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转正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20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1)

个人介绍 刘锦春总工程师接受本刊的采访

记者:刘总您好,我们的这个采访是外贸155火炮系列报道的一部分,在谈155之前,能否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个人进入军工行业的历程?

刘锦春:好的。我祖籍湖南湘乡,父母亲都是军人,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我于1962年春天出生在锦州,因此取名刘锦春。后来父母因工作关系搬到本溪,因此我是在本溪完成的基础教育。我上学时正赶上9年制教育,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所以我16岁就考上沈阳工业学院,学的是弹药设计与制造专业。1982年,我一毕业就分到了现在的这家工厂――即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生产大口径弹药的工厂。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是我国一家主要生产大口径弹药的军工集团

早期引进情况

记者:请谈谈您了解的贵厂参与引进155火炮系统的情况。

刘锦春:好的。1985年,当时的兵器部与加拿大人布尔博士办的S公司谈判引进155毫米火炮系统事宜,9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了这一引进项目,因此该项目又被称为922工程。922正好是当时参加该项目的3个主要工厂的编号(火炮厂、弹药厂和特种弹药厂)之和。后来,155团队经常会开玩笑说,如果没有特种弹药厂,我们厂加上火炮厂就正好是吉祥数250。

国内除了引进了火炮和弹药实物之外还一同引进了数条生产线,其中就包括我厂的155弹生产线。刚开始的时候,厂里参与这个项目的技术人员都是50―7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其中孙兴福、秦鸿兴、董雅安、华云山等是最早参与该项目的同志,其他还有许多人,如搞工艺设计的,搞工装设计的等等,现在这些人都退休了,其中有些人已经去世。

记者:在引进之初,我们是否对155毫米弹药进行了验证?

刘锦春:是的。155毫米弹药的引进最初不太同步,产品图纸先到,设备后到。为了验证155毫米火炮系统的性能,我们厂首先进行了产品试制。当时国内引进了一些实弹(底凹弹和底排弹),我厂就照着实物和图纸用国产设备一点点地抠(仿制)。我记得当时厂里没有焊接舵片的设备,技术人员就用两个螺钉将舵片拧在弹体上,这种临时制造出来的弹丸在试验时还曾发生过舵片脱落的事。

当时我们从S公司引进的产品(155毫米弹药)图纸不是很齐全,且没有完整的设计计算书。我们就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由他们的设计团队进行弹丸的气动力计算、强度计算、射程计算等等。我们根据对155毫米弹丸进行反设计的结果试制出了第一批155毫米弹。这批弹被拿到试验基地做试验,结果打得非常不好。试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密集度不好,牵引炮的可靠性也有问题。

记者:周燕生总师在回忆中谈到,155毫米火炮的生产图纸有问题,认为有些是伪造的,对此您怎么看?

刘锦春:说它伪造,也未必,但该公司提供的这些图纸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就弹药来说,155毫米弹丸为旋转体结构,零部件较火炮来说较少,就十几个。这些零部件尺寸在当时给的图纸中都有,但是我们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这些尺寸很多都不合适。比如弹炮间隙大,导致密集度差;弹带的强制量小(过盈量小),并且宽度偏窄,导致炮弹在发射后其弹带几乎都磨光了,这表明弹带强度严重不足。

记者:奥地利等国家一直在生产这种炮和弹,怎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刘锦春:该炮和弹药确实在奥地利等国生产过,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该公司的这种155毫米火炮也包括弹药当时都在不断的改进中,给我们的图纸应该是改进过程中的技术状态,并不完善。

记者:我们是否向外方提出过这个问题?

刘锦春:是的,我们曾就火炮出现的问题与外方交涉,但外方不认账,还拿出一些欧洲的标准来搪塞我们。当时牵引155毫米火炮已经被定为1989年国庆参阅装备,这需要我们在3、4年的时间内完成该火炮系统的技术鉴定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后来兵器部就定了一个“不等不靠,以我为主”的原则,决定利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对引进的火炮和弹药进行改进。

刚开始的时候,牵引155毫米火炮纵向密集度只有一百分之一左右,还很不稳定,因此当时的攻关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火炮的密集度上。1989年,155毫米牵引炮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后完成了国家定型试验,军方给出的代号为021。与火炮一同完成定型还有155毫米底凹弹,军方给出的编号为DDB01(DDB01后来被直接用在外贸型号上了,并且一直到现在)。国内军方随着155牵引炮还一同定购了2000发155毫米弹。这批弹到1990年才交付部队。另外,北方公司也订购了1000多发155毫米炮弹,主要用于外贸储备(但后来迟迟没有外贸订单,这批弹又都被我们买了回来,除一部分用作外贸表演试验外,其余部分都用于新产品试验了)。

成功出口

记者:请问您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参与155项目的?

刘锦春:155项目刚开始引进的时候,我在做152毫米远程弹的研制工作,没有参与这个项目。1990年,我当上了我厂设计所的副所长,开始接手管理这个项目。那时,牵引155炮已经完成定型,自行155炮的研制正在进行。

记者:请您谈谈自行炮当时情况。

刘锦春:好的。1991年海湾某国表达了购买我国155毫米自行炮的意向,并邀请我们去该国演示。但我们去该国的产品还在海上时就传出发生了海湾战争,该国被占领了,演示被迫取消,155毫米自行炮差一点成了对方的战利品。

1995年,复国后的该国再次邀请155毫米自行炮赴该国演示。

记者:请问您是否参与了这次演示?实弹射击是否顺利?我们的155毫米弹药是否让人满意?

刘锦春:是的,我参加了这次重要的演示。我们这个演示团队由北方公司组织,由苏哲子总师带队,团队中还有国防科工委的同志。那次演示很艰苦,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那里的高温,经常零上40℃以上,外出走路必须穿翻毛皮鞋,要不然脚烫得受不了。首次出国演示的我们也没有经验,弹药就露天摆放在沙漠上,经过数小时的曝晒,温度能高达60~70℃,搬着都烫手。

弹药在演示过程中还出了一个意外。当时在进行火炮转移阵地射击演示,炮弹在出炮口后300米处发生爆炸,现场出现两声巨响,一声是射击声,紧接着一声是弹丸爆炸声,弹丸产生的破片四处飞散,几枚小破片甚至都落在我们的车棚上,现场的人都吓了一跳。

演示持续了1个多月,经过团队的努力,演示总体上还算比较成功,该国也比较满意。1997年就与中国签订了购买合同。

记者:请问第一份合同购买了我们多少枚弹药?

刘锦春:底凹杀爆弹和底排杀爆弹共7万多枚。

记者:请问国内当时是否还有其他厂在生产大口径弹药?

刘锦春:当时,国内生产大口径榴弹的厂家主要有:5103厂、724厂、383厂和我们厂。根据当时国内弹药生产布局,5103厂和724厂负责生产中口径弹等,383厂和我们厂生产大口径弹等。

上世纪80年代是国家引进西方技术的大好时机。除了155毫米火炮系统外,我们还从西方引进了203毫米、105毫米口径火炮系统。根据安排,203毫米弹给了383厂,105毫米弹给了5023厂。155毫米弹则由我们厂负责研制与生产。

刚开始的时候,5103厂、383厂也都想生产155毫米弹,是兵器部当时的领导唐仲文部长等经过认真研究才决定把这个项目给我们厂。我厂也觉得155项目是工厂的生命线,但当时大家都没有想到155后来会发展成今天的样子。现在来看,对于当时的弹药企业来说,谁抓住了155(国际主流产品),谁就抓住了未来。

艰难时刻

记者:请谈谈155弹丸生产线当时的情况?

刘锦春:155弹丸的这条生产线在完成了军方和北方公司的共3000发弹后就停了下来,到1997年签署首份外贸合同时已经停产了8年。

记者:据称,那条生产线当时的情况很不乐观,是吗?

刘锦春:是的。工厂当时处在困难时期,冬季取暖跟不上,厂房温度有时甚至零度以下,有一些电子元器件都冻坏了,尤其是其中的注药线根本就不能干活了。这使得后期恢复生产非常困难。

记者:请谈谈工厂当时的情况。

刘锦春:上世纪80年代是国家的转型期,就是说我们从冷战、备战,转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我厂国内军品生产任务锐减。两伊战争时,我们的外贸生产昙花一现,战争一结束,外贸生产也就结束了。工厂的经济一下子跌入了低谷。

记者:军工企业职工去种地的事说的是你们吗?

刘锦春:这个事儿在黑龙江的几大军工厂中很普遍,当时甚至被编成了顺口溜广为流传。

那个时候我们都到了什么地步呢!当时黑龙江省委书记是岳岐峰,他了解到企业的情况后,也没办法,就让我们去种地。省里租了一块地给我们,兵器部还投了些钱。种地这活儿也不是说干就能干好的,机制不转变,农民也难干好,结果是赔得一塌糊涂,后来就拉倒了,地也退回去了。最惨的时候,我们工人就给农民干活,帮着插秧,被人调侃为“老大哥给老二哥干活”。当时,工人每月工资也就200~300元左右,还开不全,高的80%开支,最低的45%开支。

记者:贵厂参与外贸155项目就没有得到资金支持吗?

刘锦春:我厂155项目早期是国家投Y,国家总投资达1个多亿。但这条线之后一直没有生产任务。在155火炮系统获得出口合同之前,既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大概有8年时间,没有从上级获得资金。155弹药合同生效后,工厂的设备改造资金一部分由工厂自筹,另一部分由我们向兵器集团公司争取,这笔资金主要用在恢复155弹药生产线上。

记者:我们是否考虑过用我厂老152毫米炮弹生产线生产155毫米弹?

刘锦春:在引进155项目之初,我们曾尝试用国内的152毫米弹药的生产线生产155毫米弹药,但我们发现:老的线生产我们的(苏联制式)152毫米弹药还可以,但是用来生产西方的155毫米弹药却不行。

老生产线所用刀具都是焊接刀具,每件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却无法加工经过热处理的155弹体。另外,155弹丸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提高了近二级,因此需要使用更加精密的数控机床加工,所用刀具还都是进口的,不重磨,非常昂贵,加工成本大幅增加。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2)

2000年世纪之交,杭州北高峰顶,在“青春宝和平吉祥世纪宝钟”鸣钟仪式上,冯根生凝视着宝钟上那一排排的名字。它们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汉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人,是28年来在不同方面为“青春宝”作出贡献的人们,是心心相印患难与共的战友,求发展创大业的功臣。

居于前列的,就有为“青春宝”的腾飞作出突出贡献的黎豫杭。

管理车间,她勇于创新展才华

从25岁到现在,黎豫杭把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传统中药事业,把自己生命里的32个年头都交给了“青春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时间还会更长。

这位老红军的后代,有着父辈的坚定和执着。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支边的黑龙江返回杭州,进入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的前身杭州第二中药厂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也从来就没想过离开。”

进入杭州第二中药厂后,黎豫杭先是从针剂车间的普通工人干起,历任统计员、车间副主任等职。对经济管理专业很感兴趣的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在才俊辈出的杭州第二中药厂里脱颖而出。

1983年,由于工作出色、表现突出,黎豫杭被任命为杭州第二中药厂最大的车间――双宝素车间的主任。当时,双宝素车间近300名员工,女职工占80%以上。俗话说:“女人多的地方,麻烦事多。”身为女性,黎豫杭不畏艰难,勇于拓新,严格的制度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牢牢抓住“有效”这个关键,合理调度,深挖潜力,车间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月产量从刚接手时的30多万盒提高到近300万盒,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她将系统学习到的企业管理知识运用于实践,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在车间推行了新颖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把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车间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她的领导下,1988年双宝素车间产值近1亿元,占当时全厂总产值的70%,工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6倍,成为中国医药行业车间管理的样板。

国药危机,她辅佐冯总挽狂澜

1989年下半年,在生意最红火、最顺利、最熠熠生辉的时候,杭州第二中药厂遭遇到经济和经营上的大地震。当时,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销下滑、外销困顿,到1990年,市场依然疲软不堪,众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像杭州第二中药厂这样以保健药品为主要产品、出口外销又占了很大比例的企业,所遇到的冲击就更厉害。

1988年,全厂的生产总值高达1.45亿元,销售总值1.65亿元,利税总额2540万元;1989年,生产总值骤然跌至1.1亿元,销售总值1.22亿,利税总额1257万元;1990年,生产总值更跌至1.01亿元,销售总值l亿元以内,利税总额500万元,不到1988年的1/5。

昔日客商、用户的大车、小车排队而来,等着要货、求着要货、催着要货、逼着要货的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200万盒“双宝素”积压在工厂的仓库里无人问津。几乎所有的临时工都被辞退;数条生产线停开。惯于步步登高的杭州第二中药厂一下子滑入了低谷。

这时候,厂长冯根生决定对领导班子动“手术”,把时任双宝素车间主任兼书记的黎豫杭等数位有经验、有能力、有魄力的中青年干部调整到重要岗位上,乃至担当自己的副手,抓全盘工作。

黎豫杭被擢升为常务副厂长。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新的要求,上任以后,在冯根生厂长的指导下,黎豫杭深入基层,谦虚好学,很短时间内,就从局部管理工作的思维跳入到面对全局的宏观统筹管理。

她切实贯彻冯根生“一严二爱三和谐”的管理思想,把“严”和“爱”这两个不容易同时把握的词在工作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重视严格而有效的管理,以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把各项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轨道,通过严格管理出效益。与此同时,她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严格管理的过程中,她关心职工关心下属,坚信只要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兴衰紧密捆绑在一起,企业就会发展,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才能有最大程度的实现。处事果断、雷厉风行的黎豫杭并非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领导,企业上下许多员工都能感受到这位女企业家大姐般的温暖。

在冯根生的正确领导和黎豫杭等得力助手的辅佐下,企业转换机制,引进外资,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合资谈判,她据理力争保国药

1992年2月14日,杭州第二中药厂突然接到上级文件,取消该厂的自营出口权。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出口外销是厂里的一条重要生财之道。还在1988年,杭州第二中药厂就成为全国1000多家中药厂中唯一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到1992年出口创汇额已有四五百万美元。取消自营出口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眼看着一叠叠国外订货合同无法履约,销售额一个劲儿往下滑,时任常务副厂长的黎豫杭非常着急,她跑省、市外经贸委,跑北京有关部门,到处申诉,希望恢复自营出口权,但都无济于事。

“合资。找一家有实力的外资公司合资,那些看来可望不可即的体制、机制,马上就可以拿在手里。”冯根生果断地为黎豫杭的这个建议拍板。

总结当时国内诸多企业合资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冯根生与黎豫杭等人采取母体保护法,即杭州第二中药厂改制为青春宝集团公司,只将其核心部分与对方合资。这有利于为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国有资产讨价还价,又能够在合资后确保中方资产带来的利润归拢到国家手中。

其次,他们提出了一整套合理评估中方资产价值的计算方法。当时,杭州搞合资通常都是按国有企业的账面固定资产净值作为中方的股份,而外方按此比例出资,收购中方的股权。冯根生与黎豫杭不同意这样做,他们坚持评估,把未计入账面的1700万元土地开发费加了进去,1000万元的新产品开

发费和300万元的厂内绿化费等也算进中方资产。最后,资产总值评估为12800万元,而当时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只有4600万元。

第三,“青春宝”品牌所有权不能丢。冯根生与黎豫杭深知,“青春宝”是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心血结晶,卖出去容易,收回来难。在合资中轻易出让商标权而后又悔恨不迭的国有企业,就是前车之鉴。为此,他们提出,外方只有“青春宝”品牌的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中方。与此同时,及时在世界几十个国家注册了“青春宝”商标。

这样的条件使得合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风闻杭州第二中药厂伸出“橄榄枝”,不少外资企业前往洽谈。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国药品牌不落入外国人手中,谈判桌上,冯根生与黎豫杭据理力争,毫不让步。

几经波折,最终,开明的泰国正大集团接住了杭州第二中药厂的“绣球”。他们同意了冯根生与黎豫杭等人提出的要求,有见识的外方正是从冯根生与黎豫杭寸土必争的谈判中认识到这个企业的价值。

合资后,企业年销售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10多亿元。国有资产不仅没有流失,相反迅速增值了。

光大国药,她刚柔并济频出招

合资之后,黎豫杭被任命为正大青春宝执行副总裁。为了让传统中药在新的机制下重放光彩,她在理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频出高招。

在冯根生的支持下,黎豫杭先是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利润中心”。“利润中心”的设置,使各车间从单纯的“生产中心”逐步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改变了各个生产车间被动生产的局面,使之成为自主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主动型生产车间。

1993年2月,在“利润中心”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作出了从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变的的改革决议,在公司内部实行事业部制。黎豫杭组织起草了总体改革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奖励办法,详细测算了各项考核指标和财务数据。事业部制实行1年后,公司销售额比上年提高78%。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3)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水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如火如荼,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入空前时期,随着水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也逐年增大。通过运行优化实现节能降耗,对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支出通常包括电耗、药耗等,而药耗通常包括化学除磷药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在总运行费用里,电费通常占60%~80%,药费通常占10%~30%。本文就龙泉山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的运行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剩余污泥处理工艺

龙泉山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5万吨/天(其中一期10万吨/天,二期15万吨/天),采用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流程由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A2/O生物池、二沉池、紫外线消毒、污泥泵房、污泥脱水车间、鼓风机房等组成,如图1所示:

剩余污泥处理采用“转鼓浓缩离心脱水泥饼外运”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剩余污泥 泥饼外运

设计运行方式为:含固率约为0.5%的剩余污泥排放到集泥池时立即通过变频螺杆泵送至转鼓式机械浓缩机进行第一步脱水,此时出泥含固率达到2%~4%,出泥进入均质池后再通过变频螺杆泵送至离心式脱水机进行第二步脱水,此时出泥含固率达到20%以上,形成泥饼外运进行集中处置或综合利用。

2 运行优化的前期

剩余污泥处理自正常运行以来,每天记录各项运行指标,特别是对重要指标做好统计,如剩余污泥排放量、干污泥产量、耗药量等,及时形成日报、月报和年报,以便总结和形成基本资料,利于将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运行优化,达到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下面是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运行期里的一些基础数据。

由2007年、2008年、2009年运行数据统计得出,三年平均单位污泥耗药量为4.03kg/TDS。

3 运行优化的实施

采用转鼓浓缩和离心脱水的方式进行剩余污泥处理,4.03kg/TDS的单位耗药量属于正常值,但在实际运营成本核算中,该药耗成本并不经济,而且员工上班时间长,班次多,设备连续运转,难以有效安排日常检修,若发生设备故障时对污泥处理效率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到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通过原有设备和设施,不断摸索,逐渐找到了一种更为优化的运行方式,使药耗获得大幅降低。

集泥池建在剩余污泥处理车间的西面,长20米,宽10米,有效池深4.5米,有效容积达到了900m3,集泥池在原设计中仅仅当作剩余污泥的调节池,平面图如图5所示。

2011年1月至12月,全面实施运行优化。通过改变剩余污泥排放方式,由过去的随时排放随时处理改成提前若干时间排放,充分利用集泥池的有效容积,对剩余污泥进行初步沉淀浓缩。密切观察溢流管出流情况,确保无污泥外溢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排放剩余污泥,达到集泥池的浓缩功能最大化,使变频螺杆泵抽取浓度更高的浓缩污泥送至转鼓式机械浓缩机,实现减小进泥量和降低耗药量的目标。

图6为2011年剩余污泥处理全年的干污泥产量和耗药量的明细图,全年平均单位污泥耗药量为3.04kg/TDS,较之前三年的4.03 kg/TDS降低24.6%,降耗效果相当明显。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正逐步完善,这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脱氮除磷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出水水质全面及达标是污水处理厂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运行年限较长,处理效果已经难以达到缓解的要求,并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只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碳源污染,而无法解决污水中存在氮、磷污染的问题,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污水处理的工艺控制思路,通过外投碳源强化生物脱氮以及增加化学除磷工序等措施,从而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

1 合理选型外加碳源,保证出水氨氮、总氮达标

反硝化是生物脱氮工艺去除总氮的最重要步骤,碳源是否够量决定缺氧段对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反硝化速率的快慢与碳源的浓度及种类有关,所以为了实现外碳源投加量最少,同时满足出水总氮达标排放的要求,碳源的选型十分重要。

1.1 实验室小试实验

(1)药剂中COD含量分析见表1。

表1 药剂中COD含量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污水中的甲醇COD值比较高。渗滤液的COD值比较低。

(2)性价比及可行性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甲醇的性价比最高,但由于其安全及风险防范管理成本过高,使用难度大,而醋酸钠的安全隐患小,管理成本最低,使用最方便。

(3)醋酸钠用量与硝态氮去除效果的分析见图1。

图1 去除率对比

结论:

(1)碳源添加后,硝态氮明显下降,其去除率与碳源加量成正比;

(2)出水总氮与硝态氮的比例关系为0.65~0.67;

(3)日处理水量60000m3,加量为50mg/L计算,每天加量为3000kg,根据化工公司报价2200元/t+150元(运费)=2350元/t,日用药费用为:2350×3=7050元,月费用为211500元。

1.2 脱氮过程控制要点

(1)保证硝化过程完全,严格控制生化池内的溶解氧浓度(DO:2~3mg/L),使得氨氮全部转化为硝态氮,缺氧段溶解氧小于0.5mg/L。以便反硝化过程顺利进行。

(2)合理控制内外回流比。

(3)根据出水硝态氮浓度,适时调整碳源用量。

1.3 生产运行效果

碳源投加后,生化系统C/N比增加,总氮的去除率由35.7%提高到59.8%,由于碳源投加量较少,投加碳源期间出水COD、SS、TP等水质指标均未发生变化,出水水质真正做到稳定达标。

2 合理选择除磷药剂、确定药剂投加点、控制加药量

由于合流制的污水处理厂在夏天下雨时进水B/P值过低,无法满足生物除磷的要求,出水总磷难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7-2002一级A标准)以及广东省地方标准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需要增加化学除磷。那么如何选择化学除磷药剂、确定药剂投加点、合理控制加药量至关重要。

2.1 药剂选型实验

考虑到药剂的絮凝效果和价格,我厂具体对聚合氯化铝(PAC)、固体硫酸铝、硫酸铝废液、液体硫酸铁这四种除磷药剂进行了对比试验。

(1)固态除磷药剂对比见图。

(2)液态除磷药剂对比见图。

从实验室小试以及生产中试结果来看,聚合氯化铝、固体硫酸铝、硫酸铝废液总磷的去除率比较理想。

(3)性价比及可行性分析见表2。

图2 固体药剂加量(mg/L)―去除率曲线(%)

图3 液体药剂加量(‰)―去除率曲线(%)

表2 性价比及可行性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硫酸铝的性价比要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生产废液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

2.2 加药点的选择

通过对前置(缺氧段)、同步(曝气池末端)、后置(二沉池)这三个化学除磷的投加点进行对比分析,从总体效果来看,曝气池末端加药,既增加了化学药剂在系统的停留时间,同时利用二沉池絮凝沉淀的功能,使得二沉池出水SS明显降低,同时达到了提高总磷去除率的效果。

2.3 合理控制加药量

在进行系统加药的前几天,每日投加量保持在4~6t,过量的加药主要是为了增加生化系统内总磷的总负荷,待系统稳定后,在将药量控制在2~3t/d。

目前,该厂化学药剂的投加主要废液为主,固体硫酸铝为辅的投加方式。废液用量为500mL/t水,使用后总磷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但由于废液中二氧化铝的含量存在不稳定性,这就要求以每批次产品的分析检测数据来指导生产,适时调整加药量。若废液的去除效率不高时,应及时更换为固体硫酸铝,目前固体硫酸铝的用量为30g/t水。

通过改变二期工程剩余污泥的排放方式,使得二期剩余污泥回到一期生化池缺氧段内,污泥中残存的药剂,同时起到了前置加药的效果,降低了生物除磷的负荷,也提高了一期总磷的去除率。

2.4 生产运行效果

自增加了化学除磷以来,我厂TP的去除率均保持在80%以上,出水总磷做到稳定达标(图4)。

图4 2012年1~6月份TP去除率

3 结论

通过探讨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处理工作,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①生物脱氮除磷和化学脱氮除磷技术有利于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且醋酸钠作为外加碳源药剂能够提高反硝化速率,保证出水总氮达标排放;②硫酸铝作为化学除磷药剂,具有较好的价格优势;③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及节约能耗,在今后的技术创新工作可往生产废液、废料作为碳源的研究方向发展。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TG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59-01

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企业,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煤)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热电厂化学专业的成本控制,主要从化学专业的各生产运行环节锅炉补给水处理、炉内水处理、废水处理、循环水处理、脱硫水处理、热电厂循环水处理和凝结水精处理及化学设备检修维护等相关过程或环节中进行控制,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热电厂的化学部分,其水汽损失有:

一、运行环节的降耗

锅炉补给水处理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化学水处理的药剂成本和有关材料成本及耗电成本。如何进行成本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运行方式的不同来加以严格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消耗的目的。一是降低预处理药剂的消耗。锅炉水处理的预处理药剂主要为氧化性杀菌剂、反洗过程中还有非氧化性杀菌剂、阻垢剂、还原剂、盐酸等。其成本控制是以预处理系统出水合格为前提,在此原则下尽量节约药剂的使用。二是控制树脂再生剂的消耗。离子交换除盐再生处理所用到的主要药剂为酸和碱,对没有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除盐处理的电厂来说,此项处理药剂费用占化学运行的总成本较大。控制该项成本的关键主要是通过运行调试,选择合适的酸碱再生剂浓度、再生速度以及对再生时间长短的把握。三是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擦洗、再生处理。再生处理的方法可以参照有关资料,一般使用酸或碱分别进行浸泡处理。经过再生处理的树脂,其工作交换容量可以恢复80%~90%。如果离子交换树脂运行时间过长(一般在10年以上),通过再生方式不能恢复其交换容量时,则应当考虑更换树脂,从而降低再生药剂的消耗。四是延长膜的使用周期。应根据膜的性能价格、处理水质、自用水率和排污率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后加以选择,以减少或者降低运行成本。五是减少设备的清洗次数,对于化学设备的清洗选择合理的清洗步骤,减少清洗的次数,既节约了水耗又节约了电耗。

二、降低检修环节消耗

化学设备检修成本在电厂化学总费用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各类设备的备品备件如泵的机械密封、离子交换树脂的中排装置、汽轮机油抗燃油滤油机滤芯、各类进口阀门、各类树脂的补充等,价格都比较昂贵,所需成本费用也较大。

降低设备检修成本,首先应当使用高质量、高性能的设备,在招投标或者设备采购时,严把质量关,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其次要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有问题随时处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再次要善于总结,对于哪些设备容易出现问题,哪些问题出现频率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清楚,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对于部分化学设备的备品配件,如泵的机械密封等用国产与进口产品进行对比,选择性能价格比优者使用。水处理系统树脂的补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树脂易发生破碎,一般年补充率达到5%~10%,因此要降低更换树脂费用,先要确保树脂的质量,产品要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合格证,各项指标特别是圆球率和耐磨率要达到要求;另外防止运行控制存在问题而造成树脂破碎或者跑漏。同时,要从严控制树脂的更换决定,是在进行大量试验并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为节约成本,化学设备中除部分设备随主机组(如取样、加药、凝结水精处理、油处理和化学在线仪表设备)一同进行大小修以外,其他设备都可以采用状态检修的方式,在平常加强维护的同时,一旦发现影响运行的问题,立即组织人力集中处理,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此种方式既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又可以节省人力。

三、降低其他环节消耗

1.化学试验成本的控制

化学试验成本主要是各类试验,包括正常运行检测试验、非正常运行试验,以及水煤油灰渣气(汽)等的电厂项目的测定。此类试验主要成本来源于化学药品、试验仪器,还有部分消耗材料(如滤纸等)以及一些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其中所占费用比例较大的主要是一些药品,如f酸铵等,价格贵、用量相对比较大。对于这类试验用品,电厂以年为单位,实行邀请多家厂商进行招议标形式确定供货商,以批量形式定货、分期分批交货,以减少成本开支。

2.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

机组大修的停炉保养、热力设备化学清洗、发电机内冷水的处理净水装置、工业废水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脱硫废水的处理等等,其药品的供应也可以通过招议标,采用定时间、定次数、定价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承包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变动成本。同时还可以和一些信誉好、质量优的单位签定长期供货合同或者建立合作伙伴,并要求其在价格方面给予积极优惠。

四、结语

在当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特别是当前发电厂节能减排的力度越来越大,电力企业成本的可控至关重要,节能减排也是每个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节能降耗也是其努力实现的目标。电厂化学专业人员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生产中的各种经验、在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各项有益的探索活动,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为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作善.热力发电厂水处理(上、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张爱敏.化学设备运行与检修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L/T 889―2004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6)

2008年3月17日,桐君阁(000591)公布了2007年年报,其2621万元的利润总额立即引起了“细心”的投资者的关注。在利润构成中,该年度转让子公司佑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山地产”)的收益,成为投资者及相关媒体与公司争论的焦点。之所以有此争论,缘于桐君阁年报中所体现的处置佑山地产的收益与较早前公司对该事项公告中的收益不符。

曾经,2007年10月15日,桐君阁在公告中称:“公司打算以3556万元转让旗下佑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预计本次股权交易可为公司产生约1900万元收益。”然而,在年报披露后,投资者经测算发现,佑山地产的转让收益仅为140余万元,这于前期公告中的“约1900万元收益”相距甚远,进而产生了“收益被蒸发”的困惑。

其实,转让佑山地产是桐君阁在2007年度进行资产整合的重要内容,该战略性的处置行为不仅极大影响公司2007年度的业绩,更会对公司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转让佑山地产是分析桐君阁现有业绩及未来走势的关键,也就难怪受到投资者与媒体的关注与质疑了。

追根溯源

持有并转让佑山地产68%股权的并非是桐君阁母公司,而是其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君阁药厂”),所以,佑山地产是桐君阁的孙公司。由于桐君阁药厂是桐君阁旗下全资子公司,这就使得其交易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等同于母公司直接交易,但交易信息却具有隐蔽性。

在桐君阁2007年所发生的与佑山地产相关的经济行为中,股权转让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然而,年报显示,在此转让事项之前还有另外一笔交易,且其交易金额之大、交易程序之复杂远甚于股转转让行为。有趣的是,该交易亦同时与桐君阁药厂和佑山地产相关。(见图1、图2)

桐君阁在年报的重要事项中披露:“重庆佑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挂牌公示的方式取得了公司、太极集团重庆塑料四厂135亩(90637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权。”在这笔交易中,桐君阁药厂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为93.88亩。尽管桐君阁在该事项披露中,模糊了“公司”的概念,从而给我们的解读带来了一定困难,但通过分析其他信息可以证实,此“公司”同样为桐君阁药厂。

通过披露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佑山地产得到桐君阁药厂土地交易发生在其股权被转让之前;二是交易均发生于桐君阁药厂与佑山地产之间;三是交易对桐君阁母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更为关键但却容易被忽视和遗忘:该事项在佑山地产转让前和转让后,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

应该说,前述投资者及媒体对转让佑山地产所带来收益的计算是非常直观的:2007年桐君阁投资收益仅为153.1万元,因此,扣除在该交易时点之前的企业已经取得的投资收益,从而得出了该转让事项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收益不会超出140余万元的结论。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佐证。企业在佑山地产的投资成本为3410万元,转让价为3556万元,因此,转让收益146万元。既然我们印证了年报中转让收益为140余万元是正确的,那么,桐君阁较早前公告中的“约1900万元收益”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问题缘于上述两次交易背景下,于技术上颇为复杂的报表合并的问题。

合并问题

与佑山地产相关的重大交易不仅是股权的转让,还存在重要的土地转让行为。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较早前公告所称的“股权交易可为公司产生约1900万元收益”是由于该土地转让引起的。因为,有了股权转让行为,才使得该收益未在合并报表中被抵销。

如果一项交易发生在合并范围内,在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该内部交易抵销。在佑山地产转让之前,土地转让行为是一项内部交易,由此产生的收益也就不能在合并报表中确认。那么,假设佑山地产没有被转让,则桐君阁合并报表的利润情况将是另一番光景。

桐君阁在2007年10月15日公告中,除了股权转让之外,还有对桐君阁药厂土地交易情况的描述:“桐君阁药厂土地面积93.88亩,……截止2007年6月31日,账面净值:58,581,987.20元。 佑山房产一次性向桐君阁药厂支付搬迁安置补偿价款:78,038,894.00元。”

于是,土地转让交易给桐君阁药厂带来的收益也就不难计算了,即为7804万元与5858万元之差――1946万元。

可见,1900万元的股权交易收益与这笔土地交易收益是相关。或者说,主要就是该项土地交易收益的影响。

假设佑山地产并没有转让,桐君阁药厂与佑山地产土地交易所产生的1900万元收益也就随着母子公司会计报表的合并抵销而无法实现。这样,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桐君阁其后转让了佑山地产,才使得在合并报表中实现了这个原本属于内部交易的收益。

因此,桐君阁在公告中所宣称的“股权交易可为公司产生约1900万元收益”,也并不是吹牛。只不过,此收益非彼收益:146万元是股权转让收益;1900万元是因股权转让而给合并报表带来的收益,抑或称之为曾经转让土地的收益之最终体现。

既然1900万元收益并没有蒸发,就存在于桐君阁2007年度2621万元的利润总额中,便需要我们反思另一个问题。如果佑山地产没有被转让,桐君阁现有的利润总额在扣除1900万元的实质上的转让收益后,还为股东剩下多少?那么,桐君阁现有资产的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问题?

拆迁机遇

抛开桐君阁上述收益之变,在股权交易和土地交易之间,似乎仍然笼罩着一层迷雾。

直观分析前述两笔交易,实质上就是桐君阁药厂先将土地转让给佑山地产,又将佑山地产的股权全部转让,这就引发我们对该药厂处置子公司行为的疑惑。

据年报披露,桐君阁转让佑山地产的原因是:为了盘活存量资产,专注医药主业,并解决桐君阁药厂搬迁过程中生产场地的问题。可见,子公司股权的转让,是桐君阁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调整。我们当然也有理由相信,公司是对该战略经过详细论证并谨慎实施的。

然而,问题是,一家在重庆拥有上百亩土地开发的地产公司未来将会给公司带来怎样的业绩?而前述两项转让的事实情况是:股东把自己拥有的土地以不算高的价格转让给子公司后,又将得到土地开发权的子公司处置了,而且在处置中,至少在报表上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利益。

根据桐君阁的相关披露,2006年其新设立了两家公司,而它们正是土地交易和股权交易的共同参与者――桐君阁药厂及佑山地产。(见图3)

桐君阁2007年年报披露:2006年6月公司与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与太极集团重庆塑料四厂共同投资组建重庆佑山房地产开发公司。

两家新公司的设立不是偶然的。桐君阁在2007年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组建了重庆佑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项目有利于发挥公司的土地资源优势,从长远看,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可见,成立佑山地产可谓事出有因,而再往前追寻去,最终的诱因乃是针对“桐君阁药厂”的一纸拆迁令。

200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4]59号文),该文件迫使当时还是桐君阁下属分公司的桐君阁药厂开始筹划拆迁事宜。

此后,公司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一方面,重新为分公司选址,并将分公司资产改制为全资子公司;另一方面,便是运作被拆迁的旧址所遗留的有待重新开发的土地资源。

资本运作

佑山地产的成立和被转让,两次股权运作在目的上竟然异曲同工。

按桐君阁的说法,设立佑山地产系为发挥公司土地资源优势。也就是说,成立佑山地产是为了利用旧址进行地产开发,以防肥肉落入他人之口,这在2007年旧址土地转让时已经实现。

然而,在佑山地产成功取得了土地开发权后,却又“为了盘活存量资产,专注医药主业,并解决桐君阁药厂搬迁过程中生产场地的问题”而转让佑山地产股权,两者之间关系令人费解。

桐君阁药厂搬迁是2004年已经开始筹划的事情。此后,两家新公司的设立无疑也是围绕搬址所进行的。那么,当搬址事宜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如何又产生了专注医药主业的思想,从而将已经得到开发权的佑山地产忍痛出售呢?难到公司资产的盘活、药厂的生产场地都要指望转让佑山地产来实现吗?桐君阁处心积虑所得到的旧厂址开发权,难到就在一夜之间鸡飞蛋打了吗?

其实,从桐君阁药厂的设立到佑山地产的股权的出售,我们不难发现,在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中,净现金流却几乎为零。这种所展示的无现金流的资本秀到底为了哪般呢?

资本秀的开幕首先是桐君阁药厂由分公司至子公司之变。实质上讲,药厂的设立虽然改变了法律实体,且有桐君阁大药房连锁参入股权,但由于大药房连锁本身亦是桐君阁的子公司,所以,此交易不过仅是分公司到全资子公司之变,在某种角度上讲是没有实质性变化。

这一点从交易的定价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桐君阁药厂成立于2006年6月,而在此一年前,即2005年6月,该资产组进行了评估,当时的评估报告中载:“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拟以部分资产及负债与其控股子公司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组建新公司。”可见,评估是为了下一步的改制。

按照公布的评估报告信息,基准日桐君阁药厂净资产账面原值为7200万元,评估后价值为7226.54万元,账面值与评估值仅有26万元的微小差异。时隔一年以后,这个正常经营的资产组――桐君阁药厂在改制时的定价,竟然是一年前的评估价值:“公司以原下属分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净资产7,226.54万元出资”。

没有实质的交易还远不止如此。

2006年,刚改制成立的桐君阁药厂立即接手了设立佑山地产的任务,货币出资3410万元,与另一太极系的关联企业――塑料四厂共同筹建佑山地产。其实,这个塑料四厂的出现并不唐突,在一年后的土地转让交易中同样可以发现其踪影。

佑山地产取得的土地开发权,不但与桐君阁药厂有关,而且与塑料四厂有关。从这宗135亩(90637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权补偿款来看,药厂与塑料四厂同时得到补偿,按照补偿支付的金额计算,药厂获得全部补偿款的74.18%,而这个比例竟然和其对佑山地产的持股比例68.2%极为近似。

难道仅仅是巧合,还是当初就以各自所占土地的份额分配了股权比例?这一点很容易被印证。根据公司披露,135亩中有93.88亩属药厂所有,而这个土地面积所占比例也正是69.54%。正因为如此,各家分获的补偿基本符合这个比例。可见,在设立佑山地产之初,各自已按占有的土地面积分配了股权。

2007年,桐君阁药厂又将佑山地产股权转让,转让价款比原投入的货币仅多出146万元,除扣企业运作成本,收益几乎为零。

特别条款

佑山地产似乎在成立之时责任重大。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目前情况,其为桐君阁带来的收益却是有限。

不过,我们发现最终得到佑山地产股权的却是一家与太极系豪无关联的公司,即北京东和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东和嘉业”)。对于转让佑山地产,桐君阁于2007年10月公告称:“东和嘉业与公司无任何关联关系”。难到,桐君阁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

在桐君阁2007年10月15日《关于出售佑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公告公告》中,我们还发现,支付标的额并非仅仅是购买方唯一需要付出的对价,公司对股权转让还有特别条款的约束,即特别约定:“本合同签订后10日内,东和嘉业需向桐君阁药厂无偿提供经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厂房1.5万平方米,且符合口服液、片剂、丸剂(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微丸)、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等生产条件,但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半。为了确保东和嘉业能够按照前款要求向桐君阁药厂提供合格的制药企业厂房,在本合同正式签订前,东和嘉业需向桐君阁药厂提供经药监局认证颁发的拟提供厂房制药企业GMP认证书。”

该特殊约定堪称离奇。新股东要在合同签订10日即要向药厂无偿提供1.5万平方米的厂房,而离该股权拍卖公告所公布的挂牌日期也仅仅有一个月的时间?然而,东和嘉业竟然做到了,从而顺利取得了佑山地产100%股权。

从此判断,很可能东和嘉业并非是一个新的合作伙伴,其很可能对桐君阁的这块土地已经蓄谋已久。

支持此种判断的另一个论据是,在2007年8月30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产权项目信息公告中,我们能够发现,这是一次非公平的公开转让。在8月30日的产权交易公告中,除了上述霸王条款之外,还有一条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受让方应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之日起五日内,替标的公司支付其所欠北京东和嘉业公司约2.07亿元欠款及使用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

其实,这几个霸王条款足以使其他投资人望而却步。也就足以证明,桐君阁药厂的土地早已是东和嘉业的囊中之物。从这种角度上看,公开招标不过是一场“作秀”,股权转让受让方应具备的条件早已被量身订作。

至于“2.07亿元欠款”的问题,就更令人不解。刚刚成立不足1年的佑山地产,尚未正式经营,如何欠了东和嘉业2.07亿元的巨款,又是何时所欠呢?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7)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解放区军工发展主要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历程。抗日战争期间,华东解放区各根据地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了自己的军工业,初步建立了军工生产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机构,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解放区迅速扩大,军工发展迅速,迎来了军工发展的高峰。但对华东实行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得滨海、鲁中和鲁南的一部分军工厂停产转移或对军工器械就地掩埋,军工规模缩小,军工发展受到一定威胁。1947年9月重点进攻被粉碎后,军工生产得到恢复,军工产量大幅增长,军工发展状况良好。解放战争胜利后,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减少,因而对军工厂实行和平转产,军工建设由战时转向和平时期的国防工业建设。认真分析华东解放区军工建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

一、开展各类立功创模运动,群众生产积极性高

开展革命英雄主义的劳动竞赛,以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党领导生产建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方针。创模立功运动则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军工生产建设中,我党一直坚持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生产竞赛,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革命”的理念,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为促进军工生产发展,保障前线需要,各地人民军工积极开展革命生产竞赛活动,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1946年1月10日至30日,胶东军区后勤部在牙前县东留瞳村召开了第二届英模大会,大会对3年来学习赵占魁和创模运动进行总结,对英雄模范人物进行了表彰。胶东军区后勤部主任孙英在《后勤创模工作总结》报告中总结了创模运动的成绩。

1946年2月,滨海军区军工总厂召开竣工会议。会议提出“为树立中心模范而斗争”的号召,并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军工总厂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总结,并选出以侯君阁为中心模范人物,总厂党总支委会和职工总会发出 “向侯君阁同志学习”的号召,将创模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1945年底,渤海军区在蒲台城召开劳模大会,会上为评选出来的3名劳动英雄、10名特等劳动模范和16名甲等劳动模范发放了奖品。1946年2月,渤海军工处召开政治工作会议,讨论新一年的创模计划并补充了新的创模条件。1947年10月,军工处召开了军工战线的立功创模庆功大会,有一千余人参加大会,占全区军工总数的55%以上。自从开展了创模运动,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多生产武器弹药补给前线,大家自觉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2至13小时,工人们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机器,节省原料。同时,各军工厂还开展了“四献”活动,即献金、献物、献粮、献工。

在创模活动的鼓舞和生产竞赛的激励下,1947年上半年,鲁南、鲁中军区军工厂在转移频繁,生产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军工战士仍然坚持边战斗边生产。鲁南的军工四厂在五月份转移途中,突击生产1000余发炮弹,军工人员冒雨亲自将弹药送往孟良崮战役前线阵地。11月份,鲁南三厂接到上级紧急指示,要求生产手榴弹支援前线,当时已是半夜,工人们在没有照明的条件下,冒着严寒装置手榴弹,并及时送往前线,顺利支援了前方作战。

二、根据战场形势和前线实战需求,确定生产任务

1947年初,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战略,转向对华东地区重点进攻,我军不断诱敌深入,在华东地区进行了几场重大战役,武器弹药需求量剧增。因此,各军区加大机械弹药的生产任务。胶东军区军工一厂、二厂6月生产的弹药总量是1946年6月的近5倍。1947年2月,胶东军区召开军区军工会议,为了扩大生产,成功支援鲁南会战,军区与行署动员胶东军区党委政府机关人员和人民群众出机器、人员、原料,扩大军工生产。因胶东军区各作战部队缺少枪支,随即确定以造枪为主的生产任务,并以大众工厂工人后勤生产科为基础,成立了专门进行机枪生产的军工八厂。

1948年,自淄博、昌潍、兖州战役连续胜利后,解放区连成一片,后方环境稳定,大部分工业区均已收复,已经初步具备建设的条件,但是战争仍在继续,更大规模的战争还在后面。华东军区坚持以战争来掩护建设,以建设去支援战争的方针。坚持一切必须服从战争的需要。根据这一方针,华东军区对今后一年的军工生产做出了部署:“提高现有生产品的质量,与争取军工生产主要原料的自给,只有这样,我们的军工生产才有可能继续地扩大地进行,并且只有在提高的基础上求得扩大,才能符合战争的需要,在战场起胜利的作用。”\+①

1949年初,解放战争马上接近尾声,我军弹药消耗量大幅缩减。因此,军委根据“生产必要者保留,必要者提高质量,节省经费转移某些可能和必要转移的生产,以利于恢复和发展人民经济”\+②的原则,对今后武器弹药的生产做出了决定:一是弹药的生产数量相应减少。步机枪子弹生产数量暂时不变,子弹质量要以装备机枪弹为标准;“82”迫击炮弹生产数量为原来的五分之一;“60”迫击炮弹生产量较之前减少至每月4万发,相当于原来的三分之一;其他炮弹种类,如“120”迫击炮弹、手榴弹、后膛炮弹、信号弹均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炮弹的生产质量必须提高,统一标准,做到完全正规化。炮弹生产一般只装药,不配装引信,以便长期保存,手榴弹储存时间达到至少三年,“82”迫击炮弹的储存时间为20年左右,其他口径弹一律停止生产。随着解放战争即将全面胜利,军工建设也由战时转向平时,各军工部门也积极筹备减产和人员转业事项。

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军事工业

发展军事工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客观条件进行开发建设。华东地区是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还有许多稀有金属以及工业用的主要原料。

在动力方面,有主要电力设备3900千瓦。在工具方面,有大小车床700部左右,有工人约两万人。军工生产的主要工业原料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但是军工生产材料,除了煤炭以外,要依靠外来供给。例如铁,部分依靠大连供给,部分向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购买,其他材料也要靠购买获得。华东局和华东财办指示,要尽快解决材料自给问题。因此,华东军区于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与试制工作,以促进军工建设的发展。

在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华东解放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建立了一座日产25至40吨的制炼灰生铁炉;一座25吨的铜熔矿炉;在淄博建立了电解铜与锌的精制工厂,日产纯铜2吨。在化工方面,建立了无烟药厂、接触法硝酸厂、浓缩硝酸厂、电化厂、塔式硫酸厂、浓缩硫酸厂、接触硫酸厂、硝化甘油厂各一座。此外,为了充分使用电力保证电动机正常运行,建立了电机装配厂。为了改造现有机械设备,以洪山铁工厂为基础建立了机器制造厂,并添购新式精确母机。在试制方面,利用淄博剩余电力,试验电炼铜;利用轻金属现有水泥设备,用土洋合用办法进行水泥制造;利用胶东石墨及粘土,由渤海负责制造铜坩埚;此外,还改善甘油的制造方法;进行了小规模钨、石棉、铅、石墨、氟化钙碳酸镁、硫酸钡等开采任务。总之,根据实际条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华东解放区军工建设从小变大,从弱变强,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注释]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N94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监控系统由三层网络构成。第一层为信息层。由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数字显示单元( 配控制计算机) 、数据服务器、视频工作站、视频服务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网络打印机、便携计算机以及相关科室计算机等设备构成。拓扑结构为100 M 以太网星型网络。第二层为控制层。由现场控制单元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成。采用全双工1 000 M 快速光纤以太环网。传输介质采用单模光纤。第三层为设备层。由现场子PLC、就地监控设备及各种在线智能仪表组成,采用基于IEC 61158 标准的现场总线通信方式或I /O 接点方式,与现场控制单元进行通信。

一、系统可靠性设计

控制层网络采用全双工1 000 M 快速光纤以太环网,双环网( A 网、B 网) 冗余配置,交换机支持交换式冗余环型结构HIPER - Ring 技术,实现网络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环网光纤发生故障时,网络结构可以在0.3s内切换成总线结构。正常运行时,生产运行监控系统通过A 网进行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系统通过B 网正常运行,一旦A 网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则A网所有设备可立即切入B 网,保持生产继续正常进行。

基于水厂运行的重要性,关键部位的PLC 主站采用控制器冗余配置,而在滤池部分基于滤池运行的特点,通过硬接点联锁方式保证滤池主PLC 或通讯网络发生故障时,各单组滤池仍能控制冲洗水泵及风机,从而完成滤池的正常反冲洗及运行。

现场控制单元与设备层采用总线与I /O 硬连接相结合的数据交换方式,具有出色的模块扩展功能,适用于解决独立的、复杂的控制任务。它们完成全厂各工艺段的生产实时检测、设备的自动调节、自动控制以及故障的实时保护控制等,为典型的分散控制系统。当网络上任何一个站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系统配置及功能

水厂监控系统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综合楼内设中控室,根据设备相对集中、工艺功能相对统一的原则。控制中心设在综合楼控制室,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各现场站负责各工作区域内在线仪表、电气参数的采集,工艺过程控制等任务的完成。控制中心主机与局域网服务器连接,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权限,调用和检测数据。

1.加药间与加氯间合建一体。控制室设置PLC1站。

絮聚剂选择聚合氯化铝, 选用湿式计量泵投加。设置3台隔膜式计量泵,(两用一备),投加量:Qmax=176.0 l/h工作压力:H=0.3Mpa。PLC1根据进水流量控制计量泵自动进行比例投加, 然后根据沉淀效果模拟装置反馈的信号,调整计量泵的投药量,从而实现投药的复合闭环控制。

消毒选用二氧化氯, 设置二氧化氯发生器4台,其中前加氯2台(1用1备),加氯点为进厂水,PLC1根据进厂水流量, 控制二氧化氯发生器自动进行比例投加;后加氯2台(1用1备)加氯点为清水池,PLC1根据余氯分析仪的反馈数值,修正投加二氧化氯量,实现加氯消毒的复合闭环控制。

2.在滤池控制室设置PLC2站,反应沉淀池设置PLC2的远程I/0站。反应池采用小孔眼网格反应池,共2组,每组反应池设18个竖井,设计流量Q=0.182m3/s(包括5%的自用水量)反应时间13.0min;

沉淀池采用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共2组。设计流量:Q=0.182m3/秒(包括5%自用水量)颗粒沉降速度:0.4mm/s;有效系数:0.75斜板水平倾角:60° 斜板斜长:1.0m 斜板板距:P =0.025m沉淀池上升流速: 2.5mm/s。反应沉淀池共装设16台角式快开排泥阀。

滤池采用V 型滤池。设计流量Q =30000x1.05%=31500 m3/d=1312.5m3/h, 滤速采用8m/h,滤池每日工作时间(24小时)共分6格。I/O站负责反应沉淀池排泥阀的开关量数据采集。PLC2负责滤池各个阀门的启闭及状态显示,以及对远程I/O控制。

3.在反冲洗间控制室设置PLC3站

水反冲洗强度5l/s.m2, 则冲洗泵流量为5x42=210l/s,选用2台卧式双吸离心泵(1用1备)。气反冲洗强度15l/s.m2, 则冲洗泵流量为15x42=630 l/s,选用2台罗茨鼓风机(1用1备)PLC3根据滤池各阀的需要启停水泵及鼓风机。

4.在除锰加药间控制室设置PLC4站。

除锰加药间投加药剂选用高锰酸钾,采用湿式投加。设计流量Q=1312.5m3/h,药剂最大投加量1.0mg/L.

设置3台隔膜式计量泵(两用一备)。药剂投加根据进厂水流量信号自动配比投加。

5.在送水泵房控制室设置PLC5站。

送水泵房设计规模为3.0万m3/d,时变化系数取1.3,出厂水压确定为0.38MPa。设置5台卧式离心泵, ( 四用一备)其中一台变频调速运行,其余定速运行。

变配电室与送水泵房合建一体。

PLC5根据出厂水压力及流量, 启闭送水机。变频调速泵根据出厂压力调节转速,实现闭环控制。PLC5还负责采集、监控变配电室各类电气仪表参数。

6. 中控室。中控室设在综合楼4层,主要由2 套操作员站、1 套工程师站、2 套数据服务器、1 套视频监控服务器、1 套数字显示系统、1 套红外报警服务器、1 套打印服务器、3 台打印机以及以太网交换机等组成。两套操作员站以双冗余模式运行,同时作为服务器接收、处理所有的上传数据,集中管理、控制水厂现场PLC,提供清晰、友善的人机界面,完成生产管理的日报、月报、年报,也可以在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水厂的运行。主备转换时,系统无数据丢失。系统同时设置了数据服务器,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7. 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对水厂内的主要生产过程和安全防范的重要位置进行实时中央监控、实时录像、事后查询的特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对该区域的主要出入口、重要场所的人员及车辆进出情况进行实时观察,能对主要生产过程和安全防范的重要位置进行实时观察。

整个系统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优化配置,性价比较高; 操作简单,便于值班人员的掌握和日常操作。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94-02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简称3号令),明确规定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方式。河南省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企业国有资产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了《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个完全公开、平等竞争、透明度高的市场环境。拍卖正是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生。这种特殊的买卖方式具有购买对象集中、购买过程简捷、价格合适、公开性强、法律约束力显著等特点。它不但给一些不经常流通的商品开辟了一条合理、快速流通的渠道,而且有利于抵制和防止流通领域中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对促进“为政清廉”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拍卖交易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及优点,其具体表现在:一是价值的发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许多商品按照传统的计价方式很难确定其真正价值,而拍卖这种交易方式能在特定时间、召集特定买家,通过竞价的方式,为需转让的标的找到一个确定的价格。尤其是无形资产及稀缺、新颖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拍卖方式较之普通方式更具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拍卖交易方式是发现商品价格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利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在拍卖交易过程中,通过“价高者得”的方式,最后成交的买受人通常是具备最佳条件或最需要拍卖标的者,这就使拍卖标的“适得其所”,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三是拓展销售。拍卖标的物涉及面广,在特殊商品方面,拍卖方式的功能也显得尤为突出,如文物艺术品、土地使用权、冠名权、各种经营权等,因为拍卖的进入,使得这些本来难以交易的商品找到了销售渠道,拍卖促进了这些特殊商品的流通,从而扩大了市场流通领域。四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在拍卖过程中,由于拍卖公告的、招商公开进行,使得能够完全公开地传到竞买人那里,形成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众多竞买人参与标的物的竞争,信息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传播速度快。在拍卖会上,拍品能够直接面对客户,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从而提高交易效率,而交易过程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使竞买人进退自如,不受约束,竞争风险小,拍卖也是现货交易,款到即付,信用风险小。

拍卖作为一种产权交易方式,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的博弈过程,可以通过多方竞价,更多地披露各方信息,使得最终的交易价格更趋合理,更接近市场。因此,拍卖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产权定价难的问题,同时也防止了资产的流失以及腐败的滋生,有利于国有产权的保值增值。

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转让给应价最高者的买卖方式。在选择拍卖方式进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应注意把握几个要点:一是转让标的要相对简单;二是转让价格高低及受让方的支付能力;三是有两个以上的意向受让方;四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规定公平、公开、诚实、信用地组织实施。

拍卖的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商品的流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二是有利于实现资产的整体价值;三是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产权的流动,有助于企业兼并的实现;四是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建立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

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河南大学校办企业“开封市河大制药厂”采取拍卖方式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辑录如下,供欲转让国有资产的单位参考、指正。

开封市河大制药厂的前身是开封医专制药厂,始建于1958年,2000年三校合并后隶属于河南大学。

该厂引入社会资金,于2003年新建于开封市西区经济开发区(现为宋城路13号),占地2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5条生产线,软胶囊、丸剂、片剂、颗粒剂、硬胶囊。片剂、浓缩丸剂生产线已通过国家医药总局GMP认证。药品有39个,其中浓缩丸剂24个, 水丸2个,片剂品种13个,年生产能力可达3亿元。

该厂原有职工88人,其中河大编制职工47人,聘用人员41人。

由于企业改制不成功,加上企业经营困难,人员、债务问题给学校事业发展造成了严重负担。2010年8月,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我校决定对河大药厂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整体转让。

资产整体转让不仅是一个复杂、繁重的工作,而且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

首先是文件的报批,学校向河南省教育厅先后提交了《河南大学关于开封市河大制药厂国有资产整体转让的请示》和《河南大学关于呈送开封市河大制药厂国有资产整体转让方案的请示》,两个文件得到批复(人员安置方案单列)。其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并出具了《清产核资报告》和《评估报告》,我校又向河南省财政厅上报了《河南大学关于恳请对开封市河大制药厂清产核资报告进行审核确认的请示》,河南省财政厅进行了批复,同时资产评估结果在省财政厅进行了备案,文件的报批工作完成。

在通过合法的手续(省教育厅同意整体转让、财政厅对清产核资报告核准、对国有资产备案)之后,通过紧张的资料准备(各种证照的时效性,法人代表的离任审计,法律意见书等)。2011年12月7日在《河南日报》刊登“开封市河大制药厂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公告”,2012年1月19日在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召开拍卖会,通过激烈竞价,拍卖师多次叫价,最终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中拍,药厂转让告一段落,待相关资产顺利过户到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之后,药厂整体转让工作已基本结束。

通过拍卖方式转让国有资产,在我校属首例,我校不仅盘活资金,解决了企业经营困难,人员、债务问题。购买方通过购买资产,注入资金,盘活了企业,从而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2] 《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

[3] 邹英.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方式选择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陈焕龙.拍卖在发展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9

药厂转正工作总结篇(10)

治疗男性障碍(ED)、俗称“伟哥”的万艾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在华专利于2014年7月1日到期。此前医药界普遍认为,到期后它会降价,十余家中国药企也向药监部门申请仿制万艾可。

仿制是制药产业中被允许的普遍做法。获得专利的药品被称为“原研药”,当专利到期后,其他药企可使用药物的化学合成物专利,自行开发配方工艺并合法生产仿制药。

医学界的共识是,仿制药在剂型、规格、给药途径、质量以及药效和适应症方面,都应与原研药等同。

在欧美市场,对于超过专利期的药品,迫于仿制药竞争压力,药厂多会主动降价,否则销量可能大幅下跌。万艾可在其他国家专利到期后,不乏降价先例。在泰国,万艾可降价约30%;澳大利亚每粒万艾可售价不到20元人民币。

然而,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14年,万艾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降反增,增幅达47%。数据显示,许多国外药品专利失效后,在中国市场仍维持原价,销量也未受影响。

中国的化学药品市场多以仿制药为主,国内医药市场八成以上为仿制药。目前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约4800家,这些制药企业拥有化药品种批准文号10.5万个,绝大部分为仿制药,仿制药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

仿制药本以低价战略本可能在市场上大有斩获,却屡屡败于专利到期后的原研药,原因何在? 药效差距的秘密

在北京以打工为生的孙合林,近几日药箱告急。

67岁的孙合林一个月前从老家山东到北京做木匠活,随身除了糊口的工具,还带着救急的降血糖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半年前他在家乡体检时查出2型糖尿病。

药品是在一家县级人民医院开的。眼看药不够吃,孙合林在断药前一周拿着以前的药盒到药店买药。新药到手后,服用后孙却隐约觉得不对劲,血糖不降反升,心跳过快、呼吸不畅,高血糖的症状似乎重袭。

孙合林怀疑买到假药,于是到附近的社区医院咨询,结果发现药品名字相同,但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同样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一个是河北一家药厂生产,另一个来自贵州一家药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监总局)官方网站显示,这两种药都是真药,拥有相同的产品名称,只是生产厂家与商品名称不同。孙合林不明白,“一样的名字一样的药,为什么效果不一样?”

同大部分患者一样,孙合林不了解中国制药界存在的一种公开的秘密: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仿制、生产同一种药,药效却参差不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称中检院)国际合作高级顾问金少鸿介绍,在治疗的关键时刻,不少医生倾向使用原研药,因为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与原研药存在差异。

制药业内人士估计,70%以上的国产仿制药药效与原研药存在差距。食药监总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处长李正奇撰文称,国产仿制药总体质量比原研药相差远,有的甚至是安全的无效药。

虽认为不能将所有仿制药药企一棍子打死,但齐鲁制药集团药物研究院院长张明会、绿叶制药集团法规与注册部总监由春娜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分别承认,国内部分仿制药存在研究不透彻、质量控制不严格以致药效不足的情况。

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应该是一样的。原研药专利到期后,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剂量和理化特性都会公开。比如,“伟哥”的有效成分细节甚至在百度百科都能查到。

但是,使这些有效成分能成功地按时在人体内释放,才是药品发挥药效的关键。一粒药,在经过患者的消化系统时,需在适当时间崩解、溶化,释放出有效成分,被胃肠道吸收。

这个过程很有讲究:如果过速,可能导致有效成分吸收太快,血清浓度峰值过高,带来副作用,且药效不够持久;如果欠速,有效成分就可能来不及完全溶出就被排出,药效则发挥不出。

这个过程就要依靠药品使用的辅料与制作工艺,这是药企研发极为核心的资产。

以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拜耳拥有独到的制剂技术,它可以使药品在专利过期后依然规避挑战,因为国内仿制药无法在工艺上实现使药品只在肠道溶解。

“原研药厂商,一般拥有多个工艺配方的专利。”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孙新生对《财经》记者介绍,新药的专利期限是20年,而药企在化合物、原料药专利到期后,还拥有数年后才会到期的工艺配方专利,此举可使专利药的利用期限相应延长。

另外,药品的辅料更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辅料,大部分是高分子材料,有一定分子量分布,而非单一成分,这意味着很难使用简单的含量指标检测它。因此,同一名称辅料,如果由不同企业生产,产品差别可能很大。有一些辅料品种,如出现一种或几种特定杂质,其在使用环境下就会产生不确定的药理作用,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仿制药审批时,也需申报药品所使用的辅料,及辅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规范证书(GMP)和检验报告(COA),提供分析数据。

但中国对辅料的监管尚不严格。2006年出台的《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没有实行强制认证。

一位浙江药企研发主管告诉《财经》记者,有的药企为节省成本,在药品审批环节,向监管部门申报质量较高的辅料厂商,进入生产环节时,就更换为廉价、质量次等的厂商。而在药品制成甚至上市前后,通常不会被要求再次检验。

中国是原料药的生产与出口大国,但是辅料的研发严重不足,新型药用辅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张明会告诉《财经》记者,国内不少仿制药药企使用与原研药不同的辅料进行生产,这是导致仿制药与原研药药效差异的原因之一。

从公共政策角度看,仿制药可以让国人得到相对便宜的药品,降低医保支出。

不过,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特约评论员文章称,按照国际市场的经验,仿制药的价格再低,也会保持在原研药价格30%左右。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仿制药的价格只有原研药的10%。超低价格使企业不得不在质量上妥协。

压缩中国药企利润的是手握用药权的医院。上述制药业资深人士表示,在药品的流通环节,医院处于强势地位,药企根本没有议价权,“中国药企的平均利润连15%都没有”。

研发一个仿制药品种,花费一般在50万-200万元,再加上生物等效的临床试验投入约50万-100万元;除这些成本,出厂价中还要加上审评的公关费用。

出厂价区区几元,到患者手中或为数十元的药品,除17%税费,还包括配送公司6个-8个点的配送费,商30个点的费用,公关费约20%的费用,其主要用于打通医院的关节。这样药企不在质量上克扣很难获得预期利润。

此外,一个药品往往面临几十上百家仿制,这使国产仿制药恶性价格战频起,也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2015年7月11日,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公开表示,忽视质量疗效盲目追求低成本、低价格,只能诱导企业购买最便宜的原辅料、按最低的标准投料生产药品,其极有可能是安全无效的劣药,甚至假药。

价格战也集中体现在仿制药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下。FDA针对美国在1999年―2004年中仿制药的价格与生产厂家之间的数量关系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当仿制药厂家只有两家时,仿制药价格为原研药的52%;当生产厂家数目增至10家时,其价格降至原研药的26%;当生产厂家数目接近20家时,仿制药的价格仅为原研药的6%。

为了扭转诸多弊端,政府频频释放将对优质仿制药给予政策优惠的信号。国务院在《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中承诺,“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允许其在说明书和标签上予以标注,并在临床应用、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

按毕井泉的表述,未来对于与原研药疗效一致的药品,食药监总局会允许企业在药品外包装上印出明显标识,以便医生和患者识别选择。

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认为,质量提升以后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提高,按照高标准生产,自然会抬高仿制药成本,“低价格就没有好药”。

有些药商已经有不如归去之感慨。“只做仿制药是没有前途的。”一家药企研发负责人五年前转战新药研发,现已有两个新药在审评名单中排队,他相信仿制药的发展潜力有限。

迫于转型攻坚期压力,不少药企独辟蹊径,通过OEM贴牌或者自主品牌的方式把国产高质量仿制药打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这种类似于电子产品行业的代工生产能否为这些药企谋得生路,还有待观察。 改革阻力重重

当经济体量和民生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变革必然产生。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药品修正案,首次提出药品不仅要“安全”,还必须“有效”。如今,中国正经历这一痛苦过程。

上世纪末,中国开展对药品研究、生产、流通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制度,从药品生产全过程加强药品质量安全控制。在那一轮整治中,药品审批实现地标升国标,药品生产企业实现GMP认证,药企由原来的7000多家缩减到4000多家。这些措施使仿制药的研制水平、质量和安全性显著提升。

安全性基本保障后,有效性开始得到监管部门与社会舆论的关注,这是近几年的趋势。

2006年,钟南山院士在“两会”期间向药监部门发难,质问为何一时间出现如此多药号。此后,药监部门再度展开对药品行业的整顿,虽然淘汰了一些企业与药品,但整顿仍局限于质量控制。

自2007年以后,食药监总局收紧了仿制药的审批标准,新增仿制药的质量得以提升,但数量庞大的历史欠账,仍将仿制药的整体质量拖累在较低水平。

从2009年开始,国仿药的药效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由春娜分析,媒体报道借助个别案例,将部分药品存在的问题上升为对整个行业的拷问,助推了监管部门整治的决心。

为将药效欠佳的仿制药驱逐出市场,国务院在《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对2007年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未通过评价的仿制药将被注销。食药监总局成立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办公室(下称评价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上述规划。

据了解,其工作流程自下而上进行,先由评价办公室确定评价方法、标准等,省级药监部门负责资料受理、生产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评价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复查。

然而,部门间既得利益者的博弈,使实质进展缓慢。评价办公室前期目标是完成75个基药品种,中检院至2015年4月20日初步完成34个品种的方法研究,经专家审核通过9个品种的评价方法,41个品种正处于方法研究阶段。这些工作按计划,本应在2013年至2014年完成。

按“十二五”规划,570 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常用的化学药在2015年前完成。570种常用药品涉及2400家企业,3.3万个批号。

业界的共识是,2015年的目标根本无法按时完成。

从技术上分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存在难题。“日本已实行18年,技术很成熟,问题在于决策者能否下定决心。”一位地方仪器药品检验所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

1998年,由于仿制药药效低下,日本启动“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于药效达不到要求的药品,管理部门给予企业一定时间,允许其二次开发,在这一时间内还无法完成的就必须撤销批号。

20世纪70年代,美国也通过生物等效性评价,淘汰了约6000种不合格药品。

一旦动真格提升药效,就意味着要砍掉一大批不合格的药企。计划2015年完成的570种药品,每年为药品行业创造大量的产值。地方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官员表示,“革命就要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不规范的药厂将损失最大,而它们都是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必然试图影响相关部门的决策者。”

持有仿制药批号的药厂,多是地方利税大户,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

中国医药联盟的一项“中国药企员工人数排行榜”显示,162家上市药企总人数近52万人,占中国总人口数的万分之四,表明2500人中就有一个医药人。

另一方面,一些药品行业协会、药企力推这项工作,辐射到政府部门的压力也大。中检院一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负责人卸任后,在微信朋友圈感叹说,“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这引发明白个中缘由的友人纷纷点赞。中检院负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标准制定与执行,该负责人所在的部门经常受到上级单位与媒体的质疑。

“要推动这项工作,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工作理念,是为了促进民众安全有效用药,而不能过多考虑药企的生死存亡。”孙新生说。

2015年下半年,相关部门动作频繁。7月22日,食药监总局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核查工作;7月31日晚,该局再发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征求意见公告;8月18日,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核心就是提高药品的质量,通过改革来促进医药行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中明确提出,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届时,未通过评价的基药口服仿制药,可能不得上市。这显示了整顿仿制药的紧迫性。

上述药业资深人士估计,“一致性评价可能会刷下一大批药品批准文号。”

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也随风而动。齐鲁制药成立了一个旨在提高质量与药效的精品工程项目。评价工作由每个药品的原研发团队进行,原研药由各团队上报,负责采购的部门统一采购。张明会说,“要在原研方面投入更大精力与资金,因为审批将趋向严格,好的影响是,仿制药审批的速度有望加快。”

上一篇: 医院物业工作总结 下一篇: 纪委巡访制度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