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7:51

质量监控论文

质量监控论文篇(1)

2.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在实际的过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项目的特殊性,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环节众多,其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难度是巨大的,特别是当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触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时,很多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施工单位和监督管理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仅仅是听取施工人员的施工汇报,这种管理方式是相当不可靠的。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很多施工标准和技术检测标准仅仅是一纸空文,很难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3.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问题,而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重大问题。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首先就是在整个水利水电行业中并没有建立一套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使得很多质量监控工作都无法进行,有时甚至是监管人员发现了相应的问题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很难让相关的施工人员信服。施工标准的不完善增加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管理难度,特别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往往会由于要照顾到施工方的利益而蒙混过关,这让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着巨大的质量隐患。只有对现有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才能将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控工作是后续工作的有力保障,该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的降低后续工作的工作难度,提高后续工作的工

作效率。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责任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都细化到个人,只有如此才能让施工人员对施工工作更加重视,才有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监管人员还应该对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各种可能对施工过程会产生质量影响的潜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监督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对各种突况的应急方案。最后准备阶段质量监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批,检查设计图纸中可能存在的纰漏和错误;对于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材料也提前完成进行对其的检测工作,及时淘汰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原材料,以免其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阶段还要对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存在质量隐患,以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要保证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绝对不能拖延。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人员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对是对施工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并且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有利于在后期万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更好的分析,有利于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此一来还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加认真尽责的工作。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到施工现场的巡视次数,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在一些容易遭到忽视的细节上一定要提醒施工人员多加重视。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要做好数据的归纳总结以及存档的工作,以保证今后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另外还应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是在哪些管理环节出现了问题,这对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质量监控论文篇(2)

2系统架构与功能

2.1系统架构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包括拌和站生产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两个部分。前端数据采集完成拌和机生产数据的采集,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环境下完成采集数据的实时上传,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工作流开发和数据库技术,完成对拌和站生产数据整合、挖掘、分析和处理,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可与铁路工程建设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完成上传数据的分类、查询、管理、统计、报警提醒和图表展示,实现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功能,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有效实用、安全可靠。

2.2系统组成

2.2.1前端数据采集模块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前端数据釆集模块实现拌和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并根据拌和站现场情况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完成数据上传,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挖掘,提取关键数据,将实时拌和的盘信息等原材料用量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拌和站生产图表完成数据输出,同时在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上进行图形化展示。前端数据采集终端软件现可支持多种拌和站设备厂家的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拌和站生产控制主机上,无需启动,自动完成数据匹配、釆集和上传功能,并与既有的拌和站生产系统不产生软件冲突。

2.2.2数据上传模块

根据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大多数拌和站地处偏远,连接有线网络成本过高,因此多釆用无线GPRS网络完成数据的实时上传,为此,我们采用无线透传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利用无线透传设备DTU�研发出拌和站生产数据采集终端软件,通过无线透传技术完成数据传输。由生产数据釆集模块釆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上传至后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数据加密方法,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和严肃性。同时,现场检测数据也将上传至铁路总公司的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平台

2.2.3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后端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数据的整合、挖掘,从而完成拌和时间和原材料用量的动态监测、生产情况和超标情况的查询统计、拌和站产能分析[3]、原材料误差分析、数据图表展示和安全预警等基本功能。该模块为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起到将拌和站生产数据充分利用转换为可视化、信息化的输出结果的重要任务。通过将数据与拌和站生产管理业务需求相结合,还可实现原材料进场管理、成本核算、人员管理、拌和车辆管理等扩展功能,全方位的铁路工地拌和站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

2.3系统功能

铁路工程对混凝土质量要求严格,其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基础。因此,对拌和站生产过程的监测尤为重要,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重要手段。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满足业务需求,系统利用无线传输和数据釆集、分析处理等信息化手段,为混凝土拌和生产过程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持。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2.3.1数据采集

系统前端数据采集模块利用安装在拌和机管理主机上的釆集终端软件,对不同厂家拌和机数据库进行读取,实现对拌和机生产数据的采集。采集终端软件可实现拌和机厂家、数据源、釆集时间间隔、目标主机和拌和站所在线路(包括:线路、标段、工区、站名和拌和机编号)的选择。该终端软件支持开机自动启动、自动保存和断点续传等功能,可兼容30多家拌和机生产厂家的拌和机数据库,软件运行与拌和机生产环节无冲突,应用效果良好。

2.3.2数据上传

前端数据釆集终端软件获得的数据通过无线透传模块DTU上传至后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DTU模块内置无线上网卡,通过无线网络对釆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并实现数据的断网续传,整个传输过程通过密钥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严肃性、安全性和实时性。

2.3.3动态监测

实现对拌和时间、拌和材料用量的监测,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拌和时间和材料用量的走势,当监测麵纖规定阈值时启动短信报警功能,独碰雜差信息,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

2.3.4统计查询分析

统计分析包括产能分析、拌和时间查询、拌和材料查询、材料误差分析功能,分别通过产能分析图、拌和时间走势图、材料用量走势图、材料误差走势图与相关记录结合展示。

2.3.5权限管理

支持对铁路总公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的不同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支持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赋权管理,实现不同资源控制的组和式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

2.3.6数据图表展示

依照国家、行业等标准规范,对动态监测的拌和时间、拌和材料用量、产能分析和材料误差分析等进行图表的输出展示,包括柱状图、饼状图和数据曲线图等形式。

2.3.7原材料进场管理

系统可实现原材料进场管理扩展功能,对混凝土拌和所需原材料如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的产地、生产厂家、重量、规格、级别、进场时间、质量情况、抽检复试情况等进行管理,从混凝土生产源头严抓质量,保证安全。

2.3.8成本核算

系统通过对铁路工地拌和站生产环节的过程控制,结合原材料的进场和使用情况,实现拌和站成本核算功能,作为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扩展功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4]。成本核算包括拌和站生产过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如动力能源材料)的统计和明细;生产设备、生产用车、设备配件、低值易耗品和设备外修的统计和明细,结合拌和站生产业务相关标准,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成本的核算功能。

2.3.9安全预譬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还具有安全预警功能,釆用分级报警模式,针对原材料用量的超标,将线路名称、标段名称、拌和站名称、盘信息和预警日期等内容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人员[5]。采集到的拌和站生产数据经过系统的分析统计,对于拌和时间、原材料用量、产能分析和原材料用料误差等内容,会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分析,对于超标值特别大的异常数据,还将进行远程专家会审,通过专家鉴定得出结论,釆取进一步的现场控制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处理。

2.4系统创新点

(1)釆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和工作流开发技术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基于SOA服务模式,采用插件组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符合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整体框架要求,能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和上传数据;采用监控组态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动态图形开发技术,实时和历史数据的记录和趋势图形化展现技术,高性能的I/O设备驱动接口开发技术。各功能模块子系统可灵活组合,满足不同铁路工程建设的各种应用需求。

(2)实现质量监控和生产管理集成一体化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针对铁路总公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质量监控功能以外,还开发针对施工单位拌和站混凝土生产的管理功能,包括原材料进场管理、生产调度管理、成本核算、施工日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搅拌车的车辆管理等功能,实现拌和站质量监控和生产管理集成一体化。

(3)实现拌和站数据管理手段多样化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质量监控数据采集釆用拌和机数据库读取和原材料仪表传感器釆集等信息釆集方式’方式灵活、真实可靠[6]。

(4)建立拌和站数据信息处理和交互统一平台

建立拌和站统一信息处理与交互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统一管理、生产情况实时把控、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并可完成拌和站及试验室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平台兼容性和可靠性强,可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和上传数据。

3质量监控系统应用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由铁科院电子所于2010年研发,分为前端监测数据釆集终端模块和后端拌和站生产数据分析处理与预警模块。系统釆用无线透传、数据加密、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拌和站生产数据的自动釆集和实时上传;釆集数据的整合、挖掘、分析与处理;海量数据的统计查询、报表展示、安全预警等功能,同时可接入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平台,通过试点应用得到用户大量反馈信息,经过多次改版升级。本系统已在东北、华北、华东片区大量投入使用。其中,前端用于釆集拌和站生产数据的终端软件采用无线透传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兼容主流品牌的30多种拌和机,并不与拌和机生产过程冲突。

质量监控论文篇(3)

摘要随着1999年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这是各个高校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经费、资源不足,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不到位,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并论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以及实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质量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1][2][][]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参考文献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3.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29~32

质量监控论文篇(4)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节,促使教学沿着计划的方向进行,达到监控的目的。随着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跨越式发展,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高等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教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应紧抓质量这一办学的生命线,构建由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三部分组成的不断完善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l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实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职责、教学秘书管理条例、主讲教师遴选制度、课堂教学主讲制实施条例、教案讲稿基本要求、课堂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课堂质量监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制订制度的基础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主讲教师遴选,实行主讲教师聘任制。对主讲教师实行自愿报名、院内试讲,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评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为下一年的主讲教师;遴选结束后,完善主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组织主讲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和规定,聘请教育专家讲授最新的教学动态和教学方法,使主讲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组,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组成,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履行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指导和随机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素质和教案讲稿进行评议,结合学生评议、同行评估以及自评,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汇总后及时将评估专家和评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客观而真实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引导和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定期召开评估专家座谈会,听取评估专家对我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配合学校的教学督导,定期组织教学观摩、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教学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在互学互评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建立教师教学激励制度,通过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上课课酬挂钩,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主动意识。

2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建立“初期接触病人——中期临床见习——后期临床实习”不间断、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模式,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总结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案:

2.1建立网络式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的临床管理机构

其网络是上有主管院长、医教科长、教学办主任,中有各科临床教研室主任、科总住院医师以及每一个带教教师,下有实组成管理网络。

2.2形成规范的临床管理文件,促进临床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临床带教工作管理规定》、《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遴选和聘任临床教学主讲教师;提出临床科室研究生带教基本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原则等等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使临床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化。

2.3教师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一方面学院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带教教师中实施临床教师主讲制,对临床主讲教师实施聘任制,规定临床主讲教师的任职条件、任职职责等。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一是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实行“背对背”评估,评估成绩将作为评选优秀科室、优秀带教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是实行临床带教抽查制度,规范科室临床带教行为,实施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安排表、实习生登记册、出科考试试卷、临床小课登记表、临床小课讲稿、教学查房登记表、典型病例讨论登记册、实习生临床操作登记表等等教学内容的抽查,同时对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并将抽查情况和评估成绩与相应的课酬、科室绩效和教研室绩效挂钩,从而加强临床科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督促临床科室按时按量完成临床教学活动。

2.4学生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实习生管理力度

每年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五门课程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能否进入临床实习的决定条件,以强化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为进入临床打下基础;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专门开设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学生进人病房实习后,明文规定,必须每周完成手写住院教学大病历两份,带教教师批改后按时上交,其书写质量将纳入病历质控范围,以此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在各临床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课和示范操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实验室这一有力的资源,分组分批组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训前的准人考试和临床轮训后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保障学生在临床轮训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2.5加强与教学基地交流,创造良好的基地教学环境

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教学医院就实习管理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实习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协助各教学医院整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一方面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临床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临床小课、示范操作等,组织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参加,通过院内院外的互相观摩、评估、学习,达到坚持正确的导向指导、帮助评估对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其建立质量意识和健康发展运行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每年为教学基地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基地教师的业务和带教水平。

3构建和优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制

3.1教研室规范化建设

质量监控论文篇(5)

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是函授教育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如何使函授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有效地得到实施,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建立灵活有序、实用高效的函授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如何充分发挥函授教育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根据新的形势制定新的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函授教育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函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函授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函授教学质量是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多因素性、模糊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影响函授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各要素在教学全过程中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含教师、学员、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员质量管理和教学计划实施中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而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基础是教学质量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及其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状态做出判断,以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

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就是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获取和提供的信息,为改进教学与决策服务,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大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把质量监控真正贯穿和具体落实到函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其基本内容为: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系统地收集从招生到毕业整个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客观公正和有针对性地监控、评价我院函授教育教学的工作状况。2,加强函授教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立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函授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评估,以有效地加强对函授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

二、构建监控体系,实行全方位的管理

成人教育学院近年来以不断提高函授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研究和探索确保函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函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又是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人才质量缺乏显形指标,不同于一般产品质量,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相应的技术参数来测定。人才质最形成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综合性,反映了教育的特殊性,影响人才质量的多因家性和不易评判性。因此,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实现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都比较注重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而对贯彻实施过程和效果注重不够,使得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层面的、各因素彼此联系的、动态的并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本着“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把监控重点放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要素和关键环节上。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众多环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应以对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监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及教学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为重点。

1。加强对函授教学工作状态的监控。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函授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他们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直接体现函授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为此,函授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从这一层面抓起。通过对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估,强化教学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规范管理。(1)根据函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规定,加强各教学环节的管理,(2)加强函授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3)加强函授教材建设,是提高函授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函授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4)加强和建立有序化的教学管理。定期检查考核二级学院、系(部)函授教学工作的运转、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函授学籍档案管理等。让系级发挥函授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不仅是对函授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而且也是系级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系级建设,充分发挥其函授教学监控的效能。

2。加强对函授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课程是教学计划中最小要素,教学质量是由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机组合而成的。在函授教学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基础层次。只要其核心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其总体的教学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只要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就会有相应的提高。主要应从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几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并以此推动优秀课程的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以课程评价为手段,以主要基础课建设为重点,以优秀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教院作为主管部门应聘请教学顾问或教学督导组,对各函授专业的各门课程教与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评价,评选优质课程,促进函授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评估要调动广大任课教师、学员和教学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程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做到以建为主,以评促建。

3。加强对教师的函授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1)尽量把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安排到函授教学第一线,让他们担任主要或重要的教学工作;(2)对上函授课的青年教师要指派中老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3)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促进;(4)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5)建立领导听课制度,是实施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领导及时客观地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开展由函授学员、同行、领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评估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态和质量。评估结果直接与院内津贴挂钩,同时对评估优秀的教师,由学院授予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其次是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相挂钩,真正体现优者受奖,劣者受罚。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有关奖项来奖励那些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

4。加强对函授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学员是函授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员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最终表现,通过对学员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控,可以全面反映函授教学工作状态,特别是函授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对学员学习的监控中,主要应采取的措施:(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在主要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上,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2)面授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凡不参加面授或面授缺课达1/3者,不得参加当次面授课程考试;(3)实行函授作业检查批改制度。作业是检查函授生平时自学情况的主要形式,是督促学员自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4)加强函授考试管理。考试是考核、检查教学质量,测定函授学员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加强考试管理,对克服目前考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增强考试的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强教学法规的建设和宜传力度,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把在普通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淘汰制等学籍管理机制引人函授教育,以充分调动函授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健全函授教学信息反该网络。收集教学信息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教学信息是进行函授教育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有效性和预见性的保障,是对教学工作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质量如何,不能只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检查,更应该重视深人调查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作为加强函授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此,应建立函授教学信息反馈机制,而信息主要来自:(1)函授班级干部及学员反馈的意见;(2)上函授课的任课教师及函授教学管理人员反馈的信息;(3)同行评价反馈的意见;(4)院领导听课与系统性检查反馈的意见;<5)院督导组专家听课与定期检查反馈的信息。成教院教务部应对收集到的信息按问题类别进行分析整理,再反馈到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以便及时加以解决。成教院通过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的信息,发现各阶段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和采取相关措施。函授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建立高效的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处理系统。

质量监控论文篇(6)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任务,而深化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重要措施。为此,高校必须建立和健全整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既有严格、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秩序,确保教学质量。

一、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最终的检验标准是要看培养的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的作用,要看他们的社会使用价值。高校的教学工作应该从社会实用性出发,把教学工作的目标建立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为此,教学管理重点要抓建设、抓改革、抓制度,并由此形成一个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教学管理部门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习风气中存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切实搞好学风建设。新世纪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知道,“教”是为了“会学”和“学会”,教学目的不仅是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而更是关注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就能对付知识爆炸的时代挑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正符合21世纪的人才观。因此,大学讲台主要是讲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路、方法、观点,讲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实行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性

(一)解决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的问题。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二)解决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的问题。目前有的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评估过程中人为成分较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的问题。目前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严格,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

(四)解决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对监控系统反馈信息缺乏决断。例如,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在其晋级的考核中,并未作为重要参数,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直接削减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效能,也削减了监控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五)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守旧的问题。这些年来,教学内容的改革没有大的突破,大多教师仍抱着陈年讲稿到课堂上填鸭式的念一遍,且教学手段一成不变,枯燥单调。

三、健全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性

(一)增强领导的质量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在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中起关键作用。领导统一认识,真正确立起教学的中心地位,将质量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工作才会有力度,才会有显著效果。

(二)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教师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强烈的质量意识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核,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环节。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抓师德教育,树立良好教风,使其明确从严要求,认真把关,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二是抓责任感教育,强调不管质量的教学是对学生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其明确教学质量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影响,能否顺利找到工作,能否创造社会价值;三是抓教师工作规范教育,使其明白规范的内涵就是严谨科学,就是讲求质量;四是抓竞争意识教育,使其懂得无质量就无法竞争;无法参与竞争就无法进步。

(三)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学生是教学质量的载体,因为教学质量体现在他们身上。要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必须抓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抓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人生观,争取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二是抓质量管理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真正领悟严管出质量,严抓质量出人才的道理,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和教务处开展质量监控工作;三是抓切身利益教育,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从而理解狠抓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为他们成才,为他们走向社会好找工作,是为他们增加日后竞争的本钱而着想;四是抓严格考核,约束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当前,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还要克服悲观和畏难情绪,扫除“混”字风气。针对思想实际,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明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确保保质保量教育出合格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各式人才。同时,还要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始终把握主流是好的,分析实行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增强信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学校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又有其独立性。事在人为,关键是内部管理。只要各层级达成共识,有主人翁精神,有科学的态度,有真抓实干的作风,质量管理就能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结果。从而,扫除思想障碍,振作精神,克服困难,开创质量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质量监控论文篇(7)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发展的核心。当前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疏于教学质量管理使得教学质量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监控体系来提升教学质量变得何等的重要,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承载者。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功成才。

(三)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跨越的历史性转折点,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竞争期。那么每所高校都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监控措施,用素质教育的指标来引导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每所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

(一)教学评估。

首先学院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师教学工作等级,然后制定教研室主任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研室主任工作等级。

(二)教学督导。

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指导,与教师交流意见;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重点检查教学大纲、教案、日历、实践教学的情况,并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参加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抽查部分期末试卷、毕业论文,发现教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收集和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督导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督导员听课评价。

督导员一般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法的教师或离退休的返聘人员组成。他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清楚一线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能够对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能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客观、公正的要求和建议。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得透彻;是否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等,督导员一目了然。督导员听完每堂课后及时的和教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帮助很大。

2.同行互评。

学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进行互评,填写《课堂教学质量互评表》。同行教师尤其是同一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能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缺点。同行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比如该课程是否吸收学科新成果、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能否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能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是否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严格执行考勤等。在互相听课后,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评教给学生提供了“敢说真话、敢发真言”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及时的沟通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好准备,要求不再是死板的传授知识,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样,教师课前就要精心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懂得教育学的知识,深知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生评教能够促使教师时刻想着学生、时刻关心学生、时刻为自己的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对老师的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信息员反馈。

教学信息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担任,学期结束后,信息员都会开展学生座谈会对老师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召集教学督导员进行交流,记录学生和督导员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这些馈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们都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有效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富有的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的创造性都不一样,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敬业精神,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根据教师的教龄长短,工作阅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科学的考核体系,积极实施青年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合适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的考核,也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效果的体现现主要是以闭卷考核方式进行,本人觉得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比如:公共任选课程以论文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以学生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考核;专业考查课程的考核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可以以试题库考核模式、半开放考核模式—一页小抄写上公式带入考场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口语考试以随堂进行口语测试的方式进行。总之,考核体系应该具有合理性、多样性,每门课程的考核都应体现自身的特点,都能准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真实水平。超级秘书网

(三)合理扩大招生。

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努力挖掘办学潜力的前提下合理扩大招生规模,控制师生比,这样才能稳固教学秩序、巩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个学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高天虹,赵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6月,13(2):111~113.

质量监控论文篇(8)

教学质量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是单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若干环节与阶段所组成的相互制约与联系的完整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个环节与阶段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要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环节、多因素综合管理的需求。这样的监控体系对于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体系是对教学工作为中心的进一步明确,是在基于教学质量提高而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构成

“以人为本”是我国基础教育所必须秉持的教育思想,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的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提升,有效履行学校的人才培养职责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师、教材、学生、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结构化、体制化、持续化的调控与评价,从而使之达到最为优化状态的程序、组织及方法的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科学、有效地对学校进行监管的基础和前提,其有效的建立也有利于相关部门高效和直接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从而推动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了解与诊断,推进教与学双方的发展与提高,也是学校教学与课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般由目标决策系统、信息系统、评估系统、保障系统、激励系统与反馈系统构成,他们紧密联系于一体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的体系中涵盖了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立和信息的分析、整理、反馈与调控等各个环节。

(三)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秉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全员性与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科学性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科学行为,其内在规律的探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态度与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要实现对全过程的监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等各个过程,所以要保证其系统性的监控过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监控体系需要删繁就简、主干清晰、程序简单易实施,并满足实际监控需要。另外全员性与可持续性也是其重要构成,整个监控体系要使学校教师、学生等参与其中,并且这样的监控体系是不断探索与总结的逐步积累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要秉持上述原则,从而在整个质量监控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表征与误区走向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需要教学质量监控的介入,通过教与学质量水平的信息资料来判断教学水平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双方的提高与发展。建立与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注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环节与多因素管理,重视全过程监控,使其达到整体优化的最佳状态。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观念落后,教学监控主体单一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性活动,其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所以其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等方面的质量监控,这就需要通过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来共同实现。但是,现今在教育质量监控中仍然存在着观念性落后的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通常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并且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过程的规范性还较为欠缺。另外,除了评价中的问题外,往往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评价多而监控少的现状,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和监控意识。监控与评价相辅相成,监控观念的落手直接导致了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无形中增大,从而延长了对信息分析与处理的周期,使得整个工作间断、被动和繁琐,经常化与制度化的工作难以展开。另外,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应该是学校内多部门协同进行的,并应该要求学校内部全员参与的,但是从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的部门较少,即使是日常教学监督主要部门的教务处也在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与内容上存在着制约因素。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极为单一,这样的单一性教学监控严重影响了质量监控的质量,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质量监控往往重约束轻激励,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约束机制是保障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除了约束机制外还应该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现今学校中往往在教学质量监控中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种以规章制度为主要措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往往忽视了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中往往只是出于从属的次要地位。在教学质量监控中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被限制在禁止做什么与必须做什么以及教与学的标准之上,严重忽视了教学质量的内适性,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契合度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另外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欠缺评价反馈机制,工作中往往只重视评价标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反馈信息的跟踪和解决。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不能准确地处理反馈信息,难以实现跨主体、跨部门反馈信息的跟踪,整个信息的反馈链难以建立,更是难以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信息处理、教学督导以及教学评估系统均需要进一步厘清

信息(其实就是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类“情报”)是监控的基础,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尤为重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所以,教学等信息的收集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与基础。在现今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信息收集不完全、方法单一等问题。所以对于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信息收集的方法与途径、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学校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督导并发挥教学指导组的作用也是需要基础教育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发挥与体现教学督导的作用以及在督导中如何体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发展提高并将二者紧密结合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探索。学校的评估体系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价,如何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等都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这样才能弥补现实中评估指标缺失的问题。

(四)教学质量监控狭隘化,逐渐走向测验考试的实践误区

现今很多学校通常会把大规模测验考试和教学质量监控混淆到一起来认识,这种错误认识使得“教学质量监控”变得狭隘化。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管、教、学三大方面,其不仅是量化和外部意义上的监控,也实现了对教师个人、学校内部的监控,利用量化的数据与质性的材料在总体上把握教学全局。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学校执行规范程度、学校的管理制度等;教学方面则更多关注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态度、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监控的核心内容除了检验、检测学生的学习认知效果,还包括监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监督指导学生的学习。所以相对于教学质量监控来说,大规模测验考试只是把焦点聚集在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上,它虽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面,却不是它的全部内容。

(五)不恰当监控产生的“负效应”使实践中教学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被掩盖

教学质量监控是为了考核与鉴定来进行选拔淘汰还是为了改进与推动来实现教育发展是当今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中所突出表现出来的问题。前者主要注重对区分优劣、鉴定分等来排列名次,而后者则更加注重于问题的发现来推进教学,这才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正如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所言:“监控其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更好的改进。”然而在现实基础教育中,往往将考核与鉴定作为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忽视了整个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与改进。纵观国外教学质量监控的成功经验来看,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中淡化评比性与鉴定性,而更加强调其过程性以及反馈性,这样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来推进教学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错误性操作往往掩盖了其真正目的,制约了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与发展。

三、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路径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要使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科学有效的运行就必须科学构建监控组织系统、信息反馈与奖励、督导与评估等方面,有效实现与推动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提升。

(一)创建全面、通畅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学校在培养优质高质量人才的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工作是承载学校一切工作的主体,要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使全员参与到教学工作和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质量观念。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中,要通过教学工作信息网、学生代表座谈会的形式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是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是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的实施者,更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教师在指导教学实践、参与教学建设、实施课堂教学中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所以教师这一群体必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力量。再者是学校的职能部门在质量监控体系中起到的作用,教务处是学校质量监控的主要实施者,其肩负着质量监控、研究、教学建设三大任务,遵守严格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推广教改职能,制定和修改相应的规章并进行教学质量信息库的建设。学校各部门领导作为把握全局的工作者也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师资队伍和学生的情况,为教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一个适合基础教育新时期发展的特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管理的根本和基础。所以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保障教学质量和规范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价值。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建立要围绕多方面的因素和诉求进行展开,其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既满足基础教育领域中教学管理的基本需要,也同时应该体现整个社会和家长对学生质量的根本需求,体现出一种教学质量的时代性。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现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进一步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掌控。这些制度从整体视角来看应该对学校发展规划、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并通过制度来进行落实。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应该明确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并细化为规章制度;从教师角度来看,应该对教师的教材选用、备授课、命题、辅导、阅卷、复习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规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规范以及相关学籍管理规定等。在这些制度建设中更应该着重于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教师教学规范、教学检查的规定、教学事故处理、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使涉及教学的各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控中信息反馈机制的利用,强化奖励机制

信息在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教学信息的收集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基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要通过学生信息员、任课教师、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与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从而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案。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评教体系,其中要注意的是要设计合理的指标设计,并做好信息处理工作。另外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信息反馈的利用也至关重要,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如果忽视了信息结果信息的反馈将会难以将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顺利解决,优秀的教学经验也难以得到推广,使质量监控流于形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将信息对教师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要对优秀教学成果进行宣传,通过评课、指导等形式来实现传、帮、带的作用,并做到“诊断、指导、交流”的三位一体。另外教学质量监控中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励与强化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要鼓励教职员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原则,对于表现突出、工作负责的教职员工要加以奖励,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教书育人标兵”等奖励项目。尤其是在学校中要形成一个以校长为中心,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各年级备课组长为主的教学指挥系统,确保各项教学命令得到彻底的贯彻与实施,并且要对优秀教学教师实施奖励的制度。

(四)切实发挥教学评估与教学督导的重要作用

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主体地位不言而喻,而教学评估则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其过程的一种必要手段,是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重视教学的今天,学校也格外重视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涉及的方面很广,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估,等等。无论是哪种评估都要讲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形式,在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按照内容和对象进行评估,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针对教学需求的评估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规范性的管理。通过评估促进学校的改革、管理和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办学条件等各项指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教学督导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是不可取代的,应聚集学校内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与教师组建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教学督导组要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参与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指导,还要参与到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去。通过教学督导组的推动与促进来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

质量监控论文篇(9)

对应收账款质量实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预防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赊销的发生、收账、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1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2.1.1生产部门

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销售部门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要想建立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生产部门必须在技术指标、外观设计、性能用途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本公司的产品较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更具有先进性和经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1.2销售部门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接受顾客订单、记录销售和收回等流程。销售部门一方面要确保向企业信用部门提出合理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办法,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使销售的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2.1.3信用部门

信用管理部门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1.4财务部门

主要负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对账制度。财务部门要改变事后记账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核算与监督职能;而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本企业业务的操作流程,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管理模式设置相应的业务控制点。另外,财务核算部门应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准确了解有关情况后再进行有关核算,确保账实相符,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应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坏账可能损失情况。

2.1.5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二是检查应收账款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

2.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2.2.1数量方法

主要是应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监控。这些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利用这些指标,企业可以监控财务管理状况,了解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

2.2.2非数量方法

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非数量方法主要是PDCA循环工作法。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应从事前控制(Plan)、事中控制(Do)、事后控制(Check)及反馈控制(Action)四个环节来动态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账款及影响其及时足额收回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能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制度,以减少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形成,预防坏账发生和应收账款被长期占用。

事前控制应做好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在年度计划中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在公司中长期财务政策中,根据行业特点和公司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账期,此平均收账期在允许指标值的上下几天内浮动,并可以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当年的平均收账期。

事前控制突出的是预防,集中体现在健全机制和制度约束两个方面。责任管理就是针对应收账款经常出现的情形,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实现事前控制。主要内容应有: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某一家客户在某个时段的欠款应由业务经办人员负责,对公司全部的客户尽可能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应收账款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公司;明确规定对超越权限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不按程序办事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赊销业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后,对在企业内部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首先为了防止因商品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产生纠纷而导致应收账款遭拒付,企业应由财务人员和赊销审批人员直接参与商品发出过程的监督和销售合同的审查,保证销售的商品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一致,并且计算准确、单据齐全。赊销凭证和记录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及责任人等全面情况,要求做到每笔应收账款都有“证”可依,有据可查、以便事后控制。这个控制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好像对其监控可有可无。事实上,每笔应收账款形成后,为了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必须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的监督预警系统,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顾客拖欠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限。事中实施控制既是事前控制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事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因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事中控制应加强账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据了解,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顾客是故意推迟付款的,所以,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以便准时地催收欠款是非常重要的。账龄分析不仅能使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而且还为事后控制中的如何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建立应收账款到期预警系统并及时报告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表明,在大量的货款拖欠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贸易过程中双方对货物质量、包装、运输、交货时间以及结算等方面的纠纷所引起的,而这些纠纷往往又是因为买卖双方未能及时沟通造成的。因此,在信用期内就与顾客进行沟通,无疑为及时解决纠纷赢得了时间,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扫清了障碍。同样,加强沟通、提醒等有利于向故意拖欠及习惯性拖欠的顾客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无争议的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赊销业务,应收账款已形成,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

事后控制应采取稳健原则,及时消化风险损失。对于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的风险在会计处理上可采用稳健性原则,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这是企业弥补坏账损失、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现行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基础上,选用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能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期限和结构的应收账款之间发生坏账损失的差异,以利于加强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风险管理。

按照应收账款形成后是否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期应收账款、拖欠应收账款、收款失败应收账款三种类型。企业应针对各种不同过期款项制定不同的催收方式,同时考虑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这即是收款政策的主要内涵。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宜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客户和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另外,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

(4)应收账款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桥梁,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情况,填写应收账款执行分析表,指出各控制环节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事前控制阶段,重新评估事前控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如减少对某客户的信用额度直至取消信用额度等,以便将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3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2.3.1制定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也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也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宽松的信用政策可以争取到客户,扩大销售,同时带来高额的销售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使催收应收账款的工作加重,坏账风险增大;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但同时也会使销售额下降,减少销售利润。因此,企业应在信用政策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2.3.2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通常采用“五C”系统进行评估,信用“五C”系统指的是: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等五个方面。在从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证明、往来企业证明中收集、整理客户资信后,即可采用“五C”系统分析客户的信用程度。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分制,即将反映客户的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有关数量指标,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最后再将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分数越低排在前面,表明信用质量越好,风险越低。企业可根据对分数较低的客户提供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对分数较高,风险较大的客户,企业可拒绝提供信用条件。

2.3.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赊销审批制度,所有的赊销业务必须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同的销售金额应由不同级别的经办人员授权审批,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经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巨大的应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建立权责责任制,落实责任,并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各经办人员对其审批的赊销额进行事后监督,直到收回款项为止。

2.3.4建立会计核算和监控制度

会计部门应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发现有欠账、接近信用期的客户应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信用部门反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客户还款、欠账情况。企业会计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2.3.5建立责任中心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避免遭受损失的措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以便于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

2.3.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催收方案

对于一些在信用期外的应收账款或毫无迹象表明有还贷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收账部门应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需要安排的收账人员及收账的日程安排也应一并汇报,以防止有的企业出现收账人员收回款项后携款私逃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现象。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由于票据是字面字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再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的方法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企业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从而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

2.3.7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不仅要对拖欠货款的顾客加强监控,还要对销售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目前,有些销售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工作上便利条件,周旋于企业和外地顾客之间,将收取的货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从而挪作他用、甚至据为己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对企业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核算、管理、催收及回笼等环节的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资金体外循环,以降低风险,避免呆、死账。

3结论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与正确地运用应收账款,是企业灵活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的方法之一。对应收账款,关键的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应收账款是否进入良性循环,即应收账款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的问题。

确保应收账款质量,需要建立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提供组织保障的组织体系,一个是提供方法支撑的方法体系,最后是提供制度保障的制度体系。通过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作用的发挥,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影,王芳.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北京城市学院报,2005,(4):62-66.

[2]陈图松,张福康.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建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93-95.

[3]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5):23-24.

[4]杨公文.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7,(5):58-59.

[5]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

[6]陈海清.对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探讨.财经界,2007.

[7]胡晓东.企业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策略及其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7,(4):99-101.

[8]张津毅.试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会计之友,2007,(3):28-29.

[9]史宁宁.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财会研究,2005,(7):27-28.

质量监控论文篇(10)

一、巡堂定义

巡堂,顾名思义,巡视课堂。当前对巡堂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教师角度,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在课堂内来回走动,观察学生,获得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教学成果;另一个是从行政管理角度,指行政部门,包括教务处、督导室、院领导等,通过对课堂的巡视,充分掌握教师教学情况,了解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教学环境建设等进行有力监控,提升整个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行政管理角度的巡堂。

二、巡堂重要性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巡堂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巡堂不但可以监控教师教学质量,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亦可以掌握整个教学环境的状况,查缺补漏,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1.监控教师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其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巡堂可以有效地督促教师,不迟到、不早退;规范课堂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约束;不随意调课、代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经常性的巡堂,还可以激励教师,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巡堂既能监控教师教学质量,也能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巡堂的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发现学生迟到、早退、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等问题。比如,学期初的巡堂,可以发现学生迟到现象是最普遍性的问题;而节假日前的巡堂,学生的早退现象又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讲课生动有趣的教师,学生专注于听讲,讲课枯燥无味的教师,学生开小差现象严重等。巡堂的过程,是掌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反馈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风建设提供依据。

3.掌握教学环境

巡堂的过程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整个的教学环境。巡堂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学设备存在不足,实训场地相对缺乏,教学管理存在漏洞等。通过巡堂可以发现,学期初是教学设备问题的高峰期,由于一个假期的停用,很多设备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授课计划。而学期尾,是学生实训的集中时段,巡堂的过程中如果看到大量的学生集中在某个场地、一项操作学生轮流操作等,这显然是实训场地不足造成的。巡堂的过程中还可以凸显很多细节性的教学管理问题,如课表排列的问题、上下课时间的问题、教室冲突的问题等等。

三、巡堂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

巡堂是掌握教学状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是,很多学校都不是很重视这一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作为一种常规性的细节性管理行为,巡堂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容易被忽视和省略掉。其次,在功利的熏陶下,很多领导都希望通过一种有力度有号召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这种常态性的缓慢见效的工作,自然容易被忽视。再者,虽然学校管理条例中有巡堂这一工作要求,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做过,自然无法体会巡堂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发地无法使这项工作得到重视。综上原因,虽然教学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学校的校长,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如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督导室等都应参与到巡堂的工作中,但从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巡堂大多是由督导和教务处的个别工作人员来完成的。

2.形式化严重

由于没有重视该项工作,巡堂自然成了一种形式。有些部门领导,为了完成这一管理责任,每个学期只象征性地到教学楼、实训楼走一圈,很少能仔细观察,自然无法发现问题,也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3发现的问题难以解决

巡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属于教师,或者学生个人行为的,比较容易及时纠正,但是涉及到管理方面的,由于学校行政部门较多,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由于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脱,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

四、如何充分发挥巡堂的重要作用

1.真正重视巡堂,不搞形式化

学校工作无巨细,细节之中最容易发现问题。巡堂的过程是真正的深入课堂,走进教学一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很多我们教学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应当真正重视这一工作,从思想上端正态度,不能单纯会议强调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实际行动中重视,尤其要带头做好这一工作,不搞形式化,要通过巡堂,真正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2.建立规范的巡堂制度

一项工作无法真正落实,追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的不健全。若要将巡堂工作做到位,充分发挥巡堂的作用,就应当建立规范的巡堂制度。制度中,要明确各个部门在巡堂这一工作中的分工职责,有效督促各部门重视这一工作。还要明确巡堂的内容,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等。

3.更多的部门参与到巡堂

上一篇: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下一篇: 工程高级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