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网络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15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1)

1.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初中教育逐渐实现了数字网络的普及

在这种数字网络环境下,网络技术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目前来说,我国的初中教育现状是乐观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发展非常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还是比较多的.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强调开放性,但是我国的初中教育都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信息化,如何借助数字网络环境进行更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个学校及教师面前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下,我们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此顺应数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趋势,更好的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2.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其教学资源具备开放性

信息资源也是公开的,传播媒介倾向于多元化,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知识可以突破空间及其时间进行传递.这样的性质决定了网络教学的整体开放性,学习中的互动性,内容形式上的多媒体化.这是非常具备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这为初中教育的多途径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初中的数学教育需要顺应数字网络的教学趋势,除此之外也需要了解这种教学形式的缺点.这种教学方式需要通过网络将课堂教学进行组合,这就让教学带有一定的松散性、未知性.在不脱离初中学校的整体环境下,网络式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模式.

二、初中数学网络式教学方案的应用

为了实现初中数学网络式教学方案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做好网络教学的准备工作.从客观上来说,初中数学是严谨的、逻辑的,而网络环境是不确定的、开放性的,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是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资源非常丰富,其提供的影像视频资料能够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网络多媒体能够提供大量的几何模型,这些几何模型大多具备生活化的特点,相对于课本上的几何模型更加生动、形象,将这些网络资源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中,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的几何知识都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式的教学,比如平行线性质及其判定的教学,在该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的跳高运动动画,通过校园的局域网进行跳高动画的播放.跳高动画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设置:跳高的支架、跳高的横杆.把跳高的横杆设计成倾斜的,提出问题:如何让横杆横平,说明理由.学生回答: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让支架及其横杆都垂直.由此引出原理:横杆的横平时横杆和地面的平行,横杆和两个支架成直角,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原理,横杆和地面平行.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也引导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平行线性质及其实际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斜塔及其斜拉桥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网络进行这些资料的查询,并且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展示斜塔及斜拉桥的图像及其视频.学生在对这两件事物有了直观了解后,再进行下一步教学问题的提问:南浦大桥是斜拉桥,大桥是由钢索所牵引.如何利用简单工具测量出钢缆及其桥塔的夹角,需要给出具体的测量方案;卢比塔塔身向左倾斜,现在要在塔的右侧用钢索牵引,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塔尖,钢索与塔身成什么角度时,卢比塔最稳定?因为现实条件限制,无法从塔尖进行测量,请给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在上述例子中,提问之后需要立即进行学生的小组划分,根据班级成员的情况,五人一组,分组进行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讨论完毕后代表给出方案并且进行讲解.这种网络教学方式具备良好的教学效益,学生会结合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学生都自身参与实践,收获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质.以上的教学过程都依托于初中教学局域网.不仅教师可以从网络中获得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从网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在这种网络式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师生都能获益,非常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提升.

三、基于数字网络环境的教学体会

在这种网络教学模式下,有些学生的反映是不太习惯,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入角色.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以前接受的教学模式太过于保守,解决方法是:多多进行网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尽快熟悉.有的学生反映初中数学的资源信息太多,没有主次,没有顺序,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的角色.解决方法是:将初中数学资源信息按照年级、内容等进行规范排列.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2)

在远程跋涉的山路上,有辛苦、有劳累,更有那“山顶重门次第开”的喜悦,我们对网上研修,情有独钟,它能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能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课改实验,培训先行”,教师是课程实践的主体,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但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又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存在着不适应。师资培训是教学发展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目标,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有效培训。

通过培训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教学方法。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理清初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面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012年10月—11月,在近一个月的培训中,我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从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网络研修中完成各项学习与交流活动,参与主题讨论,积极发帖,观看专家答疑视频。我深刻地体会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于教学,而且是服务于自身,有利于自身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能让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我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华东师范大学的远程研修班的学习发生改变,且视野逐渐开阔。

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看了优秀教师的心得,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体会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加强评课和说课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二,联系实际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用心体会生活里的数学味,生命将得到无限拓展。第三,设计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灵活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落实有效教学。第四,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第五,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要用爱心、用语言、用动作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敢于提问题,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主要源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有“成功”的体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人不乏其人,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从小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这种“天赋”,所以在学习时,老师有义务发现并培养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优势,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学习每节新课之前,先回顾和这节课有关联的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学,画出不懂的地方,迁移引导,让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及时为学生注入思维的活力。如通过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入新课,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成为我们规划的亮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把沉重的人的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3)

现在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达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网络资源多加运用.在网络的环境下,资源更加丰富,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教师教学中良好的教学工具.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刻苦努力.如果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无论他用了多少时间进行学习,都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效率是最重要的,较高的学习效率不仅不会让学生浪费过多的精力,还能提高学习效果.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网络化教学就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的,网络中有着丰富的资源,还有很强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进行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结果.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会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过于浅显而有“吃不饱”的感觉.

例如,在讲“图形的旋转”时,由于图形的旋转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语言上的讲授,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晦涩难懂,如果教师采用一些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态旋转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然后设计相应的课件与习题在网上跟学生们共享,那么就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对于图形的旋转有更深的了解,更直观地认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是应该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么网络的特性,就能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上有着大量的学习软件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供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查阅以及使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将网络很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函数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中的一些类似于几何画板之类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自动形成函数的图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函数,观察随着函数变化图象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如在二次函数中,改变二次项的系数,学生就可以通过软件很快地观察到图象的变化,这样教师根据图形的变化进行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学生在图形动态的变化中,能更好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是很难实现的.

显然,网络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图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概念,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让数学变得更加形象,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效果好的,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

三、利用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魅力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4)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来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看,网络资源成为很多教师关注的热点,在实践中也发现具有较强的运用优势。网络资源具有涉及面广、储备量大的特点,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要选择科学的策略加以运用,将优势最大化。下面我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浅谈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可以说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这方面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很少接触几何知识,几何思维比较有限,并且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辅助工具也很少,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佳。那么现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知识点,把原本抽象的知识直接摆在学生面前,进而使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为例,学生总是不能理解这个内错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位置。有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平行线,标出内错角,还能理解这个定理,但是放到题目中,学生就不能理解了。教师现在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变换出多种情况,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W习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引导方式的不当,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显著提升。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因式分解”的教学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教师现在可以在平台上引入合适的教学内容,先对这个知识点的概念做全面的讲解,同时配合一道例题的演示教学,让学生知道因式分解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进而使其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全面地梳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后有效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施记名打卡,监督学生的复习与习题练习情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始终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但总是由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当,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的教学为例,在这类题型的讲解中,因为涉及动点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总是会出现少考虑某种情况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于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学习难点知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先将基本的题设背景作简单的介绍,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然后再进行情境的创设,假设学生就是习题中的一个动点,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当你们走到哪个地方时会产生一种新的情况呢?”随后学生不断思考,找出全部的情况,最终解出题目。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用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甄别与筛选,选择有效的资源,切实服务于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5)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可以说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这方面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很少接触几何知识,几何思维比较有限,并且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辅助工具也很少,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佳。那么现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知识点,把原本抽象的知识直接摆在学生面前,进而使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为例,学生总是不能理解这个内错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位置。有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平行线,标出内错角,还能理解这个定理,但是放到题目中,学生就不能理解了。教师现在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变换出多种情况,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W习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引导方式的不当,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显著提升。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因式分解”的教学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教师现在可以在平台上引入合适的教学内容,先对这个知识点的概念做全面的讲解,同时配合一道例题的演示教学,让学生知道因式分解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进而使其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全面地梳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后有效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施记名打卡,监督学生的复习与习题练习情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6)

数学是一种科学语言,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社会生活传递文明。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不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要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让原本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回归社会生活,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一、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以期交互性、独特性、便捷性、丰富性、广域性、多媒体性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知识总量的增长速度凉人,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催生了网络文化这一新的文化形态,知识门类大量涌现,新学科不断形成,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些变化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平台和条件,促使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相互融合。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初中生数学课上学习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成为了初中数学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景;生活中的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与初中生学习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实际背景相一致。如果教师让数学教学经历“从实际中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多到实际中去的过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主动寻求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通过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从学生的座位、电影院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亲临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扩大思维空间,学生接受的亲切自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新定位

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学习问题。网络时代促使世界教育发生巨大的变革,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越来越突出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学习,初中数学从单纯的由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一要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二要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三要学会生存。其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与恰当的帮助,这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四要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三、初中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1.从数学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实践,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教学应用性。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在运用中强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这也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如学习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是机械的套用公式与定理,既可以达到学生对抽象深奥知识的本质性理解,而是能够真正地将数学知识与具体的问题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正确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精髓,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2.从生活走向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生活素材,增强教学可信度。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与公式都可以找到现实生活原型,数学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学科。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只能是机械参与、被动接受,降低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深入学生的现实生活,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中来引入数新知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思考组成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对应关系。以学生所熟悉的地图来引入新知的学习。我给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不同比例度的中国地图,然后让学生找到北京、上海、重庆三大直辖市,并将其依次连接起来,组成三角形,让学生来观察这两幅地图中所形成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以及相机诱导, 自然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进一步得出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激起了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明杰.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特征与实施策略[J].价值工程.2011(32)

[2]顾理正.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3(24)

[3]韩丽鲜.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3(10)

[4]姜滢.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85)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28-02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都是老师按照教材内容把书面语言形式存在的知识转化视听形式向学生传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时一条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写满了整个黑板。光靠听和看,学生觉得上课冗长乏味,很难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教师吃力不计好,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出现了两个极端: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还是水流鸭背,转眼就忘。有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不仅活化了教材,教法也多样化,解放了教师的思想束缚,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1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是一个讲究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学科。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思考,不断理解,寻求思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 中有些知识深邃、枯燥,要准确理解十分困难。经常遇到教师提问,学生一点都不懂如何回答。教师反复强调、讲解,学生还是领悟不了的情况。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形象生动的视听和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再让学生觉得冗长乏味。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但又难以掌握的重难点和关键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和强烈的学习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探究,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产生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笔者让学生用媒体逐渐画出“平行四边形”,然后,测量,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1)让学生动手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第三条直线c,使得c与a,b都相交。

(2)画另一条与c平行的直线d使其也与a,b相交。

(3)四条直线围成一个四边形,按顺序标出顶点A,B,C,D。

(4)测量出四边形的每个角度、每条边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5)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6)给出证明。

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操作、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以媒体为基础,以探索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知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个人的知识,观点,思想工作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人分享,人们希望了解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找到。有了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多样化了。网络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拥有知识,还要了解知识的来源,更需要对知识的科学性有深刻准确的认识。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的学生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和学生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网络是个巨大的信息库,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往往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得的条件。学生可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获得及知识的更新。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数学传统教学比较,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增进师生的感情,改善师生关系。网络学习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多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时,笔者在探究过程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主探究两种特殊情形,即:第一次向西跑了30 m,第二次向东跑了30 m;第一次向西跑30 m,第二次没跑。

思考:谁能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呢?试试看。

要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课件出示)

(1)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2)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整数+整数,小数+小数)。

(3)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4)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最后,师生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家校联系平台、微博、QQ等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探讨和研究,合作交流。师生在网络平台上,是平等的,在信息化时代,这种关系是和谐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否定教师的地位,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是协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辅导者。

3 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的作用和工作形式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学会做课件,编写脚本,设计软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组织指导学生自己的认知活动。在学校,家长,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只有掌握了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才能K生立于不败这地。数学传统教学中,一节课因受时间的限制,所讲内容有限,练习就更少,补充不了什么内容。利用多媒体,容量变大,补充的信息也多,可以做到精讲多练,一题多变,举一反三。数学的数形结合学生都比较难以理解。对那些寻找规律的题更是不知如何下手。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实世界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不懂技术,就要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不竭的活水源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意吸纳新知,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教师要改变观念,及时跟上技术进步的要求,有效地把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前进有引导者。不进则退,最终会被历史源流淘汰。只有终身发展才能顺应潮流。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的应用能鞭策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l] 张筱玮.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8)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加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下面就此内容在我教学中的研究情况作一探讨。

一、体会一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网络技术,要合理的利用。如有的教师把数学概念、性质、例题、过程等一概做在课件里,上课没有板书或很少板书,教学容量是大了,学生却只顾观看,根本无暇理解和思考,教学成了“单边”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体现;又如在课件中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与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网络技术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使之更加扎实、有效。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以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冲击和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信息网络技术使当今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一道很难的计算题、一个很难想象的函数图象、一道复杂的方程,甚至是一个我们很难作出的几何图形等,只要给出起算法,就能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由此可见,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47-04

一、引言

新课改的实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都在促使教育模式发生变化。混合学习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也更好地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1]。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接受能力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个别化指导,使学习变得主动。

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等录制课堂教学视频,然后上传到网络,缺课的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互动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惑[2]。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云计算、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得到进一步推广。国外一些学校也逐渐开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理论方面的研究占大多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容量大、知识内容多、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问题出发,在深入了解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系统,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中的互动性,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实现真正意义的翻转。

二、翻转课堂概述

1.翻转课堂内涵

钟晓流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前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进行作业答疑、交流互动、协作探究[3]。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流程,将知识内化放在课上,在课堂外学习新知识。师生角色也发生转变,翻转课堂中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和接受能力进行学习。

本文认为应该在翻转课堂课前和课中两阶段的基础上,增加课后复习阶段[4]。学生在课前登录网络教学系统,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初步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仍未解决的问题采用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和共性问题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知识,促使深入学习的发生;课后学生多方面反思,不断巩固练习,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许多国内外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研究翻转课堂,总结归纳了多种比较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美国富兰克林学院 Robert Talbert教授曾在“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并提出包含课前和课中两阶段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5] 。张金磊等教授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来更好地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翻转课堂已有的教学模型,结合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实践,设计了包含课前自学、课中讲解、课后复习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精心制作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系统供学生课前自学[6]。教师也可以使用网络上已有的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优质视频资源。学生课前登录网络教学系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进行学习,可点击视频中的“暂停键”、“回退键”自定步调和反复观看。遇到问题可以在论坛发帖,和老师同学在线交流。最后通过做课程习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2)课中讲解:教师在课堂上依据学生课前自学情况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知识。在课堂活动环节组织学生积极交流、协作探究、共同解决疑惑,进而完成知识内化。对于学习中仍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化指导或者全体指导。

(3)课后复习:课后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

三、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教授新知识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没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及相应的引导。学生大多数时候还是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和老师的交流互动不够。由于中学课时限制和考试要求,初中数学每节课的课容量很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能接受一部分知识,课堂中知识掌握效率不高。(2)学生课后学习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后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指导,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中教师以讲授新知识为主,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只能在短暂的课间时间进行,学生的疑惑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翻转课堂实施中需要借助网络教学系统来辅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在线讨论。课前,老师需要将课程知识相关的课件、教学视频等上传到该网络教学系统,学生通过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完成知识的学习,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和老师通过论坛在线交流,或在课堂活动中面对面交流。所以系统需要设置登录注册、上传下载教学资源、查看相关信息等模块,实现师生在线交流。

2.系统结构

系统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3个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各个模块可分为若干部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1)学生模块

学生在课前借助该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学习,所以学生模块应设置用户注册登录、新闻公告、课程简介、教师信息和自主学习五方面功能,其中自主学习设置了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课程习题、在线交流五部分。

用户注册登录:用户首次使用系统时需要注册,点击注册按钮,输入名字、性别、电子邮箱等信息即可注册。若已有登录系统的账号,可使用账号密码直接登录。登录系统时需从数据库提取用户信息,以此检验用户提交的信息是否和数据库信息一致,不一致则显示登录失败,停留在当前页面。

教师信息:学生想要了解课程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教师姓名、毕业院校、联系方式等)时可以点击教师信息模块查看。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通过查看教师信息与其取得联系,在线交流或面对面交流。

教学大纲:学生首先通过教学大纲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这样在之后的学习中就能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

教学视频:进入系统首页点击导航项“教学视频”,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教学视频列表,选择需要的视频点击,既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选择下载再观看。

多媒体课件:点击“多媒体课件”,可以下载所需要的课件。

课程习题:该网络教学系统提供了各个章节的课后练习题,每当学生学完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课程习题模块进行针对性的在线练习。

在线交流: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与老师、同学通过论坛发帖交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模块

课程管理:教师需要按照学习进度对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进行课程管理。

资源管理:教师需要负责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的上传和下载,也要保障教学资源可以正常使用。

题库管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题库内容,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

论坛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通过论坛在线交流,教师要负责帖子发表和帖子回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详细的指导和讲解。

(3)管理员模块

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负责师生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统计和保存等。

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员负责系统管理体系的建设,只有遵守系统建设体系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管理员对不符合规定的用户限制权限,用户不能访问系统。

系统资源配置:包括系统软件、硬件的配置。本系统运行环境为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 2005及以上版本;浏览器:IE、UC等兼容;系统: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

系统维护:系统管理员在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对系统进行维护,提高系统性能,进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系统分析图

(1)教师用例图

教师用例图包含登录系统、课程管理、资源管理、题库管理、论坛管理等如图3所示。

(2)顺序图

顺序图是对对象之间的交互进行描述,它表示对象之间消息传递的时间先后顺序。顺序图用二维图表示,其横纵轴分别是交互对象、对象之间发送的消息。学生登录系统,点击进入教学视频界面,选择需要的视频下载。顺序图如图4所示。

四、系统的功能实现

1.主要技术

可以使用VB、C#等通用语言编译运行,适应性强。SQL Server是基于服务器端的中型数据库,具有数据处理效率高、可跨越多种平台使用等优点。该系统采用B/S 模式,开发平台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语言为,后台开发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8。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1)管理员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学生前台显示查看信息内容和列表,后台管理员添加、修改、删除信息,信息类别管理等功能部分。管理信息的界面如图5所示。

(2)教学视频信息管理模块

翻转课堂结构模式中学生学习在课前进行,课前老师需要制作好各节学习内容的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系统供学生自学。教学视频必须短小精干,大约十分钟左右,因为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持续保持时间较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暂停键、往返键、快进键来控制学习进度,对于之前学过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重新学习,温故而知新。课前环节的完成为翻转课堂结构模式课中环节的有效展开奠定了基础。该模块设置了管理员添加、修改和删除教学视频及教学视频信息前台显示等功能。教学视频信息显示的界面如图6所示。

(3)论坛管理模块

该模块对翻转课堂结构模式的三大环节都提供了支持。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论坛发帖,通过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来解决,仍然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在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环节请教老师。老师在课前仔细查看论坛中学生互动内容,了解学生的困惑,然后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这些知识点。学生课后也可通过论坛深入交流和学习。该模块设置了师生、回复消息,管理员管理信息等功能。

五、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下,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内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翻转课堂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对教师而言,开发辅助翻转课堂实施的优质教学资源是个很大挑战,还有如何督促学生课前高效率的自学等。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

[2]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0-62.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篇(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12-06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新课程评价中强调的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国自从1999年广西高考率先实行网上阅卷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余年。从全国各地区的中、高考等终结性考试评价到近几年许多地区开展的过程性教学质量的检测,都用到了网络阅卷的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设备基础的不断完备,现代测量学理论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日常教学中的过程性教学评价可以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阅卷技术。因此,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网络阅卷系统可以提供以前无法获取的大量的可靠数据,其强大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功能,不但为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也奠定了对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基础。

一、网络阅卷系统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借助计算机网络阅卷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对考试成绩及评价数据的自动采集与统计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内各层级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定量的分析和诊断,还可以通过对命题的精准设计和定位,实现对数学试卷整体情况、各题型和小题得分,甚至是对核心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定量、定性的分析,并借助经典的测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试卷及各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分析,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命题质量的高水平分析,由经验型逐步过渡到实证型的命题研究,逐步实现对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科学、全面、精准的诊断性和发展性评价,从而不断提升区域内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生水平。

基于上述的分析研究和不断实践,借助网络阅卷系统的支撑,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建立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维度一: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流程体系

所有监测和评价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都依赖于科学严密的网络阅卷工作制度与流程,从命题、制卷、考务、阅卷、数据采集与,到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布置安排,都需要一套完成的工作流程,这是所有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更是监测与评价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依托工作流程建立下面的监测工作流程体系。

1.命题――制卷环节

根据监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命题规划,建立命题双向细目表,通过命题、审题、校对、制卷等环节,把控命题质量。这一环节最显著的特点是为了便于后期的教学质量和命题质量分析,必须对每个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做出更为详细的标识,为阅卷系统提供完备的命题信息。

如表1《初中数学试题命制细目表》所示,该表不同于平时常见的命题细目表,它把每个题目对应的主要知识点做出了详细的注释,也列出了学习要求层次,除了可以很好地把握命题要求外,更主要针对后期的数据分析和知识分析,使得阅卷得到的数据可以承载更多的数学学科信息。

2.考务――阅卷环节

组织严密的考务工作,是顺利阅卷的保障。包括阅卷教师的调配,阅卷题组的分配,各题评分标准的制定,特别是针对网阅,必须要有组织严密的试卷扫描和图像切割工作,还要有符合网络阅卷要求的计算机房和网络带宽和端口,特别要从硬件和程序软件上保障阅卷顺利地进行,尤其要做好工作预案,对突发问题能够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3.统计――环节

根据网阅的数据,阅卷系统会自动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区域规模较大的监测工作,数据的运算、整理和校对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及时进行整理汇总,特别是面对全区域内的学校、班级、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此外,还有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和学科教研员等。这些不同群体对监测数据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做到分类汇总,及时,最好能够在阅卷后的三天内给受众群体和单位,尽量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4.监测――评价环节

本环节是对网阅数据尽可能全面合理地利用,使监测能够准确评价教学和学习,特别是能诊断出学校在教学管理、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本环节很容易被使用者忽略,他们可能更关注数据而不是运用数据,学校教学管理层和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往往更关注常规那些名次、分数线和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全体性的指标,往往忽略由个性化的数据背后反映出的知识和教法、学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上述研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层需要通过布置任务和组织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提出各自的评价分析的任务,完成不同层面的监测和评价分析。如学校教学管理层侧重校内各班级和学科的整体性分析,班主任侧重班级学生整体性分析,数学学科教师侧重所教班级的知识掌握分析,特别对学生要有个性化、药方式的诊断和学习指导,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区域教研部门要侧重区域各校的整体性分析,特别是结合中考的分析,学科教研员侧重区域内学科质量的提升和共性问题的解决。这些需要各部门联动,形成评价分析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改进教学的评价文化氛围,达到自觉自愿主动作为。

维度二:教学质量监测分析评价体系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大量监测数据采集出来以后,最关键的是把这些数据用于最需要的人群,获得最大的效益。一般在区域内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中,按以下的层级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价体系。

1.区域――校际分析评价

在这一层级中,主要是对区域内全面的教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特别是以各学校为主体,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区域教研部门或专门的评价研究部门主要完成这一层级的分析评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把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价演变为学校的排名,应以查找问题和改进教学为突破口,特别要重视学校自身的进步和提高,侧重对学校问题的诊断和教学的指导,突出过程性的分析和评价。

如表2《区域七年级(上、下)中期教学质量监测数学平均分变化情况》中,在以平均分为指标进行分析时,淡化各学校的排名,突出各学校的纵向对比,通过平均分的离均差,对比自己在全区的进步或者退步幅度,这一评价分析方法对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数学教师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既消减了因为评价带来的消极情绪,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改进中等及薄弱学校的教学起到很有效的推动作用。

2.校内――班际分析评价

监测的大量数据到学校后,首先研究和使用的群体应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层、学校的教学科研处室或者教研组等部门。学校应侧重对各班级和各学科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依然要弱化排名,淡化对教师的考核因素,突出教学问题的查找和解决。例如,同一位数学教师所教的两个同质的班级,如果数学学科的主要监测评价指标差异过大,则需要考虑两个班级的建设问题,班主任的管理问题可能成为主要的原因。对于不同数学教师所教的班级,侧重分析两位教师在教学上各有的优势和不足。既要查找出本学科在全校的优势和不足,也要查找出不同班级和学科教师的差异,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的方向。

如在表3《区域中考模拟监澳0 A校甲、乙班数学成绩整体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校甲、乙两个班整体程度较好,数学平均成绩较为接近,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从最高分、最低分、极差来看,特别是由标准差可以看出,甲班的标准差大于乙班,这从优秀率和优良率也印证了这一点,说明甲班的优秀生较多,较差的学生也多于乙班,而乙班的中等程度学生较多,学生数学成绩较为集中。如果想在后期的数学教学中有所突破,乙班需要在优秀生的教学和培养上多下功夫,甲班需要适当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3.班内――学生分析评价

在学校中,更多使用数据的是教师。每一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定要在全班级的范围内,结合考查的知识对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和学科成绩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分析,面对全班学生,要起到肯定进步、查找问题、提高改进、激发潜力的作用。要防止单纯将监测数据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坚决杜绝唯分数论的学生质量观,要把评价分析建立在帮助学生诊断知识缺陷,指导后续学习上。

如表4《区域中考模拟监测B校甲班数学答题情况分析(部分)》中可以看出甲班的数学成绩在学校各班级中应处于底的层次,通过分析该班每个试题的答题指标,发现从较为简单的解答题19题至22题与学校的平均分相比都低1分左右,这说明该班对基础知识教学有较大的欠缺,应该作为教师下一阶段复习教学的重点方向。

4.学生――学科分析评价

对于学科教师而言,应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题目的解答情况都有一个准确细致的把握。除了获取大量数据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特别是一些学优生或者学困生学生所反映出的独特问题,需要进行药方式的诊断和学习指导,争取从知识、方法能力和学法等方面,给予学生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指导建议。这一层级的分析的本质是把教学质量监测的作用真正“落地”、“扎根”,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和收获。

如从表5《区域中考模拟监测c校丙班某学生数学答题情况分析》中的数据显示,该生作为全校总分第10名的优秀学生,数学总分只得99分,其中第21题、24题丢分很多,这两题分别属于容易题和中等题,根据他的学习水平确实不应该丢分,其它题目解答较好。因此,教师在后期复习中对于21题类型即统计应用问题,24题即函数应用题要为该生拿出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方案来。因此,有了网络阅卷的大量数据作为基础,教师可以据此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对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式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维度三:教学质量监测命题质量分析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价而言,命题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监测和评价的精准度,通过网络阅卷系统获取的大量数据,可以并且也应该作为对命题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的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对命题和答题情况的分析,尤其对命题人员和数学教师可以不断提高命题设计的水平。这样的每一个题目都是带有数据支撑的,相对于一般未经大规模检测的题目而言,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对于命题质量的评价分析一般由命题组织部门、命题人员或者一线数学教师来完成,可以作为区域各层级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的补充和完善,既可以自成体系,也可以结合其它维度进行评价分析,更可以用来指导教学,改进测量和评价的水平。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的框架进行命题质量的分析:一是试题总体分析评价;二是试题结构分析评价;三是答题质量分析评价。

以上是大家常采用的一般命题质量分析的基本框架。由于网络阅卷具有大量的数据可以使用,因此,命题人员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命题和答题质量分析,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力图将数据产生的效益最大化。例如,我们可以对命题中有目的设计的“锚题”进行评价分析,可以找到相同知识或者同类型题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研究和命题研究的角度,借助大量数据,提出有建设性的教学改进方法和措施。

例如,在表6《七年级数学监测锚题答题情况对比分析》中,通过两次区域监测中设计的具有相同题目不同学习水平的锚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区域内各学校对于该知识和相关能力的教学实际上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表中该题目的监测数据显示,有的学校得分率的增长大大高于区域增长的平均水平,而有些学校甚至是负增长,显然A校、B校和C校在该题目指向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关归纳数形规律,并能用代数式表示的教学,在提高的水平上是较为成功的;而D校、E校和G校在提高的水平上是负增长。特别是D校和E校的原始得分率本身就较低,且是负增长,毫无疑问这两所学校在该知识的教学上是低效的,是有明显问题的。由此,我们可找出学校教学中的令人信服的问题所在,具有极大的教学指导意义。

二、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其应用价值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互联网+”的创新模式的运用,

(一)优势和意义

1.明显提高阅卷效率,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工作总量。

2.由大量数据提供的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对学生的学业指导的精准度,使得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更具有说服力。

3.区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维度和指标,对学校、班级和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逐步淡化名次和分数的评比考核式的评价方式,更加突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4.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班级和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教学质量监测中暴露出来的学生问题,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教学和针对性的辅导,本质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5.有力地提高了命题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了教学研究和学科命题人员对试题的命制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区域性的教学质量监测的前期工作准备时间较长,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受制于软件、硬件和设备的限制,目前每学期只能进行一次以中考科目为主的检测,不能经常性地进行全学科的质量监测工作。

二是在教学质量和评价的理念上,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目前在全区域内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层、教研部门和教师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考核、评比和唯分数论的不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这将会影响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是在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监测的数据上,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和学科教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分析模式,特别是如何把评价分析的成果用于学生的学业的提高,还没有成熟的运作方式。

三、改进建议及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让数据说话”的实证研究的思想,逐步加大相关软硬件的投入和使用;二是相关教研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要逐步由行政角度转变为更加专业的业务型指导,积极组织和开展灵活多样的有实效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教研活动,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师,尤其是要求学科教师要初步掌握基本的教育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通过计算机的网络阅卷系统,构建了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今后一段时期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进而使区域整体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教学评价测量数据的自动化定量分析和专业评价的人工化定性分析相结合。

上一篇: 监理工程合同管理 下一篇: 房地产商业广告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