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7:44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1)

图片是传播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类似于文,能够进行信息的传播,也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方法。我们通常见到的版面设计,如果能够让你过目难忘,我想,就是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力所致.图片是版面设计生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最突出。不可否认,各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新闻照片凝固真实的瞬间.以视觉艺术的魅力吸引读者;部分专业性强的科技、经济报道应用图表、图解使复杂又难懂的问题简化.易于被读者接受;更有报纸将漫画引入版面,以艺术形式评价新闻内容,其形象性、直观性远胜于传统的文字评论。WWw.133229.COM比起长篇累牍、洋洋洒洒的文字,图片凭借鲜明夺目的色彩和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在“三步五秒”内吸引观众“眼球”。但是,“厚图”不是泛用、滥用图片,“薄文”也决非以牺牲新闻的信息含金量为代价.一些报纸在过分追求图片效应的同时走人了新闻性缺失的误区。首先表现为图片篇幅过大,数量过多,占用了新闻报道的空间。图片的数量和篇幅大小都应由报道需要决定.以“最能表现相关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发挥传播效果”为依据。其次表现为图片的新闻价值低,内容与相关报道不切合。“厚图薄文”目的是以图片表现力强之长弥补文字枯燥、繁冗之短.因此选择的图片应该兼具真实性、新闻性、艺术性与表现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文字就像人活着要穿衣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在排版中文字相对比较多一点,它更可能的就是和网格系统同时进行。不同款式字体包括自己设计的.在整个版面中还是不可代替的。主标题的突出,加上利用网格系统对文本编排.使得版面更富有设计的感觉。文字、图片、色彩、线条、底纹等要素在版面中的存在并非孤立,也并非简单的叠加、排列、铺陈。而是通过彼此的优化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利用局部的巧妙组合创造 “整体美”,在灵活的变化中求得“统一美”,通过有秩序的安排达到“和谐美”,真正具有艺术性的版面应该能够将这三种美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美。强调版面艺术性不仅是对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审美需要的满足。

色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前我设计的版面不是很和谐,比较突兀。一开始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但接触更多之后发现,对色彩的把握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画面。小时候看多了黑白电视后.我开始讨厌黑白颜色,觉得那很土。但学了设计后.发现黑白的一张照片,或者一张海报,他并不难看.甚至在某个氛围下它比彩色的图片更适合。一般红色代表喜庆、热情、积极,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我国各类日报、晚报版面都是整版的红色调,渲染出全国上下一片喜庆气氛:而黑色代表庄严、肃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随后几天,全国报纸都是以黑、白、灰作为主色调,就连电视节目、电脑网页也都改成黑白色,如果此时还以红色作为报纸的主色彩,就无法达到肃穆、凝重的视觉效果.也就无法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总之,色彩具有表达情意的作用,色彩的使用要符合报纸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不分具体情况和特定场合大量使用“浓墨重彩”。或给一个标题套上几种颜色或整版“姹紫嫣红”,就会让读者分不清到底在表达什么情感,以至在导向上出现了偏差。就会失去报纸的宣传、教育和导向功能。 视觉流程也许不是很大的一个要素,但在版面设计这一块也是不能不谈的。学习版面设计后才明白,以前做福建卫生报版面设计时可能对于文字的编排没有侧重点.整个画面太乱。要表达什么或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心里比较模糊,在一些图形以及文字处理上没有一定的层次关系,让蓁冒7ujzan aats z。。。,z主题的部分更加突出.达到一下子让人注视到的效果。视觉上还要注意一般的文字.可以选择单向的视觉流程。因为文字本身在书写上和我们的阅读上就是从左到右.正好符合单向视觉流程。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2)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3)

一张报纸在没有印刷之前,往往要经过:采编人员的采写、图片拍摄、文字编辑、编前会、组版、校对等等环节,最终由美术编辑进行美化。因此没有出色的版面语言,一切优秀的新闻报道便只能是一盘没有佐料的菜品。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内容很重要,但不能否认的是最先抓住读者眼球的往往却是报纸的版面。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党报意识到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性,在版面设计上“花大力气,做大文章”。美术编辑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标题字体号设定、栏头栏画设计、图表制作、漫画创意、版面统筹、图片修改等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如何在版面设计上有所创新,做到“图文并重”,有待我们采编部门进一步探讨。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做到“方便阅读”

美术编辑往往会忽视对舆论导向的把握。在日常的采编中编辑最注重把握舆论,无论是稿件还是图片在拼版之前都会先上“编前会”(或采例会);会上把所有的稿件、图片分配到各个版,然后编辑们会反复推敲修改内容,这时美术编辑就应该提前加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组版时“更加顺畅”,美术编辑才能更好的领会正确的“导向”,即时领会“编前会”精神,后期制作时才不会走弯路。

“方便阅读”是版面设计的重要任务。读者对版面的要求虽然千差万别,但最首要的一条都是要便于阅读,时代的快节奏要求报纸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为读者提供其想获取的信息。在正确的导向指引下版式应该遵守“方便阅读”这个原则。要做到“方便阅读”应遵从读者的阅读习惯,稿件成块状排列,排列错落有致,该留白的地方留白,改省去的线条省去。标题和正文不分家,尽可能采取横向排列。在装饰版面时,避免花哨,用简洁的装饰给读者以美的感受,不能片面的追求装饰,导致主次颠倒。

报纸大都是文字编辑主导各版全局即版面主编,而文字编辑(主编)大都是学文的;而版式设计严格来讲是属于平面设计(即美术专业),而这之间没有多大联系。因此,靠文字编辑来美化版面,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而一味的由美术编辑来凭着自己的主观理解,终究易导致导向偏离甚至出错。所以,摆在美编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文稿提炼能力和新闻的判断能力。

注重以整合版面为目的的设计思考,用视觉艺术及创意来表现新闻内容、编排版面、体现新闻价值。在稿件和版面的编排上,应体现“可读、易读、悦读”的设计理念。在版式设计中,美编应通过对版面语言要素的优化组合,既体现编辑思想、营造视觉强势,又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版式设计人员也要克服对新闻判断的误区。排版前要通览全文,读懂文章的深层含义,了解有关背景资料,甚至是通过跨部门的“团队协作”去真正理解新闻的意图。比如,有时文章需要采用图表和标题的底纹、字体设计等手段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就需要美编与文字编辑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去了解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舆论引导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版面设计工作。同时在美化版面期间与各版面主编的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

报纸版面是一个整体,只有设计与文字图片达到和谐,才能使党报既导向正确又生动可读。这正取决于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团队作战。版面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既包含了平面设计中的设计法则,也包含了新闻学、政治、经济、语言学等各门学科的知识,并且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艺术美学知识和造型能力,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行协作。

如何达到版面设计的和谐统一

在开完编前会完成与文字编辑的“对接”后,如何才能使版面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呢?即内容和形式。好的版面设计是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人感觉到整张报纸和各个版面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有一种气势美,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一份报纸有多个版面,版面最忌平均用力,没有主次。各个版面之间要妥善处理好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一般来说,头题起着统领全版的作用。主题的策划,要与整个版面的策划紧密结合起来,使整个布局的处理与头题形成呼应,以使整个版面既突出重点,又布局匀称。各个版面之间要做到中心突出,版面有序,优势互补,达到和谐、均衡的效果。

报纸的一个版面就是一幅图画,美编要善于营造报纸整体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在版面设计中,如果版面只用相同色系,虽然整体统一,但会给人一种平淡、乏味的感觉。如果版面采用互补的色调,并能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面积与布局上处理得当,就会产生既鲜艳、明快,又和谐、丰富的效果。在使用的字体上要整齐统一,运用手段,使整版的标题形成强势,相互呼应,让版面和谐而有朝气。

图片、图表和漫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言简意赅的更为形象地表现出文章的主要意思,对读者了解信息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而且也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现在,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图片应该怎么放,放在什么位置,要多大,这些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也有着直接影响。我们在充分发挥“以图片带新闻”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避免堆积图片,图不达意,用图片充版面的现象出现。图表集美术、线条、色块、文字、数据于一体,简明、直观、精确、形象,既能抓住读者眼球,也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在新闻版面,情景再现的图解能帮助读者清晰的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财经方面的数字,使用直观的图表更可以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漫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报纸的趣味性,不但能够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版面更加生动、形象、活泼,增强与完善了报刊版面的整体审美效果,并可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但党报的漫画不能低俗,要带有批判性和艺术性,能留给读者比文字更深刻的印象。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4)

近年来,《报纸编辑学》这门课备受新闻学者们的关注,面对文化的变迁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媒介领域正进行结构性的整合变化。笔者认为《报纸编辑学》的核心概念是优化组合和美化创新。优化报纸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编辑排版进行创新性的组合美化。

未来的报纸编辑不可能仅仅只为报纸的图片、文字、版面等某一项服务,它可能要服务于报纸出版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报纸编辑需要为开拓媒体市场进行报纸策划与创新。一位合格的报纸编辑必须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报纸编辑如果要做好报纸版面设计与报道策划的工作,就必须要深刻了解与把握报纸这一媒介的传播规律,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报纸编辑还应懂得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①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报纸版面开始出现一股创新之风。《中华工商时报》将标题字体一律改用粗黑,辅以精致的提要文字处理,再加上突出的新闻漫画,形成了比较具有现代感的版面设计。1997年创刊的《南方都市报》,头版刊登大幅照片,运用头版导读,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报纸在报摊上一眼便可分辨出,非常醒目。这些外观的变化对我国目前的报纸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数字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媒介的传播方式,使读者与媒体的交流逐渐变为互动方式。读者与媒体的互动使新闻传播更为畅通,但是,数字时代为新闻媒体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2007年炒的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2008年的“不雅照事件”也使其社会公众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笔者认为这些情况都需要编辑认真去对待。要深刻了解与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要从认知方面、政治理论、专业理论三个层次去优化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

报纸编辑只有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中站稳脚跟。报纸编辑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信息整合能力、组织报道和组合管理新闻人才的能力、视觉鉴赏能力。

1、报纸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是受众市场细分化的必然产物,它既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果,便于读者的阅读,也有利于报纸版面的整体优化,从而让报纸版面给人以简洁美观的印象。

2、报纸编辑的组织报道和组合管理新闻人才的能力。现在很多报纸都大量的采用外稿。一些报纸为了共享稿件,建立了报联网。2003年,《北京青年报》每月平均采用报联网稿件100条,图片80张左右。因此,报纸编辑要具备组合报道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报纸编辑的组织管理新闻人才的能力,报纸编辑不仅仅要懂得网罗人才,还应懂得如何稳定合作群体。

3、报纸编辑的视觉鉴赏能力。随着视觉时代的来临,读者在阅读报纸时,更多的希望有视觉冲击力的报纸版面形式。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对报纸版面设计进行不断创新。报纸版面设计主要强调用艺术和创意来组织新闻内容、编排版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报纸的独特风格。在内容之外,版面亦成为衡量报纸媒体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报纸需要通过向读者提供有吸引力的信息,证明读者们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报纸版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信息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从报纸上读到更多东西。如果版面设计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设计就是失败的。因此,《报纸编辑学》的核心概念绝对少不了对版面的美化组合。但是从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总体水平来看,在美化版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滥用视觉冲击力,形成“泡沫版面”

现代报纸版面编辑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编辑要树立正确的整体观,版面布局充分顾及到各局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协调,做到张弛有度,收放得体,整体美观。②

然而,我国一些报纸版面编排人员却片面追求报纸的视觉效果,在运用字、图、线、空白等版面语言时随心所欲。毫无选择地将图片做多、做大,甚至将文字报道挤出版面,既丧失了新闻性,又浪费了版面。有的一张图片占据一个版面,且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有的所用的图片与新闻内容不一致,甚至相抵触。虽然我们主张版面设计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图片的数量对于增强版面的美感,吸引读者是有好处的,但是,片面追求版面的美感,反而会忽视报纸的内容,从而导致各版面元素相互冲突,造成不谐调的版面效果。③因此,如何正确运用视觉元素显得极为重要。

2、版面同质化问题

随着报纸种类的增加,媒体出现了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作为版面形式相对保守的党报,如何面对同行之间的竞争成为编辑们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此,编辑们围绕正面报道和典型报道进行专题策划,力求创新和突破,就成了编前会上的一道风景。党报在面对如今的市场经济,如何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利于报纸的发展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报纸版面设计并没有申请专利,它不能阻止别的报纸原封原样照搬。因而,要保持报纸的独创性非常困难。报纸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智慧的竞争,为了使版面创新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版面编辑人员应加强理论学习,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在实践中创新版面。

3、报纸部分版面风格不协调

为报纸的风格寻找一个好的定位,既是版面内容创新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它是卓尔不群的内在品质的外化,是年深日久的积累,是悠远绵长的韵味。

报纸部分版面风格不协调凸显在党报版面上,部分强调指导性和权威性,大量登载政策信息、评论、典型报道、理论文章等,力图通过自己的报道,动员和组织群众。在版面编排上,重视版面语言的运用,追求庄重、大方、严谨的风格。但是有时报纸中各个版面会显得风格不协调,结果导致报纸各部分的作用相互削减,报纸无法确立统一的整体形象。

1、留白在报纸中的应用

留白,被称为版面设计的第四元素,是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众所周知,相对于传统报纸而言,只有补白而绝无留白一说。传统报纸由于版面少,无版面设计可言,为了尽可能多放稿件,无不把版面排得密不透风,甚至规定了每个版的稿件条数。而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留白属于版面语言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环绕内文的一圈空白,也是一个吸引视觉的信息符号。它使报纸看起来舒朗透气,读者阅读时,空白可以让眼睛得以休息,让读者在轻松的状态下阅读并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

2、版面要简约时尚

简洁的版面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每个版面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简洁大方的版面会显得生动活泼,跳跃夺目;色彩简约,版面则显得大气脱俗,持重内敛。绚丽的色彩凭借彩印技术使报纸版面变得更生动靓丽并极富表现力。

3、设计个性版面

每个版型因为包含不同的版式,在外观上给人的印象也不同。然而,目前中国报纸常用的版型只有几十种。这表明,版型创新作为版面形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潜力非常大。目前大部分报纸主要以模块式为主导版式,同一版型被多数报纸所采用,自然是因为它有公认的优点,例如:版面容易被读者接受,设计方便,等等。但是,只要版型为多数报纸所采用,那也会产生一大缺点:没特色。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中,这个缺点是致命的。报纸一定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让读者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因此,报纸要有自己的灵魂,可以采用大气庄重的风格,也可以推崇轻松活泼的姿态。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多家报纸在整体形象包装上,都不断地进行版型创新,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版型,会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报纸更具生命力。而《广州日报》、《哈尔滨日报》、《杭州日报》等党报也都开始了版面形式创新的尝试,取得的效果同样有目共睹。■

参考文献

①罗小萍,《传媒文化变迁与新闻编辑知识和能力的优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②应金泉,《现代报纸版面的流行趋势及操作误区》,《新闻实践》,2001年第7期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5)

报纸版式的演变

以《洛阳日报》为例,《洛阳日报》1980年复刊,四开四版,当时的版式是一种传统的版式,文章短小精练,标题字号小巧、字体多样,版面以文字稿件为主,图片只起到点缀作用,版式总体风格清秀、素雅。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铅印)的限制,标题从不使用底纹等装饰手段。而是在版面空隙和文章后配以装饰用的栏花和插图。版面以发满为时尚,稿件紧密,行文紧凑,反对留白和留空。

印刷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报纸版式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1990年,《洛阳日报》的印刷技术实现了飞跃和突破,告别铅与火,胶印取代了铅印,电子排版开始取代人工排版。《洛阳日报》也在当年元旦由四开八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版式创新的飞跃,版式革新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字体、花边、底纹丰富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标题的装饰、美化,图片的加工、处理,新技术、新的编排手段带来了报纸版面风格的面目一新,出现了色调加重、标题突出、照片醒目、花边线条等美化元素点缀修饰等风格。但是在编排理念上,仍然奉行横竖标题交错,文章穿插套拼,串文,讲求“横不断、竖不通、题不碰”的理论,标题错落。文章咬合,版面紧密,不留空白。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产业的细分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在定位、版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版面提倡工业化大生产,统一风格,消灭个性,报纸版面的流行趋势及设计风格追求统一规整中又有变化,强调版面视觉中心。当时,北京青年报就提出“三步五秒”的理论,即在头版以大图片、粗线框营造视觉中心,让读者在距报摊三步之远,五秒之内,就能辨认出《北京青年报》及其刊登的重大新闻,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认识到版式设计的重要性,导入视觉设计概念于报纸。而电子排版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革新包括彩色印刷的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洛阳日报》也提出了模块化、时尚化,浓墨重彩,厚题薄文,消灭竖标题,横题横文,大标题、大照片的编辑风格。

传播理念的更新

形式服从于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报纸版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纸担负的更多的是宣传任务,责任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好桥梁、纽带和传声筒。为服务好报道内容,报纸在版面形式上就只好选择填满、塞实,不留空白,而受当时的报道理念和审美观念的限制,不讲求视觉冲击,不注重版式突破,以局部美化和插图、报花为点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版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更加凸显了传播理念的变化。

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传统的版面设计实际上只停留在划版阶段,编辑组织版面时主要对稿件的位置、题区大小和规定稿件能否全部安排上版面负责,对版面的外在风格只是简单地要求美观、和谐、平衡,划版者大多为文字编辑。随着工业设汁概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报纸设立了版式总监的职位,并聘请美术学院的专家对报纸版式进行整体设计,划版编辑也引人美院毕业生等专业设计人员。这实际上意味着国内报纸已经开始尝试将报纸当作工业产品来设计和包装。

包装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从仅仅是把稿件在版面上予以排列和展示到有目的、有意图地运用加工、整合、拆分、突出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处理,报纸版面设计开始走入包装的时代。其标志是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版面稿件的整合处理、模块化的分类加工等。

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报纸在版面处理时开始突出卖点和视觉中心,吸引读者眼球成为不懈追逐的焦点。其手段包括:新闻的排列方式越来越追求简单实用,方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其感兴趣的信息;对版面主打稿件的处理无所不用其极,配发评论、背景资料、相关报道、延伸阅读等手法纷纷亮相:图片处理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位置,很多报纸甚至要求以图片为前提选择版面稿件的刊发与否,报纸开始进人读图时代。

对报纸定位的更加细分。报纸版面设计以便于阅读为最高原则。追求简单明快、一目了然。因此,越来越多的报纸在不断地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的细分,以确定自己的风格。机关报就要庄重大方,生活类报纸就要平易近人,市场类报纸就要贴近消费者。周刊类报纸就要走向杂志化等。

报纸版式的走向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媒体的冲击、纸质传媒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报纸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变革和创新,而这些变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报纸版式的创新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报纸的易读化。在传统的报纸竞争中,可读性是被提及较多的概念,随后又有人提出必读性的概念。随着传播“业态”发生变化。易读性概念的提出,使得探讨可读性和必读性的差异在新闻学中有了更实际的意义。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可读性强的稿件(信息)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因此有可能被读者所忽视,可读的东西恰恰没有被读到。对于这部分读者而言,可读性没有被体现出来,可读性强的东西在极端的情况下变成了“不读”。在稿件(信息)增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导人易读性的概念,即稿件(信息)在报纸版面上增强吸引读者的方式方法,可读性才能在传播中实现阅读的现实性。

细而言之,传统新闻学理论中的可读性,是指单篇稿件(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单篇稿件(信息)的表现形式与报纸整个版面,甚至整张报纸的信息处理形式组成了易读性的概念,它是可读性的延伸和分化。新闻信息的可读性的内容,加上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易读性,最终形成新闻信息阅读上的现实性(必读性)。

报纸的个性化。报纸的版式风格是读者区别其他报纸的相对固定的特色,个性一旦形成,就不宜轻易改变、做颠覆性的变革,只可以做一些细节上的微调。风格不仅是读者从报纸堆里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特色依据。同时又是让读者“一见钟情”的感情纽带。在报纸种类日益细分的现实环境中,报纸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类报纸的竞争。这些报纸在有限的新闻资源、相近的读者定位以及相似的办报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风格就成为首要因素。各路报界精英都力争在版式上与众不同,而在树立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应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以自家报纸的性质及读者定位为准则。

报纸的人性化。读者阅读报纸除了要获得各种信息外,更是为了休息,他们会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并不是报纸的标题有多么粗大、色彩有多么繁多、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吸引住众多读者的,要想满足读者的感官享受,应以舒适、悦目为准则。所以,版面设计者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使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获取信息的目的。

报纸的时尚化。版式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报纸的版式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美的事物总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达到信息传达的预期效果,版式设计要讲究美感,要充分借助线条、色彩、插图等无声的语言去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新颖美观、雅俗共赏的效果。所以,往往更具美感、时代感、个性化的版式设计才会先声夺人,抓住读者的视线。

在具体的版面设计上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6)

近年来,无论是都市报还是党报,都越来越重视版面的形式感。说起党报,很多人会理解为板起面孔办的报纸,认为党报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地位和庄严形象,应该与时尚、潮流、视觉等一系列名词撇开关系。其实,这是对党报版式的曲解,庄严权威和现代设计手段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体。相反,现代设计手法的合理运用,对塑造和维护党报形象、强化内容感染力、引导读者阅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办报的快节奏流程和报纸版式设计的泛视觉化,决定了报纸版式设计人员必须能够娴熟地使用现代设计手法来创作或美化版面,党报也不例外。像photoshop这样的图象处理软件,对于平面设计人员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党报版式设计人员,不仅要会使用此类软件,而且要将它与办报紧密结合起来。

一、党报版式合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有助于提升报纸整体形象

一份成熟的报纸一定具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一份报纸形象魅力的展现。在都市报普遍进行版式革新、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时候,大部分党报依旧“坚守阵地”,保持着庄重严肃的面孔。党报与都市报的定位不同,成为其版式风格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一点,我们应给予充分理解,但是,如果一再强调“定位论”来限制党报版式的创新步伐,无疑陷入一个误区。同时,认为现代设计手法介入党报版式会混淆党报与都市报的定位差异,同样是一个误区。合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有助于报纸风格的形成和传播。

关键我们要懂得怎样把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党报版式设计。设计手法多种多样,就像选择衣服。人们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服装的款式、质地、花色,但这些因素不是划分时尚与陈旧的标准。作为党报版式设计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定位,选择有效的设计手法来打造党报。既要竭力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又要让其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绝不能停留在对个别版面的局部美化,而应站在一定高度,从宏观上拿出党报版式革新的整套方案。

办报要办出品牌,党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除了在内容上有系统的、过硬的选稿标准以外,也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拒绝现代设计手法的报纸,在外在形象上就先输一筹。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办报的过程,就是对报纸进行“包装”的过程。每一个版面都有专职的编辑和版式,如果没有整体的包装,很容易造成视觉的混乱,报纸版式的规范化整合,是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的朴素表现。这种朴素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种变革直接把版式划入现代报纸行列。经过视觉包装的报纸,形式上有规范、见章法,现代视觉符号的运用也显现出党报与时代、与读者的紧密联系。

二、党报版式合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有助于引导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信息资源匮乏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常常一张报纸看半天,不放过版面中的任一角落。在这种情形下,报纸在组版时,喜欢图与文、文与文相互交错、见缝插针。其实这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很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

随着时展,人们已经从读新闻转变为看新闻,强调直观快捷。烦琐复杂的版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生理特点和阅读规律的现代设计手法必须应用于报纸的编排。简约、流畅、规则、醒目的风格遂被广泛采用。

《安徽日报》五年前即采用国际流行的模块化组版方式,去除多余的花线,摒弃多变的字体,根据版式设计规范对线框、底纹、留白、设色予以规范。版式元素的合理运用,使“设计”后的版面舒朗、大气,具有很强的整体感、现代感。版面的主题更突出、条理更清晰,编辑思路得以明确表达出来,读者能够根据标题字体字号的设置、框线的粗细,清晰明了地辨别新闻的重要性,版式的节奏感带给读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读者视线在版式的引导下循序渐进,获取信息轻松便捷,不易造成视觉疲劳。可见,现代设计手法能够发挥党报的服务性。

三、党报版式合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有助于烘托主题、强化舆论引导力

一份报纸对重大新闻的处理力度和处理形式,直接展示办报水平。许多报纸在处理重大主题新闻的时候,常常采用多版联动的方式,加大现代设计手法在版式设计中的分量,内容与形式双管齐下,能够营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对党报常规版式起到整合提升作用,在长时间的作用下,能促进报纸品牌的形成。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平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版式的僵化和沉寂,这就需要一种跳跃,这个跳跃就是设计力度的强有力间歇性爆发,主动配合主题策划,不断形成报纸的宣传高潮,形成阅读的兴奋点。现在的党报越来越重视主题策划,经过策划的主题新闻能够迅速形成声势、规模和高潮,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安徽日报》近年来的一些主题策划已经成为一个个亮点。节假日策划版、年终特刊、党代会特刊以及不定期的策划专版等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安徽日报》连续推出近四十个全彩策划专版,精致新颖的报头报眉、精彩独到的图片处理、精巧美观的艺术图表,使报纸版面熠熠生辉,现代设计手法使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中,安徽日报版式设计人员精心构思版式、经营图文,充分运用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新闻主题和氛围。5月19日-21日的T4版分别以白花、蜡烛、千纸鹤为主要诉求元素,配以纯黑的底图、纯白的超粗标题,画面简洁单纯、内涵丰富深远,凝重肃穆的视觉效果感动了无数读者。

现代设计手法在体育专版中更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每逢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期间,版式设计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许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层出不穷。人物破框而出、点线面合理搭配、图片超常规处理,“设计”使党报的版面充满激情和活力。

四、现代设计手法在实践中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度包装

形式毕竟是形式,强化形式感不能唯形式论。我们坚持将现代设计手法运用到党报版式中,是以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为前提的。党报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与都市报存在较大的差异,都市报浓墨重彩地抓外在形象,更多的是有市场因素在其中。在使用现代设计手法时,我们一定要把常规版面和特刊、副刊版面区分开来。党报常规版式中设计的元素不能缺失,但要保持简洁明快、庄重大方的风格。

2、避免喧宾夺主

在设计特刊、副刊时,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较多,很容易造成形式唱主角的现象,这就要求版式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必须了解编辑思路和稿件内容,选择适度的设计来强化主题,过于“精彩”、脱离主题的设计是无益的。

3、避免视觉混乱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7)

报纸编辑只有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中站稳脚跟。报纸编辑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信息整合能力和视觉鉴赏等能力。

1.报纸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是受众市场细分化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果,便于读者的阅读;也有利于报纸版面的整体优化,从而让报纸版面给人以简洁美观的印象。

2.报纸编辑的视觉鉴赏能力。随着视觉时代的来临,读者在阅读报纸时,更多地希望看到有视觉冲击力的报纸版面形式。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对报纸版面设计进行不断创新。报纸版面设计主要强调用艺术和创意来组织新闻内容、编排版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报纸的独特风格。在内容之外,版面亦成为衡量报纸媒体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报纸需要通过向读者提供有吸引力的信息,证明读者们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报纸版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信息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从报纸上读到更多东西。如果版面设计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设计就是失败的。因此,报纸编辑学的核心概念绝对少不了对版面的美化组合。但是从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总体水平来看,在美化版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报头设计平弱、滥用视觉冲击力

如果说头版是一份报纸的脸面,那么报头就是“心灵的窗户”。一份报纸的设计,根据报纸定位和整体风格的要求,最先定下来的应该是报头,然后才是报眉、版式等方面。所以,报头的设计成功与否,关系到报纸其他一连串的设计模样,甚至影响到报纸的整体形象和经营情况。有个性、有动力的报头设计,是报纸巨大的无形资产。

现代报纸版面编辑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编辑要树立正确的整体观,版面布局充分顾及到各局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协调,做到张弛有度,收放得体,整体美观。一些报纸版面编排人员片面追求报纸的视觉效果,在运用字、图、线、空白等版面语言时随心所欲,毫无选择地将图片做多、做大,甚至将文字报道挤出版面,既丧失了新闻性,又浪费了版面。有的一张图片占据一个版面,且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有的所用的图片与新闻内容不一致,甚至相抵触。虽然版面设计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图片的数量对于增强版面的美感、吸引读者是有好处的,但是,片面追求版面的美感,反而会忽视报纸的内容,从而导致各版面元素相互冲突,造成不协调的版面效果。

2.认为色彩越丰富版面越靓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报纸编印实现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飞跃,我国的报纸相继进入电脑编辑、激光照排时代,黑白报也变成了彩色报。不少报纸为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从局部版面套彩变为所有版面套彩,色彩的运用日趋流行。

但在套彩的版面中,一些编辑认为,版面上光是彩色图片色彩不够丰富,版面不够靓丽,于是在标题上套彩,框线上套彩,甚至在文字上铺彩底。有时,一个版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颜色都有。虽然色彩斑斓,却把版面所要体现的思想给淹没了。

色彩的运用不在多而在合理。首先色彩有冷、暖之分,切忌混杂。每张报纸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色调体系。改版前的浙江日报是以蓝色为主色调,这是一种冷色调,当遇到重大节日时版面上特别是头版上,容易出现红、蓝这两种典型的冷暖色调的对抗,造成版面色彩的不和谐。其次,色彩有感情倾向,版面的色彩是一种版面语言,向读者传递编辑的思想感情。因此色彩切不可乱用。

3.认为装饰越考究版面越漂亮

电脑软件中,用于装饰的线、框、底纹、花边、图形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报纸版面的装饰可以和居家装饰一样,变得越来越考究。有的编辑似乎觉得不用白不用,既然有那么多装饰,都想拿到版面上来用用,把版面打扮得漂亮一点。于是,东一个圆,西一个三角,上一个粗框,下一个黑底翻白,结果适得其反,版面粗俗、凌乱,毫无美感可言。版面的装饰应遵循简约的原则,装饰物宜少而精,一根线条、一个线框的运用都要体现编辑的版面思想,不能随便乱用。

新闻编辑在对各种理论问题的探讨中,要注重从历史发展角度阐明其来龙去脉,不要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框框。比如一些老的版面设计,“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即使在20年前被视为最棒的版式设计,但现在看来已显得笨拙、过时”。新闻编辑设计版面时还应当注重与时俱进,多学习、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的报纸版面设计经验。

2.要注重留白在报纸中的应用

留白,被称为版面设计的第四元素,是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传统报纸只有补白而无留白一说。传统报纸由于版面少,为了尽可能多放稿件,无不把版面排得密不透风,甚至规定了每个版的稿件条数。而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留白属于版面语言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环绕内文的一圈空白,也是一个吸引视觉的信息符号。它使报纸看起来舒朗透气,读者阅读时,空白可以让眼睛得以休息,让读者在轻松的状态下阅读并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

3.版面要简约时尚,彰显特色

简洁的版面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每个版面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简洁大方的版面会显得生动活泼,跳跃夺目;色彩简约,版面则显得大气脱俗,持重内敛。绚丽的色彩凭借彩印技术使报纸版面变得更生动靓丽并极富表现力。目前大部分报纸主要以模块式为主导版式,同一版型被多数报纸所采用,自然是因为它有公认的优点,例如:版面容易被读者接受,设计方便,等等。但是,只要版型为多数报纸所采用,那也会产生一大缺点:没特色。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中,这个缺点是致命的。报纸一定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让读者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因此,报纸要有自己的灵魂,可以采用大气庄重的风格,也可以推崇轻松活泼的姿态,以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报纸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①罗小萍:《传媒文化变迁与新闻编辑知识和能力的优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8)

美国密苏里大学报纸编辑学教授达里尔?莫恩在其著作《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中认为:“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版面设计是报纸传递讯息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的东西。好的设计必须符合两个公理:1.越简单越好;2.形式服从功能。”归结起来,就是要求版面设计使信息“清晰易读”。近年来,我国报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化浪潮,在尚未有足够的版面设计理论基础和清晰认识的条件下,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是版面设计理念的扭曲以及报纸版面的畸变,虽然之后经过漫长的修复矫正过程,但时至今日,各种设计思路的交错横生,再加上不断丰富提高的技术条件的鼎力支持,使报纸版面设计仍旧带有并不断滋生一些畸变基因,暴露出不少误区,无法还报纸版面以“清晰易读”的本质。

1.滥用视觉强势

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与视觉强势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报界所知晓并开始进行尝试和应用,在经历了五六年对“大黑粗奇”的“强势”版面尝试后,对强势概念的使用渐归理性。但是,依靠视觉强势夺人眼球仍旧是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拿手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头版封面化、海报化的趋势下,视觉强势的应用更加自由大胆,往往超过了报纸版面的风格承受限度和信息的涵盖范围,一味求冲击力,成为当年“大黑粗奇”现象的变种版本。(见图1、图2)

报纸版面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而头版的价值在于引导受众接受信息,适当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但过度夸张的形式却往往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产生图大于文、被欺骗的负面感觉,从而对此报的公信力水平产生怀疑。冲击力在于意义的创新而非形式的夸大,这是报纸版面设计中应该有所警戒的。

2.头条新闻低俗

“吸引眼球”在很长时期内被我国报界认为是报纸头版的唯一功能,在这种认知和设计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设计往往会寻找当天新闻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做文章,将其图片化、标题化置于头版以吸引目光,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低俗新闻成为当日报纸的头条。头条选择一向以来被认为是能够体现报纸立场、价值观和水准的重点所在,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使报纸整体沦落为低俗小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见图3)

3.广告湮没新闻

在我国,虽然广告侵占报纸版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却在近年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景气时刻变得尤为突出。不少国内报纸除了整版整版的广告外,头版也会刊登大幅的广告或者整个让位给广告。广告设计与版面设计不相符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见图4)

对于进入激烈的商业化竞争的报社而言,广告往往是养活报社的最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于报纸版面而言,广告确有其不可逆转的损伤性。报纸的最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充斥了整版广告或是广告比信息更醒目的版面无疑违逆了报纸的根本原则,而没有新闻信息含量的报纸(特别是头版)则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怎样在广告与信息之间权衡,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压力中的报纸应该考虑的问题。

4.版式妨碍阅读

版式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自身版式设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风格定位,报纸的版面风格往往是根据新闻内容而定,需要严肃的长篇社论便在头版密密麻麻排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则稀稀拉拉做“目录式导读”,如果新闻不多便将版面让给广告。(见图5、6)

其二表现在信息的无规划性,有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信息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小题大做”:就是很小的一点事,或读者关注度较低的“冷门题材”,或很稀薄的一点信息资源,一做就是一个版、几个版,极其铺张。? (见图7、8)这些版面往往为了凑数而诞生,没有系统延续性也不具备规律性,只是在某一期报纸中突兀地出现,扰乱了受众的阅读思维。

5.广告新闻错生歧义

广告的版面设计一向不为我国新闻界注意,但作为版面元素之一,广告对版面的影响通常能够体现在:争夺版面视觉中心、风格与版面整体不符、破坏版面平衡、与版面信息相配产生歧义。(见图9、10、11)

无论是哪种影响,均违背了新闻为主广告为辅的版面设计原则,使编辑精心选择的头条信息,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甚至会使受众在“第一眼效应”中认为:今日无事。更为严重的,则使受众将广告与新闻信息混淆,产生误读,带来错误的信息认知或情感意识。报纸广告的版面设计必须以版面整体效果为中心,注意到广告设计与版面的融合融洽,与信息的明确界限区分及表意独立。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就有学者提醒:广告设计应该“正视广告、保持平衡、疆域分明、因“形”制宜、善用色彩”。?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天,广告仍然常常是报纸版面肌肤上一个个突兀的疤痕。

6.标题夸张费解

标题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头版促使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可读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的文字信息。然而恰是因为如此,玩文字游戏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成为很多报纸吸引受众的手段。此外,一些未经仔细考量的标题也会造成文题不符的后果。(见图12、13、14)

作为新闻的一部分,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符是信息不实的一种表现,同样也是对受众的欺骗。报纸固然需要好标题来吸引受众阅读,但这是基于真正为受众提供所需、及时、真实的信息之上,标题文章两层皮、“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亦是对报纸的一种损害。

标题是受众阅读一个版面的入手点,标题的表意清晰是对信息顺利传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标题制作使用大众化的、易理解的语言,清晰、简明、生动地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然而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语言的发展日益壮大,对一部分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语言造成了一定侵蚀。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很多报纸的文章标题也开始大张旗鼓地使用网络用语,“给力”、“神马”、“浮云”等等词汇屡见于报纸新闻标题之中,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纯净。

7.过度留白阉割信息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对留白手法的广泛应用仅从本世纪初开始,虽然时间并不长,报纸上的留白面积却增长颇为迅速。留白从一种使版面清晰易读、疏密平衡的设计手法变成报纸弥补信息不足、甚至利用反传统方式制造视觉强势的手段。大片的留白吞没了报纸传递信息的价值,看似有物实则无物的同时,也形成了报纸对受众的信息欺骗。

图15、16分别是《东莞日报》玉树地震哀悼日和《羊城地铁报》舟曲泥石流哀悼日特刊头版,尽管报纸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白纸一样空洞的版面。

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应该改变版面设计的思路外,还需要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版面的整体策划和信息整合,放弃可有可无、价值不高的信息,留出版面给有价值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设置固定的栏目进行信息的组合与部署,对重要的独立的信息进行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利用信息图表等辅助手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美化版面。留白不是填凑版面的方法,过度留白只能让版面空洞松散,溃不成“报”。

8.版面盲目效仿

版面是报纸的视觉识别系统载体,是报纸树立品牌的门户。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一直以来是大模仿小创新,在一个新流行趋势的鼓动下往往会一拥而上出现许多同类型的设计。除了少数大报和老牌报纸能够在版面设计中坚持自己的风格特色外,大多数地市级报纸如果遮住报头便无从区分。版面性格盲目效仿的一个集中体现便是特刊,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几次灾难特刊的设计都盲从于黑白色调搭配、内容大致相仿的大字号标题和或具有震撼力的灾难照片、蜡烛与菊花的意象表现,仿佛在那几天,所有的报纸都是一副面孔。

图17、18、19分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哀悼日时《新快报》、2009年玉树地震哀悼日当天《天府早报》、2010年舟曲泥石流哀悼日时《城市晚报》的版面,时间跨越三年,版面的表达形式如出一辙。

报纸版面的模仿应是有自己创意的模仿,然而设计雷同的效果却使报纸失去了个性。从这点不难看出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在艺术思维和版面思维相结合的道路上差距仍旧很大,但归根结底仍在于大多数报纸未能对自身特色和办报方向进行科学的考量和分析,没有设定明确的个性定位和设计系统。

9.标题冗长累赘

模块式编排的最大束缚就是标题字号与字数的不断权衡,固定的宽度限制了标题字数,这同时体现了模块式编排清晰易读的风格:用最少的字数体现文章的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阅读。但是,很多报纸都不吝于起一个冗长的标题,受到模块限制便增加字体的长宽比例、缩小字间距,使标题密密麻麻成为一片。(见图20、21)

版面标题的作用在于醒目、清晰、提示、吸引四点,长标题往往让浏览的目光望而生畏,头脑也无法在一瞬间解读复杂的信息,标题的作用就有所丧失。而如果是头版标题,则会成为整份报纸失去被阅读机会的根源。

10.标题低俗庸俗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9)

版面形式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又是影响报纸视觉效果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张报纸是否可读、是否易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读者购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除凭借新闻的吸引力外,版面设计者还往往在制作过程中遵循形式美的规律,采取改变字体、加大字号、竖排版、配图片、留白等手法,让读者被版面上的亮点所吸引。同时,在报纸版式的调整变化中,一些报纸凸显风格、展现出报纸版面设计的审美和韵致,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历史演变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报纸版面设计形式是随着报业的发展、读者的需要,在造纸、排版、印刷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个过程花了1200多年时间。从版面形式演化的角度,世界报刊史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报刊不分,书报同形。这个阶段始于公元8世纪,截至18世纪后半叶,大约经历了1000多年。中外报纸自诞生起,都经历了一段在内容上与刊物相同、在形式上模仿书籍的阶段。

逐渐定型,中外交融。18世纪末,西方报纸逐渐抛弃了标准的图书格式,纷纷采用大型号纸张以扩大版面。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印刷机后,垂直式版面取得了主导地位。19世纪末,竞争激烈的《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为赢得读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规,完全打破栏的限制,发明了横排版。中国最先尝试与西方现代报纸版面形式全面接轨的是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再后来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在版面形式上,达成了与西方报纸的完全一致。

总体不变,局部改进。进入20世纪,西方与报业有关的通信、制版、排版、印刷技术不断实现新的进步。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版面设计受到空前的重视,西方人将杂志的模式引入了报纸版面: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内容分区化。70年代又全面采用模块式版面。80年代出现了以色彩和图片为基础,以大量富含信息的图表来解释新闻的新形式,这成为西方报纸版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国内,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的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各报开始根据各自的特点,在报道内容和版面形式上大胆创新。各种风格、样式的版面被创造出来,中国报业出现“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

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丰富,我们可以看到报纸在形式上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媒介间的竞争、编辑观念的转变及设计理论的研究推广等在报纸版面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版面形式创新是无止境的,一部版面形式演化史,就是一代又一代报人不断创新的历史。这个过程充满了偶然因素和突发奇想,但它的发展方向却始终如一,这就是更加适应读者的需要,更充分地发挥版面的功能。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形式特征

当今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形式风格开始摆脱传统美术理论的影响,从一味追求装饰美的风格,逐渐趋于追求实际应用的设计,确定设计的理念是供人使用,形式服从功能,已成为重要的形式原则。这种形式原则的出现,是与包豪斯学派的设计理论的形成分不开的。包豪斯理论提出反对传统设计思想,否定纯粹的美学价值,认为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这种具有“人性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设计的本质,对现代报纸设计理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对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形式特征做以分析:

模块式版面设计。欧美报纸首先在设计上逐渐摆脱传统的模式,寻求版式设计的现代化。20世纪60年代,模块式版面设计应运而生,并很快被欧美报界和读者所接受。模块式以网格体系为基础。所谓网格,就是在版面上以等间隔的垂直、水平两方向的直线进行分割形成的网状,其特点是便于编辑对版面秩序与设计流程的把握。网格体系倡导者之一、瑞士设计家布罗克曼认为,“网格设计体系是把秩序引入设计中去的快速法,而且它能使图片、文字等所有设计因素相互协调一致,也符合现代化印刷工艺和审美趣味。”

图像化版面设计。如果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那么信息的传播也进入了视觉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爆炸的时代,日常生活被图像信息所包围。使人眼花缭乱的静态或动态的各种广告牌、24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网页上展开或漂浮着的广告或信息……这一切都是通过视觉符号强烈而又直接地刺激着人们的视觉感官,从而传达一定的信息,也使人们快速地发现信息并轻而易举地了解和获取信息。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报纸设计,也“不甘示弱”地表现出图像化设计的风格,并成为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其主要目的决不仅仅是追求时尚潮流,而在于主动接近受众群体――读者,成为真正吸引读者的新闻媒体。这种大众传媒中以图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视觉化倾向和泛视觉化倾向,尽管对大众传媒――报纸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平面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应为图像信息如何在报纸版式设计中的优化处理与合理性运用不断思考。

个性化版面设计。除了上述两种报纸版面设计外,还有静态式设计、快餐式设计、网页化设计等,这些报纸设计形式目前已越来越被报纸业与受众所接受,逐渐成为当今报纸设计的时尚主流,即出现了独树一帜的设计形式――个性化设计,它不仅具有独特性,还充分显示着自身的风格特点。个性化设计是相比较而言的,其目的是有效性。没有与他人的对比就无个性化可言;不注重功能的效率,再具有个性化也没有意义。所以,个性化设计并非我行我素,更不能异想天开,而必须从实际功能出发,根据市场的定位决定报纸理念与形式的定位,在众多市场竞争面前凸显个性的例子。如《今日美国报》在形象设计方面,运用色彩来进行形象定位,采用了能够刺激人的视觉并被大多数人喜欢的深天蓝色为报头的底色,既显示了该报与广大中下层读者接近的风格,又能够在展现众多报刊的售报亭中,以鲜艳的色彩吸引读者的视线。这种色彩的报头,当时在美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今日美国报》一问世就受到读者极大的关注。

以上所述,对于版式设计的整体性而言,是三种不同的现代报纸版式设计的形式特征,也是对于具有时代性和追求创新性报纸版式设计形式特征的基本归纳与剖析。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与营销策略

当前,我国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互联网、手机、宽频等新媒体正蚕食着报纸的传统领地,同质化竞争也使报纸元气大伤,而自主性越来越高的读者使得报纸销售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博弈,中国报界已把版面设计的创新作为自己的重要营销策略。

读者读报,最先感知的便是版面。当读者的视线扫过版面时,由图片、标题、色彩、结构等版面要素排列组合成的版面立刻会让人产生一连串的印象和判断:这张报纸有没有值得一读的新闻?与其他报纸有什么不同?与以前熟悉的风格有什么变化?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就会向读者发出是否“购买”的暗示。

传统的报业经营理念坚持报纸的核心价值是文字所转载的信息内容,报道内容为报纸产品导向的绝对重心,版面设计仅仅被看做美化和装饰,在整个报纸的编辑和经营中处于边缘地位。

而在报纸产业化运作的今天,版面设计已经不仅是一种编辑学范畴的操作,而是建立在视觉科学、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并对其有良好促进作用的系统工程,是报纸产业形象工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在完成报纸的美学诉求之后,报纸版面设计的成功与否严重影响着报纸产品的市场导向和营销导向,可以说报纸版面设计能力构成了报业发展的生产力。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报纸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形成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型的户外媒体、其他的新型电子传媒如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搞的楼宇电视网都在瓜分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面对日益高涨的受众信息需求,现代报纸版面设计借助新科技、新材质,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的完美,以取悦读者。现代报纸设计的时代气息,使其造型行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深入人心。报纸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版式风格或者说版面设计正是让读者自愿地获取有效信息的时代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刘亚中:《版面畅想――书报刊版面设计赏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10)

一、内容与形式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是高校校报版面设计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是由其高校党委机关报的地位所决定的。新闻是报纸的内容,版面是报纸呈现的形式,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为了既要维护党报严肃权威的形象,又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的目的,辽宁省各家高校报版式编排设计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标题制作沉稳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让人过目不忘,也会给报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从此次参评版面类的标题来看,各家高校报没有在酝酿题目上追求“眼球效应”,不存在“标题党”现象。言论类稿件是各家校报标题制作的重点,标题多为对偶句,集中反映了学校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如《中国医科大学报》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连理工大学报》的“扎实做事、踏实做人”。高校报的标题制作不用夸张的字眼,不追求轰动效应,力求沉稳,这符合学校主流媒体的党报定位。

2.版式设计严谨

版面作为报纸的面孔,它集中地体现报纸的宣传目的和报道意图,反映办报者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高校报多为半月刊,时间周期较长,让编辑有充足的时间去细细雕琢报纸的版面。各家高校报经过长期的办报实践,形成了自己的面孔和风格,如《东北大学报》的浓眉大眼、《中国医科大学报》的典雅书卷气、《沈阳工程学院报》的整洁明快。高校报的读者为学校师生,知识层次高,加之高校倡导严肃的学风校风,高校报版式也形成了严谨的设计特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均衡匀称,颇有师道尊严之风。

3.评论中规中矩

全媒体时代,报纸越来越重视评论的作用,评论版早已成为当下中国报纸的必备常规版面,《人民日报》也开设了评论版。高校报虽没有评论版,但评论文章每家都有,从上面所列标题中可以看出,高校报的评论中规中矩,多的是对学校中心工作的阐释和引导,缺的是辛辣犀利的酷评。高校报的评论缺少火药味,倡导正面的、积极的、昂扬向上的鼓舞作用,这与其办报育人的目的相符合,让报纸发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色彩运用明快

高校报全彩印刷占比近90%,这是此次参评的一大变化,较之以前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各高校支持校报发展的一个侧证。彩报是当今报界的主流,但高校报与其他彩报运用色彩方面有很大区别,主要是体现在标题的用色上,以《中国医科大学报》为例,它们的标题普遍为彩色,以深红、橘黄、深蓝、墨绿、黛紫为主,不同于其他报纸标准的黑色标题。色彩在报纸编排中发挥着表达情感、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高校彩报普遍选用明快的色调,追求净雅的风格,特别注意避免沉闷,为的是给读者营造一种热烈、愉快、沉稳、踏实的阅读氛围。

高校报的版式设计不追求成为“一张好看的报纸”,而矢志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与其功能定位、受众定位、风格定位相符合。

二、创新与创意并重

辽宁省高校报版面设计另一特点便是创新与创意并重,版式设计更加人性化、更有吸引力、更具可读性。

高校是最讲求创新精神的地方,这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处高校舆论中心、深谙高校发展脉络的校报人当然也不乏创新精神,他们在版面设计上煞费苦心,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之举。一是调整开版,此次版面类评选中有四家校报由对开四版的小报改为四开四版的大报,这或许是报业寒冬里不多见的几抹亮色。二是提升视觉效果,加大图片使用力度,这是顺应“读图时代”的必然结果。《中国医科大学报》、《鲁迅美术学院报》作为对开四版的小报,其参评的头版竟有照片五张、九张之多。照片不仅是美化版面的手段,而且成了传递信息的新闻要素。三是图表和表格的运用。它们具有形象、直观和一目了然的特点,它可以使复杂的现象条理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大连医科大学报》参评的版面中关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道分别用了饼状图和柱状图,就业情况直观呈现,提高了阅读效率。四是编排模块化。文章呈矩形编排,独立成块,不与其他文章穿插。《沈阳建筑大学报》的模块化设计已成为辽宁高校报界的一面旗帜,甚至达到了不看日期竟以为同一张报纸的境界。

创新可以通过借鉴其他成功的报纸进行再创造,而创意则依赖于编辑人员的设计功底和对生活的感悟与积淀,有时甚至是灵感的突然闪现。此次版面类评选有几家创意十足、令人拍案叫绝的版面,其中以《辽宁医学院报》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报》最为突出。《辽宁医学院报》参评的版面是纪念建党90周年专刊,他们彻底打破常规,将报纸最上方让位于贯穿两版的大标语“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红底金字,非常震撼,极具视觉冲击力,报头则置于报纸右下角,两版合二为一,浑然一体,给全体评审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一篇: 科技论文 下一篇: 儿童安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