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运动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9:36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1)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一种需要,价值的产生是物质、文化自身所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的需要程度。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价值观会主宰我们的人生方式,影响我们对周围一切的反应。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是由德国教育家库尔特・汉恩(Kurt Hahn)所提出。1941年,第一所拓展训练中心在英国成立,以海上训练模式全力协助当时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身处险境的船员,培养其坚毅的性格和建立无惧的勇气面对逆境。拓展训练1995年进入中国,近几年来迅速发展,不断受到推崇,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列为培训项目,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拓展到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如今,拓展训练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户外体验式教学模式。拓展训练在我国能得到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决定的,是拓展训练符合人们需要的结果。为了使拓展训练能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拓展训练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

1.拓展训练之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拓展训练具有运动形式多样、运动强度大小不一、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参加运动的人的肌肉、骨骼有提高功能的作用,而且使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在肌肉运动的刺激下获得正常生长和充分发达。因此运动生理学与拓展训练密切相关,并给拓展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实践证明:拓展训练对强身健体作用明显。通过参加水上拓展训练,可使肌纤维变粗并坚韧有力,增加蛋白质及糖元储备量,匀称、协调地发展肌肉、骨骼、关节;还可以使肺活量增大,最大吸氧量增强,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提高,从而改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通过参加野外拓展训练,可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在拓展训练过程中要以运动生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拓展训练的运动特点,以人体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丰富运动生理学研究内容,促进拓展训练进一步向科学化发展。

2.拓展训练之运动学价值

运动是体育的核心,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拓展训练是运动学的内容之一。拓展训练遵循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人体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拓展训练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主导,重视心理挑战的运动。不但可以使肌纤维变粗,肌肉变发达,同时可以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提高,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整个有机体在新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由于肌肉不断发达,内脏器官功能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挖掘机体内部潜力,达到更快、更高、更强、更难、更新的运动目的,实现勇敢顽强、不断进取的运动精神。拓展训练由于具有明显的运动学价值,赢得了群众的喜爱,是当代社会中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3.拓展训练之体育学价值

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的手段与方法的拓展训练,是体育文化系统中新生事物,是体育学研究的对象。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导引,心理挑战为重点,极限要求为条件,完善人格为目标。拓展训练包括室内情景训练、户外场地、野外和水上训练等。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使人们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拓展训练有明显的教育作用。拓展训练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采取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4.拓展训练之心理学价值

拓展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自我效能可以从接受的挑战、进行的努力和坚持的时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着人们的动机。体育活动导致心理功能的积极转化,提高自我效能。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学员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顺利完成任务后,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峰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来自自身潜能被发掘后的欣喜,平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这里却实现了,学员发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峰体验是心理健康的添加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是人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使人们一步步接近人生追求的顶峰。这种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功利之上的纯粹体验,它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证实感,将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这种体验是人成长的一种质变与升华。拓展训练将学习通过活动与游戏的方式带入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对认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与快乐相互交替和补充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其变被动接受为积极自觉的渴望,并促使其主动迎接困难、挑战困难。学生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目标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一旦得到了自己或他人的认可,就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就会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拓展训练过程中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砺,会使每位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了解自身能力,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拓展训练之社会适应性价值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用所学的书本知识适应工作实际的主动性,也包括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有实验表明,经过一学期的拓展训练实验和学校生活,大学生中适应不良的人数明显减少,而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数明显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快得到提高。

拓展训练以“团体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员提高了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并通过亲身体验培养了团体精神,因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拓展训练融合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等多门学科体系,通过在各种自然和人工设施中所设计的多种新鲜、巧妙、刺激的项目,能够帮助受训者释放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能够认识和激发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自信度与感染力;能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能够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能够强化竞争意识,把握时机的敏感度和迅捷度;能够加强面对复杂情况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能力;能够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优化人际环境;能够完善人格,培养毅力、勇气、责任心、荣誉感及积极的价值观,增强和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能力。拓展训练项目丰富多样,能帮助学员培养各种兴趣,有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学员,就会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他人,因而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拓展训练是多功能、高价值、深受广大人们喜爱的体育休闲项目,已经从企业到社会进入学校和家庭,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兴起,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拓展训练这一运动项目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作用,创造出更佳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2)

引言: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向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转变预示着学校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知识的掌握,还加大对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健康水平的重视力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拓展运动的定义

拓展训练又称为外展训练。通常是参与者投入到预先设定的环境条件中,以团结的组织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亲身体验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项目。以先体验再回顾总结的方法,使得参与者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愉悦身心”的学习目的。而现代拓展训练发展更侧重于对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职业能力的训练,从而形成硬能力、软能力和心能力的三能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外高校引入拓展训练取得教育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可谓司空见惯,世界先进国家在以拓展训练为教育内容和设置项目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将拓展运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得到了国内高校的肯定,只是由于国内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运动的发展还不成熟,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取得的教育效果还不理想。而如今,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健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体育教学大力开展拓展运动显得更加重要和有必要。

三、高校体育教学具备引入拓展训练的条件

(一)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兴趣态度分析。

作为体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手段,拓展运动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模式。运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变化,与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学生在拓展运动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加浓厚。在拓展训练时,教师如同培训师,以游戏的方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快乐、惊险刺激和团结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训练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意识和激情。对学生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社会适应能力和身体锻炼能力变化产生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爱体育的激情大大提高。

(二)高校师资力量分析。

目前,拓展运动作为体育专业方向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拓展运动的内容了解比较多,为高校体育教师培养了后备人才。再者,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基本都在硕士以上,而且比较年轻,所以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比较强,有不少教师在工作期间也进行拓展训练活动。拓展运动中的每个项目如同一个游戏,高校教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完全能够胜任拓展训练内容的教学。这些对高校拓展运动教学提供了优质师资保障。

(三)高校体育场地、器材分析。

根据拓展训练方式的灵活性特征,可以利用简单的场地器材来完成具有知识趣味性的项目设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校不能经常性的把学生带到户外,可以将器械、障碍等转移到校园中。也可以安排具有实效性和完整性的拓展训练内容,在有限的场地器材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轻松、合作、相互协作的项目内容。通过调查研究,体育专业院校的场地器材基本满足体育教学中开设拓展项目的需求,但是一些非体育院校在一些设施上还不能满足拓展训练的教学需求,比如:攀岩项目、休闲项目,导致一些拓展运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四)拓展训练安全系数比较高。

拓展训练采用游戏的方式对选定的项目内容进行训练,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拓展训练一般是没有任何危险性的地面上的项目,教师教学和学生参与时严格按照规则和组织方式进行,认真对待每个环节,拓展训练的安全性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四、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运动意义

(一)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更新和改善。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添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新颖有效的教学形式更加能够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挖掘个人的潜能。

拓展训练作为户外体验式训练的典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学习和挑战的乐趣,脱离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情境,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对于传统的体育项目锻炼积极性不够高,而在拓展运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在个人项目和团体比赛中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也能够增进友谊,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激情。

(三)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拓展运动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拓展训练中融入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对于学生智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个人潜能的提高和开发有重要意义。因此,拓展运动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结束语

拓展训练是一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的喜爱。拓展训练的魅力完全有必要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感受到它的力量。在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能够给提高高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3)

一、前言

2016年10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消费方式逐渐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健身休闲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意见指出,发展健身休闲产业需要分类推进,融合发展,分层分类、区别对待,保障大众基本健身休闲需求,促进健身休闲产业多元化发展;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全局,促进产业各门类全面发展,统筹协调健身休闲产业与全民健身事业,推进健身休闲与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拓展运动作为一项介于健身休闲与体育运动之间的项目,其开展的意义不容小觑。

二、拓展运动的起源

拓展运动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拓展运动又称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使许多人葬身海底,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仍然得以生还,人们惊奇的发现那些能够活下来的并不是身体最强壮、游泳技术最好的人,而是那些有着顽强的意志和强烈求生欲望以及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生存技能的人。[1]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2年劳伦斯在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环境下,以年轻的海员为训练对象,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这就是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海上训练学校的利用价值就大大降低,但是拓展训练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住了人们关注的目光,一批有识之士发现然后挖掘它最有价值的方面,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于是将推展训练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特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融入其中,成为了最早的拓展运动的涵义。

1995年,拓展运动开始走进中国,于1999年,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率先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到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随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训练作为指定课程内容。短短几年的发展,拓展运动的开展不断得到推崇与发展,后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单位、高校体育、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日程。[2]

总之,拓展运动在二战时期得到认可与发展,之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并没有滞后,而是将企业管理与之相结合,成为一种可以促进意志品质发展和团队意识的一项运动,后期又将心理学运用其中,结合了身体与心理的互补的空间,提升层次感,增强人们面临不同的场景解决不同的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拓展运动开展的意义

1、拓展运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未来的希望,而健康的体魄又是大学生发展的希望。“手机”时代的来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低头族”,体育课程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见习生”,许多的学生宁愿坐着玩手机,也不愿参与到老师的体育课程中去。这样的发展显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拓展运动将团队协作和趣味性带到学生身边,抛开体育课中的“放羊式”模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障碍,让学生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克服障碍的喜悦感以及团队配合的集体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运动起来、活跃起来,从而真正的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能。[3]

2、拓展运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科技也名列世界前茅,但是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多彩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层面。当下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生活条件逐渐优越富裕,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遇到挫折,当真正面临困难时就会缺少承受能力,因此,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更是需要同样的发展和提高。拓展运动,设置障碍,结合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增加一定的难度,学生亲身体会,在运动的过程中向自己的能力发出挑战,跨越自己的“心理极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4]

3、拓展运动的开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拓展运动的开展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与探索,也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全新的尝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课程内容一直以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游泳、球类项目、武术为主,虽然教学的改革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歇,亦有些许非娱乐性运动进入体育课程中,但是它们的发展收到了重重障碍,内容无创新,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拓展运动与普通的体育项目不同,它的开展可以与素质教育的发展相呼应,项目也不再是以竞技为主,它结合了运动的娱乐性与竞技性,也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将户内与户外不同的空间结合起来,与教学改革相适应,设置符合时展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生参与运动的浓厚兴趣,从而真正解决高校体育课程与课改脱节的问题,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4、拓展运动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是育人为本,使每一个人的全面性与个性得到共同发展。课堂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更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理念的发展。目前的一些学校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自行练习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自主发展的追求。拓展运动更多的是强调让学生本人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满堂灌”,它揉合了高挑战低挑战的元素,即可陪养学生面临困难的心理承受力,也可以在一些低挑战中找到自我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时代的变化与变迁,了解时念,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四、小结

拓展运动的不同项目,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有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建立团队意识、营造信任的氛围,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化的发展,拓展运动的开展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开展的,它的开展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可以更好的体现现代教学的理念,还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有效的途径。总之,高校开展拓展运动项目是时展的需求,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黄海.拓展训练―高校体育课教学发展新方向[J].山东体育科技,2004(1).

[2] 张凡涛,宋金美.将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初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3).

[3] 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和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26(5).

[4] 金鹏.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4)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显示,Outward-Bound(拓展运动)是由德国人最先运用,当时这项运动的引进,主要是为了训练年轻的海员的心理素质,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1942年,劳伦斯创建的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是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拓展训练最早雏形。国外发达国家学校开展拓展运动较早,日本将野外生存能力作为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日本文部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依据学校周边的当地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开展适合于学生运动的冰上项目;澳大利亚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要求在校学生掌握个人安全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恶劣环境中降低伤害的安全措施,也在户外安全活动中规范了个人责任,强调安全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基础,正确处理好冒险和安全关系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德克萨斯州体育课程也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参加野外冒险和户外教育,在户外运动中掌握生存技能,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同时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新西兰和英国体育健康课程则提出:户外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户外充满活力、安全地进行活动,发展学生个人和社会技能,让他们有了保护和关注环境的机会;认为户外拓展、户外教育包括户外冒险活动和户外专业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合作,建立信任、增强责任感,通过安全的、挑战性的和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拓展训练传入我国香港地区,当时被译为“外展”。到了200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国内首届拓展运动会,标志着拓展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认可。浙江大学体育部将定向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随后广州大学也将户外生存训练添加到新生的军训内容。现在拓展运动(Outward-Bound)已成为现代企业和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目前,国内的拓展运动基本都是延续和借鉴(Outward-Bound)国际组织的培训理念,它把重视人回归自然、自愿接受挑战、超越自我、溶炼团队、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作为最终目的。

2拓展运动分类原则

2.1练习场地

依据拓展运动的练习场地,可以将拓展运动项目分为室内和户外。室内拓展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抱团打天下、破冰流程、空中接龙、信任背摔、牵手解扣等。户外拓展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漂流、野外生存、丛林穿越等。由于户外拓展运动使受训者直接溶入到大自然,增加了训练的难度,所以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受训专业场地,它需要专门的拓展场地,主要目的是激发受训者潜能,培养团队积极有序的沟通协作、凝聚力等。室内拓展运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户外拓展训练受环境、季节和天气影响因素,极大地扩展了运动项目的实施空间和时间,相对来说容易达到训练计划所制定的锻炼目的。

2.2基本功能

拓展运动有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性质与功能,根据拓展运动的功能,可以分为教育、健身两类。教育类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和方法使人们体会生命极致来达到拓展参与的目的;健身类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提高受训者身体、心理健康。

2.3练习目标

拓展运动的目的性非常明显,主要是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按照练习目标,可以分为个人潜能类和团队合作类。个人潜能类主要让受训者从开始的身体体验,逐步进入到强烈的身体和心理刺激,达到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团队合作类主要是改善和提高受训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3拓展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3.1对受训者心理的影响

我国学者张大均认为心理结构的核心层是心理素质,而心理结构的外显层是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较好的人,较少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经常处于健康状态。也有研究认为拓展运动对个性品质的促进最大,社会适应性其次,对认知品质的影响最小,但很多人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拓展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较大,如个人认知、个性特征和适应社会性等心理品质,但从影响程度上看,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三者应该并重。

3.2拓展运动对人格的影响

拓展运动的学习方式要求受训者亲身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训者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安全事项讲清楚,充分发挥和尊重受训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练习课程结束后受训者也要充分讲述个人参与练习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在拓展训练的团队分享中,每位受训者都有机会分享个人的亲身体验,从而减轻个人承受的困惑和痛苦,使他们的人格素质能够得到发展和完善,养成在以后的人生中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

3.3拓展运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拓展运动课程设置是一种复合式教学,它主要包括了个人、多人和团队项目。根据训练目的不同,主要有以改善个性心理为侧重点的课程,以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性为侧重点的课程,以培养个体认知能力为侧重点的课程,需要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实践,主观上轻松愉快地参与拓展,既锻炼了学生积极进取、坚强不息、勇于拼搏等思想品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团队合作、集体观念的心理品质。拓展运动对大学生中经常产生的心理疾病的缓解,比如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等有显著的作用。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5)

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y,MPD),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1],通常表现为:手机不离身,经常翻看;一旦手机使用不畅,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甚至惊恐。手机依赖一旦发展到难以自控的程度,就被视为一种成瘾行为,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多见于年轻人群中[2]。已有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率为17.0%-26.1%[3-4]。

户外拓展运动,是近年来体育运动中的新生项目,它融合了拓展训练和户外运动两者的优点,一方面使人们能在户外拓展运动中既互相帮助又彼此对抗,能有效地塑造个体的行为模式,促进其人际交往和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5-7]

以户外拓展运动为主要干预手段,以大学生为干预对象,力求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防治提供一种健康的、经济的、方便普及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随机选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600名大学生,第一步,先使用手机依赖症量表(MPATS)进行筛选,确定被试人数:男性为 65 人,女性为54人;第二步,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进行筛选,删除得分大于 50 分(重度焦虑患者)的39名受试者;第三步,将80 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人。

1.2 干预方法

采用以户外拓展运动为干预手段:(1)内容:考虑到场地条件、可操控性和经费支持等因素,确定“同舟共济、齐眉棍、信任背摔、电网、定向越野、步调一致、盲人方阵”等10个户外拓展运动项目为实验组干预手段。(2)程序:为了使每位被试都可以亲身参与到每次课的各项拓展运动中,在干预时先集合、整队、点名,然后宣布本节课的轮值班长和课程安排,班长负责器材的发放、回收;需要分组时,可以自由结合分组。(3)时间:干预时间为 8 周,每周两次(周二、周四),每次 45min左右。(4)对照组,原则上不做任何干预,只是尽量占用被试等同于实验组相同的干预时间,同时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评分。

1.3 测试指标

借鉴熊婕等[8]编制大学生手机依赖症量表(MPATS) 进行测试,此量表包含 16 个项目4方面的因素:其中每一项又按程度的不同,划分为 5 个等级,分值为 1-5 分。量表的总分区间为 16-90分。(1)戒断症状(含6个条目,指没有参与手机活动时生理和心理产生的负面反应);(2)突显行为(含4个条目,指手机的使用占据了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心);(3)社交抚慰(含3个条目,指手机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4)心静改变(含3个条目,指手机造成的情绪变化)。

为筛选被试及获得初始数据,实验前测的使用量表包括MPATS和 SAS两个。在8周干预活动结束后7天使用与前测相同的MPATS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实验后测。

1.4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干预前、后MPATS 的得分比较

将实验组被试干预前、后测试的MPATS 的得分数据,进行配对样本的 t 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每个检测项的 P 值

表1 实验组手机依赖症大学生干预前、后MPATS 的

得分比较(n=40)

注:组内比较,# P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机依赖症大学生干预后MPATS的得分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机依赖症大学生干预后各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 t 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各项因素和MPATS得分的 P 值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机依赖症大学生干预后MPATS 的

得分比较(n=40)

注:组间比较,# P

3 讨论

与常规体育项目相比,户外拓展运动优势特征分析。

(1)在概念上,户外拓展运动是指在户外自然环境中,通过外在的身体活动完成心理挑战,挑战个人极限,达到完善人格目标的一种身体运动。户外拓展运动表面上是一种身体活动,但本质却是人思想的交流、碰撞、激发,促进人的思维模式健康发展,很快融入团队和社会,这与常规体育项目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本质的区别。

(2)在活动形式上,常规体育项目过分强调的是肢体上的单一活动,导致其形式上的枯燥性,缺少趣味性。户外拓展运动多样性、趣味性的活动形式是常规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也能够培养大学生各种兴趣和爱好,使其更乐于的接触他人与社会。

(3)在学习方式上,区别于常规体育项目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户外拓展运动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包括负面情绪,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去参与、发展、然后分析自己的切身体验、获得知识和感悟,从而实现超越过去的自己,展开与他人的合作等行为。

(4)在干预重点上,户外拓展运动干预强调行为的变化和情绪的体验这两点。区别于常规体育项目,户外拓展运动并不强调身体能力的储备与提升,而是以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增强凝聚力等为主要教学目标。正是因为户外拓展运动将体育和心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还能有效地塑造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4 结论

在严格实验控制下,以户外拓展运动这一运动疗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进行为期8周干预后,结果表明: 实验组被试在接受户外拓展运动训练后,手机依赖症量表(MPATS)得分和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静改变等方面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性差异。因此,科学的规律的户外拓展运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患者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并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敏佳.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分析[J].江苏高教,2010(1):154-155.

[2]陈彦君.手机依赖的研究进程与构想[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7):22-25.

[3]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1):77-80.

[4]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3):252-254.

[5]蔺雪莲,李丹.户外拓展训练走进普通高校体育必修课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107-108.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拓展课程;体育院校;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93-03

An Analysis of Feasibility of Setting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of Sports

HANG T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ese general universities, making the curriculum meets the students' actual requirem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of sports and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ort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outward bound course; universities of sports; feasibility

随着“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逐渐表现出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功能的单一化;体育教学过程只注重技术性;体育管理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体育教学只注意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忽视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也应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拓展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在我国方兴未艾,把拓展训练列入体育院校课程体系,不仅是对体育院校教学内容的丰富,而且也是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创新与探索,对体育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遭遇不幸,许多年轻缺乏经验的船员不幸遇难,只有少数船员得以生还,究其原因,竟是得益于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船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其后劳伦斯成立了一所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的船员为训练对象。这便是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

此后,这种新颖独特的训练模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船员扩大到军人、师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2 在普通高校开设拓展课程的意义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应“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新《纲要》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并将体育课的性质定位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并将课程目标体系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1]鉴于此种情况,我国多所高校都在尝试将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列入到教学课程中。

拓展运动项目蕴涵的特定功能与价值,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行动能力,充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稳定的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对培养其生理、心理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拓展课程的开设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

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向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它的引入将纠正以往只重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的缺撼,很好地弥补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符合新《纲要》精神。

2.2 拓展课程的开设为学校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课模式由于受到课堂和校园的局限,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大学生表示,自己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体育课枯燥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兴趣发展。拓展训练中包含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集体育、探险、旅游于一体,新颖刺激,神秘莫测,符合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都会所有帮助。

2.3 拓展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高校开展体育课程的第一要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拓展运动作为一种训练,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与普通体育课程相比,拓展训练更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普通体育课所不能比拟的特点。拓展运动通常在户外进行,很多训练都需要进行攀爬、跳跃等身体的基本行动,这就对学生的体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户外优美的环境和新鲜的空气对于长期缺乏与大自然接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调节学习和生活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拓展运动同样具备着一般性体育活动所能达到的强身健体的作用。[2]

2.4 拓展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观思想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己逐渐呈现出不能满足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缺陷,而拓展运动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拓展训练中大部分项目都是针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而设计的,尤其表现在对心理的考验上,如:独木桥、空中单杠、断桥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挑战极限,并超越极限。它采用实际操作的“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在不经意间,挖掘出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在活动中,学生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心理惰性,直面困难,磨练自己的毅力。在克服困难并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后,学生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们的自我潜能得以开发,他们将会以务实的精神去迎接社会挑战。与此同时,他们会正视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拥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其的社会化在其自我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以顺利实现。

2.5 拓展课程的开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代的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使学生受益终身,更要考虑到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需求。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拓展训练的众多项目中,有不少项目都是针对提高这两方面能力而设置的,如:破冰类项目、盲人方阵、海上逃生等。学生们在完成此类项目时,会强烈地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并会切身体会到在团队协作时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学生们会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这对于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拓展课程的开设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中有些项目是没有固定唯一的解决方法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想象,从而获得成功。

3 在体育院校开设拓展课程的特殊意义及优势

体育院校开设各种体育专业课程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将来能从事各种体育教学的体育人才,这就要求体育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既要考虑到体育课程的基础性,更要紧随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努力完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1 有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将拓展运动中的理念融入到常规体育教学中,使常规型的项目不再常规化,更具有时代特色,这就是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高校作为体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应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上紧跟时代潮流。

拓展运动中每个项目如同一个游戏,体育游戏早已成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学生具有多年从事体育运动的实践经历,很容易掌握拓展项目的布置和规则,能顺利地组织他人学习,并且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据不完全调查,社会上现有的拓展训练培训师中有很多是大学和中学的体育教师,很多体育教师在拓展学校做兼职培训师。[3]因此,体育院校应针对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专项特质,以自身的优势条件提前迈入拓展运动的教学与训练领域。

3.2 有利于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发与创新

拓展训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灵活多变,对培训师的领悟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体育院校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加之学生自身的运动经历带来的对运动项目独特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这些都为其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今后拓展项目的开发与创新提供了后备人才。

3.3 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体育院校的场地资源

拓展运动中不同的项目对场地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只需要平坦开阔,而有些则需要有专业设施。作为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体育院校的硬件设施是其他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各种类型的训练场,多种多样的训练器械,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修改,都十分便利快捷,并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标准。

4 体育院校开设拓展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拓展课程并不像一般的体育课程只是传授,它具有独特的引导和回顾过程。所谓引导,就是在学员完成项目过程中,给予学员适当的指引,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心理指导。学员在高空项目培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员度过心理难关,保证学员的心理安全,关键在于培训师的指引。这就要求培训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学课程普及,对培训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拓展训练具有独立的回顾时间。所谓的回顾过程就是将课本知识延伸到了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延伸到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这就对教授拓展课程的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就很难组织好学员进行有效回顾。

所以拓展师,或是从事拓展课程的体育教师,必须拥有专业且全面的拓展知识与运动技能。优秀的培训师应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和培训经历,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到安全保护的科学到位和培训效果的积极产生。为了能够向社会积极输送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培训师,体育高校应严把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在开设原有的各个体育专项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或是加强人文、管理等综合性知识方面的学习。

5 结 语

拓展训练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它将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集体参与意识与责任心的培养;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拓展课程是体育院校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新尝试,它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而且对为社会输送优资质的拓展培训师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邓维.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开展初探[J].新西部,2007,(16):246.

[2] 苏云志,王振.从人文视角对高校拓展运动教学价值的审视[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70-72.

[3] 吴秀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运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80-81.

[4] 李国岩.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4):48-49.

[5] 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26(5):110-113.

[6] 王文平,符灵荣,付朝琦,等.高校开展拓展运动可行性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7,72(5):117-119.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 青少年 素质拓展运动 开展价值

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是以科学育人为理念,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运用其特有的随意性、社会性、趣味性、灵活性、挑战性、开放性、自我教育性等特性,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展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并让其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的认识和教育,及时改正不良习惯,积极面对错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青少年再教育和补充教育,对社会建设和稳定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培训方式。培训的项目主要有高架绳网、攀岩、跳越、远足露营、攀岩速降、野外定向、户外生存、伞翼滑翔、游泳、跳水、扎筏、漂流等。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活动是将传统场地素质拓展培训融入大自然,并与生存体验相结合的,以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力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

二、青少年身心特点分析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Adolescence)。青少年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少年期生长特征。身体迅速长高是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量最明显的特征。第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从十一岁至十五岁,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的范围,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第三,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在人类认知或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加强辩证思维技能的训练,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少年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伦理道德观已开始形成,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而青年初期的伦理道德观则带有很大程度的成熟性。他们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伴之而来的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三、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分析

(一)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素质拓展运动是一项兼心理和身体为一体的运动,无论是攀爬类、越野类、集体协助类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有身体运动。所以,身体各部位都会在拓展运动中得到发展。如攀岩,这个项目就需要全身各小肌肉群的参与,在运动中那些平时没有锻炼到的肌肉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越野项目中,人体的心肺功能都受到了挑战,使得参与者心肺功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很多拓展项目中,人体的柔韧、灵敏、耐力等各个项目都会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拓展运动有助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连续的攀爬、奔跑、智力挑战、知识记忆、团队合作过程中,无时无刻都需要大脑分析和判断。

(二)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1.促进青少年认知发展。通过识别农具农作物、识别野生动植物、采摘野果、地图阅读、定向识别、指南针使用、观星象、地貌及水资源知识等相关项目可以丰富正在认知快速发展的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他们的阅历,为抽象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

2.促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拓展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为他们自觉完成任务创造了机会。团体性、新颖性等拓展运动让他们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等得到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促进青少年人格与正确的道德观的形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初步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事物。面对成功和失败都保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在拓展运动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敢袒露自我,真诚待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消除心理上的伤痛,积极调整心态,从而健全人格。

4.使青少年的毅志力更坚强。通过独木桥、梅花桩、有轨电车、铁甲战车、信任倒扑、生死电网、金字塔、托力接运等相关项目的训练,会使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拥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意志力。青少年体会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领悟成功带给自身的重要性,克服胆怯情绪和性格懦弱面,培养忍耐能力,感受成功带来的无穷乐趣。

5.促进青少年发现自我潜力。命题对白(思辨能力)、命题拼版(动手能力创造力)、独索、缅甸桥等相关项目的目的就在于激励人的斗志和勇气,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增强人的团队精神。青少年通过认识自我潜在的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人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根据青少年成长中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适当地开展素质拓展运动,对于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8)

一、我国素质拓展在高校中运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了拓展式的体育教学课程,即在设定的情境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使大学生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作用。2005年以来关于高校素质拓展应用的研究,主要是从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社会需要等角度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并从学校的经费、师资、场地及设施等角度进行论述,其结论主要为:高校完全具备开展拓展训练的条件。但是理论体系研究尚未完善,核心理论部分少有突破。如何将拓展训练在学生各类群体中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需要研究各类学生群体的身心特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二、素质拓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的研究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理论、现状、面临问题、课程内容改革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研究仍然比较欠缺,相关的研究起步较晚。(2)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的户外拓展,在体育竞技性、活动趣味性等方面的确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心的作用,其覆盖群体形式较为

单一,但对于班级干部、团学干部、应届毕业生等这些常见群体无法体现出针对性。(3)由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的“拓展训练”在大学中的开展形式终究不能完全照搬,比如野外生存训练等。如果高校能够按照不同群体的心理、年龄、需求等特征进行拓展训练,那么拓展训练在高校群体教育中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使不同群体学生真正受益,体会到拓展训练对其带来的巨大帮助。

三、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在高校实行以公共选修课、社团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等形式的拓展训练,并就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及社团联等组织中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及时梳理学生开展的这些拓展活动,使得高校学生拓展体系脉络清晰起来,功效达到最佳化。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下,我们需要在借鉴西方国家“拓展训练”在高校运用方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深入挖掘拓展训练的特征和规律,不断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拓展训练群体性理论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9)

拓展训练课程是一门与传统体育教学截然不同的新型体育课程,其主要是以培养个人的群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为主题,并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挑战性以及趣味性。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效果显著。如何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并且完成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再造过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应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在当时英国的商运队和舰艇屡屡遭受德国纳粹潜艇袭击的情况下。大量的水兵。船员丧生于大海,然而总有少数人能够在灾难中成功的自救或者坚持到援军的到来。人们慢慢的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那些体力最为强悍的人,而他们存活的关键是他们都有顽强的生存意识。之后从中得到启发,创立了一所生存训练学校,为了训练人们的求生本领。战争结束后,这种训练方式被保存下来,并扩展到管理学、心理学及成功学等诸多方面。

二、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分类

因为拓展体育运动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十分多样,涉及到室内与室外。.既有专业的像:场地练习,又有不拘一格的像:野外练习等形式。在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上有多种的分类方式。

1.根据拓展训练的练习场地分类

因为体育拓展训练在练习场的分类上既有室内的又有室外的。因此,可以把体育拓展训练区分为室内体育拓展运动、户外体育拓展运动以及专业场地体育拓展类。

1.1室内拓展运动

主要包括有破冰流程、信任背摔、牵手、团队建设解扣等等。因为它主要的运动场地是在室内。既可以在教室、体育馆、会议室等环境中进行。因此,组织手段十分的简便,而且安全也很有保障。而具体场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开展拓展运动的目的和人数。

1.2户外拓展运动

其主要包括野外生存、穿越丛林、漂流、定向越野等等。其主要是以室外活动为主。因户外的灵活性比室内大的多,而且不受任何场地、器材以及道具的限制。而且参与者可以非常直观的融入大自然,因而大受好评。然而其也有着一定的危险。它的安全系数相对来说就比较小了。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1.3专业场地拓展

主要包括断桥、天梯、空中单杠等等的活动项目。它主要是在专业的拓展体育场地内进行。其与其他拓展运动相比,更具有激发参与者潜力的能力,它能够有条理的进行,是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的体育拓展训练,与其他训练相比更加容易达到所锻炼的目的。但因为它的投资相对较大,危险系数也相对较高,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很多的拓展运动一起开展,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体育拓展训练目的。

2.根据拓展训练的目的进行分类

而拓展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区别在于:它更能彰显其目的性。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个人潜力。也可以更好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拓展体育训练的任务和目的可分为激发潜能类以及熔炼团队类。[3]

2.1个人潜能类。主要包括断桥、单杠、独木桥等,它是通过给予受训者不同的身体体验来产生强烈的刺激参与者,并达到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例如:如果我们要培训参与者的勇敢和顽强精神,那么可以用断桥来进行锻炼。

2.2熔炼团队类。其主要包括过河、求生、信任背摔等等项目。因为团队项目多有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因此对于改善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参与团体的集体精神以及凝聚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校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1.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有促进和改善作用。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上以学生为辅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始终没有很大改变。而传统教育与拓展训练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2.拓展训练的引进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本质就是要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力并要对社会长远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全体学生,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拓展训练的特点是"先行后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将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帮助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拓展训练的拥有激发学生潜能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从而拓展训练给了学生一个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去处。

4.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从小他们就受到了像公主,王子般的待遇,从小娇惯和纵容惯了。这也使他们养成了任性、孤立、自私、没有爱心等等的不良习惯。而通过拓展训练,学生可以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与同伴间相互关爱和信任。这些都对于学生的良好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一件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都能让学生受益良多。他们能在团队中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胜利喜悦,失败的伤痛,分享快乐同时体会辛酸,。在这种特殊的气氛中每一个学生都更加容易敞开心扉。建立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5.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培训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高是现代化人才的基础,心理素质完善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拓展训练对人才就像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训练场,挑战自我。从而塑造果断、冷静、坚韧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所以,参加体育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拓展运动心得体会篇(10)

二、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需求现状

1.大学生参加体能拓展训练的目的

体能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从而激发出其认知内驱力、情绪情感、意志力和自我价值感。培训前负责人只需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在项目训练过程中,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顺利完成训练项目,体验团队的伟大力量,获得自我教育体验感。

通过体能拓展训练目的问卷调查(见表1),学员素质各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2.大学生参加体能拓展训练的项目

(1)传统革命教育:当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大学生如何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如何做好为人民服务?如何创新创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现当代大学生新风貌,已经显得尤为重要。这系列活动目的是传承革命先烈传统,弘扬党的先进性,共建和谐社会。通过红色革命教育,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大学生学会理解与支持,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在一个大家庭中和谐成长,不断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2)团队凝聚力:团队意识(Consciousness)、团队沟通(Communication)、团队协调(Correspond)、团队信任(Credit)、团队整合(Conformity)、团队合作(Cooperation)、团队统御(Control),按照团队建设7C培训体系的要求,全面选取场地、项目和器械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项目特征:首先通过社团内训的形式,让学员认识团队建设的策略与沟通协作技巧,提高团队凝聚力;其次利用校园比赛的平台,让学员了解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使学员深刻体会良性沟通对团队的重大意义;最后策划团队发展目标,建立团队中的信任度,凝聚团队共识,使团队成员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挖掘个人潜能,打造团队高效成绩。

(3)野外拓展:根据野外拓展训练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则,利用大学校园的场地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有趣游戏、身体的磨砺等亲身感受的方式予以表述和体现,通过培训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员在解决问题、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体验“磨练意志、开发潜能、熔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真正内涵。因此,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4)娱乐休闲:所有项目以体验活动为先导,根据各人的性格特点来组织分工,合理优化地分配资源,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能把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变成现实。其目的是引发每个学员的认知、情感、意志和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操作、交流、评价和总结,使训练变得更加充实而丰富。学习体验是这类训练过程最核心的部分,并非体育加娱乐,也不是魔鬼训练,而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打破常规,审美体验、产生新的意义。

(5)新型健身:通过设置挑战场景,安排挑战项目,组织感悟分享,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心理素质考验;在拓展挑战中,激发自身潜能;在团队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认识,不仅能够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挑战后的感悟,举一反三地定位了人生,理顺了追求,从而少一些狂热,多一些冷静;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智;少一些骄燥,多一些沉稳,懂得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排解学习上的压力,弱化情感上毫Γ释放就业上的压力,真正成为知识结构丰富、心理素质优越、实践能力强硬、团队精神向上的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3.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程序

社团的宗旨是:以兴趣促学习,以爱好促发展、以体能促成长。社团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下设技术部、组织部、秘书部、纪检部、外联部、财务部、宣传部等七个部门。社团定期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以及表演等活动。

社团体能拓展训练的主要环节:

第一步:体验。这种体验是对自己体能的初始判断,即体能拓展训练过程的基础。学员投入某一项体能活动,并以观察判断、制定运动处方、自我体质测试和行动计划执行等形式进行。

第二步:分享。初始体能拓展训练体验以后,要求参加者根据自己的体能体验,进行自我体能评价,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心理感受和体能变化规律。关键是把这些分享经验结合起来。与其它人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

第三步:整合。根据逻缉程序“集思广益―确立领导―完善方案―明确分工―认真实施―集思广益”,就是要从体能拓展训练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并归纳提取出规律。再用权益整合的方式帮助学员进一步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完善自我,壮大团队力量。

第四步:应用。就是策划如何将这些在体能拓展体验应用在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一种学习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学员可以循环学习体验、不断进步,在大学社团的内部成长发展,最终提升社团的社会服务价值。

三、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案例分析

1.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组织

以临沂大学创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运动会为例,红运会成立了高校运动竞赛专门委员会,得到省体育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拨款,还得到社会10余家企业冠名赞助。大学生红运动会按照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服务的程序,共选拔本校社团骨干志愿者500余人;邀请全国16个省、42所高校共计574人参加,其中运动员439人,教练、领队和随行人员135人,裁判185名。另外,还有来自14所高校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等300余人的观摩团队也参加了本次运动会。本校所有社团成员全部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重新划分观众服务、赛场服务、礼仪服务、交通服务、安全保卫等9个工作组,卫生清洁、信息联络、主席台服务等16个具体工作项目。自第一届大学生红运会之后,每年我校红运会期间,社团成员重新组合形成红旗方队、开幕式表演队、各参赛代表队、文明宣传队、火炬传递队等专项志愿者服务团队和体能训练实践团队,进行大力宣传和号召,吸引社会观众、啦啦队、观看学生人数超过3万人次。

2.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实践

临沂大学大学生红色运动会,每年一届,从比赛形式、比赛内容到比赛的奖励都不同于传统的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形式以传统田径比赛形式为主,拓展训练体验为辅,以时间、距离和团体成绩为最终获胜积分,进行证书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项目共12个大项,15个小项,其中男子项目6项:鸡毛信(定向越野)、4×25米竞速(四渡赤水)、80米竞速(救伤员)、100米竞速(战地通讯兵)、100米竞速(红军过草地)、200米竞速(英雄炸碉堡),女子项目5项:鸡毛信(定向越野)、4×25米竞速(四渡赤水)、80米竞速(救伤员)、100米竞速(六姐妹保军需)、80米竞速(沂蒙姐妹抢丰收),集体项目4项3000米竞速(艰苦长征路)、80米竞速(女子火线桥)、4×100米竞速(送军粮)、8×400米竞速(攻上孟良崮)。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运动会项目与当地革命文化传统有关,如“女子火线桥”就是来源于沂蒙人民支援前线的故事。如“100米挑担竞速”被称为“红军的扁担”。所创设的红色运动项目与现行的体育活动项目有区别又有联系,既让大学生体验了历史,又让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体能拓展以革命传统教育类为先,形成了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模式,其实训规模根据场地情况和参与人数灵活掌握,场地可大可小,室内室外均可,训练器材相对简单、成本较为低廉,这也正体现了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能拓展训练与组织的新颖性与灵活性。大学生体能拓展以传统革命教育形式开展,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能拓展的兴趣,不仅直接增强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如艰苦长征路、送军粮、救伤员等红色运动项目体现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女子火线前架桥、红军过草地、鸡毛信、六姐妹保军需、攻上孟良崮、沂蒙姐妹抢丰收、英雄炸碉堡、四渡赤水、战地通讯兵等竞赛项目,既让学生体验了历史,又让大家进一步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效果

高校大学生社团体能拓展训练与实践,是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通过大学生体能拓展搭建平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开展。高校要依据自身优势整合体育资源,与社区、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联合,将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在群众中推广普及,将革命传统运动项目纳入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和社区体育,不仅丰富其体育活动内容又能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建立革命传统体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体能拓展训练基地”对社会开放,通过革命传统运动项目培养团队凝聚力,增强学生野外体能拓展训练的认识和体验,开创新型健身运动项目的新形式,拓宽娱乐休闲项目的新领域,实现革命精神与新风貌。

四、结束语

1.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整合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组织与实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整合了高校校园资源和大学生人力资源,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和能力体系,提高了大W生的综合素质。

2.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体能拓展训练与组织,培养了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人生观,从活动中展现出服从领导、自我管理及互助合作与团体协作个人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有助于其成长为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3.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有利于毕业生职业规划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体能拓展训练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体能拓展实践计划”要求高校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体能拓展组织实施中来。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村支书工作报告 下一篇: 转正述职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