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4 16:42:29

园艺师论文

园艺师论文篇(1)

一、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与高职院校类似,均是为了向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就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而言,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园艺人才,提高学生的园艺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园艺实践能力。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在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存在器材配置不够充分、器材更新速度慢以及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园艺专业教学效率,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发展。

2. 园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率,在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方法为主,创新能力较弱。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应用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园艺学习效率。在这方面,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师必须引起注意。

3.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够密切的问题,以及实践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的问题。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需要学校及教师予以改进。

二、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加强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要提高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加强对园艺专业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从资金方面来说,学校需要加强对园艺专业教学相关的基础设备的投入,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更多的工具和设备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更加系统和直观地讲述知识重点。从人力方面而言,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园艺专业的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教师资源基础。而从技术方面来看,学校还需要提高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以便园艺教师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效率。

2.创新园艺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要提高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时展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园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园艺技能水平。例如,园艺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在插花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进行插花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插花知识的原理,而且能够将原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更具效率,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实践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

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园艺教师重视两点:第一,要加强对公开课的课程调整。传统的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中,学校采用的是基础课和公开课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在公开课上,教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针对园艺专业教学的相关知识讲解得不够具体,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因此,要求将公开课能够进行分课时设置,或者直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来拓展公开课的内容。第二,要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均是学习园艺专业教学知识、提高园艺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单独强调理论课程,还是单独强调实践课程,均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园艺知识,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求实现二者的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要实现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加强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艺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

园艺师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97-03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呈现快速转化和变化的特征。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注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关注个人实践动手能力等体现实干能力的素质[1]。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应用型名校建设。园艺专业是本次名校建设中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如何将我校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名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人才。作为从事园艺教学的教师,谈几点看法。

一、要搞好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园艺应用型专业和人才

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和应用性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省属或地方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应用型专业和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一般说来,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2]。而应用型专业就是培养这些应用性人才的专业。针对园艺专业来说,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生产一线,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园艺专业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除扎实的基础理论外,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如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等知识体系;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园艺植物的分子结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规律,而是利用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服务于园艺生产实践,从事与具体的园艺生产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评聘办法,使之与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3]。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部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四、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六、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3]。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7]。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上述是对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的几点肤浅看法,只是一般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应用型名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本校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相应措施的改进和加强,才能使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5.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

[3]刘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2

[4]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李培环,董晓颖.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38-39.

园艺师论文篇(3)

二、指导思想

本文基于对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进行实践研究,有望从中找到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期望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是能够对其它具有相同状况的幼儿园产生价值和参照意义,为其他地区的学前艺术教育所借鉴和吸收,为创造适合地域特点的园本课程作出实际贡献。同时笔者也期望从中发现教育实践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背景分析

(一)优势

本研究对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的研究注意到了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研究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能够为丰富和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作出贡献;有助于深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幼儿园领域课程之间的合理共生具有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通观幼儿园教育的内在意义,从而为设计和组织更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最后,本研究对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规律性经验性的价值。

(二)不足

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教育尚在实验和摸索阶段,我们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把握和实践都还十分有限。但我们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一定能寻求出一条更为科学合理的艺术特色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四、艺术教育特色的理论依据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理论依据

艺术教育特色方案的创建能够符合当地地域实际的教育的载体,它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计划,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身心产生影响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过程。在幼儿园中,艺术教育是儿童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也是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艺术课程中艺术思维的表现和表达,与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是一种同构的教育形式,因此是适合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应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选择内容。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自身及幼儿经历着的生活为其内容,就是将幼儿推到了课程的前台,通过开展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从而更好的把握幼儿园艺术教育实施的关键。

(三)艺术教育特色的基本内涵

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教育包括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又称公共艺术教育),狭义的艺术教育仅指“学校艺术教育”。所谓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所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内容,涵盖了唱歌、舞蹈、手工制作、绘画、乐器等多种艺术形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塑造和情感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特色创建的目标

通过艺术教育特色方案的创建,旨在培养幼儿听说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凋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幼儿体验艺术的多样性,乐意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艺术活动中,我园让幼儿接触多元文化和艺术形式,积极参与本地的地域风俗艺术活动,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和欣赏地域风情,感受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交流、合作、创造的快乐。

六、特色创建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一)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探索研究艺术教育特色方案的创建,发现我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使用南京鼓楼幼儿园单元教程。另外还辅助配备自己幼儿园集体编写的园本课程中的艺术领域内容;以预设的单元主题活动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园本特色课程,同时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一日生活环境中渗透艺术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广泛的艺术内容,也涉及较多的艺术形式。包括当地幼儿园所在地域典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小马夹、毡房等。还有与综合主题活动整合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如服饰欣赏、命题绘画、手工制作、节奏律动等。在表演实践活动中,有外出养老院表演、庆祝节日表演等,每学期都会有一到两次的全园大型表演活动。

(二)园所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创设

1、园所环境

物质文化环境是一所幼儿园独特的文化气息的真实反映,它理应包括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设备、生活设施以及园所环境,它应该是能够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提供良好物质环境的一个活动场所。笔者认为,我们的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应以体现幼儿团结友爱、共同生活学习的设想来布局,应该在幼儿园教师与全体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创设出体现自己园所特色的物质文化环境。

2、文化氛围

幼儿园的精神文化环境体现一所幼儿园的个性、本质以及全园教师与幼儿的精神文化风貌,在幼儿共同生活学习的教育大背景下,我园的精神文化环境应体现被当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及信念,不仅要有园长的身体力行对全园教职工的影响,还要包括教师相互之间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幼儿的团结互助,只有建立全园上下统一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意识环境,才能更好的在教育教学道路上形成教育合力,寻求共同进步。

(三)开展专项特色活动

我园的课程设置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预设的单元教育课程和生成的园本特色课程。其中,前者是依托南京鼓楼幼儿园的《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月主题的形式呈现,以单元小分题的模式展开,以五大领域活动手段为支撑,同时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环境辅助教学,它的内容是依据幼儿园总的教育教学方向,通过各教研组开会讨论细化梳理,由班主任老师做具体内容上的选择;后者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捕捉孩子的兴趣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挖掘、开发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主题教育活动,参照引用园本教材中的适合本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形成园本特色课程方案。

1、鼓励幼儿家庭通过一些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途径和方式来参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如家长和儿童一起完成艺术作品;在幼儿园学的歌曲和家庭积极的反馈交流;邀请家长亲身参与幼儿园艺术表演活动,向家长建议,积极开展家庭艺术类教育的亲子活动,如与幼儿一同收集美工活动的材料,合作完成;与幼儿一同完成生成课程的活动前测表等(活动前测表是我园在生成的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检测幼儿对即将开展的主题的认知和发展情况,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更加有口的、有计划的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

2、从幼儿课间活动的广播操入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如广播操里会有维吾尔族音乐响起,全体幼儿伴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维吾尔族基本舞步的学习,如动脖子、翻腕、耸肩、踞步、进退步等典型舞蹈动作,加上男女幼儿动作的相互陪衬,使律动更具有地域风味,同时也让幼儿深刻感受了维吾尔族麦西来甫这一舞蹈形式的欢乐气氛。这样渗透幼儿园所在地域的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使幼儿在生活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中真正感受幼儿园所在地域艺术形式的魅力。

3、我园艺术教育活动还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环境的布置和创设中。不仅在游戏活动中丰富可供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环境,同时还增加环境的视觉刺激和氛围;不仅伴有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如当地的幼儿园所在地域标志性建筑、服饰以及凸显地域文化的图片,另外还有世界一些著名建筑,如北京的故宫等,从而扩大幼儿眼界,接受艺术教育方面多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4、我园艺术教育活动还与区域游戏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室区域游戏中为儿童提供了可欣赏的民俗及风景的图书、杂志等,在美工活动区域为儿童投放了多种操作材料,在角色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地域花帽、服饰以及律动打击乐器。可见我园游戏、教学呈现一种互为补充的状态。

(四)加强教师特色创建能力的培养

1、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基本的文化知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的教育技能。还要涉及到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把握能力,包括在进行课程计划、组织、实施、评价过程中的能力。这些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能否更好的组织幼儿进行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否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能否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能否多样化的组织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评价等。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要在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如绘画、唱歌、跳舞、弹琴等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些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如观察组织能力、创设和利用幼儿园环境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往的能力、协调与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以及不断自我提高的能力。

2、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幼儿产生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影响,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与传统教育中大不相同,我们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教师中心、做知识传授者等师幼关系,强调尊重幼儿个性以及主体性,全面提倡民主、平等、儿童本位的新型师幼关系。幼儿园课程改革也要求幼儿园教师“从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

七、三年达成目标

园艺师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里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紧密结合实践,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及其个性发展,同时符合当下的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具有创新性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至关重要。

1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为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是园艺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园艺行业、产业及其技术特征,园艺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涵盖的服务领域包括园艺良种繁育与推广、基地规划、设施设计与建设、生产管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园林苗木繁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以及园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与创新等。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立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将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园艺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涵盖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茶学及其与之相关的交叉领域设施园艺中的诸项内容,果、菜、花、茶的栽培及繁种、贮藏加工的新技术与应用推广。园艺领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应与园艺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比,所学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和方法,掌握园艺科学最新成果和应用技术,能够独立承担园艺科学试验研究、技术指导、组织生产及经验管理任务,具备编制园艺发展规划、开展咨询服务等综合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步较晚,健全合适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面向行业和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命,实践类课程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形成了以实践取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学习农业硕士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课程内容;系统地学习园艺专业基础知识、现代传媒知识、农业推广知识等相关知识;还要学习生产管理技能、教学技能、调查分析技能、计划与评估技能等。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品种培育、种苗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储运加工以及园艺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2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和管理非常重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缺少实践经历,只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建实践基地则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同搭建的一个人才培养平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专业实习、教育见习、企业实践的方式,利用共建的平台先行了解相关职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基地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充分加强与相关行业组织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要发挥校院两级单位的主动性,学校可承担部分跨学院的专业学位基地建设,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学院多渠道自主联系、建设实践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多方面的沟通和深层次的合作,优势互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具有创新活力和工程素养的高级人才[2]。

3.3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研究能力强的教师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因为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及学历水平,所以加强对一些学术型导师的培训和锻炼,选送缺乏实践经验的导师到科研、管理、生产等领域进行锻炼,促使其转型[3],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般选聘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同时,要求其有能力、有时间且愿意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指导。校外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实践工作,对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并与校内导师共同商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保证研究生所学课程能够为实践及将来的工作服务。同时,校外导师提供学位论文需要的相关项目材料,协助学校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3.4 规范学位论文管理评价体系

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环,也是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研究生对专业领域认识和理解的凝练。规范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的实质就是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位论文体系,并在规范中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必须加强学位论文的规范和管理。首先,学位论文的课题应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项目研发而选择,突出实践应用能力,避免将纯理论或重科学研究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1]。园艺领域要求结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导师研究项目和培养单位基本条件选题。选题应来源于园艺产业的实际需求,是某一区域园艺产业或科技型企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生产、技术、流通或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命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等开展试验研究。鼓励和支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形式多踊,论文可以是市场(产业)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试验研究、产品开发、产业规划设计、产业案例分析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的论文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树立问题意识、实践导向、应用导向,围绕行业或职业的现实问题,将理论和自身实践经历有机结合。调整专业学位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结构,扩大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委员比例。同时,规范学位论文研究也离不开校内外导师的力量。校内外导师要引导研究生结合实践经历进行论文撰写,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行业(职业)问题作为论文研究中心,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3.5 加强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

以专业学位改革为契机,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蹴而就。在加强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要依据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以及社会重大需求的变化而持续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切实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组建由主管院长任组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生实践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总结和表彰等工作。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学习前,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实践计划。另外,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要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定与要求,认真完成预定的实践任务。实践领导工作小组以研究生的工作态度和实践任务完成的效果、实践单位评语及书面总结等为依据进行考核[5]。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环节考核评定项目和标准必须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4 结语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遵循“合理定位、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提高发展”的原则,强调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艺领域应用研究型人才[6]。

5 参考文献

[1] 陈培坤.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36-137.

[2] 徐林,张斌,巩恩普,等.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11-14.

[3] 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02-103.

园艺师论文篇(5)

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艺术活动,以鲜活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健康感人的内容对我院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公民道德教育等,音乐作为一种最时尚的文化载体,亘古至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师生音乐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音乐的钥匙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大门。

高校大多数研究者针对于艺术活动对大学生艺术素养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动作用、重要意义做出了相关的探讨。如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精品课程《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中提到了"音乐审美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的相互关系,及"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周末音乐会》提出"音乐盛会凝精塑魂,校园文化流光溢彩,发展人文素质,繁荣校园文化"。

国外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活动,对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心理学角度、文化修养等进行了研究。如英国剑桥大学亚当·塞奇威克教授对"艺术活动可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从心理学角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出学生"不但看到了精彩的演出,受到了良好的艺术陶冶,还受到了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净化和感染了心灵"。

二、 师生音乐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对整体育人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具体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着力点和内容,仍值得教育界深入探讨和考量。近年来,虽然我国音乐普及水平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情况十分有限。

音乐会以师生同台演出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最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摆脱束缚,在接受亲身指导的同时,打破师生界限,与老师共同打造一片音乐的天空。据调查,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灵活有效,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受到教育的不仅仅是音乐系的学生,还有在场的全院部分师生观众,用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就是"不但看到了精彩的演出,受到了良好的艺术陶冶,还受到了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净化和感染了心灵,它必将成为音乐系的一大亮点。

自2008年以来,我系已举办师生音乐会40余场,给全院学生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获得了院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至今,我院的师生音乐会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推动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和巨大平台。

本项目的实施对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建设、高校的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大学精神的培育、人文素质的提高、学校文化品味的提升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使音乐会更有新意和吸引力,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③扩大音乐会影响力,促进系部之间的相互交流。

④音乐会发展更加规范化,具有可持续性。

师生音乐会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新时期德艺双馨音乐人才、创建系部特色文化建设、促进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加强和改进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推动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至今,我院的师生音乐会从活动品牌、质量、参与人数、规模、场次已经成为系部师生艺术实践、交流沟通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推动着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

三、 结束语

师生音乐会的实施,将会使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厚,音乐会以其新颖的主题,缤纷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其他众多晚会中独占鳌头。它面向校园和社会,传播高雅音乐,展示音乐系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成果,致力于开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即将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园艺师论文篇(6)

《园林艺术》课程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充满艺术性和想象性思维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对景观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园林基本理论和解决一般园林场地设计问题的能力。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园林行业人才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行业的要求,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1园林艺术课程在高职园林类专业中的地位

《园林艺术》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素描》、《园林制图》、《园林花卉》、《园林树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园林艺术》课程同时衔接了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也为考取园林设计员奠定基础。确切地说《园林艺术》课程在整个园林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园林风格形式、园林空间造型艺术手法、园林设计基本要素的合理运用和园林造景技巧等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分析能力,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园林方案设计和园林工作中。园林艺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艺术特征分析、园林构图艺术分析、园林风景艺术分析、园林色彩艺术分析、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分析、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园路广场艺术分析。内容涉及学科范围较广,是一门相对综合性的课程。

3《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

3.1课程本身涉及内容面广、知识点杂,实践操作难度大

园林艺术是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融文学、绘画、书法、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等艺术门类于一体,涉及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地形、水景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内容较为庞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好把握,同时也不便学生们的理解与记忆。再者,该门课程内容本身就偏理论,开设的学期相对较早,在具体的实习操作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单纯的参观欣赏典型园林形式显得太流于形式,让学生绘图设计又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要真正的达到想要实习目的也不简单。

3.2学生艺术修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园林类专业要求学生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审美意识,然后再有意识的培养其对园林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园林岗位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而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艺术修养,对于园林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先得有发现美的眼睛,然后去欣赏美,进而创造美。设计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作为一名初学者应该要不断的练习、思考并不断的查阅资料充实自己,而对于现在的部分高职的学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与提高。

3.3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间内容重叠多

由于园林艺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和园林类专业的好几门课程的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在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情况,比如园林植物种植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植物造景》中的内容有相似处;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技术》的内容有重复之处;而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分析与后续课程《园林建筑设计》有类似内容出现。如果沟通不好就会重复讲授,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4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园林行业发展迅速,艺术设计类课程一直没有较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教材,部分教师仍以相对比较陈旧的教材为主授课,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部分高职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园林企业对人才业务素质需求以及整个设计项目的实际流程不是很熟悉,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再者,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层次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因材施教,这个也容易被不少教师所忽略。

3.5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问题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选择依旧是全程授课采用“黑板粉笔”形式,或者是有投影,也只是普通的幻灯片的形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对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较少。

3.6考核形式单一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园林艺术》课程的考核一般分为理论试卷考核和图纸作品考核,此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理论考试通常是应付型的考试,临考前死记硬背;图纸形式的作品考核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往往都是套用其他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或没有章法的随意“填充”,缺乏创新,学生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对于《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4.1整合、协调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园林类专业别的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作好与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制定好课程标准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遗漏。通过整合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完善了教学体系。

4.2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平时要增强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的了解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内的园林类博览会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着共性,找到兴趣点,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采各家之长,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平时要给学生课余安排、引导和督促,慢慢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传授现代园林规划知识的教师,都应该不断充实、更新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园林艺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利用分批去园林公司锻炼、老带新等措施提高在校老师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外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兼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教学。

4.4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要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包含有大量园林设计图片、动画、实验实训演示录像等,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可以结合一些软件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辅助管理、教师操作演示、文件资料发放、学生操作监控、学生作业提交等功能,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者就是课程网站的建设和使用,课程网站提供了大量教学文件、学习资料、相关网站链接等,学生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线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程论坛、博客等则建立了师生间超越时空的联系,方便师生课下随时的沟通交流,使得该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方便。

4.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采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期末作品评价50%。

5结束语

在十来年的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协调好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和提高职园林类专业学生们的园林鉴赏能力,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汉莉等.“风景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9,(08).

园艺师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2-01

高校打造精品课程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知识传播渠道,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做好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观赏园艺学》的知识传授意义重大。

一、学好《园艺观赏学》课程的意义

观赏园艺学以观赏性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并综合应用艺术和社会科学,融会了《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观赏园艺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奠定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优秀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规范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对园艺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自觉探索园艺知识的兴趣。

二、建设《观赏园艺学》优秀课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为了将《观赏园艺学》建成优秀课,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组教师认真总结、多次研讨,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大纲和授课程计划,更新了《观赏园艺学》的知识结构,缩小了知识内容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强化了知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融合了我国特色的设施、栽培方式及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三、教学任务的实现途径

(一)完善教学大纲

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修订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统一了教学内容,规范了授课计划。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确了《园艺观赏学》在园艺专业的基础地位,阐明该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紧密联系,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二)创新纲领性课程讲授

以往的《观赏园艺学》教学基本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因学生对具体的植物陌生,教师直接讲述其意义及分类,学生没有直观印像,不能形成理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记忆。通过优秀课程的建设,我们利用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因素,先带领学生直接进行植物识别课,用一棵棵、一类类植物的识别进行直观教学,最后再进行纲领性课程绪论和总论的讲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学习,能够达到自己归纳植物种质资源的规律以及准确地进行植物自然分类。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师评价测评平均分为94.6,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是82.3,总体较好。

(三)精讲各论教学

该课程老师在深入研究后,用自己的语言以及对植物的现场识别,适当增加教学引导,结合植物进行精细教学,结合常见观赏园艺植物的形态特征、习性、繁殖与栽培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观赏与应用价值,使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建立形象、直观的知识记忆。

四、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

(一)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教法科学、教学任务具体的情况下,只要能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达到了优秀课程建设教学共享这一目的,并实现使学生受到知识传授这一终极目标。

(二)加强硬件设施

一方面要加强植物品种的引进,建立品种、数量足够的植物资源库;另一方面应为本课程教师配备现代采集设备(如专业相机等)。因受植物生长的限制,一部分植物不适合我们北方的生长环境,教师只能利用网络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采集植物资源,才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植物知识点。

五、小结与展望

《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过程的实践表明,在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观赏园艺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今后的学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而不断地提升其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以及与产业结合的实用性。《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教法也要因时而宜,围绕提升学生的教育效果,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颖,彭红丽.高职《园林树木学》精品课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07).

园艺师论文篇(8)

布艺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布艺”,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力,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但现在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室内活动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为伴,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身上已很少能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足地方产业特色,从幼儿的发展出发,确立了以布艺为特色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布艺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丰富了真实的艺术体验。

布艺特色教学活动,扩大了幼儿的活动领域,幼儿在“看看说说、剪剪玩玩、想想做做、评评议议”的布艺创作过程中,掌握了布艺制作中画、剪、粘贴等布艺基本技能。我们中心园幼儿个个会制作布艺作品,他们在以布为材料的创作过程中真实地体验了创作带来的快乐。他们把那些平时的废布料,制作成各种精美的作品(用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画布组成一幅黄绒绒的小鸡争食图;用碎布与其他材料组成张牙舞爪的狮子、背着竹竿钓鱼的小猫;在分工协作与同伴配合下,共同完成“可爱的祖国”、“伟大的长城”;在教师指导下,将零布与废瓶装饰成躲在鸟巢中嗷嗷待哺的小鸟、可爱的小木偶等),看着手中一幅幅漂亮、童趣的布贴画和布艺作品,孩子们常常欣喜若狂。幼儿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在布艺的创作、评价过程中,幼儿具有了初步表现美、感受美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2.培养了幼儿专心、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

布艺制作过程是一项细活,“剪、贴、拼”等过程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现阶段,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宠养的影响,不但性格任性,而且做事缺乏专心、细心、耐心,而布艺制作必须具备这“三心”。为此我们从布艺制作的第一课起,就注重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并把这种培养贯彻始终。随着幼儿布艺制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这种良好心理素质越来越稳定,通过对幼儿的激励和引导,“三心”成了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平时上课爱吵闹的孩子能静下心来上课,家长也反映孩子平时丢三落四的毛病有所改善。

3.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幼儿创新意识。

布艺制作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植物、动物、风景、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作品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布贴画、刺绣、蜡染及各种布制品制作。布艺涉及的情景体裁也是很宽泛的,有寓言、童话、成语等。内容的广泛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体裁的宽泛性,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广泛涉猎,丰富了幼儿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幼儿参与布艺活动虽说是一种制作,但制作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幼儿的创作。布艺制作的初期,幼儿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幼儿往往会仿照教师呈现的作品进行制作。当幼儿有了一定的技能后,幼儿通过拼一拼、添一添、变一变等活动,进行图形组合。大班的幼儿会根据主题进行构思、选材、制作。幼儿在模仿、组合、设计中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不断得到培养。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随着布艺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我们的教研活动随之展开。两周一次的幼儿园布艺教研活动成为老师的练兵场。我园的特色教学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关注,在我校开设了现场公开研讨活动,教师通过选材、备课、上课、听课、研讨,促进了布艺制作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前五大领域中的课都有现成的教案可以参考,布艺课堂教学尽管与其他课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其教学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并无现成的资料和做法可以直接借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独立进行创造,这种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过程。教师由被动地参考变主动地探索,促使教师刻苦钻研,踏实教学,在总结中反思,不断提高。

2.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自然地把布艺教学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提高教科研能力。ⅹⅹ老师开展了《主题下区域布艺材料投放策略研究》课题研究、ⅹⅹ老师开展了《用布艺开启幼儿智慧》课题研究、ⅹⅹ老师开展了《寻找布贴的乐趣》课题研究,ⅹⅹ老师开展了《布艺内容选择的方法与途径》课题研究,她们的研究既渗透了布艺教学与学科的整合,又为布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实践验证。ⅹⅹ老师的论文《主题下区域布艺材料投放策略研究》在区年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发表于《吉林教育》杂志上,ⅹⅹ老师的论文《剪出快乐,剪出智慧》在区年会中荣获一等奖。

3.提高了教师的布艺制作技能。

在教幼儿学做布艺之前,教师必须先学会制作布艺。教师利用各种时间制作范作,潜心研究各种布艺的制作方法,布贴画是教师的拿手好戏,教师个个做得活灵活现,但刺绣、蜡染、布玩具、布工艺品的制作对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经过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特长家长的示范、民间艺人的传授,教师逐渐掌握了一些传统布艺制的技能和技巧,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布艺作品秀竞赛,促使教师对布艺制作进行研究。通过刻苦学习,他们的布艺制作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布艺课程是幼儿园自主开发的园本特色课程,它的开发,最初是在有一定布艺制作特长的老师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共同研究中进行的。因此无论是园情、课程目标的设置,还是课程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都需教师合力完成。教材的选编、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经过大家一次次的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下来的。教学案例的积累也是集众人之力编写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增强了、课程开发能力提高了,为园本特色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取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促进家园互动

幼儿园开展布艺教学活动,开始家长心存疑惑:“我们当做垃圾扔掉的边角料也有用?”“孩子这么小小的年纪,也会操作这么有难度的活动?”渐渐地家长能兴致勃勃地观看、欣赏幼儿园师生制作的布艺作品,不禁由衷地赞叹:“教师真聪明啊!”“我孩子也变得心灵手巧了。”“边角料真能变废为宝啊!”认识促进行动,家长们积极收集废布料,支持学校布艺教学,并产生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的想法。他们积极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耐心、细致地和幼儿一起制作布艺品,踊跃参加幼儿园各种布艺制作竞赛活动:古典大方的袖珍中式衣裤、洋气的牛仔服装、时髦的新娘裙、活泼的童装系列、讨人喜欢的水果娃娃、充满生机的海洋生物等作品,多凝聚了家长的心血与智慧,充分调动了家长们的积极性,开发了家长们的潜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学布艺这特色教学的认可与支持,赢得了上级与社会的赞扬和好评。

参考文献:

[1]艺术时尚.2013年2、3、4期.

园艺师论文篇(9)

如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特别是对于农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面相对较窄。近些年,本科教育本着重基础,宽领域的方针,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农学类专业如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都开设了《园艺通论》这门课程,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农科专业的学生对于园艺知识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掌握,并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农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园艺通论》是初级园艺学,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育种、繁殖、贮藏加工和设施园艺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近些年,课时量又在不断压缩,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该学到的知识,就必须确定好授课内容。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要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结合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普及基础、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的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一章,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各部分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这些内容学生在《植物学》课程中都有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园艺植物与其他植物不同的地方,而共性的东西如“各器官的功能”“各器官的基本类型”等就可一带而过,没必要重复。因此,本章重点介绍后半部分内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园艺植物对环境的要求”等内容,这些知识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园艺植物的繁殖”一章,种子繁殖是较常见的繁殖方式,因此主要介绍播种前如何选种、消毒、催芽、打破休眠等。播种方法简单,主要提醒学生掌握注意事项即可,如盖土的厚度要合适,避免出现“带帽苗”等。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几种无性繁殖方式,特别是在果树和多年生花卉中应用较普遍的嫁接和扦插,要做详细讲解并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使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并了解不同园艺植物各自适用的繁殖方式。

“种植园管理技术”一章,有关种植园的规划作简单介绍,让学生一般了解,掌握总的原则即可。重点讲授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包括果树的整形修剪和蔬菜的植株调整,并安排实验课,巩固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设施园艺”一章,用4学时的时间要概述一门课程《设施园艺学》的内容,就必须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主要让学生了解设施的不同类型,重点讲授常见设施如大棚、温室的结构特点及设施内环境特点。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设施园艺发展的新动态。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园艺通论》主要是针对非园艺专业的学生授课,学生基础知识不足,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如嫁接、扦插,操作方法有很多种,实验课课时有限,而通过视频、动画的演示,使每位同学都清楚地了解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实验课上直接亲自实践,便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求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个理论既肯定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味地灌输概念、分类、各种园艺植物的特性等理论知识,容易使学生厌倦,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我们采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再把讨论得出的答案在课堂上反馈,教师进行点评。通过此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牢固。此外,还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适时安排2~3学时的讨论课。把全班同学分成7~8个小组,课下按照老师划定的选题范围查阅大量资料,制作PPT,然后课堂上由小组代表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解,讲解完毕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小组成员共同回答问题,老师进行补充和点评。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也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好评。

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园艺通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园艺作物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010年培养方案修订时将原来的32学时理论课改为“24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精选了蔬菜种子的识别、蔬菜育苗、嫁接、组织培养、果树的整形修剪、参观温室大棚等几个实验,根据季节和课程安排选作,并与课程进度紧密配合。学生进到实验室,走进试验地,通过亲眼观察,亲手操作,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将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

考试是用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不能作为唯一手段,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寻求一种好的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而且还能在考查学生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应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该课程总评成绩包括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实验技能与实验报告、课堂提问与讨论、课程论文撰写等。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程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扩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期末试卷成绩占60%,题型安排上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小结

在《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对园艺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光晨.园艺通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吴智明,赵春香,周俊辉.《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1-32.

园艺师论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期我园艺术组的教研活动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重庆市教委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意见》要求为主要工作目标。在教研活动中遵循“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本,以教师和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职能,开展多向互动研究,扎实有效地深入贯彻《纲要》。

坚持把提高保教质量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澄江小学教研工作的思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积极地促进幼教事业向前发展。

二、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艺术组的教研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研整体水平。

本着精干高效,结合实际的原则,制定完整的教研

计划,确定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的安排,让各位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切实提高教师们的教研水平。与园领导共同商量,努力安排好各位参研的教职工的工作,让参加活动的教职工全心投入到教研活动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抓好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育“质量就是生命”,教研组根据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艺术组的教研活动中,主持人都引导参研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教师们从各个层面上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基础。

3、发挥教研职能,关注我园在实施《纲要》中的具体、真实、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我园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所改善。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新的问题会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那么,我园的教师们要切实提高解决各种各样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我组将通过以下活动促进教师在以下几个能力上得到提高:

设计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我组将引导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领悟其艺术领域的指导精神,精心设计一次艺术领域的集中教育活动。

设计制作说课演示文稿的操作能力。我组将引导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相应的制作演示文稿的知识,并积极进行说课演示文稿的操作练习,将自己所设计的集中教育教学活动制作成一个说课的演示文稿。

说课与开展教育教育活动的能力。在上次制作说课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将推选出的教育教育活动方案进行现场研讨,使参研教师将学-说-做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们进一步反思与专业成长。

三、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9月20日

9:00—10:30

10月16日

9:00—10:30

11月22日

9:00—10:30

活动地点

分园

中心园

分园

;

参加教师

*

研究主题

怎样设计艺术集中教育活动

制作说课演示文稿

说课及现场观摩

主要内容

1.学习《纲要》艺术领域要求及要点。

2.学习怎么设计艺术领域集中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

3.讨论自己所要设计的艺术领域的内容及目标。

4.设计一次艺术领域的集中教育活动。

1.学习有关说课的文章,了解说课的要点。

2.学习怎样制作说课的演示文稿。

3.根据自己上一次活动所设计的集中教育活动,制作一个说课的演示文稿。

4.推选一个好的说课稿,并作好下一次现场观摩的集中教育活动准备。

1.请上次推选的老师根据说课演示文稿进行说课,各参研老师进行分析及讨论。

2.现场观摩集中教育活动,并进行研讨活动。

3.引导老师对本学期的艺术教研活动进行反思,要点:说课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研形式

学习操作

学习操作

现场研讨

主持人

*

中心发言

上一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下一篇: 图式理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