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士议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50

内科护士议论文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1)

关键词

微信;信息沟通;护理管理

信息沟通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对管理者来说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1]。在病房工作中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递、落实,但由于病房工作的倒班制、有些信息要求的时限性及与其他科室联系的互动性,信息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与互通。为加强病房信息管理,我科于2014年3月起建立科室微信群,加强了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各种信息的传递,在科室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科室为综合内科病房,病床45张。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师6人,护理人员16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1076人,其中2013年6至12月534人,2014年1至6月542人。

1.2方法

于2014年1月在科室要求护士建立微信,护士长选择对微信功能比较了解的护士进行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监督。在以往护理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将微信群融入到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通过微信流的信息包括:院务会及护士长会议的重要内容、上级部门和其他部门临时需传达的事项、科室重要会议内容、科室内工作制度、职责或流程的变动、下一阶段的工作布置、各种工作细节的提醒和告诫、业务学习、各种问题的交流讨论、节假日的温馨祝福、生日祝福、患者的口头或书面表扬等等。

2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在实施前和实施后半年对护士信息知晓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医生满意度的内容包括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专业技能、应急技能、医护沟通协作、总体护理质量等9项。该自行设计问卷由在护理领域工作超过10年,临床经验丰富的5名专家评定,其内容效度系数为0.825。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表中包括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基础护理、责任心、服务态度、总体评价等20项内容,每个条目的答题方式从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比较2013年6至12月与2014年1至6月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据医院感染诊断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护将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级别,在3个级别中三级情况出现多:护士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通过联合科室微信群实施信息交流

6个月后,护理人员信息知晓率由60.8%上升至98.1%;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5.7%上升至93.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7.3%上升至95.2%。

4.2护理质量达标前后对比

5讨论

5.1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投诉

护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护士长让自己与护士共同实现既定的护理目标的活动过程,目标的确认及实现,需要科室成员之间的沟通[2]。以往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会议、记录本、电话、短信等渠道实施,由于护士工作轮班制的特点,想把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护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严重影响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及时沟通。沟通、再确认、再解决,中间环节过多,费时费力,往往导致了很多信息传达的延误。通过建立微信群信息后,信息送达及时准确,各种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文、视频、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发送,使护士更容易理解和准确接受信息的内容,而且护士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确认和做相应的讨论沟通,达到双向沟通的意义,有效减少了护理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力,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贯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投诉。通过微信群的应用和科内护士沟通的增加,护理团队合作精神、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与沟通、应急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通过微信群护士长既可及时向护士反映医疗方面的信息及需求,也可以及时得知护士对医生的建议及需求向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协调,使护士与医生的合作更加顺畅和高效,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投诉。

5.2减少医院感染

护理工作烦琐,事无巨细,护士时有遗忘琐事,难免会出现洗手依从性下降,护士长和全科护士在日常工作和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隐患、持续改进内容、科室内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制度的变动或护士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等,及时通过微信群进行和提醒,提高护士的洗手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例数、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应用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5.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护士上班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想拿出大块时间学习是很困难的。护士长利用微信的特性,定期或不定期将业务学习内容、新动态、新知识等相关信息分期到微信群,让护士随时自行学习,有效节约时间和资源,也更让护士所接受和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还可以遇到的护理难点,鼓励各位护士畅所欲言,广开思路,收集有效方法,逐步提升护士的专业内涵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6结论

通过使用一年的微信平台沟通知识,护士责任心加强风险意识提高,不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而且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娅,邹喜荣,王伟.护理记事本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55.

〔2〕廖惠莲.QQ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5):103-104.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2)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2结果

2.1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历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护理专业作为中专教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护理专业远远落后于国外,临床护理只是执行医嘱,从而使得护理硕士的培养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作用。”第二是医护职责划分不清,Y6:“我国的专科护士定位不明,专硕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导致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停滞不前。”第三是观念错误问题,觉得治病主要是依靠医生。社会上多数人认为临床护士只需要大专学历,最多本科就足够了。Y3:“实际上医学这块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如果做得好,对患者的好处更大。”第四是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医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击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积极性。Y9:“医院应该给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只有当专硕研究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因为岗位的激励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2.2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2.2.1临床实践环节作为新生事物的专硕培养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期间要加强专科培训,鼓励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环节为18~30个月,并要求实习生定期进行汇报,从而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专门人才;也有少数人认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时间比例应为1∶1。Z2:“若延长临床实践的时间,可以考虑设置临床副导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由自身导师负责科研辅导。”2.2.2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综合各方观点后形成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临床技能考核,以病例为基础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②实践考核,加强分级考核和上岗。如规定完成30例患者的专科护理;③考核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科研设计,包括文章的发表和对临床实践的感悟;④组织多个科室资深护士或者团队对学生临床实践进行评价,除了考核和自我鉴定外,还包括其在各个科室实习期间护理患者、临床实践的能力。Z8:“临床能力考核不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元化、综合考核。”2.2.3学位论文要求目前多数护理院校规定专硕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更侧重临床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应以解决临床或社区具体问题为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强调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学位论文不一定要做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可以是系统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报告、质性研究,但是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但也有少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没必要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不用过多限制。”

2.3毕业后的岗位职责

岗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岗、教学科研岗、护理管理和专科护士。其中大部分医院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岗。D3:“一般刚进医院都会先去临床,提供的岗位也主要是临床护理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明确规范的护理专家岗位;护理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培训岗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研岗位准确评价和反思目前临床实践的不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Y5:“专硕研究生可以带领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实行循证护理实践,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2.4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

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进行衔接。Y13:“护士作为一种技能型的职业,其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型硕士教育,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其次目前临床护理实践时间通常在18~24个月,为了让实习达到效果,切实为其发展考虑,也非常有必要与专科护士的培养衔接。也有少数被访谈者认为现阶段还很难衔接,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D1:“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是两个任务,两个使命同时进行可能会有冲突。”湖南省乃至全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体系;另外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生,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经验的要求。Y11:“先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再衔接可能更好,其毕业后不可以直接成为专科护士,必须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后才可成为专科护士。”

2.5对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议

从学院培养角度而言,学院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方向应该注重与现实需求结合,这样才可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Y8:“护理专硕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切实与临床护理有关,真正做护理相关的研究,能切实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从专硕研究生的角度而言,毕业后要立足临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同时在学术方面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X1:“专硕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敢于去临床,在现阶段我国临床护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不要气馁,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并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3讨论

3.1加强护理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专硕的课程正在经历整合阶段,在创新和发展上还有一定差距[6],课程设置应以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内容应与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刘东玲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在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权重值最高,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虽然沟通和决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国内尚缺乏对伦理、决策、人文方面的重视[8]。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是临床实践整体的规划,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的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居第一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床实践[9],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让更多的专硕研究生进入临床、服务临床。蒋小平等[11]指出护理专业分科应该细化,轮转科室数量不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实践科室及时间长短更为重要。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倾向临床综合考试,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需建立护理专硕研究生临床出科考试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其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轮转科室的理论、专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基础,注重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以临床实践为主的目标相符。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3)

口腔专科医院在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专科医疗上具有较高水平,但在危急情况的处理和综合救治方面能力相对薄弱[1]。在手术或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术后或治疗后的应激状态下,患者常出现喉头水肿、突发心绞痛[2]、出血性休克等急症表现[3]。但非综合医院在急救设备及医护人员急救水平相对不足,患者无法在口腔专科医院得到立即有效的治疗,故口腔医院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病情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4-5]。早期预警评分量表(EWS)是国际上应用快捷方便的评分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识别水平[6-8],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关于口腔专科医院使用早期预警评分作为观察及呼叫医生的依据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早期预警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以期制定出提高其早期预警能力的对应措施,提高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急救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或口腔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具有护士执业证书且自愿参加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2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文化程度、从事本工作年限、护士层级、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相关培训经历、急诊科实习轮转进修经历、抢救经历、呼叫医生依据。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分为三部分:①危急预判能力:5个条目;②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共计6个条目;③访谈:2个条目,不计分,仅作为了解口腔专科护士评估危急病情现状的参考。单选题采用5、3、1评分法计分,根据评分将早期预警能力分为三个水平:低水平(11~25分),中水平(26~40分),高水平(41~55分),总分越高,早期预警能力越强。笔者对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结果进行分析,得出Cronbach'α系数为0.737,信效度可靠。

1.2.2资料收集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护士休息时间,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解释问卷相关内容,取得其知情同意,当场发放,现场回收,进行再次核对,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专科护士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50份,在文化程度中本科文化占86%,88%的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学习过急救理论知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详见表1。

2.2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标准化得分为59.89%,总体水平较低。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得分为12.38±7.93,仅占41.27%,见表2。

2.3多因素分析:口腔专科护士的基本资料在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层级较高的口腔专科护士的危急预判能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级为N3的护士在危急预判能力得分上高于其他层级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培训经历是影响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为(32.94±7.7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6%护士仅了解过或不知道早期预警评分,无人掌握早期预警评分的使用。访谈环节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在进行病情评估时主要以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数值为参考依据,部分护士会参考血糖、血钾等危急值、心电图波形[9]等,但在预警范围方面说法不一,普遍认为各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即为预警指标。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与急救应变能力较低,与其对口腔医院住院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风险意识不足有关。口腔专科医院对专科护理与急诊急救培训较为重视,但在临床工作中客观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能力尚有不足。统一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工具尚待制定。

3.2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4)

护理学是一门人性科学,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种人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种专业性关怀,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1]。实践表明,护理人文关怀的实施需要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投入情感,通过聆听和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感受并对其保持敏感性[2-3]。叙事是将个人生活经验中有意义的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并借由目前的认知来诠释说明[4],以此传达故事中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系列行为的序列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5]。将叙事运用于护理人文关怀,不仅能使护士通过聆听患者所描述的经历,洞察患者内心情感体验,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照护,还能为护士分享对患者的关怀照顾经验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6]。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将叙事的方法用于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院共有147个科室,全部为人文关怀试点病房,采取方便抽样法[7]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日当天在班的部分护士和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护士纳入标准: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工作年限≥1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护士长纳入标准:担任护士长年限≥2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护士210名,男性7名,女性203名;年龄20~50(28.48±2.76)岁;工作年限≤5年82名,6~14年79名,≥15年49名;学历:大专55名,本科及以上155名;职称:护士100名,护师88名,主管护师22名;科室:内科65名,外科76名,妇产科6名,儿科4名,其他59名。纳入护士长106名,男性2名,女性104名;年龄20~50(34.62±2.23)岁;工作年限≤5年15名,6~14年55名,≥15年36名;其中任护士长年限≤5年51名,6~14年47名,≥15年8名;学历:大专3名,本科及以上103名;职称:护师10名,主管护师93名,副主任护师3名。

2方法

2.1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的内容

人文关怀故事内容多样,既包括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关怀故事,又包括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故事以及护士之间的关怀故事。人文关怀体现在护理服务的每个细节上[8],所以,关怀故事主要由责任护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关怀细节注意观察,留心收集,将细节串联丰富,赋予故事情节,加以感情润色,并辅以文字、语言、图片以及音乐来呈现。

2.2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的实施

2.2.1病区人文关怀故事的分享

病区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在总护士长和护士长组织下,以小组经验交流或者周会学习的模式,在会议室、教室进行。程序:①护士讲述工作中感人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若讲述对患者的关怀故事,要先简单转述患者的故事,讲述内容可配合音乐、多媒体等。②听完故事后病区其他护士发表自己的感受或意见。③护士长和总护士长总结。每次活动安排2~5人讲述人文关怀故事,时间控制在1h左右。分享过程由病区安排专门人员全程记录并拍照,所记录资料在病区进行存档,护理部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并负责核实关怀故事的真实性,确保分享活动的有效落实。

2.2.2医院人文关怀故事的分享

医院的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以大会演讲比赛的形式展开,护理部负责全程组织,各病区派演讲代表参加。程序:①各病区选出最具感染力的关怀故事1~2个,交于护理部作为全院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演讲比赛内容。②比赛设初筛、预赛和决赛环节,参赛选手不仅要选择亲身经历、真实感人的故事,而且要制作与故事内容相匹配的、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辅助演讲。③对参赛人员进行评比,评委由护理部领导及各病区总护士长担任。评分标准:内容方面,人文关怀主题明确深刻(20分)、故事材料真实典型(15分)、故事结构完整合理(15分);表达方面,语音规范(10分)、有感染力(15分)、熟练流畅(20分)、态势自然得体(10分)。④比赛决出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分别进行奖励,神经内科一名男护士以“人文关怀,伴我成长”为主题,以春夏秋冬为主线,讲述了从自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中学习到的人生哲理,其丰富的内容、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在座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以一等奖胜出。2.

2.3出版人文关怀故事集

征集人文关怀故事书稿,编写并出版人文关怀故事集2部:①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征集人文关怀故事书稿,前后2部分别征集到书稿300、600余篇,作者不仅包括护生在内的护理人员,而且还包括患者、患者家属,甚至还包括我院护理人员的家属。②护理部组织经验丰富的护理教研人员10名,以主题鲜明、内容新颖、事例真实感人为内容标准,最终筛选出人文关怀故事128篇(第1部)、140篇(第2部),编印成集。③护理部先后将此2部文集发放到各病区,供院内外护理人员及患者阅读、学习、交流关怀和关怀经验使用。

2.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两份,分别从护士个人收获角度和护士长科室管理角度调查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效果。

2.3.1护士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护士的个人收获。问卷包括3项内容,其中前2项为闭合式问题,第3项为开放式问题:①护士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科室等;②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该项分为6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计1~5分;③对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意见或建议。

2.3.2护士长调查问卷

从科室管理角度出发对护士长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项内容,前2项为闭合式问题,第3项为开放式问题: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任护士长年限、学历、职称、科室等;②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对科室人文关怀氛围的影响,该项分为6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③对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意见或建议。两份问卷分别发放230份、11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210份、10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96.36%。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

3效果

3.1护士对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3.2护士长对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影响科室人文关怀工作的认识。

3.3对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的意见或建议调查对象中,有48名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提出了建议,其中护士30名,护士长18名。

4讨论

4.1护理人文关怀故事融洽了关怀氛围,提高了护士的关怀认识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帮助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和意义”,其次是“和谐护患关系”,表明从个人角度来看,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对护士个人产生的意义中,该两项最具重要性。这与Norman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指出在关怀理论在各医院护理工作中受到普遍重视之后,护士通过临床笔记的形式进行护理叙事,记录关怀护理中的细节或表达情感,能更好地明白和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护患之间也更为友好。护士长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护士同事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其次是“科室人文关怀氛围更加浓厚”,表明从科室整体角度来看,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能融洽护士同事关系及整个科室关怀氛围。有研究显示,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有助于拉近护士之间的距离,营造科室温暖的人文关怀氛围[10]。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的展开将护士聚集起来,彼此分享心得体会或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彼此关怀情愫,此外,故事分享活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同事支持活动,而同事支持水平越好,越有利于科室关爱、和谐工作氛围的创造[11]。

4.2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的建议

护士“帮助降低职业倦怠感”和护士长“护士积极参加故事分享活动”条目得分均较低,笔者认为导致这2项得分低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工作倦怠感。倦怠感跟工作超负荷密切相关[12-14]。本研究中关怀故事分享活动一般选择在工作时间段展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甚至有些科室会安排下夜班的护士也参加活动,极易增加护士的疲倦感,影响其参与积极性。开放性问题调查中,有48名护理人员对故事分享活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所占比重前3位分别是:①利用故事分享的形式为护士提供关怀(37.50%)。临床护士由于自身职业、家庭等原因,容易遭受较大的压力,因此她们往往也需要故事分享来疏导心理压力与情感阴霾,这种倾诉与被倾听的方式容易使其感受到被关怀。②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形式多样化(20.83%)。单一的故事分享活动形式缺乏新意,且参与人员有限,易导致护士参与积极性降低,提示今后的故事分享形式除了包括故事的叙述和书写外,还可包括音乐、照片、电影和歌剧等[15]形式,同时可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故事分享活动中来,并为其提供奖励或纪念品。③合理安排故事分享的时间(18.75%)。该条意见的提出与表1和表2条目中“帮助降低职业倦怠感”“护士积极参加故事分享活动”得分最低的原因一致,时间的选择问题是影响故事分享活动能否继续有效开展的关键,尽量避免工作最繁忙时段,不占用护士的休息时间是护理人文故事分享顺利开展的前提。叙事方法,即故事分享方法,适用于护理人文关怀,能产生促进护士对关怀理解更深刻、融洽关怀氛围等作用,但叙事方法在护理人文关怀领域的运用还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如内容、形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等,今后应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其为传播护理人文关怀理念、深化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WatsonM.Newdimensionsofhumantheory[J].NursSciQ,1988,1(4):175-181.

[2]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27(5):1-2.

[3]李伟勤.人文关怀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3):2590-2591.

[4]蔡秀欣,蔡芸芳.叙事于护理之应用[J].长庚护理,2004,15(1):73-76.

[5]ReasonRD.Theuseofnarrativeinquiryinstudentaffairsresearch[J].CollegeStudentAffairsJ,2001,20(2):93-104.

[6]HudacekS.Makingadifference:Storiesfromthepointofcare[M].Indianapolis,IN:SigmaThetaTau,2004:22-25.

[7]殷磊,刘明.中华护理学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8.

[8]韩叶芬.人文关怀在老年病房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36-37.

[9]NormanV,RutledgeDN,Keefer-LynchAM,etal.Uncoveringandrecognizingnursecaringfromclinicalnarratives[J].HolistNrsingPractice,2008,22(6):324-335.

[10]刘义兰,胡豫,彭笑,等.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219-221.

[11]易红梅,詹雅琴,陈华,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与同事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3.

[12]BrunettoY,TeoS.Retention,burnoutandthefutureofnursing[J].JAdvNurs,2013,69(12):2772-2773.

[13]HuangWH.TheCorrelationbetweenOvertimeWorkandBurnoutofNurses[D].Taiwan:InstituteofHealthIndustryManage-ment,2012.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1-02

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 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7张,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10名,本科3名;职称:初级14名,中级2名;职务:护士长1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职责

1.2.1.1 一级质控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2]。每组护士2-3名,在质控组长的分管下负责科室的某一项护理质量的管理。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周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检查、督促当事人进行整改,评价整改效果,并做好记录。护士的分配是采取“补弱”的原则,如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较差的护士分配在护理文书小组,这样分配的好处,一是护士可以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随时请教小组长,二是利用检查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

1.2.1.2 二级质控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3]。质控组长的选拔原则是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热心护理管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个人自荐、业务考核、民主评议三个步骤完成,护士长根据个人业务特长、工作能力等分配所负责的质控小组,如文字水平高的护士负责护理文书小组,专科护理技能好的负责病房管理小组。我们成立了病房管理;护理制度、护理服务;护理文书、护士培训;急诊急救、消毒隔离4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科室其余的11名护士平均分配到各质控小组;病房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急诊急救、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急救药品、物品、毒麻药品、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等的检查;护理文书小组负责护理文书书写、护士培训的实施情况;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小组负责制度职责落实、护理服务流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检查督导。各小组组长年初制定小组计划,每周质量检查和分析,半年小结,一年总结。

1.2.1.3 三级质控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2]。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专科特点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反复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每周一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上周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

1.2.2 制定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和评价细则 庄文平[4] 在对12所二级医院的检查中发现,二级医院质量检查体系不完善,无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造成护士长质量检查扣分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落实质量控制制度。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标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组织护士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制度及质控小组职责,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有据可依。

2 质控小组成员的培训 培训质控小组成员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制定的。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的内容逐一解读,当场解答疑问;质控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掌握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评价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正确把握,能不断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实施

3.1 检查 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有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两种形式。质控小组长完成本职工作外,带领小组成员实行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对所负责工作的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关注护理质量。两种检查方法结合的好处是,定期检查全面、系统,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了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随机检查的方法,可以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一是减轻了“负责检查”带来的工作量和压力;二是能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作出现偏差的护士,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便及时修正错误,保证了即使工作出现偏差,也能及时发现,随时整改。

3.2 记录 各质控小组检查存在的问题,采取“不记名”的方法记录在“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上,只记录发生的问题,不记录发生问题的责任人,一是可以减轻护士的思想压力,二是可以让记录更真实、完整,三是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可以做到“对事不对人”,让护士感觉到护士长管理公平公正,并且做到了经验共享。

3.3 质量反馈 科室规定每周一晨会是反馈本周护理质量检查的时间。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全科护理人员、值班医生,并邀请科主任参加。首先是小组长汇总检查情况,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对因制度、流程等不完善发生的不良事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对科室质量管理的看法,或是提出疑问;最后护士长总结上周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安排本周工作重点,其中上周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是本周护理质量检点,护士长还要对上周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科主任从医疗角度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指导。每周反馈一次检查情况,不但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提高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还能集思广益,更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医生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护士长在月底汇总一个月来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整地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 体会

4.1 人人参与,科室工作齐抓共管 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护士长一个人的事,护士也不再对质量检查有敌视情绪,而认为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护士在检查他人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认真,做到了互相监督,加强了护士之间的协作精神;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护士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护士长的管理,而是也参与到管理当中去,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成就感;使管理透明度化,尤其“不记名”记录问题的方法,使护士将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的原因和杜绝措施上,做到了经验分享。

4.2 责任到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个质控小组责任明确,医院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查到哪个小组存在问题,由哪个小组负责,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而且4个小组长责任在肩,必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发现问题,解答疑问,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以前,我们发现低年资护士是护理工作出现偏差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就是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给她们很好的学习机会,工作中发现错误带来的经验,比单纯说教更能让她们吸取教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护士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整改措施,是护理实践得出来的经验,贴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使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每周一次反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本周检查存在问题,就是下周护理质量检点,做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2008、2009年与2007年医院对科室护理质量检查对比发现,基础护理质量由2007年的93.05分分别上升到96.88 、98.15分,病房管理工作由2007年的92.17分分别上升到97.40 、98.19分,消毒隔离工作由2007年的92.33分分别上升到97.90 、99.08分,护理文书成绩由2007年的92.79分分别上升到96.80 、98.51分。

4.3 及时纠错,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人人掌握护理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评价细则,提高了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参与意识,能更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控制,减少了工作的失误;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及运作方式,形成了科室质量控制体系,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薄弱环节,使各项工作更有预见性;随机检查的方法,重在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不是事后监督,发现的工作偏差及时修正,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2008、2009年,科室无护理差错事故、纠纷发生,病人满意度也由2007年的92.12%分别上升到2008、2009年的96.30%、 98.47%。

4.4 参与管理,工作能力得到锻炼 质控小组由科室一线护士参加,改变了医院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护士长检查,护士被动接受检查、服从管理的现状,使护士对质量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应付护理质量检查,而是把质量检查看作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手段之一,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让护士有积极的心态接受检查督导;每周反馈质量检查结果,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无形中护士学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知识,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拓展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内涵;护士在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提供了对护理工作思考的机会,有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

4.5 互相体谅,医护关系空前协调 科主任和值班医生参与护理质量反馈,让医生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体谅护理工作的难处,增加了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度;医生从医疗角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满足临床需要;医护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科室的发展,促使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实施护理质控三级体系,基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转变了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使护士从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强化了护士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操作过程的控制上,而不是事后监督,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7)

皮肤科学不仅是一门致力于研究皮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而且需要研究如何让人们的皮肤看上去更美。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病人咨询医师不仅是为了皮肤病的必要治疗,而且是为了美容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正确的方法能够祛除或减少不美观的瑕疵,令肌肤充满青春光泽,甚至延缓按照自然规律应该发生的外观变化。1995年10月,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在意大利应运而生,她是首个将皮肤科学和美容科学两个不同领域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学术团体。由该学会主办的国际美容皮肤科学术大会,旨在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皮肤学专家和美容学专家,提供学术交流、探讨最新皮肤美容科技的场所,以共同研究和推进美化人们外表的科学技术。这是世界皮肤美容学界最具权威的学术大会之一。国际美容皮肤科学术大会已于1999年和2000年分别在马耳他和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地举行了两届,下一届会议将于200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

本次会议一共发表了378篇论文,包括123个口头发言、30篇壁报交流论文和225篇刊载论文。与会人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美容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美容皮肤科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色素性皮肤病;光保护及防晒剂研究;光老化与皮肤抗衰老的研究;美容外科(含美容皮肤外科);除皱与嫩肤术;皮肤美容激光;毛发护理;痤疮的防治;皮肤保健;美容皮肤科学的历史和文化;其它损容性皮肤病的防治;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在皮肤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等。

全球最知名化妆品企业争相闪耀

参加此次大会的企业包括宝洁、欧莱雅、科医人、高德美、资生堂、默沙东等,除了参加学术会议,他们还举办卫星会议和大型产品展览,展示他们最近的技术成果。其中宝洁、欧莱雅和资生堂三大化妆品公司如璀璨明星,争相闪耀。三家公司均以较大面积占据展区最抢眼的展位――日本资生堂居进场之中,宝洁、欧莱雅分居两侧。三家公司展台布置精美大方,各种咨询、试用、调查、体验、互动游戏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据称在宝洁公司的展区,每天有100多人试用玉兰油面膜。宝洁和欧莱雅公司在展场周围举行的各种卫星会议则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专业人士和媒体记者参加。尤其是本次大会的钻石级合作伙伴――宝洁公司获得了唯一的105平米超大面积展台,展出了公司最新科技的产品――玉兰油净白莹采系列、多效修护系列产品、海飞丝去屑润发精华露、玉兰油多效呵护沐浴乳等,这些产品与张贴的大幅产品海报一起相得益彰,气势不凡。另外,他们还将玉兰油全新的品牌形象专柜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展场,并在专柜中展示了最新推出的高科技产品――玉兰油新生唤肤系列,使人印象深刻。在学术论坛上,宝洁公司携神户美发护发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建士、辛辛那提护肤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Donald L. Bissett博士、中山医科大学赖维副教授等业内权威人士所作的精彩演讲吸引了600多听众到场,许多人站在过道上做笔记,掀起了论坛的一个高潮。宝洁公司为何对此会如此重视,不惜投入重金参加会议呢?该公司美容护肤品技术市场部的皮肤专家鲁慧医师说:“现代护肤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与皮肤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好的产品必须经过专业人士认可,参加这个会议,即是与专业人士广泛地接触,与医学界同仁紧密合作,分享新的技术成果,听取他们的意见,以确保玉兰油品牌保持高科技含量,安全有效地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优秀的美颜产品。”在这次会议上,宝洁公司向与会人士分发了大批产品供试用,鲁慧医师表示会后还要同他们继续联系,他们的试用意见会成为公司研发产品的重要参考。

皮肤美容学的兴起促进化妆品业的发展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8)

20xx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关爱家庭(Nurses-Always-There-for-You:Caring-for-Families)。

20xx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联合反对暴力(Nurses,Always-There-for-You:United-Against-Violence)。

20xx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Nurses---Always-there-for-you)。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护士:变革力,高效护理与医疗成本”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护士:变革的力量,重要的健康资源”(Nurses:A-Force-for-Change-A-vital-resource-for-health)20xx最新护士节主题20xx最新护士节主题。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缩小差距:千年发展目标”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缩小差距:增加收入和公平”(Closing-The-Gap:Increasing-Access-and-Equity.)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长期护理(Delivering-Quality,-Serving-Communities:Nurses-Leading-Care-Innovation)。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订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社区:护士创新领导关怀(Delivering-Quality,Serving-Communities:Nurses-Leading-Care-Innovation)。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提高社区护理品质,引领初级卫生保健“(-Delivering-Quality,Serving-communities.Nurse-Leading-Primary-Health-Care.)

20xx年国际护士节“主题为”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0xx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确定为“SAFE-STAFFING-SAVES-LIVES”,中文译为“护士的合理配置对拯救生命至关重要”。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主题”为了病人安全,抵制伪劣药品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携手战胜贫困。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反对歧视AIDS-关爱全人类(Nurses:Fighting-AIDS-Stigma,Caring-for-All)20xx最新护士节主题演讲稿。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关爱家庭(Nurses-Always-There-for-You:Caring-for-Families)。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联合反对暴力(Nurses,-Always-There-for-You:United-Against-Violence)。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Nurses---Always-there-for-you)。

5.12护士节主题活动总结今年,我院举行系列活动纪念20xx年国际护士节,包括护士换位就医体验活动,微电影、摄影、征文比赛,优秀护士、护士长评选、三十年护龄表彰等。

5月9日下午,我院在多功能会议厅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护士梦·天使情”20xx年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梁伯进院长、左万里书记等院领导出席会议,行政职能、临床医、技、护等中层干部、医疗同仁、护士代表共4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护理部副主任黄静主持。

会上,龙晚生副院长宣读表彰决定,对50名医院优秀护士、3名优秀护士长、26名三十年护龄护士进行表彰。陈玉珍主任致辞,总结回顾上年度护理工作,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护理质量、服务品质、专科创新、科研教学等5个方面,并提出将围绕“重临床,建机制,抓服务”的思路开展下步护理工作。

大会播放了护理部组织拍摄《爱的变奏曲》微电影,以及临床科室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作品:重症医学科《我相信》、神经外科《爱在心间》、耳鼻喉科《爱的延续》、人工肾《天使style》。充分展现了我院护士的靓丽风采、精神风貌,以及医护间亲密合作和无限创意。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96―02

调查分析护理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护理学领域的未知事物进行反复探讨,系统观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科学分析的一种认识活动。护理研究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相比,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尚属薄弱环节[2],与医学其他学科相比,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待发展[3],护理学发展依赖于护理研究和结果的应用,而护理队伍中的临床一线护士做的护理科研并不多,本文就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在职护士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采用方便取样随机调查法,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60名,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内容: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①护士基本资料(含2个小项目);②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现状(含6个小项目);③护士对护理工作及护理科研的态度(含3个小项目);④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含1项多选);⑤护士希望在科研方面得到继续教育的内容(含1项多选)。调查问卷有是非和多选题两种。

1.3 分析方法:应用Excell软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在被调查的60名护士中,护士占46%,护师以上职称占54%,中专学历占63.2%,大专学历占27.4%,本科学历占5.9%。

2.2 护理科研现状:60名护士中仅有10名(17.1%)接受过系统科研知识学习,15名(25.3%)参加过护理科研,4名(4.9%)取得过科研成果,3名(4.5%)发表过科研论文,41(68.1%)有搞科研的愿望。由此可见大多数护士有搞护理科研的愿望,而真正搞过科研的人数却不多,取得过科研成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参加过科研并取得科研成果与学历有关。

2.3 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认为搞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的地位没有意义者占36.1%;21.2%护士认为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从事的,高不可攀。

2.4 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80.6%的护士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作为科研中最大的困难,认为选题困难者46名(75.7%),有39.2%的护士把没有经费认为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外语水平低23名(36.5%),得不到其他人员的协作17名(28.1%),仅有15(24.7%)认为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有名(18.4%)对所搜集的资料不会统计分析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5 护士为提高科研能力,希望得到的继续教育内容:外语依旧是护士最大的障碍,本调查结果46名护士(75.7%)希望得到外语的再教育,其次是如何撰写科研论文42.4%,38.9%的护士想学习如何设计科研论文,希望得到继续教育统计学的有38.9%,仅有30.2%的护士希望得到文献检索的继续教育。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有98%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1%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内科护士议论文篇(10)

关键词 品管圈;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0

品管圈(QCC)是指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即选择课题、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分析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巩固措施、标准化、改进等,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005年7月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优先发展包括肿瘤护理在内的专科护理领域,培养实用型的专科护理人才。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无统一标准,我科针对如何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实施品管圈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2年1月成立品管圈,有8名护士自愿加入,均为女性。年龄22~40岁。责任组长担任圈长,7名圈员,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本科学历护士6名,专科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1名。设立圈名为“爱心圈”,圈徽设计为双手托起的红色心型,以示“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寓意对患者充满爱,对工作充满爱,毫无保留,真诚奉献。每个月召开品管圈会议1~2次,旨在让基层护士自动自发参与,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3]。

1.2方法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选题进行热烈讨论,针对我科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较低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为活动主题。

1.2.1制定活动计划表按照PDCA循环程序,品管圈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2012年3月为确定QCC主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阶段;4~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7~9月为效果检查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总结资料及成果阶段。

1.2.2现状调查调查QCC活动之前的6个月我科护士培训合格率,每2周培训1次,考试85分以上为合格,QCC活动之前6个月我科共举办肿瘤专科护士培训12次,考核178次,护士培训合格率65.73%。

1.2.3原因分析及要因论证运用鱼骨图,从人员、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5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经分析共有27个末端因素。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要因论证,最后从27个末端因素中确定7个导致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培训老师准备不充分,培训内容不易掌握,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次数少,低年资护士学习不认真,培训环境乱,培训时间不合适。

1.2.4制定对策及组织实施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经济性及安全性,针对导致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低的7个主要原因,分别制定相应的对策。在实施对策前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及告知宣传。对策内容为:

1.2.4.1品管圈活动前培训老师准备不充分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们严格筛选培训老师,请本科室及院内甚至院外资深肿瘤专家授课,多方考察培训老师,不但要求老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灵活授课技巧,授课前护士长与老师充分沟通,请老师认真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实践、指南、临床病例合为一体,让学员接受正确的专科理念,且向老师简单介绍科室护士特点及知识薄弱点,使老师有的放矢。

1.2.4.2培训内容不易掌握品管圈活动前原来的培训内容较高深,涉及到治疗方面较多,且多为前沿的医疗技术,临床实际应用较少,护士缺乏学习兴趣,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鼓励圈员积极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结合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内容要求,选定专科培训内容,满足护士的临床需要,对护士的工作能提供指导性帮助,护士学有用武之地,护士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1.2.4.3培训方式单一品管圈活动前只是老师单纯讲课,护士被动听讲,效果很不理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老师改变单一讲课模式,从原来的老师讲变成护士先讲,老师再补充,请老师边讲课边操作,从原来的模拟操作到实际操作,从原来的讲堂到现在的病房,给现住院的肿瘤患者做护理、做操作、做宣教、作指导,患者给予真实的反馈,老师再给予针对性指导,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原来高深晦涩、难记的理论变得通俗易通,护士可以做到活学活用,再也不用死记硬背。

1.2.4.4培训次数少品管圈活动前2周培训1次,培训后立即进行考试,合格率较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针对这一原因,护士长、圈长在培训老师培训前首先熟悉拟授课主要内容,每天利用早交班时间5 min,每天学习重点理论,反复强调重点内容,使大家熟练掌握。

1.2.4.5低年资护士学习不认真针对年轻护士活泼、贪玩的心理,在老师讲课时给她们分配具体工作,协助老师准备材料、幻灯、器械,联系患者及家属,使她们深入其中。同时将笔记内容、考试成绩与绩效考核、评优晋升挂钩,使大家认识到专科培训的重要性。

1.2.4.6培训环境乱品管圈活动前为方便护理患者在护士站培训,培训经常被患者及家属打断,周围的噪声较大,严重影响了老师和护士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改为封闭的办公室培训,外留值班人员事后补课补考,学习不受干扰,事半功倍。

1.2.4.7培训时间不合适品管圈活动前培训时间为14∶00~15∶00,这时出入院患者及治疗患者较多,护士各方面工作量均较大,护士经常走神,人在听课,心里却想着工作,根本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将授课时间调整到17∶00~18∶00,这时段出入院患者已基本办理完毕,化疗药也大多输完,此时护士学习心无旁骛,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1.3评价指标记录QCC活动后半年我科共举办肿瘤专科护士培训12次,考核182次,与QCC活动前专科培训合格情况做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品管圈活动前后肿瘤专科培训合格率的比较(表1)

2.2无形成果

2.2.1护士满意度提高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能够畅所欲言,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均有发言权,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肿瘤科是一个特殊的专科,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在每天的工作中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根据护士建议并结合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要求,进行了2次肿瘤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的学习,加强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管理,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护士满意度提高了。

2.2.2患者满意度提高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护士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责任心加强,理论水平及技术素质提高,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更全面,患者满意度提高了。

3讨论

3.1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品管圈的精神在于主动参与,护士在参与品管圈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质量意识明显提高[4]。在品质改善的过程中,每名护士都可以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护士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工作热情。通过活动更新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护士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2开展品管圈促进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品管圈小组强调全员参与概念,共同讨论确定圈名、圈徽,共同确定选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通过整个活动过程,提高了圈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了属于一个团体的自豪感,增强了护士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护士各方面能力提高了通过圈员定期讨论,提高了护士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在持续护理质量改中,品管圈活动使护士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工作协调性和配合能力加强。

实施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是提升临床护理水平的有效举措,也是对肿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有效保障。通过专科护士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专科护士,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我科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对现有肿瘤专科护士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合格率,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

[2]陈秀云.医院QC小组在台湾[J].中国质量,2003(7):63-63.

[3]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5.

[4]李敏,杨芳,段丽娜.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持续改进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62-63.

上一篇: 和谐家庭演讲稿 下一篇: 谈话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