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27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1)

分类号B848.9

1问题提出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社会,适应还意味着随社会进步、生活节奏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改变自身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实[1]。

当前对适应的概念、结构成分、测量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不同受教育阶段青少年群体适应的研究。如王永丽、林崇德等人的“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社会生活适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聂衍刚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比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要好,高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初中学生[3]。这些关于适应的研究,涉及某一受教育阶段的青少年群体的研究居多,缺少跨越整个青少年期、涉及不同地域青少年的综合性研究。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适应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有关青少年适应的概念、结构和机制的研究。如陈建文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社会适应的内容主要是人际适应,结构包括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4]。陈君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中,将学校适应分为生活环境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情绪状态四个方面[5]。黄希庭等人为社会适应就是人格适应,社会适应性是指人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6]。陈建文、王滔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贾晓波在“心理适应和本质与机制”中指出了适应的概念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角度做出解释[7]。这些研究更多地针对心理适应结构的某一种或某些成分的研究,如社会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缺乏对心理适应整体的、系统的结构研究,因而无法全面了解青少年的适应特点。

鉴于此,我国学者在心理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1,8,9]。并认为适应是心理健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心理健康者的特征。而且从心理健康素质的角度重新厘定了青少年适应的结构,将适应分为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六个方面[1],并编制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10]。本研究即以适应内涵及测量维度研究的新视角,以全国各地、处于不同受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为对象,对青少年适应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析我国青少年群体适应的年龄变化特点。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不同行政区域所属的23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51399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以同时满足年级、性别、专业、家庭来源、家庭收入、学校性质等15个背景变量为标准进行严格筛选,获得有效样本44063(有效率85.70%)例。其中男性21245(48.20%)人,女性22818(51.80%)人;来自城市20569(46.70%)人,农村23494(53.30%)人;重点学校15737(35.70%)人,一般学校28326(64.30%)人;独生子女19626(44.50%)人,非独生子女24437(55.50%)人。平均年龄为15.39±2.74岁。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如表1所示。

2.2调查工具

采用张大均、江琦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该量表共22个条目,包含6个维度,即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其中生理适应主要考察个体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情绪适应主要考察个体由情绪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人际适应主要考察个体由人际关系变化引起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状态。学习适应主要考察个体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社会适应主要考察个体由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生活适应主要考察个体由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量表条目采取4级评定,各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其中“完全符合”为4分,“比较符合”为3分,“不太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各维度的条目得分相加,取其平均数为维度分;适应得分为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后计算出的平均数。得分越低,越容易因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适应状况越差,得分越高,越容易适应环境及身心变化,适应状况越好。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3,分量表α系数在可接受范围之内[10]。

2.3数据整理与分析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3结果

3.1青少年适应状况整体特点

对参加调查的44063名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2.97,标准差为0.40,平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2.968~2.976。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偏度值为-0.061,峰度值为0.002,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青少年适应的得分分布和数据变异情况,将适应水平分为三个等级(M±2SD)。结果显示,有863名青少年得分低于2.18(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2.00%,有1118名青少年得分高于3.77(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2.50%,有42082名青少年的得分在2.18~3.77之间,占调查总人数的95.50%。

3.2不同年级青少年适应状况的特点

对不同年级青少年适应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适应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初中阶段最高,高中阶段下降至最低,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结果如表3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156.04,p

3.3不同年级青少年适应各维度的特点

3.3.1不同年级青少年生理适应的特点

青少年生理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3.056,标准差为0.644,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3.050~3.062。不同年级青少年生理适应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初中、高中阶段生理适应较高,大学阶段下降明显,结果如表4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8.64,p

3.3.2不同年级青少年情绪适应的特点

青少年情绪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3.045,标准差为0.512,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3.040~3.050。对不同年级青少年情绪适应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初中阶段情绪适应最高,高中阶段下降至最低,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结果如表5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26.34,p

3.3.3不同年级青少年人际适应的特点

青少年人际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2.934,标准差为0.555,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2.929~2.939。对不同年级青少年人际适应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人际适应最高,初中、高中不断下降,大学阶段回升,结果如表6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121.93,p

3.3.4不同年级青少年学习适应的特点

青少年学习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2.922,标准差为0.596,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2.916~2.927。对不同年级青少年学习适应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习适应最高,初中、高中阶段不断下降,大学阶段回升,结果如表7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334.44,p

3.3.5不同年级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特点

青少年社会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3.000,标准差为0.575,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2.995~3.005。对不同年级青少年社会适应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社会适应最高,初中、高中不断下降,大学阶段逐渐平稳,结果如表8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8.39,p

3.3.6不同年级青少年生活适应的特点

青少年生活适应得分的平均数为2.854,标准差为0.630,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2.848~2.860。对不同年级青少年生活适应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生活适应最高,初中、高中不断下降,大学阶段回升,结果如表9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47)=182.82,p

4讨论

4.1青少年适应的一般状况

在对44063名青少年适应得分的描述性统计中发现,青少年的适应得分在1~4之间,平均分为2.97,分数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得分在两个标准差以外的仅占4.5%。其中有863名青少年得分低于2.18,占调查总人数的2.0%;有1118名青少年得分高于3.77,占调查总人数的2.5%;有42082名青少年得分在2.18~3.77之间,占调查总人数的95.5%。反映出我国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教育及社会大环境的培养过程中,对生理变化、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学习活动变化、社会和生活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4.2各年级青少年适应和适应各维度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的适应在小学五年级较高,从初中阶段开始呈下降趋势,高中阶段继续下降,到大学又逐渐回升。这一变化趋势也表现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维度上。根据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似乎应该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应状况将得到不断的发展。而本研究结果却出现了初中、高中阶段适应状况相对较低,而小学五年级和大学阶段却相对较高的趋势。分析其原因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生活与学习相对都较简单,矛盾不多,压力不大,心理冲突较少,所以其适应状况自我感受良好。而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巨大的生理变化通常会导致心理困惑和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如他们都面临中考与高考的升学压力,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得他们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各种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到了大学阶段,尽管其生活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经历地各种事件有所增加,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还会不断产生,但这时他们生理和心理相对已经成熟,能够更多的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各种问题,所以其心理适应状况相对较强。从这里可以看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适应与大学生的适应,不是在同一水平的适应。也就是说,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适应只是低水平的适应,而大学生的适应才是高水平的适应。

在生理适应这个维度上,我国青少年适应状况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较高,大学阶段下降至最低。分析其原因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已处于青春前期,但并未出现明显的生理变化,初中阶段正处在青春期,家庭与学校开始注重青春期教育,使得这一阶段青少年对于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因而其适应性增高。而高中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重心是学习,沉重的学习压力限制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机会,从而使家长忽略了对他们继续进行青春期教育。由于本次测验中所收集的大学生的数据大多分布在大学一年级,其他年级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这一结果可能更多的反映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适应特点。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大学生虽然生理心理发育均处于相对成熟阶段,但由于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较以前更广泛,并开始经历各种角色的转换。因而比较注重外在形象,从而造成了许多与其有关的心理困扰。

5结论

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从总体上,我国青少年的适应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

(2)我国青少年适应及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等各维度得分表现为小学五年级适应水平较高,从初中阶段开始呈下降趋势,高中阶段继续下降,到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生理适应维度得分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较高,大学阶段下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 马惠霞. 论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67~571

2 王永丽, 林崇德, 余国良. 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1(1): 108~114

3 聂衍刚.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5

4 陈建文.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1

5 陈君.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咸宁学院学报, 2006, 1: 94~97

6 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7 贾晓波. 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9~23

8 梁宝勇.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77~581

9 张大均, 冯正直.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82~585

10 张大均, 江琦.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2): 81~84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ATION ABILITY IN ADOLESCENT IN CHINA

Zhu Zhaohong, Shen Deli

(Academy of Psychololgy and Behavior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93-03

Results Analysis on Ver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bility of First Fire Technical Personnel in Yunnan Province//Wei Zhenhua,Yan Lianyu,Luo Jiwu,Wang Jiachun,Li Shiyou,Yang Fang

Abstract Statistic analysis on the first building fireman occupation skill apprais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echnical personnel of the fire construction and the fire technical service enterprise in 2012. Number, average scor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pass rate of all level score interv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ge, gender were calculated, and rankings were arranged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cor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ge and gender showed that the basic knowledge examination score of 2889 examine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skill examination score, the examinees of hig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young-middle-aged obtained bette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d average score and pass rate of female examinee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examinee.

Key words fireman; fire technical personnel; occupation skill

2012年,云南省共有4批共3371人次消防施工企业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参加了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考试,共有3086人参加了技能考试,其中2989名考生(其中初级1863人、中级1126人)取得了两项成绩。这是云南自开展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首批建筑消防施工企业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生。这些考生大多数没有参加基础知识培训,绝大多数考生参加了2天左右的技能培训。结合考生基本情况,对这2989名考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为用人单位选聘和培养消防员及相关培训机构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考生学历、年龄、性别、生源地和考试成绩等基本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2989名考生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等项目,计算不同学历、年龄、性别考生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分析考生考试成绩与学历、年龄、性别等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考生的考试成绩整体情况见表1、表2。考生的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及考试成绩见表3~表5。

2.2 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初级消防员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技能考试成绩平均分、基础知识考试合格率、技能考试合格率、综合成绩合格率均高于中级消防员考试的相应项目;而两个等级考试的优秀率相当。

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消防员基础知识考试分数主要集中在[80,90)、[70,80)、[60,70)3个分数段,人数比例分别为26.3%、24.2%、20.2%,技能考试分数主要集中在[80,90)、[70,80)、[60,70)3个分数段,人数比例分别为25.2%、35.4%、20.4%;中级消防员基础知识考试分数在5个分数段分布较为均匀,人数比例分别为17.2%、24.6%、20.9%、18.6%、18.7%,而技能知识考试分数主要集中在[80,90)、[70,80)、[60,70)3个分数段,人数比例分别为24.2%、29.5%、21%。整体上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考试成绩略好于技能考试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初级、中级消防员各学历层次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为专科>本科>中专>高中>初中>职高>技校>硕士>博士,专科和本科学历的考生达到62%以上。消防施工企业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整体上高于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从考试结果看,本科、硕士学历考生在基础知识考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本科、专科、职高学历考生在技能考试方面取得较高的成绩。

从考生年龄结构来看,初级消防员考生平均年龄29岁,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年龄最小的考生仅17岁。中级消防员考生平均年龄35岁,年龄最大的考生68岁,年龄最小的考生仅20岁。从表4可以看出,初级消防员考生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2个年龄阶段,达总人数的85.5%;而中级消防员考生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阶段,达总人数的93.4%。从各年龄段考生的平均成绩来看,初级考试考生基础知识考试平均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6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

从考生的性别结构来看,消防施工企业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仍然以男性为主,但女性从业人员的比例较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在初、中级消防员考试中,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这种成绩分布与2011年的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类似。

3 结论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3)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4)

我们都知道,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毕业阶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这个阶段,既要回顾总结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也要为学生进入初中的数学学习做好相关的衔接教学。而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通过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这个教学环节来完成。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如何开展呢?我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系统梳理小学数学知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应用计算逐渐向学生传授。由此可知数学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由于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高阶段,因而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涉及小学数学的各年级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也是一个需要反复吸收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既是一个回顾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数学能力的过程。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零碎的、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一些数学规律,了解到一些解题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举例而言,教师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讲授分数应用题,要透过一题而总结一类应用题的解法。一道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有关分数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教会学生寻找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二者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系统地教授数学方法的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或者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这些方法都很实用。

二、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渗透,题海战术基本上已经被抛弃。实际上,对于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题目的练习。数学学科非常灵活,千变万化,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种的考察方法。因此,虽然现在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可以少做数学练习。只不过,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做数学练习,而是优化数学练习,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准备,因为不是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成为典型问题的。为此,进行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一,进行选题。选题是首要步骤,不可随意。一般而言,典型问题要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在考察某个数学知识点方面具有代表性;另一个是相对综合,可以将几个知识点加以串联。其二,筛选易错题。易错题的特征是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出错,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里有学生的盲点,所以这类问题也属于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易错题的有效方法是对错题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彻底消除知识盲点为之。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测验中加入这些易错题,以考察学生是否真的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点。其三,挑选灵活多变题。灵活多变题的特征是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在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讲解中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找出这些问题的真面目。典型例题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温习,巩固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典型题目集。

三、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差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尤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学生们对数学的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因此,以往在日常教学中采取的统一授课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当然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的环节中,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布置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对于那些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稍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以拓展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该重点抓住对他们的知识性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对于那些后进生而言,不仅要在知识上进行补课,也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补课。要时常督促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也要开化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对学生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旦抓住了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以上三个策略能够使得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5)

1、我省此次《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是什么?

2014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2016年3月,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进度安排等。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制订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为贯彻落实上述有关文件精神,2016年底省教育厅即成立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改革方案研制组,先后多次深入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进行广泛调研,全方位听取关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他省市的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最终经厅务会研究批准并上报教育部备案通过后正式印发。

2、《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实施意见》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普职招生比例更合理。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二是入学机会更公平。进一步完善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招生录取更科学。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不再“唯分是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等。

3、本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此次中考改革是在基本延续我省现行中考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4、改革后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范围和考试方式怎么确定?

(1)关于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关于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关于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怎样呈现?

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6、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怎样组织和安排?

(1)关于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2)关于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7、这次改革对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新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我省此次改革方案中,一是明确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二是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我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8、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高中学校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中考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中考成绩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计分科目及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7级初中学生(即2019年考试)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18级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从2019级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根据录取学校招生计划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9、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制定?

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10、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来。从2017年起,我省取消了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11、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此次改革我省首次提出,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12、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13、这次中考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哪一个年级开始?

本《实施意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4、这次中考改革对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发生跨省异动等考生有什么规定?

《实施意见》也考虑到这一群体,明确提出:一是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二是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我省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经转入学校审核认定后,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从我省转出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15、请最后概括介绍我省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中考方案的主要变化。

由于我省从2015年起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实施中考改革实验,因此我省现行的中考方案基本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的总体要求,为了顺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省本次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方案相比,做了适当调整,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变化:

变化之一,升学计分科目增加了生物和地理两科(总科目由8科增加至10科)。2017级初一学生参加中考时,生物和地理两科分别以30分(即总分的30%)计入中考录取总分。到2019级,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分值提高至50分。

将生物、地理两科学业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目的:一是生物、地理两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即将的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生物、地理两科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科目(即6选3科目),是供学生选择的高考录取计分科目,中考时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有利于初高中课程学习以及中考与高考的有效衔接;二是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和地理两科的学习,夯实初中学生各学科的共同基础。

变化之二,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

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不同潜质学生升学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6)

六年级的数学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概括复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复习时知识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因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首先制定有效而合理的计划来指导自己复习、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框架,从而进行强化训练,将知识点运用到考试做题中,反过来再深入理解整个知识体系,最后便是要及时纠错,重视错题的价值,温故而知新。

1、六年级数学复习的策略总结

1.1 制定复习计划,按部就班

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制定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第一步。复习计划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能引导学生在数学复习过程中保证正确的方向。

复习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复习时间以及知识的结构、数量等各个因素。教师要灵活掌握复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适度的调整甚至变更。计划总体分为四个复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前两个阶段时间大致为4月中下旬,一般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第三阶段是知识的强化训练,第四阶段是查漏补缺。后两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有时也会同步进行,持续时间大致为半个月。

复习计划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四个阶段也是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在复习中除了要完成各部分的复习任务之外,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实现复习的自然过渡,提高复习的效率。

1.2 巩固基础知识,走好第一步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学生数学复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只有掌握基础,才有可能进一步前进,去挑战高分甚至满分。因此,复习策略的第二步就是要巩固基础知识,打好基础。

在巩固基础知识阶段,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的理解。小学数学中,对一些基本概念不仅要背下,还要理解。例如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数的整除的概念等,给定一个数要学会对其明确的分类。在复习中,要督导学生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能不懂装懂。二是基本计算能力的掌握。六年级的数学复习免不了要进行大量训练,因此基本的计算能力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锻炼计算能力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细心程度,保证简单的加减乘除实现零失误。

1.3 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建立知识架构

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融通、彼此联系的。这种联系又分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这两种联系,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建立起知识架构。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概念,他们之间可能是从属的关系,也可能是交叉的关系,学生要知道自然数和零都是正整数;又比如一些简单的运算题,学生可以运用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来进行运算,运算律的使用便取决于运算公式中数与数之间的联系,简单的例题如(24+27)+(16+3)=?,此时便可以运用结合律来求解,将运算公式化为:(24+16)+(27+3),转化的依据便是24与16的联系,27与3的联系,从而简化运算。

1.4 强化训练,深入理解

训练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深入理解知识,甚至探索出知识点中隐含的某些要点,从而对知识的掌握做到游刃有余。

在强化训练阶段,要精选题型,强化知识点。首先,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便是课本中的例题。很多考试题就是对课本例题的变形或深入。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练十四中的第2题,“李平家用600kg稻谷碾出420kg大米。他家稻谷的出米率是多少?”该题考查的便是实际应用中比值的算法,归根到底是对商数、分数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数化简运算。在考试中就会出一些对分式进行化简或者转化成百分比的计算。因此要深入研究例题,掌握其出题目的,考查的知识点,还要总结该题型的做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次,便是对课外练习题的训练,在课外练习题的选择上,应把重点放在中低难度的题型上,对于难度偏高的题型要进行适度训练,尤其在临近考试的最后阶段,便应该放弃对高难度题型的训练。

1.5 及时纠错,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顾名思义就是发现原来的遗漏,弥补原有的缺点。在数学复习中查漏补缺是最后一道关卡。也是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一步。

在每次测试或考试结束后,都要进行详细的解析,矫正答案,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记忆自己不熟悉或者遗漏的知识点,从而实现知识的强化,做题能力的提高。

查漏补缺最重要的是做题之后,要善于总结自己出错的原因,探索该题型的知识规律,增加自己的做题经验,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类问题上犯错。例如一个六年级解方程的练习题,3.5X+1.8=12.3,该题便是借方程的形式考查四则混合运算,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做错了,要总结出原因,是马虎、粗心还是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不牢固,然后对症下药,强化记忆,从而掌握该题型,不在此问题上重复出错,进而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2、总结

总而言之,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老师既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强调并帮助培养学生自己的系统复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对数学复习有热情、有自信、有策略、有成绩。在知识的掌握上做到游刃有余,在训练的强化上做到查漏补缺,在最后的测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7)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8)

我市201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第一批划线工作顺利完成。今年各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高、职高、技工学校)的最低录取标准(分数线)根据各学校的招生计划、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六科原始总分、单科等级、初二生物与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评价等级等条件划定。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依照志愿顺序”。

录取学校分数线的高低与学校招生计划、考生报考人数、考生填报志愿情况、考生的成绩等因素密切相关。各学校招收的普通生和指标生,均按1:1的比例出档。

省一级公办普高录取的考生五科文化课单科等级均为C+以上(含C+),体育单科等级为C以上(含C)。第一批录取学校中,省一级学校所录取的考生综合表现评价等级须在B以上(含B)。

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则按“同分比较原则”录取优先者,比较顺序如下:

(1)生物与地理(合卷)分数高的优先录取

(2)综合表现评价等级高的优先录取

(3)语、数、外三科总分高的优先录取

我市今年中考中招的主要特点

我市今年中考中招有以下特点:

一是深圳中学等22所学校开展自主招生,其中深大附中首次进行“631”模式录取,选拔培养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模式取得新进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中有进。

二是优质普高指标生分配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生分配比例达到50%,参加指标生分配的高中学校增加到47所,安排指标生计划达16767个。

三是中考总分平均分有所提高。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显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水平居于全省前列,这也一定程度在中考成绩反映出来,今年全市中考总分平均分较去年提高3分以上,高分段人数较去年明显增加。

四是普高和职高招生比例更趋合理。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职升学通道打通,优质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考生家长选择更加理性务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均提出“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要求普职比大体相当(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规模约为5:5)”。我市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约6:4,基本符合上级要求和深圳实际。

五是保障符合条件考生就读需求。今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计划7.84万人,符合划线录取条件考生7.83万人。根据高中阶段学位需求情况,市、区教育部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努力挖潜,保障符合条件考生就读需求。各批次录取结束后,因志愿填报不合理,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可于8月1-2日在深圳招考网补报志愿,参加相关学校扩招补录,增加录取机会。

各批次录取结束后的第二天可上网查询录取结果

按我市中招工作安排,第一批学校于7月16日至17日录取,第二批学校于7月18日至19日录取,列为第三批的部、省属(含跨市)中职类学校于7月20日至29日由省招办组织录取。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9)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年学习Flash软件,200*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一年级段考数学总结篇(10)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以考查在校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规模最大、涉及学生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强的标准化考试。其先后经历了几次题型调整:首先是在1997年,添加了“简短回答问题”、“短句翻译”、“复合式听写”等题型。2005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试行方案,并开始在部分院校进行试点,于2007年1月开始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进行了题型及计分体制的巨大变革,由以前的百分制变成了710分总分制。首先,增大了听力题型的比重,由20%增加到了35%,其中增加了长对话题型,把原有的选考项段落理解和复合式听写变成了必考项;减少了深度阅读的比重,由40%降到了35%,增加了快速阅读题型,以典型的任务型阅读几种题型进行考查,即判断正误,多项选择,理解填空,简短回答问题及英译汉。2013年8月14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宣布,自2013年12月起,四六级考试题型再次调整:变听力部分的复合式听写为单词、短语听写,变快速阅读题型为阅读理解信息匹配,去掉完形填空题型,变短句翻译为段落汉译英,考试时间由一贯的120分钟延长至130钟。

在2013年12月四六级考试结束之后,笔者就所带六级强化班学生对此次考试新题型的适应度及难易度对比做了一次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整教学策略及改善题型处理技巧,更好地指导后期的教学,适应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试验设计和实施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人,全部为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具有较深厚的英语语言基础,先后经历了2013年6月的旧题型测试和2013年12月的新题型的测试。问卷从学生民族、籍贯、性别三个维度对新题型的难易度分别进行了调查,作答时间为考试结束的第三天,学生对新题型印象深刻,对新旧题型的变化感触最清晰,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新题型适应度调查问卷结论

1.学生对新题型考试的总体印象

从上面可以看出,学生中有86人认为此次考试有点难,占总人数的43%;54人认为难度一般,占27%;52人认为非常难,占26%,此三项之和占总人数的96%;只有1人认为非常容易,仅占0.5%。因此,总体来说,学生普遍认为此次考试比较难。

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籍贯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性别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2.学生对新题型改革中三个新增加题型的适应度分析

(1)学生对新题型中听力部分sectionC(单词和短语听写填空)的总体印象

从上面可以看出,学生中有93人认为此项考题有点难,占总人数的46.5%;72人认为非常难,占36%,两项合计占总人数的82.5%;只有6人认为容易,占3%;0人认为非常容易。因此,总体来说,学生认为此题型难度较大。

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籍贯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性别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2)学生对新题型中阅读部分sectionB(阅读段落与信息对应填空)的总体印象

从上面可以看出,学生中有94人认为此题型难度一般,占总人数的47%;71人认为有点难,占35.5%,两项合计占总人数的82.5%;只有4人认为非常容易,占2%。因此,总体来说,学生认为此题型难度中等偏难。

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籍贯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性别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3) 学生对新题型中翻译部分(段落汉译英) 的总体印象

从上面可以看出,学生中有72人认为此题型难度一般,占总人数的36%;69人认为有点难,占34.5%;43人认为非常难,占总人数的21.5%,此三项合计占总人数的92%;只有1人认为非常容易,占0.5%。因此,总体来说,学生认为此题型偏难。

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籍贯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不同性别学生的分项结论如下:

四、结语

2013年的新题型的调整,整体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新调整的三个题型,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听、读、译能力的综合要求。对于不同民族、不同籍贯、不同性别的学生,新题型难易度程度略有差异。其中,汉族学生明显较少数民族学生占优势,中部和东部省份学生普遍较西部学生占优势,男生和女生差别不是太明显,体现了民族院校学生在语言基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理念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由此,民族院校学生在题型适应和对应语言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调整说明[S].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13.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教育部办公厅,2007.

上一篇: 活动工作思路 下一篇: 媒体营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