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09

银行会计学论文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1)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培养目标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具备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能熟练掌握业务的操作、管理、服务咨询等技能,具有从事金融专业相应岗位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完善课程内容

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而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项目模块化设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项目来源不规范。职业学校一般采取的是模拟方法,要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匹配较困难。课程教学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在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这种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银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只凭以往教学模式经验来完成,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行业调研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在岗毕业生的寻访了解、走访金融组织,并在广泛征询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工作岗位,确定工作任务,从而明确教学项目。银行会计课程的内容应以银行典型业务为主轴,以项目为载体,将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然后在各模块中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描述工作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将行业专家的实务经验与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融为一体。

2.课堂与岗位要充分结合

在充分考虑银行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增长,从而更好地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3.注重实训实习

为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之外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校外实习是利用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来完成。学校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通过企业实习,可缩短学生的实习适应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教学法

银行会计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操作性强,所以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以实际工作业务为参照构建仿真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是以仿真工作情境为依据的。我们把整个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教学实施”、“学习检查”“、学习评价”五个环节。下面以存款业务当中的“单位活期存款业务核算”为例,采用项目化来实施教学过程,教学中,我们选择兴秦有限公司办理现金存取的业务为工作情境,模拟项目教学法从第一个环节给出工作任务开始到最终环节学习评价,全程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一开始教师参与会占较大比重,而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学生参与为主。此外,对于不同的工作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角色扮演、FLASH演示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同时体会实际的操作技能,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2)

正如伟人讲过的,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还在于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成为实践的指南。计量分析的目的,应当是深化对某一论题的认识,而不是矜博炫难,“向‘学术界’吐露一下以获得荣誉和褒奖”。一些银行经营中的一般性常识用计量方法去验证,只会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如近期某刊发表的《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经过繁琐的计量后得出结论:“风险、资本以及资产质量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是决定规模经济水平的重要变量”。文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证说明,银行资本、资产质量对经营成本和经营效益存在影响,分析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时应考虑银行资本与资产质量两个因素。事实上,资本规模与结构影响股东权益回报率,资产质量直接影响资产收益水平,都是影响银行经营效益及规模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这在银行经营中是常识,是毋庸繁复计量就人所共知的结论。用人所不知的复杂方法,论证人所共知的常识,只能是对研究资源的浪费,对人类经济学知识的增长,没有丝毫有益的贡献。

计量模型的科学性问题

近年来,各刊发表的一系列计量分析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文章,都涉及到计量模型的选择问题。如2004年某刊发表的《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一文,设定了所谓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将银行总成本的自变量假定为贷款与投资余额、存款总额、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支出、累计固定资产折旧与年度固定资产的比率、存款付息率等等。其他相关文章也一律给自己的计量模型起了个很炫目的名称,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变量间的自相关性过高且一般都没有进行自相关性检验,一些财务指标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银行经营绩效。更突出的问题则是Yeh1996年发表的《财务比率关联分析在银行运营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反复警示的,即这些模型缺少理论依据,计量因素选择往往具有随意性。如上文就并没有说明,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中“假定”这些自变量的原因,只是开宗明义就“假定”这个“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存在。计量分析中模型错误,会使所有的计量努力都毫无意义。因此,这些作为计量基础的成本或利润函数本身的科学性,需要作审慎的论证。如果仅仅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判断而特意设定特殊的成本或利润函数,再根据自己“假定”的函数开始计量分析,并据以得出许多振振有词的“结论和建议”,纵使数据纷烁、奇说百端,也与科学研究的初衷相差甚远。

财务指标的有效性问题

受制于银行财务数据的可得性,前述两篇计量分析文章在银行利润与资产规模的相关性计量分析不同产权类型银行的规模经济状态时,均没有深入讨论财务指标的有效性,就选择了账面利润这一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的财务指标。2005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往往用营业利润等指标评估经营效益,账面利润的多少取决于拨备计提政策,赢利丰盈而准备计提极少的银行往往只显示了过于重视当期损益的经营风格,用账面利润指标去计量分析各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实际上注定得出的都是些值得推敲甚至南辕北辙的结论。

回归数据的分析普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其一,是缺少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的考察,而是仅仅根据计量数据简单武断地推导出了一系列颇具片面性的结论。如《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一文就用1994~2002年银行财务数据计量分析后得出结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0,表现出规模不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0,表现出规模经济性。”接着又根据这一结论推断,国有银行“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在于国有产权性质,改革的出路也只能是改变银行的国有产权属性。姑且不论这种用所谓“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量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就只用产权性质来简单解释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绩及规模经营状况的说法,就非常值得商榷。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产业资本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存贷利差缩小、改革成本向国有银行转移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经营效益的下滑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马克思讲,庸俗经济学家见物不见人,一系列论述错误的关键成因就在于缺少“历史的考察”。在不考察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的情况下,简单地用产权类型等解释一切、评判一切,是近年来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非常浅薄的见解。在9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就业矛盾尖锐化的背景下,如急剧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迅速硬化信贷约束,恐怕不仅不会改善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状态”,还会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后果。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3)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经济各领域无论是经济业务内容还是生产的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银行业来说,这种变化不仅是业务内容上的增减,而且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制度规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职员原有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不再适应当前实务操作的要求;原有的会计教学不能满足银行第一线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这种冲突和矛盾直接体现为银行会计教育的滞后和现行实际从业实务内容、方法的不断改变之间的矛盾。纵观这些年来银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指导远远跟不上现行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使得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要走上银行的工作岗位还需要最少三个月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这不仅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且使得银行会计教学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双倍浪费社会的资源。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银行会计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从而提高银行会计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银行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深化教材改革,满足银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核算要求

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银行办公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信息化要求改造银行账务组织体系。

针对会计电子化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集中处理能力强、网络传输速度快的特点,简化原有的综合核算体系,即取消总账、科目日结单等综合账务,细化、深化明细核算内容,将原来为统计、管理等方面所需的登记簿、台账纳入银行电子化明细账务核算体系。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账簿的登记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集中自动化处理来完成的,总账和分户账之间不存在相互核对的问题,总分核对已无实质性意义;银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打印账簿,也只是多一种可查的会计档案资料而已,目前实现了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银行,平时并不打印账簿,只在会计期末或检查时才予以打印,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所谓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而在计算机内部不存在手工意义上的各种账薄,因此,将会计账簿分为日记簿、总账及明细账的价值和必要性已经不大;会计电算化以后,只要给出一个会计科目,计算机就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而不管这个科目是存款科目还是贷款科目,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所有的账都可表现为一种统一的形式;在银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条件下,输入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即使账簿记录有问题,也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

(二)实行综合柜员制的银行外部业务由单人临柜,一人操作。

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流程中,记账工作完全由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其内部的账务处理流程根据数据流程来设计,从而调整和取消了银行会计中因手工操作或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人为增加的诸多重复性环节的内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中间过程都在电子计算机系统内部自动完成,而需要的任何信息资料,都可以通过“查询”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不会发生遗漏、重复记录和计算差错等手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故某些手工操作方式下的账务核对环节将不复存在。

(三)按照电算化、网络化的要求处理具体业务。

银行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流程由于与电算化的帐务组织与手工操作不同,所以其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及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凭证的处理要求、传递方法、传递要求等与手工操作有明显的不一样。另外,会计凭证也将由以实物凭证的传递为主转变为主要传递“电子凭证”的方式(实行“票据载留”制度)。

(四)改按科目顺序为按业务流水顺序整理会计凭证的档案管理办法。

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后,记账凭证主要有:手工编制的零星业务的手工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三个来源。记账凭证也相应分为手工凭证、机制凭证和固定凭证三类。其中,手工凭证是人工编制、手工录入的,后两者都是机器自动编制、自动转录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关心的已不再是该凭证是哪个科目的凭证问题,而是凭证的来源。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银行对记账凭证按其业务流水顺序来整理而不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整理。

(五)在会计报表、档案管理、会计职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银行会计的这种变革,作为银行会计教育的导向――教材,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才对,这几年出现许多银行会计的新教材,但大多都还沿用传统的理论和手工操作的方法。比如银行会计的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双线核算内容还是沿用手工操作的内容;其操作程序也按手工操作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具体业务处理方法也还沿用手工操作的做法等等。除此以外,目前银行会计教材的滞后还表现在业务内容的陈旧上,对近几年来由于金融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的业务内容的处理方法则没有提及。所以必须对目前的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编写要与银行的账务组织、账务处理以及具体业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相适应,同时要注意吸收国内外银行会计处理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性。

二、建立与现行银行相适应的银行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

理论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岗位,是目前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教学中能够进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却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仿真的模拟实验总是很快就滞后于银行现行实务实践。为了顺应现行银行的操作要求,应该尽快改建、扩建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安装与银行目前操作方法、操作手段相似的仿真教学软件。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特别是近年来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得突破性进展。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其特点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新的教学方式,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可以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愉快学习、情景学习、交际学习等,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的方面,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共享,校内甚至校外可得到广泛使用。可见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

会计教育是培养一线人才,在这些岗位上可以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熟练的操作技能却是必须具备的。所以银行会计教育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在非职业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 2∶1,甚至更小,而在职业专业的课程没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应在1∶1,甚至更大。当然增加实训课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教学,因为没有理论作为基础,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像无源之水,从而导致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可能真正掌握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这样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银行的有关规定稍微变化,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把正确的理论知识和现行的实务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自身必须对这个专业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群体却大部分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没有实践经验的一个群体,加上以往所学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跟得上银行现行的操作要求。

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与银行联系,构建教学与实践沟通的平台,让专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到银行业务内容以及银行相关规定、制度、操作方法、要求的变化。其次,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应当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到一线顶岗实习,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深入第一线提高职业实践能力。这样为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教授以及实践指导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同时还能匡正教材中滞后于实践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避免出现教学与现行操作实务之间出现冲突的矛盾。最后,积极培养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参加经济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成为“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4)

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市场金融行业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是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文中的高职院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的银行会计教学中,教师针对所教授的内容,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加强高职院校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就成为了每个高职院校所关注的焦点。

一、银行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析

中国现今的教育事业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现今众多高校毕业的学生并不具备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空有理论知识,导致了其在工作岗位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高校进一步实行教学的实践教学工作是多么重要的意义,当然,银行会计教学也不例外。

1.加强高职院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是进一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基本保障

对于我国当前银行会计工作而言,如果毕业生在工作之前没有任何与社会或工作岗位相关的实践经验,会使得其在工作中处处捉襟见肘,不能完全的放开手脚的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使得自身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利于自身日后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高职院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是进一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基本保障。

2.加强高职院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还是银行会计课程自身教学任务的要求

实际上,银行会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的技能课,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专业工作能力。再加上,银行会计工作有着自己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一整套完善的专业操作流程,更加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具备更高、更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其本身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任务的要求,决定了我国的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

3.学生的毕业需要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自身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的发生,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由于其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与生产能力。因此,现今各个高校的学生都开始要求在教学中要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工作,以此来保证其能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具备更高、更强的就业能力。

二、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发展自身院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就必须针对现今自身银行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在从中找到其本质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促进自身院校的教学工作发展。为此,笔者在这里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1.学生的银行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不足

由于当前银行会计工作的任务繁杂众多,导致了现今的高职院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追赶自己的教学任务,就不使得许多的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得不到应有的开展,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现今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熟练,造成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能独立的进行银行会计工作。

2.教师的理论知识充足,但是其实践知识不足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的银行会计知识的教学教师对银行会计的事务不甚了解,其只限了解自身教学的书本知识,对自身银行会计的实践内容并不了解,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其银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教学不足,使得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更好的体会到的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制约了学生日后的发展。

3.实践教学中的直观教学开展工作仍得不到重视

由于教师基于只是单存了解银行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其对会计工作中的实践操作性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就使得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采取更合理的直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现场直观的实践指导,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银行实际教学的改进措施探析

1.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

由于银行会计部门是一个对基础技能要求极高的工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要求,现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充分保障做好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工作,以此来不断增加的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

2.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注重发展自己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由于当前众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学实践科学仍缺乏专业性。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老师除了要具备更高、更强的银行会计教学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课程的专业知识,以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高职学校课堂的教师可以多与银行机构沟通,经常性的去银行进行合理科学的进修,来不断保障自身的教学实践课程能具备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能力。

3.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科学教育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61-02

审计学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修课程之一,但由于审计课程本身较抽象,市面上的审计教材中的一般审计原理理论知识就占据大半,且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难调动,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加之现有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实践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工作成就感。因此,传统审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 工作任务导向法概念

工作任务导向法是来自备受称赞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探讨运用。

工作任务导向法与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方法不同,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所教课程的内容,在课前设计一个既具有实际意义的、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把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实践密切结合的任务,并将任务下达给学生。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任务。下发的工作任务过程表一般包括任务名称、重点、任务细化分配、任务的完成计划、重点内容等。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把在任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任务完成时间与难度评估,完成心得等总结出来。

学生需要以自主或合作形式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必须掌握包括已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当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学到新知识,又掌握与知识相联系的模拟实践知识,体验操作成功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工作任务导向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审计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多停留在审计程序中,很少有具体过程的模拟操作。这是因为现今较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实践工作经验较缺乏,上课基本上根据教材传授审计思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被隔离,教学效果较差。

工作任务导向法弥补了现行审计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技能操作脱钩的不足。针对年轻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学习特点,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完成工作任务去主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地感知审计环节和工作程序。

实施好工作任务导向法必须注意一些保证措施:(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审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涉及到会计学、金融、管理、税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素质。推行工作任务导向法模式不仅促使教师备课要知识多样化,更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2)从需求出发选择或自编合适教材。市面上审计教材水平高低不一,其中的重点会计师审计部分的内容来自西方教材,表述较抽象,许多只是对审计程序的简单列举,无法适应工作任务导向法审计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教材,特别要强调实践技能操作部分,形成活页纸、工作页,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3)改变考核方式。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绩,不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新的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应提高实践和出勤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甚至可不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只采用平时在小组学习中个人自评与团队内部结合考评的方式。

三 在银行存款审计中使用工作任务导向法举例

首先,了解本次教学的工作任务及目标。(1)课程内容:银行存款审计的目标与实质性程序;(2)教学目标:认识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并选择合适的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最后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其次,工作任务要具体布置(把学生分组,每组选出负责人)。

[项目1]了解银行存款审计目标,选择恰当的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

活动导入:银行存款概念及使用规范知识介绍。

操作程序:学生自主看书,并小组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项目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与检查(操作重点)。

活动导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相关知识介绍。提出问题:如果注册会计师需要自己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何操作?如果被审单位同意提供银行存款的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在取得后,如何检查?

必备知识:(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程序;(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程序。

如果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在取得后,应先检查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真实性和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若存在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项目要作相应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审查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性并不能只依据调节以后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是否相等,还要在查明余额相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

技能操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如何进行银行存款询证,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完成后,采取小组内互评,负责人点评,最后教师总评。

再次,知识总结。(1)关键知识复习:包括银行存款审计目标;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2)关键操作要点强调: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填制方法;银行询证执行程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程序。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略)。

四 结束语

在审计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能使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工作任务为中心,很好地体现高职审计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使教、学、做、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有些学校教师对德国“双元制”的内涵和理念理解不够,实践中过于生搬硬套,导致过度削减基础理论教学,甚至将专业课教材完全抛开,单纯只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致使教学效果滑向了另一极端,这需要警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6)

二、相关文献综述

熊焰韧和苏文兵(2008)[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数据表明,管理会计方法的理念不断被中国企业所接受,但是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还相当有限。喻晓飞(2010)[2]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理论和实践脱节、管理会计缺乏规范及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等,指出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软件开发、完善企业制度等方面加大管理会计应用。郭晓梅和苏月嫦(2006)[3]认为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局限是技术层面,尤其是采集基础数据和建立数据仓库的基本框架。冯巧根(2009)[4]提出从CSR的伦理观考察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来解决企业风险管理、创新管理投资模式以及重新定位公司治理作用。潘飞和王悦(2010)[5]通过文献研究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后,认为管理会计在中国应用的突出难题是如何有效地将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本土化,并且找到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发展模式。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目前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肖文东(2011)[6]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出发,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及国外同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从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会计工具、明晰产品和条线结构、改进资本分摊模型、改进成本分摊方法等方面指出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方向。朱承静(2012)[7]认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主要存在决策层重视不够、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基础信息薄弱、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并从这些方面分别提出对策建议。戴璐和汤谷良(2014)[8]引入吸收能力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应用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围绕显性知识的传授和吸收取得了明显效果,促成中方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了改进。但国有商业银行简单模仿外资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不能快速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学术界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管理会计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应用程度、管理会计的功能或方法应用现状分析等。本文则另辟蹊径,从应用路径的视角,尝试为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循序渐进地应用管理会计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功能指明方向。

三、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各商业银行试图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思想和内容,结合国内银行体系的特点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具体见表1所示。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各种方法应用的具体情况如下: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部分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构绩效、产品绩效和部门绩效挂钩的全方位预算约束体系;费用核算方面,推行财务集中,将费用核算的层级上移,同时采用总量控制和收入成本比例控制的方法控制费用;资金管理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面,各商业银行普遍拥有自己的资金池,将资金转移到省级分行或总行进行调度,分支行在资金上存和使用时按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计算成本和收入;绩效考核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有些已经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并结合成本、利润、业务量等指标形成多维度的考核框架。

四、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及项目实施情况,管理会计系统上线时间普遍较长,且在全面上线后,充分利用其系统的银行并不多,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做到利用管理会计系统的成本分摊模块,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用程度不高,取向不全面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等方面,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等方法体系及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等工作程序,具有分析、决策、计划、控制、成本计算等功能。而在商业银行的管理实务中,管理会计应用取向不全面,目前只是侧重建立了责任会计中心、业绩评价等,在成本管理中未能建立以网点为成本核算单位的核算体系,内部资金定价方法未能结合银行实际经营状况。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程度不高。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领导层重视程度不高,二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存在关系。商业银行领导层对管理会计应用重视程度不高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如果领导层不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程序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应用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之间容易出现问题,而分支机构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时,将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目前仅有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仅对银行内部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并不能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种类、价格和营销活动等信息。此外,商业银行因系统众多致使信息数据过度分散化、碎片化,这些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造成一定阻碍。

五、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既涉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商业银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也涉及在管理实务中如何选择管理会计模式、如何解决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应遵循一定的路径,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应遵循以下路径:改善内部环境———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选择应用模式———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

在充分重视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以及如何与本行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第一,由于管理会计理论源于工业企业,在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时,应在实施方法和应用假设上进行修正和创新;第二,对是否能将管理会计的应用延伸到基层网点、人员进行研究,创新信息采集方式,确保数据的可信度较高;第三,对配套的管理会计系统如何设计、如何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系统研究;第四,对业绩考核体系、FTP定价机制进行充分研究;第五,研究如何将管理会计的信息范围进行拓展,将竞争对手和外部环境的数据纳入,进而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参考价值。

(三)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大数据+信息披露的管理会计模式,将生产数据与财务数据有机结合,提供自动分析预警;可以选择互联网+App的手机应用会计报告模式,将信息披露工具与手机App相连接,实现大数据实时控制、反馈和预警,实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相互补充,并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动画或图表等形式。

(四)因地制宜,建立合适的管理会计系统

管理会计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价值进行计量的会计,是对过去数据的分析、现在数据的重构、未来数据的预测过程。商业银行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行的规模和组织体系,设计和建立适合本行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分客户、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机构预算、业务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税务成本、内部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EVA)、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前、中、后”一体的管理循环。

(五)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

在管理会计从研发到实施的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漏洞和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研究和管理部门应在正式推广管理会计系统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在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采集各个条线、部门的反馈建议,在新业务开展时,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维护,及时优化管理会计系统。在反馈建议的工作中,为调动员工反馈的积极性,也可设立激励机制。在管理实务中,由于经营的业务种类以及涉及的部门机构较多,商业银行在遵循以上路径实施管理会计时可以采用先研究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应用方式。

六、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种类、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优化运营管理方面,管理会计的引入、管理会计理论和本行实践的结合与创新是商业银行的有效选择。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时在方法和模式上会存在差异,但遵循的原则和路径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王光国 王广智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研究院 南京西部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J].会计研究,2008(11):84-90.

[2]喻晓飞.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7):34-36.

[3]郭晓梅,苏月嫦.管理会计应用的瓶颈和突破[J].经济问题,2006(1):69-71.

[4]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80-88.

[5]潘飞,王悦.中国管理会计的若干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0(3):27-31.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7)

一、“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高校“银行会计学”课程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一是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志学红主编的《银行会计》,有关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核算还继续使用“活期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科目,而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除同业存放款项以外的其他存款都通过“吸收存款”科目核算。此外,该教材有关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核算,仍使用“外汇买卖”科目,而新会计准则规定使用“货币兑换”科目。也有一些学者对“银行会计学”课程教材按新准则进行部分修订,但仍需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是教材各成体系,导致同一业务内容银行账务处理不一致。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孟艳琼主编的《金融企业会计》中有关商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的日常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是“联行往账”和“联行来账”科目,有关全国联行往来汇差资金清算,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全国联行汇差”和“汇差资金划拨”科目;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温红梅主编的《银行会计学》有关商业银行联行往来核算,使用的则是“清算资金往来”“存放系统内款项”和“系统内存放款项”科目。对于同一业务内容,不同教材所讲解的银行的账务处理方法不一致,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三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务,银行新兴业务内容涉及较少。现有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联行往来、金融机构往来和支付结算业务核算的介绍,这些内容除了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业务,其他业务都很抽象,教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也枯燥乏味。而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业务,如按揭贷款业务等,现有的教材却少有讲解。

四是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法为主,较少运用实践教学法。目前,多数普通高校的“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单纯的教师讲授为主,较少运用实践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了银行会计实验室,希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资金有限,银行会计实验室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原因分析

第一,新会计准则与银行业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如贷款损失准备,银监会要求按五级分类乘以相应比例来计算,而新会计准则要求按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来计算,造成各银行执行规则不统一。在税务政策方面,如财政部2005年下发的《关于缩短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期限的通知》中对利息收入“双90天”的政策规定与新准则规定有矛盾,按新准则利息收入确认应由原按合同利率法改为实际利率法,但执行新准则的商业银行为了便于计算缴纳营业税仍按照合同利息核算营业税。新会计准则与银行业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致使新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除了上市银行按照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他银行尚未执行。

第二,商业银行的日常会计核算可以根据自设的会计科目进行。银行会计的核算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现行会计政策法规允许各商业银行除使用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外,还可以结合本行的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设置专用会计科目,使各商业银行在核算上自成体系,同类金融产品和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在不同的金融企业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现有的“银行会计学”教材自成体系,同一业务内容账务处理方法不一致,甚至连使用的会计科目都不完全相同。

第三,高校教师实践经验欠缺。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高校教师很难去银行调研学习,更不用说去顶岗锻炼学习。由于对银行的业务接触少,高校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重理论、轻实务,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

第四,实践教学实施困难。实践教学有助于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学校的教学资金有限,诸多原因致使实践教学法难以实施。

三、改善“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1.用政策鼓励银行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

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向国家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倡导、建立和实施有关商业银行“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奖励与支持计划,成为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商业银行政府可以根据每年接纳的实习生人数减免一定比例的税额,或者给这些银行授予相关名誉,提高其社会形象。

2.高校教师与银行专家合作,共同编写教材

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建议高校教师与银行专家合作,共同编写“银行会计学”课程教材,既能发挥教师理论系统化水平高和银行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和银行专家理论不系统的缺点,使教材符合新准则的有关规定、银行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论与实际相一致,提高“银行会计学”课程教材内容的适用性。

3.聘请银行专家对教材难点进行讲解

联行往来、同业往来等业务内容非常抽象,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要求教学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银行专家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这样教学效果较佳,教学效率较高。

4.优化教学方法

第一,讲授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相结合。讲授教学法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但讲授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教师“怎么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讲授教学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学生“怎么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养成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的习惯,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讲授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相结合。讲授教学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能有效地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讲授教学法的不足。“银行会计学”课程采用实践教学法,有助于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设立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在学生了解某种核算业务的所需凭证及核算过程后,采用实践模拟方式,让学生亲自传递凭证、操作模拟银行会计核算的某阶段或全过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能在头脑中形象地呈现出清晰的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这一业务核算的理解。

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

第四,采用图示教学法。图示教学法通过简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能够展现抽象的思维过程,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模像直观与语言直观的创新,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联系,有利用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和图示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各清算行在同城票据交换中应收金额、应付金额的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钟云燕.商业银行会计课堂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7,(5).

[2]志学红.银行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孟艳琼.金融企业会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8)

谢霖,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现常州市武进区)罗墅湾。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先在日本明治大学专修法律,后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商科,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清宣统元年)学成回国,从此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期间,1907年与孟森(1869~1937年,历史学家)合著《银行簿记学》一书在日本东京出版,中、日两国发行,展开了谢氏会计理论研究壮丽画卷的序幕。

回国后的第2年,清朝政府开考经济特科,以优异成绩被收录商科举人学衙(亦称商科举人学位),获举人“功名”。随即被派第一次进川任四川总督衙门秘书(文案委员),后改任劝业道署商务科员、科长兼成都商学堂教员,开始了会计教育生涯。

1912年(民国元年),坐上了大清银行(即后来的中国银行)总司账(总会计师)的交椅,踏上了终生难以割舍的会计实务之旅。翌年,与钱应清、杨汝梅(予戒)先生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之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邮政司科长、中央银行总会计师兼两湖明德大学讲师、交通银行总会计师;1919年4月至1922年2月,担任戊通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第2任总经理。期间,他一边从事会计实务,一边对会计实践系统化、规范化,编著《实用银行会计》一书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民国初年,拥护孙中山,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受聘担任广州大元帅府会计长,使自己的会计职业仕途达到了顶峰。

1918年,对于谢氏和中国会计事业都是值得牢记的日子。6月,他上书北京政府农商部、财政部,呈请执行会计师业务获批。受两部之托起草的《会计师暂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10条9月公布试行。被授予第1号会计师证书,成为中国会计师第1人。同年末至次年初,先在北京开设我国第1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正则”),后在天津设立分所,开创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之先河。

同年,受蔡元培校长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新会计。此后,兼任国立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北法商学院、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等院校教授,担任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光华大学会计系主任及商学院院长、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等职。与此同时,还担任华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南京大同面粉厂厂长。

1926年,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1927年,加入以刘大钧(1891~1962年,经济学家)为社长于1923年创立的中国经济学社。1932年,在上海创立正则会计事务所并任中央银行秘书长。1935年,入川,他被任命为四川财政特派员,第二次入川整理四川财政。后因四川地方钞票兑换率过低,有损民众利益,愤而直谏,遭到当局不满,被免去职务。

1937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转折,时任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的谢氏辞去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受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的委托,始任光华大学董事,第三次入川赴蓉负责筹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现西南财经大学渊源之一)并担任筹备主任。翌年,受聘谢担任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副校长,主持校务。1943年,因教育经费得不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支持,学生闹,被迫辞去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副校长职务,继续担任学校董事、常务董事,兼任成都各高校教授,在成都、重庆开办会计师事务所,到乐山、雅安、自流井等地开办分所。1945年担任私立光华小学董事长。

谢氏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履行会计师职责。1944年,应重庆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之邀,赴美参与同加方的经济合同谈判,为民生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被加方称为“世界上最有能耐的会计师”。由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成都市商业局顾问、市人民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在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被扣上“”帽子,随后由子女迎往北京居住,颐养天年。

1969年2月,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的“三朝元老”,我国会计学界的鼻祖,走完了艰难曲折、辉煌壮丽的会计人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4岁。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2。

2001年,被列入20世纪19位中国会计人物收录于《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人物)》(王建忠,《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排第2位。

二、《银行簿记学》及其理论贡献

谢氏为传播会计和经济管理知识,在簿记与会计、银行簿记与会计、成本会计及政府会计等多个领域,独著和与合作撰述教材、专著、会计制度等共30多部,独撰和与他人合作撰写会计学术论文及会计公文30多篇。

会计簿记类教材。主要有《实用簿记学》(与徐炎合著,正则会计事务所1946年)和《实用改良中式账簿》(同前1937),《实用基础簿记》,《会计学》、《簿记学》、《成本会计》和《改良中式会计》等。

银行簿记与会计类教材。主要有《银行簿记学》(与孟森合著,日本江户簿记学会1907年),《实用银行会计》(商务印书馆1912年),《实用银行簿记》(同前1925年),《实用银行簿记学》(同前1935年),《银行簿记》(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36年)和《银行计算法》(与李澄合著)等。

会计制度类。主要有《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规程》(商务印书馆1936年),《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规程账簿表单格式》(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重庆市自来水厂会计规程》(上海北成都路美术印书馆1936年),《中国自由职业会计制度兴所得税・简易中式会计制度・所得税法规及报告表式汇编》(与陈德荣合编,正则会计事务所1937年),以及《实用改良中式账簿》(同前)。

会计与商法类教材。主要有《银行簿记法》(与李澄合编,中国图书公司1920年),《公司法要义》(商务印书馆1934年),《票据法要义》(同前1937年),《海商法要义》和《破产法要义》等。

此外,还有《实用政府会计》(与林树湘合著,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41年),《中国之会计师制度》(同前),《银行经营论》(与李澄合著,中国图书公司),《银行制度论》(与李澄编,同前),《运输学》(与徐炎合著,1949年),《铁道会计》、《审计学要义》、《商人通义讲义》教材和专著。还校阅《会计数学入门》(余介石、余子合著,中华书局1946年)。

从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先生撰写的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会计理论文章。主要有《论股份有限公司分次缴股方法不宜适用于中国》(《银行周报》1937年第1期)和《新式会计方法在中国之过去与未来》(《会计杂志》,1934年3卷2期)等。

会计制度与法律类论文。主要有《新式工商业会计之必要事项》(《四川经济月刊》1935年第5期),《工商业会计与法律之关系》(《光华大学半月刊》1935年第2期),《中国现在实行的所得税》(同前1936年第3~4期),《呈实业部解释会计师条例第16条疑义由》(与奚玉书、江万平合作,《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1936年第60期),《全国工商会计制度简易改革之方法》(《与汉口商业月刊》1937年第1期)和《会计法律与工商业》(同前1937年第1期)。

会计实务工作报告。主要有《[民]廿三年度第二届决算报告》(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1935年第56~58期),《[民]廿四年度第一届决算报告》(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同前1935年第59期)和《廿年来从事会计工作之经过》(《光华大学半月刊》1936年第10期)等。

会计公文。主要有,在《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上,1935年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呈覆遵令设立识字学校文》,《呈社会局检送会员名册请各法院备案函》,《呈市社会局请监督工商业清算文》和《呈司法行政部检送会员名册请令行本市各级法院遇案轮流选任文》(以上第59期);《呈市社会局呈报会员兼职情形文》和《呈市党部及社会局为定期举行会员会请派员会指导文》(以上第53~55期);《呈社会局请遇案轮流选任文》(第56~58期)等; 1936年与贝祖翼、奚玉书合作《呈立法院请规定核办人民请求事项应有一定日限由》(第60期)一文。

此外,还有《成都自来水与市政建设》(《成都市》1945年第1期)和《序》(1949年)等。

谢氏的会计论著,对我国会计理论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为我国会计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给会计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下面以《银行簿记学》一书为代表,介绍谢氏对中国会计理论的贡献。

《银行簿记学》一书,是继清末外官吏蔡锡勇著《连环账谱》之后,由国人用中文介绍西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第二部会计著作,溶会计方法介绍与会计理论阐述于一体,既是谢氏的处女作,又是其代表作,于1907年由日本江户簿记学会印刷发行。该书兼容了西欧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理论部分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银行簿记学》的基本内容为蓝本,银行账簿设置方面借鉴了早稻田大学的研究成果,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阐述参考了日本学者米田喜的《簿记学讲义》。其主要贡献在于,首次引入了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给国人以新的启示。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为我国第一部专业簿记著作。《银行簿记学》一书,虽是继蔡锡勇著《连环账谱》(1905年)之后我国近代第二部会计著作。两者相比,蔡氏的著作可称为一部普通簿记学,谢氏的著作则是一部专门针对银行业的专业簿记学。所以,它虽为我国第2部会计著作,但在专业会计领域,尤其在专业簿记学领域实为我国第一。

二是为中国会计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与方法。除首次将西式记账凭证(专用“传票”)的格式及运用方法,会计报表(借贷平衡试算表、借贷对照表、损益计算书)的格式及编制方法,借贷记账符号及借方和贷方的明确含义与账项处理方法传入中国之外,还详细地介绍了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以及主次分明的新式银行账簿组织等新的簿记概念与方法。

三是引进了融中西式簿记为一体具有日本银行簿记特色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这种经过改良适应东方人语言习惯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虽然与原滋原味的“普通借贷分录法”有一定距离,但同《连环账谱》中用“有该(收)必有存(付),该(收)存(付)必相等”,来解释西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相比,既适合中国人的习惯,又同“普通借贷分录法”更为接近,确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为后来兴起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提供了范例。

四是为指导我国会计改良的重要著作。由于该书既以日本会计学者的簿记理论著作为蓝本,又有谢氏等人的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国人的习惯而阐明发挥,克服了《连环账谱》“设例详备而释理不足”之缺陷,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更有利于西方簿记成为中国化、大众化的普通商业语言,从而为作者后来在大清银行等企业推行“现金式借贷分录法”,初试会计改良,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该书实为指导我国会计改良之重要著作。

该书的出版问世,给沉寂几千年的中国会计之海荡起层层漪涟,为1930年中国掀起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银行簿记学》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正如杨时展教授所言:它“和《连环账谱》并辔联镳,带动了中国会计学术的发展。……作为商品经济的灵魂的会计,其著作终于也在老大封建的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了。……如果说,帕乔利的书使帕乔利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会计学的鼻祖,则蔡、谢两位的书当然也使他们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的鼻祖。”

三、实务及“正则”与中式簿记改良的主要贡献

谢霖会计大师,对中国会计实务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办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探索中式簿记改良。

谢霖先生是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1918年以前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欧美及日本已经比较普遍,我国尚无此制度。当时的上海已有对外经济往来,其中的经济纠纷、涉讼案件都由上海外国会计师――法国的达理(Dare Mareell)、英国的麦克劳(A.Mclure)仲裁,即使原告被告双方都是中国人,也得由外国会计师清算账目,或作出鉴定,往往丧失。谢氏出于爱国义愤,维护民族利益,于1918年6月呈请北京政府农商部、财政部,建议制订会计师条例,得到两部响应,受托代拟《章程》10条及批文底稿。《章程》从会计师资格、申请会计师执业手续、会计师执业范围及取酬、会计师执业纪律及处分等方面,规范了会计师制度,特别是对会计师资格的规定比较详细,要求比较严格。其具体规定为:凡是要取得会计师资格者,必须是本国年满30岁以上的男子,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本国或外国商科或商业专门学校3年以上毕业,得有文凭者;在资本50万以上银行或公司充任会计主要职员5年以上者。《章程》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第1部“会计师制度”的诞生,催生了我国第1个会计师和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我国会计事业迈开了崭新的步伐,进入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快车道。

谢氏为我国创办会计师事务所第1人。1918年,他领到第1号会计师证书后,于7月在《银行周报》第58号封底刊登“农商部、财政部批准谢霖会计师事务所广告”,向社会公告该事务所承办:检查账目并出证明书、清算账目并制报告表、规定会计章程及账簿组织、编制统计报告、答复关于会计之咨询等事务,标志中国注册会计师开始执业。是年末至次年初,谢氏与秦开、杨曾询等人合作在北京开设了我国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复又于天津开办分所。后因业务发展需要,1930年将总所迁至上海,再发展到汉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迁到四川成都。经过数10年的发展,“正则”的分支机构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杭州、芜湖、南昌、长沙、常德、汉口、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济南、开封、太原、衡阳、湘潭、沙市等20多个大中城市,都开展了执业会计师业务。1957年,因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而结束业务。当年,“正则”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齐名,在全国会计界中享有很高的信誉。时至今日,“正则”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民国时期创办并延续下来仅有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

谢氏不仅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会计师业务;而且在事务所内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以此为基础,宣传西方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他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任职期间,将两行总行及各分行的会计人员分批调京,让他们在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会计人才。后来,会计补习学校从北京的“正则”本部发展到外地的其他分所。抗日战争前夕,在汉口正则会计师事务附设了补习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成都、重庆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先后增设了会计补习学校。可谓会计事务所开到哪,补习学校就办到哪。“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一所会计补习学校,(周舜臣、李凤鸣,1987)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初、中级会计专门人才,而且为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积累了经验。此外,“正则”还利用事务所编辑出版会计书籍,既普及和传播西方簿记知识,又为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提供教本。如前,谢霖先生的不少会计著作和教材就是通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出版发行的。

谢霖教授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先驱。清末民初,一些官办、商办企业相继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的逐渐增加,中国旧式收付会计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旧式收付簿记势在必行。1912年,他担任中国银行总会计师后,对该行推行了一系列会计改革措施。5年后的1917年,在履行交通银行总会计师职责时,又对交通银行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他根据西方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和银行业务特点,设置了适合中国的银行账簿组织体系,首次采用西式账页和阿拉伯数字,以传票为记账依据,用“借贷”作为记账方位标志取代了“上收下付”式垂直型账户,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收付记账法改革为“现金式借贷分录法”。使我国由传统的单式记账向科学的复式记账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借贷复式记账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谢氏推行的会计改良,得到会计同行的高度赞扬。有关资料表明,顾准先生在1934年6月回顾此事时说“中国银行由谢霖、杨介眉(1884~1942年,银行家)改革会计试用新式制度,实为银行应用新式会计的嚆矢”。(毛伯林,2002)

1934年山西省政府修建同蒲铁路,邀请“正则”代拟会计制度,谢氏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后为之设计的中式铁路会计制度,实施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由哪国修建铁路便采用该国会计制度的惯例,挽回了民族尊严,得到了国内铁路会计专家的高度赞赏。

谢师还长期活跃在经济与会计学界,发挥着引领与主导作用。1913年,与杨汝梅(予戒)、钱应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1926年,继我国第1个会计师公会――上海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成立之后,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为广大经济与会计学界,进行经验交流、学术探讨搭建平台。

四、教育的主要贡献

谢霖教授在开办会计实业、改革旧的会计制度,著书立说、引进会计理论的同时,致力于会计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及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在他门下走出了薛迪符、钱培钧和归润章等众多会计大家名师。

谢师是我国早期复式会计的传播者。清朝末年,在他步入职场不久,即担任劝业道署商务科长之初就举办商务传习所,自任所长讲授复式会计,为我国培养了新式会计人才。此后,他被当时的教育家胡元先生聘为两湖明德大学教授,讲授复式会计;谢师数十年先后在全国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讲授新会计、复式会计、银行簿记、银行会计和铁路会计等课程,为改善我国旧式会计教育状况,推动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谢师是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创办者。1937年,他受命第3次入川,亲手创办了光华大学成都分部。这是一所多层次(包括本科、专科、预科、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多学科(含文、法、商3个学院和中文、外文、政治、数学、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经济等)的综合性大学。在教学中,谢霖教授除亲临教学一线为学生讲授会计课程外,还延聘了叶圣陶、罗章龙、薛迪靖、杨佑之等一大批各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真可谓教授如云、人才荟萃,使这所学校很快就成为全国有影响、有成就的高等学府。

谢师推崇的“母实业父教育”的办学宗旨,倡导的“严谨、勤奋、求实、为公”的校训,贯穿着办学岁月,赋予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与正则补习学校的无尽活力,激励着无数会计学人奋发向上。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9)

随着我国加快对银行的改革步伐和金融业在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为客户做好金融服务,进而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各家银行的首要课题[1]。

1 银行服务

世界上对服务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同时发生、接受与感受。它是无形的,是可以感知和测量的。后来,学者们把服务质量评价的概念引入到银行业领域,成为衡量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银行服务质量是影响银行声誉的重要因素,是银行间竞争的重要手段,是银行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银行服务质量是银行在与顾客交流过程中通过各种因素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来实现银行利益。它受到银行员工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同时,银行的环境和设施也会对顾客满意产生影响[2]。

2 研究现状

专业的银行服务质量需要定量的评价来规范,因而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现而今的银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前部分学者对于银行业服务的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概述,较少有文献针对具体的评价实施细则进行探究,导致当下银行业缺乏科学完备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来规范银行机构及银行从业者的日常工作。

目前,银行业的服务评级标准过于依赖于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可操作性,标准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顾客体验标准―即可接受度的标准。因此,研究基于现实的心理主观接受度问题,将心理接受度指标作为制定评价分级指标的起点。本文努力构建出银行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一套银行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的服务评价标准,用于规范我国银行业服务水平、支撑我国银行业从业监管的政策法规建设。

3 研究意义

银行业服务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银行业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和设立既是为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国内银行业的安全运行的程度和状况提供逻辑框架和方法论的基础,也是建立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基础性工作。

确立银行业服务质量的技术评价体系,不仅需要从银行业的现实状况入手,还必须要进行基础理论探索和研究。本研究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银行业服务特征模型、提出一个相对完善的银行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法、调查法

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银行服务的概念、理论基础、内涵与外延、以及银行服务的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4.2 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银行业服务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银行业服务评价体系,不仅需要从银行业的现实状况入手,还必须要进行基础理论探索和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化学、心理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视角,对银行提供服务的内容、方式及金融产品和辅助设备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描述和评估不同客户群体对银行服务内容的不同感知。

5 指标体系的提出

笔者前期进行大量的访谈和调研,并查阅了大量银行业的相关数据,再结合差距分析模型,最终笔者设计了如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如下表1所示[3]。该指标体系从先进性、安全性、信任性、感觉性、专业性、反应性6个纬度对银行服务业进行评判[4]。

6 数据验证

为确定指标体系的准确性,笔者将所建立的指标作成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分析。笔者以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为调研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该指标体系作出初步的评估。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3进行。

笔者根据开放式问卷,以及有关专家意见,编制出《银行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问卷》。此问卷的对指标体系的20项指标均辅之以实例,以使被试更好的理解题目。本问卷包括51个条目,采用五点评分法,分别为“非常认可”、“认可”、“中立”、“不太认可”、“完全不认可”。共发放问卷500份,成功回收468份。

⑴本研究采用题总相关法进行区分度验证。计算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剔除相关度低于0.3的题目。所有推荐题目得分与总分相关性达到显著相关,由此说明量表中所有题目都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⑵对问卷中的51个问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经检验,题目的KMO=0.736,Bartlett球形检验X2=1353.248,df=76,p=0.000,说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进一步的主成份分析法以根特征大于1作为提取因子的标准,保留因子复合大于0.4的项目,并按照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旋转,极大方差旋转后显示各个题目的负荷均在0.546以上,各因子变量的题目可有效归纳出六个纬度,说此问卷设计的科学合理。

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检验,考察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数据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六个纬度和整个问卷的测量信度都很好,信度系数均在0.63以上,总的信度在0.8以上。这说明该问卷是可靠的、可以信赖的。

⑷我们通过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检验被试者在在性别、年龄、学历、地域等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对各评价指标的认识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历、地域对本指标体系测评均不存在明晰差异,说明本指标体系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域的受众群体。

7 总结

本研究提出的《银行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从先进性、安全性、信任性、感觉性、专业性、反应性6个纬度进行划分,并具体划分出20个一级评价指标,数据分析表明此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普适性,适合不同年龄、学历、地域的受众。

8 展望

随着物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中越发占居突出的地位。并且根据各项研究显示,服务质量已成为物联网经济体现差异化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决定因素。

鉴于电子商务的特性,传统的服务质量模型已无法适用于网络环境,而对于在线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学术界与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系统的观点,尤其在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物联网现代化电子商务领域。目前,针对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所作的学术研究甚少,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把《银行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并重点将《银行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细化,以提高它应用的可操作性。最终,达到典型示范的应用作用。

银行会计学论文篇(10)

 

 

1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商业银行是依照法律设立的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其经营对象、交易特征、机构分布、社会影响等特征决定了他是风险聚集性很强的特殊企业。作为金融企业,银行通过吸收储户的存款,管理着巨额的资金,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随着国家对银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银行业内部风险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银行内管理人员或一般员工职业犯法、挪用储户资金等现象造成银行巨大损失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并且我国银行业在逐步加大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最为关注的不良资产问题往往也与违规行为相关联。业内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是屡屡出现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的摆在了我国银行界的议事日程之中。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是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延伸,由于历史的原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张及商业银行内部金融案件的逐年增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日益受到重视。 

 

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模式上的缺陷 

 

2.1 内部审计的方法手段落后 

与国际大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手段明显落后,主要运用原始的审计方法,即通过查凭证、翻账簿、看报表取得审计资料,上作效率低,发现问题滞后,对问题的定性主观性强,影响审计上作质量。在现场审计中,虽然也使用了计算机,但只是起到记录、制表和打印功能,计算机技术还没有运用到整个内审监督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处理审计事务的系统软件,无法与业务处理系统接口。

2.2 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监督能力有限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众多和网点分散,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接触到现金和证券等,并有权限进入客户的账户,一项微小的控制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出现大的问题,因此,内部控制和审计任务非常繁重。而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导致审计监督不连续,审计面窄和间隔时问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2.3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但仍存在一批尚未理顺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总行设立的审计部只是一个职能部门,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2)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受总行审计部和本级行的双重领导,不利于其对本级行实行有效监督;(3)一级分行总审计室所派驻的办事处,实质上是原来二级分行审计机构的简单组合,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实行跨区域管理。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构建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是要营造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按照有利于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法人体制,有利于促进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原则,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分级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重构大一统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1)建立“下管一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双向服务”的大一统内部审计体制。(2)建立内部审计中心上作制度,实现内审上作的制度化、规范化。(3)建立经济处罚和责任处罚制度,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具有必要的制约手段。一方面,由于分支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因此赋予内部审计一定的经济处罚权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肩负着对管理活动进行监控的职责,也应当具有必要的责任处罚权。对未尽到职责的责任人按照责任制度进行处罚,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上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手段。(4)推陈出新,探索科学实用的审计方法。运用风险控制模型,做好重点防范上作。加强非现场稽核,增强内部审计上作的风险预警能力。(5)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高素质的人员是高质量工作的保证。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大众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 工程策划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