为智情结合,并关怀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2.家长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实现父母、教师、幼儿“三位一体”。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有:

(1)半日开放亲子活动。家长们通过观摩幼儿的入园、进餐、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游戏等活动,通过半日观摩,更具体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开展以感情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亲子同乐和亲子联谊活动。

(2)开展亲子运动会。既要让孩子锻炼身体,又要促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孩子的身心都愉悦起来。此外,在游戏中,还能发现孩子的体能,从而使今后的活动更有针对性。

(3)亲子表演,增进家庭情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一个家庭为单位,进行才艺表演,小朋友们看到有爸爸妈妈表演,那个精神劲就甭提了。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小朋友就很难登台表演,因为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搀扶”。

三、对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建议

1.关爱幼儿,以自身的修养和知识感染孩子。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而是让他们感到在家里很快乐。每天应该至少有半小时或十分钟的谈话活动,如实在平时没空,就应利用空闲时间补上,如谈话活动、身体接触、揉肩、捶背、手影游戏,等等。

2.尊敬老人,保证家庭和睦。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对孩子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坏话;三字经中就有“父子亲,夫妇顺”,幼儿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要尊敬爷爷奶奶的,孩子也表现出喜欢老人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亲子游戏时,大家都要参与进来。

3.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足,培养好的习惯。当有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同时,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与他们算陈年老账;当老师或别人给你讲孩子的不足之处时,要虚心接受,而不是马上反驳。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结果,品质的培养对其一生都很重要。

4.亲近自然、社会,感受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比如,在乡下自由奔跑也是可取的,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体格。值得注意的是,出去游玩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公共场所的礼仪教育。比如,在串门的过程中学习礼仪、做客的礼仪、当主人的礼仪和小朋友之间玩耍的礼仪以及表演的礼仪等。家庭中有好的亲子表演或亲子活动可以拍下并展示出来,甚至去参加比赛,以使幼儿产生成就感。

上一篇: 档案应急管理 下一篇: 分离工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