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法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3:29

畜牧法规论文

畜牧法规论文篇(1)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和市场机制的牵动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但是,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县畜牧业还存在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县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双轮驱动促统筹、破解难题惠民生”的活动主题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快规模健康养殖发展,特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推广工作的发展应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设想和建议,通过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扶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结构可进一步优化,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新技术进一步普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基金”有两个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来解决当今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出现推广工作中的不适应问题,加强壮大推广体系建设。二是促进推广项目的转化,抓好推广典型鼓励农民提高饲养业中的科技含量。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

畜牧推广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服务事业,它将畜牧新成果、新技术介绍给农民,使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从而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素质、追求社会效益,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畜牧推广的这一属性不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改变,而应继续强化。

但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具体推广部门和个人,又不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努力增加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因此,也都在探索通过有偿服务和经营来创收。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但是面对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面对非常分散的服务对象,面对相对低下的农业效益,面对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制约因素很多的农牧业,推广工作不可能多是有偿服务,有偿服务的领域是很小的,况且服务收费的标准也很难确定。

围绕推广工作开展经营服务,不失为一种创收手段,也有不少好的事例证明这一手段的作用。但是,开展经营势必牵扯推广部门的精力,弄不好也易使推广偏离其正常轨道。要解决好推广部门自身效益与推广对象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使其自身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进行,笔者认为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基金由国家投入专款,由畜牧推广部门掌握使用,主要用于:(1)畜牧推广自身开展有偿服务项目的投入,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增强自身活力,促进推广事业的发展。对于好的项目要集中投入。(2)有发展前途的大型农牧场户的科技项目。(3)专业户或科技示范户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提高科技含量的可使用“基金”。实施上述计划必须有以下两个条件的保证。一是制定具体法规和政策,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落实。要以法律形式保证国家和集体对推广工作资金投放而不以某位领导和某级政府对推广工作好恶确定投入量。二是政府要保证畜牧推广的计划性投入,计划和市场,这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两种手段,有各自服务与经济建设的不同目标和适用范围。对于社会公益性非常显著的农技推广工作,其经费还应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即使在实行市场经济多年的国家,也多是这样做的。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期待于市场的只能是辅助作用。所以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保证,还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知识更新,新项目的引进更需政府的扶持。

畜牧法规论文篇(2)

(一)概念界定及量化1.草场流转的概念界定及量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年)、《青海省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2012年)等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草场流转全称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草原承包期内,承包方以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及其他方式将承包草地的承包经营权转移给第三方从事牧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遵循自愿、有偿、合法以及不改变草原用途的原则。草场流转包括多种形式,其中草场租赁是当前草场流转的最重要的形式。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草场租赁行为中全部出租占到绝大多数,部分出租占到很小的比例,实际样本中会缺失全部出租草场的牧户,因为外出打工出租草场的多是全部出租草场,部分出租草场的往往是草场面积大而劳动力不足的牧户。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只不过在草场流转中全部出租的比例更高一些。鉴于以上两点,本研究所指的草场流转主要指草场租赁这种形式,主要关注草场流转中的租入户和非流转户。草场流转如何量化通常涉及两个指标,一是草场承包面积,二是草场流转面积,其中租入为正,租出为负。2.生态环境效率的概念界定及量化。与农地流转的粮食生产效率类似,本文探讨的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是一定的草场流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影响抑或是负影响程度。由于超载过牧是我国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用载畜率这一指标来衡量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载畜率=(草场承包面积+草场流转面积)/养殖规模,就是多少亩养一羊单位*,载畜率越高,超载程度越低,越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本文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用载畜率来衡量。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草畜平衡管理办法》(2005年)的规定,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理论上需要去核算每一个牧户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于是用载畜率来表示草原的生态环境效率需要基于一些隐含的假设。假设1是草地类型、草场质量无显著差异,否则不同牧户间的草地利用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将不可比;假设2是不同牧户通过草原获得的饲草与其他途径获得的饲草的比相同。通常假设1比较容易满足,而假设2则较难满足,不同的牧户之间存在差异,有些牧民会相对多购买一些饲草,有些牧户会相对少购买一些饲草。假设2的不满足将是本文的一个潜在的不足之处,有待另文深入分析。

(二)理论分析宏观上看,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而超载过牧的背后原因又是牧区的人口压力过大,草原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口才会出现超载过牧的现象。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一部分牧户会迁移到城镇生活和工作,减少牧区人口,伴随着草场流转,草场压力得到缓解,即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微观上看,可以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家庭经营模式下的牧民生产函数模型。家庭经营模式下,草原畜牧业是牧民的唯一收入来源;牧民在自己的天然草场上放养牲畜,草场面积为X;牲畜的数量为Y;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为L;畜产品价格为P;牧民的最低家庭支出为Z;草畜平衡标准为k/亩/羊单位,严重超载为k/2亩/羊单位。主要考察Y与X之间的关系,将L、P、Z、k设为外生变量。家庭经营模式下的生产函数为:Y=f(X)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存在一个最小养殖规模Ymin,最小养殖规模与最低家庭支出和畜产品价格相关,而与草场面积无关,从而Y≥Ymin=f(Z,P)=ZP。家庭经营模式下,因为劳动力的约束,存在一个最大养殖规模Ymin,其与劳动力相关,而与草场在图1中,纵轴是Y,横轴是X,原点为O,任意一点到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Y/X(是载畜率的倒数)。有两条参考线,一条是Y=X/k,为草畜平衡线,另一条是Y=2X/k,为严重超载线。图形有4个点分别为A、B、C、D。A点表示处于最小养殖规模上同时超载非常严重,B点表示处于最小养殖规模上同时实现了草畜平衡,C点表示处于最大养殖规模同时超载严重,D点表示处于最大养殖规模同时实现了草畜平衡。当X小于Xa时,Y=Ymin,牧民的畜牧业生产处于严重超载线以上,超载非常非常严重。当X大于Xd时,Y=Ymax,牧民的畜牧业生产处于草畜平衡线以下,不超载。当X处于Xa和Xd之间时,点(X,Y)的取值处于梯形ABCD以内,起点是A点,终点是D点,随着X的增大,点(X,Y)从越靠近严重超载线逐步向越靠近草畜平衡先靠拢。简化处理,取BC的终点E,连接AE,DE,将AED作为(X,Y)变化的路径。综合来看,随着草场面积的逐步增大,(X,Y)的变化轨迹为YminAEDYmax,由于载畜率是点到原点的斜率的倒数,于是由图上可以看出,随着草场面积的增大,载畜率逐渐增加。草场面积X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草场承包面积,二是草场流转面积,当不存在草场流转时,草场承包面积大的牧户要比草场承包面积小的牧户载畜率要高;当存在草场流转时,草场承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草场流转面积越大的牧户比草场流转面积小的牧户载畜率要高,从而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看,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分析,草场流转将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现有的文献对草场流转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只是进行了定性的描述,但是缺乏定量的分析和验证。本文将用实地调研数据来验证草场流转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和经济模型

(一)研究假设根据前面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的假设是: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为了验证这个假说,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具体待检验假设:假设1:载畜率跟草场承包面积有关系,并且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高假设2:载畜率跟草场流转面积有关系,并且在草场承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租入草场的牧户比不租入草场的牧户,载畜率要高,租入草场面积越多的牧户,载畜率越高

(二)经济模型验证草场流转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就要看草场流转对草原生态保护有无明显作用,用线性函数表示为。其中,y代表载畜率;S1代表草场承包面积;S2代表草场流转面积;参数2代表草场承包面积每增加一单位,载畜率的变化;参数2代表草场流转面积每增加一单位,载畜率的变化。对于参数1:如果草场承包面积和载畜率不相关,那么1显著为0,即承包面积小的牧户和承包面积大的牧户,载畜率无差异;如果草场承包面积和载畜率正相关,那么1显著为正,即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高;如果草场承包面积和载畜率负相关,那么1显著为负,即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低。对于参数2:如果草场流转面积和载畜率不相关,那么2显著为0,即流转牧户和非流转牧户、租入面积小的牧户和租入面积大的牧户,载畜率无差别;如果草场流转面积和载畜率正相关,那么2显著为正,即草场流转面积越大,载畜率越高;如果草场流转面积和载畜率负相关,那么2显著为负,即草场流转面积越大,载畜率越低。

三、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结果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的基本情况本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和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有效样本总共209户,其中内蒙古四子王旗100户,甘肃省天祝县109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调查员和牧户座谈的方式。1.内蒙古四子王旗。调研组于2012年5月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6个纯牧业嘎查共100户牧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查干补力格苏木位于四子王旗中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苏木,草地类型*以温性荒漠草原为主,草畜平衡标准为30亩/羊单位**。全苏木总面积3186平方公里,下辖8个嘎查,包括饲草料基地嘎查1个,生态移民嘎查1个以及纯牧业嘎查6个。2011年该苏木总户数为1371户,共计3866人,落实所有权的草场面积达396.9万亩,6个纯牧业嘎查常住牧户为771户。样本牧户占总牧户的比例为13.0%,样本牧户平均常住人口4.03人,平均劳动人口2.34人。100户样本牧户中,59户为蒙古族,49户为汉族,户主年龄36~45岁的居多,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表1显示了受访样本的草场经营情况。100户受访牧户,总经营草场面积81.80万亩,平均每户草场承包面积6099亩,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8180亩,总养殖***33480羊单位,平均每户养羊334.8羊单位,平均每户载畜率为24.43亩/羊单位。在100户中44户存在草场流转,草场面积由平均每户4158亩增加到平均每户8888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28.04亩/羊单位,56户不存在草场流转,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为7624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24.27亩/羊单位,从简单统计上可以看出,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比不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载畜率要高,超载程度要低。2.甘肃省天祝县。调研组于2013年8月对甘肃省天祝县5个乡镇11村子共205户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天祝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属青藏高原区,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区位优势明显。全县总人口23万人,其中纯牧业人口17.13万人。天然草原总面积621.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587.1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60万亩,草畜平衡草原面积427.1万亩。天然草原是天祝县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有温性草原、山地草甸、灌丛草甸、疏林草甸、高寒草甸五类。主要放牧畜种为牦牛、绵羊和山羊。草畜平衡标准为6.19亩/羊单位*。在11个调研村中,6个村子存在草场流转,4个村子因为草场面积小没有也没法围栏到户而不存在草场流转,1个村子因为全村禁牧也不存在草场流转。在6个存在草场流转的村子中,总计牧户114户,有效样本109户。在109户样本牧户中,平均常住人口为4.62人,平均劳动力人口为2.67人,平均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为2.37人,71%为藏族,其余为汉族或其他民族,户主年龄以36~55岁的居多,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表2显示了受访样本的草场经营情况。109户受访牧户,总经营草场面积6.12万亩,平均每户草场承包面积**307.5亩,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561.4亩,总养羊25650羊单位,平均每户养羊235.3羊单位,平均每户载畜率为2.84亩/羊单位。在109户中,60户存在草场流转,草场面积由平均每户356.5亩增加到平均每户817.8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3.78亩/羊单位,49户不存在草场流转,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为247.4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1.69亩/羊单位,从简单统计上可以看出,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明显比不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载畜率要高,超载程度要低。

(二)实证分析结果在上述理论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Eviews7.0软件对前面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3。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回归方程为:y=9.859+0.00208S1+0.00161S2+ε甘肃省天祝县的回归方程为:y=0.186+0.00736S1+0.00155S2+ε实证分析模型中的F值都小于1%,并且模型的R2分别为0.42和0.52,说明模型估计结果整体显著,拟合度较高。系数估计及相应的t统计表明,本文的两个假设均得到验证。草场承包面积的系数显著且大于零,表明载畜率跟草场承包面积有关系,并且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高,越不超载;草场流转面积的系显著且大于零,表明载畜率跟草场流转面积有关系,并且租入草场的牧户比不租入草场的牧户,载畜率要高,租入草场面积越多的牧户,载畜率越高,因此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系数的值代表载畜率变化与草场面积变化的比,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回归方程为例,当草场承包面积增加1000亩时,载畜率增加2.08/羊单位,当草场流转面积增加1000亩时,载畜率增加1.61亩/羊单位。在两个研究假设得到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不管从自然科学角度认定的草畜平衡标准是多少,草场超载的主体是草场面积较小且未进行草场流转的牧户。因为草场面积较大的牧户比草场面积较小的牧户载畜率要高,在草场承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草场流转的牧户比未进行草场流转的牧户载畜率要高。(2)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一方面是因为租出牧户的退出,另一方面是因为租入牧户通过草场流转增加了草场经营面积,载畜率上升,减缓了草场压力。

畜牧法规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81-02

1 研究背景

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逐步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高档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从增强竞争能力的角度看,由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谁的单位成本低,质量安全水平高,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日本、欧盟对进口猪肉的检测指标已从过去的 25 个大幅增加到 410 个,一些新兴生猪生产国家和地区也悄然崛起,与我们争夺市场份额。从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要求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奶制品、鸡蛋等畜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我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便成当务之急。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十一五”以来,兵团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粗放、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团场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面对入世和畜产品市场以及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兵团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表现突出,畜牧业对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贡献率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十二五”期间,兵团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各畜种优势区域布局,依靠乳业集团和肉制品加工集团,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完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到201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较“十一五”末实现倍增,总体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但是目前团场对现代畜牧业认识还处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概念、内涵、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体系。如何结合兵团和团场实际,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加强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加强畜禽良种建设,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把生态保护、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结合起来。在当前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劳动用工及成本上涨,农业发展已处在一个发展瓶颈,难以提高单产的情况下,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团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因此,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这一关键命题开展深入研究,对实现兵团畜牧业倍增的目标,优化畜牧业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同时对促进兵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为兵团和团场决策、制定政策促进畜牧业提供参考价值。在掌握大量团场畜牧业现状资料基础上,选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提出团场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战略构想和建议。构想和建议都是根据团场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如团场畜牧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中如何促使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升级和加大专业要素促进团场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兵团和团场进行展战略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理论意义。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运用一般战略理论来构架文章的体系,同时结合产业的特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竞争优势理论,把团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作为构建团场畜牧产业竞争优势来进行研究,使文章在理论体系上和以往研究发展战略上有新的角度和视野,作为理论上的尝试,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模式。

现实意义全面系统地认识团场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团场畜牧业的基本状况与全国和全疆水平的比较,团场畜牧业发展条件都作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并区别不同畜种分别作了系统阐述,对团场畜牧业情况多个角度作了分析,对全面掌握兵团团场畜牧业的状况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3 研究目标

本文以第五师八十四团为例,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对畜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畜牧业发展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和建议,可以作为指导畜牧业生产的措施和方式。本研究拟通过对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后发优势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查,分析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前向联系、旁侧联系以及后向联系及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的分析对比,结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制约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找出兵团畜牧业后续发展中应具备的能力和基础。找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保障兵团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4 研究内容

4.1 八十四团畜牧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公司距离博乐市较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温度及草场环境优良,为牛羊养殖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怪石峪风景点相邻,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占地250亩,现有圈舍54栋(计划2014年新建圈舍15座左右)总面积7074平方米,饲草料库1栋,总面积418.5平方米,堆草场2000平方米,配套有兽医室、配种间、饲料粉碎设备等。

有天然草场总面积80.41万亩,其中:平原荒漠草场和平原荒漠草甸草场(春秋草场)38万亩;山地草甸草场(夏草场)7.4万亩;山地荒漠草场和山地草原草场(冬草场)35.01万亩。苜蓿饲草地14200亩,以及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为养牛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牧户225户,从牧总人口892人,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541人,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职工117人,全部分布在团场58公里的边境线上,肩负着牧业生产和护边的双重职责。

4.2 84团畜牧发展方向

天然放牧养殖基地:以畜牧公司为中心,发展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进行牛、羊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建成独特的优质牛羊基地。

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设施养殖主要为建设大型的养殖基地,将牲畜集中进行饲养,以牛、羊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和圈舍的建设。以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养殖大户、规模化饲养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水平。

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利用畜牧业天然草场优势,计划发展羊5万只。及我团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牧家乐”,将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

4.3 具体措施

4.3.1舍饲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是畜牧业发展必经之路。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传统畜牧业、放牧养畜延续上千年历史,使牲畜头数的增长,草原面积锐减和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草原生态遭到破坏。草原矛盾十分充分,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舍饲养畜。舍饲圈养不是简单的把牲畜圈起来,而是要充分考虑牲畜的生活习性,通过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实现精养增效。

第一,加强棚圈、运动场、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解决牲畜日常饲养、生产接羔和保育工作,才能解决好牲畜住的问题。

第二,加强秸秆转化力度,推进人工饲草料的种植。在饲养方式转变中,解决好饲草料是舍饲养畜的先决条件,我团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玉米制种、常规玉米、冬麦等秸秆作物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充分保证本团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 “既种又养,以农养牧”的思想,为舍饲养畜创造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4.3.2 牧家乐成为农牧民不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与饮食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牧家乐。一是民族风俗文化历史悠久;二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美味可口;三是民族娱乐文化精彩无限;四是84团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游客避暑游玩的好地方;五是84团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博乐市9公里,是游客往返必经之地,可谓游客中转站、休息室、加油站。

4.3.3 成立八十四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是目前84团新建的农、牧、副、织产品商务交易平台,是84团成立的一家辐射全团面向全师的以新疆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品交易平台。

依托84团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闲气候、生态环保的绿色空间、民族文化浓郁,特色民族餐饮的牧家乐、环境优美,菜系丰富的农家乐,在原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注入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度假、休憩、游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带动我团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产、供、销、消在交易平台的全方位对接,力求通过舒适的旅游环境、规范的交易规则和过硬的商品质量的优势,为本团特色产品交易双方构建一个具备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产品丰富,质量过硬,方便快捷的现货交易场所,全面助推84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4.3.4 畜牧人员分流促增收

对于不善于经营、管理、养殖、且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牧民职工,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牧民职工进入我团设施农业及昆虫养殖场、厂、烘干厂、建筑行业等企业,或从事畜牧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经过系统、科学、专业的培训,使分流人员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子。

4.3.5 转型规模

将我团原有“脏、小、乱”小型养殖户进行拆除、淘汰,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场进行统一管理、运行、销售。在原有达标的6座养殖圈舍的基础上,2013年新建48座标准圈舍,2014年扩大规模再次新建养殖圈舍15座,共计69座。

5 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厂,积极发展特色牛、羊养殖。

第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牧民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从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牲畜产能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牲畜养殖模式从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促进牧民增收,实现人、畜、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1、标准化养殖,真正“抓住”肉食品安全的“根本”,确保肉食品安全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2、通过本团优良的草场资源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形成合理行业集中度,通过“以农养牧、以牧帮农”的合理、安全、高效、绿色产业循环。

畜牧法规论文篇(4)

一、畜牧业小区的总体标准

(一)畜牧业小区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饲养某种特定畜禽,由政府推动和统一协调,在企业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以养殖主体自愿参加、自主经营、互助合作的方式,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种、人畜分离、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规模生产、分户饲养的原则,达到安全、优质、高效、增收的目的,以合作组织为载体的新型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畜牧业小区占地面积不应少于20亩;要结合饲料、畜禽产品运输情况修建专用道路,并与公路干道相通;小区内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设有专门饲养员居住和行政办公区域、兽医室、病畜隔离室、病死畜禽和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场所;畜禽舍要布局合理,总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应成立小区管理组织,有必要的防疫、防火、防盗、营销等措施和制度。

二、规划及用地总体要求

(一)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街道)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制定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规划。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规划原则上要安排在机动地中,对确实没有机动地或机动地不适宜畜牧业小区建设的,乡村两级要遵照自愿、合法、有偿、公平的原则,指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予以解决。鼓励在未利用土地上建设畜牧业小区。对确需占用耕地的,主要实行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建设畜牧业小区。

(二)禁止在下列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在上述区域内已建成的畜禽养殖企业必须达标排放,并逐步迁出。

(三)按规划在3年内拟征用的土地上,原则上不得建设畜牧业小区。

三、用地审批

(一)新建畜牧业小区用地,须履行以下审批手续:建设申请人填写市动监局统一印制的《**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畜牧业小区用地申请书》,向属地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报乡镇(街道)政府;乡镇(街道)政府同意后,在3个工作日内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初审;初审同意后,在3个工作日内送市动监局复审;市动监局复审同意后,将相关资料送市规划局审批,经市规划局认定符合规划要求的,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尔后由市规划局在规定时限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将相关资料送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国土资源局、动监局及有关区政府备案,在3个工作日内会同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到现场放线定位。放线定位后,方可施工建设。

(二)需要在畜牧业小区用地范围内建设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

(三)在畜牧业小区建设的重点控制区域内申请建设的,由规划部门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收取任何费用。

在畜牧业小区建设的重点控制区域外申请建设永久性建筑的,由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其余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本文件下发前已建成或已开工建设的畜牧业小区,由规划、动监、国土、城管部门共同掌握,妥善处理。

四、建设与使用管理

(一)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二)畜牧业小区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土地及城市规划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转作其他用途。

(三)畜牧业小区建设应当按照《**市规范化畜牧生产小区和规模场标准》进行。凡符合市政府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确实从事畜牧业生产、按畜禽养殖特点建设、对土壤耕作层不会造成破坏,畜禽舍为根据规划和国土管理等部门要求随时拆除的临时性建筑的,属生产型畜牧业小区;畜禽舍建设标准较高的,为永久型畜牧业小区。

(四)在畜牧业小区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得破坏土地种植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畜禽污染。在耕地上建设畜牧业小区的,畜禽舍地面必须先用塑料薄膜覆盖,并铺上一层砖后,方可进行建设;确需打水泥地面的,必须在砖上面铺混凝土,确保耕作层不受破坏。

(五)已建成的永久型畜牧业小区在国家征用土地时,建设申请人必须主动拆除一切建筑物,国家依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六)畜牧业小区用地承包期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建设申请人负责恢复。对拒不履行复垦义务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凡以畜牧业生产为名进行畜禽舍建设,实际上改变用途或者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的,或未按程序申报审批的,在土地即将征用前抢建、抢植、抢养的,由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清理查处并无偿拆除。凡建成2年内未进行畜牧业生产的畜牧业小区,一律自行拆除。不自行拆除的,由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予以。

五、责任分工

(一)市动监局要按照《全市畜牧业发展倍增计划》的总体进程和发展趋势,对在城市规划区建设畜牧业小区的规模、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提出畜牧业小区发展的具体意见;要加强对畜牧业小区建设的监管。

(二)市规划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内畜牧业小区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三)市国土资源局要做好城市规划区内畜牧业小区的土地监管工作。

畜牧法规论文篇(5)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接近7亿人,“三农”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2]。近些年以来,伴随农业现代化,我国畜牧业发展较快,但是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技术管理进行优化、改革以及创新,进而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是从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专业素质较差、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管理机制也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基层群主对于动物疫情缺乏理性认识,缺乏疫情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相关机构存在严重的配置缺失,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相互交叉,导致技术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分工不明确,不但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而且降低了工作的效率[1,2]。

2对策

2.1提高重视程度

很多养殖户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对动物疫情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对动物疫情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下基层走访调查,深入了解地方畜牧相关的动物疫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提高基层群众的养殖水平和防范意识,千万不能在疫情发生之后,再采取防范措施,到时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大动物疫情的宣传力度,例如每个村镇建立微信、QQ交流群,技术管理人员时常畜牧、疫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基层群众对于动物疫情的重视程度。

2.2提升专业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打造符合现代畜牧兽医发展的人才队伍,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聘用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下基层去给技术人员和基层群众培训畜牧兽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方法,针对当地经常发生的各种动物疫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尽可能地留住人才。

2.3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必须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落实负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范围,对各种工作进行划分,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然后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即:“谁出现,谁负责”[1,2]。其次,落实监督制度,如果发现有人违纪违规,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并且追究其责任。最后,落实质量审评制度,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对相应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并且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完善法律法规

畜牧法规论文篇(6)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畜牧法规论文篇(7)

一、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

县级畜牧局和农业局是基层畜牧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但是,在畜牧兽医工作的各地很少、甚至没有设立单独的管理机构,这直接导致了对畜牧兽医的管理效率不高,并且由于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不统一,导致资源浪费问题不断发生,例如:商业部、卫生部及农业部各自管理一部分屠宰企业的检疫,内检、外检分设,职权交叉和分离现象给防疫检疫带来了很多矛盾和困难,防疫工作的协调难以统一,工作效率降低。

(二)缺乏专业的兽医人员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畜牧兽医人员在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兽医知识培训,很多兽医技术和知识都是通过以往的经验积累而总结出来的。就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的整体水平来看,在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接受过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少,很多接受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都选择在县级以上的畜牧兽医单位工作,这直接导致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水平难以有效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严重匮乏直接导致基层畜牧行业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基层的畜牧兽医人员的整体水平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国家法律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未得到有效落实

《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动物防疫法》明确赋予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的技术推广和动物疫病预防职能,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作职能没有及时从动物疾病治疗转移到行政执法上来。行政执法职能没有与经营性活动分开,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有关“执法机关(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规定,影响执法公正,损害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形象。

二、基层畜枚兽医队伍体系建设的法律要求

(一)《动物防疫法 》规定

第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第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动物检疫员,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第三,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应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组织做好动物疫病A防工作;第四,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第五,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二)其他法律法规

《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首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业务上受农业主管部门指导,行政上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其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经费足额由各级财政承担。

三、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法制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归口管理,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建设

在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将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区别对待。县级行政兽医主管部门要在乡镇区域设立不同的畜牧兽医站点,对兽医人员、经费和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动物免疫工作的监督、对动物疫情的调查和动物医药的监督和管理等工作。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要对各畜牧兽医站点的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将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职能进行科学的区分,逐渐使畜牧兽医站点的管理向市场化方向靠拢。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稽查机制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专职稽查队伍,统一监督、管理辖区内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推广工作。我们认为,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机构的工作职能,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建立一支高素质、规范化的基层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队伍,从根本上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纳人法制化管理轨道。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兽医的综合素养

在畜牧兽医队伍的法制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兽医的教育培训工作,并注重对兽医人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抓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和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人员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针对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各种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究、函授等方式,使队伍在工作理念、法定职能、制度规章等方面,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畜牧法规论文篇(8)

【关键词】

畜牧兽医;遇到的挑战;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持续增大,散养户在一天一天的减少,与此同时,老旧的养殖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畜牧兽医工作员工的自身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其无法充分满足所以养殖户的需求。规模相对较大的养殖户一般都是雇佣十分专业的工作人员,这样就造成了畜牧员工的收入直线下降。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工人都是来自企业的内部人员,其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业务知识技能有待加强,所以其往往无法满足最新科技的需求。并且中国兽医工作人员的学习机会十分少,大多数情况下,掌握的知识是十分片面的,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在自律性以及服务质量上都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

1畜牧兽医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如今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仍旧出现一些十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畜牧动物的养殖户在一天一天的增多,畜牧兽医也逐渐成为众多养殖户常打交道的对象。但是,在如今的畜牧兽医的工作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畜牧企业去解决。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在畜牧兽医工作中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

1.1考核观念以及机制十分落后

中国大多数畜牧兽医工作员工仍旧保持着十分落后的观念,畜牧兽医队伍的构成逐渐形成特殊化以及复杂化的模式。在各项任务逐渐完成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畜牧兽医工作员工严重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到位,不能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在考评应聘的畜牧兽医工作员工时,不能有一套合理、完善以及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不能激发兽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无法充分激励兽医工作人员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从而导致兽医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

1.2畜牧兽医的诊疗设施相对落后

如今,我国畜牧兽医的诊疗设备较国外而言,仍旧处于落后的状态,在日常畜牧兽医的工作中,许多先进的技术仍旧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甚至能够这么说,畜牧兽医如今缺乏一个相对固定的诊治场所,许多畜牧兽医更多的是向江湖郎中一样,选择流水作业。几只针管,一个听诊器以及体温计、十分简单的治疗药物,这就是目前畜牧兽医诊治的现状,大多数县级的诊疗设备例如B超设备以及X光机都无法在畜牧兽医诊治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间接造成了诊疗技术落后以及诊疗设备落后的现象,许多畜牧动物的病因无法及时检查出来,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治。

1.3畜牧动物的病因十分广泛

就目前而言,中国养殖的畜牧动物的种类十分繁多,比较广也相对比较杂,这就间接导致了不动动物携带的病因的种类也十分复杂。一般来说,养殖动物的种类越多,与此同时病症的种类也就越多,病因一旦增多,也就大幅增加了诊疗的难度,出现了许多全新的症状,给畜牧兽医的诊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4中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与其职能产生冲突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兽医开展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改革,集体组织逐步被事业单位所取代,因此,组织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工作的中心却仍旧没有发生一定的改变,仍旧是原先的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以及防疫检疫,随着中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制度的制定实施,导致中国畜牧兽医的只能以及收费转变产生了矛盾。

1.5缺乏完善成熟的体系

如今,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畜牧兽医的工作者来说,都是出于基层部位,其一般工作的重点仍旧以务农为主,畜牧兽医为辅,即使是专业的畜牧兽医主要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是其他副业。于是,如今的畜牧兽医的文化水平就十分有限,思想观念十分落后,无法很好地融合先进的工作思想以及新的知识。畜牧兽医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都是根据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工作,于是造成了畜牧兽医的工作水平仍旧处于落后的地位。大多数畜牧兽医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缺乏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并且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有待加强,还会由于一些利益问题,出现相互之间“抢生意”的现象,从而造成畜牧动物出现伤病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为畜牧养殖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畜牧兽医工作中挑战的解决措施

即使目前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也存在一些改善措施,并且一定要努力做好解决措施,才可以让整个畜牧兽医的诊疗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才可以有利于广大养殖户,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本文通过讨论分析,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2.1更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工作实现现代化

(1)必须明确当今形势下中国畜牧兽医服务队伍的具体职能,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最大程度上解决当前职责混乱的状况,进而使服务性职能与公益性职能分离出来。为了使防疫工作更具有专业性以及更加标准,必须使监督体系以及防疫体系更加完善,进行有力的建设性目标。政府部门必须增加对防疫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防疫监督体系、提高专业人员的就业率以及增加财政赤字。将中国村级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费用落实到实处,有效的激励防疫工作员工的工作兴趣,增加工作的气氛,有效解决当前所出现的使用问题,做出相应的不就方案。

(2)增加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权利推动畜牧业的改革。为了能够全方面推进先进技术的持续发展,增加畜牧业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备相对的专业技术工作员工,确保工作可以高效率的进行。

(3)从整体发展的情形上看,必须完成防疫队伍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建设性目标。完成畜禽防疫工作,对于畜牧业的长远稳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我国必须要完善防疫团队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将技术防疫监督管理人员、诊疗人员以及推广人员综合纳入到防疫队伍的系统中去,力争做好合理分工的体系,明确自身的职责。

2.2努力积极创造专业的畜牧兽医工作团队

从畜牧兽医组织的形式上看,进行有力的管理制度,强化畜牧兽医队伍的教育工作,加强畜牧兽医的工作环境的气氛,营造一个和谐、舒适以及温馨的气氛条件。为了全方面的提高畜牧兽医工作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必须聘用有关的专家开展探讨会以及座谈会,对在职工作员工进行有力的培训计划以及继续教育。通过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薪酬制度,有效的留住那些优秀高校的工作人员,为畜牧兽医团队注入全新的活力,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与此同时,必须强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有效的解决畜牧兽医的工资出现比较小猪的差异的问题。全方面提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技术能力。为了有效增加畜牧业的服务质量,还必须强化社会对畜牧兽医工作员工的监督力度,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评价,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进而能够加深畜牧兽医工作员工的自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改变我国畜牧兽医员工的服务理念。使用教育、指导以及宣传等方法,我国畜牧兽医团队可以迅速使传统的服务观点得到改变,强化“散养服务为辅,规模化养殖为主”的服务理念。如今,规模化的养殖方法是我国畜牧业进行长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一定要使用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替代传统养殖方式。与此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改变工作的方法,积极主动的使用综合服务性为主的工作方式代替传统的被动工作方法,实施合理科学的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畜牧兽医工作实施事后、事中以及事前的监督工作,最大程度上促进畜牧业能够稳定长期的发展。

3结束语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畜牧兽医工作员工中遇到的挑战并实施周全的分析与讨论,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有关的解决措施,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从而强化畜牧兽医工作现代化的建设,积极主动参加畜牧兽医工作团队建设,改善我国落后传统的畜牧兽医工作员工的服务观点。讨论阐述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发现问题以及挑战之后,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畜牧业可以稳定以及长期的发展。

作者:方波 单位: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畜牧法规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109-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日新月异,新“四化”建设快速推进,我国农业由于人口多、底子差已成了“四化”建设的短板,而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产业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与国外先进的畜牧业差距很大,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最重要技术服务力量的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更是任重而道远。加快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提升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1 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体系的职能职责认识不足。

虽然在2006年国家对基层畜牧站进行了改革,明确了基层畜牧站的公益服务性质,使基层畜牧站彻底告别了原来靠收费服务维持运行的局面,有了稳定的队伍。但是,经过调查了解,许多基层畜牧人员对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体系的职能职责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上门服务的意识,工作还停留在单纯的防疫、检疫、诊疗服务等方面,忽视了技术指导服务才是基层畜牧科技服务最重要的工作。

二是工作思路不清。

许多基层畜牧站及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计划,对服务对象和工作服务内容未作合理分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对象不满意。

三是服务工作缺乏创新。

我国畜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分散养殖为主发展到规模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为辅的阶段。这也给基层畜牧科技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一些基层畜牧人员仍然用原来的一些工作方法去服务规模养殖业主,根本无法满足其要求。

四是基层畜牧人员知识更新慢。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畜牧人员自觉学习意识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专门学习的机会少,缺乏系统正规的知识更新学习。导致基层畜牧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新知识掌握严重不足,造成服务水平不高。

五是设施设备差。

现在的基层畜牧科技服务部门除了人员、办公桌和少量的电脑外,基本没有其它的设施设备,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技术服务,根本无法提供疾病辅助诊断、畜产品安全监测检查、饲料检测等技术服务项目。

2 要改进基层畜牧科技服务状况需做到“三个转变一个提高”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到养殖户所需就是我们工作所为。实现从管理中服务到服务中管理的转变。让广大养殖户真正感受到基层畜牧科技服务是他们发展畜牧生产的坚强后盾。

二是转变工作思路。思路就是出路,改变过去单一的“产前”服务方式,而走向“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因此,科技服务工作人员须全面加强对畜牧业主以丰富的科技服务内涵。另一方面,科技服务工作人员须时刻关注市场形势,准确了解市场的行情,从而依据市场走势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畜牧养殖业主引进现代畜牧业管理模式,积极发展附加值较高且科技含量较高的畜牧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是转变工作方法。为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应根据各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科技服务,解决养殖户在发展生产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定期上门服务。另一方面,设立畜牧科技服务示范点,组织畜牧养殖户进行观摩学习。积极引导养殖户成了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技术、信息共享。

四是提升服务能力。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人员必须时刻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学习,掌握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才能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基层畜牧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以提高基层畜牧科技人员的整体水平。

现代畜牧业生产需要完善的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技术服务;而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的服务涉及面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旨在推动基层畜牧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提升,更好的服务畜牧业生产。

参考文献

畜牧法规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03-03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cycling Economy of Animal Husbandry

Hu zhongying et al.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livestock industry has a increasing contribution to the agriculture,but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raising still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Firstly,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breeding in our country. Secondly,retrospects the connotation and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circular economy,and points out that circular economy is a sustainable economy achieving both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duction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the domestic livestock farming. Finally,gives a brief 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Key words:Animal husbandry;The circular economy;Mode;Develo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经历了从缓慢发展到全面快速发展,再到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经济效益增加,使畜牧业从农业补充地位上升为农业支柱地位。现在的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某些省份甚至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已由传统农村副业成长为独立产业。在个别地区甚至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和核心产业。在市场需求的大力推动下,畜产品消费不断增加,予计,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有望在2020年达到45%以上[1]。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之后,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大农民致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社会的稳定团结,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养牲畜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环境对畜牧业的承载力度,在部分省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寻找更为健康绿色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其中循环经济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最早由K・波尔丁(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经济为本质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根据后者对它的研究可以将它的内涵概述为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社会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排放,将社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狭义和广义2个角度来定义循环经济一直都是学术界的普遍观点。

狭义循环经济之所以定义为狭义,主要是因为它将经济的循环单单立足在对自然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一简单的层面上。最具代表性的有诸大建的“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活动组织模式理论。他认为只有让所有能源和原料能在社会生产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才能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2]。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3]。

广义循环经济的广主要在于它将经济发展融入生态与社会发展之中,追求三者的最佳理想组合。广义循环经济不再单独讨论经济发展,而是经济发展纳入生态发展,社会发展之中,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准绳、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冯之浚认为发展从强调人力生产提高转变为重视资本的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因为它与生产末端治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4]。

专家学者在对工业循环经济进行研究时提出3条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通过在生产过程的输入端减少自然资源的投入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再利用原则。即在生产的中间环节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和增加服务强度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再循环原则。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从生产的终端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在生产过程中全方位的环保原则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例如徐匡迪提出“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5]。催何瑞提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4R”原则[6]。李干顺在此基础上提出“6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再生+可替代+可恢复重建[7]。无论是“3R”原则还是“4R”原则,甚至是“6R”原则,虽然它们表面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 国外研究动态

循环经济理论自提出后就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地探索研究中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实际。发达国家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前提是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法制化推动社会化。美国在世界循环经济立法中处于领头地位,现在全国大约有50%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有关法律法规。德国现有约8 000部环境法律法规,所以一直处于世界循环经济立法的前列。日本循环经济立法虽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在日本[8]。欧美地区饮食以畜产品为主,自然畜牧业发展优于我国,所以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成熟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北美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以机械化为主,密集使用技术、资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大农场道路;欧洲地区则走以机械作业为主,密集使用技术、资本的具有欧洲特色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避开土地、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劣势。将其细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模式(美国、加拿大),农牧结合、环境有好的适度规模经营畜禽养殖模式(日本,韩国),以天然或人工草场为基础,现代化围栏放牧畜牧业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

发达国家为增强本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优化畜禽产品结构、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补贴畜禽生产者,关注环保与动物福利,重视以畜禽科技进步带动畜牧业发展。

3 国内研究动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之关注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的崛起都以畜牧业的发展为前提,所以余在岁在对安徽省畜牧业进行研究时提出要进一步摆正畜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村各级领导真正把畜牧业摆在应有位置,努力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切实保障畜牧业发展[9]。但是,现阶段我国畜牧业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张晓辉,梁森在对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和展望研究时提出,由于缺乏对动物疾病的严格检验和优先防御机制,导致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甚至国内的消费者对畜产品的消费信心都不高[10]。我国许多地方畜牧业生产依然以传统的高资源投入为主,随着直接导致了少数地方出现的人畜资源相争的局面。畜禽粪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数量不断增加畜禽排泄物也不断增加,但是对畜禽粪便的跨区域运输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只能在本地区自行消化。而土地对畜禽粪便的吸收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大量畜禽粪便随雨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地氮、磷严重富集化污染环境。

学者们在针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解决如何发展我国畜牧业这一命题。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公民进行绿色生产和消费。在产业化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以产业化为主的当下畜牧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需以产业化为导向,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供、销一体的产业经济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的发展要牢牢抓住科学技术以科技化为手段,大力发展畜牧业高新技术,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畜牧业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畜牧业的发展要走生态道路以长效为目标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促进畜牧业的长久发展;要以点带面,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韩洁,焦钢,蒋永宁在对云南畜牧业进行研究时得出以下结论:云南省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足。所以,推进云南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了解减小循环经济推广的阻力,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不健全,所以云南省当下急需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监管;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要想发展就必需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畜牧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养殖[11]。

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安徽省畜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业产业带:城郊奶牛产业带、淮北黄牛产业带、江淮猪鸡产业带、沿江水禽产业带、皖西无公害生态养殖产业带。张藕香根据每个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和特点进行归纳,提炼出4种适合安徽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将畜禽的粪便作为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生物的食物来源;第二种,生态能模式。就是利用畜禽的粪便发电或生产沼气;第三种,生物发酵零排放模式。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畜禽粪便;第四种,禽粪膨化模式。先将禽粪晾干,然后再进行膨化处理以减少污染[12]。理想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当下的热点话题,而畜牧业作为一个污染较大的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需协调好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第二,理想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能够协调统一好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共生共赢,而“龙头+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第三,采用“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第四,理想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施行,这就要求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的代表性[13]。毛来荣认为,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模式,对排泄物综合和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生态型、设施型和环保型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几种,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但对于许多地方农民采用的“立体养殖”的发展模式即“饲料―养鸡―鸡粪―养猪―猪粪―养鱼―鱼塘―底泥―农作物”的模式应该亮“红牌”叫停。他认为这种立体的循环模式会造成物质和营养的富集化,导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这种“鸡―猪―鱼”的跨物种行为给疾病的交叉并跨物种传播创造了条件,导致病毒的变异和扩大了病毒的危害[14]。

4 结语

综上诉述,我国畜牧业循环经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就研究领域来说,成果大多集中在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的研究,对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较少。大对数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所走的道路是发达国家之前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所以对发达国家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学者对发达国家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较少。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缺乏系统的制度保障,此部分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双红,王济民.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禽业导刊,2008(03):24-25.

[2]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03):6-12.

[3]毛如柏.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11-03.

[4]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2004(10):4-12.

[5]李晶.未来工程科技应走绿色制造道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5/03/24(C02).

[6]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02):15-19.

[7]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J].河北大学学报,2002,27(03):37-41.

[8]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出版社,2005.

[9]余在岁.安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02:19-21.

[10]张晓辉,梁森.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和展望[J].农业展望,2007,1:41-44.

[11]韩洁,焦钢,蒋永宁.依托循环经济发展云南畜牧业[J].专家视点,2006,06:26-28.

上一篇: 制动技术论文 下一篇: 房地产行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