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44

探究式教育论文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1)

先进的理念是建立先进机制的前提条件。构建理想的教育实习模式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为了使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更趋于合理性,更具有前瞻性,本教育实习模式树立了如下三个理念。

1.关注个体主动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传统教育实习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过于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压抑了师范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师范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不但要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而且更要关注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因此,教育实习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成为教育教学实践训练中主动发展的主人。

2.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合格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研究态度,能自觉探讨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逐步生成教育实践智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就教育实习而言,各种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理解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责任,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批判思维意识和自我反思的精神,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更新和拓展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

3.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美国学者古德莱德(Goodlad)说“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先进的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使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师范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习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主动与中小学全方位地开展交流和互惠合作。在资源整合、智慧共享的前提下,最终实现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是:在教师专业化视域下,以系统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关注个体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和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多元的教育实习,引导实习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探讨教育实践,反思教师角色与社会责任,培养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态度,形成反思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

基于以上的教育实习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目标,该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具体表现为:实习时间全程化、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评价多维化、实习合作多元化和全面化、实习过程的反思化。

1.实习时间全程化。我国传统教育实习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实习内涵狭窄,实习时间集中而短暂,把教育实习当作一次性、终结性的教学实践。这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的体验与反思,不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则从师范生入学后就开始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实习内容的系列化、实习时间的全程化。同时,还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特点。依据学校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特点,在整个师范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组织一系列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有助于师范生深入了解中小学实际。同时,将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进行系列化的安排和训练,不仅使师范生掌握全面的职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信念,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内容,由传统的教育实习在内容上仅安排几节专业课和班会课扩展到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当中,要让师范生了解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当中,让教育实习体现实践教育的真正价值。

3.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形式单一也是我国传统教育实习的一大弊病。教育实习不只是训练学生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参与全面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实习期间,该实习模式在形式上,将走出去请进来、校内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穿插实地参观、见习观摩、案例分析、微格教学、模拟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师范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积累与发展,从而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2)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3)

 

2005年,高考文综第28题、32、33题和2006年,高考文综第30题均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第28题对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作品的认识,考查辨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第32、33题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问题,考查学生对矛盾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2006年,高考文综第30题是借《新唐书魏征传》中的“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教育论文,思所以亡则存矣。”并结合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时事背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2009年,江苏高考27题“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几道题从出题角度来看涉及漫画、古代名人名言、现实重大时事问题。从考查知识角度来看既涉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灵活、全面掌握,又要求学生要多问、多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而这些方面的素质的培养给予探究式教学法以重大的作用论文网。

(1)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哲学的本性,有利于抓住哲学的性质和功能,遵循哲学的发展规律。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如果教师把哲学作为既成的知识来传授,即使向学生讲的“清清楚楚”,也难以体现出智慧来。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究,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学生才能增长智慧。哲学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智慧的无限热爱和永恒追求的精神。对智慧“热爱”之情极其纯真教育论文,对智慧“追求”之意不可遏止,才能激荡出无穷的智慧。所以,“爱智慧”比“智慧”还重要。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的去探究,要多问。如果离开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离开主动的探究,哲学教育的“效益”就会降低。

(2)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哲学的思维要求,有利于贯彻哲学的思维原则。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学习哲学知识与领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维方式,虽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学习哲学知识当然需要思考,而领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维则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思考,依靠自己的探究。黑格尔认为,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殊性教育论文,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毛泽东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就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有辨证的理论思维方式,主要地不仅是教师精讲解知识,而是学生自觉进入思维过程,通过自身的探究逐步地养成。如:32、33和30题就要求学生多思、多想。不仅知道矛盾的含义,而且对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涵义及关系要理解的清清楚楚论文网。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4)

教师是体育课堂上的主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够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2.教师对探究性思维和方法有待提高

教师对研究性理论知识认识不足,影响了高中体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质量。

3.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不能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学校体育资源的缺乏,影响了学生体育训练,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体育课堂上,需要一些体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并且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也影响了探究性教学的进行。

4.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案例较少

探究性教学缺乏案例的应用,学生很难在实践中加深知识的印象,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淡化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了高中体育探究性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培养教学中的探究性意识,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带领着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深刻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尽心地准备和设计。教师是整个探究性教学中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不断地加深教师的探究性意识。

2.加强教师科学探究思维,改进方法

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都很高,完全能够满足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形式还很难适应,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只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知识进行教学,课堂过于呆板沉闷,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完善教学信息系统

每个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创设,培养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探究性活动,组织各种比赛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校还要完善探究式教学信息系统,为教师了解探究式教学提供支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舒适愉快的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5)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和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动态。

2.2 教学实验法

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以我校篮球专项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第一轮实验;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以我校乒乓球专项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第二轮教学实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如图一),实验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如图二)。

2.3 测验法

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进行差异性检验,确保教学实验的有效性。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成绩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测试。

2.4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统计结果进行数据统计,获取相关信息。

2.5 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与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差异比较

在第一轮和第二轮教学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均无任何差异(P0.05)。(表略)

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差异比较

第一轮和第二轮教学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进行了测试,身体素质差异不显著(P0.05)(表略)。专项技术差异显著(P0.01),见表1、表2。

3.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专项技术成绩总评差异比较

第一轮和第二轮教学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专项技术成绩进行了总体测试,测试结果,总体成绩差异显著(P0.01),见表3、表4。

3.4 讨论与分析

3.4.1探究式体育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探究式体育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了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2探究式体育教学创设学生参与情景,突出个性发展。

探究式体育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尝试”中发展,在“合作”中进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4.3探究式体育教学建构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探究式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入整个学习团体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研讨、交流、练习,教师要尊重、信任所有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潜在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

3.4.4探究式体育教学提升了对教师的要求。

在探究式体育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实践者。因此,怎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进行指导,这便促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体育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教学实验表明,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教学。

4.1.2探究式体育教学通过“学、思、问、探”等多种方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加快了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4.1.3探究式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这与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4.2 建议

4.2.1探究式体育教学要想取得实效,必须重视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机。应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2.2 探究式体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真正领悟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终身体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的实质,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教学改革之理想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19-21.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3]黄金铭.探究式田径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3,2:87-88.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6)

一、探究式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的尝试运用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尝试运用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而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分五步完成探究式学习,即:1.观察现象;2.提出问题;3.动手做、形成假设、检验评价;4.得出结论;5.练习拓展。例如:高三年级(水平五)“武术:搏击――过肩摔”探究式学习,观察现象:老师示范并讲解方法、原理及其实战意义;提出问题:如何借力打力将对方轻松扛起在肩上摆动;动手做: 学生1对1相互比划,并进行讨论;形成假设:每小组通过比划,形成自己认为的可行性用力方法;检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实际扛起摆动”的展示,做出评价,突出优点,找出不足;得出结论:正确的动作方法:臀部顶跨手握腕、肩顶腋下腿下蹬,手锁肩部撑腿转、借力打力甩上空;练习拓展:思考如何利用人体力学原理有效扛起对手;思考与探讨在实战中如何有效运用课中练习的动作方法以及摔过肩后的下一个锁定动作等等。

在本课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互间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明显体现,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在本节课中得到一定的体现,但是本案例仅仅是探究式学习案例之一,如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其它项目中也能有效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何轻松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探究式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尝试构建出“两圆循环式”探究式学习模式。

二、对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探究性学习的理解

那什么是探究性式学习呢?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的一种学习形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指在高中体育实践课中进行的以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总结

1.基于上述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探究式学习的内涵与探究学习的共性过程,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尝试构建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两圆循环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建构如下:

2.对“两圆循环式”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几点说明:

(1)高中体育实践课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步骤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探究问题部分由“动手做、形成假设、检验评价”三个循环步骤构成。观察现象是探究教学导入的前奏;练习拓展是探究学习的延伸,主要包括“集体合作与交流、课后练习、可持续性时间较长的练习”。

(2)本结构图由两个循环的圆构成,一个是“动手做、形成假设、检验评价”形成的相互循环的圆,此圆体现在探究教学中时,假设性问题可能被不断提出,随后不断实践(动手做)、不断检验与评价,如此循环多次,最终找出规定时间内本组间的最合理结论。

(3)结论可以是肯定的,探究的结果是原理性的;同时,结论也可能是否定的,即没有结论即为某次活动探究的结论,探究的结论只适合小范围的应用而不能大面积推广。

四、应用探究式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体育实践课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进行技能的探究教学,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选择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标准,以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为杠杆。要多种教学方式并存而非仅仅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创设问题情景,紧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准备所教内容的技术动作,明确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设想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吴凤炜.探索发展式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教学.2001(08).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 探究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基础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国家教育部在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提出对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我们课改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教法改革,改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1]。

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1.1以学生为主体

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演”,和导师,教师提出和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帮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答案,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在学习的过程,学生完全作为主人翁的角色进入探究活动,体验探究活动的每个探究步骤与环节,从而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1.2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不是以竞技运动为核心的训练教学,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体格健康,心理健康的专门人才。因此教学要面向大众化,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深刻解读国家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把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真正地区分开来,让每个学生的体格和心理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真正意义上把体育教学和竞技为核心体育训练从真正意义上区分开来[2]。

1.3注重学习过程

重结论轻学习过程的做法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不符合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在高中体育探究教学模式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应得到教师的支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有不同的结论出现,教学评价应多元化,做到公正公平,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的结果,鼓励学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3]。

1.4师生多向互动与交流

“交往”是现代学科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平等对话,相互信任,平等竞争,构建了一个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平台。体育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立性,学生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学会了合作,不但动脑,还要动手和动口,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建构和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权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能力,认真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探究情况,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和提高。

2、加强高中体育中探究课堂教学的策略

2.1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正确地运用探究教学模式

良好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实施体育探究教学的前提和必要的的物质条件。探究教学模式对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该教学模式能否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一方面取决于高中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高中的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更多的人关注体育探究模式,教师只有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丰富探究学习体验,为学生创造努力求知、乐于质疑、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体育探究模式给课堂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乐于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学习体育知识,提高探究式学习效果。

2.2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年龄特征及在体育学习上的经验水平变化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表现。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力、抽象思维等智力水平到了高中阶段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体育学习中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这就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多方面创造条件,建构学生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准备条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研究的科学精神。

2.3更新教育思想,严密组织教学过程,倡导合作学习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选择灵活性大、难度适中、有严密逻辑性的教学内容,尽可能把探究课题与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教学空间,但这绝对不是提倡随心所欲,教师要认真备课,包括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等,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以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倡导合作学习,在学生遇到教学的困难时要及时启发诱导,帮组学生对比、分析和推理,深化其思想,提高教学效果。

2.4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探究教学模式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其存在的条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式教学。不能将探究教学模式格式化,形式化。教学能不能采用该模式,关键是看教材内容能否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实验设计是否有价值和意义,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素质是否能达到探究教学的要求。而不能把探究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等表面性的事务性劳动,这样探究式教学就名存实亡了,失去了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探究式教学式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得当就会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和提高,反之则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论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交往和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共同进步和提高。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解决长期以来体育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8)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是结合当前教学实际的关键,它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动力,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文章借助于笔者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运用,研究分析其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运用。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中体育教学 随着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的发展要求,是我国体育教育界研究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已俨然成为了高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已经逐渐形成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趋势,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五环节、多层次、高密度”,为学生们提供了较长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鉴于原因,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于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的内涵

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五环节、多层次、高密度”。“五环节”指的是,激情导标—自主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训练拓展—分层检测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借助现有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开设多角度的学习环境,确立学习目标,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多层次”指的是教师们通过现有丰富的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依据学生的个人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上实行分层次教学,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教学方式。“高密度”指的是授课教师在安排教学课程之前先要查阅网络资源,然后进行集体备课,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分层次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节省更多的时间,还能增加学生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实践的频率,这样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目的是将学生的实践时间加长,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从根本上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堂知识更有必要;我们提倡面对面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开展教学时,不能一味的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二、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对于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获得完整的体育理论知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语言描述,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与健身知识,能够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再现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体育知识,符合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顺应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同时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2、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体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体育项目的改编和创编。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增加思考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在遇到体育问题时有能力自己解决。3、有利于培养自学技能和探究精神高中生首先要具备体育理论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解决运动技能问题方面得心应手。教师传授的所有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因此,增加后期的继续教育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高中生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具有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勇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动力,继而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便是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新型的有效课堂教育法将培养学生的重心放在了实践之上,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掌握自己所接触到的知识,更要举一反三认真思考,并且将其付之于行动,这样才能在整个过程中所有收获,并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理论。4、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社会不仅仅充满竞争,更重要的是需要大家的合作与交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样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到团结协作的理念,能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初衷。三、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指标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128-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从政治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及、教育部等文件要求,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应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提出的长久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责,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体现了我国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而且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同资本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之中,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国家四处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竭力策动“”,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散布各种版本的“中国”,利用涉藏、涉疆、涉台和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抹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情况下,各种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颠覆图谋,并千方百计与我争夺青年一代,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需要科学理论的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价值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通过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赢得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其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但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各种社会思潮的流行、网络虚拟世界中不良信息的泛滥等,都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理论教育必须要做出科学而有力的回答。因此,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正确诠释时代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容乐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囿于对“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的错误认识,使得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停留在“灌输式”、“填鸭式”的原始阶段,在空洞的政治说教中教师讲得干巴巴,学生听得昏然无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强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无从谈起,大学生的认知与践行被严重割裂。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中,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经验,“本本主义”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充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环节还不够科学,多元化、多样化的考核机制还未形成;相对于理论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存在“大帮哄”的形式化倾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校应积极引入现代的、科学的教学理念,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征,增强学生探索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理念指导与构建目标

探究型互动式教学理念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探究式教学理论。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交往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教学理念,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的。

(一)构建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理念指导

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源头。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理、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要树立开放教育、民主教育、隐性教育、系统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实践教育的教育理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增强双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互动意识、能力培育意识,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实现刚性的“灌输式”、“注入式”等教育模式向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二) 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知识教育,也是思想教育和价值教育,它重点解决的是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方法的问题。[3]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价值教育,简单的真理灌输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的,也是无法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主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中的思想碰撞,共同完成对现象和问题的解析,共同完成对真理的探索,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进而完成科学理论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与固化,形成科学的理论思维,提升其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它追求的逻辑起点是对现实现象中隐含问题的体察提出,它追求的内在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对真理的共同探寻,它追求的外在表现方式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和探讨思辨,它追求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同把握和能力提升,它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看出,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现象解析、问题提出、思维思辨、真理探寻、实践检验,共同探索真理,从而真正信服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建构框架

构建探究型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为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问题凝练与优化整合:完成教材体系向基于问题探究式的教学内容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育部指定的国家材为根本,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在深刻领会教材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现实热点、难点和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整合优化成基于问题式的鲜活的教学内容,形成适宜进行探索研究的问题式案例教学专题,以提供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思辨探究,共同探求科学真理。在整合优化内容上要坚持理论自信,敢于面对社会现实,不回避主要矛盾,从而在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二)思辨探究与多边互动:实现传统方法向探究式主导的多元方式综合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使用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专题式、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样式并存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要引导学生自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身思考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要创造如研读经典、撰写论文、师生对话研讨等具有问题探索性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运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延伸教学课堂。

(三)目的指向与实践验证:建立解决问题与真理检验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为主,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产学合作办公室、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按国家要求设立实践教学学分、学时。要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划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设计具有明确教学目的指向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性地去参加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多元综合与学习引导:探索知识检验向自主学习引导的多元考核评价

高校要摒弃“一卷定终身”或期末考试+平时大作业、小论文式的考核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提交成果与现实表现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样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多采用面试口试、现场答辩、师生研讨、论文撰写、操作演示、小组汇报、现实表现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将知识灌输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目标要求

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否明显,关键在教师能否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科学化。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会使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规律的把握。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传播的特点、规律及其特殊性,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科学理念指导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驾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只有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底蕴,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来解决复杂的各种时代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具有生命力,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对当代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观察、提取和分析的能力。如果教师缺乏对现实重大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捕捉,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研判分析能力,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会将停留在理论“空对空”的苍白层面上,真理探索的目标将会无法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与学生交流、思辨的能力。要深刻体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了解学生的期待与困惑,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能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碰撞和哲学思辨。当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艺术也是对教师完成探究型互动式教学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更要在教育教学中“立师德、树形象、赢爱戴”,用道德的力量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高尚的风范为学生树立标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和感染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 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8.

探究式教育论文篇(10)

21世纪初,深受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影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的教学如何在教法上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的教法革新,即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一职后需要与职前培养——有机衔接,笔者的“七步骤七中心”的“协作探究式”教法可以“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并参与探求新的行为方式,由此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作为主体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协调沟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然而,基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要克服语言与知识双重障碍的事实,“协作探究式”与启发式、讲授式教法的综合运用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英语专业教师职前培养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前培养——“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点

一个国家的教育与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最关键因素。一些致力于教师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的国际组织与机构,如国际教育局(IBE)、国际教育规划院(IIEP)和发展研究院(IDS)用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的教育素质、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语言知识与表达能力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教育模式研究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命题。在广泛深入的探讨中,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契合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一种影响最大的新模式。“教师教育一体化”即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应用和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前在校培养作为一个奠基阶段,无可争议地成为“职前培养与职后应用一体化”的起点和基石,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否则会舍本逐末。在探索“一体化”的途径和模式时,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及“职前培养与职后应用(培训)”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等宏观探讨方面,而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程教学中,教法的改革在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应用一体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英语专业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中小学传统的“注入式”被“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问题式、情景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所取代,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问题讨论为中心”。

与此相悖,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普遍使用的却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讲授法”。这种教法也有自身的优势。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大多理论知识性较强、难度较大,如语言学类、文学类、中西文化类、翻译类、教师教育类等,“讲授法”在教学中容易突出重点、难点,解决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需要面对的语言与知识的双重难题。然而,“讲授法”在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师范生身份。对于师范生来讲,与英语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是由“认知结构、专业精神、教育能力三维一体”构成的“教育素质”。这种职前培养方式的偏离会导致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协调沟通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差、教学管理能力差、教学监控能力差、教育研究能力差。这些不足降低了教师专业活动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

当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讲授法”显示出其弊端,以互动为核心的一些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了。然而,这些教法也无法通过教学活动全面提升高年级师范生的各项教育能力,尤其是人际沟通、分析问题、自主创新、批判式思维的能力。面对这些教法的不足,探究式与协作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协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在职前培养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一课堂教学人手,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协作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课堂教学环节由学生研究成果演示汇报和教师讲授、组织讨论构成,启发式、讲授式与“协作探究式”的综合运用在高年级专业课教学中显示出较大优势,也符合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语言与知识双重障碍的事实。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也可以提高其教育素质,并且在职后的教育工作中,通过对职前学习方法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协作探究式”教法的实施策略

“协作探究式”教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之一,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相互协作学习为前提,以教学材料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来获取新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协作探究式”教学与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探究是完成任务的主要形式。协作探究教学活动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协作的、反思的学习。“协作探究式”教学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为宗旨,力图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笔者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了包括“七步骤七中心”的“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七个步骤,围绕七个中心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英语文学专业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其师范技能。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步骤一 编制“学习小组”——以明确任务和角色为中心

教师学期初向全班公布教学计划,把整个学期教学的重点内容列表,每个时期或文学流派都提供三至五个代表作家和作品供学生“学习小组”选择,即制定师生双方都认同的学习“契约”(contract)。

我们处在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式”学习是以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科学研究。“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的支持。当面对“资源海量”时,学生会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分工协作,教师因此首先要在班级内分组。英语专业的班级规模一般都较少,以30—32人居多,每个小组的人数可控制在4—5人,然后再把问题分为相应数量的子问题,小组每个成员在分工搜集信息时承担相应的子任务。这一环节要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明确的任务,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任务和角色分工由小组集体推出的主持人负责。具体的角色包括记录员、PPT制作人(1—2人)、成果展示汇报人,分别在课外小组讨论中担任记录、整理任务,材料整理、PPT制作任务和课堂成果展示汇报任务。这样的分组可以保证每个成员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分好的小组可以通过抽签等方式决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及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向全班课堂汇报的时间。全班的学习小组结束一轮的协作之后,再开始第二轮重新分组。学习小组成员在完成不同的任务和分工时,锻炼了自己英语专业和师范专业两方面的能力。 。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分组的基本原则:按优势互补的方式混合编制课题小组,比如一个小组中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与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搭配,网络技术较好的与较差的学生搭配,研究能力较强的与较弱的学生搭配等,这样的搭配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步骤二 提出问题——以激发探究兴趣为中心

“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二个实施环节是提出问题,即让学生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如何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以英美文学课为例,在学习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睡与诗》、《恩底米昂》、《秋颂》这三首诗的意境,引导、启发学生产生或者直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三首诗展示的生态世界为何如此不同?并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睡与诗》如何描述“欢欣的自然”?《恩底米昂》如何描述“没有生机的恐怖世界”?《秋颂》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秋收图”?这样的疑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这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诗歌所反映的济慈生态观的转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步骤三 分工搜集信息——以筛选、分析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分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文献资料、浏览网络资源、咨询专家教师、与伙伴协商交流等。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面或者不翔实,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而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组织整理,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还以阐释济慈的《睡与诗》、《恩底米昂》、《秋颂》中的不同生态世界为例,在作为学习主体探析相关信息,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结合各自的以往经验,会对济慈的生态观产生初步的认识。

步骤四 协作整合信息——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分工收集完资料之后,主持人在课前组织课题小组研讨交流,可以是陈述、表演,也可以是参照发言材料进行的PPT汇报等,阐释形式不限。每人汇报后,组内互评、打分。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演示发言,整理好之后,连同组内的互评成绩上交教师。这种协作学习使得“伙伴们乐于协助,相互支持”,并在讨论中提出种种可解的假设。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假设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在作为学习主体探析相关信息,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的了解,但不同的以往经验会让学生“形成各种各样的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还以济慈的那三首诗歌为例,学生学习小组经过汇总材料、讨论分析,会发现济慈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首诗分别描述了“人类在绿色世界的环抱中欢享自然”、“人类生存于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的恐怖世界”和“人类神往果实圆熟、温暖洋溢的和谐生态之秋”。讨论中,学生可能会认识到,诗人无论是描摹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的缩影,还是展示天人合一的画卷,都在暗示我们,生态系统处于人类力量的影响之下。学生进而可能形成这样的假设:人类中心论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假如没有形成这样的假设,教师可以在以讨论交流为中心的第六个步骤“师生评价”,即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从这个视角深入探讨。

步骤五 解决问题——以选择研究方法策略为中心

学生“学习小组”形成假设后,就开始了探究式学习最关键的一步:讨论选择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还以济慈的三首诗为例,在“人类中心论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学生很可能会利用新兴的生态批评理论,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济慈的诗歌加以整合,前后贯通,分析其诗歌的现实性和社会性。进而使济慈诗歌的生态研究在这个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习小组”的研讨结果经过整合,由PPT制作人形成PPT汇报材料。交给汇报人在课堂进行十分钟的演示汇报。

步骤六 师生评价——以讨论交流为中心

以讨论交流为中心的“师生评价”步骤即课堂教学,这是由“七步骤七中心”构成的“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

“学习小组”整合研讨结果形成的PPT演示文稿由汇报人先在课堂用英语进行十分钟的演示汇报,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然后是学习小组进行十分钟的“集体答辩”:回答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同质小组”的合作和“异质小组”的对抗中,学生学会了合作,适应了对抗与竞争,这对职后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沟通能力很重要。学习小组汇报之后是教师组织的知识讲授和讨论,在学生课外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把探讨进一步深入。

上一篇: 应收账款管理 下一篇: 协议合同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