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影像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06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O40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97-01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一些科幻大片当中曾经令人叹为观止的显示技术已逐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1977年美国卢卡斯电影公司出品的《星球大战》中的经典片段,画面中的人物悬浮在空,立体且逼真的形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40多年前全世界的观众正是通过这部科幻大片第一次知道了一个新技术――全息成像。

《少数派报告》中主演汤姆・克鲁斯通过录制的全息影像怀念逝去的妻儿。《钢铁侠》中玩转各种高科技的主人公利用全息技术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铠甲模型。这些大片中对全息技术的展示给人们带来了“无全息,不科幻”的印象。全息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世界。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古德曼和劳伦斯等人提出了新的全息概念――数字全息技术,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时代。到了 90 年代,随着高分辨率 CCD的出现,人们开始用光敏电子元件代替传统的感光胶片或新型光敏等介质记录全息图,并用数字方式通过电脑模拟光学衍射来呈现影像,使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真正实现了数字化。

随着人们逐渐不满足普通的3D立体成像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更多的数字全息技术和成像介质的研究成果出现,出现了一批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产品,并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去年11月,英国《自然》杂志封面文章介绍的新成果,显示科学家们已发明出近乎实时传送水平的3D全息成像技术,即“全息网真”。《每日邮报》评论称该突破将可使电视电影、电脑游戏、街头3D广告甚至远程医疗出现彻底革命,这是一场目前仍然处于襁褓中蓄势待发的革命。

即便如此,全息技术的制作者们始终没有突破一个难点,那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全息影像,全息投影在了某种介质上如全息膜、水雾等,或者投射在一个搭建好的三维空间中,真正意义上投射在空气中、不需要任何介质的三维全息影像并没有实现,现实和我们在星球大战中的想象还有一步之遥。

相应产品:

1.HOLOPRO全息屏幕

Holopro将高科技全息膜嵌入Amiran玻璃中,使之成为完美的Holopro全息投影屏幕,有正投屏和背投屏两种可供选择。它也完全可以在户外使用,不会受到任何户外强光的干扰,清晰度与室内相比毫不逊色,且寿命可长达数十年。

2.HoloProTMbeMerlin 交互系统

它主要是利用光检测及影像动作识别非接触式交互技术。对操作者的动作进行捕捉识别。参观者既可以使用传统的接触式方法直接对透明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非接触式方法,与玻璃表面保持一定距离(0-150CM)进行操作,实现信息导航查询功能以及互动特效功能。

3.360.HOLOPRO全息立体成像

360度成像系统柜体外观时尚美观,有科技感。顶端四面透明,真正的空间成像色彩鲜艳,对比度、清晰度高,有空间感、透视感。形成空中幻象中间可结合实物,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可做成全息幻影舞台,产品立体360度的演示;真人和虚幻人同台表演;科技馆的梦幻舞台等各类互动展示,也可配加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案例:日本利用全息技术制作的虚拟国民偶像――初音未来,成为了第一个运用全息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演唱会中使用的3D全息透明屏幕是一种采用了全息技术的透明投影屏幕,具有全息图像的特点,只显示来自某一特定角度的图像,而忽略其他角度的光线,即使是在环境光线很亮的地方,也能显示非常明亮、清晰的影像。

美国公告牌颁奖仪式上,已去世多年的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出现在舞台上,用人们熟悉的方式边唱边跳。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的实现,不得不提起另一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为了让电影中英俊帅气的布拉德・皮特变成一个干瘪的老头并安放到一个幼小的孩童身上,设计团队拍下了布拉德・皮特的120种表情,并把这些表情放入不同的3D模型中,利用数字技术将不同阶段的扮演者身体合成了一个人,影片中男主人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出自皮特,而迈克尔・杰克逊复活之所以惟妙惟肖,正是把这部电影中使用的技术搬到了现实:6个投影仪、1个倾斜的全息膜加之舞台效果,主办方将以真人为原型动画合成的杰克逊投射到舞台中,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真假难辨的演出。

只有将全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才能发挥全息技术的真正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科技为我们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未来新“视界”。

参考文献:

[1]罗鹏,吕晓旭,钟丽.数字全息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激光杂志,2006(06).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2)

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逐渐从传统静态设计发展到互动式设计模式,全息影像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和展示途径。这种现代时尚的交互手段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过程。将全息影像技术引入到商业广告领域并加以应用推广,其良好的互动和逼真的体验过程将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息影像技术

1.新媒体时代的缘起

“新媒体”一词最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1967年,时任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的P.Goldmark在开发EVR的商品计划当中首次提出“新媒体”一词,之后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扩散开来。“新媒体”中“新”的概念是相对的,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产物,相对于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它是以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媒介,以卫星、无线通讯网、互联网等渠道为途径,进行娱乐和信息供给的传播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内部的相互交流增多、相互依赖加强,信息传播迅速,广泛缩短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在全球范围内,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已经将新媒体推到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之位,它在迅速蔓延的同时也将我们的生活引入了一番新的天地。

2.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与原理

1947年,全息影像技术初次被发现和研究,DennisGabor提出了全息影像技术的成像概念,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曼等人提出了数字全息技术这一全新的全息概念,由此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新时代。全息影像技术是能够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把物体反射特定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在狭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指的是扫描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点,通过扫描个点的信息排列形成真3D影像。在广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是光学上极具前沿性的一项新式技术,它通过寻找灵敏记录的介质和合适的再现方式完美地结合了信息存储和激光技术。众所周知,所有的光均具有颜色、方向以及明暗强弱三种属性,无论是早期的银版摄像、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只能记录三种属性其中之一,唯有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同时捕捉到光的三种属性,真实再现物体在三维空间的真实景象。该技术包含了物体的大量数据信息,以此制作的三维立体影像给观察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3.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息影像技术从提出、发展到普及,如今已经与诸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全息模压、全息储存、全息显示等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制造成本随之降低,信息存储量随之丰富,该技术愈来愈显现出影像色彩丰富、观看角度灵活自由等优势之处。虽然当前的全息影像技术还没有完美到如同电影效所展现的那般,但是该技术的视觉和感受效果已经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二、全息摄影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国外应用现状

国外已有很多知名品牌的广告产品采用全息影像技术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比如2010年时装品牌博柏利的时装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和模特儿交替展示服装,让观众感受到了别样的观秀体验;普拉达设计了个性试衣系统,利用全息影像展示试衣效果;还有德国沃尔沃汽车的户外广告等。

2.国内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的全息影像技术在商业广告领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在小型展柜和舞台中有所运用。该技术在广告设计中多用来展示珠宝首饰、小型电子产品和企业标识等,内容一般为较简单的旋转动画。另外,在舞台展示中以180°的单片全息幕居多,内容有真人表演全息特效、虚拟表演、虚拟和真人互动等。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和阻碍

(1)应用优势

首先,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开拓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虚拟但又具有真实感的世界。这一技术的诞生和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幻想中的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并且根据各种现有的案例分析,该技术在民众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可接受性,这就为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有力的市场基础。其次,二维到三维以及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是广告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逼真完整的用户体验和追求让商业广告设计很难不去看重全息影像所特有的超逼真立体感受。毫无疑问,广告设计的三维立体化成了大势所趋,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再次,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会日益发展和完善,使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宽,其效果和观众感受也会日趋完美。

(2)应用阻碍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些许阻碍。首先,全息影像技术对光线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之高,特定的光线和环境是该技术实现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目前技术存在不足之处,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严苛的条件。其次,全息影像技术的尖端因为由少数发达国家的个别企业控制而成本极高,这对该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再次,国内对于类似全息影像技术的新技术推行力度有限,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三、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应用的分析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之一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消费者愈来愈追求新式和别致,刺激感官成为吸引观众的基本原则,全息影像技术能让观众享有身临其境的印象和感触,这也是该技术超越传统广告设计的独特之处。其应用理念之二就是立体的互动体验。全息影像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同时体验文字、画面和音效的多重应用,受众的潜在需要和内在需求也相应被提高而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该技术在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产品宣传意义也在于此。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全息影像技术进入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时间较短,虽然这一新兴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但其应用形式较为明确。第一,由于全息影像技术对于周围环境的光线要求较高,因此,该技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连贯性展示的时候具有极佳的优势。第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多变性和动态性的广告效果,在移动投影设备和变换输出信号的条件下将广告形象地展示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带给观众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感受。第三,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需要其他的技术支持,交互感应技术和光感技术也是新媒体时代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其与全息影像技术相结合可以让观众在面对商业广告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也可以扩充商业广告的立体感、丰富设计内容。第四,商业广告设计的主体永远是商品,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在整个过程中应当以突出商品为首要的设计原则,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使得该技术的凸显不能够喧宾夺主。第五,全息影像技术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虚拟影像,在展示背后有着复杂的制作流程和设计标准,因此,商业广告设计在应用该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两者的协调性。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一般而言,消费者从开始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到实际进行购买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产生购买需求,其次寻找购买目标,然后做出购买决定,之后进行商品购买以及使用,最后进行用户的体验评价即商品信息反馈。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求的时候,其动力主要来源于主观感受,即触觉、视觉、听觉等,这是消费者对外部信息最直接的反应,也是认识、使用、体验和改变对象的首要点。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在商业广告中进行动态影像、立体画面和音乐特效的360°全方位展示,对消费者的多方位信息输入有效地将观众带入感受商品的真实氛围,加深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印象。除此之外,全息影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设计形式,它能够同时做到实景和表演的有效结合,让观众在互动中体验真实。

四、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在商业广告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多的广告设计将在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用全息影像技术发挥空前的魅力。每年一次的全息影像技术国际会议都会展示令人惊叹的三维立体全息像,逼真的立体视觉令人惊叹和遐想。20世纪的广告设计是以视觉要素为中心的,而21世纪的设计必须同时结合嗅觉、触觉、温度感和重量感等,全息影像技术恰恰满足了这一发展需求。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定会迅速发展,向着动态性与交互性进步。其成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空中成像,而是有望发展为半透明的极薄粒子浓度屏幕成像,给予观众在屏幕中随意行走的可能和空间。这就是在全息影像技术下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的交互体验,该技术可以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立体空间,使观者与三维影像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互动,可谓一场穿越时空的影像革命。因为在全息影像技术的新式交互观念之下,时空交互,观感统一,观者在这一虚拟的交互环境中感触到了内心情感和主观思维的新体验,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试想在今后的网购过程中,消费者看到的不再是实物拍摄的二维照片,而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宛若实物的三维立体图像。在全新宝马概念车的展厅当中,车的影像是悬浮在半空中的,观者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处细节,可以通过手指的点触将概念车进行全方位的旋转和立体分解,甚至可以在观众面前瞬间变成飞机。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全息成像质量的提高,该技术会在未来社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结语

全息影像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现代商业广告中引入该技术能将设计的艺术性、科技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使广告设计的表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交换,带给观众全新的设计体验。广告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其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给商家带来利润。在现代科技和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条件下,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认同让消费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成了主动地信息获取。但是与此同时,技术的掌握、专业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储备都将是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佘林子.3D全息投影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6.8

2.崔璐,杨君顺.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及其应用.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9

3.靳晓飞.全息影像作为新媒体艺术语言的研究.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郭艳.全息影像技术的新交互观念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许铭.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科技,2016.7

6.葛菲,莫彦峰.浅析3D全息投影技术对现代广告与设计专业的影响.艺术教育,2016.5

7.郭稳.探析全息与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装饰(理论),2016.3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3)

一、3D全息投影技术理论概述

(一)3D全息投影技术概念

全息投影技术是一项高新科技技术,通过全息膜之间的配合将图像或影像内容通过该技术进行投影和表现的一种方式。这种新型产品互动展示技术,更好的将产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将图像进行完全透明化处理并显现出来,给观赏者全新的真实感受,并逐渐成为当前产品展示的最时尚和市场推广最有效的方式。全息投影根据其投影形式分为:180度、270度和360度全息投影。其中,270度目前在银行大堂使用效果较好,适应银行大堂环境,是当前银行展示的主流产品。随着高科技术的发展,全息投影技术得到完善,3D全息投影技术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3D全息投影技术主要对光射进行干预,借助于光的特殊性,来记录和反映出真实物体的形态等。3D全息投影技术与以往的投影技术不同,其是传统技术的一次革新,同时,当人们在观赏3D全息投影过程中不需佩戴专门的3D眼镜便可以直接进行观看。

(二)3D全息投影技术应用

3D全息投影技术并不是单纯的利用数码技术来得已实现的,其是通过投影设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将影像通过光的折射技术呈现在全息膜上面,进而让不同角度的观赏者都可以进行观赏。当前,我国的全息投影技术广更多的被应用于舞台演出、博物馆物品展示和展览馆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全息投影技术还生成了空气成像技术,其主要利用海市蜃楼成像原理,把图像在空气中得已呈现,实现仿真的三维立体效果。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们在呈现出的立体图像中来回穿梭,实现人在虚拟中的真实效果。该技术被更多的应用于舞台剧、大型商场门口、旅游景点以及科技馆等。空气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制造大量的人工雾,并将其与空气流动学原理相结合,进而制造出能够产生行程平面武器的光影投射屏幕。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3D全息技术也随之发展并完善,3D全息投影技术的立体展示特殊性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定并应用。

二、3D全息投影技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银行零售产品业务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银行逐渐采用3D技术来进行零售产品业务介绍。3D魔方是全息影像技术中的一种,全息影像主要是将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呈现,绝大多数的三维图像只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利用构图及色彩明暗变化来显现出来,而全息立体投影则是能够显现出物品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观察者可以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将物品的全部尽收眼底,就如同亲见实物一般。银行零售产品绝大多数选择采用270度全息投影进行展示,让客户在观赏的同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客户无需佩戴任何眼镜便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观赏,吸引客户目光,让客户对全息投影技术产生兴趣的同时,对银行零售业务有所全面了解。除此之外,3D投影技术还能够与自助服务机相结合,采用触摸屏技术,实现客户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让客户自由的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不同业务产品,为客户提供快捷的、便捷式全方位服务。

银行零售产品3D全息投影,主要通过展柜和技术相结合得以实现。其展示柜体具备时尚感、科学感等特点,柜体顶端三面呈透明状态,成像空间则彩色鲜艳且清晰识别度高,具有明显的空间感和透视感,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柜体设计结合空中幻象可能形成实物,并将银行零售产品与影像之间相结合,让产品更具立体感,产品介绍更为详细。展柜的三面透明,可以让客户不论站在任何角度都可以通过展柜来对银行零售产品进行了解,通过全新的3D全息投影技术让客户对银行零售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银行金条、银等贵金属业务影响

目前,我国银行业务除各常规业务外,就唯数金条、银等贵金属业务最为主要。金条、银等贵重金属一直以来都是银行较为重要的投资业务,由于黄金和白银的产量较低,其价格和投资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金条、金饰品以及银饰品等贵重金属在市场价值中价格较高,因此,银行的每次发行数量都相对较少,更具投资价值,但是各银行在全国各地的网点非常之多,金、银等贵重物品不能够实现在每个网点进行展示,绝大多数银行在金、银等贵重物品展示方面多以仿真物品来实现展示,所得到的宣传和展示效果并不明显,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对其产生浓厚的购买兴趣。

然而,当银行金条、银等贵金属展示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后则有了很大的变化。3D全息投影仪设备能够根据金、银等贵重物品的颜色、形状、形式进行制定,使其展示出来的贵金属物品更具时尚感和科技感。3D全息投影仪还能够将金、银等贵重金属与影像之间进行融合来展示,展示品达到亦真亦假的效果,吸引客户的目光、激发客户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3D全息投影技术能够实现动态物品展示,让金、银等贵重物品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体现其立体感,还能够让其进行旋转,进而尽可能多的展示其全部,展示过程更具灵活、多变性。金条、银等贵金属展示能够让客户通过机器来进行选择,展示方式采用手势翻页功能代替传统的按钮翻页功能,让客户在观赏的同时可以随意切换想查看的内容,增加了产品的互动性和现代性。

全息投影通过利用一台机器便可以为银行的多种产品进行全方位展示,即能够让客户对银行产品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够最大化的节约空间和人工费用,有效展示银行各项业务,为客户了解银行业务带来方便,实现银行业务便捷式推广。

三、总结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决定了银行业务的科学化。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给银行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和转机,因此,银行得已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业务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来实现。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来对银行业务进行展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客户对银行业务的浓厚兴趣,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将银行零售业务、金、银等贵重金属业务等进行全方位展示,让客户参与到其中,在体会不同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对银行业务有个全新的整体认识,带动客户购买意识,提高银行经济收益。银行业务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展示,为银行经营重新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升银行时代感和科学性,不但有效的推动了银行经济收益,还间接的促进了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4)

浅谈PDF技术在印刷行业外的应用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

应用Photoshop批量改圆角和加水印

第六分技术委员会召开国家标准审定会

采用底光拍摄提高字迹堙没档案缩微品质量

2011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录像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思考

工作动态

彩色缩微摄影与彩色原件的制备——GB/T25073-2010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1年第12号)

如何拍摄存档报纸——GB/T25072-2010内容介绍

图书馆缩微应关注民间文献的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调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综述

“数字影像存档、数字仿真技术研讨班”在国家图书馆昌黎培训基地举行

以IIPC为中心的全球WebArchive项目研究

全国文影标、中国文影协在黑河市召开2011年年会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方略

开幕词

关于对全国文影标第四届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分会进行表彰的决定

第四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

关于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及其五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的批复

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

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换届会议纪要

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工作计划

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1年~2012年工作规划

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纪要

档案缩微品扫描图像文件自动分类和自动挂接方法研究

全国文影标第五届换届会议暨中国文影协2010年年会在苏州召开

新时代的图书馆如何利用网络科技更好地开展服务

从缩微品使用设备的发展谈缩微品利用

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建设

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发挥不同载体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献缩微工作漫谈——我与浙图缩微走过20年

开幕词——2008年11月15日在中国文影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

第三届理事会表彰先进通告

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2008年11月15日在中国文影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

关于协会章程修改的报告——2008年11月15日在中国文影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

关于调整理事的公告

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章程

第四届理事会组织机构

闭幕词——2008年11月16日在中国文影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

贺信

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记缩微品在震后所发挥的作用

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容灾备份

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研究——以云南石林为例

RFID中间件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应用

图书馆图像监控系统设计综述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整合影像技术在浦东新区档案局的应用

档案数字化扫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5)

当今时代,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医学的进步,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的渗透与影响将更为深刻,信息量和信息流通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医院的现代化程度和医学技术发展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因此加强信息管理是医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统计、图书、病案、声像、科技情报管理等等。因此建立以图书病案、声像管理等为主的信息中心,使之成为信息贮存与信息交流重要的基地、是现代化医院的必然趋势。

1医学摄影的含义

近几年来在医学领域, 医学摄影作为医学研究的一种媒体,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形象资料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摄影是传统摄影中的一个分支,是摄影技术与医学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医学科学为本质的摄影。医学是前提与主体,摄影只是手段和客体,是摄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医学摄影是指科学、真实、客观的记录保护与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相关医学影像信息,是服务于医学领域的摄影门类,是医学重要的图像信息资源, 是研究增进人类的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它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变化也给医学摄影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现代医学摄影要不断适应并伴随着信息时代的需要而发展 ,所以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医学摄影基本知识,才能够找出医学摄影特有的独到方法与特性。

2现代信息化时代医学摄影的特征

2.1图片数量增多,多以专题形式呈现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如网络、媒体等,每个医学摄影者所拍摄的图片就像一滴水,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学摄影的工作者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互动, 拍摄者也更加了解自己服务对象的需求,影像效果也能更加直接快捷的反馈到拍摄者。随着拍摄影像人群的剧增和网络传递影像的速度与质量的日益提高,经过网络的整合,所有医学影像将形成一笔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2.2日益结合多媒体技术,整合视频形式 医学摄影是以特殊的载体将可视性图像作为医学信息资源,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医学科学知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网络微博的普及推广,每个医学摄影者都是自己拍摄图片的主人, 在网络中,通过网络传递与交流,把自己的成果拿来和其他人分享,医学摄影的图片数量就能不断的增多,并日益和多媒体技术或视频技术相结合。现在人们对于医学图像的要求不单单只是停留在对单张静止图像上面,而是变成了从治疗前的病症,一直跟踪到治疗病症过程发展始末的所有有关图像,都将以视频拍摄的动态影像与静止拍摄的静态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并且再聚合或补充更新。

2.3实现医学影像资料的数据交换与图片共享 无论我们医学摄影建立的是影像库、图片库,还是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库都能够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技术融合,并可随时随地的查阅。通过网络当广大医学研究人员需要开展一项新技术或者是进行查新与项目论证时, 他们不仅可以找出相关文献资料的说明,而且还可以找到与之相辅的图片、影像等资料,这些信息都将丰富和充实医务人员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传输格式的通用性。而且,新的图片、影像及文献资料又可补充到数据库,如果该项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和成果,查询还是很方便的。随着数码相机在医学摄影领域的广泛使用, 它结合计算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有关设备就能制作出更精美的、更具有说服力的影像资料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使医学影像信息量增大,实现医学影像信息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3信息化时代医学摄影的未来之发展途径探索

医学摄影技术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和改善,尤其是当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以后,数字化与网络的传播将影像传播带入了无影无形、无边无际的时代。目前,具有连续拍摄功能的照相机和具有DV拍摄功能的照相机的普及,与其他拍摄设备的视频和静止摄影功能的整合,在加上大容量、高画质存储卡的普及和推广,这一系列的进步还有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大量网站的建设以及大容量、高画质传送与接收设备的进步,都使得医学影像的拍摄者们越来越多,同时医学摄影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医学影像拍摄者适应现代化信息的要求,顺利的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下面就从如何在信息化时展医学摄影的几个方面途径进行探讨。

3.1不断扩大医学摄影的内涵,建设现代化的医学摄影系统工程 现代化的医学摄影系统工程是指将特定的医学摄影及其相关的教育活动或组织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对医学摄影活动或者组织进行系统设计的方法, 全面深入的描述各个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选定可能的运行起点,最终制定出各种策略的系统。兼顾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各个层次的结构和活动,并确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必须的条件,也只有如此才能构建现代化的医学摄影系统。

此外,医院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建立起医院自己的网站和图象资料库,实现医院和学校的资源库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信息资源循环。当大学或者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运用系统启动的时候,可将图象资料从网络中传送给大学及其医院的相关部门和科室,相反也可以将医院各科室有用的医学资源收集到大学的医学资料库中,这样形成一个使用与收集信息的良性循环,以充分实现医学图象资料的使用价值,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医学摄影教材体系。

3.2拓展医学摄影外延,建设现代化的医学摄影教材体系 拓展医学摄影的外延,建设现代化的医学摄影教材体系,就是要联合其他的有关医院,把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医学摄影要素相结合,形成采集医学信息、制作系列教材体系,建立一个具有稳定功能的整体并且能够维持一种稳定的、有序的状态,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此外,要扩大医学摄影范畴,注意加强与医院相关科室的横向联系, 提高医学摄影水平和技术。医学信息的运行体系应该采取"采集、管理、推广"的步骤进行。对于医学领域的新理论及边沿学科、交叉学科要及时关注并且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其次,要掌握医学摄影与数码影像及网络新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及推广。最后,探索医学摄影的教学及教学方法,实行现代化医学摄影体系的建立。

3.3构筑医学摄影学科领地,建设新的医学摄影教育方法论体系 建设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即标准化建设则是提高专业理论研究的前提,专业理论是医学摄影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医学摄影的专业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保证。只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保证一个学科的发展。当今的摄影队伍,经过医学界的前辈们几十年的努力,医学摄影体系已经从体制上健全了。固定的模式已经在拍摄临床患者的经验中形成了。当然这些模式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改革中与医生长期磨砺,经过不断地改进而形成的。我们后人学习的是前人的经验和模式,要想形成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仍须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就前任的这个标准而言,这是一个局部的行为 ,后人应该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逐一将各自小体系的标准上升提高。

4讨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医学影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摄影技术要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发展,就不可忽视医学摄影技术和声像技术在医学科学与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医学摄影的专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医学知识水平,在专业实践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提高专业水平,扩大眼界,真正服务于医疗、科研和教学,更好地为我国医学服务。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更新理念,积极学习新技术,主动适应新变化,不断满足社会及工作的需求,同时也要从医院的实际出发,提高医学摄影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出优秀的多面手和高素质的医学摄影人才。

参考文献:

[1]首届全国医学摄影图像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医学摄影图像学论文汇编[Z].北京,2005:38-200.

[2]李孟杰.专科医院医学摄影工作的昨天与今天[J].医学摄影图像学,2005:102.

[3]聂鸣.医学摄影室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现代医学摄影理论与实践,1997:11-13.

[4]马运增.摄影理论与实践[M].第一版.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6:215-273.

[5]胡国钦.光影思维[M].1版.北京:海潮摄影出版社,2001:39-333.

[6]季水河.新闻美学[M].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58.

[7]孟庆跃.卫生经济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8-93.

[8]陈琳.现代摄影器材知识[M].1版.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1999:112-145.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6)

从测绘角度来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意味着社会对地理信息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国际范围内,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覆盖全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正射影像的测图计划;而在国内,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浙江等一些省区实现了1:10000地形图或数据的全区覆盖,其他大部分省份覆盖率也达到50%~80%,据统计,面积较大省区的1:10000地形图或数据覆盖率逐年增加,但由于受到技术和数据源等客观条件限制,除北京、上海可以利用新的影像数据或现势资料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全市范围的100%更新率外,只有极少数省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即时更新。“当前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已经从数据生产转为数据更新,或者说,我国的测绘事业已经进入全面更新的时代。但显然,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现势性还比较低,无论从内容的丰富程度还是一致性上来说,都难以满足应用需求。”张勇介绍说。

这样看来,摄影测量更新,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与已有地理信息数据之间的配准问题。十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新旧数据之间配准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主要包括新旧影像间匹配和新影像旧矢量间配准,但大部分研究都只是针对具体某种类型的问题而进行的,还处于对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阶段,没有出现完全自动化的成熟系统。总体来说,对于更新模式下新遥感影像的快速定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途径。

为了破解这一问题,武汉大学立足于自主创新,早早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2002年,著名摄影测量和遥感专家张祖勋院士就曾提出“基于影像的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的设想,同时,指出实现正射影像更新的两个途径:影像+影像、影像+线划图。2003年,他又提出广义点理论,解决了利用矢量空间信息进行更新的理论基础。2004年,武汉大学已正式开始着手研究摄影测量更新的技术和方法。多年来,在张祖勋院士的指导下,张勇副教授和课题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先后受到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测绘局2007年测绘科技项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项目以及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项目的支持,并在2008年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射影像更新系统。同年,他们还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试验与应用;而2009年,针对城市地区,他们又开始研究大比例尺正射影像更新问题,并开始研究国产卫星影像在更新中的应用。以此为基础,他们的“基于多源控制信息的正射影像快速更新研究与应用”在2009年1月被国家测绘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为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又摘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桂冠。

创新 旗帜鲜明的国产

从想法出现到项目成熟,武汉大学历经近8年的时间。对于张勇副教授所在的团队来说,地图要全面更新,影像地图尤其要全面更新,这种来自时代和国家的迫切需求成为他们不断探索的动力。“我们先后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2009年全国一张图工程建设项目、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生产实践,以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融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重点研究航空航天影像基于已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快速正射影像更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此为研究方向,课题组结合生产实际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发和集成出专门针对正射影像更新的专业化高性能处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综合使用高速局域网中的各种计算和存储资源,针对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大范围正射影像快速更新和制作,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面向正射影像图更新的专业化并行处理系统。作为该领域的“第一只螃蟹”,这套系统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最显著的,便是首次提出了不依赖于外业控制的空中三角测量设想,并基于多影像匹配技术将外方位元素辅助的像点自动量测与控制点自动提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已有航空影像及其空中三角测量成果,通过新旧航空影像的自动匹配转点快速提取海量地面控制点,使不依赖于外业控制的空中三角测量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全面提高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效率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方法。依据多影像匹配理论,该系统还将航空影像间的自动转点与航空影像与已有正射影像间的自动匹配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从已有的地理信息数据(正射影像和DEM)中快速提取海量的控制点的算法,通过空中三角测量方法快速解求新航空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为国家基本比例尺正射影像快速更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当然,它的好处不止如此。在不断的创新中,课题组利用原创的广义点摄影测量理论极大拓宽了传统摄影测量理论的应用范围;基于有理函数模型实现了卫星影像与已有地理信息数据之间的全自动配准(无需人工干预)和快速定向;基于影像分块、多级图像尺度索引和64位寻址技术实现了海量正射影像的读写和漫游显示。此外,还从全方位上消除了数据融合时常见的重影现象等影像测量中的各种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正射影像更新的生产效率,也难怪在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鉴定会上,被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思想新颖、技术先进,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在,该项目技术成果已经完全转化为商业软件产品,已配备广东、浙江、河南等多家测绘部门,并且已经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得到大规模生产应用。初步统计,已经完成各种比例尺(1:2000、1:10000和1:50000)正射影像近20000幅,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其中,广东国土资源厅目前每年更新广东省17万平方千米的正射影像,生产效率较过去提高5~8倍。

项目完成后,该课题组又在2011年将研究视线转向“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的精确对地定位与地貌信息提取”,在两个半月内完成了全国范围的CBERS-02B正射影像的生产,将其定位精度由过去的2000米左右提高到15~50米之间。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7)

    全息技术是物理学中一重要发现,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伴随着CC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息技术也得到一次质的飞跃,从传统光学全息到数字全息。传统光学全息将物光和参考光干涉得到全息照片来记录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而数字全息则用CCD记录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形成数字全息图,再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全息图。因此,影响数字全息技术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CCD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1.图像处理技术。图像是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手段。人们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获得图像,以拓展其认识的范围。图像以各种形式出现,可视的、不可视的,抽象的、实际的,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和不适合计算机处理的。但究其本质来说,图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拟图像,包括光学图像、照相图像、电视图像等。它的处理速度快,但精度和灵活性差。另一类是数字图像。它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离散化后处理变成为计算机能够辨识的点阵图像。从数字上看,数字图像就是被量化的二维采样数组。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精度高、处理方便和重复性好等特点。

    图像处理就是将图像转化为一个数字矩阵存放在计算机中,并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处理。图像处理的基础是数学,最主要任务就是各种算法的设计和实现。目前,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讯技术、遥感技术、生物医学、工业生产、计算机科学等等。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要求,可以将图像处理技术划分为许多分支,其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有:①图像数字化:通过采样和量化将模拟图像变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③图像的增强和复原:主要目的是增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削弱干扰和噪声,使图像清晰或将转化为更适合分析的形式。③图像编码:在满足一定的保真条件下,对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达到压缩图像信息量,简化图像的目的。以便于存储和传输。④图像重建:主要是利用采集的数据来重建出图像。图像重建的主要算法有代数法、傅立叶反投影法和使用广泛的卷积反投影法等。⑤模式识别:识别是图像处理的主要目的。如:指纹鉴别、人脸识别等是模式识别的内容。当今的模式识别方法通常有三种:统计识别法、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法和模糊识别法。⑥计算机图形学:用计算机将实际上不存在的,只是概念上所表示的物体进行图像处理和显现出来。

    2.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全息学中的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在全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计算全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将计算机技术与光全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处理,制作出全息图。因此它可以记录物理上不存在的实物。二是利用图像的增强和复原,图像编码技术等对数字全息图像质进行提高以及实现的各种算法。它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空域法和频域法:①空域法:这种方法是把图像看作是平面中各个像素组成的集合,然后直接对这一二维函数进行相应的处理。空域处理法主要有下面两大类:一是领域处理法。其中包括梯度运算(Gradient Algorithm),拉普拉斯算子运算(Laplacian Operator) ,平滑算子运算(Smoothing Operator)和卷积运算(Convolution Algorithm)。二是点处理法。包括灰度处理 (grey processing),面积、周长、体积、重心运算等等。②频域法:数字图像处理的频域处理方法是首先对图像进行正交变换,得到变换频域系列阵列,然后再施行各种处理,处理后再反变换到空间域,得到处理结果。这类处包括:滤波、数据压缩、特征提取等处理。

    3.模拟实验。本文运用matlab软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编写了程序,以模拟计算全息和实现全息图像的滤波。

    本文将运用matlab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计算全息的制作、再现过程。标有“涉”一字,图像尺寸为1024像素×1024像素;。模拟实验中用到的参数为:激光模拟了氦氖激光器,波长为638.2nm;再现距离为40cm;因为原始物图的尺寸用像素为单位表示,所以像素分辨率为1。

    从模拟实验中可以看出,数字全息的处理过程其实就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在全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全息图进行了记录,将物光和参考光干涉得到了全息图。并利用图像的增强和复原对图像进行了处理,以消除噪声,得到更好的全息再现象。

    参考文献:

    [1]周灿林,亢一澜.数字全息干涉法用于变形测量.光子学报,2004,13(2):171-173。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8)

为了保护数字图像,已经提出了三种水印:鲁棒水印、脆弱水印和半脆弱水印。鲁棒水印是很难从数字图像内容中移除的,这些水印有抵挡故意性或偶然性的失真(如压缩、缩放、拼贴、滤波、A/D 或 D/A 的转换等等)的能力。由于这些特征,这种方法被用在版权保护的应用中。脆弱水印是很容易被针对嵌入水印后的图像内容的篡改和修改破坏掉的,若从含水印的内容中检测不到水印就表示数据已经被篡改了,因此这种方法可以被用在数据认证的应用中。半脆弱水印通常可以抵挡住故意性或偶然性的失真,而在遇到恶意攻击时会被破坏掉,因此可以用半脆弱水印来实现图像的鲁棒性认证和鉴定。在载体是图像的情况下,当使用的水印是鲁棒性水印时,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图像的安全性和机密性,但在使用脆弱水印时,我们将不再关注水印的鲁棒性而是在意图像中细微改变的检测和定位。作为医生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医学图像(CT 图像、核磁共振图像等)对图像质量的要求特别严格,在将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到医学图像中时,作为有效保护医疗信息系统安全的手段,我们需要对其提出更多的要求。如何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解决医学图像因网络传输而出现的篡改、窃取等问题,已经成为未来医疗系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解决其信息安全的技术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数字水印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数字水印技术被 Tirkel 等人于 1993 年提出后,因为其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术特点及在经济、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相关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投资下,数字水印技术迅速发展并出现了多项该方面的专利技术。这些机构包括美国的洛斯阿莫斯实验室、欧洲的电信联盟、德国的国际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微软公司的剑桥研究院、IBM 公司的 Watson研究中心、朗讯公司的贝尔实验室等。与此同时,国际上先后发表了很多关于数字水印的学术文章,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IEEE、SPIE、Signal Processing 等)上都设立了关于数字水印的技术专刊或专题报道。1996 年,在剑桥牛顿研究所召开了第一届国家信息隐藏学术讨论会,数字水印技术在其第三届研讨会上成为了大家讨论研究的重点,关于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文章占到了文章总数的一半以上。1998 年,国际图像处理大会专门为数字水印做了专题讨论。第一款商用数字图像方面的水印软件由美国的 Digimarc 公司推出,之后出现的 Photoshop 和Corel Draw 图像处理软件都将其集成在内。

第二章 数字水印技术原理

数字水印技术就是指将秘密信息嵌入进作为载体对象的多媒体作品中,其中的载体对象可以是图像、音频等不同形式,嵌入的水印可以为数字产品提供版权归属信息或产品是否真实的证明。数字水印的嵌入不会影响原产品的使用价值,且不易为人的感知系统(视觉、听觉等)所察觉。其中的秘密信息就是水印信息,它可以是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如用户序列号、版权标志等信息,但需要通过适当变换才可以嵌入到数字产品中,它也可以是无实际意义的二值序列,可以直接作为待嵌入水印信息。水印的数据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是一维和二维,也可以是更高的维数,而具体的维数要由载体对象来确定,比如音频可以嵌入一维的水印,静止图像可以嵌入二维的水印,而动态图像可以嵌入的水印则可以是三维的。

2.1 数字水印概述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9)

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弥补了传统地图制图与土地规划方面的缺陷,使得土地规划管理与地图制图更加科学、实用。遥感技术是信息化时代产物,其具有效率高、信息量丰富、周期动态性等优势,现阶段遥感技术正向着科学化、信息化方面迈进,可以说,现阶段遥感技术是人类获取时空信息的有效手段与方式。

1 遥感技术概念及其应用发展

遥感技术rs,指的是远离目标物,通过遥感平台与遥感器接受物体电磁波,并将数据传输回地面,通过详细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服务于用户。一般情况下,将这种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称作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获得信息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因其各种优势,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气象预报、资源规划与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国内外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与监测地理资源信息,并准确预测发展形式,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客观数据。

2 地理信息获取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地理信息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调查指的是在实际土地利用基础上,以航空或卫星影像技术为依托,结合现阶段土地调查相关规定,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与更新情况,进行客观、全面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地图制图信息资源与影像资源,进一步实现我国土地利用图像与数据一致性的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结合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来说,技术流程主要有几下部分:使用遥感技术获得影像资料并制作成基础图件。加强遥感影像与野外作业相结合,进行信息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土地利用监测管理系统。对获得数据进行编辑与处理,有效地解决地理信息资源调查中精度差、任务繁琐等问题。

2.2 地理信息规划与勘测定界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规划每一环节都包含大规模数据,比如说,土地资源位置、资源价值、资源数量等等。在进行全面的地图制图之前,必须做好详细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一方面,还可以对土地质量、性质进行参数分析,为土地资源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遥感技术支持下,直接获得全面的土地资源信息,然后经过自动化处理获得数字与图片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系统,全面分析与评估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形成土地资源利用数据库。

2.3 地理资源利用检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土地利用检测主要包括调查外业环节、测量外业环节、整理汇总环节、归档环节。在实际的土地利用检测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定位土地资源,进行外业操作。并将观测数据以及获得信息传输到流动站,经过gps观测,得到差分观测值,然后通过相对定位理论,估算流动站三维坐标。然后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地检查过程进行精准测量。

2.4 地理资源利用执法检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获得数据一般具有地理坐标,在全球定位系统的精准定位之下,能够准确解译室内作业情况,进一步提高遥感技术的精确度与可靠性。加强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三者结合,能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遥感技术,来有效定位现阶段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变化情况。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来准确获得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并对变化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获得全新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来实现土地信息“可视化”管理,并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做好制图准备。同时,还能帮助执法人员对相关位置进行准确、及时定位,协助其进行核查与检查。

3 遥感制图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遥感制图的发展方向是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产品制作。在欧美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遥感影像软件,大大提高了制图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现阶段,我国也积极展开了自主产权研发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在降低了人工干预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成图效率。

3.1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

现阶段,作为一项重要的4d产品——数字正射影像图技术,已经逐步实现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遥感处理软件

逐渐成熟与发展,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变得非常简单。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图模式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单模型,在这种制图模型下,先建立单个的dem模型,然后通过单影像方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模型,或者说通过多影像方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模型。最后通过镶嵌环节,完成多影像拼接,最终形成正射影像。第二,多模型方式。结合图幅范围或者所需要的具体范围,直接生成立体模型,然后通过必要的编辑工作以及匹配处理建立相应范围。最后图幅范围内的正射影像正式生成。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式的模式,都必须在制图全过程中贯穿质量控制。

3.2 制作遥感影像地图

1)关于专题影像图具体分类

现阶段,大部分遥感影像图的制图产品都以专题形式为主。而专题影像图又可分为定性影像图与定量影像图两种。定性影像图主要显示空间上种类与现象的具体定位与分布。定量影像图主要显示数量现象的具体空间特性。

2)迭加专题要素与影像底面

对于每一幅专题影像图来说,迭加专题要素与影像底面是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审判专题影像图时,需要将视觉与思维两者相互结合,由影像底图积极提供专题要素定位信息,由专题要素提供综合定量数据。可见,迭加专题要素的准确性以及选择影像地图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题影像图的产生。

3)制作遥感影像地图的注意事项

制作专题影像图,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在具体的遥感图像上通过叠加具体的专题信息,进而满足各行各业的具体需求。一般来说,构成专题影像图的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二维空间构图。②专题图形要素。③影像信息背景。同时,在编制与设计专题影像图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照构图原则,加强专题要素与图像的独立与迭合。在整体的设计原则上,需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尽可能消除视觉混乱。

3.3 制作三维遥感影像图

数字高程模型以及遥感影像技术是三维地貌影像制作的重要数据,将其进行几何配准,这对于保障地图投影与坐标统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大部分的遥感处理软件与gis软件都可以生成三维地貌影像图。操作人员需要明确三维影像图制作目的,结合图形学以及计算机相关基本原理,生成三维影像图所需要的目标点、视角、光照模型、景深高程等因子。生成三维场景需要结合数字高程模型以及计算机生成,通过遥感影像填色然后生产三维影像图。

3.4 卫星影像辅助制图

获取影像。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下载相关影像资料。如果制作小比例的地图,只需下载ccd影像就可以,不需要下载hr影像。如果ccd影像达不到标准要求,则重新下载hr影像。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有效节约下载时间,一方面能有效节约处理时间。

处理影像。处理影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将ccd影像处理成不同波段的彩色图像,通过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卫星综合信息的读取。合成图像之后,积极纠正图像比例,进一步生成精度较高的影像。若纠正之后的影像图依旧不清晰,可以使用ps等软件进行锐化处理,同时,进行调色处理,明显区分不同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进行投影变换,结合制图实际需求纠正影像资料。一般的出版地图,其对于精度要求比较低,而导航地图则需要高精度纠正。

绘图,鉴于不同绘图软件的各个特点,不能只绘制需要对象,还需要尽可能绘制出周围参照对象,尤其是对于持续更新的数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遥感技术概念、地理信息获取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三维遥感影像图,详细论述了遥感制图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司连法,吴川.遥感影像辅助地图制图的研究和应用[j].测绘通报,2011(03).

[2]王建敏,等.遥感制图技术的现状与趋势探讨[j].矿山测量,2009(12).

[3]方碧云.利用卫星影像实现gis电子地图的制作和快速更新[j].城市勘测,2008(15).

[4]胡辉,谢梅生,蔡斌,等.gis技术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以江西省安义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13)

[5]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

[6]郑泽忠,范东明,杨武年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篇(10)

医院的医学技术装备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医学影像学科体系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医学图像信息量占医疗信息总量的70%左右,医院影像科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备配置、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与临床的分工协作问题对全院影像技术功能的发挥、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决定功能,效益取决于管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通过组建疗影像中心,从人才、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强医学影像科室建设,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1.成立影像中心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影像科室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决定战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趋势和介人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影像、常规X线机、PEI,一CI’, CT, MRI, DSA,CR, DR以及PACS、电子内镜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现代影像学科体系,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三大治疗手段。医学影像学科已经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三分之一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必将改变医院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促进影像学科的发展。

1.1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本。随着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和设备进步的新形势下,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医的紧密结合,影像科医技人员按系统分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并且逐步向纵深专科领域扩展,影像科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着人员专业化和临床实践标准化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这种专业化、标准化构成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随着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进程,影像学科的亚专业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临床与影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彼此界限逐渐模糊,工作配合得更好,效率更高,使由于设立临床、影像科室和划分不同专业而引起彼此工作和知识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影像学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更加深人,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了解更好,或一人具有两个学科的行医资格,可以身兼两职。同时,影像学科亚专业各科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交汇点,在诊断与治疗上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一个新的、高层次上协作共进。

1.3数字化成像、存储、传输的实现,PADS系统的建立,使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得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使诊断综合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LS)是医学影像技术与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它使得影像设备不再是孤立的一台设备,而是PACS网上的一个节点。科室间数据流的屏障被解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内数据流的无缝连接。

诊断的综合化是影像学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在诊断台上比较多种诊断设备的图像,发挥各种设备的综合优势,进而可以用工作站将不同检查设备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诊断综合化的实现,在影像学科内部管理模式上,必将改变目前以诊断设备为主的“分工”分组,转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的专业化分组,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人员和装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一经济效益。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在管理模式上影像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专科化发展阶段~专科协作发展阶段~系统专业化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医院PACS的规模有四种类型:

1.4成立医学影像中心是优化医院诊疗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影像科室管理模式下,医学影像信息在医院各影像输出科室之间以及影像输出与输人科室之间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程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手工作业化程度高,经常发生诊疗工作的延误和堵塞,影像信息的丢失和误差率也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由于借出、会诊等,X光片丢失率也会在10%一20%之间)。通过对全院医学影像(输出)科室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调整与改革,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后,就可以通过PACS网络改造和优化医院诊疗工作的作业流程,简化医学影像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良的医学影像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手术待诊时间、提高住院病人的三日确诊率,降低病人的诊疗费用,“把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成为现实,力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争取最佳诊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标。以先进的技术包装陈旧的医院影像科室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1.5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通过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强强联合”,使医院影像学科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合理,影像学科体系和影像技术装备体系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医学影像(输出)学科实力的增强也将带动全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教、研能力。

上一篇: 初中学生政治论文 下一篇: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