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建筑工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6:53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1-02

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在各大高校新兴的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就业潜力比较大和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所以深受艺术考生的青睐。这个专业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如何办出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首要问题。

建筑院校中设立的艺术设计专业与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不同,又与建筑院校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在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上还是与两者有区别的。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大建筑做背景,所以建筑院校主要设计方向是建筑,而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比较复杂,有些是装饰装潢方向,而有些艺术设计是服装方向。同时,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所学专业基本是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有绘画基础的,同美术院校的艺术考生一样,他们从高中考入建筑院校,是以美术专业为基础,在参加“文考”前必须参加美术考试。而建筑学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参加过美术的培训,大部分同学的美术基础是零。美术教育是所有艺术类和建筑学专业学生入学后的基础必修课程。在美术教育方面,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也与没有受过美术培训的建筑学专业不同。美术教学分为素描教学和色彩教学两个教学大体系:

一、素描教学

素描教学方面,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对造型有一定掌握外,还更倾向于对于形态空间的把握,对于空间透视的理解是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的。所以从入学之初的基础素描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要从光影虚实空间的全因素明暗素描转移到以结构透视为主的结构素描,对于空间的把握不能依靠明暗调子,而应该以结构的透视和形体的理解来完成。这是与很多美术院校不同的,即使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已经转移到结构素描,但仍然存在着差异。建筑院校的结构素描除了基本静物、石膏头像结构素描外,突出的特点是,必须强化建筑结构的造型,比如石膏柱头或者建筑部件的结构素描写生,这是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同时在结构素描课程课后,都有布置相关的建筑钢笔画临摹的要求,这也是不同于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地方。

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学的学生由于美术基础不同,虽然对素描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课程的深入程度存在着差异,艺术设计的学生要涉猎到石膏柱头和建筑部件,甚至还要有难度更深层次的素描教学。而建筑学的学生素描基础差,只能以石膏几何形体开始,逐步到简单静物和复杂静物。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给建筑学的学生讲授素描时,必须加入一些明暗素描的教学内容,这是基于以后色彩的教学和钢笔画教学的基础,而艺术设计的学生因为之前有了这种素描培训,就没有必要再加强练习。同艺术设计一样,在课后,建筑学的学生要做大量建筑钢笔画的临摹作业。

随着素描学习的深入,设计专业的学生逐渐转入到设计素描的阶段。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范围更加广泛,有些院校在入学之初并没有分出具体专业方向,所以此时的艺术设计的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时,存在着茫然性和漫无目的的特征。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从一入学开始,他们的方向性比较明确,一切以建筑为主,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建筑,不论是室内方向还是环艺方向,不论是景观还是城市规划方向。所以在教授设计素描时,方向性比较明确,一切以建筑为主的设计素描理念不变。不管学生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设计素描,主题不能改变,那就是建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自觉地向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迈入了一步,他们已经开始逐步接触设计,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此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素描深入学习中,由于基础差,还是应该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的素描学习还是停留在造型阶段:以造型为主的建筑钢笔画的练习和强化。

二、色彩教学

在色彩的教学中,对于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加强他们的“设计色彩”理念和“表现色彩”理念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训练课程。从艺术培训走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根深蒂固地受到传统色彩教学模式的影响,抄袭自然色彩,描摹自然色彩的特征明显。更甚至由于现阶段受高考模式的限制,许多学生会生搬硬套背诵色彩,造成色彩单一、生硬的特征。

作为基础教学的色彩课程,怎样使学生从这种状态中转移到以后实际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色彩,是摆在建筑院校中美术教育者面前的难题。首先,除了加强理论指导的色彩教学外,还应该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在理论上,让学生认识到不是纯粹的描摹自然色彩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该从实际中走出来,利用归纳或者夸张的手法表现色彩,使色彩摆影的束缚,更加符合视觉美感的组合,利用装饰的手法,尽量用最少、最简洁的颜色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1]。这种教学方法类似于平面构成课程,但又不同于平面构成,它是在写生基础上的色彩归纳,是在写生基础上,对色彩的重新再认识。这种课程是延续高考前的写生课程,但又升华到色彩归纳的深层次。在实践课程上要加强训练,可以结合老师的示范课进行,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重新认识到美的规律,发挥出每个人独特的色彩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提升色彩的修养,为以后高年级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2]。

除了设计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教学,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一样,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要加强马克笔的训练。这是一种简洁明快表现设计师意图的色彩工具,在最短时间内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色彩明快响亮,是马克笔用色的特点。在建筑院校中马克笔被广泛地运用,这是与建筑学专业共同之处,但又区别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习色彩方面的地方。

三、建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

建筑的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优势,它不同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育。但是作为基础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高,教学模式僵化,上课缺乏生机活力、缺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基础美术教育如何与电脑设计的结合都是现存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要想办出有特色的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的美术教育,创新改革也迫在眉睫。这是摆在当前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者们面前的巨大挑战和难题。

参考文献: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给建筑装饰设计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在建筑装饰设计工作中已经基本上使用计算机来绘制平面图和效果图,手绘室内效果图、手绘建筑景观效果图以及平面图纸的主流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这并不能意味着绘画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不需要,也不意味着以素描、色彩和建筑速写为主的基础造型课程已经没必要开设。

一 开设基础造型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无论计算机多么先进,都只是设计工具,而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主观意识形态的反映,要有艺术思维能力和创作的灵感,这是任何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所不能替代的。只有人不断学习、实践和汲取知识,才能获得。这也是我们训练基础造型能力的意义所在。

“设计的整个过程,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需要形式美、技术美、空间认识和造型规律等诸多因素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要求设计师以及相关工作者在与客户沟通时候,能够简洁明了、迅速地绘制草图、预案。而且设计人员在构思时也可以勾画创意草稿,这可以很好地将思维得以形象转化。“绘制钢笔建筑画的目的是将创作者构思中的建筑形象预先表现在画面上,通过画面使他人理解建筑师的创作意图。”

而且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大师们除了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生动的建筑速写作品,这些作品同样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开设基础造型课程,可以培养概括、简练的描绘对象,塑造对象形体的能力和三维空间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快速的表达能力;可使设计师收集大量的设计资料和储存丰富的形象信息;理解建筑空间的整体面貌和感悟物体的尺度细节。也使使培养对象更具艺术气质与思维。

二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基础造型课程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中建筑装饰专业,除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都不是美术考生,没有接触过正规系统的美术培训学习。学生缺乏一定的绘画造型基础,教学有较大地难度,学生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时缺乏自信,理解慢。二是课程设置问题,专业课程挤占了基础造型课程的课时,基础造型课程课时量偏少。三是在课程建设上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状况,导致和后续的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如何发挥课程最大作用,提升学生建筑装饰设计素质,使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课程建设改革思路

1、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完美的速写作品或手绘效果图在表现当中要求具备成熟的技巧、动感的线条、舒适的构图、精美的画面,这能为设计平添不少风采,增加设计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设计作品体现出的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设计者本人的艺术涵养,所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表现能力,设计作品才能真正做到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特别是在造型基础方面,绝不能把造型简单理解为一般意义上描摹三维空间效果的方法,从而忽视学生个体对对象的理解与愿望的表达。”

2、掌握“三勤”学习方法

建筑速写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课程,表现技能的提高并不能在短期能实现。如果想要把物象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来,需要做到“三勤”:眼勤、手勤、脑勤。

多观察身边的点滴事物的习惯,如旅游逛街时可以留心看风格独特的建筑装饰形式风格;注意观察建筑外景观布局特点等。用眼记录所看、用手记录所想、用脑记录所悟,使学生的眼、手、脑得到同步训练,这样才能达到得心应手,为今后的设计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课程改革具体方案

1、“素描”与“色彩”课程的整合。素描与色彩整合为一门课,在第一学期开一学期,素描在设计专业中通常以结构素描为主,事实上在有限的课时内,在学生没有绘画基础的情况下,学生更应侧重明暗素描的训练,这样,才能建立画面物体的明暗立体感。建筑速写中、手绘室内效果图中、电脑效果图中都需对素描明暗关系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另外色彩的表现由水粉改为彩色铅笔,更容易上手出效果,彩铅与铅笔有很多相似点,也是对素描技法的一个巩固。在后续的手绘效果图表现中也会用到,其造型基础能力的持续培养,可通过第二学期校外的“风景写生”得以巩固。

2、建筑速写课程以小课形式长期开设。贯穿两个学期,上课时可以带学生临摹优秀作品或在校园内进行有主题性的写生,长期训练,保证学生审美素质的逐步提高。

3、建筑速写课程内容改革。可以把课程分为两大模块进行,第一模块以建筑外空间环境为主,解决建筑速写中的基本造型、透视原理、画面构图、表现形式等基本问题。第二模块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为主。通过两学期的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修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4、在风景写生实践课程中拓展。以钢笔风景速写和马克笔表现为主。为后续的手绘效果图起到最直接地训练效果。事实也证明,风景写生不单纯是一种造型基础练习,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感受和思维。没有对建筑风景的深刻理解是画不好建筑速写的。通过画建筑及风景速写,不仅可以锻炼观察力和表现力,更可以陶冶艺术情趣,感受大千世界的灵气,从而激发出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5、与手绘室内效果图快速表现相长。手绘室内效果图快速表现这门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虽然说现在电脑制图很盛行,但是手绘效果图始终在设计行业有它的一席之地,流行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同时手绘效果图也是设计师设计实力和才情的体现,在现场与客户沟通也是最便捷、最有效、最具说服力的方式。

总的来说,建筑装饰专业的造型基础应当是“造型技能、造型观念、造型素质三者的完美结合”。基础造型能力培养,能使学生将来的快速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得以提高,同时对设计创新思维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并最终有效提升建筑装饰设计素质,从而缩短学生由学习基础造型到设计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陈新生.《建筑速写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TV238G64

文献标识码:A

在建筑学从事学习和设计的人们,应当具备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具有空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我们称之为第一要素。因为他们要思考和探讨的是创造为人们生活、生产广泛需要的物质空间和环境。这种思维现象及其活动是在学习和工作着的人们脑中存在和进行的。它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在思考问题的人们以外的其他人无法领会其“自由空间”,就连这些思考着问题的专业人士,有时也并不能“清晰地”和“完整地”认知这些空间形象的思维活动。可是空间与形象思维的结果必须要使别人(包括自己)理解与接受,才能付诸实现,要这样,则必须将它们“公之于众”。于是这些专业范畴的人们,就应当具备另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和本领,那就是用手(工具有时也可以,但只能作为手的运作)来表达自己或他人的定向和形象思维活动的成果,我们称之为第二要素,一般人就称为画画。两种要素也可称为造型能力。素描的“草图角色”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种想象的绘画。

为了培养有关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的能力和本领,长期以来,国内建筑学各分支专业开设有关素描课,这门课程的设置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即上个世纪早期从法国巴黎艺术学院继承下来的与美术专业素描课大致模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国前,中央大学建筑系一至四年级的美术课就有素描、徒手画、单色水彩、水彩以及雕塑和油画的选修课,内容有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建筑写生、风景写生等。

建筑与绘画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到今天的现状。完全出于自然。建筑不曾有过什么先圣先贤,奠定一个“哲学基础”,让后辈遵行已替。中国从“有史”以来,就是由画家经营建筑。王莽时代就举行过“建筑方案”的竞赛,以北魏的蒋少游一群,到隋唐的“三阁”,再到清朝最后一位设计颐和园的画家庆宽,都是专业化或者至少半专业化的建筑师。中国有最早的建筑学校――画院,至迟在五代的南唐、西蜀、就已成立。宋代的画院,更是日趋完备,到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画院中的“屋木”一科,就是建筑科。中国画家写建筑、从来血肉相连。

在中国的画院为建筑培养人才时,西洋建筑还停留在石匠的“家学”。与中国相比,西洋建筑走一段无法回避的历史弯路。西洋建筑的家谱要从埃及、希腊、罗马算起。埃及人并非不想用土木来做建筑,但尼罗河两岸生态恶劣,只好在石头上打主意,建筑师的业务是由石匠世家来承担,尽管石匠早已升格为雕刻家,但也改变不了事情的本质。把建筑当成放大了的雕刻。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局限也在此。到1795年法兰西艺术学院成立,才有条件让建筑学复归绘画,强调必须具有较扎实素描基础的学生才能进入建筑学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绘画与建筑设计成了两个差别很大的领域,尽管在科技图像越来越精美的今天,建筑制图已很少由绘画来承担,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变得俞加紧密。这种关系的根本是源于艺术原理的相通,源于设计与绘画的互存。不同区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建筑院校素描教学又有不同的取向。

当我们坚持以传统素描,用作建筑的设计的造型基础时,西方一些现代建筑院校在上世纪初叶开始就已经不用传统素描课作为他们的造型基础教学,他们的造型基础课程分别是“抽象艺术”“视觉训练”“自然分析与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工艺与材料结合练习”等。此外他们还聘请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主持造型基础教学,以现代的哲学、社会文化意识和观念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造型的抽象和简化、提倡纯结性、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些观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原则不谋而合,使学生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诸多精神因素和形式内容,综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的特点,实现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想。现代艺术各流派特别是抽象艺术所追求的强调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种创新意识深刻地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使很多建筑院校和成功的名师设计室也以此为造型基础。现代艺术的观念和理论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又为素描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元素介质和表现空间,素描与设计相辅相成,为造型基础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西方建筑院校素描教学围绕建筑设计而展开,重视学生造型主观功能性的培养,重视对造型形态转变能力的思维训练。造型的多维性、多论性、多承性、多极性,是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由此入门,也成了出色的建筑师。

但是由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与主观的关系被颠倒过来,乃至主观完全战胜客观。绘画不再是以客观为依据,反传统的造型观念成为新传统的造型观。这些也给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一些建筑院校放弃了素描教学,以抽象艺术、模型制作取而代之。

与此同时将近一个世纪,俄罗斯最老的建筑学派,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二百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的规范化教学,以契斯恰可夫的素描体系为准绳。素描教学与油画、雕塑等绘画专业完全同等进行,并把对人和古典建筑、雕塑的研究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师艺术素质的培养。建筑系素描大纲指出,学习素描是建筑师的重要条件,素描是培养建筑师所规定的所有艺术课程必修的部分。掌握素描知识和素养紧密的关系到解决建筑师的创作任务,是发展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深入地研究造型因素的诸多课题中不仅要掌握素描技巧,同时也对造型因素中的比例,尺度、空间、均衡和稳定,韵律和节奏,重复和再现,渗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学习素描中领悟艺术经典的精髓,并运用到设计中去。俄罗斯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在世界素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19世纪俄罗斯文化鼎盛时期空前强大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总结、充实、丰富和提高了欧州传统的学院派素描教程,进而上升为科学的素描教学法典,成为俄罗斯美术学院造型基础的“”。契氏素描教学体系在俄国以至世界素描发展史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的素描教学继承并发展着已经形成的学院派传统,体现了俄罗斯深远的文化艺术历史渊源。对于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的学生来说不可能没有造型的基本功,不可能离开俄罗斯文化之根。因为这是一套可供遵循的严谨扎实的素描体系和学术传统。

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是基于科学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美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而且行之有效。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的,其循序渐进静思慎审地研究物体空间造型本质的精神是任何学科的学 习都不可缺少的。五十年代由朱金搂推荐给文化部向全国推广,在我国美术教育界产生巨大影响。几乎全被我国美术院校和美术基础教学作为规范加以推行,建筑院校也不例外。近些年来,很多有关素描教学的争论似乎都与它有关。素描学派领域中的问题,是由许多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所致,其中主要直接的影响显然是来自政治原因。不管怎么样作为传统学院派素描至今仍然是造型基础教学的主流。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素描的内涵与造型规律本质的研究,重视造型规律与专业的联系。渐渐摆脱非本质性的形式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否以传统素描作为建筑专业的基础教学都没有离开对自然的研究,没有离开对造型、空间、透视和运动的研究,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原理是相同的。任何一个学派和体系,都有其各自特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怎样学习。应该学习其精髓的一面,优秀的一面,而不是照搬盲目的学习。更不应该把没有学好,没把握好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严谨的素描教学,以及他们不容质疑的教学成果,多年来曾培养出无数优秀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使他们在建筑设计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如果把西方建筑院校的素描教学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相比,前者重视素描与专业的具体结合和应用,而后者则重视素描艺术对建筑师的作用,强调艺术素质的培养。不同的取向与各自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教学本身。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4)

[abstract] sketch teaching building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has the close 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take "tradition" and "modern" combining the teaching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space consciousness and painting the basic skill and skill training, rich architecture sketche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make sketch teaching serve truly the student quality improvement.

[key words] architecture, the sketch teaching, modelling basis

中图分类号:J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素描是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又因其在训练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上的重要作用而成为一切造型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等的基础。作为训练基础的素描是对眼、脑、手的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它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深刻的理解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现能力。素描过程可以说几乎接触到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问题。

建筑学素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未来建筑师的坚实的造型能力,同时也培养和开拓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建筑美术更侧重于对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性及对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创造意识、材料质地的表现、气氛的表达等要求。

一、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现状

建筑学专业定编于工科院校,学生起点低、课时少,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科院校建筑艺术常常被忽略,没有注意到它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只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美术类院校学生要弱(至少在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里),有些甚至还很差。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是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这就为后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并且在学习素描时间上相对于美术院校要少得多,每周8学时、全部素描课时间加起来大概也只有130学时左右。教学课时少,教学安排分散,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

在素描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下,针对建筑学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需要,为从根本上提高和发展基础素描教学,建构多方位意识和现代造型艺术观念,拓宽学生创作性思维,丰富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提高综合造型艺术素养,只有在实践中摸索一条属于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计划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筑学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区别

在建筑学从事学习和设计的人们,应当具备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具有空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因为他们要思考和探讨的是创造为人们生活、生产广泛需要的物质空间和环境。这种思维现象及其活动是在学习和工作着的人们脑中存在和进行的。素描的“草图角色”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种想象的绘画。长期以来,国内建筑学各分支专业开设有关素描课。建国前,中央大学建筑系一至四年级的美术课就有素描、徒手画、单色水彩、水彩以及雕塑和油画的选修课,内容有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建筑写生、风景写生等。

俄罗斯最老的建筑学派,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二百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的规范化教学,以契斯恰可夫的素描体系为准绳。素描教学与油画、雕塑等绘画专业完全同等进行,并把对人和古典建筑、雕塑的研究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师艺术素质的培养。建筑系素描大纲指出,学习素描是建筑师的重要条件,素描是培养建筑师所规定的所有艺术课程必修的部分。掌握素描知识和素养紧密的关系到解决建筑师的创作任务,是发展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深入地研究造型因素的诸多课题中不仅要掌握素描技巧,同时也对造型因素中的比例,尺度、空间、均衡和稳定,韵律和节奏,重复和再现,渗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学习素描中领悟艺术经典的精髓,并运用到设计中去。

当我们坚持以传统素描,用作建筑的设计的造型基础时,西方一些现代建筑院校在上世纪初叶开始就已经不用传统素描课作为他们的造型基础教学,他们的造型基础课程分别是“抽象艺术”“视觉训练”“自然分析与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工艺与材料结合练习”等。此外他们还聘请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主持造型基础教学,以现代的哲学、社会文化意识和观念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造型的抽象和简化、提倡纯结性、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些观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原则不谋而合,使学生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诸多精神因素和形式内容,综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的特点,实现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想。现代艺术各流派特别是抽象艺术所追求的强调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种创新意识深刻地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使很多建筑院校和成功的名师设计室也以此为造型基础。现代艺术的观念和理论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又为素描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元素介质和表现空间,素描与设计相辅相成,为造型基础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西方建筑院校素描教学围绕建筑设计而展开,重视学生造型主观功能性的培养,重视对造型形态转变能力的思维训练。造型的多维性、多论性、多承性、多极性,是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由此入门,也成了出色的建筑师。

如果把西方建筑院校的素描教学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的素描教学相比,前者重视素描与专业的具体结合和应用,而后者则重视素描艺术对建筑师的作用,强调艺术素质的培养。不同的取向与各自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教学本身。

与西方建筑院校和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相比,国内建筑院校素描教学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徐悲鸿的西方写实主义和前苏联的现实主义美术教育引入中国不过才几十年,既没有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现代艺术运动作背景,也没有像俄罗斯19世纪文化艺术鼎盛空前的历史渊源。

三、调整建筑学现行的素描教学模式

素描课最初的教学目的的主要是锻炼学生对物体形状、明暗、空间关系和质感的观察、把握能力。素描技能的掌握仍然是最基本的任务,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尽管现代美术教育已从注重知识目标转向人的目标,从单纯知识技能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但是素描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基础教学的支点。重视素描技能的学习是建筑素描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根本保证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发现素描也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学科,因此对素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调整势在必行,调整内容如下:

1、继续保留建筑学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

(1)强调理解素描规律,如:透视规律、明暗变化规律。

(2)通过从对较简单的物体进行严格训练入手,循序渐进,以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 安排与本专业最密切相关的训练内容:如几何模型、静物、室内、室外景物写生。

2、素描教学围绕建筑设计展开,重视学生造型主观功能性的培养,重视对造型形态转变能力的思维训练

(1)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建筑解析

增加“抽象艺术”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任何模块的设置均要紧扣“建筑”本身,如课程入门时可设计课堂小练习:用五分钟时间观察、想象目前周边的、平时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物,用最简单的图形符号抽象表达在图纸上,再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描绘的事物。该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基本形,而基本形又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以现代的哲学、社会文化意识和观念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造型的抽象和简化、提倡纯结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使学生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诸多精神因素和形式内容。

(2)增强学生空间想象与平面表达能力

建筑设计是将构思体现于图纸上,进而付诸于建筑实体的施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欠缺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借助物质实体才能领会其中的空间关系,于是进行立体构成设计的时候常陷入一种混沌、空想、“等待灵感”、有想法但是表达不清的学习瓶颈。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板块中,必须强调构思草图的绘制,增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并通过平面绘制增强表达的能力。

(3)强调形体表面的肌理质感

伊顿说:“利用具有不同触觉的材料达到某种程度的造型,这种研究对未来的建筑师、工艺师、摄影师、商业艺术家和工业设计师来说都是有很大价值的,这是构成了他们造型技术与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素描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各种不同质地、不同纹理的布材、木材、石材、铁材及现代装饰材料中的玻璃、不锈钢、铝塑板、彩釉砖等材料来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从认识材料特征入手,用理性分析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把感性直觉转化为视觉的设计图面,从而使造型意识训练与研究成为建筑学专业素描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

对于以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在设计实践中,善于发现、充分利用各种材质肌理不同的美,并且能够运用于设计之中,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所必备的能力。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今后的建筑学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学专业发展环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只有坚持基本素质培养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理念,才能有效实施人才的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若兰.王克良.素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2)

[2] 潘晓燕.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内容初探[J].建筑教育. 2010.(12).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6-0110-04

一、问题的提出

建筑结构施工图是描述结构系统和结构构件的工程文件。由于建筑的平面形状和外观形态丰富多彩,造成其结构构件和结构系统千差万别,表达结构系统和结构构件的结构施工图也就各不相同。表达对象的千变万化给结构设计、结构施工图识读、施工隐蔽资料编写的初学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设计初学者所设计的结构施工图经常出现错、漏、碰现象;识图初学者往往对施工图一知半解,难以查出问题;施工资料编制初学者所做的隐蔽资料常常出现漏项、图文不符等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少对结构构件表达和结构系统表述规律的总结,单凭个人认知和工作经验。归纳总结结构系统描述和结构构件表达的通用规律,设计者按照规律一一描述,识图者按照规律一一核对,资料编制者对照规律设置各级指标是土木建筑从业者的共同愿望。

二、研究与归纳

1. 结构构件与结构系统

建筑物中的每一个柱、梁、板、墙以及基础等都被固定在建筑物中的某个特定位置,承担着建筑物某部分的重量,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称为结构构件。这些结构构件相互牢固连接,形成稳定的系统,用以承担建筑重量和抵抗地震作用,这个系统称为结构系统[1]1-2。

表面上看,结构构件通常是简单的几何体,或者是由若干简单几何体通过叠加、扣减和相交而形成复合形体。结构系统则是由若干结构构件通过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空间结构框架。表达结构构件时,可以通过绘制构件三视图和辅助剖面图的方法,用构件大样图的方式来表达。表达结构系统则不同,由于结构系统是空间框架,在平面图中描述时,首先需要将组成这个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分为若干构件类(如:柱、梁、板)和构件组(按照构件所在层分)[1]7,然后依次完整描述各构件类(组),最后描述各构件类(组)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可。

2. 结构构件的表达要素

(1)单材质通用构件的表达。表达单材质结构构件(如钢梁)只需要清楚表达其形态、尺度和材料三个要素就可以了。通常用三视图表达构件形态,用尺寸标注表达构件尺度,用文字说明表达构件材料。形态、尺度和材料称为构件表达的基本要素。

(2)多材质结构构件表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对部分构件进行变更。编写变更文件时,经常需要提及这些构件,如果构件没有代号或名称,难以表述。因此,应该给每一个构件确定一个代号或名称。其次,每一个构件在建筑中的位置都是唯一确定的,设计者应该规定好每一个构件的空间位置。建筑中的结构构件(如混凝土柱)通常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这些材料各自占多少比例,如何搭配,如何连接,也就是构造。名称、位置和构造称为构件表达的扩展要素。

(3)结构构件表达六要素。结构构件表达的基本要素和扩展要素合并起来,称为构件表达六要素。在建筑结构施工图中,有的构件需要完整表达六个要素,有的可能只需要专门表达两三个要素就可以了。例如:表达钢筋混凝土柱需要六个要素很完整。在柱平法施工图中绘制截面形状,可以判断其形态是矩形体还是圆柱体;在柱结构平法施工图中的集中标注,可知其截面尺寸,通过层高表可得知其高度;通过结构设计总说明可以找到柱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等级;通过集中标注,可以获得名称信息;通过柱平法施工图中的定位尺寸标注,能够得知柱与两个方向轴线的平面关系,通过层高表可以获得柱底标高和柱顶标高信息。柱体内部的钢筋构造是通过引用《平法图集》中的构造详图[2]间接表达的。再比如:表达砌体结构中的砌体墙时,结构设计通常比较简单,不需要表达构件名称,不需要单独表达构件形状,不需要单独表达构件尺寸,甚至构件的位置和构造都表达得比较模糊,只需要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说明了砌筑块材和砂浆材料等级就可以了。实际上,不管什么样的结构构件,其表达的六要素都必须是完整的。那些只需要表达两三个要素的结构构件,它的其他要素已经在建筑专业设计图中表达清楚了,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可不必赘述。

3. 结构系统的描述三环节

在结构构件表达完善的基础上,描述结构系统时,需要确定每一个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标注出构件名称,并详细描述各结构构件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构件名称、构件定位以及构件连接称为结构系统描述三环节。分析大量结构施工图可知,构件名称和构件定位描述是通过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标注构件名称,标注轴线定位尺寸和构件顶、底标高来完成的,而构件连接都是通过引用《平法图集》[2] 中的通用构造详图间接描述的。

三、研究的结果

通过研究和总结可以看出,建筑结构的表达首先必须清楚表达每一个结构构件,然后描述各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方法。也就是依次完成构件的六要素表达和系统的三h节描述。部分构件的个别要素需要省略表达的,应满足设计者和读者共知的前提条件。

四、结果的运用

1. 可用于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是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课程,是继续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前提,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十分必要。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两个难题。第一是学什么,如何学,第二就是如何评价学习效果。按照本文结论,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施工图纸的前提下,设计一套结构构件六要素查找填写任务单和结构系统描述环节查找填写任务单,要求学生学习读图之后填写任务单,检查任务单填写的正确性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方法既可以用于平时的教学训练,也可以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2.可榻峁股杓迫嗽弊圆樯杓仆贾降耐暾性提供参考

如今,建筑结构设计基本依赖成熟的软件人机交互完成。由于设计人员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不同、建筑专业资料变化、校对提出修改等原因,不断修改设计文件的现象经常发生。稍不留意,就会导致结构构件表达要素的遗漏、重复或自相矛盾。有了构件表达六要素和系统表达三环节的认识,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逐一自查设计文件,避免出现错、漏、碰现象。

3. 可为结构设计校对、施工图审查、施工技术人员查找设计问题提供参考

结构校对、施工图审查、施工技术人员拿到图纸后,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设计文件中的错、漏、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或编制图纸会审疑问记录等。有了构件表达六要素和系统表达三环节的认识,可以对构件逐一检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及时发现图纸问题,避免施工错误的出现。

4. 可为施工隐蔽资料编制人员编制描述指标提供参考

建筑施工隐蔽资料是施工中各隐蔽工程的记录文件,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完整记录隐蔽工程的各项指标可以避免后续工作的许多麻烦。因此,施工隐蔽资料的表达指标应该全面具体,图文一致。有了构件表达六要素和系统表达三环节的认识,就可以核对表格资料中的描述指标是否完整全面。

[参考文献]

[1]黄朝广.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6)

素描是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又因其在训练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上的重要作用而成为一切造型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等的基础。作为训练基础的素描是对眼、脑、手的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它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深刻的理解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现能力。素描过程可以说几乎接触到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问题。

建筑学素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未来建筑师的坚实的造型能力,同时也培养和开拓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建筑美术更侧重于对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性及对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创造意识、材料质地的表现、气氛的表达等要求。

一、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现状

建筑学专业定编于工科院校,学生起点低、课时少,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科院校建筑艺术常常被忽略,没有注意到它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只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美术类院校学生要弱(至少在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里),有些甚至还很差。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是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这就为后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并且在学习素描时间上相对于美术院校要少得多,每周8学时、全部素描课时间加起来大概也只有130学时左右。教学课时少,教学安排分散,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

在素描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下,针对建筑学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需要,为从根本上提高和发展基础素描教学,建构多方位意识和现代造型艺术观念,拓宽学生创作性思维,丰富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提高综合造型艺术素养,只有在实践中摸索一条属于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计划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筑学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区别

在建筑学从事学习和设计的人们,应当具备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具有空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因为他们要思考和探讨的是创造为人们生活、生产广泛需要的物质空间和环境。这种思维现象及其活动是在学习和工作着的人们脑中存在和进行的。素描的“草图角色”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种想象的绘画。长期以来,国内建筑学各分支专业开设有关素描课。建国前,中央大学建筑系一至四年级的美术课就有素描、徒手画、单色水彩、水彩以及雕塑和油画的选修课,内容有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建筑写生、风景写生等。

俄罗斯最老的建筑学派,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二百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的规范化教学,以契斯恰可夫的素描体系为准绳。素描教学与油画、雕塑等绘画专业完全同等进行,并把对人和古典建筑、雕塑的研究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师艺术素质的培养。建筑系素描大纲指出,学习素描是建筑师的重要条件,素描是培养建筑师所规定的所有艺术课程必修的部分。掌握素描知识和素养紧密的关系到解决建筑师的创作任务,是发展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深入地研究造型因素的诸多课题中不仅要掌握素描技巧,同时也对造型因素中的比例,尺度、空间、均衡和稳定,韵律和节奏,重复和再现,渗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学习素描中领悟艺术经典的精髓,并运用到设计中去。

当我们坚持以传统素描,用作建筑的设计的造型基础时,西方一些现代建筑院校在上世纪初叶开始就已经不用传统素描课作为他们的造型基础教学,他们的造型基础课程分别是“抽象艺术”“视觉训练”“自然分析与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工艺与材料结合练习”等。此外他们还聘请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主持造型基础教学,以现代的哲学、社会文化意识和观念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造型的抽象和简化、提倡纯结性、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些观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原则不谋而合,使学生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诸多精神因素和形式内容,综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的特点,实现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想。现代艺术各流派特别是抽象艺术所追求的强调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种创新意识深刻地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使很多建筑院校和成功的名师设计室也以此为造型基础。现代艺术的观念和理论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又为素描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元素介质和表现空间,素描与设计相辅相成,为造型基础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西方建筑院校素描教学围绕建筑设计而展开,重视学生造型主观功能性的培养,重视对造型形态转变能力的思维训练。造型的多维性、多论性、多承性、多极性,是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由此入门,也成了出色的建筑师。

如果把西方建筑院校的素描教学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的素描教学相比,前者重视素描与专业的具体结合和应用,而后者则重视素描艺术对建筑师的作用,强调艺术素质的培养。不同的取向与各自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教学本身。

与西方建筑院校和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相比,国内建筑院校素描教学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徐悲鸿的西方写实主义和前苏联的现实主义美术教育引入中国不过才几十年,既没有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现代艺术运动作背景,也没有像俄罗斯19世纪文化艺术鼎盛空前的历史渊源。

三、调整建筑学现行的素描教学模式

素描课最初的教学目的的主要是锻炼学生对物体形状、明暗、空间关系和质感的观察、把握能力。素描技能的掌握仍然是最基本的任务,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尽管现代美术教育已从注重知识目标转向人的目标,从单纯知识技能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但是素描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基础教学的支点。重视素描技能的学习是建筑素描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根本保证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发现素描也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学科,因此对素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调整势在必行,调整 内容如下:

1、继续保留建筑学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

(1)强调理解素描规律,如:透视规律、明暗变化规律。

(2)通过从对较简单的物体进行严格训练入手,循序渐进,以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 安排与本专业最密切相关的训练内容:如几何模型、静物、室内、室外景物写生。

2.素描教学围绕建筑设计展开,重视学生造型主观功能性的培养,重视对造型形态转变能力的思维训练

(1)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建筑解析

增加“抽象艺术”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任何模块的设置均要紧扣“建筑”本身,如课程入门时可设计课堂小练习:用五分钟时间观察、想象目前周边的、平时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物,用最简单的图形符号抽象表达在图纸上,再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描绘的事物。该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基本形,而基本形又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以现代的哲学、社会文化意识和观念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造型的抽象和简化、提倡纯结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使学生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诸多精神因素和形式内容。

(2)增强学生空间想象与平面表达能力

建筑设计是将构思体现于图纸上,进而付诸于建筑实体的施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欠缺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借助物质实体才能领会其中的空间关系,于是进行立体构成设计的时候常陷入一种混沌、空想、“等待灵感”、有想法但是表达不清的学习瓶颈。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板块中,必须强调构思草图的绘制,增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并通过平面绘制增强表达的能力。

(3)强调形体表面的肌理质感

伊顿说:“利用具有不同触觉的材料达到某种程度的造型,这种研究对未来的建筑师、工艺师、摄影师、商业艺术家和工业设计师来说都是有很大价值的,这是构成了他们造型技术与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素描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各种不同质地、不同纹理的布材、木材、石材、铁材及现代装饰材料中的玻璃、不锈钢、铝塑板、彩釉砖等材料来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从认识材料特征入手,用理性分析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把感性直觉转化为视觉的设计图面,从而使造型意识训练与研究成为建筑学专业素描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

对于以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在设计实践中,善于发现、充分利用各种材质肌理不同的美,并且能够运用于设计之中,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所必备的能力。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今后的建筑学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学专业发展环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只有坚持基本素质培养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理念,才能有效实施人才的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若兰.王克良.素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2)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7)

Abstrac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a basic task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s of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s and cons,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safety,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and reasonable inves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the high-rise building load is big, embedded depth of foundation, and general foundation width is big, multi-purpose pile foundati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survey workload big, content is wide, required to provid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iscellaneou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valuation area wide and deep. But the current housing construction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is a problem which needs to be settl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housing construc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key points of quality control in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finally its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point; In situ tests; Survey instru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目前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勘察前资料收集不全面

勘察前,资料收集不全,任务不明确。有的报告中勘察目的表达不清楚,有的仅写了很简短的技术要求,应明确写出勘察目的。很多勘察报告工程概况中缺基础类型、结构、荷载等形式,缺基础埋深。少数报告未划分勘察等级。

(二)勘探点的布置

勘探点的间距和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有的报告勘探点未严格按建筑物角点布置,有的平面差4-5m的距离,未能控制住;有的工程桩基工程孔距偏大,达38-39m,超过了规范30m(或24m)以内的规定。天然地基工程孔距,详勘大者达54m,超过了规范35m以内的规定。

有的工程勘探点的深度不够,12个钻孔中有7个钻孔未达到中风化岩层,仅进入强风化层(孔深为6.0~6.5m)而该报告又建议7.5m的挖孔桩,桩底到中风化岩层。

(三)地层描述的问题

有的报告描述不准确、不规范、过于简单。比如土层顶底板埋深没有描述;有的工程粘性土不描述状态;有的描述中有粉砂、细砂,结果在结论中却变成了中砂,粗砂。前后矛盾;对人工填土层,有的报告统一描写为填土,未将杂填土和素填土细划;对孔隙比大于1的应定为淤泥质粘土,却描述为粉质粘土。

(四)原位测试方面的问题

土样和原位测试数量不够。有的报告静触数量不足6组,仅5组也进行了统计;有的报告标准贯入在粉土层中仅做了一次试验,数量不是偏少,而是太少,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有的项目中作标贯试验,其记录不规范,应按每10cm记录击数,直至30cm为止,记录标贯试验的总击数,而该报告未按10cm记录击数;动力触探试验错误地按标贯办法进行了,每一处的动触进尺仅20cm,数量太少。

(五)地下水评价方面的问题

不重视地下水位资料的搜集。有的报告未将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分开;有不少报告有地下水,而未取水试样做水质分析报告,均是根据区域资料判定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弱腐蚀性或者是未判定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钻孔间距的把握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勘探点间距15m~35m,其包含的意思: 间距比一般建筑的要小,且比安全等级高的更要小。实际上钻孔间距应主要取决于场地的复杂程度,即场地是否存在暗沟、塘、浜等异常带,保证钻探所揭露地层能准确反映水平和垂直方向土质情况及地下水存赋形态等等,而不是建筑物安全等级决定孔距。

当然布孔位置也要考虑到拟建建筑物的条件,如在主体建筑角上、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处应有勘探点进行控制,另外对于不同地貌交界处也应加密勘探点。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8)

一、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不足

1.模式陈旧,没有特色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建筑群体不断出现,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遇到了很多的新情况、新内容。但是,从当前各级各类院校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模式陈旧和没有特色是主要缺陷。美术基础教学与建筑学专业教学需求之间不协调,更不能相互促进。

2.内容与课时设置不科学

一些院校建筑学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仍然以面面俱到的写实素描为主,基本上是全因素素描,把2年4个学期的美术基础课程分成素描、速写、色彩、平面构成以及美术史的学习。这种内容和课程安排设置不科学。

3.方法僵化不灵活

一些院校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实素描能力,而与写实素描同样重要的临摹教学就比较淡化,教学方法不灵活,效果不佳。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手段僵化、针对性不强,不能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法的现象。

4.学生认识不足,学习效果不强

素描和构图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美术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的直观效果图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具备高超的绘画能力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认为建筑设计不是画画,学会建筑施工即可,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不肯苦练基本功。

二、改进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

1.从内容上充实写生和色彩教学

(1)打牢素描基础

实物素描是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运用线条进行绘画造型的基础,这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的学习和训练,逐步掌握形体结构在光照后的变化规律,能够把握复杂形态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形体特征,增强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中的素描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设计能力,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分析、研究、表达,提高思维能力。所以,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必须使学生打牢素描基础。

(2)强化速写教学

长期的速写训练使学生对视觉造型的具象美和抽象美的发现能力、捕捉能力、想象能力、发挥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品位,为学生掌握建筑设计技能储备了强劲而持久的发展潜力。大量的速写练习可以让学生收集建筑设计的素材,为日后设计运用打下基础。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速写训练,注重观察各类建筑的形态特征和设计亮点;另一方面,要提高课内速写教学水平,针对某种建筑的特色及其在建筑群中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不断加强训练,提高速写能力。

(3)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色彩构成教学作为重点,培养学生从色彩直觉和心理效应出发,通过思维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根据色彩在空间的变幻规律,组合并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新的色彩效果。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模式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触摸法。在光线较暗或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使学生通过触摸形体,领悟形体的质感和肌理。第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视觉形体色彩的重构,开拓学生的奇思妙想,增强其想象力。第三,针对不同的建筑风格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点评经典艺术作品。

(2)集中授课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最有效的教法就是集中授课法,集中课时和训练,对素描、设计初步和设计技法等教学内容进行集中授课,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步。其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专心;其二,可以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更加重视;其三,专业化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技巧快速进步。

结语

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与一般的美术教学不同,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研机构、院校、教师根据各自的职责,不断加强对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炼教学特色。教育者应针对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人才需求趋势,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多渠道配套改革,综合运用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丰富教材,活跃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卫星遥感技术对建筑物、建筑群体乃至城市的形象进行观察,判断形态、分析构成、研究设计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宇.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策略探析.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2]夏媛媛.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策略探究.才智,2014(23).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19-01

1 高职院校建筑速写课程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的建筑速写教学发现在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很多高职院校招收非艺术考生,学生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即使招收艺术考生,基本上也是没有通过本课术科考试的学生,学生的绘画基础薄弱,加上艺术学科学生普遍文化课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再加上高职院校只有两年多的学习时间,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有一学期或更少,开设课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也只能开些素描几何形体和素描静物及色彩静物等课程,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绘画要领和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障碍。

(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成为室内设计的主要工具,校外的电脑培训班一两个月就可以把效果图做的说的过去。学生不愿意下苦功夫进行手绘练习,不懂得手绘能力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建筑速写是手绘能力中最基本的一个能力。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临摹为主,脱离了临本学生就不会画了,缺乏自主绘画的能力。

(4)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建筑速写室内外写生课程开设不够。

2 对于存在问题的改进

(1)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建筑速写的线条、透视及造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按照建筑速写元素让学生分开掌握,线条,透视等元素,线条采用先讲解线条绘画规律和绘画方法,再用硫酸纸描摩,最后在白纸上反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线条得绘画方法,增强绘画的表现力。透视分一点、两点、三点透视等多种,正确的透视是一项严谨而又科学的工作,方法复杂比较难理解,不可能各项精通,所以尽可能教会学生熟练掌握最常用的几种,教学采用先让学生了解透视原理,熟练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以及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掌握了绘画元素后,进行综合运用,将所有掌握的技巧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采用由易到难由单体到复杂组合到整个室内或室外空间,循序渐进的掌握建筑速写的绘画方法。同时遵循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练习,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上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和绘画步骤进行练习,一段时间突破一项学习内容和元素,课外让学生多通过网络、书籍、实际的设计项目等,多收集设计元素,多记录整理,多通过速写多画身边的物品,不断积累和提高,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学习中循序渐进,没事的时候多进行线条练习,多画建筑单体。临摹和写生相结合,多体会优秀作品优秀的地方。注重实践多看好的实际设计项目,从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建筑速写绘画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示范,在讲授绘画原理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很强的建筑速写绘画能力。将各种绘画技法,线条的运用、透视原理示范给学生。在讲解透视时,给学生分析整个画面的透视变化,分别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点透视、一点斜透视、两点透视等将其表现出来。教会学生正确运用比例尺和对平面图的分析。

(4)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采用实物视频展台加投影机,将绘画步骤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绘画步骤进行学习。也可以将国内外优秀的建筑速写作品给学生展示,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临摹,学习优秀的部分。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5)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没有绘画基础或只有简单绘画基础的实际,打好学生基础绘画能力,建筑速写学习的过程中明确透视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训练和学习几何体的透视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不断的练习中努力学习形体和光线的关系,笔触的描绘手法,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具体而精微的呈现出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结合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经营画面布局的良好习惯。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去描绘丰富的局部形态。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教学中提到的最多话题,这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共同问题。《文心雕龙・总术篇》结尾概括了四句话,即:“先务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首先要掌握整体,也就是大的趋势和根本要点,察其究竟,抓住主要的东西,统帅全局。

(6)勤奋也是学好建筑速写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速写的绘画是一个由生到熟,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没有画不好的速写,速写是人们认识事物最直接最本质的方式,只有长期坚持并且不断的体会和感悟,才能越画越顺手,画的也会越来越好。古人说“废画三千”,没有几百张的积累是画不好建筑速写的。

(7)多带学生参观较好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并进行现场作画。建筑速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筑速写技能的提高不仅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应在平时多练习,熟能生巧,同时多思考,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更好的提高建筑速写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春花.对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的两点建议[J].教学论坛,2008(5).

描写建筑工程论文篇(10)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建筑界的“奥斯卡”,是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我以为当凯悦基金会主席2月27日宣布王澍获奖消息之后,第二天会有铺天盖地的报道见诸报端,但是,没有。这时我才意识到王澍获奖这件事还只是建筑圈子内部的一个讨论,没有扩展到公众。(顾云端语,《中华建筑报》2012年3月6日14版)这也是我答应写这篇文字的原因:在中国建筑圈外的反应寥寥可数,其原因就是很多人不了解普利兹克建筑奖,不了解中国建筑界的情况,亦不了解王澍何许人也。

因此本文从普利兹克建筑奖说起。

美国凯悦基金会(The Hyatt Foundation)设立的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每年度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认为是建筑师最具声望的奖励,人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以普利兹克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商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长久以来以支持教育事业、社会福利、宗教、科学、医学及文化活动而闻名。

普利兹克建筑奖设于1979年,其评选程序与奖项均依照诺贝尔奖的做法而设定。向每年度的获奖者颁发10万美元和一张获奖证书。从1987年起增发一枚铜质奖章,次年又增发一尊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铜质奖章的设计是以芝加哥著名建筑师――人称“摩天楼之父”的路易斯・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正面刻有“普利兹克建筑奖”字样,反面刻有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该奖接受所有国家的提名,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评论家、学术研究人员、建筑师、建筑社团或工业家,实际上对提高建筑水平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而不论其具有何种国籍、种族或意识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铜质奖章背面的三个关键词――由亨利・沃顿1624年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关键词:Firmness 、Delight和Commodity,当时翻译时推敲不够,译作“坚固、实用、愉悦”,后来又有人想当然地写作“坚固、适用、美观”就更远离原义了。我觉得译为“坚固”(Firmness)、“迷恋”(Delight)、“商品”(Commodity)更为准确,更符合普利兹克建筑奖对建筑艺术本质的认识(见图一,普利兹克建筑奖铜质奖章影像)。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34年来,获奖的国家达17国,以获奖次数计名次,美国第一(8次),英国和日本并列第二位(4次),巴西、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瑞士5国并列第三位(二次),其余9国(包括中国)均为获奖一次。

从颁奖所涉及的国家、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可以看出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的眼光和水平,称该奖为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是大体名副其实的。它绝对是属于世界一级的建筑文化艺术奖项。截至2012年2月27日宣布王澍获奖,自1979年-2012年共颁奖34次(详见表1历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建筑设计哲学/理念与代表作)。

美国凯悦基金会2月28日通知国际建筑师协会,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为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

《国际建筑师协会公报》称,15年来王澍和妻子陆文宇在中国杭州“业余建筑工作室”(Amateur Architecture)开展了一系列负责任的、人性化的、尊重环境的建筑艺术。王澍主张用“慢建造”的方式应对中国目前过热的建设风潮。他用从传统建筑拆下来的废弃材料作现代诠释。王澍强调,“人性”比建筑艺术更加重要,建造工艺比建筑技术更加重要。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Lord Palumbo)阐述王澍获奖的原因时说,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人们关于传统和未来的争论,成为持久深入的植根于自然环境,并永远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建筑。

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环境、关注建造工艺、关注建造材料……这就是王澍的建筑哲学、建筑价值观和建筑设计理念。

王澍的第一个重要建筑作品苏州大学文正书院图书馆,让建筑自然存在于“山”和“水”之间,他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用拆房现场收集的700万块不同时代的旧砖弃瓦构筑新楼。

综观王澍这几年发表的文章与演讲内容,可以看出王澍有他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王澍回忆说,“每年春,我都会带学生去苏州看园子,记得今年去之前和北京一位艺术家朋友(艾未未)通电话,他问我那些园子你怕是都去过一百遍了,干吗还去?――我智商不够高,我愚钝,所以常去……在这个浮躁暄嚣的年代,有些安静的事得有人去做,何况园林这种东西。造园,一向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文人的事。”

王澍以他读元代画家倪瓒《容膝斋图》描述为例说:“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而是先想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稍微细读一下这种描写,这些都是很有益的。比如说对画内房子的描写,‘四根柱子’,柱子‘很细’,这种词都不会乱用,其实都是在设计,在写的时候,已经是再次设计了。……在你做园林之前,你得有一个价值的判断,有一个兴趣的判断,你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活着。否则你不会做这样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为什么有人去做,为什么大家都乐在其中?”

王澍的建筑哲学观,强调对待建筑的态度和价值观判断。王澍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而不是像西人的观点那样,造个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说,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容膝斋图》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王澍在美国大学做《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讲座时强调:“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多少知识更加重要,这是决定性的分水岭。……历史上谈园子的人非常多,童隽先生认为,谈得最好的是《浮生六记》([清]沈复 著),它基本上是一部小说,不是理论,而以一种和生命与生活有关的态度来描写。我受《浮生六记》的影响非常大,我试图做到知行合一,就是你写的方式和做的方式很像。”据在座的美国同行反映,他们确实看到了一种和他们理解的建筑学完全不一样的建筑学!

参考文献

1. 《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许溶烈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2. 《建筑哲学概论》:顾孟潮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3.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专辑(1979-2004)》:严坤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4. 《园冶》:[明]计成著,李世葵、刘金鹏编著,中华书局2011年版;

5. 《园林与建筑》:童明、董豫赣、葛明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6. 《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人们相逢于建筑》:《城市空间设计》2010年第6期;

7. UIA/Communiqu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见省略,2012.2.28

8. 《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耿诺,《北京日报》2012年2月29日;

9. 《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李健亚,《新京报》2012年2月29日C12版;

10. 《王澍,向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设发一声呐喊》:方振宁,《新京报》2012年2月29日C02版;

上一篇: 铁路信号专业论文 下一篇: 工业美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