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16

工地论文

工地论文篇(1)

专业人才培养不具有明确针对性,人才培养结构合理性欠缺,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相对单一。造成这一问题根源是地方院校对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不明,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毕业生虽然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全面,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建设是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未来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核心。从调研地方本科学校现有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实情来看,传统“学术型”课程体系架构占据主导,“应用型”与“学术型”课程体系架构区分度不明显。

1.3教师队伍应用型能力欠缺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现有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科研活动的力度不够。双师型结构教师比例低于30%。

1.4专业人才就业率低与企业“无人可用”矛盾冲突明显

软件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与行业就业有效对接,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实际需求,导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无职可就,软件开发行业以及相关软件应用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现状普遍存在。

2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设计

以行业、企业实际对人才需求为引导,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调查为依托,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一线教师众多教学研究成果为参考,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学习经验体会为借鉴,围绕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事实问题,来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设计建设。设计建议如下:

2.1学科建设

以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当前使用的主流开发工具或技术为依托来不断调整专业架构,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系统性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实现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2.2校企办学

学科建设以输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嵌入资格认证课程模块,实训课程以企业开发项目方式贯穿培养环节以达到提高专业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

2.3师资建设

采取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开发,共同承接开发项目等方式锻炼提高师资队伍实战能力。教师在企业实战经历和相关经验成果带入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不仅能促进专业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升,还能够最大程度丰富、提高专业学科建设。

3三层结构课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项目实战为背景,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完整地专业培养环节结束后具有程序设计,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网络和移动通信终端应用开发能力。

3.1基础理论

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构成:

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涵括地方高校各现行必修公共课程,

②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必修前导课程,是对软件工程专业基本“计算”概念理解、掌握,问题计算求解能力和构建中小规模软件系统综合能力的初步培养。

3.2专业理论

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行业最新前沿技术为引领、专业骨干课程为核心、专业素质全面拓展和综合素养整体提高为目标来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

3.2.1面向行业认知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包括对行业、企业认知学习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等专业认知方面课程。一般包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从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管理常规模式,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等认知类课程。

3.2.2计算机编程与算法设计能力课程算法设计类课程主要包含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以及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编程课程主要包含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传统程序设计语言课,还包括当下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最流行的技术前沿课程。

3.2.3软件工程专业系统分析课程系统分析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系统类课程。

3.2.4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课程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方面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编程、移动互联开发编程、编译技术、软件开发以及软件测试等课程。

3.3实践

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一至两学年时长为周期,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为指导,综合技能全面提高为目的来对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如下:

3.3.1校企共同建设实训课程以项目介入为主线,企业实际效益项目和高校产学研项目为实际授课主体。引进企业优秀项目人才或具有企业项目实战经验的教师来对专业人才展开课程实训,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养。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转化生产实际速度,同时反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热情,最终提高就业竞争力。

3.3.2合作企业岗位实训针对毕业学生和部分专业老师做岗位综合实训:

①学生岗位实训: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项目实战,充分消化吸收前期所学理论和技能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夯实基础。

②老师岗位实训:专业老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并将企业项目开发经验和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编纂成册,运用到实际日常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缩短理论转化实际成果周期。

3.3.3校企合作运用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提升高度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实训。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多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与实际脱节。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弱化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抵触情绪,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运作规范及最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和技能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从容就业夯实基础。

工地论文篇(2)

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藏、利用图书报刊、地方文献资料,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这里,在一般图书报刊资料之外,突出“地方文献”,作为省市图书馆必须收集、保藏、利用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地区性的图书馆不同于诸如科研、高校或其它专业图书馆的地方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利用地方文献为我国的四化服务,必然是摆在省市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

地方文献的范围,一般说来应该是:(一)反映本地区各方面情况的有关图文论述资料;(二)地方人物及其著述;(三)地方出版物。如何利用这些地方文献,使之便于收集、整理、研究,就有赖于书目工作作出系统的、充分的揭示。省市图书馆在这方面无可置疑地具有较其它专业图书馆更为优越的特殊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地方文献,编制地方文献书目,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首要任务。

地方文献书目,不同于其它综合性公私藏书目录,也不同于其它专题、专科目录。它限于地方,小于同类目录的容量。如地区期刊目录,小于全国期刊目录,地方人物志,只能是全国若干省(市)的一小部分。但它的广度和深度却大大超过了全国性的有关目录。这样,地方文献对于数量较大、为其它书目所摒弃的、被认为粗俗无用的、非正式出版的书刊,以及未获出版的手稿、抄本、册页、簿录、图表等而确实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多方面材料,得以广泛收录;对于具体的人和事的有关资料,将会发掘得更深。这是其它综合性或专科性目录所不能包举的。以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而言,全目著录古籍三四六一种,存目六七九三种,收录万余种,可称繁富。但是,未入总目的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就有170余种;姚觐元编《清代禁毁书目》,所记禁毁书更达三千余种。乾隆以前,所存图书,远不止此,大量的通俗小说、戏曲、民间文艺,等于未收。其中的一地之书,对于某一地区来说,更显得微乎其微。以地方志而论,今存方志,超过万种(其中很大部分是乾隆以后的),而总目所收,却寥寥可数。如东北方志——《盛京通志》仅录一种;乾隆钦定盛京通志一百廿卷(应为一百三十卷)、明代辽东、全辽两志,以触时讳,摒而不录;即使是康熙朝的《铁岭县志》、《开原县志》、《盖平县志》、《宁远州志》、《辽阳州志》、《锦州府志》、《广宁县志》等,也都不在收录范围。可见《总目》远不能与地方文献书目之能在某一方面竭泽而渔相比。《总目》如此,历代的艺文经籍志,多有同样的弊病。如明史、清史稿的艺文志,失载之书,何止于已录之书的数倍。近出《清史稿艺志及补编》,所补就超出了原有之书(原编著录9633种,增补10438种)。但这还不是应予收录的全部。《中国地方志综录》(初稿)收录方志12863种,可以说基本上荟萃了现存方志,著录了馆藏,但是对未经整理的、已佚的、待访的方志,还不能从目录中反映。此外,由于各馆目录,只能提供一些粗略的线索,有的未能就原书周密核实考证,或因袭旧误,对修纂版刻等的著录,就笔者所见到的并翻阅了几个省所录的初稿来说,可能不尽准确。而作为地区性的方志考录、提要等书目、却有可能更进一步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当然,全国总目反映总体情况,又是地区性目录所不能代替的。

对于地方史料、人物纪传、地方出版物作更深入的探索,也只有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足以胜任。以辽阳史料为例,辽阳路、州、县乡土志,已见著录的不过六种,专书如《辽阳古迹遗闻》、《辽阳碑志选》、《辽阳防守记》等,期刊如《辽阳政府公报》等,都不过数种。辽阳诗人文集稍多,如清刘廷玑有《葛庄诗钞》、王尔烈有《瑶峰集》、宋玉奎有《宋星五遗著》等。但其总数亦不过一、二十种。如果地方目录,仅止于此,就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读者需要。除以上几类史料之外,可以从历代有关史志、丛书、类书、其他诗文集、论文集、有关史地、文教、政治、财经、工农业等方面的图册,以至近代报刊论述资料,有关档案、文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料。最近几年,辽阳市志办为了搜集有关该市文献,在各省市图书馆、档案馆的协助下,搜集资料已逾千种。其中也包括了日文报刊、图书资料。他们这种锐意搜集,期于网罗无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的。如果各省市图书馆都能广泛地系统地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好地方文献书目,对于整理文献,编史修志,科研工作,以及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阅览利用等方面,定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方人物及其著述,是地方史科的一个方面,搜集地方人物资料,编辑地方人物著述书目,也是地方文献书目工作的重要部分。地方人物的活动及其著述,往往得之于当地的史志记载和相关的碑传诗文中。当然,还会有很多口头传说,亦可供参考。以东北子弟书作家和作品研究而言,辽宁籍子弟书作家有名号可查的,约占已知子弟书作家的半数,而地方史志却不见著录。由于书目无征,文献不足,或是资料隐晦,艰于发掘,对他们的生卒活动时期,以及作品的归属,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人言言殊。

以东北子弟书作家喜麟为例,喜麟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十二年(1821-1886)。字晓峰,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今新民县人。工诗赋,善书法,累举不中,道光廿九年拨贡。精满语,同冶十二年以助教升大理寺丞。光绪十一年辞宫归里,次年九月卒,年六十六岁。著有《寻 撦集诗稿》四卷。他的事迹仅见卷首曾培祺序和觉罗恩魁(喜麟外侄孙)所写传略。据此,喜麟的生平和生卒,本来是很清楚的。由于喜麟的诗集未见著录,恩魁所写《传略》亦无由得见,喜麟生平事迹遂湮没无闻。近年来有一些查考子弟书的文章,作者根据一些老艺人口述和亲身访问所得,记述了喜麟晚年情景,并且言之凿凿。早已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的喜晓峰,竞有人在1937年(即死后51年)夏天亲访辽滨塔时见到了他!说其时约九十岁。他拿出手写的《忆真妃》原稿,尚有修改痕迹,并说是为纪念他的亡妾而写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作者据此而考定喜晓峰生千道光廿七年(1847),卒于1937年前后,著有子弟书《忆真妃》。由于作者未能利用第一手资料,轻信了传闻,疏于考查,因以致误。对书目工作来说,则是未能利用地方文献,充分揭示馆藏书刊,使之服务于读者,而跟不上研究的需要。按《忆真妃》,多传为韩小窗所写,实乃春澍斋所作,成书至少在道光十五年以前(见吴晓铃:绥中双(木+昏)书屋所藏子弟书目录,《文学遗产》1982年4期)。喜麟的《寻撦集诗稿》也并非传闻的《拉扯诗钞》或《检查诗稿》,此书如从讹误的书名求索,则是找不到的。辽宁省图书馆入藏,笔者亦有一部。所辑为五言试帖诗,本无足贵,因罕见著录,流传不多,对于研究子弟书作家和满族文学说来,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由此可见,地方书目中地方文人及其著述的著录,即使被认为是一般平常之作,对于乡里文献,也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这样的书,不能在有关的书目中反映,也自有其原因。一般国史经籍、艺文志,对于所谓“陋劣芜杂”之作,一向是摒弃不录的。既称“经籍”,当然是堂而皇之的著述了。特别是民间文艺、戏曲、小说之类,连地方志中的艺文一目,也是很少述及的。而更多的是选录一些地方诗文充数。也许很多州、县,并无太多的称得起著述之作,也就无从著录。地方文献书目,虽非有闻必录,但对于有史料价值的论述,能揭示一个地区的某一方面的资料,作出全面的搜集、著录,使无遗珠之憾,这大约也是地方目录和抢救地方历史文献意义之所在,也是地方目录所应能起到的作用吧!

至于地方出版物,它在地方文献书目中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地方出版物不等于都是地方文献,但它反映了地区的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个面貌。

大部分地方出版物,都具有一定的地区特色。按地区、出版单位或专业性质划分的地方出版物目录,也是地方文献书目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上的地方出版物,基本上是由地区(府、州、县)或公、私(官刻、家刻)以及书坊出版的;近代则除了书店、出版社之外,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单位、科研系统、人民团体、工商企业,都编印了不少书刊和内部资料。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有价值的地方史料,如疏于访求,稍纵即逝。全面及时地征集地方出版物,自是搞好地方文献的不容忽视的工作。

有一些地方出版物,看来好象不是地方文献,往往不大注意而失于搜集。如各科教材,专业的简报、通讯、动态、会议特刊、专刊、科技资料、成果汇编、资料汇编、论文汇集等等。一般在书刊名上冠以省市单位名称的,都被确认为地方文献;反之,就往往被忽视,或认为只是一般地方出版物,不是地方文献。其实,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是应该包活上述诸方面的,即使是一般地方出版物。对于地方作者,地方著述,地方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以及出版事业的研究,一个能够系统反映地方出版物的书目,自有其地方文献研究上的价值。

二、地方文献书目编制回顾

通过各种书目索引,系统地反映地方文献,服务于读者,是搞地方文献必然要进行的首要工作。只有编制各种类型的地方书目,才能展示特定的地方文献内容。

我国记一地文献目录,近人多引刘知几《史通·书志篇》谓始于北齐、北周之间(约公元570年),如宋孝王所撰《关东风俗传》中的《坟籍志》,由专录一方人士著作,开后世方志著录书目之风。其他一地著述的书目,《千顷堂书目》所载,明代有祁承鄴的《两浙著作考》等书,惜已亡佚。今天能见到的则有残本明末曹学佺《蜀中著作记》十二卷。地方志目录,以宋高似孙《剡录》为最早,其中著录了戴逵、王羲之等十四人著作和阮、王、谢三氏家谱四十三部,都是记当地人书目。

清代至解放前,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书目,见于各省通志及府州县志中。有的称“艺文志”,实际上很多只是抄录当地作者诗文。有称“经籍志”或“书征”、“书目”的,则网罗一地方文献。私家撰述地方文献书目,多出自当地学人,收录详实。一方文献,或录历代,或录数代,或录一代。有考一省著述,或一府、一州、一县著述,以至一镇一氏的。著录亦详略不一,一般多记其书名、卷数、著者生平、简历、著述内容、版刻,或录其序跋、诸家评论,如金毓黻《辽海书征》六卷,1942年辽阳金氏石印本,一至四卷为先正遗著,著录晋至清代辽宁人著述;第五卷地方志乘,是辽宁府州县志;第六卷掌故杂记,记载东北故实之书,族谱、校刊诸书。再如陆维鎏《平湖经籍志》八卷,收录原书序文提要;长文择要采录;四库著录者则录原文。项元勋《台州经籍志》四十卷,著录著者姓名、时代、籍贯,或考订事迹,或录各书序跋及诸家评论。他如《中州艺文录》,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徐世昌《大清畿辅书征》,张惟骧《清代毗陵书目》,孙贻让《温州经籍志》,胡宗懋《金华经籍志》,都各有其特色,不论是收录范围,著录体例,志传类分,提要考证,存疑辨误,都是足资参考借鉴的。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编制地方文献书目,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供了值得很好学习的有益经验。

建国以后,地方文献和书目工作,普遍受到省市图书馆的注意。在收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献方面,很多图书馆做了大量工作。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征集地方文献,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方面,率先做出了成绩。他们编制了不少地方文献书目。如1960年编印的《广东文献参考书目》,分解放前部分和解放后部分。解放后部分包括广东史料、粤人著述、本省刊物三部分,共计4589种,附书名索引。解放后部分,分总志、分志。总志为:广东文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实业、社会、文艺、历史;分志按广东市、各府县、港澳和邻省等目分列,共收4757种。一方文献如《广东辛亥革命史料》亦先后编印了多种。

甘肃省图书馆所编《甘肃地方文献索引》(1909-1949)1978年3月油印本收报刊资料1543篇,按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地质矿务、文化教育卫生等五部分著录。《西北地方文献书目》1977年编,则分为综合、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与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图录等八大类,收书730种,并附有书名索引。

此外,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各地方志目录,地方人著述书目,各省市图书馆相继编出不少。联合目录如:《北京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福建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山东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著录了一市一省乃至一个地区的文献。地方志目录除一般馆藏目录之外,很多省市都编制了本地区的方志目录,为新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创造了条件。地方人著述书目,如《安徽文献书目》收安徽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安庆、桐城、歙县等五馆所藏历代安徽人著作目录近四千种,作者一千七百多人;刘伟毅编《山西文献书目》,上编地方史志,收书八百五十一种:下编晋人著述,收书一千一百九十种,附著者索引,还介绍了六百六十三人的字号简历;青岛市图书馆编有《馆藏明清两代山东人著作书目》,并为这些著作编了解题书目。地方人物的著述,这方面历代所编书目不在少数,已如前述,晚近则编得不多。近年来由于地方史志编写的需要,各图书馆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正在着手编写一些以地区划分的地方人物志,如从方志中辑录地方人物资料的目录索引等,使编制地方人物著述书目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正像在地方志书目中,不仅有著录一地之目多还有深入一步的地方志考录,地方志提要工作。如浙江省有洪焕椿编《浙江地方志考录》,辽宁省编有《辽宁地方志考录》,上海师院编有《上海方志资料考录》,河南省编有《河南地方志提要》等。各类地方志目录,只能提供一个粗略的线索,为了进一步揭示地方志的内容,中国地方史志协会计划编辑《中国地方志提要丛刊》,准备陆续编出我国每一省的地方志提要。这对于开拓地方文献的方志书目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了解现存的地方志内容,有效地利用地方文献,更是功莫大焉。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需要,也使我们日益认识到发掘和利用地方文献以及编制有关书目工作的重要意义。而过去,对于省市图书馆的这一任务:要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研服务,是没有深切认识和足够重视的。如何改进和加强地方文献书目工作。仍然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以辽宁省图书馆而言,在五十年代虽曾作了一些搜集。保藏地方文献的工作,但对于开展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并没有主动而自觉地把它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只是在当时读者对地方文献需要日益增长的推动下,编制了一些地方资料目录。比如1954年以后,编印了《东北地震资料》,地区的《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从大量方志中辑录地方资料的《辽宁矿藏录》、《辽河、大、小凌河水系水灾历史资料辑要》、《辽宁农业史资料辑要》等。这些地方资料的编辑,大部分是临时抽调、组织人力采搞的,既没有建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更没有作长远打算,而是编完散摊,采取再编再组织人力的工作方法。五十年代初的东北图书馆时期,虽然成立过档案部、历史文献部,但却没有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的任务。这是一个专门保藏、整理馆藏数百万件明清和近代历史档案的部门,当时只能作一些初步的整理,以后全部档案包括部分日文图书资料,都移交给省档案馆。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由参考部门编制了一些介绍东北名胜古迹,有关沈阳参考资料、抗联史料等书目,以及《辽宁地方志考录》和东北三省馆合编的《东北地区农业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等。

从1960年以后,地方文献受到科研、文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地方文献,辽宁省图书馆着手整理了中、日文的地方文献卡片目录,并倡议与吉林、黑龙江两兄弟馆共同编制东北地方文献图书报刊的联合目录,由于以后机构的变动,参考部门的撤销,经过十年动乱,初步积累的文献资料,亦丧失殆尽,刚刚起步的地方文献工作终致夭折。

粉碎“四人帮”以后,图书馆事业得到了新的生机,中断了十多年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始受到了应有的重视。1980年,在社科服务部门建立了地方文献研究室,以收集、利用、研究和编制地方文献书目资料为具体的工作任务,重新整理了地方文献中、日文报刊、图书,增订并出版了《辽宁地方志考录》,同时东北三省成立了“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编辑组”,开始联合目录的编制。第一辑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报刊部分》,由辽宁省图书馆主编,已于1982年出版。第二辑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图书部分》,中文图书分册由吉林省图书馆主编,外文图书分册由黑龙江省图书馆主编,其中日文部分由大连图书馆主编。第三辑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专题书目索引》,第一种为《东北抗日联军及抗日武装斗争史料索引》,吉林省图书馆主编,己于1983年4月出版。第二辑联合目录,即将于年末出版。有关地方文献的专题书目,我们在取得一定经验后,还将继续联合编制。

很大一部分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本来在二十年前就应该也有可能很好完成的,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工作中的失误,加上“四人帮”的十年祸害,致使地方文献书目工作断断续续,延滞不前,造成地方文献不能得到及时反映、利用的极大损失。回顾这一时期的地方文献工作,不仅辽宁如此,其他兄弟省市,又何能幸免。

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工作,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其发展情况总是不平衡的。今胜于昔,吸取历史的经验,改进我们的工作,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书目,定会绽现新的面貌。

三、地方文献书目工作展望

工地论文篇(3)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二、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三、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工地论文篇(4)

二、专业模块建设

专业模块建设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对于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理解专业理论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着为土木工程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原则,专业模块建设必须与行业相结合。与行业规范要求相结合。土木工程从项目策划、结构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有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约束。特别是结构设计类课程,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主要就是按照规范要求利用软件设计,所以一些较难的理论如可靠度分析计算等可简单介绍,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性,教材中一些过时的规范内容要及时删除,使学生熟悉并学会使用现行规范。所以在结构类设计课程中,教师要自带结构设计规范,引导学生遵循规范要求,学会使用规范做好设计。部分课程甚至可要求学生自带规范,熟练掌握规范使用流程。与职业技能要求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要考取一、二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等证书。课程教学要与证书考取相结合,如土木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课程,要结合历年考题讲解,从历年考题中提取案例分析,实现案例教学与考证要求相结合,同时也能使学生直观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为学生主动认真学好课程提供思想保障。与工程建造过程相结合。土木工程生产一线主要是施工、监理、材料、资料、造价等工作岗位。在土木工程中,每一单项工程都包含若干单位工程,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分部分项工程。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累加。所以可以实现项目式教学,利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现过程。

三、实践模块建设实践

模块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纽带,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项目组做了以下工作。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工程建造过程实训是本项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试点。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合并,结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PKPM施工模块,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土方工程模块、临时设施模块、混凝土工程模块、钢筋工程模块、资料模块、施工组织设计模块等,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现学现用。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即可以对一些小的工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脚手架专项方案设计、降水专项方案设计、混凝土工程专项方案设计等。企业生产实习。考虑到土木工程行业特点,一项工程不可能大量接收实习学生,集中实习很难实现。从2011年起,土木工程系开始实施分散实习,即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由企业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分散实习,既能解决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络问题,同时也能为学生就业工作打好基础。近两年来,学生实习时间不仅包含暑假,为了适应企业需要,2014年实习学生于6月初即进入实习场地,实现了实习入场与用工高峰期的结合。分散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土木工程系通过三年的探索,走出来一条以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的路子,学生实习效果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企业实习考核采用小组答辩和答辩委员会相结合的形式,即由小组答辩确定较优秀和较差学生,由答辩委员会组织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是否获得优秀实习生或通过企业实习答辩。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习,学生可利用企业实习工程资料,由指导教师稍作修改,即可实现一人一题。同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只要求少量同学选择结构设计类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设计、造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等现场应用型题目。学生可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但是企业必须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指导。同时加强过程监控,对出现问题的毕业设计强化管理,提前预防。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是将传统的工程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结合在一起。根据施工现场钢筋进场验收、地质勘查报告、混凝土试块实验、砂浆试块等,模拟流程,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表格,使学生通过实验就能熟悉施工现场,确保与施工现场的无缝衔接。其他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土木工程基础实验等其他实践课程紧紧围绕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原则展开,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模拟生产一线流程、场景及管理模式,使学生提前适应生产需要。

工地论文篇(5)

二、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危害性

1.上文对水文勘测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水文勘测对于岩土工程整体结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工程地质勘测的时候,正确对待水文地质勘测,全面分析存在于水文地质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勘测,具体分析如下:1.1关于取土样做腐蚀性分析的问题在实际勘测中,一般都是取的水样,取土样做腐蚀性测试的较少,土试样的腐蚀性测试是将土试样放在纯净水中制备浸出液,对浸出液测定的结果作为土的腐蚀性。地下水的腐蚀性一般高于土的腐蚀性,因为地下水位以下的土长期浸在地下水中,显然地下水的腐蚀性高于土的腐蚀性,因此只要测定水的腐蚀性就可以了。1.2地下水的腐蚀问题地下水有很多种类型,其水位变化也非常大,同时季节不同,降水量不同,都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具有很大的腐蚀作用,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内其中的矿物成分比较多,这个时候,一旦收到污染,其矿物质成份还会继续增加,所以说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严密的勘测。通过对其中矿物质成份的测量和分析,来确定其腐蚀性的高低,在地下水中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其还会对建筑材料产生一定的腐蚀。2.岩土工程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地下水的活动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地下水位不同程度的变化,必然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危害,稳定岩土工程结构,全面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以及预防措施,下面就对一些常见危害进行分析:2.1水位上升问题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上升必然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导致其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中,例如:总体岩性产状以及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以及温度等等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甚至有的时候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从而导致水位上升。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岩土机构强度以及湿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并导致其出现粉土以及管涌现象发生,这些都是由于水位上升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2.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无论是地下水位上升,还是下降,对于岩土工程都会造成带来巨大危害,上文对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性进行了研究,下面来具体分析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通常来讲地下水位下降的大部分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比如: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以及修改水库等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塌陷以及开裂等现象。这些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并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针对地下水位的沉降现象,我国地质勘测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膨胀性岩石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形变,因此,如果这种显现反复出现,必然会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更大,最终必然导致地面开裂,引发建筑物结构的破坏,这种破坏在轻型建筑结构中更加明显。另外,地下水的升降变动带,由于地下水的不断侵入,还会带走土层中的铝铁成份,土层失去胶结物,会变得松动、含水空隙变大、其承载力以及强度就会降低,从而对岩土工程基础处理带来巨大阻碍。

三、水文地质勘测的任务

在充分了解地下水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性后,强化水文勘测力度,做好钻探以及物探工作,是提供准确情况评价与判断结果的前提。1.钻探的任务钻探工作是水文地质勘测中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冲击凿碎岩石,工作人员会借助专业的工具和设备进行,钻探的最大优点就是适应性强,能够在多种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并能够深入到岩体内部,勘测结果精确度高。2.物探的任务电法勘测与弹性勘测是目前工程地质勘测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方法,前者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要更具岩石的电学特性为基础,分析岩石缝隙,岩石程度强弱等情况对电法勘测效果的影响,专业的技术人员适用专业的勘测仪器,对目标岩层进行物理参数的测定,从而确定地下深层的地质状况。3.野外测验在水文地质勘测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测验方式也十分常见,那就是野外测验。这种勘察方法是能够获取全方位的水文地质资料,为日后的工程设计、测评、施工提供最为科学的参数依据。综上所述,我国的地质勘测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勘测技能,将以上三种勘测方法全面掌握,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共组重点,积极进行创新和研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采用检测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勘测数据的准确性。

工地论文篇(6)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工地论文篇(7)

可行性研究勘查阶段科学的评价了拟建场地的稳定性以及适宜性。这一阶段对工程地质工作的要求如下:1、考察当地的地质、地形地貌以及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等;2、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场地的地层以及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解;3、对于那些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测绘工程地质,开展勘探工作。

(二)初步勘查阶段

在初步勘查这一阶段,合理的评价建筑场地内建筑地段的地质状况。这一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如下:1、搜集一些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模等相关资料;2、对地层、构造、水质以及物理地质现象的成因、分部进行详细的了解;3、对建筑材料的场地以及储量进行合理的确定。

(三)详细勘查阶段

详细勘查这一阶段要与技术设计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在分析以及评价岩土工程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来进行。详细勘查可以为基础设计、处理地基以及物理地质现象的防治提出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层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由于高层建筑物具有重大的负荷以及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要采用深基础,促使地基变形的深度加大。

(一)建筑物场地的稳定性问题

高层建筑物以及超高层建筑物地基变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类建筑物的范围不仅会影响地表的松软土,而且也会影响到基岩风化带。在高层建筑物中,不仅要重视地基土体的稳定性,而且要注重下卧层的稳定性。岩性以及成因类型、土体结构等都影响着下卧层的稳定性。所以,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要以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区划为基础,在勘探过程中验证以及查明建筑场地周围的地质结构,通过分析与比较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二)基础类型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

目前,高层建筑的主要形式是指箱基、桩基以及复合基础。第一,箱形基础。其中箱形基础的特点如下:较大的基底面积、整体性较好等特点。如果地基中的土体较为软弱以及分布不均匀的时候,此时要选择箱形基础,这种形式不仅会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其中的空部分。第二,桩基。桩基包括了钢管、墩基等几个部分。桩基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基坑边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上覆较厚软土层的地基中比较适合使用桩基。所以要按照地基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来进行,选择有效的桩基类型。第三,复合基础。如果仅仅采用复合基础这一种形式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强度以及变形的实际要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此时要选择箱基下桩基的复合基础类型,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来降低承载量。现阶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采用深层搅拌桩。然而如果施工条件较为复杂,造价较高的时候,此时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要求来进行,促使建筑物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途径

(一)详细了解以及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的要求

工程师在勘查工作开展之前,要详细了解以及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的要求,并且要充分结合工程的用途以及载荷大小,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制度。另外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要联系实际情况,注重资料整理、土木试验等环节,对试验、钻探施工等技术提出了合理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要充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条件进行勘查工作

在开工之前,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勘测以及核实工作,并且要核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以及长度,确保各部门技术参数满足实际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岩土勘测这一工作中,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选择合理的钻进方式。在测量高程和水位的时候,要选择黄海高程,如果条件不合适要采用假定高程,等到施工工程结束之后来测量地下水位。同时工程师要核对以及验收相关资料来确定相关数量,并且做好现场监督工作,提高勘查技术的质量。

(三)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分析数据,做好整理勘查数据工作

在整理以及分析数据之后要查明现场等实际情况,促使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检测地基处理的质量,特别是做好记录工作,认真分析相关数据,便于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整体质量。

(四)加强回访工作,查明其中的不良地质问题

为了能够促使地基的质量与现实施工条件相符合,这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检测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域勘查报告不相符,此时要合理的分析,减少工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工地论文篇(8)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是操纵一切活动的关键要素,所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由此才能够掌控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位。对于重要的技术岗位,需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且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高所有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奖惩机制,形成竞争机制,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1.2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是地铁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要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从材料的采购环节开始就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选购,在材料进场时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质量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进场。材料进场后要妥善保存,分类堆放,并且做好防潮防雨等各项工作。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地铁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所以要做好充分的质量管控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难度,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出场时间,减少闲置浪费的现象。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安全可靠,符合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在机械设备闲置期间,要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确保机械设备使用时能够正常运行。

1.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由于地铁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所以参建单位较多,需要多个工种的共同施工,所以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审批合格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因为工程量较大,所以有时会出现交叉施工的现象,这就需要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对现场的人员、材料和机械等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加强对交叉工序的质量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标准。

1.5产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控制。

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决定工地铁工程施工产成品保护的重要性。分项工程的完成对单位工程来说仅仅是产品完成过程中的一个工序,对已完成分项工程的保护养护对整个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保护养护好已完成的分项工程。

2地铁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2.1建立地铁项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目前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衡量结构工程质量的主要指标,耐久性指标不像强度指标一般都能够满足要求,具有难以控制的特点。在实际工程建设时,对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没有引起工程界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早期开裂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和一定的技术措施,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体系,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的特点,以质量预控为出发点,确立了对混凝土实施补偿收缩组合控制裂缝的技术路线,在工程建设时期进行裂缝的综合控制,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技术管理的总体思路是“科学的指导,前期控制,过程精品,全面管理”。

2.2钢筋混凝土防水性能的质量控制。

为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通常是采用防混凝土、全包防水板、埋设渗管、背后注浆等综合防水措施。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纹的首要技术措施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掺加高效减水剂、选择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坍落度至16cm以下;二次衬砌背后注浆是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渗管的设置可以排走进入防水层的少量水体。由于渗管是软管,必须按一定的坡度安装平顺,以使其能起到顺畅排水的作用。注浆孔一般按设计要求预留,也应在集中漏水点、施工缝处加钻注浆孔,钻注浆孔时严禁穿透防水板,拱顶注浆管需设逆止网,防止浆液倒流。施工缝的处理除凿毛外,还加设了遇水膨胀止水条措施,加强施工缝的处理及止水条的工艺控制,粘贴基面必须平整,止水条的敷设工艺要求高,固定必须牢靠,应有一层砂浆层来封填止水条周围的凹槽和空隙。防水板的敷设质量重点在于纵横交点处、补疤等不能使用热合机的地方。

2.3强化地铁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从源头上把好了工程质量的准入关,对主要的工程材料及设备进行把关通过公开测评和招标,选择了钢材、商品混凝土、防水材料、部分主要安装设备及其他主要材料的供应商;合同中增加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相应条款,规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通过合同条款,将工程质量、安全与承包商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全面引入工程保险,引入工程保险制度,对规避工程风险,确保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好文明施工工作在文明施工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施工行为;依据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方面的验收规范,抓好竣工验收工作,从组织、制度和投入上对竣工验收工作给予充分保障。

工地论文篇(9)

故障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FTA)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它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树图把这些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具有应用广泛、逻辑性强、简明和形象化的特点。我国于1978年开始开展故障树分析法的研究,目前已在很多部门和企业中普及和推广,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1.2地铁工程建设特点

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也可能局部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地铁工程主要由土建和设备2大部分组成。土建部分包括车站、区间隧道、路基、轨道及车辆段和综合基地等;设备部分包括建筑设备(又称常规设备)和轨道交通系统设备。地铁工程建设需要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从土方施工到结构施工,再到装修、安装施工穿行,最后调试、验收、投入使用,在此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乏产生火灾事故的可能,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大量人员、设备、材料一旦出现差错就有可能产生隐患,最终酿成事故。

2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同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采用系统安全工程中的故障树分析法,对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可能造成影响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因果关系绘出逻辑图,判明火灾事故发生途径及导致灾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重要度。

2.1确定分析对象

以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为故障树的顶上事件,逐层进行分析,构造故障树。通过收集、调查导致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发生的因素,从顶上事件开始,采用演绎分析法,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找出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每一层事件都按照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起来。

2.2定性分析

根据故障树的逻辑关系,即“与”门结构为逻辑乘,“或”门结构为逻辑加,采用故障树分析程序对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火灾事故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求出导致系统故障(事故)的全部故障模式。利用布尔代数对故障树列结构式整理、化简后,结果得出11个交集的并集,也就是说故障树有11个最小割集,这清晰地表示出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求出故障树全部最小割集,可以发现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直观判断出哪种模式最危险,哪些次之,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求出故障树全部最小割集,反映出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换句话说,如果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绝不会发生。通过求原树最小径集,可以了解到要使顶上事件不发生有几种可能方案。利用原树最小径集与最小割集的对偶性,确定出与故障树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原故障树的最小径集。把原来故障树的“与”门换成“或”门,“或”门换成“与”门,各类事件发生换成不发生。然后,利用布尔代数化简法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

2.3定量分析

结构重要度是指事件在系统中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它与事件本身的事故概率无关,仅与该事件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即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仅从故障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以便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使系统达到经济、有效、安全的目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地铁工程建设阶段,施工环境中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有效地控制人的因素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其次安全管理体系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运行也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从故障树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当“与”门下面所连接的基本事件全部发生时,才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控制基本事件本身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是减少事故发生的保障。

3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通过故障树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的因素由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管理缺陷3方面构成。人的因素是地铁工程建设期间安全管理控制的关键;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的日常运行、认真深入的落实责任,是地铁工程建设期间安全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运行和落实,可以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火灾因素的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

3.1人的因素预防措施

人是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但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作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技能缺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因此,完善安全教育、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安全技能是控制人的因素的关键。

1)完善安全教育。对新进场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上岗。通过培训教育,讲清安全作业的道理,激发每个人的安全意识。

2)规范作业行为。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地铁建设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行为。通过检查工作痕迹、安全技术巡查等方式,减少“三违”行为,规范施工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作业人员的每一个不安全行为,强制养成按章操作、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从而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提高安全技能。建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着重对各工种施工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通过持续的安全技能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3.2物的因素预防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决策水平。因此,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人员行为是控制物的因素的关键。

1)对易燃易爆物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存放和使用,如方木、易燃外包装、油漆涂料、防水卷材以及氧气瓶、乙炔瓶在存放以及使用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必须严格加以区分;建设施工用电设备、线缆线路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隐患的必须及时更换。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

2)在高危复杂环境下施工时,如管线(电力、天然气)施工前应先与产权单位取得联系,及时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掌握详细资料,制定全面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开展。

3)在施工区域范围内合理、足量地配置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和有效性,确保在应急状态下消防设备能起到应有作用。制定完善的应急消防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不断完善、提高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3管理缺陷预防措施

管理涉及施工的各个环节,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是规范施工作业、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1)建立有效运行的安全体系,对作业人员的培训、物料的状态以及消防设施的好坏,必须安排专人进行落实,只有将这些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

2)制定施工作业现场动火审批制度,按照动火时间、动火部位、动火等级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动火过程中设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动火作业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

3)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除进行每日、每周、每月检查外,还要特别重视季节性检查以及节假日检查,加强隐患排查的力度。编制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4)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管理制度的缺陷,运用PDCA循环改进过程,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4结论

笔者采用故障树对地铁工程建设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价,较为全面的找出了基本事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分析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如下:

工地论文篇(10)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地方党委工作思路相符。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地方人大工作。地方人大工作主要是履行对“一府两院”监督权、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地方人事任免权。在履行这“三权”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党委的领导,很好地领会党委的工作思路,不能偏离党委的中心工作,通过人大努力工作,使党委的工作意图变为群众的意愿。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树立大局意识。要站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战略高度开展工作,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又要严格依法办事,履行人大工作职责,把党委意图通过法定程序变为人民意志;既要敢于依法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又要善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既要参与党委的中心工作,又要切实做好人大的自身工作。要善于统筹兼顾,服务大局,把各项工作做好。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树立责任意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机关工作人员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真正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树立人大的新形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人民民主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既要对人民负责,又要受人民监督,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力。人民代表大会要聚民心、纳民意,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带领群众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切实履行好人大职责。要依法履行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实际出发,对“一府两院”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在监督中既要肯定工作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求限期改正,确保监督扎实有效,促进工作开展。要善于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科学综合分析和归纳,切实履行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确保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准确无误,发挥应有作用,达到预期目标。要通过任前了解、法律测试、任职表态、审议表决、任后监督等方式,履行好人大人事任免权,实现党委的意图和人民的意愿相统一,确保人大任命的领导能胜任该职务,并发挥很好作用。同时,要根据需要开展调查、调研等活动,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解和监督,使人大监督能真正有效。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一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确保人大代表的知情权,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健全完善选举制度,保证人大各项选举合法,不出现违法违规现象;三是坚持重大事情集体讨论,避免“一言堂”现象;四是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工作上经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这对加快法治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就要带头坚持依法治国,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要用法治思维创新人大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依法治国理念,做到立法、执法、守法、监督法律实施等多方面的统一。要用法治思维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明确监督对象,找准监督内容,理顺监督程序,注重监督效果,实现人大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效推进政府依法执政和“两院”公正司法。要用法治思维创新人大立法,确保人大通过的重大事项的决定能合乎地方实际,规范工作程序,产生重大作用。要用法治思维创新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完善程序,掌握实情,注重履职能力,充分尊重常委会每一位组成人员的意见,确保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按法律程序进行。

要用法治思维健全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的很多重要事项是通过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来决定的。因此,要用法治思维健全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对会议召开时间、参加人员、列席人员、主持人、记录人、会议日程和议程、会议重要内容等,会前都要作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对会中的审议重点、发言顺序、表决、会议小结等都要按照程序进行,对会后的贯彻落实、实施等都要作出科学安排和部署,确保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

要用法治思维创新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律监督、推进宪法和法律在本地区得到遵守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要用法治思维把握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好执法检查时间安排。年内要进行多少次执法检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安排,避免随意性。二是把握好执法检点。要围绕党的工作重点和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择执法检查内容,把握执法检点。三是安排好执法检查程序。对检查组人员构成、检查时间、检查方式等都要做好安排和策划。四是写好书面报告。对检查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限期改正等要形成书面报告,并交给被检查的单位,一起把执法工作做好。五是跟踪检查。执法检查过后,还要对执法部门进行跟踪检查,看看对方是否已经改正存在问题,是否产生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今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

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坚持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就要走群众路线。要树立党的群众路线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要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信息,保障代表的知情权,为代表知情参政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立法、监督、调研、等各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能偏离正确方向。

坚持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就要反映出群众呼声。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人大立法要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监督要顺民心、达民意,要把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要事放在监督的突出位置。对于人大代表的建议、议案,人大常委会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和有效督促承办单位办理,使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坚持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就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是什么,普遍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掌握到实情后,就要采取办法和措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满意度。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中的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坚持为人大代表服务。

上一篇: 解除劳动合同书范本 下一篇: 乡镇扶贫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