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51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篇(1)

二、精选案例,实训室教学,教师监督与指导

会计电算化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精选案例在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案例选取,到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思考和讨论,学生动手操作,按照业务流程完成案例任务。案例必须接近实际企业业务,不能脱离实践太远。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师端,能够了解所有学生动态,整体归纳问题,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兴趣时候,发挥其潜在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某一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引发教学作用。案例是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学内容的引发点,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认真研究案例,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本身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拿出一整套企业一个月的业务,让学生从账套的建立开始,熟悉整个操作流程,模块间的关系和信息传递过程的把握,会让学生真实体会实际的岗位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初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互联网上指导教学

“做中学”是让学生边参与实践锻炼,同时补充知识的过程。这种方法提倡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参与实践,顶岗实习。学生学习过程是在真实企业中进行,目前很多学校都进行联合办学,或者校企合作,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可以参与进来。学生进入企业电算化岗位,验证所学的知识过程中,又不断过度到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互联网能够远程跟踪指导,打破了空间界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主动性会最大限度发挥。对于教师的要求至少应该是双师型,并且能在企业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给予最好的引导。教师把分布在各个企业岗位上的学生的问题归纳,个别指导后,又形成新的案例和备案信息。等到学生再回到课堂上,进行集中分析和讲解。避免类似问题再在将来实践中出现。

电算化教学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要性;现状;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重要的技能,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特点,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登记、结算、转账、编制报表等,会大大节省人工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提升会计的有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开展会计工作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才供给相对比较过剩,公司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多的企业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为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现状

1、师资力量匮乏。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和管理学的多方面内容,其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电算化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还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目前情况下,对于这样既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的专职会计教师是非常紧缺的,这样势必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2、高质量的教材较少。

会计电算化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科书,它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想使会计电算化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高质量的教材是保障。而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验教材虽然比较多,但大都内容比较单一,一些资料多局限于账务,这就限制了电算化教学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和内容落后。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采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很少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不能全面模拟会计工作的流程、环境,实验仿真性不够强。另外,实验内容主要涉及会计核算系统的账务处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这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要积极为在岗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培训的机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首先自己上机实践,总结和归纳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实践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可以聘请校外有经验的高级会计师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校外指导教师,也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以后走进企业能够迅速融入到会计工作中,校外的指导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会计经验指导学生学习,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问题。高校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兼职,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所教的知识得到充分的提升,为更好教学奠定基础。

2、提高教材质量。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高校应该坚持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的原则,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其实电算化实验教学之前,学生们都进行过手工模拟,为了体现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感受到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转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来补充电算化教学的项目,构建一套自主学习为主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通过学生电算化的模拟实验,用先进的财务软件来操作手工实验的内容,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了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学习的积极性。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采取混岗运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内容,比方说,账套主管、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但却不能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实际操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的牵连性。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会计实际操作的仿真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模拟企业的分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处理过程,了解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的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认识。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集信息化、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实践能力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能力水平,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作者:罗国兴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伏媚,赵靖.基于会计证与技能大赛浅谈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以陕西省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4):118.

电算化教学篇(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最优课时分配;教学效果

一、引言

在高校财会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有大量的纯理论课程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1-3]。自从20世纪4、50年代计算机出现之后,计算机与传统业务的结合,使得传统业务的处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新概念。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被视作当代会计的主要标志。目前,会计电算化有代替手工会计的趋势,因此,对于每一个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4-5]。不过,作为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面对诸如理论课学时与上机课学时的划分,上机课较难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在本文中,将对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划分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它纯理论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既安排了理论课,也安排了上机课[6]。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这两类课的课时。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总是有限的,类似于经济学上所讲的稀缺资源。为了达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对这个稀缺资源进行分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双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时间分配的最优化。

(二)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较难互动的问题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讲授会计软件各功能子模块的构造原理时,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否则,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师生较难互动的尴尬局面。这一点,许多会计电算化教师有比较深的体会。每当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学效果往往最差,学生往往会觉得理解困难,有的学生会因此开小差,甚至会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产生厌烦情绪。

(三)上机课教学过程较难控制的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上机课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集中讲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当一次课有三个课时时,教师可能会用两个课时进行集中讲解,还有一个课时进行分散辅导,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过,因为计算机本身的诱惑(在某些情况下,对学生来说,计算机提供的娱乐比上课内容本身更有吸引力)的存在、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学生计算机操作速度不一样,教师对上机课教学过程的控制往往比理论课更加困难。

三、影响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一)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刻

当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刻时,他们就会无法确定有限的课时究竟应该怎么在理论课和上机课这两类授课形态中进行合理分配,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教学课时分配最优化的效果。这种理解不深刻往往体现为教师不明白课本(包括理论课本和上机操作指南课本)中的那些章节需要重点去讲,哪些章节可以简略讲,甚至可以不讲。

(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相脱节

在教学时间过程中,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学生需要学习一部分计算机知识,也就是说计算机课程最好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授之前先安排授课。但不少学校这种授课顺序往往是相反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缺少计算机知识基础。很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重点讲授的是与计算机考级相关的计算机语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讲授又侧重于语法结构,没有开设相应的软件开发课程。

(三)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教育较少

目前,很多高校都较为轻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教育,往往缺少课前预习环节,从而,导致某些学生对书本内容不熟悉,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逐渐失去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会使得他们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超过对会计电算化上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使得上机课程显得较难控制。另外,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在没有开设软件开发课程的前提下,不会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知识以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得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受到基础知识不足的限制。

(四)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本身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会增加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当教师讲授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时,可以增加具体的软件设计案例,可以运用模拟情境的方法,让学生模拟软件的开发过程,让学生们扮演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角色,进行成本核算,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辩论。通过上述办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理论课本知识的理解。不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授课教师预先设计好剧本和方案,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培训

目前,不少教师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时,还是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辛苦,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受到抑制,因为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少时,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就比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就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因此,需要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长期保持集中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二)合理设置安排课程体系

在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需要首先安排一些计算机课程和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特别应该安排软件开发之类的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安排需要学科教师之间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需要综合考虑软件开发课程的课时安排、软件开发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有时还有考虑软件开发课程教师方面的因素。

(三)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弥补相关课程设置缺失的不足。有些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没办法开设软件开发课程,那么学生可以自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会使得学生更富有创造力,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会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也会更强。

(四)教师需要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了解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只有对课程的理解加深了。任课教师才能真正对理论课课时和上机课课时进行最优划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真正重要的课程,才能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更加优化。要让任课教师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任课教师往往需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经验。当然,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任课教师最好还应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形。另外,任课教师在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最好与教学管理老师的交流沟通工作,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分配,达到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沈斌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及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1.

[2]黄东晶,戴蓬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6(7):65-66.

[3]赵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7(1):77-77.

电算化教学篇(4)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院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窄,多数院校课程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和财务分析等其他模块介绍很少。

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教材与教学软件的不足。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在内容上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软件的操作说明,没有考虑和突出财经专业的课程特点,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软件方面目前还缺乏专门为会计教学而设计的软件,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了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学生能够练习的只能是单机版,这样对于网络软件学生会觉得陌生,而软件的实际用户多是网络版,这就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开始采用正式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但巨额的软件费用是一般院校难以承受的,而且正式版软件并没有设置练习功能。在教学中不太适用。

师资力量不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院校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的学习,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在许多院校,采用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要达到社会基本需求,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工具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和网络的要求,该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包括:内部控制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建模技术、会计软件开发技术(实验)、会计软件网络技术(实验)、财务信息化(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其次选择一套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我系组织老师自编了一本手工会计模拟资料以后就可以用于电算化实践操作;最后,由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深入企业单位或者到企业挂职等形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材。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应设计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在软件演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学生在企业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实训的经验,自己撰写案例,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电算化教学篇(5)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6)11-0059-02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就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本文认为应朝着“六化”,即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课程内容学习网络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阅卷自动化、教学实践体系化等方向发展。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化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上。当前,从各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上看,其教学目标主要有3类:一是操作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以及某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二是设计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基本实现方法;三是操作设计型,是介于操作型和设计型之间的教学目标。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各高校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我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是主要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经过实践,不仅解决了原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尽合理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包含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方法、电算化基本知识、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等);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方式方面,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其弊端是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应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常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同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电算化教学篇(6)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采用传统的“上课”加“上机”模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演示版软件没有网络版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高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应该把单用户版软件改为网络软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我们需要培养既要有充足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

日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将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不能分开

在考核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上机考试不能忽略,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一向把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乐于接受。上机考试不仅能让学生去真正实践,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只有先认识到这些不足,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会计电算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张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学术期刊,2014.4

[3]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电算化教学篇(7)

会计电算化一词,早在1981年,于我国北方的一座省会城市――吉林长春的一次讨论会上就提出来了。目前已处于普及阶段,因此,这门课程的知识系统已趋于完善。笔者与重庆地区约三十多所中职学校的财经类专业教师的交流,大家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必须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形成共识。

另外,无论是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方面来讲,学会会计电算化,都是必要的。从学生就业需求来看,机会还是较多,特别是最近在本地政府鼓励下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他们需要一大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这为当前的中职就业提供了很多机遇。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根据对重庆市30多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校使用“考(会计电算化)证”指定教材,这足以说明,有一半的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职业资格证书是非常必要的”。调查中还发现,有不少教师还期望等到毕业证拿到后,免考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基础,认为到时只要考过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就可以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似乎这可以节约学生的开支,其实这是严重的考试与教学脱节,因为学生一旦学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及时参加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考试,既有利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也为学生在校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打下基础。根据调查,目前即使是使用指定教材的学校,其教学方式,也不都是实现了多媒体化;就其教学内容来看,也只有个别学校做到了理论和实务并重;就算是财政部门自己组织的大约一个月的短期培训,在理论方面的教学也是非常薄弱的,很多地方就是在完成短期培训后,考前一两天,做一次或者两次模拟练习,然后马上参加上机考试,即使考试合格,学生在实务中的适应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考试虽然合格了,工作能力却让人担忧。

三、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单独做好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是不够的。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历,我认为有以下做法值得提出来,以供同行商榷。

(一)做到分层教学

目前的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差异很大,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进行分层教学。比如重庆市立信职教中心,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就做到了分层教学,他们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专门分成一个或两个班,进行会计资格证、或者会计初级资格的考前培训,为基础好的同学创造上升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加强一些实务操作,理论方面,适当给予宽松,对这些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不能完全讲教材。比如可以介绍当前在小企业或个体单位使用比较普遍的EXCEL在记账中的应用,还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去侧重选择一个书上没有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比如“管家婆”等。

(二)做到分阶段考试与不限时考试和限时测试相结合

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学校考试,基本上没有实现考试系统的自动化,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分阶段进行自动测试,还是可行的。不少学校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考试系统,进行部分理论的考试。当学生学完第一章节的内容时即可将与第一章节有关的理论题,设计成单选、多选和判断三种题型,让学生自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他章节的教学同样可以这样进行。

在2010年11月中旬,重庆市经贸校有19名学生参加了本地区财政部门的短期培训班,在即将参加考试前两天的模拟练习中,只有几个学生合格,学生们非常悲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他们的任课教师,很快按照新的考试系统设计了一套实务考题,并要求他们力争在70分钟完成。事后证明。这种测试是起作用的,19名同学全部通过了会计电算化合格考试。

(三)做到演示性教学与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

当前的重庆市指定会计电算化考试教材,提供了五个会计软件的操作,这加重了教学双方的难度,但为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现在许多学校在“五个校园”建设推动下,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比如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的所有教室,已经完全能满足电子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讲会计软件操作时,可以先由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而后,由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完成相关操作。比如当讲通用转账凭证时,有时甚至要请全部同学参与操作,之后还要在上机实作时及时跟进。任何软件的操作,都离不开学生自己动手。

(四)做到学校教学与财政考试相结合。

会计电算化学校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认可。为此教师必须摸清考试系统的要求,让学生不怕财政部门的考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顺利过关,甚至还要求助于其他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不光对实务操作感兴趣,对理论题的考试也不害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去参加财政部门的考试。

(五)做到大众化教学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相结合。

我们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面临多种挑战,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让一些学生适应财政考试,让多数学生会使用软件做账,还要培训出两三个能参加重庆市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并力争获奖。

电算化教学篇(8)

现代会计从理论到实务的各个方面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会计行业初级人才的重任,就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电算化》因此成为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会计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才。第一,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运用于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去。第二,使少部分学生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第三,通过对常用的大型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如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等),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各行各业各种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掌握还没有达到要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普遍的、共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能力制约电算化发展。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会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很多学校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两张皮”的教学模式。由于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教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这样就使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容脱节,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 课程设置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统一。目前,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应安排哪些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任何一门课程在安排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一种观点认为,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通过各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企业可以直接购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编制程序上,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编制软件的能力。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之处:就第一种观点来说,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软件公司也会对其用户提供操作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第二种观点表面上是“更上一层楼”,但其可行性较差。因为仅仅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编程的技术和经验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思路、熟练应用一种商品化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以及软件维护的技能。

(3)教学环境较差,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有较多的学校没有专门为财会专业配备机房,限制了财务软件的应用。就我校来说,虽然有几百多台计算机,但没有专门为财会专业装备的机房,而是同其他专业共用机房,由于大部分学生素质较低,人为搞破坏,经常删去有用的程序,使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只好安上还原系统,这样给财会专业有连续性的电算化教学带来了困难。

(4) 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随着高校大面积的扩大招生、部队转业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劳动力需求对学历要求的盲目提高,使得很多地方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滑坡,招生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为了招到学生,老师们走乡串户,辛勤奔波,苦口婆心,饥不择食,来者不拒,使招收到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双差生(品性和学习),他们在初中就已经被老师放弃。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对策

就我多年从事电算化教学来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应该成为计算机老师的专利,而应该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必备的岗位技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主动地再学习,力求知识更新。一方面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另一方面老师应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自学,以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成为IT时代的会计老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技能。

(2)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对于非经济类学校,财会专业学生较少,为了不浪费计算机,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室,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就我校来说,就没有独立的电算化实训室,缺点就是复杂,如果教师机感染病毒,资料也许就会被破坏而使全班同学都无法使用,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电算化教学篇(9)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科中主要的一种,是依托计算机作为主要媒介来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手段,能够将会计的工作与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合并,从而加快了会计的处理工作,提高了效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也有了新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进一步普及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进行实践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有关教育机构和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出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

2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方法

(1)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2)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3)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也可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育活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程的结构不合理上,具体表现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设置上,结构比例往往是实践课低于理论课,这样学生动手实际的操作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特别是现在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还有许多其他的学科以及事情需要去做,没有太多的精力再接受额外授课,因此,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时间就是有限的,在这样紧张的时间里,理论部分居然占了主导,这就导致课程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状况,大大阻碍了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从而只是对于报表制作、固定资产分配等方面停留在了理论上,光有知识却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下降。

3.2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忽略学生的情况,具体是指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了。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在进行授课时,多采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指导,但是这也有弊端,老师在利用课件进行授课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所下降。就是在实践环节,学生遇到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思路进行分析。所以课程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要让冷冰冰的课件阻隔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及应用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4.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而进行实际课程结构的调整。因为会计电算化这个学科就是要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为满足这一需求,在课程上就要注重理论与实践部分合理安排,注重比例协调,分布均匀。在教学结构上注意把握。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性,以求达到仿真的效果,让学生们进一步切身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其次,加入一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后,让学生们自主的分析问题,有助于和社会接轨,最后能为社会所用。另外,课程调整的同时,内容上也应该做一些改变,多加引用现代企业中的会计模块,例如会计的应付款、成本控制等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会计人才。

4.2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求有关教育机构方面做到能够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会计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老师应该对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熟悉的操作,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老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创新,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最后,老师的实践能力应该加强,所以在相关有进修和企业授课授课时,应该主动去进行深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就会发现实际中的知识是怎样运用的,有助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应用,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以后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避免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当下时展的要求。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这个行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运行和最终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此,会计的有关学习工作不应该放松,在会计这一学科中,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性比较强,因此这方面应该格外重视。对此,有关学校以及教育机构进行了深化的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岑仔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地采取有效的策略,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建设性的人才。

电算化教学篇(10)

2解决应用技术大学中的会计电算化转型问题的策略

2.1深化办学理念,加深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

明确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才是人才培养的出路,深入理解应用技术大学的理念,把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转型作为南宁学院的工作重心。我们作为广西会计专业人数最多的学院,必须把发挥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中心作用,要仅仅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转型发展路径,在专业设置上,需要深入企业调研,要结合产业需求,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企业用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到学以致用,把会计电算化教学和企业需求结合。

2.2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设置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设置决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完善程度。我校多数坐落于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城市,我们紧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设置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模拟企业综合模拟实训等专业课程,使得地方企业感受到学校专业的设置是完全考虑到企业各个层次人才需求的,因此赢得了社会和考生及其家长的支持。我们注重与地方区域、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还将企业真账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相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各种层次的会计人才。

2.3加快高校教学制度改革

我校是应用技术大学首批联盟成员之一,在制度建设上应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眼观,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南宁学院不能仅仅围绕“做会计”而学会计,而是“用会计”而学会计,围绕技术应用为目标,为各个行业服务为培养宗旨,提高“服务型”会计的转型。当前会计面临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向“应用会计”转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提前完善教学制度建设,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适应社会转型需求。

2.4主动融入区域产业

会计专业存在培养难,就业更难的问题,而南宁学院学院在应用技术大学目标的指引下,立足地方经济,把会计电算化实习与行业紧密结合。例如,我们与记账公司合作,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会计服务,一方面得到了各行业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使会计电算化融入区域产业,为产业服务。

2.5不断提高师资力量

应用技术大学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我们必须破除中国传统的人才观中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的误区,要重视“劳力”的人才,把教师的课堂搬入企业,与企业融合,让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把企业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与于教学工作,提高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水平,不断补充新的师资力量。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水平,提高专业技术职称,使学历、职称、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 语文工作总结 下一篇: 开学工作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