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40

改善计划

改善计划篇(1)

二,就是“两园”,即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关键,着力抓好生态工业园和先进制造工业园建设,带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生态工业园,近年内突出抓好五里埠村庄搬迁,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园内变电站、规划道路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搞好引导服务,加快培植恒联造纸、圆友建机等大企业的上市;抓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投资2亿元的恒联玻璃纸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友联电子、投资6000万元的三木门窗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抓好投资1.2亿元的恒联职工公寓、投资1.5亿元的祥和名城和投资4000万元的城北变电站等配套项目建设,使这一园区尽快建设成为新型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工业园,重点抓好四个板块的建设:一是潍柴工业园。在一期、二期全面投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投资15亿元的潍柴铸造三期工程在建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潍柴铸造搬迁项目,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二是潍柴配套企业。突出抓好投资22.5亿元的天润曲轴、投资5亿元的辛集气缸盖,以及落户毛家埠项目区投资3亿元的科博达、投资3亿元的枫煌电气等一批潍柴配套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确保这些项目下半年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三是配套公寓。通过实施旧村改造,开发建设蓝领公寓,为职工提供一个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居住花园,力争几年内将这一片区建设成为常驻人口2万人以上、商贸繁荣、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市社区。四是预留地。计划以潍柴工业园为中心,在以东,新规划占地3000亩的潍柴配套工业园,进一步加大潍柴配套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再建造一个先进制造工业园。力争三年完成投资超百亿、利税过十亿。

改善计划篇(2)

安钢炉卷轧机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炼钢—炉外精炼(LF,VD)—连铸—加热炉—高压水除鳞机—卷取炉—炉卷轧机—飞剪—层流冷却装置—地下卷取机—热矫直机—冷床—切分剪—修磨、探伤—双边剪—定尺剪—检查、喷号—收集、入库。轧制单元针对加热、轧制及精整三大工序的特点,结合不同钢种、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编排。在这些工序中主要出现如下问题。

1. 双加热炉能力不平衡

为更好地发挥轧机的生产能力,安钢决定在炉卷轧机产线采用双加热炉生产模式,2009年6月在已有加热炉的基础上建设投用了2#加热炉,加热炉能力如表1所示。其中1#加热炉加热能力强、装炉面积大,且对装炉坯料规格无太多限制,在生产中担负着主要的加热任务。2#加热炉加热能力低,且对坯料规格要求较细,在生产中主要是弥补单炉加热能力的不足,以保证轧制节奏的连续、稳定、高效。但在投产初期不仅无法有效利用双炉优势来提高产量,还因炉内加热时间过长使坯料的氧化烧损率一直维持在2.3%的高消耗水平。

2. 高强钢板形及性能控制

高强钢是安钢炉卷机组主要生产的高端品种,其在轧制过程中对加热制度、变形制度及冷却制度上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实际生产中,高强钢加热时均热段和加热段的控制以及冷却时水温或水量的波动一直是影响其性能及板形的主要因素。出炉温度过高容易导致高强板终轧温度升高,贝氏体晶粒减少及碳化物析出,最终减少屈服强度性能。层流控制环节中,上下层流水温偏高或出水不均则会使终冷温度升高或同板温差增大,冷却后板形出现大波浪。

3. 轧制精度控制难度大

炉卷订单中相同规格根据公差控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4个公差标准。在坯料设计时根据订单要求的公差标准按照相应的目标厚度由公式(1)推算出相应坯料的尺寸。在轧制时,目标精度控制的不准确必然会造成规格改判或定尺少收,从而加大非计划带出品的比例并影响订单的完成质量。式(1)中:L2为轧制长度,L1为坯料长度,W1为坯料宽度,T为轧制目标厚度,W2为轧制宽度,α为金属损失补偿率。

4. 精整工序多,环节复杂

炉卷产线的精整工序包括了火切、探伤、圆盘剪切边、取样、横剪、修磨、冷矫、打号及跺板入库等多个环节,各工序之间频繁穿插着钢板的离线或在线(如图2所示)。任何轧制后的钢板都要经过其中至少3个工序的处理。订单的个性化需求和各别工序处理能力的不足限制了钢板过钢的连续性,如果轧制计划编排时对某工序安排的过于集中会使离线钢板增多,造成积压,影响交货期。在连续轧制过程中保持在线钢板过钢的流畅性和满足离线钢板处理能力是轧制计划编排时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

二、轧制单元优化方案

1. 双加热炉装钢顺序优化

在正常轧制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情况下,可根据两个加热炉在冷装或热装状态的不同、加热能力以及坯料尺寸,根据式(2)计算出双炉装钢时穿插的比值。式(2)中:r为1#、2#加热炉装料比例,x1为1#炉加热能力,μ1为1#炉装炉坯料利用系数,x2为2#炉加热能力,μ2为2#炉装炉坯料利用系数。根据计算得出:1#炉与2#炉的非共用单排料应考虑按3∶2的装钢顺序编制计划,如是共用料则对连续编排块数不作限制。1#炉与2#炉的双排料非共用按3∶1的装钢顺序编制计划。

2.高强钢轧制单元编排优化

在加热工艺上,根据高强钢加热时间长、温度低的特点,在单元编排时避免在高强钢前面安排出钢节奏快的单排料以及在高强钢相邻位置安排加热温度较高的卷轧坯料。从而在保证高强钢必要在炉时间的基础上减少其低温加热对其他品种性能的影响。在轧制工艺控制上,为保证终冷温度,应结合层流设备的能力,根据层流水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出水量与水压的波动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连续轧制量及控制必要的间隔轧制时间。其次,为使轧机二级模型控制的自学习功能在连续生产中不断优化,并稳定模型状态,从而得到较好的板形及性能,在计划编排时每组高强钢需要集中轧制并避免宽度的逆向跳跃。从轧辊周期考虑,由于高强钢材质偏硬,轧制时板形较难控制,故需在轧制单元中安排4~6块烫辊材的轧制,得到较好的辊形凸度后安排生产,且尽量安排在工作辊的中前期。

3. 厚度跳跃优化

为保证生产稳定和厚度控制精度,结合现场生产情况,相邻坯料轧制厚度跳跃应保证12mm以下,卷轧规格跳跃幅度不大于4mm;50mm以下平轧规格跳跃幅度小于 10mm,50mm 以上规格不限制。考虑到能源消耗及耐材状况等因素,在编排卷轧规格的坯料时在符合冷床上钢能力的前提下安排得尽量集中,每组轧制的长度控制在600m。由于炉卷产品同一规格内的厚度公差类别偏多,根据模型及设备的适应性,小负差钢板(负差值小于等于-0.3mm)尽量集中轧制。根据工作辊在轧制中磨损及凸度的变化,轧制单元的厚度遵循厚(宽)—薄(宽)—厚(窄)—薄(窄)的过渡,同一厚度内则由大公差到小公差进行过渡,根据公差范围的不同要求将厚度精度要求高且难度大的规格安排在工作辊中前期生产。

4. 工序产能优化

冷床的功能是为经过热轧并热力矫直后的钢板提供冷却的空间,其安置于轧机与精整产线的中间,由于精整产能低于轧制能力,所以冷床在这两道工序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缓冲作用。安钢炉卷机组配备了双冷床,在编制轧钢计划时,利用中厚规格钢板轧制长度短但冷却时间长、薄规格钢板轧制长度长但冷却时间短的特点,结合冷床上钢节奏,合理安排薄厚规格坯料的穿插生产。力求薄厚规格坯料在双冷床的区别布局、交叉下钢。根据每个冷床的承载面积,结合不同规格坯料的平均轧制长度,原则上轧制 12mm 以下的薄规格钢板连续轧制块数应控制在 6块以下,每组薄规格钢板轧制的间隙可安排 6~10 块左右的中厚规格的平轧坯料。除了充分利用冷床缓解精整压力外,轧钢单元的编排还根据精整各工序操作特点及设备能力进行了改进:对切边料编排遵循从宽到窄的过渡,减少了圆盘剪开口度频繁调整的时间,提高了效率;针对探伤及冷矫这些需要离线处理的工序,为避免在现场造成堆积,在轧制计划编排时有意地结合这些工序的处理能力,在单元中对有探伤要求及规格较薄、板形较难控制的坯料进行合理穿插,缓解离线钢板处理的压力,保证在线过钢的流畅性。

三、优化计划编排后的效果

第一,由于轧钢单元的编排与工艺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为轧制精度的提高及板形的控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废次品量及改规格量都得到了降低,带出品的比例也由之前的4%降低到3%左右(见图3)。生产质量的提高和带出品率的降低,有效地缩短了订单的交货期,保证了炉卷机组全月无欠单目标的实现。

第二,装钢顺序的优化有效地发挥了双加热炉的产能,提高了轧机的生产能力。精整工序之间协调性的增强则保证了产量提升后钢板加工的流畅。机时产量从双炉初始投产时的163t/h上升至了目前的183t/h,提高了12.3%。

改善计划篇(3)

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上半年集中力量进行一次广泛、扎实的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政策宣传,同时开展低保工作大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完善低保措施。对符合低保条件又没有申请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及时引导其申办有关手续,确保城乡群众无饥寒。落实低保人员参加公益劳动制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积极帮助从化、*市落实农村低保资金,合理调整区(县级市)、镇(街)、村低保资金的分担比例,确保农村低保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帮助贫困镇、村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建立健全低保工作机构,加强低保资金监管,完善低保政策法规建设。

积极开展“分类救助”。根据特困人员的劳动能力、致贫原因、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等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多层次的保障标准,实行差异化补贴,最大限度地发挥救助资金效益。实施“分类救助”,拟按以下思路试行改革:对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具有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按鼓励就业的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对靠离退休金供养的家庭,在计算其家庭收入时,合理考虑离退休人员的正常生活开支,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户;对患有重大疾病的特困人员,实施临时困难救助;对“三无”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足额发放低保金等。

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市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规范医疗救助工作。做好按新的低保标准落实医疗救助金的工作。进一步办好慈善医院和慈善门诊。采取措施积极解决农村部分低保户、五保户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实现我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进一步加强救助管理工作。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与对流浪乞讨人员站内实施行政管理的关系,做好我市的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法规体系,创新保护救助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流动救助服务队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开展劝导、指引、护送等工作,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服务,确保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鼓励和资助社会工作者、义务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上街入站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和指引。尝试开展社区救助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积极争取将我市确实需要安置的智障人员等救助对象,纳入省级救助安置场所接收安置范围。各救助站要积极参加民政部组织的文明救助站创建活动,争取成为全国首批“文明救助管理站”。

全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高效、规范的灾害救援工作规程,搞好救灾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灾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研究制定灾后重建家园工作规定,促进重建家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集中精力抓好“五保村”和“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扩大试点,稳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重点抓好平安钟呼叫援助系统的推广使用,逐步扩大覆盖面。继续抓好“星光计划”的项目建设和运作管理,为建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支持。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健全评估考核和培训体系,完善服务工作。牵头搞好“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的管理服务工作调研。加强义工制度建设,壮大社区义务(志愿)工作者队伍,发展社区民间组织,运用社会资源共同搞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大力倡导“民助”,加快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按照《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的*,加强宣传引导,弘扬慈善文化,努力打造慈善募捐品牌项目,形成有利于发展慈善事业的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培育社会公益事业观念和平民慈善事业观念,夯实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争取我市慈善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举办好第三届“慈善杯”高尔夫球赛和“慈善之光”晚会等慈善捐赠活动,搞好救灾、救济、助学、医疗等方面的专项慈善捐赠活动,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大力倡导群众互助式的社会扶助活动。

加快慈善实体建设步伐。继续为市慈善医院扩建工程筹款,使其尽快动工,早日投入使用。推进市东升医院的发展,突出其慈善功能和特色。修改完善《*市慈善医院城镇特困人员重大疾病医疗资助试行办法》,进一步减轻特困病人的经济负担。继续扶持推进各区、县级市慈善门诊、慈善超市的建设;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支持,确保慈善超市的物品供应。

(三)充分运用“民力”,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积极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协调出台《*市资助民办社会福利机构(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争取对民办福利机构运营困难、实施设施改造、购置大宗设备等进行必要的资助,同时继续落实省民政厅等16个厅(局)联合颁发的《关于扶持我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促进民办福利机构的健康发展。发挥国办福利机构的示范、引导作用,试行开展福利院儿童异地机构寄养工作。加快完成利用政府现有闲置培训中心开办老人托养机构(老人院)的调研论证和实施工作。

加大扶持各类福利企业力度。按照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和落实福利企业扶持政策的*,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各类福利企业的力度,推动福利企业“筑巢引凤”战略的实施。通过发展福利企业,安置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制定*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老年人维权保障条例,以“六个老有”为目标,继续做好“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的组织实施。贯彻执行《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发动全社会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提升我市老龄工作整体水平。

进一步做好福利销售工作。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销售量,努力实现福利全年销售的目标,筹集更多的社会福利基金。

(四)积极维护“民和”,开创社区建设和村务建设的新局面

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导各社区居委会搞好社区自治管理和社区城市管理以及落实行政协管协办等任务,为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提供坚实的工作平台。健全社区居委会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的实施、民主管理的实行、民主监督的落实。重点抓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达标建设,确保在*年底全市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含社区警务室)的使用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进一步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在有条件的区、街道、社区进行数字化社区建设。

进一步协调落实居委会专职人员待遇问题。按照省、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落实好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和专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参照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的政策,并建立增资机制和奖励机制,解决好社区专职人员的工资福利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在完善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社会地位。

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完成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逐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维护农村的稳定。协调各有关部门搞好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

(五)注重发挥“民智”,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加强我市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大力培育发展以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的行业协会、以服务社区为重点的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慈善类民间组织。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市营利和非营利中介组织管理办法》和《*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活动。落实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做好民办学校变更民事主体工作。加强民间组织诚信自律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反映诉求、沟通情况、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加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队伍建设,及时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非法违法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六)认真办好“民事”,规范民政社会事务管理

加快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建设。抓好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和*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为群众提供简捷方便、规范高质的地名公共服务。在推进行政区划更趋合理、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的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加强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规范化管理。搞好全国、省、市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窗口单位的检查、评比、表彰工作,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区、县级市集中婚姻登记工作,理顺婚姻登记机构人员编制,抓好婚姻登记系统升级和与市大社保系统的链接工作。进一步做好收养登记工作,妥善处理弃婴历史遗留问题。

进一步抓好殡葬改革、服务和管理。抓紧编制审定《*市殡葬管理工作“*”规划》,继续贯彻执行《*市殡葬管理目标考核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措施,巩固100%的火化率。继续加强殡葬队伍行风建设,提供优质殡葬服务。加快建立全市殡葬管理信息网络,提高全市殡葬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打击违法殡葬行为,进一步净化殡葬市场秩序。抓紧银河公墓广场改造,加快艺术墓园和第二银河公墓选址建设,确保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

(七)巩固军民团结,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年,民政部、总政治部将重新评比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要积极做好争创和申报工作,确保我市实现“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继续推进*八一远程教育学院的各项建设,建好9个部队教育学习中心,为部队官兵提高文化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想方设法为驻穗基层部队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平安和谐社区活动和双拥共建活动,妥善处理军地矛盾和纠纷,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谋求军地“双赢”。深入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和国防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扩大我市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落实优抚政策,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力做好双拥创建工作。

努力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完善与之配套的实施办法。合理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的护理费和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不断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缓解在农村生活的烈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7级以下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办法,解除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结合推进社区养老和“五保村”工程,加强光荣院和光荣间建设。组织好对镇级管理或暂无管理单位的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维修和保护,加强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

进一步推进安置制度改革。积极搞好城乡退役士兵安置一体化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加强退役士兵岗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安置工作。完成2005年度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的后续工作,做好*年度军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接收安置工作。按照有关政策,积极做好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医疗待遇工作。完善对军休干部的服务和管理,搞好军休所旧房维修、供水、供电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好的生活、娱乐和学习条件。进一步加强军供工作,高质量完成军供保障任务。

同志们,*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民政工作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全体民政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化固本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政策调研、新闻宣传、财务管理、来信来访、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此,我再特别几点*:

一是要以民为本,提高服务水准。今年全市的民政工作,要突出“为民”这个主题,做好“民”字文章。这既是民政部门基本职责所*的,又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要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生活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使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也是市领导一再*我们做好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做好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在机制上创新发展,在态度上满腔热情,在作风上扎实细致,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不能由于民政工作不到位而发生与现代化大都市形象不协调的问题。

改善计划篇(4)

一、必须深化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认识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务院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们要增强对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贯彻上级重要部署的具体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近年来,中央先后启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新建和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近550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村学校食宿条件。总书记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总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10月,国务院决定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我县被确定为全国680个试点县之一,中央财政今年将解决我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2700余万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更好地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省、市相继召开了会议,下发了相关文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了全面部署。最近,省、市又专门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会议,对推进营养改善计划作进一步调度和安排。我们要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德政工程抓实抓好。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我县是贫困县,学生的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县有的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配套设施缺乏,就餐条件较差,一些非寄宿制学校中,离家远的学生如何吃午饭问题突出。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谈不上全面发展。孩子们能否在学校吃上热饭、营养餐,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乃至全社会关注和牵挂的一件大事。国家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就是要切实解决孩子上学吃饭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上级部署,正在统筹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并研究每年解决480余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学生食堂工人工资和学生就餐补助。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必须要干,只能干好,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从讲政治惠民生的高度认识和对待此项工作。

三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就开始实行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校园餐计划,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供餐计划,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国民身体素质,也快速提升了教育发展水平。当前,我县一些贫困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站在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将国家大好政策落实下去。我认为,如果食堂都办不好,学校也很难办好。对这项工作,只要校长重视,把学生当作自已的孩子来对待,把资金比照自已的工资来有效使用,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就一定能实施好。希望校长们不要认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负担,而应视作责任,不能自甘落后,务必抓实抓好。

二、必须抓住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点和难点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学校要周密部署,抓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工作,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一是抓好责任体系建设,形成推进合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从营养健康到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学校、一个部门难以抓好,需要政府加强统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高度,按照责任分工,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既要主动作为,又要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实施。各乡镇、村要充分履行“属地管理”的职能,在统筹协调、监督指导、食品安全、民主管理上主动介入,在家庭托餐评定、供餐监督、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以及政策宣传上给予支持。政府督学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纳入督促检查工作重点,并按月上报督查报告;乡镇要帮助学校加强学校食堂卫生、食品安全等管理,部门要帮助查找、帮助解决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各学校作为政策的执行主体和工作的落实主体,应按照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把好六个关口,即:严把食品采购关、质量检查关、食品储存关、食品加工关、食品配送关和食品留样管理关,落实好每个环节责任人,切实保证食品安全;要建立三项资料,即实名制信息管理资料、食堂营养餐财务管理资料、营养餐管理责任制度资料。县营养办要抓好统筹,梳理分类,安排好计划启动、供餐准备、督促检查、规范操作、总结提高的各个阶段工作,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二是抓好供餐机制建设,改善供餐条件。一要着力改善就餐条件。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食宿条件有待改善,有的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配套设施缺乏,就餐条件较差。要加快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加大食堂建设和卫生管理的工作力度,确保食堂安全达标,符合卫生要求。需要新建、改建、扩建食堂的,要本着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二要科学制订供餐方案。科学的供餐方案是组织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供餐模式,学校有食堂的或者可以配备食堂的,实行食堂供餐;学校目前没有食堂的,可以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山区的学校或教学点,由于规模小或其他原因,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可以在县教育局或当地政府的批准下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三要规范统一供餐内容。营养餐一律供中餐,标准为两菜一蛋一汤。学校食堂的肉、蛋、米、油、菜等实行统一供应、统一配送,肉、蛋由畜牧局统一供应,大米、食用油由粮食局统一供应,蔬菜就近就地采购。今年要建好乡镇蔬菜示范基地,去年,我们要求每个乡镇要发展蔬菜示范基地100亩以上,品种要达10个以上,主要用于学校食堂和乡镇食堂,希望各乡镇尽快抓好落实。相关部门要与基地、与养殖大户建立稳定的食品供需关系,确保就近提供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营养食品。学校的供餐要保质保量供应鸡蛋和肉类,不得向学生配发瓶(盒)装的牛奶、面包、蛋糕等方便食品,更不得给学生配发饮料和方便面等。严禁野生菌进学生食堂、上学生营养餐桌。教育局要指导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营养餐达两菜一蛋一汤标准,让学生吃饱、吃好,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质量保证。四要着力抓好资金管理。要加强对营养餐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详细的食品采购和进出库台账,严禁挤占挪用、偷工减料截留克扣行为发生。学校要设立学生营养餐公示栏,定期公布用餐学生名单、供餐内容、菜谱和饭菜价格等信息,让家长知道孩子每天吃什么、吃得怎么样。要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目前,我县的营养餐食品采购渠道不统一、种类杂乱、价格不一,质量得不到保障,给营养餐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各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县农牧、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原料生产、收购的监管,从食物链的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县教育局要制定中小学食堂供餐规范制度,明确数量、质量和操作标准。所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都要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坚决杜绝过期食品、霉变腐烂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进入学校。教育、农牧、卫生、质监等部门要与学校、供餐单位和托餐的个人或家庭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对监管缺失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要实行严肃的责任追究。要建立餐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学校的食堂餐饮人员,要有卫生健康证明,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和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向县委、政府报告。

三、必须强化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针对性措施

刚才,县教育局对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行了通报,从通报情况来看,我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还存在不少问题,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更好实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乡镇、学校是营养改善和食堂管理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安排、亲自检查、亲自过问。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对食堂管理、供餐服务企业、食品供应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为有力推进工作,县委、县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片区县直部门帮扶学校制度的通知》(印党办发〔2012〕79号)文件,请县四家班子、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关心和帮助所联系乡镇和所帮扶学校,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文体广电和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义、政策和方式,让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改善计划篇(5)

造船行业船舶生产计划一般都分先行生产计划和后行生产计划。先行生产计划主要是从分段切割,小组立,大组立,模块预装,涂装,分段总组,分段搭载的过程;后行生产计划主要是从分段搭载,主船体成型,出坞,码头系泊试验,直至交船。各个生产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精心制作,同时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是很重要的,前一个环节做不到位就会影响后面。因此,也需要各环节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船舶的生产。由于目前船舶生产的计划还不是很完善,在生产计划的实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导致生产计划不能够很好的实施,使生产力下降,因此,对船舶生产计划改善进行探讨对造船行业是很有意义的。

一、造船行业船舶生产计划实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厂的船舶生产计划是在每个月的18日开始,由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编制,然后下发到生产部门,之后生产运行的部门会根据目前厂内生产情况、能力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该生产计划是否合适。同时每月的22日会进行生产计划讨论会,对下个月的生产进行讨论,并根据该月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每月的25日会对该月的生产进行考核,为下月的生产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生产计划安排的情况来看,各个时间段的安排都是很好的,但是这种安排对相互没有促进作用,不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计划的完善实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生产计划的编排不够合理

船舶生产计划是分先行生产计划和后行生产计划的,两种计划所涉及的部门和工艺流程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生产计划会在每月18日由生产管理部编制,然后实施,没有考虑到各个生产部门有不同的特性,虽然会进行综合反馈,然后再进行调整,这就会比较浪费时间,并且不一定能够很好进行协调,甚至会打乱原有的生产计划,得不偿失。因此,生产管理部在生产计划的编排方面本身就不够合理。

(二)生产部门上下沟通不够

生产计划由生产管理部编排,其他部门的参与度比较低,而生产部门才是生产的主要部门。为了能够完成生产计划,各个生产部门都按照生产计划执行,但各部门没有参与对生产计划的编排和讨论,不清楚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导致衔接的时候问题比较多,从而导致生产计划不能顺利进行,要进行不断地调整,使整体的效率下降,不利于船舶的正常生产。

(三)生产内部管理松懈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是每个月25日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制度对于生产比较复杂的船舶生产来说是比较松懈的,且不具备针对性,不容易发现问题。一个月一次的考核只能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大体问题,且只能在下个月中进行改善,改善效率比较低,对各个部门也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这种生产内部管理对生产计划的实行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对生产计划的改善对策

由于目前造船行业船舶生产计划实行的现状不是很顺利,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寻找改善生产计划的对策对于造船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改善:

(一)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首先生产计划的编排不能由生产管理部门直接编排,可以在每月8日先行生产的部门将自己部门的生产计划编排好,并在12日汇总到生产管理部门。后行生产部门做好沟通将自身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也在12日汇总到生产管理部门,然后生产管理部门对这些计划和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生产计划,这样编排的生产计划将更适合生产部门,同时也减少了调整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促使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生产部门内部沟通协作

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且前一个生产环节对后面的生产环节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后行生产方面,如果衔接不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生产部门内部协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上一个部门要与下一个部门进行交流,下一个部门要对上一个部门的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合格性,防止由于产品问题导致生产计划搁浅。其次要辅助对方完成生产计划。第三,经常组织生产部门内部会议,加深各部门之间的了解,促进交流,也可以更好的保障生产计划的合理性。

(三)加强内部管理

改善计划篇(6)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效

1.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结构,外出务工家长不再担心留守学生的营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还没有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方面转变,农民的生活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中西部的农村学校中,留守学生占80%左右,寄宿生的吃饭和基本营养问题已得到解决。公办学校的留守学生吃饭由监管人负责,因监管人的身份较复杂,对留守儿童放任自流,让他们随便花钱购买零食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留守儿童习惯于吃零食,即使监护人把饭做好,他们也没有胃口吃饭。留守儿童的吃饭问题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学生的吃饭营养问题。“保证儿童营养,是儿童少年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首要条件。营养改善计划的启动,是国家重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体现。”[2]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农村学生能在学校得到一份牛奶和面包或一份牛奶和鸡蛋等课间营养餐,不仅改变了农村学生经常吃营养不高的家常便饭的状况,而且大大减少了学生花零钱的现象,调动了农村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像这样的营养餐,以前农村学生只能在逢年过节亲戚送礼和父母外出返乡时才能吃到。如今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能得到一份营养餐,他们对吃饭越来越有积极性,把书包当作垃圾食品包的现象基本消失,父母留给监护人让留守儿童使用的零花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外出务工家长卸掉了长期压在心里的一份重担,从此不再担心留守孩子的吃饭营养问题。

2.农村学校逐步建起了食堂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只有农村中心学校和其他初中学校以及寄宿制学校里有食堂,其余的学校均无食堂。山区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在学校都是自己准备午餐,距学校路途较近的学生或教师每逢雨雪天气,没有食堂的学校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为了给送来的营养餐加热和学校自制营养餐及保证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和教师的吃饭问题,学校食堂应运而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年来,N市四县的农村学校建起食堂的达75%。其余25%的学校,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资金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学校食堂也会逐步建立起来。

3.有效利用了被撤并学校的教师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学校出现了教师超编现象。超编教师中,有的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有的到民办学校代课,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闲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农村学校食堂尤为必要。建立农村学校食堂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人员支持。为解决农村学校食堂建设中的困境,农村学校重新起用了超编教师。调研中,98%的超编教师正在经营或管理农村学校食堂。农村学校食堂的建立有效地利用了超编教师。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营养餐结构单一

改善计划篇(7)

4月18日,在省委讲师团组织的“稳中求进促发展”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定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他透露,湖南实施这项计划的试点县共37个,涉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65万人。截至目前,已有23个县正式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另外14个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决策: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专项行动”,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去年10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将每年拔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

其实,这项为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都得到领导们的高度关注。1992年,全国爱委会、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将营养不良列为重点防治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首。1997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有关营养工作的部级文件《中国营养改善计划》。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善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2010年,“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28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学生营养膳食的措施和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一补”政策范围逐步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两免一补”政策时,就包括逐步建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2006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一补”政策作为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中央出台了中西部地区基本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2元,初中每生每天3元。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2007年至2011年,仅中西部地区“一补”资金就落实了300多亿元。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47%。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力度逐步加大,膳食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量学生需在校住宿,食堂等生活设施短缺的情况,国家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时,明确将食堂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寄宿制工程共新增食堂159.2万平方米,占工程建设面积总数的10.6%。2007年启动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同样把食堂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20亿元投资中有31.7亿元用于学生食堂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新鲜“出炉”,还来自深入调研发现的三个问题:一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龄段儿童正常值。二是现行“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只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的13%。有的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没有完全解决。据初步调查,校外寄宿的义务教育学生还有1239万人,受现有“一补”政策的局限,往往产生“因为不能住宿,所以没补助”的现象。三是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课间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自带做饭的炊具、调料、柴火等。这些孩子的饮食、营养现状确实令人心疼。

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主要还是要先解决吃饭问题,尚谈不上营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贫困县有,在其他地区也有;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重于中部,民族县、贫困县、边境县重于其他县。农村学校普遍食堂不足,需创新供餐机制,仅靠地方现有的投入水平,难以解决此问题。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是一件重大的民生工程。

这项面向未来的《计划》做得很实在。国务委员刘延东2011年11月24日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计划》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力”:

第一,国家试点“点”在了特困区。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12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等3个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这些地区。此次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首选这些地区,总计680个县(市),其中民族县有368个,占54%;国贫县有431个,占64%;边境县有54个,占8%。

第二,完善“一补”,“补”在了面上。为解决现有“一补”政策覆盖范围小,补助标准低等问题,54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

第三,在硬件上专门安排了改善就餐条件的资金。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

第四,在软件上加强制度建设和营养教育。通过加强专业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困惑:“小餐桌”面临的难堪

据走访调查,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困难一:食堂设备比较简陋。在被调查的许多民族贫困地区,不少农村中小学食堂存在设备简陋的问题,普遍现象集中表现在厨房较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非常简陋,近四成学校厨房面积只有10~20平米,有的甚至不足10平米。有的学校是教室兼做厨房、食堂和宿舍的功能,有些更贫困地区的学校,校长的宿舍就是厨房,前面半间是给孩子们做饭的地方,后面半间就是校长晚上睡觉的地方。再加上年代久远,墙壁瓷砖没有全部覆盖,地面水磨石破损严重,学校厨房中最常见的设备就是炉灶、蒸笼和锅,学生伙食一日三餐全是一锅饭。由于厨房面积过小,不少学校食堂无更衣间、配菜间、面点间等与厨房相配套的功能间。学校食堂从粗加工、洗涮、制作面点到炒菜做饭都在一间厨房里进行。由于人流物流不分,生熟用具不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很容易造成食品交叉污染,给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困难二: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学生食堂里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当地村民,他们对于家常食物的制作驾轻就熟,但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对于饮食搭配没有清晰的概念,平时制作饭菜只是依靠多年来家庭的生活经验,这制约学生饮食营养搭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困难三:营养知识比较匮乏。一是教育体系中缺乏基础营养学内容,学生所掌握的极为有限和浅显的营养知识无法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在学生饮食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校和家庭在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也同样无法让人放心。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校教师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不足,大部分厨房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搭配概念模糊,家长则以让孩子吃饱为目标。此外,学校没有条件和能力对师生进行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饮食。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偏远农村学校没有对厨房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食堂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的搭配还处在一个初级和盲目的阶段,一切跟着感觉走的现象比较普遍。

困难四:安全卫生工作比较滞后。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学生的饮食卫生意识还很薄弱,部分学校,特别是村片小一级学校在硬件配备上无法保障学生基本卫生(如洗手),部分学校厨房环境较为恶劣,饭菜和原材料在运输、储存、生产环节还有待加强卫生监管工作。在被走访的近100所边远学校里,有近一半的从业人员没有统一着装,有部分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待加强。

困难五:边远地区食品配送困难。在大宗物品落实定点采购困难的同时,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偏远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上的山区学堂受到学校规模和交通闭塞等方面的制约,鲜菜、鲜奶、鲜蛋等营养品的及时配送难以保证。

困难六:教学点教师积极性不高。走访中,我们发现,在不少边远山区教学点上除了无食堂的实际困难外,普遍还存在的一个困难是无人对学生提供后勤保障。特别是一人一校的教学延伸点,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就非常繁重了,还要负责学生营养改善方面的事情,在无任何食堂设施设备的条件下,老师们对改善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普遍存在。

让改善计划遍及三湘的几点思考

面对营养改善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际困难,如何全速推开此项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让它遍及三湘,并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改善一个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总体不足,食堂缺口较大。改善供餐条件是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食堂建设规划,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安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资金,将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弥补食堂建设缺口,改善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学校食堂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

2.确保“两个安全”。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词,营养改善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一个是资金安全。在食品安全上面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收购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要严格准入,对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第二,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学校食堂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定,对原料存放、加工操作、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进行合理设置,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确保采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人负责的专门机构,开展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第三,计划参与各方责任要落到实处。各地食品安全、教育、农业等监管部门要与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签订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留样检测制度、从业体检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责任具体化,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起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机制,跟踪监测、及时改进,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改善计划篇(8)

沧源县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通过整合营养改善计划与“两免一补”政策,将营养改善计划标准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天7.5元、初中每生每天8.5元,孩子们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得到沧源各族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从2011年秋季学期到2013年春季学期,沧源县共投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达6 252万元,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实到每个校点的每个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切实改善全县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沧源各学校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食材来源。截至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有勤工俭学基地1 000亩,其中,种植基地290亩,养殖基地20余个,学生参与面达100%。

据字光富介绍,目前中心完小还发展生猪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进基地参与实践次数均达20次以上;芒回小学建了一个蛋鸡饲养基地,日产鸡蛋150个,基本满足该校对鸡蛋的需求。同时,勐董镇还发动各校点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发展蔬菜种植,提倡每个校点至少种一棚洋瓜。各校点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菜篮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改善计划篇(9)

针对2012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鲁昕强调,要落实政府责任,抓紧建设责任体系,政府层面统筹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学校层面把责任体系建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与有关供餐企业(个人)之间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好监督检查,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制度,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另据悉,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确定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云南省有85个县列入试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试点,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将国家试点外的44个县(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与国家标准一致,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资金600元),所需资金由省与州市共同分担。

《云南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草案)》举行听证

本刊讯(记者 矣 勇) 2月20日,省教育厅举行《云南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草案)》听证会,来自全省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学校和法律界等方面的15名听证代表围绕《办法(草案)》的规范性、可行性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改善计划篇(10)

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一

小学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这既是一项责任工程,也是一项风险工程,需要多方联动,扎实推进。为了切实开展好我镇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__〕54号)的有关要求,以全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以为学生提供营养餐为基本方式,改善我校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小学生724名,在校就餐724人,其中,教师16人。三、组织领导1、成立学校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实施领导组组长:李建红(学校校长)副组长:吕春(副校长)、陈应兴(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张平(学校财务人员)成员:各班班主任工作职责如下:

校长:领导全校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实施。 吕春:负责监督落实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协助校长处理日常事务。

班主任:负责监督落实班上营养改善计划,协助校长处理日常事务。

陈应兴:全面指导营养餐的具体实施、监督总结完善营养餐的各项工作。

张平:负责处理营养餐项目日常管理业务,数据业务处理,做好档案和账务管理。

吕春:负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工作。2、学校成立学生营养餐膳食委员会成员组成:学校教师代表:龚关帅、宋正兵学生代表:张如月、陈买红家长代表:瞿佑仙、龚吉仙、王水芹食堂员工代表:瞿倩学校领导:李建红、吕春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监督学校和责任人是否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管理责任是否到位。

2、监督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证和健康合格证,是否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3、监督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配送等环节是否符合有关法 规和标准。

4、监督学校选定的供餐模式是否科学,供餐食品是否有营养,食谱搭配是否合理,实行“计划”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有明显提高。

5、监督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落实到学生或供餐单位个人,是否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有无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克扣资金现象。

6、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是否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7、监督“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整改,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是否及时有效处理,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是否追究到位。

8、负责把各种信息及时反映到学校,并向学校及时提出好的修改意见。

三、供餐方式

学校供餐。开办食堂,食堂全部由学校管理经营,不得出租、承包,周一至周五每天上餐由食堂提供一个免费的保质保量的早餐。

四、明确职责,落实工作

1、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营养餐的第一责任人,成立校长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按相关政策和上级文件通知以及中心校 的计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实承担起学生营养餐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

2、我校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措施、应急预案、分工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确保食品安全。

3、拟定学校学生营养餐及食品卫生安全协议书,与相关人员层层签订工作岗位责任协议。

4、我校已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班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5、我校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培训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五、加强食堂管理

学校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其列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食堂经营服务工作。学校食堂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吕春分管陈应兴食堂管理员。食堂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服,上班期间工作服应穿戴整齐、清洁卫生。

1、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仓库卫生管理、食品加工卫生管理、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卫生检查及奖惩、除虫灭害卫生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紧急处置等制度,并上墙明示。

2、食堂统一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实行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学校定期同供货商结算账目,从农户个人采购的食品及食材,应做好购货记录。食堂严禁采购下列食品及食辅原料:

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产品。

②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③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④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⑤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六、各学校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1、招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时,要对其身体、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有明显问题的不能录用。

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饮食卫生专业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和学校炊管人员专业知识岗前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严禁从事学校食堂工作。

3、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及便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 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勤洗手,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七、加强学校食堂供餐管理

1、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校食堂在制作食品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营养需要、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粮油等原料市场价格、不同年龄段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的伙食费标准和收费方案。

3、学校食堂建立价格公示栏,自觉接受学生及其家长、膳食管理委员的监督。

八、我校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存放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按照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要严防食品在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

九、应急措施我校建立完善食

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二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营养餐工程”的文件精神,切实实施好我校的营养餐工作,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营养餐工程”,为我校学生长期食用营养良好的午餐,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500名,教师34名,现有教学班12个,教室22间。

三、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建山(校长)

成员:李洪彬、马超华、杨文全、张琦、赵玲

四、管理办法

1、“营养餐工程”的实物接收。每天有送餐人员送餐后签字,接餐人员接餐后签字。接收营养餐要有合格标识品牌,营养餐要留样检查,此项专管人员全面负责,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关,确保安全关。

2、班主任负责本班“营养餐工程”的日常管理,负责营养餐的发放工作,每天对营养餐的发放造册登记,每天有学生签字入档,以备检查和核对。

五、工作措施

1、学校要有一个营养餐储藏室,要有明显标志,储藏室必须干净卫生:防虫、防鼠、防蝇、防尘、防盗。

2、学校必须有两个柜:存放资料和食品留样。柜上要贴上标签。

3、班主任应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使营养餐工作的实施顺利开展。

4、强化监督管理。实施营养餐必须坚持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原则,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物不进校、不食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六、工作要求

1、学生营养餐必须一天一送一接收。

2、接收时接收人必须按合同严格把关,发现与合同不符的一定拒收并及时报告。学校留得一联供货单必须有商家签字盖章,数量必须大写。每天的接收单上必须还要有供货商的电话号码。

3、每天的学生营养餐都必须留样,留样上必须写上:学校名称、时间、接货人和供货人签字,当供货人的面一起贴在留样样品上,留样必须留存48小时,要有留样台账。

4、班主任领取营养餐时要签字,发放学生时也要签字,要保存好签字原始材料。

5、发现营养餐在外包装上有破损或营养餐有变质的应及时与商家联系。

6、每天要对中心校实行零报告制度,并做好记录:时间、发放情况、学生饮食情况、报告人、被报告人等。

7、各班要做好废物的回收,确保校园整洁。

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三

为贯彻落实有关“营养餐工程”的文件精神,切实实施好我校的营养课间加餐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安州、县实施方案和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营养餐工程”,为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使全校学生吃上卫生、营养、健康的营养餐。

三、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25个班,学生1316人。自20__年5月7日起实施营养餐,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以发放实物的形式进行直补,由学校每天按时发给每名学生营养食品(食物)。我校下午4:00至4:30统一实施学生营养餐。为此制定食品采购、加工、配送、监督等环节的规范流程和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善,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组长:志玛央宗

副组长:王和平蒋林

成员:蒲怀文、杨建雄、兰景明、拉姆友珍、余素桢、刘阳刚、各班班主任和下班教师老师

账目管理:由学校财会室负责管理。

2、完善制度

设置了学生营养餐发放室,冬季还设置了营养餐加热室。完善台帐,简化流程。

五、工作实施具体步骤:

1、专职教师每天负责验收(目测和抽样)食品数量、质量、生产日期,校医对食品进行留样,并做好登记并做好登记。

2、每天发放人(供应商)将验收合格的食品按班级发放。

3、班任课教师目测和抽样验收食品(数量、质量),无问题后教师统一组织在各班教室分发给学生并做好登记。如有问题所有食品停止发放,并立即报告值日行政启动应急预案。

4、任课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用餐,食品启封后应当场吃完不得延期食用,并督促学生餐后将垃圾分类放入班级垃圾桶,不得离开教室食用,不得乱扔。

5、餐后各班及时打扫好教室卫生,可回收垃圾倒入学校指定的地方,不可回收垃圾倒入校外垃圾池,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六、成立安全应急小组

组长:志玛央宗

副组长:王和平蒋林

组员:蒲怀文、杨建雄、兰景明、拉姆友珍、余素桢、刘阳刚、各班班主任和下班教师老师

2、学校要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机制,包括日常的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

3、一旦发生较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学校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救援,要及时果断的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七、工作措施

1、学校安排志玛央宗同志负责此项工作,每天经费收支下帐,进行日清月结,期末总结算,领导组成员负责教师做好供餐各方面工作。

2、学校营养餐发放室负责做好发放,试吃,留样等工作。

3、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保证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顺利实施。

上一篇: 口腔修复实习自我总结 下一篇: 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