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植树节绘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14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1)

案例呈现: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四年级上课,上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第七册第十课《生长的植物》,本课要求用线描或色彩画的形式进行植物写生练习。于是我安排了把植物盆栽搬到了教室,以四至五人为一组,进行观察写生。学生动手之前,我也对如何观察、如何绘画进行了分析讲解以及示范,学生也是兴致勃勃地进行动手绘画,可是才没几分钟,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老师,画到这里接下去怎么画啊,你来帮我看看?有些孩子不到十分钟就把本子拿来说“老师我画完了”。一看作品,不是根据观察到的植物进行绘画的,而是以已有知识进行概念化植物绘画(图1)。整堂课下来,大部分生要不很早就交作业,要不就拖拖拉拉画不出来。作品呈现出几个问题,1、画面只花了一点点树叶就算完成了2、树叶的呈现是左右相对排列而成,叶子造型是概念形状,画面显得呆板、僵硬。

下课后,这节课的所产生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书上要求用线描或色彩画的形式进行植物写生练习,写生练习是这课的重难点,孩子对于写生活动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他们也喜欢近距离接触植物,因此我安排了植物写生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她们画不出来呢?

分析:一定要按课程设置进行教学吗?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所以,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善于把“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着意架设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现代教育以培养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进行课程设计,对于这堂写生课如何进行重构,我先对四年级学生写生的兴趣点、学生写生方面的知识点做个基本问卷了解(表1)。

姓名

问题 你喜欢写生练习吗?想去写生吗? 让你画植物,你会选哪个?A、树叶B盆栽 C、大树 你知道写生的一些方法吗?请说一、二点。

检测下来结果:90%以上孩子都喜欢去写生,喜欢走出课堂去进行观察写生。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喜欢画盆栽,感觉这个自己能表现出来。绘画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孩子选择画树叶比较多,因为觉得这个简单容易体现,也有孩子对盆栽和大树感兴趣。

对策:通过问卷我了解了孩子对写生的一些想法,也查看了许多资料,这一堂课其实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写生练习,对于写生孩子充满了兴趣,但是如何观察如何写生,则是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写生的成功呢?考虑到四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选择简易的写生对象,掌握观察方法,这样从易到难,更容易获得成功。于是我在盆栽写生前加进一节写生树叶的课(表2)。

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二到三片树叶(可以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刚开始先观察树叶,孩子们都积极举手,观察了树叶的形状、颜色、里面的叶脉纹理。接着进行第一次绘画,把树叶放在桌上,照样子画下来。这个作业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画出了不同造型、大小的树叶,有些孩子还把树叶上的小洞都画出来,呈现出真实感。接着我增加难度,把树叶放在你的视平线上的同一个位置,观察树叶形状发什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树叶变成了弯弯的一条线,让树叶稍微向下平移一点点,发现树叶变窄了,让树叶往上移高于视平线,发现可以看到了树叶的背面。观察到这些,学生发现原来观察角度不一样树叶的形状也跟着有很多变化。顺势我作了绘画示范,并要求进行了第二次作业练习,画一画树叶在视平线下一点点或者视平线上一点点的样子。这一次作业学生更仔细了更认真了。因为观察的合理,学生作业基本都表现不错。在第二个观察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第三次的作业,把树叶‘立’起来,观察正面树叶朝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反面树叶朝自己是怎样的?四分之三角度观察树叶看到的是怎样的?并把看到的树叶情况画下来(图2)。在这个作业基础上加一片树叶上去,使2片树叶呈现前后遮挡关系,请学生也自己加一加、画一画。这节课下,孩子们打破了以前常规的树叶绘画模式,发现观察角度的不同,简单的树叶叶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第二节课,我把盆栽搬进了教室,分好组,提出了观察要求:1、仔细观察这个盆栽的组成部分,观察树叶的形状,叶脉的纹理特点。2、观察从你的角度看盆栽,树叶所呈现出哪几种状态,哪几片树叶是有前后遮挡的形态。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观察到小树叶在树枝上呈现不同的姿态,有的是可以看到正面,有的一片树叶可以看到正反二个面,有的树叶垂下来,有的呈现了遮挡关系。我对孩子们的观察进行了肯定,并指出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入手,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到整体,对过多的树叶叶可以采取取舍的方法。并作了具体的示范。在讲解后学生积极投入了写生活动,时间到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完成了,树叶的造型不再单板,造型呈现丰富多了,线条的感觉也非常不错(图3)。

写生策略探究:

通过这次写生课,对于平时不大注意的写生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策略一:备好教材,合理选择写生教学内容

在选择写生物时总是煞费苦心,不管是静物、风景、动物、人物,都要考虑其形式是否优美,学生会不会喜爱,力求生动,有吸引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写生内容要由易到难,多样而有变化,对实物写生总有一种新鲜感,有绘画激情,不觉得枯燥,从内容上保证写生课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上《植物写生》一课时,先安排了一节树叶写生的课,对这个内容学生容易掌握,理解了知识点和观察方法后,再安排一节写生盆栽课,学生就容易入手了。在上第10册弯弯小路一课时,先在课堂内理解了弯弯小路的知识要点,试着画出有透视现象的想象中的小路,接着再安排一节让学生来到校园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小路,尝试进行写生。这样在写生时就要了把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策略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渗透写生要点

孩子们喜欢上写生课,可往往看到对象无从下手,不会观察,乱哄哄的一节课一晃就过去了。所以在学生动手写生之前,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写生要点,做好了基础,接下去的写生学生就会有成就。而有趣的教学环节会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容易理解写生知识点,学生写生起来才会有所收获。

例如上五年级《弯弯的小路》一课,要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老师采用了让孩子看看自己全班同学的照片,发现同学前后人物的近大远小,自然而然讲解道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想象,自然讲到路的透视变化。

利用教具摆一摆的方法理解路两旁景物的透视变化。巧妙利用塑料片制作了路的教具,学生在惊奇中了解了路旁边景物的绘画步骤、路旁不同景物的变化。整个教学在有趣的活动中,在精巧的教具展示中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透视现象和表现方法,为学生下节课去室外写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策略三:变化的作业材料和形式增加孩子孩子写生乐趣

孩子总是喜欢有变化的课堂,同样他对不同美术材料和美术作业方式也倍感兴趣。有兴趣做引导,学生的写生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

例如上植物写生课时,可以采用记号笔画在彩纸上,这样作业效果明显,学生成就感也更高。在上《光与影》一课时,书上采用的是铅笔画在白纸上的表现方法,绘画对象是几何体和静物。为了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碳条和牛皮纸的材料,学生对于新的材料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在理解了受光面、侧光面和背光面的基础上对照片风景进行写生,学生的作业更容易表现,成就感也更高,在此基础上再去静物和几何体写生,学生对写生的积极性会继续持续。

又例如在上第十二册《祖国美景知多少》一课时,可以在第一课时,采用让学生在自己收集到的风景照片或者图片上进行取景练习,用不同的水彩笔进行不同构图的取景,并且让孩子来说说自己的观点,接着用透明纸覆盖上去,进行景物的勾勒,在已有外形的基础上进行线条的添加,学习树木、房子等写生方法。这样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感,在此基础上再带着孩子去实地写生风景,相信一定能更有收获。

策略四:耐心、多鼓励少批评的辅导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写生任务

在辅导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样,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要求也不同,教师要区别对待,要有充分、耐心和热情。对于在艺术萌发过程中的儿童来说,能受到鼓励和赞扬,是他们的最大荣誉。对于不回话的学生,教师要多加指导,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只要他们有点滴的长处,都要加以表扬,以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于超出一般水平的个别学生,可以提高要求,指导他们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会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兴致勃勃的进行写生练习,继而提高绘画水平。

策略五:及时、认真、准确地评讲写生作业是教学的延续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2)

暖风习习,春日和煦,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我校特将3月10日——16日定为“绿化周”,组织了“争做绿城小卫士”植树节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意义,以班为单位,围绕爱树、护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2、利用周末对本学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自发的爱树护绿行动,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等;3.低年级学生可进行“我和小树共成长”主题绘画大赛;4、中年级学生可创树护绿标语,制作标语牌;5、高年级学生可上网了解树类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一次树类知识调查,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

3月7日,各班老师号召学生利用周末搜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的意义;3月10日(星期一),全校以班为单位举行了一次以植树节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明确此次活动的要求;3月12日,一年级各班的小学生一大早就捧着自己在家中精心绘制的关于种植小树的画交到了各班老师手中,各班班主任将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于本班墙壁,营造绿化氛围;五年级的学生利用美术课,集体设计创作了十几条爱苗护绿标语,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制作精美;下课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将这些标语小心翼翼地悬挂于校内外的花草树木上,以提醒师生及行人:要爱护花草树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的是六年级学生集体给小树苗浇水活动:12日下午,六年级的学生从家里带来水桶、洒水壶、铁锨等劳动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为校园内、外的绿化花草浇水、松土,场面热火朝天。恰逢此时,天降甘霖,有同学幽默地说:“老师您看,我们给小树苗浇水,老天也给我们浇水了!”浇过水的花草仿佛更加鲜绿,为学校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风景。

此次植树节活动,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绿城郑州,也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3)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相信开天辟地的传说并不陌生,“皮肤为草木”,植物自天地开启之后就随之而生,古人浪漫主义思想里就有植物的身影。

其实,地球上有植物的生命形态,约二十五亿年前。它们以太阳的光热进行光合作用获得生命能量,在如此漫长的生命旅程中,植物始终保着独特的外表形态和内在性情,始终按照自我的生命方式存在。

1 植物崇拜―――原始社会彩陶植物纹主题装饰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只能依靠粗笨的石器,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从事种植,对自然灾害既不理解,也无力征服。靠天吃饭,是当时的条件所决定的,一旦遇上天灾,生活将无保障。所以,在原始人祭天祭地的同时,也对植物进行崇拜,祈求丰收,表达了原始人最真诚的心愿。

在考古资料中,所表现的植物图腾遗迹现象主要表现在彩陶图案中。原始社会中、晚期,随着农耕文化的逐步兴起,人类越来越重视对植物的栽培和再生,因为农业作为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比起狩猎和采集更具有稳定性,同时剩余产品也易于储存,因而,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相对可靠的经济保障。因此,植物也便成为这一时期彩陶花纹的主题。

原始人画在陶器上的植物形花纹,多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画出不同植物的形状。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同时代人当中,表现的手法都比较一致,常见的有植物的叶状、花瓣、花蕾、果实等形状。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植物细心的观察,以绘画方式记录在彩陶上的特殊艺术。

2 植物图像符号―――儒、道、玄、佛印在陶瓷上的符号

瓷器既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器皿,又体现着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

中国儒家把自然植物和伦理道德进行“比德”,松、竹、梅、菊等许多植物都被纳入“比德”的范围。所谓比德,是指以自然物来比附于人,通过自然物寄托其人格精神,赋予自然物以道德意义。松竹梅菊四君子植物符号大量出现在各类陶瓷绘画作品中,从釉下青花的活灵活现到釉上粉彩的温润典雅,以自然植物的各种特性来象征君子的品德,使君子形象通过自然植物表征出来,把抽象的道德品行形象化、审美化,从而使具有完美德性的君子人格具有审美意义,很多植物成为君子形象的象征符号。

玄学关注自然生态、社会生存,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从生命的自然意义上去理解和对待生命,认为人是万化之一,人应取法自然,以合于自然为美,强调自然人格。因此自然山水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七贤把自己的深情投射到自然万物上,这在他们的山水赏会中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中隐现。树木和人都从精神意义上散发出文人气质,被文人们人性化了,有了文人的情态情感,具有了人赋予的象征价值。他们融为一体,一同被描刻在瓷器釉面之上,共同成就理想的文化象征,在视觉上满足人们对七位贤士的二次认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道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至今约有1900年的历史。

道教中崇尚植物驱邪闭凶,桃树。“千门万户瞳瞳口,总把新桃换旧符。”桃树为五行的精华,故而每逢过年总以校符悬于门上,能制百鬼。柳树。柳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柳树亦有驱邪作用,同桃树的作用一样以柳条插于门户可以驱邪。艾。艾的颜色古时用作对老年人的尊称,而艾叶加工后可用作炙法治病燃料。端午节将艾制成“艾虎”带在身上,能起到辟邪除秽的作用。银杏树。银杏树长达余年,因在夜间开花,人不得见,暗藏神秘力量,因此计;多镇宅的符印要用银杏木刻制。柏树。刚直不阿,被尊为百木之长,木材细致有芳香,气势雄伟,能驱妖蘖。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萸是吉祥植物,香味浓烈,可入药。古时习俗,夏历九月九日戴萸囊,可去邪辟恶。无患子。以中日两国为多,在植物中尤为受到尊崇因为其结实求形如枇杷,生青熟黄,内有一核,就是佛教所称的“菩提子”,用以串联作念珠携带,可保平安。葫芦,(如图1,图2)多籽,在风水学中葫芦是能驱邪的植物,亦有多子多福的含意,古人常种植在房前屋后。

在中国的传世经典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莲花是整个佛教的象征,以莲花的纯洁表示佛国净土,佛教中有“出五浊世,无所染着”来赞誉莲花的圣洁。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一度广泛传播开来,而中国的骄傲“陶瓷艺术”也受佛教的影响有了浓郁的佛国色彩。“莲花纹”之所以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有如此繁多的出现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对中国人们生活的影响、莲花纹对中国的继续发展上有着一定密切的联系。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一度广泛传播开来,而莲花这个佛教语言也随之渗透在华夏民族的各个方面。中国传世的经典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佛教的盛行,我国人民崇尚的莲花便自然成为一种理想的装饰,以刻、印、绘、浮雕,堆、贴等不同的手法出现在瓷器上。

这些植物被反复在陶瓷上出现的原因来自于它们自身的形态,植物外在的生态特征是无羁的,不受局限,适宜人做自由的发现,容易由有限通向无限之美。

植物图像在陶瓷上蜿蜒生长,经久不衰,是因为植物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行为表达,图像中的植物成为最具象征意味的精神载体。人在对植物生命的注视中产生出共感,再将这种共感通过陶瓷作为媒介发散展现,人其实始终都试图在植物中寻找自己,找寻自我生命存在的方式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J].苏州大学学报,2005:85.

[2]顾春华,祁杨华.浅析中国染织纹样向花草纹的转变[J].江苏丝绸,2007(2):92.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4)

学校对通草画的研究源于2008年开展的传统节日文化课题研究。当时我们搜集传统节日文化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报纸对通草以及通草画再现闹元宵的情景的报道而产生兴趣并与通草水彩画结缘。在广州博物馆里,色彩艳丽的通草水彩画让参观师生对其产生了震撼,虽然过去已一百多年,但通草画仍能如有鲜活的生命映画清末广州的风情,鲜艳、细致、真实,引起我们对通草水彩画的强烈兴趣。随后,我们通过拜访专家学者,了解到通草画是19世纪广州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是精巧绝妙、独具魅力的广府文化之一,但它又因为通草片的薄脆易断等特性以及绘画的局限、广州城市化的发展而逐步消失于广州人的眼中。而通草画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资源,这正与我们学校的德育研究主题“传承传统文化”理念相一致,于是我们萌发了在学校内研究传承通草画的梦想,我们希望以“通草画”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加深对广府文化了解的同时,更能在自主描摹、制作通草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广州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激发学生身为现代广府人的自豪感,从而达到“自主体验式德育”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从2010年起开展了“弘扬广府文化,传承通草水彩画技艺”的研究。可以说通草画这个项目的开展结缘于细心的发现,而在研究中更需要细心的态度。

二、做用心的研究者

通草水彩画不光是一门传统文化技艺,它带给我们的还有历史的演变、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时至今天,通草水彩画的绘画方法、使用的颜料由于无历史文献,已无法考究,我们应从哪方面开展研究呢?幸而,我们得到了研究近10年通草水彩画的广州博物馆程存洁博士的支持,以及区少年宫科技部杜宏安老师的指导,在我校老师的努力下,开设以传承“通草水彩画”为宗旨的通草学堂。师生们在通草学堂内共同研究、创作通草水彩画,用心地对通草水彩画这一消失多年的广府艺术瑰宝的创作技巧进行了了解、研究、创新,逐步摸索出绘制、装裱、改良的方法。

例如通草水彩画的原材料通草片的再加工,因为19世纪时水彩纸的价格昂贵,而通草在广东种植面广,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工匠专门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降低做纸成本。而且通草片上色容易,表现力强,经久鲜艳,便于外销。但在今天,因为环境、气候及时代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脱木在广州基本绝迹,我们的学生也只是在佛山的广东舞蹈学校看到过移植过来的通脱木植株,更别说是找到能有一定规格可以切片的通草了。我们有幸见到了从贵州邀请过来的黄玉龙艺人现场制作的通草片,还亲自操刀尝试了一回,真的不容易,自己操刀切割出来的是手指甲大小的通草片,怎么绘画呢?而且由于植株的生长状况及纯手工制作,所以有的只有巴掌宽,有的薄如蝉翼,有的中间有小孔……而且切片的边缘还经常断裂无法使用的,因此可使用绘画的通草片就必须经历再加工,把不能用的切去。而通草片的易脆、易碎、易折断的特性也会使再加工遇上难度,所以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出喷湿加工的方法,并用于绘画上。

三、做有心的传承者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5)

2.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保护责任感。

4.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20__.3.11---20__.3.14

1.成立领导小组:全体领导、班主任

2.开展系列活动

(1) 围绕爱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班主任,讲课稿2份)

(2)学生们在学校和社区进行种植小树苗,为花坛除草等一系列活动。

(3)制作绿化心愿卡

(4).大队部提出一项建议、倡议书(建议书、倡议书各一份)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认养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1.活动宣传: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护绿行动:

(1)“校园环保小卫士”选拔赛

第一块:“中队环保小卫士”评比

班级评选方式:各班利用班会通过投票评选5名“班 级环保小卫士”,并颁发奖状。

评选时间:3月15日(周二之前)填写好“中队环保小卫士”评选表(见附表一)

评选条件:

在学校做好清洁大扫除和每周的值日工作,确保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讲究个人卫生,在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中获得优等(没有减分)。

在校内外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

不踩踏校内绿地,不在草丛中玩耍。

在学校能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家里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保证家庭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块:校级“环保小卫士”评选

选拔方式:各班级推荐1名“班级环保小卫士”参加校级评选,学校从中评选出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各班级填写好班级推荐表(见附表二)

评选时间:3月16日(周三之前)

评选的要求:每人准备一份演讲稿,主题是“保护绿化,我有妙招”,时间3分钟以内。根据成绩评定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

(2)“我和树木零距离”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并为认养的植物命名,并进行开展拣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负责自己班级卫生区内植物的认养。本活动于3月18日进行评选。

3.开展“感恩自然”绘画、手抄报评比活动,本周六、周日(3.12-3.13日)一、二年级每人画一幅我爱大自然的画,三、四、五年级每人出一期关于爱树的手抄报。周一各班收齐后统一交到少先大队。绘画、手抄报各评出一二三等奖。

4.各班开展“植物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活动。交流相关您所知道的树木的资料,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等,在班会上交流、宣传。

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踏草地。

3.节约资源,不随便浪费水、电。

4.积极 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绿化、环保活动。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结合城乡综合整治“进校园”活动,号召全体老师和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并以此拉开__x小学第一界科技节序幕。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校园美化、净化、和谐、文明。

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点绿;(行动,行动,再行动,为校园添绿增美);我为学校护片绿;

20__年3月8日至20__年6月1日

1、在3月8日(周一)升旗仪式上有值周老师向全体队员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为校园增添一点绿

A、各班自行统一确定一个种植花卉,并与周二上报到大队部。

B、3月11日(周四)班会课,围绕“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点绿”主题开展班会,内容主要是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传本次活动,以及讲解花卉的种植技术。

C、3月12日(周五)课间操由大队委说明本次花卉种植实践活动内容以及安排下午的活动文秘站

-您的专属秘书,!时间和注意事项。D、各班于3月12日(周五)之前,根据本班的种植花卉制作出本班展牌,以便在种植活动时可以插在活动地点,便于以后的日常管理。

E、3月12日(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或者时间待定)。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种植实践体验活动。

F、学生撰写观察日记或实验报告,并在每班评选出3份优秀作品,期末进行颁奖和展示(时间待定)。

3、我给小树写写诗

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1-2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一段话。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几首儿童诗,并与3月19日(周五)之前交与大队部,由大队部负责每班评选出2-3篇优秀诗歌,期末进行颁奖和展示(时间待定)。

1、本次活动由大队部具体安排落实,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科学组提供技术支持,后勤处提供物质保障。

2、各班的花卉种子由各班学生自己收集采购(或者有汪大爷统一购买)。待商定。

3、各班种植实践活动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锄头2把、小铲子15把、展牌6个、浇水壶6个、肥料等。有后勤处统一购置,并于10号之前准备完成。

4、种植实践活动场地为:文明示范一条街学校围栏外。具体小场地为15块,1、2、6年级每班2块,3-5年级每班3块,从校门口开始,依次为1-6年级。场地初步处理由学校校工负责,并于12号之前完成初步处理。

5、各班种植实践活动的具体人员安排由各班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负责。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 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主动参 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学校、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9日,组织孩子们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 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同学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发挥出绿色学校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索普的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并去社区、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传。

1.每个年级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低年级“我和小树同成长”;中年级“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高年级“学校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制作 “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3.高年级学生组建“学生护绿队”

4.各班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5.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6.树苗若干。

(一)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园林处工程师讲解种树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种树。

3.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4.为“学生护绿队”揭牌,队员从校长手中接过“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帜,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分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低年级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2.中年级活动主题“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6)

本次植树节的活动口号为:“人手培育一盆花,我为平湖添色彩”。 活动时间为2012年3月12日~2012年6月1日,具体活动有:

1.“我倡议……” 在3月12日(周一)升旗仪式上,由少先队员代表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校园尽一份力。

2.“我知道……”

以中队为单位,队员们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等时间,轮流在队会上一分钟交流、宣传。

3.“我行动……”

各中队成立护绿小队,在校园内开展拣垃圾、落叶、养护绿化(清理垃圾、修剪枝叶、松松土、拔拔草)等活动。

4.“我抒怀……”

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1-2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一段话;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几首儿童诗,每班择优评选出2-3篇优秀作品(附作者照片),于3月23日(周五)交与大队部,由大队部负责组织评选,并进行颁奖。

学校将优秀获奖作品制作成PPT进行展示、鼓励。

5.“我描绘……”

结合学校书画教育特色,利用美术课时间,开展“童眼看校园”美术写生比赛,用巧手描绘校园,用心灵感知绿色,3月底每班择优推荐3幅优秀作品参与评比与展示。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7)

在对手绘表现技法(后文中主要以“表现技法”出现)的“表现”二字进行定义时,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或混淆的概念。有的学生将“表现”理解为就是画一张唯美的图片,需不断学习各种表现技法、线条的笔触等。有的学生则偏好平面构图形式,追求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有学生为应付考试,还出现了背图的现象。这些学习方式都将原本含有各种信息的表现“图”,简单地归结为了具有艺术性或某种视觉效果的“画”,使得严谨的工程数据和规划设计信息让位于为美化图面而存在的排线、笔触和色调。

2.制图不规范

在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学生作业中,由于出现了以上对“表现”的错误理解,导致这部分学生过分追求图面的美观效果,而忽视了设计的本质,导致制图很不规范。如在平面图中对道路、建筑、树木、植物的图例表达上出现错误;在施工图中,对图纸的编号、材料填充图例表达错误;在整个规划图纸中,对线型宽度、规划主次信息的表现没有区分开,只是利用线条、笔触和色彩修饰画面弥补了苍白的设计内容;借助植物、人物和汽车等“配景”用以平衡画面,弥补了空间层次的缺陷。

3.不注重比例

在设计中,我们往往要根据规划场地的大小规定绘图的比例,但学生在表现设计信息时缺乏对比例这块的重视,只在乎图纸中所设计元素的内容存在与否,而不在乎设计元素的比例是否符合逻辑性。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学生为了追求构图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会在图纸中将一些重要的设计元素比例无限制地放大或缩小。例如在平面图中将原本的主路宽度随意设计,使鹅卵石地面铺装比例严重失调;在立面图中,为弥补空间层次的缺陷,将景观树、绿化植物的比例肆意放大。二是学生对设计元素本体的常规尺度缺乏认识。例如对道路的宽度、花坛的高度、建筑的开间和进深、建筑小品的高度和宽度、乔灌木和行道树的冠幅等认识不足,导致在设计中,对道路的主次以及小品建筑之间的体量关系区分不开,自己想画多大就画多大。这种现象在学生绘制草图阶段尤为明显。

4.作业点评不够精准

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图时常用到“感觉”“花”“脏”“平”等纯艺术的词汇,而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词汇。其实“花”“脏”“平”对应的无非就是“重点信息不突出”“颜色纯度过低”“空间层次不明显”等弊病,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加以克服,与“感觉”无关。因此模糊的评价用语在点评学生的作品时,往往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质量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缺乏思考与观察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绿化设计占有很大的部分。但由于学生对植物配置技巧缺乏认识,导致他们在平面图表现时只会机械地画出圆圈。这种表现只是在表述设计内容,而不是“表现”设计内容。对于色彩的表现,学生也只是像复印机一样一遍遍地重复临摹一些图纸范例,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虽说量变可以引起质变,但是不加思考的重复性绘图只会让学生的能力提高过程变得缓慢。所以,往往学生临摹的作业普遍较好,而自我发挥时却不尽人意。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1.连贯性教学

表现技法课的开设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绘制出“唯美”的图,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自己的设计准确地通过图纸信息表达出来。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应该把相关的设计课程与表现技法贯穿起来。与设计有关的课程有环艺制图、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规划设计、Autocad辅助环艺设计等。这些相关的课程可以根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有重点地将表现技法内容融入到课程中。例如,环艺制图课程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对线条不同宽度的正确表现、对设计元素的平面图例表达、对立面图和剖面图的正确绘制等;景观设计基础课程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对“黑、白、灰”层次的表达;景观规划设计课中需先选择大比例尺度再选择小比例尺度的场地,指导学生正确地传达设计信息;Autocad辅助环艺设计课应结合制图规范向学生讲解绘图软件的运用;最后可在高年级时期开设短暂的快图设计类课程,帮助学生在考研、找工作中“有效、清晰、快速地传递信息”。

2.归纳总结相通原理

在表现技法中有些原理是相通的,其主要表现在线条、明度、色彩、阴影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中的运用上。首先是线宽方面。在制图中,对于图纸中的线宽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线型宽度——粗、中、细的不同表现,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图纸的主要信息。例如,在立面图中用较粗的线绘制建筑的外轮廓,可以凸显出建筑与绿化的关系;在效果图中用细线画远处的风景,能将远景表现得更加深远。其次是明度的表现。“黑、白、灰”三个层次是图纸表现的重要元素。在设计图纸中,墙体、道牙、树池边界等信息为白色层次,物体的投影为黑色层次,铺装、植被等为灰色层次。设计图纸的重点在于区分同类信息,因此应对灰色层次的灰度进行进一步细分,比如要区分开不同植物图例之间的明度,要注意其中单色渲染与色彩渲染的差异。再次,在色彩运用方面,由于环艺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基础,教师主要培养学生还要在临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表现风格。最后是阴影的绘制,刻画阴影可以使图面的对比效果更加强烈,立体感更强。阴影的绘制主要从形状和颜色两方面入手。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此外,不同的远近关系对阴影的刻画也不同,对近处的物体刻画需详细,基本符合透视原理即可。在阴影的颜色上也应该考虑物体的远近、固有色、环境色的影响,增强透视图的空间层次感。

3.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其接受知识的速度会更快,因此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如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而不是告诉学生“做什么”。低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但创作思维却很活跃,只是练习的数量不够,导致作品表现环节薄弱。但只要是在正确规范的制图基础之上,教师就不能盲目否定学生的图纸成果,而应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引导、鼓励他们,否则会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其次是将自我评价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对照范图形式,罗列出自己作业的缺点,总结经验。这种自我评价的形式训练了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8)

教学过程:

一、展示积累,激发兴趣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树木的成语、古诗、谚语、歇后语等,现在让我们先来展示一下关于树木的古诗吧。(出示古诗《咏柳》、《大林寺桃花》等,齐读。)

2.除了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木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呢?(学生交流。)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先检查生字的预习,再美读词组。

和煦的春风 轻快的脚步

青翠的小树 快乐的音符

清新的空气 美丽的版图

绿色的希望 参天的大树

2.读诗歌第一、二小节。

(1)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去植树时的心情很高兴?(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3.从课文中,你知道树木有哪些作用?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同桌交流,然后指名读出诗句。)

出示课文描写树木作用的三小节诗歌,指导朗读。

4.你还知道树木有哪些作用吗?(学生结合平时了解的课外知识和生活中的相关体验自由交流。教师小结植树造林的诸多好处。)

5.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感情朗读:“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6.你能用有感情地朗读告诉老师,你已经能很熟练地朗读这首诗了吗?(检查朗读,多种形式诵读诗歌。)

7.练习背诵课文。在多读的基础上,个人练习,个人或小组分节“开火车”背诵,最后达到当堂能背诵课文的目的。

【评析:不断品读诗歌中的语言,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诗歌的品读过程中能体会作者情感,边读边悟边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这才是品读诗歌完整的过程。在教学时,强调的是把诗歌语言还原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树木的用处和植树的快乐,这是对诗歌内涵的进一步内化。】

三、植树动员,训练表达

1.家庭动员:同学们,春天到了,眼下正是植树的最好时机,你愿意为家乡添一片新绿吗?赶快动员家里的亲人参与我们的植树大行动吧!想一想:你将怎么动员他们?注意讲清植树的意义和好处。

2.社会动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同学们,我们怎样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我们的植树大行动呢?(写标语、做广告、分小组各家各户宣传……)那么,用你擅长的一种方式来动员大家吧!

3.集体评议:谁的动员方式最巧妙,效果最有效。

【评析:“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句话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了一次,前后照应。这句话很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号召少先队员在大好春光里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号召,并能把这种号召传递开去。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宣传植树造林的意义,形式多样,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益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延伸课外,亲身体验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9)

皮雕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欧洲中世纪时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来做浮雕式图案的器具。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艺细致,在欧洲中世纪之后一度是皇宫贵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这种皮雕工艺长期的私下传授,并没有公开和流行。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同时皮雕由西班牙传入美洲。一直到20世纪以后,皮雕才成为美洲人的喜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占领军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传入中国台湾,近几年传入中国内陆,在国内开始蓬勃发展。

考究的材质工艺

皮雕的制作一般选用植鞣皮。植鞣皮也被称为树膏皮和栲皮。是将牛皮或羊皮以纯植物制剂来鞣制,它不含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是一种可用于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绿色环保皮,对人体无害。植鞣皮鞣制完成以后,不进行涂饰,所以皮体表面保留皮革本身的粒面和光泽,其面料又保留了皮革的自然纹路,古朴典雅。其光泽柔和通透,不会随着使用而黯淡,反而其亮度会更加柔和含蓄,显现出别样的美。在全球生产的植鞣皮当中,意大利的植鞣皮最为出色,所以瑞葩的所有皮具制品主体均选用来自意大利的A级头层植鞣牛皮。

制作唐卡皮雕的工艺也颇为细致,流程为:佛像起草构图与造像度量―拓图(校正)―逐层雕刻―彩绘着色―封色―防水防污处理。

遵守着传统唐卡的绘画步骤,在开始制作前要焚香祷告,祈求佛、菩萨加持庇护。首先绘画、雕刻出莲花座,再雕画布饰,然后是佛身、眼睛部分。着色绘画先浅后深,最后是点睛。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对作者技艺和耐心的极高考验。佛造像选用的颜料为渗透力强的国际进口植物含金颜料,并配合天然矿物质颜料和银箔、金箔精心着色,进一步彰显出佛造像的尊贵与威严。

手工是一种生活态度

初见秋措,如闻莲花。她是一个娴静的人,走路轻盈,说话缓慢,淡淡的微笑不露声色。看着她静静地沏茶、放音乐,很难将此与我脑海中存有的“女强人”形象画上等号:瑞葩【东方皮雕艺术】的创始人、设计师;最早在中国大陆研究皮雕艺术,并第一次将东方传统绘画艺术、唐卡艺术与西方皮雕技法完美地融合的女子。

自学皮雕之路

无意中看到一档台湾节目:老师教着孩子们怎么用皮子材料DIY雕花样。这是秋措第一次知道了皮雕的存在,心里的某个地方被触碰,忽地醒了。

那时的中国大陆,知道皮雕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而在台湾,皮雕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我记下了节目中的电话,立刻打过去咨询信息。其实当时只是喜欢那种状态,并没想过作为事业。”考虑到去台湾学习不太现实,她选择了自学――这是个很有勇气的决定,当时根本没有人可以给予指导,自学过程的艰难只有秋措心中自知。

探寻属于自己的皮雕艺术风格

秋措写给自己的一句话:“手工是一种生活态度”,寂静而坚定。正是她的这种态度,才有了如今独特的皮雕风格。对于如何定位自己的皮雕风格,秋措一开始并不清晰,“先是临摹西方的‘唐草’图案,后来我又慢慢把自己喜欢的莲花和传统的绘画元素加入到皮雕里。”

从简单的图案到彩绘的画幅,从模仿到创新,皮雕作品除了各种类型的包,也慢慢有了更多的延伸品:家具配饰、艺术装饰造画。而此时秋措的内心又有了新的想法:将西方的雕刻工艺和东方的唐卡艺术相结合。“我是个佛弟子,尤其痴迷于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色彩丰富画工细腻不说,它绘画中的仪式和专注的精神就足以打动我。如果能让这种精神与皮雕艺术结合,既可以让皮雕艺术得到创新和发展,又能让大家看到就心生欢喜,是一件很美好很有功德的事情。”

于是,唐卡皮雕画逐渐成为了秋措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她没有料到的是,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纹饰、绘画和神秘的藏传佛教元素给瑞葩皮雕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东方皮雕艺术。

她不会忘记给自己画一个精致的妆容,买几束鲜花,周末陪着孩子,“现在,我可以欣然接纳一切事情,不管是开心的还是痛苦的,这就是这么多年带给我的成长。”

手工业者的坚持

一年级植树节绘画篇(10)

谭植桓先生于1962年出生于广东开平,自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虽然家境清贫,但母亲尽力支持他的艺术志趣。其中有一幕场景更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画纸。于是,母亲就在印刷厂的后门等,希望能买些被该厂裁出来的废纸,但很多时候纸张实在太零碎了,根本不能作画,但妈妈还是到印刷厂等候。工人大概被我妈妈感动,尽量挑选了约十斤不太零碎的废纸卖给我妈妈。我得了这些纸后,坚持每天临摹一张连环画。”就这样,在母爱的坚守与志趣的推动下,谭植桓先生手中的画笔从未停歇。

1979年,年轻的谭植桓来到澳门,不久即进入澳葡时期的市政厅工作,业余时间他仍坚持作画,并在澳门理工学院视觉艺术(教育专业)修读,获学士学位。谭植桓先生也表示,澳门很少有全职画家,大部分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工余时间研究绘画,所以他们这种对艺术的坚守可谓难能可贵。谭植桓先生主攻国画之泼墨技法,他非常尊崇国画大师张大千,其独创的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据谭植桓先生介绍,泼墨画主要是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法,充分运用墨的五种颜色――干、湿、浓、淡、焦,渲染出丰富的层次感,营造出山水意境,表达作画者的内心感受。

胸中有丘壑,笔底绘江山。在山水的浸染与心境的感悟下,谭植桓先生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特别是其泼墨山水画,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水墨,大气磅礴。谭植桓先生师法自然,墨染山水,寄情故里,其可贵处在于他熟悉并热爱自然。他笔下的山川河流、树木房舍,既有他烂熟于心的周遭风物,也有遍游名山大川写生时留在心中的意象。如他的黄山系列写生作品,笔简墨淡间,山石、云海、奇松、古树,跃然纸上,观其画,如临其境。这也正是源自他长期游历写生和深入观察为基础才达到如此丰富而生动的效果。

谭植桓先生为人谦和,长期坚持不懈地作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其国画曾多次入选全澳书画联展及文化局举办的视觉艺术年展,并连获六届十佳优秀作品、第二十六届全澳书画联展中国画最佳创作奖,入选第十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港澳台邀请展),其中国画作品《峨嵋紫霞》被澳门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予《万里海疆图》大型长卷中国画创作,疯堂十号创意园曾为其举办《疯堂沙龙之“谭植桓国画欣赏会”》。2011年,“水墨新象”谭植桓画展在澳门举办,多位业界著名人士参加。同期出版的个人画集获岭南派名宿欧豪年教授题字,并得其赞许。谭植桓先生在山水泼墨中,寄情言志。

兼收并蓄芳华荟萃

澳门地域不大,但艺术园地却是芳华荟萃,众多秉持着艺术志趣的人士,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研究、克服艰辛,为澳门艺术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谭植桓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们以兼收并蓄的谦虚心态,加强与各地的交流,不断学习,合力促进澳门艺术的进步。

澳门视觉艺术协会成立于2005年,谭植桓先生被选任为会长,并一直连任至今。据他介绍,澳门视觉艺术协会为本澳非牟利艺术团体,旨在加强与本澳视觉艺术界人士及艺术爱好者之间的联系,推动视觉艺术教育发展,促进艺术文化交流、策划、举办及支持视觉艺术活动。现在协会有会员二十多人,均是来自摄影、雕塑、绘画等视觉艺术界的年轻人。每年,协会都会组织举办画展,促进交流。2010年,协会与香港春晖书画会合办“笔墨寄情”――澳门视觉艺术协会年展,展出澳门及香港两地共八十多件佳作,作品分别来自香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之子高励节等二十多位香港艺术家及澳门艺术家和协会会员。作品类别包括有中国画、书法、水彩画、油画、雕塑、版画及综合媒材等。展览在澳门及香港巡回展,促进了港澳两地艺术交流,展现了两地艺术的多元化。此外,协会还组织“咫尺千里”澳、港、珠、岐四地艺术作品展(澳门、中山巡回展),带动了澳门艺术与各地的交流沟通。

不仅是在澳门视觉艺术协会,谭植桓先生还担任了澳门美术协会理事、澳门水墨艺术学会理事长、澳门赏心堂书画会副理事长等职务。谈到对澳门艺术发展的期许时,他表示希望澳门能进一步加强与两岸四地甚至是国际上的沟通,欢迎各地艺术界来澳门交流,也希望澳门艺术能走出去,提升自身的影响和地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应为人民大众服务。对于谭植桓先生来说,他希望手中的这支笔不仅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也希望能承负起社会责任的重担,特别是在公益慈善事业上。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七点一级大地震,受灾群众无数。看到同胞遭受着困难,谭植桓先生带领澳门视觉艺术协会联同赏心堂书画会、澳门水墨艺术学会及澳门艺术家筹办“笔墨传关怀”大型慈善晚会,艺术家将爱化成书画作品,并得到善长热心认捐购藏。晚会共筹得款项二十二万伍仟澳门元,悉数由驻澳中联办转交灾区,支援受灾群众,以艺术传递爱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公益慈善事业有他们的身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谭植桓先生与同仁也是默默奉献。如今,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促进国画传统发扬光大。针对现在的孩子读书紧张的现状,谭植桓先生注重开发生动的教学模式,如带领学生到外地写生,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组织筹办多地学生联合展览等。特别是在与广东中山的交流活动。2010年,澳门视觉艺术协会与中山西区文化中心合办澳门-中山学生书画作品交流展,首站于澳门大炮台回廊展览厅举行,第二站于中山市群众艺术中心举行,促进了澳门与中山两地学生的艺术教育,互相交流,增加友谊。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澳门视觉艺术协会再次与中山西区文化中心合办学生书画作品展,在澳门与中山两地巡回展览,吸引了两地众多教育界人士参与。既可以促进两地学生交流、鼓励创作,又能让学生在艺术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上一篇: 医保医德医风工作总结 下一篇: 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