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8:30

技能教学

技能教学篇(1)

关键词 运动技能 教学技能

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是一位体育教师上好一节体育课的两项法宝。有的体育教师重视运动技能教学,却忽视了教学技能,而有的相反。为了弄清两者的概念,系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两项技能在体育课中发挥到极致,特写此文,以期启发体育教师新的思维。

一、运动技能、教学技能的定义

(一)运动技能的定义

《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体育心理学》将运动技能定义为:“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包含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辞海》中称“动作技能”,即“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二)教学技能的定义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别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运动技能、教学技能的功能

(一)运动技能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通常指的是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运动能够间接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团队运动,充分通过运动展现个人运动的魅力。

3.使教学计划顺利完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应当顺利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完成应当建立在同学们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上,而有些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一环扣一环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技能的功能

1.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最常用的导入形式是开门见山的宣布课的内容,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还可采用示范或直观演示导入、提问式导入等。

2.讲解技能。在一节体育课中,不能忽视体育教师语言的表达技能。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在上体育课时,尽量话不要多,但是关键点、重点,必须要说的话必须给同学们交代清楚了。

3.动作示范技能。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有着重要作用。

4.教学组织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是体育教师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合理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和练习的一种行为方式。

5.人体语言技能。人体语言即指人的动作、姿势、表情、举止等,它是一种非文字符号的通讯手段。适当的运用人体语言技能,可以很好地与同学沟通,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教师和学生的默契。

6.诊断纠正错误技能。体育教师的诊断错误技能,就如医生判断病人生病的原因。当学生在做新教授的动作时,体育教师能一眼看出错误在哪里,即使动作定型后,可还是不能达到完美程度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能够立刻找到存在的问题,并马上知道应如何去改正,对同学们尽快掌握动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7.结束技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更应该有一个愉快的结束。在上完体育课后,应当适当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予大家放松的时间,轻松、完整地结束本节课。

8.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师经过分析和研究, 对每次课教学进行构思并确定最佳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学设计决定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体现了一位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设计包含多个方面,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其次,确定教学策略。最后,采取教学措施。

三、运动技能教学与教学技能的优缺点

在一节体育课中,运动技能教学是课中最基本的要点,它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和实质性。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技能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缺点在于同学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或许感到枯燥与乏味。教学技能,可以给课堂带来很大的组织性与活力性,活跃课堂气氛,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缺点在于年轻的体育老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需要日积月累,开始阶段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磨练。

四、平衡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教学法

上好一节体育课,凭借的是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又要看到两者的同一性,在发展中前进。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并不一定两项技都能达到顶端。但是,当了解自己后,综合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可以相对成功地上好一节体育课。特别是对于实习老师和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体育教师,更应当认真看清自己,分析自己的技能特点,大胆地将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两者完美结合,运用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教学法,开创适合自己、受同学们欢迎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769,2115.

[2] 刘海玲,陈瑞君.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5).

技能教学篇(2)

教材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英语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才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和相应的精神穿透。如何将其价值和精神从其文字的平面中鲜活出来,这需要我们备课时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挖掘和拓展,从而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他们进行高质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案例1: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 对话 A Listen, read and say。

这篇对话给学习者提供了两幅幅体现对话文本内容的插图,他们应当比教材外的任何教学图片都与对话文本更为吻合。因此,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首先考虑运用这两幅插图作文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课堂实录节选:

(呈现课文插图1)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ay is it?

S1: It’s the sixteenth of October.

T: Whose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S: Ben’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T: When’s Ben’s birthday? (让学生明白soon的中文意思是不久)

S: I think his birthday is on the …

T: Let’s ask Ben together.

Ss: When’s your birthday?

Ben: It’s on the eighteenth of October. (让学生听录音)…

通过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在根据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 重点句型 My birthday’s coming soon. 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the … of …

(呈现课文插图2)

T: Ben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He will get some presents. What presents will he get?

S: I think he will get a yo-yo.

T: Anything else?

S: I think he will get a VCD.

T: What would Ben like as his birthday presen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dialogue.

以谈论图片的方式呈现课文中的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as you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Would you like …?

分析:通过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再根据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文本第一部分中的语言知识,然后运用同样得方式根据课文插图(2)引导孩子们进行看图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稳步第二部分中的一些语言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对相关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孩子们的课后复习。

二、处理教材灵活化

当前大多数小学英语教材都以话题为主线分成几个板块。每个单元根据一定的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句型或交际用语等教学内容,相当于一个资料库,一节课究竟教什么?教多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都由教师自己确定。它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和空间,但同时也对教师把握教材和实施有效地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案例2: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10

本单元主要学习食品类、饮料类单词,并学会用英语如何选择食品和饮料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活动。由于本单元A板块中图片1的学习是“Some cake? No, thanks.”等表示复数的句型,图片2的学习内容是“An ice-cream? Yes. Two, please”等表示单数和复数混合句型,图片3和4的学习内容是“A glass of orange juice? No, thank you. A cup of tea? Yes, please.” 等表示单数的日常交际用语。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应该先学单数,后学习复数,即在学习了对表示 “一个(a …)”的选择的基础上,在学习对表示“两个(two…)”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在继续学习“几个(some …)”的选择,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这样的思考,老师将本单元的学习内进行了重组,即将A板块中的第3和第4副图片中的“A glass of juice? No, thank you. A glass of tea? Yes, please.”等句型和与之相关的饮品的juice, milk, tea, coffee, glass, cup等单词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将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定位在A板块的第1和第2副图的内容:Some cake? NO, thanks. An ice-cream? Yes, please.等句型和相关的单词。

课堂实录节选:

Step 1 Revision (运用简笔画呈现第三单元学过的蔬果类单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得句型“I can see …” 等学过的交际用语复习。)

T: 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a/some …

Step 2 Presentation

巧妙运用前面的最后一个水果“芒果”的图形,通过简笔画画一个类似芒果的椭圆形,如图(1)边画边问学生

T: What can you see now?

S1: I can see a mango.

在下面再画一个小一些的椭圆形,如图(2)

T: Is it a mango, too?

S: Yes, it is.

然后,通过线条,将其变成一个玻璃杯,在上面出现glass字样,如图(3),接下来学习单词glass.

在一个真实的玻璃杯中倒入苹果汁,学习a glass of apple juice,并利用图片引入其他各种水果汁和牛奶milk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学习交际用语“A glass of …”和两种不同的选择 “Yes, please.”和“No, thank you.”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意义。

分析:执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重组,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为了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在复习的环节,教师调动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并应用到课堂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新的知识框架,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也有利月小学生真正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良好愿望。

三、运用教材个性化

面对教材,我们要有灵活的态度,将“以本为本”和“交教材”的观念转变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对前人的积累的教学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借鉴、加工、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方法。

案例3: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B More exercise Part A 对话 Read and say。

让学生通过对教材A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感悟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原级的构成,正确地理解这两种结构所表达的意思及语义上的差异,初步掌握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原级的一般用法。

课堂实录节选:

T: Good afternoon, children.

Ss: Good afternoon, Marshall.

T: Very nice to give you an English class here. You know, my English is Marshall. Is Marshall tall or short? Please tell me.

S1: You are short, Marshall.(学生大笑,因为执教者确实个子不高)

T: Yes, I’m short. But who is shorter, you or me?(执教者做出了显示“矮”的身势)

S1: I’m shorter

T: Is he shorter than Marshall?

S: Yes.

T: Look at him and me, who’s fatter, the boy or Marshall?

Ss: Marshall is fatter. (学生大笑,因为执教者确实比较胖)

技能教学篇(3)

作为《摄影基础》课程组教师,在《摄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摄影技能水平,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思路,依照这些,在实际教学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一、摄影是思考和观察的艺术

需要学生大量的调动自己的思维去观感事物,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并没有马上讲解摄像机的构造和分类等硬件的东西。而是给学生一个任务:去拍熟悉的场景,把认为好的照片交上来。当学生把作品交上来的时候,我拿出一些摄影爱好者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来给大家看,做出对比,并抓住时机给大家讲为什么他们没有拍好。这时候学生们才真正感觉到了摄影是一门严肃的技术和艺术,拥有好的器材跟真正的艺术创作却又不是那么近在咫尺,没有扎实的功底和深透的理论基础是不能够出好作品的。

二、大量作品的收集

在课程的设计当中有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各自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有空的时候按风格收集不同的摄影作品。在课堂上做经典照片的分析,这样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升很快,不久便对很多摄影作品有了自己的看发。

三、学生自己互相评价作品

平时的作业收集了之后,大家一起评价,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高度参与意识,而且能够让他们换一种角度对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审视和批判,提升作品的鉴赏力,刚开始学生的评价都集中在画面美不美上面,后来漫漫开始深入挖掘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这是一个提升。

四、老师点评,学生评老师的作品

评价方式和角度不同,让学生和老师创作的思路更加开阔。

五、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摄影教学本身对于信息传递就需要媒体的介入,单纯的课本和理论讲解是完全行不痛的。我们还要借助投影仪,甚至是电影电视媒体。在平时教学的时候,有些老师会使用一些旧报纸扫描下来的图片,这些图片模糊且颜色丢失严重,实际上对于教学信息的传递是有折扣的,所以我尽量要求选用的图片要高质量,和精度高的投影仪,在使用前调好到最佳的显示状态,以正确的反映图像信息。

1.对于一些影视大片,不少学生都看过,有浓厚兴趣,因此借助这些媒体资源来进行摄影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冯小宁自编、自导、自摄的彩色故事片《黄河绝恋》可以就影响构图的因素,以及角度、距离与高度的关系进行讲解,对于这些“大片”的进行摄影技术上的解构让学生兴趣大增,学的快,记的牢。看完影片后我有意提问了一个同学,学生对景别的标准对答如流,而且辨别的非常准确。课后布置的作业,要求利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景别拍五幅人像,学生在交上来的人像习作中景别的运用十分到位。使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收到的副产品是,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摄影专业知识,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将摄影技术基础做成多媒体课件,根据实际拍摄效果,我们选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图片作为实例,制作了大量交互动画将摄影操作的效果虚拟出来。比方在做到聚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分别用flash模拟了取景器中棱镜对焦,人像对焦的过程。画面中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调焦环,学生在调节调焦环就能直观的看到图像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非常直观的展现了调焦的不同效果。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讲解收到的效果出呼我们的意料,经过分析,我认为flash交互动画虚拟操作所实现的效果非常到位。实际拍摄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比方说在进行不同快门速度的练习的时候,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曝光不正确而看不出快门速度对结像清晰度的影响。但是用课件进行虚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快门速度对动体的表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用了一个flash来将光圈和快门组合的曝光值锁定在正常范围内,模拟假定条件是“获得正常曝光”,即“在获得正常曝光的前提下快门速度越高,动体结像越清晰,反之速度越底,物体沿运动方向上的结像就越虚糊”这么一个结论,操作者通过虚拟的快门速度的选择,可以看到一个滚动的硬币在不同快门速度下得到的影像,而光圈参数也在跟随发生变化,但是在这个例子里面光圈参数不可调,避免了因为曝光不正确产生的额外影响。

六、网站教学,要有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迅速发展的媒体,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媒介形式自有了网络平台的介入而更加如虎添翼,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的特点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摄影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建设中努力把摄影课打造成为精品。我们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新闻摄影基础》,把学生作品和教师定期整理,上传完整的教程,并提供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开办了《专题论坛》供教师网上布置作业,和学生在网上提交自己的作品,师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教师定期开展网上答疑,这使得我们的摄影教学大大地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外。网站正常运作之后,学生已经把这个论坛当成自己专业的家,自觉的作品,并且互相点评,还出现了学生自己把收集到的教程上来的情况。

七、让学生有目的的使用相机

开始由于对器材的热衷,和按下快门立刻得到效果的成就感会让学生产生对摄影有很大的兴趣,让他们无所不拍,到了后面因为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而对“按快门”失去兴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真正让学生开始实拍的最佳时机讲解了构图之后,是学生已经开始建立起结构画面的思维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首先提供主题,比方说要求进行顺光和逆光拍摄人物,分别增加和减少补光各拍5张照片。在基本完成技术学习进入主题创作之后,就开始要求学生按主题形成拍摄计划,才能使用设备。

八、主题明确,开展选材内容的讨论

摄影课程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有很多文化的成分,因此课堂上的交互相当重要,例如:在摄影选材内容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知道拍什么?乱拍,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拍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拍与众不同的内容和题材。在命题摄影《母亲》中,很多学生的拍摄方案都流于俗套:白发慈祥的母亲。有个学生却能够从另一个视角去表现:妈妈的手是粗糙的,远没有我的手的光滑、细嫩。拍摄手法:特写、对比的手法。这个表现角度得到大家认可,我紧接着提出《母亲》一题,还可以拍什么?怎么拍?要求大家从更多的角度来表现同一主题…就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空间角度的思考习惯,这样命题摄影中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构思。可以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和灵感。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学生的作品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可以给予其今后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姜敏.新闻传播学专业中新闻摄影课程的建设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

技能教学篇(4)

关键词:

PCK学科知识教学技能

一、PCK简介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由舒尔曼最早率先提出这一概念。1986年舒尔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PCK。他指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可能是现有教育研究中所缺的”。即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科的知识理解,教师能够运用可视化工具或者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1]舒尔曼提出的PCK这一概念,实质上是指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英语学科知识的特定理解,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通过自己特定的表征方式传授给学生。PCK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提出来的。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科学知识储备丰富,但是却不会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缺乏一定的PCK知识,不知道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即教师要拥有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表征出来的能力。这时候教师就像是一个大的知识储存器,但是却缺乏运用表征的形式形成对学生的输入性知识。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展开了针对PCK的研究。并且教师在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可输入性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多样化,因为学生的能力和背景知识不同,教师更要将内化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易于不同背景知识下的学生理解的方式。[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学科内容和知识以图示、解释演示等方式展现和表征给学生,亦可以通过类比、比较,联系学生最近发展区等方式将学生现有知识与潜在知识联系起来,搭建知识学习之间的桥梁和支架。在教师知识中,PCK处在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背景知识的中心位置。目前PCK网站将PCK定义为教师从事有效教学的知识,包括:内容的知识,课程的知识和教学的知识。内容、课程与教学知识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共同形成教师的PCK知识体系。教学知识的核心是指导学生怎样思维,通过掌握学生思维逻辑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此后,学者们对PCK的内涵、特征、结构、形成过程等进行相关更加深刻和深入的研究。

二、教师教学技能简介

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决定着课堂的整体质量,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的PCK即是体现在教师教学技能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和提高不仅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更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学技能的核心,教师教学技能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显现的,一个老师如果对整个课堂控制把握得好,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将学科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那么在教师整体发展过程中,随着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到目前为止,教育界关于教学技能的界定和定义有不同的看法,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教学技能具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有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下对教师技能的阐释。澳大利亚克利夫•特尼(C1iffTurng)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斯诺(R.F.Snow)提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的。李克农主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3]目前国内外对教师技能的分类持有不同的意见,因此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教育界对教学技能的划分不论依据怎样的标准,教师教学过程中都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前技能、教学中技能、教学后技能。在不同的阶段又包括更加细致的教学技能,例如课前的学情分析技能、教学目标设定技能、导入新课技能、课堂组织技能、课后评价技能、辅导技能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技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能够站在讲台上讲一节学生能够理解的课。熟练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也是一种专门职业,要胜任这种专门职业,就得掌握一套严格的科学知识和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

三、PCK视域下教师教学技能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含多层次内容,但是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同时,随着社会整体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举个例子来说,同时在一个年级内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专科毕业的但是具有30年教龄的成熟教师,另一位研究生毕业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师。他们在学科知识储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同时在对学科知识的转化和表征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位成熟型教师在学科知识储存上可能稍稍微弱,但是通过30年的教学他所具备的PCK是新手教师无法比较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他能够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课堂组织形式将知识简单、简洁地传递给学生。而新手教师因为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他自身所蕴含的丰富学科知识可能不知道以哪种方式更合适地表达出来。所以不断的课堂经验积累是提高教师教学知识的途径之一。而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教师对PCK的转化和表达也会不断发展进步。这就说明PCK知识的运用和获得也是需要经验的不断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代表知识的表征与解释也是合理可行的。随着新手型教师不断积累的学科知识以及不断提高的教学技能,PCK教学知识的转化表征能力也会逐渐增强。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教学技能的提高与展现正是教师解释、表征、展示学科知识的过程。由此说明不单是完备的学科基础,有效的表征在教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知识的独特理解与学生可理解的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2]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而教学技能就是运用方法策略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将知识清晰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的PCK要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有效结合,通过灵活运用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师能够在现实教学中将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加工进而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新单词的讲解与图片、歌曲、影视等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做到了对学科知识的加工,并且做到了通过这样的表征,能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PCK与教学技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而又互相依存的,一方的发展会促进另一方的不断发展。PCK的获得离不开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内的不断成长,教学经验的持续积累与教师自我反思教学的提高也促进教师PCK的提高。经过往复的知识重组表征与解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学技能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正是在运用各项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在实际教学的情境中,教师的PCK与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才得到完美的结合与阐释。

参考文献:

技能教学篇(5)

    新课导入通常称之为“导言”、“课始”、“开讲”、“开场白”,  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犹如说书中的 开讲,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先声夺人;或似评弹中的开篇,虽闲中着色,但鞭辟人里、引人入胜;也像电影中的序幕,虽短小精悍,但别开生面、扣人心弦。因此,对于新课导入艺术,确实大有研究之必要。

    (一)、新课导入的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首要环节。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1.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协调功能,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然时至今日,在有的教师执教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怀着过分紧张的心理进入课堂学习的。在这种紧张心理的伴随下,学生是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应发挥新课导入在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协调作用,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一位特级教师在介绍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经验时说:“教师不妨每一节课节约小几分钟时间,来跟学生倾心交谈。”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2.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诱导功能,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改变。刚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因此,教学之始,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注意心理,或形象描绘、激发情感;或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或设置疑难、造成悬念;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待他们产生了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时,教师再讲一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教和学的效果自然就好得多。

    3.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衔接功能,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极富吸引力的一个口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新课导入,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遵循迁移原则,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即以旧导新,使学生产生前后知识的贯通感,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产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主动地探求新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

    4.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激励功能,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任课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总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他们是自己所希望的“好老师”。同时,他们对每一门新学科,每一个新课题,都怀有一种新鲜感。这些是新课导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但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若能把这种期待的火苗烧旺,转化为学习的激情,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导入,要像小提琴上弦那样,第一个音符就必须准确无误、悦耳动听、先声夺人,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而“乐为”。

    5.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定向功能,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思维活动   

    在论及新课导入时,人们常常要求它新颖、风趣,这无可非议。但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事例并不乏见:有的教师一走进课堂,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教室里笑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谓新颖、风趣矣。但是,时间已过了10多分钟,教学还未“入题”。这样的导入能说是成功的吗?只有服务于启迪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定向思维的前提下,新颖、风趣才是可取的。衡量新课导入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尺度,就是看它是否能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是否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否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   

    6.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美育功能,可以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渗透性。渗透性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最厌恶的就是那些没有“色彩”、没有“形象”、没有“旋律”的平淡如水和枯燥无味的讲解与说教。因此,教学之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美的心理特征,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去展示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的心灵美、大千世界的自然美以及科学理论的理性美,以此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使之产生酷爱、迷恋的心情,从而进行执着的追求。   

    (二)、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地去寻找它。新课导入要富有艺术性也并非易事,它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指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同于讲评书、说相声,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新课导入必须目的明确,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起到一锤定音的功效。新课导入的指向性具体表现为:

    ①  内容定旨。新课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因文以明道”。因此,无论是开门见山或温故知新,还是设置悬念或模拟情境,就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它应为整个“乐章”定下一个“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就是教学的主题或教学重点。否则,离题万里,是无法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

    ②思维定向。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新课导入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要使学生迅速捕捉思维目标,进入对课文知识的探求,尤其是对教学重点的探求。

    ③情感定调。教学活动是充满情感的活动,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体验到这种感情。教师的新课导入应运用与教学内容一致且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他们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为后续学习确定一种情感基调。

    2。新颖性原则

    新课导入往往是出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之时,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信息的新颖性来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新颖性原则的运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材料新颖。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引入教学。这样常教常新,就会给学生以新鲜感。二是角度新奇。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早巳熟悉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变换切人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例如,“洛阳纸贵”的典故,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文学上的寓意早巳知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借用这一典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道理”,学生就会产生另一番新的感受。三是方法新异。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叙述、描绘、议论、说明、设疑、投影等均可用之。如果老是一套刻板的公式,每堂课的导入均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X课的第X框”,势必淡而无味、平而无奇,从而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

    3。和谐性原则

    新课导入的真正价值和目的在于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定向反射,将思维指向课文主题。这就要求新课导入与教学的诸要素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一致。教师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插科打诨。否则,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陶醉于那些笑料之中,久久不能出来,何谈导引?第二,情调协调。由于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情感类型、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异,所以,新课导入必须因文制宜,造成一种与课文内容和谐统一的情调气氛,以形成由导语到课文的流畅通道。第三,心理融合。新课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尤其要符合学生的情景心理,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心理趋向于课堂学习,自然而然地形成心理过渡,达到“和谐共振”之目的。

    4.精练性原则

    精练本来是教育口才的普遍原则。但是,相对于其他教育环节的语言而言,新课导语尤其要讲究精练。新课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过程,不允许占用过多的时间。即使允许多占时间,语言哕嗦、冗长也易使学生不得要领,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应该是:         

    ① 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教师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导入课题,迅速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标,把握教学主题。

    ② 辞切意明,言简意赅。“辞切”就是用词准确,合乎逻辑;“意明”就是表意明确,通俗易懂。古人云:  “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文约”、“言省”都必须在“通”与“明”的前提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精练。

技能教学篇(6)

笔者发现这个办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技能教学中的难题现具体展开:学.可以有效的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把应知应会的理论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学要在教室里完成的.这可以避免由于实训车间过大.及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过多.这会造成教师讲课效果、学生听课的效率变差。当然.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地方,且内容比较少的时候.也可以在车间组织学.这时应该把学生组织在一起,集中讲解这时教师不能嫌麻烦.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千万不能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工位上听,这种授课效果是最差的,也是最为要不得的。由于采用了分组的办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或详或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教会每一组的“领头羊”.然后让其代替教师工作去教会自己的成员。由于分组时是采用自由组合的.

学生之间相对关系较好,他们更愿意相互帮助.也不存在不好意思问问题加上我们采用抽考的形式,本组的任何一名成员的成绩都可能代表自己的成绩.这对于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少的压力。同样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因为他的成绩也代表着他好朋友的成绩因为抽考到的人往往是本组学的最差的一个这样,好的学生就有动力和压力去帮助学的较差的学生,学的差的学生为了朋友也会尽力的学习,这样也发挥了互帮互助的精神而且.对于去帮助别人的人,这其实也是对他本人一个很好的语言及技能的训练.从而取得双赢的局面。采用分组的办法能有效地解决教师课堂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因为采用了分组.本组成员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在小组内先自行想办法解决.如果本组的成员无法自己解决的,再向教师求助。这样能把很多小的问题消化在小组内.教师只需解决相对问题比较大的东西,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及老师的时间.

技能教学篇(7)

自从201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开始联合举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至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竞赛加强了医学生“三基”培养――即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契机,使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历练,推动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临床技能教学的改革,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对高等职业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工作的促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竞赛提高对临床技能教学的重视

医学是实践性科学,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医学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技能教学不仅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程,临床技能教学是实现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目标的关键环节[1]。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举办是一个全国性展示医学院校教学水平的平台,为医学院校展示日常教学成果提供了交流、评价的机会。临床技能大赛还对任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人文素养培养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竞赛促进高职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实力的提升

医学生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塑造合格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基础和必经途径离不开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学习。作为高等职业医学院校,我校多年来对临床技能教学工作做到领导重视,师生努力。学校每年度都举办护理专业、农村医学、口腔等专业的学生技能竞赛,竞赛一方面拓宽学生学习的受益范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储备参加大赛的优秀学生。在竞赛训练中对学生注意进行选拔,表现优秀者再由专职负责教师进行培训,经多次考核选拔出学生代表参加比赛,多次在省、市级护理技能大赛、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学生多次获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但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相比,我们差距甚远,还有待提高。

2.1 加强实训教学中心建设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相继出台,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实践教学产生了一定限制,再加上患者对实习医生态度的抵触,使医院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和资源日益减少[2],这就使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减少,从而直接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获得[3],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教学效果较差[4],临床技能教学的重心也从真实患者身上逐渐转移到模拟教学中来。我院在本世纪初建立了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基础护理实训中心、口腔护理等实训中心。随着学校升格和新校区建设,学院先后被确定为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部级护理实训基地、河南省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省级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示范性职业院校、河南省职教攻坚重点建设行业示范学校

2.2 独立形成临床技能实践教学课程,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课时

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使各医学院校更加重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有医学院校在临床技能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独立形成了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学课程。我院也增加了临床技能教学的课时,根据需要,针对护理专业、口腔专业、农村医学等不同专业,开放相关临床技能教学实训中心,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实训中心进行重复操作练习,在操作中及时发现错误和失误,并有机会随时改正,提高了自我训练质量,弥补了床旁教学的弱点。在实现了学生从理论到高质量的模拟操作训练、再到临床实践、并且保护了病人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我院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实习医院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2.3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全国技能竞赛涉及知识点的不断扩增及对基础学科间的交叉考核逐步加强,临床技能教学模式需要及时优化。在临床技能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引进、应用与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现代模拟教学模式,如在诊断学、健康评估课程中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数据库为核心的心肺听诊、触诊模拟人,腹部触诊、听诊模拟人的模拟教学系统,开展集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的临床技能教学,该模拟教学模式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培训中心,它依托医学生理及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5],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及考核的方式[6],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宽了学生受益面,提高了教学效果。

3.竞赛促进临床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全国临床技能竞赛实质上凸显的是实践技能教学的比拼。临床技能教学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作为高等职业医学院校因为在资源及信息等方面的欠缺,在临床技能教学方面面临的困难更多,教学质量的保证也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使职业院校认识到自身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促进临床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3.1 竞赛促进临床技能教学人才团队的形成

学院各级领导对临床技能教学工作应更加重视,不断完善临床技能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形成临床综合技能实践教学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一批有丰富临床技能教学经验的教师,保障职称上高、中、初和年龄上老、中、青的梯度,完善实践技能教学学科的团队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临床技能教学的教师队伍。

3.2 竞赛促进教师与时俱进,优化自身教学能力

师高弟子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关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在临床技能竞赛中也通过其特有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教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与时俱进,优化自身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使临床技能教学水平不断攀升。

3.3 竞赛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临床技能竞赛不仅展现了学生的风采,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教学方法、切磋教学经验的平台。由于临床课教师教学工作任务较重,各院校、各学科间的教师缺乏交流的机会,而技能竞赛可以促进众多医学院校教学方法和经验的交流,有助于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临床技能教学,推动临床技能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事关教育和医疗两个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医学院校共同承担的光荣使命。临床技能学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最为紧密的医学桥梁课程之一,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举办体现了对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对提高高等职业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水平、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杰州,罗敏洁.临床技能中心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23-25.

[2]赵拴枝,刘艳阳,孟晶莹等.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进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4):668.

[3]曲政海,李云芳,姚珊珊等.临床技能培训实验中心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42-645.

技能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2-01

目前,我校正处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阶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出发,以教学环境场境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为方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尝试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技能课堂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形态转变,形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已成为其显著特征,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型教学模式,现以本人参与市级课题《行动导向教学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本人在电子技能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电子技能课堂的建设以及电子技能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在教室,实践操作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因而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提高技能教学实效,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基础,创建集培训、实习、生产、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既考虑教学工位要求,又兼顾培训和生产配套,选用生产型国标设备。做到设备功能齐全、工位足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对外培训和协作加工需要。

(二)现代化技能教室建设。“教学工厂”内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教学手段多样、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融生产服务模拟场景、数字仿真、模拟演示、虚拟现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技能教室”,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组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和优化网络课程、虚拟课程、名师名课,建立技能大赛赛场实录、电子产品加工过程影像等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库,不断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多种介质立体化交融,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二、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在岗位(群)、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岗定课、多证融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是滚动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企业岗位为切入点,在充分社会调研的情况下,每学年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订一次。二是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其它专业课程标准,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三是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四是建立教材建设机制,创新教材应用。建立由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专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专业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实一体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形成“五个合一”的鲜明教学特色。

例如:在讲解电类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教室与实训室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虽教师讲解的很清晰,示范的很标准,但因教学时空的差异加之学生的理解记忆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操作时还是会损坏万用表。究其原因何在呢?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未将专业课堂与实训车间融合,中间缺失了虚拟仿真操作——及时反馈评价环节。

以教学任务对接生产任务,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原则,系统设置技能训练项目。例如:借助“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内部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设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质量检验部和生产班组,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或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感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在体验劳动成果的同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成就感。

技能教学篇(9)

我们在对学生讲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进行剖析、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针对一些复杂不易理解的概念,我们在为学生讲解的时候,不但要从正面讲解,也要从反面讲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运用的时候不会混淆了概念的用法。例如学生对“溶解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其概念句型长,设及面广,又因其一句话中涵盖四个方面:(一)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所以我们在为学生讲解此概念时,不但要逐一讲解还要告诉学生这四点涵盖缺一不可。我们再以“电解质”概念为例,学生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在一起,导致学习中对概念的混淆误解。因此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将“电解质”概念分解开来进行讲解,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一)是化合物;(二)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三)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具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因其化合物;又因其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分开一点点的讲解给学生,不但可以纠正学生易出现的错误理解,同时也便于学生抓住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区分概念,并对其充分理解及掌握。我们在化学讲解中,也可以启发学生反方向思维,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这个概念时,首先讲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我们这样来引导学生,令其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化学教学实验的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加强实验教学技能。实验教学技能包括教师演示技能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技能。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投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物质及其变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容易理解。能帮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我们要运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需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教学篇(10)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

传统的心脏超声教学是采用课堂理论讲解,再辅以板书、图解、说明,学生反映在进行学习时感觉比较枯燥,对一些心脏切面超声图像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引人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心脏超声课程中,多媒体课件演示先从心脏解剖人手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心脏的正常解剖结构,再引人心脏超声切面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立体展示,学生能很快理解内容,展开积极的思维,再进行心脏超声图像讲解时,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心脏切面超声图像,再通过课件演示胸骨左室长轴、心尖四腔观、大血管短轴观超声心动图片段录像时,学生们普遍感到生动、形象、直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介人性超声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时,单纯课堂理论教学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很好掌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引人了多媒体教学。以肝囊肿的介人性超声为例,先通过课件展示肝囊肿的超声图像,引入介人性超声的概念,提出肝囊肿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适时导人肝囊肿超声引导穿刺操作的录像,根据录像过程,逐一讲解穿刺步骤,课堂教学效果好。

三、多媒体教学效果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了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成像原理”部分通过小动画形式形象阐明了成像的过程和原理;在“临床应用”中,各系统应用文字板书后马上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典型声像图,随着解说,配上画面相应部分闪动,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测试题”部分,学生可亲自动手做题,是对是错马上可反馈给学生,最后还可根据所做的情况打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生动、形象、直观

以往单用板书进行教学,虽然能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传统的板书加幻灯的教学手段显得比较呆板。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人,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动态展示,简化了复杂理论,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也利于教学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在介入性超声课程讲授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理论到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今后能多采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上一篇: 商业建筑论文 下一篇: 项目施工实施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