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17

安全管理规划

安全管理规划篇(1)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20-01

无论是什么工作和部门,安全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对于变电运行来讲,虽然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方式的变电运行提出了最佳且可靠的解决方案,但是安全问题还是有待提高。下面针对安全隐患出现的原因展开分析,从而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变电运行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变电运行中,安全隐患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由客观和人为因素造成,客观因素无法改变,而我们要做的主要就是尽量减少人为事故的出现。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供电局内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对于管理的要求是逐层减弱,执行力度不够。由于变电运行部门关系较为复杂,在管理中并不能完全检查工作任务的下达及执行情况,抽查时回馈的信息代表不了整体的情况。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和工作间断制度时有发生,现场安全措施未得到落实,在工作中未进行认真有效的过程监督。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光说不做的事情经常发生。

(二)企业管理者对于防止失误操作事故措施的贯彻落实不到位,例如允许安排的值班人员未经车间管理人员的许可便可以自由使用接地刀闸机构箱的机械挂锁的钥匙。在执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工作方面存在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三)职工培训中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够强烈,职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素质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没有真正将对安全制度的要求和措施深入到职工日常工作。直接导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过去长期内违章的行为已经成为习惯,没能从根源加以改正。

(四)变电运行中的设备不先进,甚至已经超过了设备的可使用寿命。供电局变电运行单位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周转不开等原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购买更新设备的款项。然而,老旧的设备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耗电量大,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频繁和误差较大等情况,用这样的设备进行变电运行时,事故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消耗多的同时,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得不偿失。

二、变电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的发生,保护员工在作业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必要事故的发生,供电局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一)供电局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变电运行中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做一个反馈。从一个时间段内的整体情况变化分析,如一般变电局一年中的年检和预试失误操作中的可能性就比平时大;梅雨和雷雨季节的绝缘闪络就比平时频繁;高温和高负荷阶段设备最容易发生事故;一天中在有操作、巡视维护和设备验收的人检查的时候,工作人员最容易造成疏漏错误等。将这些经验和规律总结起来,研究出应对方案,落实到变电运行的实处中,学会合理有效的管理人员。

(二)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作为一位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的经验是不是错误的,所以,仅仅凭借自身的经验之谈是不足以保证工作在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的。然而,虽然有些教育是有相应的知识支撑的,还是会有许多资深员工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教育,认为自己的技术是无可替代的。这个时候,就要考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了,安排做培训的人一定要有气场,可以稳住全局,既让员工接受系统教育,还不让其产生埋怨的心理。

(三)对待工作人员要体贴,让他们觉得管理层是真心为他们好。变电运行是较为危险的工作,工作人员都在与死神作斗争,原本他们心理防线就很脆弱,这个时候,如果管理人员对他们很苛刻,他们的压力就很大,压力大是没用办法认真工作的,比如富士康中的工作频率较为快速,工作人员压力大,便出现了很多动乱和自杀的事情发生。管理人员要给工人一些福利,对员工的身体状况、思想情绪、技术水平和安全行为做一个总结,熟悉员工的动态,防止个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工具是否合格、使用方法是否得当和使用环境是否合适等情况。尽量争取到设备更新款项,及时对工作工具更新和安全设施进行更换,注意尽力扭转私吞款项的事情发生。

(五)安全一直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负责人要负大部分责任,所以,安全教育一直是管理人员主抓的任务。管理人员要安排共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定期施行安全消防演练。安全不是用语言来讲的,而是要付诸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人员要将安全放在心里,保持时刻警惕,尽量减少隐患的出现。

任何一个工作都存在风险,变电运行中的风险便是安全,一定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安全隐患不会凭空消失,我们能做的便只有尽最大可能减小风险的发生率,管理人员要将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作为主抓事项,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从全文来看,在对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原因的分析中,找到解决安全隐患的措施。本文只是简要的分析,希望再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对于变电运行的管理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健.集控站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8.

安全管理规划篇(2)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低保义务治安巡逻队、民事调解委员会、党员义务巡逻队、帮教等各种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协助驻社区民警做好社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涉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处理社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对刑释解教人员坚持每月见面谈话不少于一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不发生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挥小区保安和楼栋长的作用,要求他们对出入社区的陌生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

2、防火防盗工作长抓不懈。督促小区物业管理单位配备防火设施和人员。要求物业管理安装电动门,配备专职值班人员,定时开门、关门,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单位宿舍小区,要求单位在小区内设立门卫值班制度,对进出人员实行询问制,并进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同时组织社区辅警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组织由退休人员、低保户、党团员等治安志愿者队伍,白天进行义务巡逻,安排低保人员,坚持每晚在小区巡逻,提醒居民锁好车辆,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确保社区零盗窃零火灾事故。

3、发挥民调、帮教、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定期召开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治安情况分析会,听取社区民警对社区治安情况地介绍,并根据社区民警提出的治安工作要求,组织社区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安的防范工作;同时要求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帮教刑释解教人员。

二、争创文明健康品牌社区文明象征着和谐、安宁、纯洁、清新、健康和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需求和关注程度愈来愈高,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委员会,更有义务加以引导,为此,我们社区在今年的工作中,将建设文明健康的和谐社区,作为自己的品牌精心打造。

1、加强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组织建设为实现打造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的目标,我们社区将与驻区相关单位建立文明健康社区创建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按照“以社区为主导,驻社区单位为依托,贴进居民、资源共享、共育品牌”的工作思路,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和创建内容,建立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与驻社区区单位沟通,坚持每季度一次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定期研究品牌社区创建工作。

2、明确创建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的工作思路创建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创建品牌特色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各项工作水平。为此,结合本社区特点,坚持“四抓四面对”的工作思路。“四抓”,即:一抓组织网络。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协调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以创建工作为中心,统一思想,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二抓建设标准。制定文明健康社区创建标准,文明家庭评比标准,健康老人评比标准以及社区在节约能源、卫生保洁和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标准,规范创建内容;三抓创建重点。以规范社区居民言行举止为内容,以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和加强宣传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文明向上的意识;四抓教育宣传。

利用社区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文明健康生活及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规范社区健身场地,巩固社区教育阵地。“四面对”,一是面对社区党员,紧紧依靠楼、幢长和社区党员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每月的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是面对各类群体。设立老年人健康服务项目,定期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和青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为中青年群体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三是面对青少年。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区少青少年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利用爱国教育基地,培养他们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一代新人。

四是面对特殊群体,对“flg”和人员,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对两劳回归人员,进行定期走访,教育他们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突破“四大工作瓶颈”

1、社区综治工作有新突破以争取“漯河市平安社区”为目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突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发动群众”的工作方针,合理调整社区大组管理区域,结合计生工作澄清社区住户底子,建立“一户一档”表。制定社区综合治理区域图,健全大组、小区、楼栋、住户四级管理体系并制定内部使用的住户信息联系表。进一步规范综治台帐,建立综治四级管理网络,成立社区各类志愿者巡防队,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巡防队与规范小区管理的“六无”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2、计生工作有新突破一是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建立“三位一体”的计生队伍及计生四级管理网络,加强计生队伍培训工作,规范内部资料台账,结合综治工作澄清底子、建立完善计生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新机制,继续开展“新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按照“一胎上环、两胎结扎”的工作要求,力争长效避孕率达98%以上,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确保计生各项指标达标,争创优质服务模范社区。做好城区属地管理工作,做到属地管理达99%以上。

安全管理规划篇(3)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综合性、完整、全面的总体计划。分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就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计划、规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工程建设。。

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施工、消防保卫等诸多方面,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考量,制定并积极落实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规划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考虑安全工作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预防性和技术经济性的特点,重点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协调安全与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目标关系,它是为适应现阶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标为主线,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安全保障的实施性规划。

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精神,结合先进项目部安全工作的调研结果,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应包括:(1)项目安全工作概况和难点、重点;(2)项目安全目标和安全管理组织;(3)项目安全工作准备;(4)安全技术措施;(5)过程安全监控;(6)安全应急响应与准备预案;(7)项目控制目标的协调;(8)实施效果评价

2、工程项目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实际意义

目前安全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造价偏低、安全投入不足与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之间的矛盾。为低造价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必须破解的难题。在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建筑企业的形象,提高综合效益,为政府提供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宏观控制手段,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对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3、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处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基于系统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综合防范,考量项目安全工作所面对的各种不同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1关注过程控制

过程安全监控的对象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目标、指标、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关文件控制等诸多方面。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项目管理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和持续改进。,工程建设。。体系的监督一定程度上需要来在项目外部的力量,但项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项目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起着外部力量不能替代的主导作用。项目经理必须肩负起对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监管的重要责任,对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利于安全工作实施的部分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为安全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其实施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设施、深基坑防护等安全工作外在的实体形象,并直接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本着安全规划强调事中控制的原则,必须对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得到全面落实,避免因瑕疵履行而形成安全隐患,或因瑕疵履行而重复拆改,造成成本浪费和工期拖延。安全技术措施监管工作应由项目生产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联合实施,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

3、2协调各方关系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在关注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协调安全工作与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工作的关系相当密切。项目安全工作耗费的工时多在非关键线路上,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工期紧、多单位同时开工、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进度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冲突,将会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并进而造成成本增加,对于必须连续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安全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必须关注进度、成本、质量等相关方面,协调安全与项目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为项目综合控制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3、3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详细的名录,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处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志。

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分别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其中深基坑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工程,吊装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城市房屋及构筑物爆破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并根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通过相关部门的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后,方可组织实施。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逐一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加强动态检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安全管理规划篇(4)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03-02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平均每天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会死亡300人,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因此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保障,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也陆续开展了编制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规划内容和规划深度都不尽相同,导致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像美国、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以下主要以美国为例来对比分析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之处。

1.1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位问题

在美国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会将安全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交通规则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并且在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充分突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

核心。

1.2 我国目前规划编制参与机构较少

目前,我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监察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卫生部、武警后勤部、建设部等13个政府部门,具体的实践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指令实施。而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成立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参与主体包括基金会、政府、相关行业协会、保险、汽车公司、私人顾问以及研究单位等22个部门,同时只要是和交通安全存在相关利益的部门也会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

1.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

1.3.1 规划的目标。想要编制有效、执行力度高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首先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目前我国研究的规划目标都会制定近期、中期、远期阶段性的定性目标。通常中期、远期目标会结合道路工程的畅通等级来规划道路安全管理水平,而近期目标会具体化,会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差异来改善一些具体的交通安全设施,并通过建立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网络加大宣传。但在美国则将规划目标划分为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以亿车英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或死亡率的控制为总目标,而会控制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的重点影响因素为具体目标,从而降低死亡人数。

1.3.2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范围。由于各个地区的文化素质、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汽车保有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编制安全管理规划的侧重点以及空间范围也会有所区别,目前我国现行的研究体制主要以县、市为主,而侧重点主要突出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发地段,一般都是研究城市道路,很少关注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系统。而美国则通常将全国各地或者每一个州为研究对象。

1.3.3 规划流程内容。美国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以及实施流程都会考虑各州安全管理工作者提出的安全战略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进而根据总体目标确定重点规划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而我国则是先确定安全规划的范围和目标,再调查道路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道路安全发展趋势进而制定近期、中远期规划,最后实施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

2 对未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研究

2.1 整体的规划思路

未来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应借鉴美国系统的规划思想,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将安全管理策略与规划思路保持一致。全面的掌握各个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公路网规划以及城市停车规划等各种道路交通的基础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策。

2.2 优化安全管理规划流程

(1)首先应制定定性以及定量的规划目标,定性目标应参照国内同类相对先进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改进、完善以期达到要求的交通安全水平。定量目标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等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率为指标。(2)应根据制定的目标全面收集相关的交通安全资料,针对安全现状以及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诊断相应的安全管理问题。(3)对现有的安全趋势进行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4)确定近期、中远期安全管理规划方案以及安全措施实施序列,并请安全研究专家以及相关部门进行评价、选择。(5)确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稿进行讨论、修改、送审,最后由人大、政府审批再实施。

2.3 确定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范围

(1)时间范围的规划:首先应确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目标实现范围,近期目标的实现年限应规划在3-5年,中、远期目标的实现年限应规划在5-10年,在以系统思想为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前提下,应注意规划的年限应尽量与系统内大多数相关规划的年限保持相互一致。(2)空间范围的规划:市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基础,在空间范围的规划上应以城市为市域,规划的重点应以市域的重点地区以及城市的建成区为主。重点地区应从城市道路、公路、农村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未来的趋势,并结合本期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确定。

2.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以及评审

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主体是政府,由政府完全主导,因此对于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应该根据道路交通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积极主动组织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从而促进道路交通的发展需求,应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编制的资金投入,将其编制及实施资金也纳入当地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部门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指导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应尽量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评审,成立专家咨询组,并将规划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工程向外公布,广泛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制定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只有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才能有效的解决各种交通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才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手段,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长安大学.江西省新余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R].2011.

安全管理规划篇(5)

0 引言

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航空服务需求的持续性增长,为航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机遇,所以一定程度上寻求航空空域内的额外容积率,对航空事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低空空域的开放工作体现出了航空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国家对管控水平和管控技术的精细化管理为航空事业提供了契机,通过调节大型航空器的飞行密度和空间环境,能够改善空中飞行机制的规划管理。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实施的最小的单位是扇区,它是空中运行的基本单位,是空域规划的基本组成。

1 航空空域开放及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必须要配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所以开放性的低空区域对经济建设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生产方式也不断变化,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实现了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格局逐步强化。在这种形式下,我国不断进行改革,从生活区域向空间区域发展,从地面发展向着低空区域发展,充分有序开发低空区域,更加有利于改革低空区域管理,促进我国航空事业、航空制造企业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另外,国家科技水平为低空区域的开放条件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试点改革,结合国外先进的低空区域管理改革经验做法,为推进低空区域的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我国经济、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逐步提高,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可以完成低空区域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以及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逐渐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低空区域管理模式、制度以及运作模式的低空区域管理改革体系。

2 空域规划管理改革的核心评价

空域管理改革必须树立坚定的安全意识,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意见颁布后,行业内出现部分反对意见,例如:会构成安全威胁、低空开放会影响军用航空以及民航和低空飞机会交叉等言论,这些言论严重的误导了人们的想法,违反了客观规律,尤其是认知不实的媒体断章取义,误导民众,为航空安全留下了隐患。

低空空域的飞行,首先要考虑到飞行设施的安全性,保证飞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处理好低空飞行和民航飞行、军事飞行与低空飞行、低空飞行和其他民生之间的关系。航空安全及规划管理,主要考虑其安全问题,保障飞行设施在低空区域内的安全,以往,我国在管理手段和保障机制上的观念落后,对空域规划管理的限制很多,造成人们对空域规划管理和空域禁止飞行的误解,其实,空域区域内限制飞行器的飞行,由航空管理部门统一规定,在空军航空军事、民航航空公司上都有严格限制,空域规划管理的对象应该是低空区域内的所有飞行设施,包括留空时间较长的飞行器等,军事、民用航空器也包括在内。所以,在以后的空域管理改革中,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出更加精细化的管控制度,规范人们的飞行活动,满足人们的飞行需求,空域规划管理不仅仅要获取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安全问题。

3 空域规划管理及安全的优化策略

3.1 建设安全运行空管体系

空域规划管理改革中要建设航空安全运行空管体系。由政府牵头,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性力量,加快地面和空中的软硬件的建设,结合国外先进的通用航空管理经验、服务理念、应用基础、运营方式等等,创造性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通用航空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机场体系、服务保障体系、政府监督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民航和空军协调机制等,建立中国特色的“空中走廊”和“新空中运行环境”,将这些作为基础点,利用国家机制对飞机、飞行器进行通讯、导航以及监听等信息交流机制的管理,例如:信息交换机制下的地面指挥、导航安全、航空区域调度、情报总汇等等。制定具有民航通用的区域、高度以及环境等共识性标准;对飞行器质量、驾驶员素质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的介入,标准执行,提高从业者素质;要求驾驶者取得认证资格才能飞行,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飞行设备的安全;空管部门要制定明确的航行线路,制定以法律法规为标准的低空空域飞行管理条例。

3.2 基于PBN的空域规划

PBN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模式,为了解决机场的吞吐量,减少飞机不必要的燃料损失,还需要有精度较高的导航设备,减少地面精度较低的导航,其保护区域内的宽度恒定,航空器之间横向和纵向间隔很小,可以增加空域空间内航路的划数值,实现航行离场航线的分流,减少飞行冲突,提高运转效率,PBN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导航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优化了航路点的位置和航路结构,提高了空域管理容量和运转效率。另外,PBN减轻了通信设备和雷达的引导消耗,降低了管制人员和飞行员工作负荷,提高了管制效率。

3.3 提高航空业发展的标准化程度

航空事业涵盖的内容宽泛,区域大,受到的限制多,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所以,在进行航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断调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技术教学、后勤保障、政策实施、制度、机制以及航空调度进一步标准化,提高法律法规的规范化程度,安全生产运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统筹发展。

3.4 建立航路飞行监控系统

在空域航路系统中,要建立安全评估标准和航路飞行监控系统,切实保障飞行的安全导航要求,航路飞行监控系统的建立可以修正飞行偏差,探测到飞行参数,确保飞行技术安全性能的实现,监控组织主要有地面指挥小组成立,采用具有我国独立建立的公共监控系统,同时优化系统内的参数,ATS(空中交通服务)在实施过程中,要准确记录 飞行导航性能和空域安全的飞行事件和事故的录音,随后做出安全性的评估验证目标等级。

3.5 提高扇区空域管理人员水平

我国终端空域管理系统是非常繁琐的工作,长时间工作容易引起管制员工的超负荷运转,有的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负荷较小,利用效率和管制效率不高,还有一些管制员工的工作负荷过大,在管制过程中容易出错,造成安全事故。这种定性的规划容易造成管制人员的心理不平衡,降低空域管理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提高空域规划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建立规章制度和岗位分配制度,责任到人,实施优胜劣汰的方式,将有能力的人提拔起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管制人员工作,提高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空域交通的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性,对管制资源和空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低空空域规划管理改革是当前航空领域要开展的重点工作,科学推进低空空域规划管理改革,才能够切实提高航空安全性,确保飞行安全。航空领域规划管理改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并且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策略,才能够提高航空飞行安全系数,确保飞行安全。现实当中总会有一些飞机坠毁事件,主要原因航空安全管理工作有做很好,加大航空安全管理力度,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航空安全隐患,提高飞行安全性,确保航空领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郭庆志.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对策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4.

[2]张明,韩松臣.基于空域灵活使用的终端空域规划设计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05).

安全管理规划篇(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网的运行安全性更加重要。但是企业网运行中安全时间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企业业务的发展,保障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网络规划和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公司网络系统成立初期以经营业务为主,建网时间长,部分设备陈旧,网络不安全因素来自本身安全缺陷和认为因素。企业网络均由单个节点构成,所有的工作站和服务器通过双绞线联入交换机。信息中心部署在信息部,形成星状网络结构。每层办公地方设置节点。信息点分布需求方面,每层办公楼设置节点,与信息面板连接。在网络规划中,需要满足企业网的需求,一方面实现网络隔离技术限制部门的访问,另一方面实现防火墙技术配置策略设置规则。同时网络信息的传输要求能够实时监控。网络上资源的访问通过资源具有的IP地址实现,地址划分应该满足简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地址分配剂量简单,避免采用复杂掩码,同一区域需要采用连续分配网络地址方便管理。

2网络规划设计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分为核心层、接入层和边界层,核心层由三层交换机组成,接入层由二层交换机组成,边界层设计中,需要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系统保证安全。公司与下属公司的信息安全传输通过专用网连接VPN实现。IP地址分配。将企业各个部门划分为独立的VLAN,并配置相应的网关和网段,为方面增加日后信息点,不划分子网,采用子网掩码方式。行政部IP地址172.16.10.0/24,方案所IP地址172.16.11.0/24,建筑所IP地址172.16.12.0/24,结构所IP地址172.16.13.0/24,给水排水所IP地址172.16.21.0/24,暖通所IP地址172.16.16.0/24,电气所IP地址172.16.17.0/24。核心层和接入层设备配置Vlan,创建核心交换机,制定名字,进入配置模式,制定IP地址,配置STP、ACL、DHCP,并配置聚合链路。企业内网都可以访问互联网,内网交换机设置中采用防火墙策略,路由器和防火墙建立IPSECVPN隧道,遵守最小介入原则优化和细分安全策略。先进入到防火墙端口,核心层三层交换机连接防火墙s3g,核心二层交换机连接防火墙s3g2,由于核心层承接企业核心业务,因此将接口等级设置为高安全等级,并且将连个接口设置在trust区域中。外来用户访问来自外网,属于非信任区,因此将安全等级设定为低等级。设置防火墙静态路由器,保证内网服务区能够通过防火墙访问外网。配置防火墙策略路由器,根据优先等级设置链路,链路切换通过探测机制实现。设置防火墙安全策略,将不同区域设定为不同的安全等级和IP地址。配置防火墙VPN,在总部防火墙和下级防火墙建立IPSeeVPN隧道。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监控,并能够终端隔离有害信息。在建设初期将检测系统设定为透明桥模式。终端和服务器安全管理系统设置中,设置补丁管理、终端桌面管理、文件审计管理等,防治ATP攻击,过滤恶意URL,加速补丁修复,管理资产、单点维护,实现移动存储管理等。

3安全管理分析

利用网络安全性技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设计中分析系统安全技术,从硬件设计、非法用户入侵、网络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硬件设备安全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基础,系统硬件设备组成部门包括工作组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等,硬件设备的安全性还取决于设备本身的性能。数据中心机房安全设计中,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装修,设置接地和防雷装置,并配备UPS。总配线设置中应充分考虑电磁干扰因素,机房温度适宜,湿度维持在30~50%。在机房设置独立接地系统,安装合适接地端子,要求天花板高度在2.5米以上。安全管理做好病毒防护工作。利用全范围企业防毒产品,集中保护网络电脑,采用病毒防护技术、程度内核安全技术保护数据。病毒防护方案中实施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病毒策略和计划,总公司负责全网病毒定义码、将升级文件分配到相应的服务器。提交被隔离的文件,并进行扫描引擎。通过广域网集中控制和管理病毒管理服务器,在必要时,直接管理下级公司病毒服务器。针对公司线以后的管理体制和系统架构,设计二级管理中心来复杂病毒防护系统的实施。公司复杂局域网防病毒软件安装,制定防病毒策略,监控局域网防病毒状态,下属负责自己局域网监控,并作出响应。建立统一分级管理病毒管理体系,用来存储网络病毒事件,了解病毒发生地方、过程、事件、危害以及处理等。同时在管理中心成立响应中心和安全事件管理中心,根据网络可能需求部署安全产品,如入册检测系统、防火墙、扫描系统等。同时建立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方案,外部发来邮件先经过DNS解析后发送至IMSS,有效查杀邮件传播病毒。对设计系统进行测试和维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规划能够确保挽留过安全。在后期维护中主要负责网络正常运转。

4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在分析企业网络需求基础上进行网络规划,满足企业网安全需求,实现交互数据交换。企业网络规划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最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建立管理制度,促使员工遵循使用规则,避免病毒入网。

引用:

[1]关天柱.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及安全管理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9X):7197-7198.

安全管理规划篇(7)

2、加强规划编制

连续几年来我局已完成长沙市城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生产布局在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规划编制和审核的过程中,把安全生产布局摆在重要位置,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布局要求的,不予审批。

近几年来,我市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在选址过程中注重避免危险源、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对周边的影响,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选址关,满足安全生产布局的需要,从源头排除安全隐患,从全局的高度谋划全市的安全生产。

3、加强规划管理

坚持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一般建设项目均应由消防、人防等部门严格审查,确保消防安全和停车场及人防设施建设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安全生产之要求,做到平战结合。对较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考虑用地状况,进行减灾、防震评估工作,凡是涉及到教育、园林等部门的建设项目,从严依法审批,严格把关;凡消防、人防、防震、防雷和停车场不能满足技术规定的,均实行一票否决,从审批上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今年来继续推进责任制管理,特别注重对本级机关办公场所和两个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机关的管理,先后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一是在本级机关内,与政府保卫处、金星派出所加强工作联系,加大对办公场所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巡逻,检查门窗及水电等设施及重要部位的管理。凡本级机关内办公室不锁门、不关灯、不关空调者,均要受到处罚,并在年终绩效考核时扣分。

二是在节假日前,下发安全、维稳管理通知,并组织机关人员对办公场地、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进行安全防患教育和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办公场所严禁存放贵重物品和现金,发生问题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是与各单位、七个分局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履行承诺,落实责任,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各单位、七个分局安全生产积极性。

四是在宿舍区加强与驻地派出所和社区的联系,开展综合治理和创建文明小区活动。

五是与汽车驾驶员签定安全行车无事故责任状,推行安全行驶万公里无事故和百公里标准节油奖制度,极大的调动了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六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确保奥运火炬在长沙平安顺利传递,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投入到确保奥运期间和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稳定与安全的活动中。认真做好单位的矛盾排查,开展矛盾纠纷排调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及时整改。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群众正常信访的接待处理工作。督促本部门严格落实维稳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七是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7月3日全市大接访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迅速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加强了组织领导,开展了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努力,目前所排查的13个信访突出问题,已缓和矛盾或矛盾已基本化解的11个。

安全管理规划篇(8)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相关问题

1: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一些地区在建设农村饮水项目时,缺乏对水源保证、工程规模、工程类型等重要问题的有效规划设计和论证,导致工程布局不合理,饮水工程依然处于分散的低标准建设水平. 一些农村水井、水窖直接打在塘边、田旁,致使饮水水质不达标;有的水井、水窖深度不够,遇到干旱,塘、埝、田水干枯,水井、水窖水量剧减或无水可用. 在城镇周边,很多农村通过城镇中心水厂的扩网就能满足供水需要,同时可以大大节约投资管理成本,一些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村庄,实行规模化集中供水,比单村供水更有利于保障供水的水量、水质和降低成本,利于工程的可持续运行,但现状是有些地区不论村规模大小基本都是一村建一处供水设施;有的项目建设由于未与村庄、道路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统筹,存在重新改造甚至废弃等风险。

2:缺乏较高的农村供水标准

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工程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很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都是单村取水工程,再加上设计标准低、工程建设时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投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工程建设标准低,且很多饮水工程没有考虑消毒设备和净化设施,虽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但无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缺乏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

农民本身的饮水卫生知识相对欠缺,工程运行管理不善比较普遍。单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较低,导致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同时群众承受能力有限,不能实现按成本收费,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不到成本的1/3直接影响了供水工程发挥作用的持续性;运行管理法规不健全,使各级水利部门行业指导缺乏政策依据。

4:缺乏配套的水质净化处理措施

饮水工程化验设备简陋,检测手段不全,水源和出水检测项目较少。由于受到工艺和建设运行成本的限制,往往采用季节性或应急性加氯消毒,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电渗析或膜处理技术工艺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不适应农村供水工程分散、成本低、供水量小的现实条件,农村饮水工程缺乏适用、实惠的水质处理技术。

5:缺乏农村水源保护意识

水源变化和水体污染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很多地区没有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污染的整体状况不容乐,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目前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很大难度。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近一半是由于水环境污染和水源破坏造成的。

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对策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对策研究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规模≥1 000 m3 /d或受益人口超过1万人)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保证农村饮水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合理使用,要切实抓好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质量关、资金使用管理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关,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料物购置、统一县级报账、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验收标准”规范施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做好论证,抓好规划设计关. 前期工作滞后仍是制约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要落实前期工作经费;第二要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搞好水源工程的论证、水质评价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第三要重点抓好县级规划。在宏观指导上要调整思路,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重点,后一般”,投资上优先安排高氟、高砷等地方病区、血吸虫疫区和严重苦咸水地区, 然后再安排一般缺水地区;“先水质,后水量”,在选择水源时,首先要确保水质达标,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通过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保障水质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因地制宜确定水量,提高保证率和方便程度;“先集中,后分散”,在工程布局上优先考虑集中式供水形式,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不具备条件的再考虑分散式供水。

(2)严格筛选,抓好施工队伍关. 对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对小型工程要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

(3)抓好材料设备质量关。对工程需要的压力罐、水泵、输水管道等主要设备和水泥、钢筋等料物,以县为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市水利部门及行政监督部门监督招标全过程,严格招标程序,确保质量。

(4)加强监管,抓好资金使用管理关.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推行股份制、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快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受益农户投入为重点、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在资金管理上保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报账提款、集中支付、招标采购、公开透明”的原则。鼓励、支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水价核定、水费计收、水费使用等方面行使监督权利,参与资金的管理使用,并依法维护用水户的合法利益。

(5)规范程序,抓好质量监督关。水利部门要依据编制的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强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建设实行效能监察,看进度,查质量,监督资金规范使用,检查工程建设成效,还要查看以往工程运行情况、群众满意程度,保证已建工程和在建工程的合理性。

(6)严格检查,抓好工程验收关工程完成后,对所建工程要逐项检查,并登记造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验收每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每处饮水工程正式通水前,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管网末梢水质化验报告,不合格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对策

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明确工程管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供水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制定管护措施,主要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权责明晰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所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明晰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经营管理者的权责,确保工程长效运行。通过组建供水公司、拍卖经营权、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村委会管理(村委指定管护员) 、农村供水协会管理等形式,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2)合理确定水价,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原则上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 工程实行装表计量,水价的核定要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为目的,既要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

(3)一处一档;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供水单位应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情况;加强事故管理,发生水致传染病等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事故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查找原因,快速妥善处理。

(4)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牌,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生产活动和污染源存在,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限制和排放总量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搞好污水、垃圾处理,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工程建设。

(5)水质保证。建立水质监测网络,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对于集中供水工程,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 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并定期检查。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6)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对供水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并经常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不断降低供水成本,提高供水质量。

安全管理规划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Planning

Chen Guo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Chongqing 400054,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in particular,to do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which is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must be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layout,to safeguard 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In this paper,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related issues that exist in the effec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and to mak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Information security;Security management;System;Planning and design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管理系统,在它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特别是保证其安全运行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计算机的管理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包括硬件和软件上的管理,与此同时在运行环境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止、计算机的安全响应上都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包括通讯故障或者是病毒干扰和感染上都需要采取一些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而科学而有效的保障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安全。我们知道,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发展了长达二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在不断的完善,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问题,在保障信息技术安全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综合全局考虑。而针对于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我们一定要一个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从涉及安全威胁的方方面面出发进行布局和规划,进而建立起安全的保障体系。笔者将结合相关的问题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

一、计算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过程中,保证网络协议的安全性是其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计算机的一些协议中,例如TCP/IP协议,这些协议和构架一般也都是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共享的,这样一来其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这是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威胁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他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破坏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开展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维护一定要注意对其的防止,加强网络上不明信息以及协议的安全管理,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始终以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为出发点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在计算机工作和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就是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典型的企业用户工作环境中,其自身一般都会存在许多的安全漏洞,这是计算机安全的隐患之一,其主要包括了自身体系结构的建设问题,以及系统错误和混乱所带来的漏洞,而这些底层的安全漏洞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的崩溃。

(三)计算机系统产品自身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网络用户大多已经采用了网络以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其安全漏洞或错误,那么就会导致用户内部网络安全防范机制的失效。与此同时,计算机的安全隐患也不仅仅是安全产品自身的问题,即使安全产品自身不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和漏洞,但计算机用户在对产品进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用户的配置或使用不当从而造成对产品安全性能的破坏,使其自身性能大大的降低或者是丧失。

二、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一)加强信息管理,设计加密系统进行保护。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也越来越多,由此也会出现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不多加防护,就会造成信息的泄露或者是文件的破坏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维护和系统建设一定要注意最基础的信息加密体系建设。而信息的加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以及相关口令和控制信息。这样一来,在网上进行数据的传输也就更加的具有针对性。而在加密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一个加密网络,不仅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

(二)计算机信息安全审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一般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检查和维护的话,潜在的安全威胁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加强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维护一定要注意加强安全审计管理体系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和行为进行审计,其中包括数据库、主机等。通过有效的审计,并对审计结果所作的记录、得出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能更好的开展网络安全防范和维护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有效、快速的找出原因进行妥善的解决。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系统软件系统建设。通常来说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操作系统都存在一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系统的管理,对其中的数据库软件以及操作系统进行很好的维护。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要从系统终端的操作系统上进行相应的准备,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采用统一的、相匹配的版本,这样一来也可以从软件系统的角度更好的进行维护和管理。

(四)计算机的物理环境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这一体系建设主要的就是针对于计算机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物理环境,包括对机房的监控系统维护、计算机所处的温度等,甚至是漏水和电源情况等时刻进行监控。同时还需要考虑服务器的管理问题,保证外部的电源以及环境的温湿度。

参考文献:

[1]李涛.网络安全概论[M].网络安全,2004

安全管理规划篇(10)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领导下,切实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三大职能,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1.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工作强力推进。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质量兴市活动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的决定》和《市知名品牌评价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区县政府、风景区和市发改委、市质监局等18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市上下联动的组织推进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获得省质量管理奖17个,名牌产品44个,知名品牌产品149个,大大超出了“十一五”期间争创25个名牌产品的预期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

2.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共有319家企业获得38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全面推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制度,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服务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十一五”期间,市级监督抽查1050组,批次合格率为93.73%,比“十五”期间提高0.73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产品抽查合格率(89.34%)4.39个百分点。

3.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帮助省、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完善标准体系,牵头、组织制定国家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41项,全市采标企业达39家43个产品,有40家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年6月,省政府授予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4月,我市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项目高分通过验收。2010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我市“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称号。毛峰、太平猴魁茶国家标准实物样完成研制并通过国家评审。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毛峰茶、太平猴魁茶、贡菊和五城茶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松萝茶和黟县“腊八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5.计量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培训、比对和计量标准考核等形式,提高了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能力,并协助省局对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组织了统一的复查考核;积极推广和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体系;开展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标准宣贯,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截止目前,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重点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1%,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商贸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医疗卫生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73%。

6.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所有执法人员必须经严格考试合格、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执法证方可参与行政执法,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职责。在执法中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年部分案卷使用说理式文书的基础上,年扩大到100%立案案件均使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并在区县局推广。在2010年省质监局组织的优秀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评选中,我局两个案卷分获二、三等奖。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季度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认真落实安全监察工作。先后开展了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专项整治、气瓶充装单位专项整治、小型锅炉专项整治、电梯起重机械安装维保市场整治等活动。通过专项行动和日常监察,进一步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认真做好“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工作。对全市2877台特种设备,根据设备类别、所处位置、危险性等情况分为A、B、C、D类分别进行管理。对列入B、C类目录特种设备全面巡查到位,对列入D类目录特种设备实行重点监控。各区县局(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新增设备做到了100%及时办理使用登记。我局连续六年荣获市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

8.执法打假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企业分类巡查制度,结合辖区打假责任制,建立产品质量源头监管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到部门、到人。制作了《执法打假责任制区域划分图》、《执法打假责任制组织机构图》,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打假体系。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对家电下乡产品、食品、乳制品、建筑用建材产品、农资产品、家用电器的能源效率标识等进行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设立了“12365”指挥中心,并成功地与国家质检总局“12365”投诉系统并网运行,同时派专人负责对全市的打假举报投诉工作指挥调度,督察督办。各区县局也加强了“12365”举报电话的管理,一个四级联动的举报投诉网络基本形成。

9.检验检测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年11月,建筑面积达3170㎡的市质检中心检测大楼投入使用;年12月,建筑面积达1100㎡的黟县局综合检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年10月,建筑面积达2084㎡的市特检中心大楼和建筑面积达1300㎡的歙县质检综合检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目前,区质检中心大楼已经封顶,、质检中心也已立项。“十一五”期间,全市系统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县区局,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技术机构“四无”(无人员、无设备、无资质、无收入)的状况,实行了市县区技术机构联盟联动,组建了基层工作站,投资近千万元更新了设备。目前市技术所已经拥有400余万元的大型检测仪器设备。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省局授权能够检验的产品有284个,参数有429项。市特检中心目前拥有工业X射线探伤机、磁粉探伤机等仪器设备60余台,取得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14大项检验资质。各区县局在省局的支持下,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具备了常规检验能力。

10.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历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都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对重大决策、年度考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民主讨论,科学决策。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签订、分解、落实和考核,以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鼓励参加省局与有关高校联合举办的学历教育活动,并对完成学业人员予以学费补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文化知识水平。截止目前,全市质监系统45岁以下在职人员118人100%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84人取得本科学历,占71.2%,硕士研究生2名。每年都举办由全市质监系统所有公务员、稽查队员和各直属机构班子成员参加的春季学习培训班进行集中学习。

11.机关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了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各区县局(分局)、市局直属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100%实行了轮岗交流,部分科室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轮岗交流,基层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人员知识、年龄和能力结构配置更加合理。制定了《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76个制度,在全市系统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良好工作局面。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一本帐”,银行支出“一个户”,资金审批“一支笔”要求。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努力构建和谐机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先后对8位离任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十一五”期间形成的主要经验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还积累了不少重要经验。

1.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履行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转变机关作风,全力打造“服务、平安、科技、和谐”等四型质监;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梳理行政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深入开展“三大服务”,出台保民生、保增长十条措施;组织开展了纪念小平同志视察周年座谈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2.发挥职能优势,坚持把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上,主动介入、措施得力;在与党委政府关注的旅游工作上主动介入,以服务标准化助推旅游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5月获全国首个“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称号,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充分肯定;在涉及安全监管的问题上,严格把关,行动迅速,很好地维护了群众和企业的利益,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质量监督、特种安全监察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假办案工作办法,当好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推进器”和“质量监控仪”。在履行职能、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提高质监部门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3.发挥整体优势,坚持把建立完善的质监工作体系作为推进质监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垂直管理体制的作用,对全市质监系统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对全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实施统一布局,对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和食品质量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统一部署。积极为基层质监部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排除地方保护的干扰,积极推进打假治劣。以改革促发展,深化技术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建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联盟”,实行了全市系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体现了质监工作的整体优势。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不足

1.基础仍然簿弱。在认识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律、研究质量技术监督发展战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方面还做的不够;基础设施、检验设备和执法装备仍然不足,技术机构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十分欠缺,制约了服务能力的提高。

2.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队伍、公务员队伍、执法队伍、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专业技术水平、业务开拓能力、改革创新意识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3.质量管理和品牌战略总体水平不高。宏观质量工作缺少抓手,没有形成“大质量”机制。由于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申报产品终端产品不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大多数是农产品(如毛峰、太平猴魁),但农产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使得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的愿望未能实现。

4.假冒伪劣产商品依然存在。在执法打假工作中,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职能交叉、执法手段和装备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打假工作难度增大;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地方和领域执法不到位。

二、“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对质监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质监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随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给质监部门实施服务标准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加大对旅游地区的支持扶持力度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市展开,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将得以迅速拓展,将成为质监部门实施服务标准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二是随着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等“三条高铁”全面建成,全市高速公路路网骨架搭建完成,以及机场顺利升级为国际机场。我市交通不便的瓶颈已基本打开,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条件更加便利。承接产业转移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围绕自主创新、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扩大工业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工业的支撑作用。三是市独特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要求,决定了发展必须努力闯出一条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但旅游长远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与经济短期自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性与扩张经济总量的突破性的矛盾等,都是近期十分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实施重要的技术标准,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利用行政许可手段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四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和“两大安全”,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尤其是对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支持,更是压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把关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三、“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开展“服务质监”、“平安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质检中心建设;完成县、区局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成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风险监测项目;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启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编制工作。到“十二五”末,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名牌产品30个,名牌产品10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组建2个以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4个、省级地方标准20项;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的采标率达到85%以上;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良好农业规范企业(GAP)3家以上;全市6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其中争创AA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重要工农业产品监督抽查覆盖率达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验覆盖率达100%;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100%;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95%以上;强制性认证产品持证率达100%;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定量包装商品尽含量的抽样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大中型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基本完善,争取每年新增1-2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万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低于国家规定。

(三)具体指标

1、固定资产指标

2、人才指标

3.科技指标:

4.业务指标:

5.建设指标

6.创建指标

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四、“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三大服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监”的影响力

1、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深入贯彻《省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巩固和深化“质量兴市”工作成果。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实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质量奖励制度;指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做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监理、产品防伪等职业资格管理的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继续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关注中国名牌和名牌评价工作动向,努力让“制造”获得更大份额。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评价机制,扩大名牌知名度,倾力打造“品牌”;积极开展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指导、帮助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完善计量、标准、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3、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巩固“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成果;围绕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与技术相互融合,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标准中;鼓励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打造整体品牌形象。结合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在旅游服务业继续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强化企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4、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大对我市毛峰、太平猴魁、贡菊和五城茶干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健全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培育地理标志文化,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宣传,严厉打击假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为;积极做好黟县腊八豆腐和松萝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5、完善质量信用体系,加快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工作,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在建设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以信用等级监管、扶优治劣等手段配之信息技术手段,为社会营造质量信用环境,搭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做好与社会信用体系衔接的准备工作。加强企业质量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质量诚信”征信、授信制度。

6、加强计量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障。强化法制计量。组织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价活动,加强对食品、餐饮业、农资、加油机、医疗等计量专项督查;加大商品量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完善抽查机制;加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市级监督抽查范围和抽查批次;加快推广C标志,争取每年新增1-2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证书;强化重点计量器具监督管理。推进科学计量。建立健全量值传递、溯源运行机制;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和计量检定、校准方法的研究应用,充分发挥社会计量资源的作用。完善工业计量。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的自主管理的计量工作自律机制;指导、帮助计量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管理人员;进一步开展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标准宣贯,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节能监测技术,鼓励企业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为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强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平安质监”的控制力

1、监督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一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实施“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严格生产许可,确保市场准入工作平稳有序。坚持准入标准,严格条件审查,严把食品企业市场准入关,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三是结合实际,抓好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机结合。以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指标,把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不发生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四是按照分工,做好小作坊的整治和改造升级。按照市政府的职责分工,监督所有签订承诺书的小作坊持续符合基本卫生条件,建立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对工商营业执照不全的食品加工者,通过帮扶引导、整改升级等手段,促其改善生产条件,达到食品生产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

2、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以贯彻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主线,全面推进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发挥生产许可证工作在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有证企业监管,打击生产、销售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

3、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突出重点,强化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质量问题突出产品的监督抽查,将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主要性能指标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跟踪监督;不断细化和规范后处理工作程序,提高后处理工作的权威性;对质量问题严重、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质量信用低下的产品,采取新闻曝光、强制撤柜台、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实施市场退出机制。

4、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检验机构技术把关和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二是充分发挥动态监管体系作用,做到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能。三是有效开展对各区县局(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市特检分院和相关企业的安全绩效评价,使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与节约效能,促进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四是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

5、整顿和规范认证市场。一是落实《认证认可条例》的各项规定,针对当前认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依法加大查处力度;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行政稽查工作;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农产品及食品认证有效性的专项监督检查。二是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打击违反规定不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经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及伪造和冒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加强对获证检测机构的监管,提高“二合一”评审的工作质量。立足于切实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保障能力,坚持强化监管与加大服务相结合,不断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以比对试验为主要手段,加强对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管。重点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市级食品检验能力,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6、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一是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完善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形成打假的长效机制;二是组织开展联合打假和专项打假活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建立联动协作办案的机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发挥好12365举报投诉系统的作用,加强地区之间、质监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打假信息交流。

(三)强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科技质监”的竞争力

1、全面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建立健全质监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加快质监科技创新,提高质监科技水平,形成开放、竞争、协作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技总体水平接近省内先进水平。

2、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县质检中心办公、检测综合用房面积分别达到12000m2和2000m2以上,检测技术支撑体系日益完善,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与检验检测水平滞后的矛盾基本解决。市级检测机构能够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具备重点产品的全项目检测能力,关键项目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具备应对区域内产业领域开展常规检测项目的能力,具备大批量产品的定性和筛选检测能力,满足日常监管的检测需求。

3、继续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按照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基本解决技术机构长期存在的机构重叠设置、项目重复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管理理念陈旧、运行机制落后等问题,使我市技术机构向市场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技术先进、人才集聚、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市场主体,将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做优”。同时积极争取技术机构的准确定位,探索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着力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和谐质监”的软实力

1、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要重点管理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鼓励机关干部到质监一线干事创业、服务发展。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执法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行政执法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本着“用好现有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全员聘用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因事设岗,提升检验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聘任中高级专业人才。

2、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质监工作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制订和完善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制度建设,保障执法效能。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全系统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执法检查、审理决定和监督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完善行政执法案件办理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等有关方面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质监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

3、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质监文化品牌,积极创造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竞争合作的工作环境,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促进形成文明和谐、奉献进取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培育和激发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和衷共济的质监队伍,真正达到“工作让党委政府放心,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形象让社会各界认可”,树立人民质量卫士的良好行业形象。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注重考核结果应用。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效能建设制度,以明察暗访为抓手,注重做好平常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把效能建设逐步向科室、股室延伸,严肃工作纪律,强化机关作风。切实加强对涉企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设立“小金库”行为,失职渎职行为等。进一步加大财经纪律和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扩大内审工作范围。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全市系统公用经费支出、招待费同比继续下降5%。严格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努力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5、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做好以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及质量、计量、标准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普法教育,做好《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升级改造市局门户网站,完成区县局门户网站建设,设立满足需要的政务(事务)公开栏目,定期政务(事务)公开信息,打造一流的面向社会大众的质监宣传平台。建设办公自动化平台、质监业务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和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配合省局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专用网络。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及运行制度,加强新闻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在本级主流新闻媒体开设质监宣传栏目。

五、“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需攻关的重点项目和阶段目标

(一)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质检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县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成黟县腊八豆腐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完成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风险检测项目;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启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编制工作。

(二)阶段目标

1、2011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分解工作;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立项;区质检中心投入使用,、质检中心开工建设。

2、2013年,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考查,各项工作达到“十二五”规划序时进度;对不足之处及时总结,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3、2015年,全面验收考核“十二五”规划中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六、保障措施

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是我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发挥全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应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采取多种用人方式,引进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努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促进人才的竞争,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部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熟悉法律和业务,懂管理的公务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和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质监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理清长期发展的思路,深入研究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质监事业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工作的领导,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质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上一篇: 监理合同管理内容 下一篇: 电气工程类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