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小实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5:59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1)

1.编选意图和整体设计特点

小学科学的科教版教材共有8册,从小学生读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每个学期学习一册,其中的实验内容多数是相对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科学实验用工具的操作技巧。

总体来看,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各个年级的教材实验内容有着不同的趋向性:三年级的实验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技巧;四年级的实验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拟定科学调查方案的技巧;五年级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科学解释某一科学实验现象,会建立科学模型,对已有的实验结果提出质疑;六年级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之前能够进行一定的结果预测,并进行一定的拓展性实验,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的内容是从物质开始,到生命,最后涉及到地球和宇宙,是从浅到深的顺序。具体的实验数量四个年级基本相同,三年级和六年级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三年级刚刚接触,六年级的实验内容比较难。

2.实验内容编选特点

(1)以科学主题为中心。科教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设计基本上都是以科学主题为中心,实验内容包括一共32个主题,如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四年级下册的电、五年级上册的光、六年级下册的宇宙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物质、生命以及地球和宇宙。

(2)三个科学知识模块。物质世界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非常神奇,小学生能够从物体、材料、物质三个层次探究科学的奥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物体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从身边的材料开始认识,比较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探究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如何分离食盐和水、探究阳光下影子的形状等等。物质世界这部分的教学对于整个小学科学实验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能量。另外,生命世界这部分的实验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地球和宇宙这部分则是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组成、历史。

3.教学活动建议

物质世界的部分,要让学生领会到生活中种种令人惊奇的现象。例如,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属于何种类型;生命世界的部分,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世界,到校园中辨别不同的植物动物;地球和宇宙的部分,要让小学生在概念中有地球的完整印象,如观看世界地图、讨论不同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等等。

二、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的教学功能

1.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教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完全遵照了《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技能、探究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了解不同阶段需要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实验活动中,教学方式一改从前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加入到科学实验的探究中。整个教材的编选,都能表现出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目标。

2.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

学生们想要获取科学知识,就要进行科学探究,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际实验、收集科学依据、科学性的解释、结果反思和表达交流。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从而,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内容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杠杆原理的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引进情境教学模式,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科学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探究的整个流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2)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在原有“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平台上,构建一种新的学习平台。打破过去课堂教学专制、被动、封闭和单一的弊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民主、自主、开放和多元,与相关学科协调。“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新课标)现在小学科学现状是,专职教师较少,大多是有语文、数学、劳技、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兼任,这种现象看似对科学教学是不利的,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对科学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是有一定好处的。在此,就以小学《科学》和《劳动技术》整合为例,浅谈学科整合、资源共享的好处。

当下,不少学校的老师在《科学》和《劳动技术》教学中,心有余而“料”不足。科学课缺观察样本,少实践活动,背实验操作。劳技教育缺材料制作、无实践基地,走过场,殊不知这两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独特载体。而在校园以种养丰富绿化,开辟校园种养殖科研小基地,能有效提供给学生劳动实践与科学实验既便捷又安全的活动场所,可随时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科技实践活动,感受、了解生命的产生、成长、发展过程。

小学《科学》与《劳动技术》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不少内容上又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挖掘两门学科中种植、养殖的共性资源,开辟校园种植、养殖小基地,建立班级种养殖科研小基地,让《科学》与《劳动技术》通过种养实践活动亲密架桥,互助互补,使程资源有效整合利用,便能解决科学课缺少实体观察样本与探究含量这一对难解决的矛盾,发挥出学科整合的最大实地体验、实践资源,有效解决了劳技课缺少种养活动,缺乏科技效应的难题,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受益,让教育受益。

一、 求同存异――挖掘两学科共性资源

小学科学“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人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据我们初步统计,小学阶段涉及动植物种养、观察的课程,科学课约占总课时的21.25%,劳技课约占总课时的18.2%,尤其是三年级科学占了年级总课时的50%,四、五年级也占了25%以上。

在《科学》教材中,各年级涉及的单元有:上册,三年级有植物、动物单元;五年级有生物与环境;六年级有微小世界;下册:三年级有植物、动物的生长;四年级新生命单元;六年级有环境与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各年级涉及的课程有:上册,三、四、六年级种养植各有3课时;五年级种植2课时;下册:三、四、五年级种养殖各3课时;六年级2课时。所以,只有开辟校园种养殖科研小基地,种养实践才能落实到实处,劳、科技资源整合有了可能。

为此,我们根据《科学》与《劳动技术》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本地种养特点,制定了种养计划,确定种养品种和观察研究重点。

时间 种养内容 年级分工 观察与研究

三月 播凤仙花扦常春藤 三、五年级 观察种扦成长

果树、桃花观察 四、五、六年级 观察

蜗牛的养殖 三年级 养殖、观察

上半年蔬菜种养 四、五、六年级 开展种养实验

四月 蝌蚪的饲养 三年级 养殖、观察

草履虫的培养 六年级 培养、观察

油菜花的观察 四年级 跟踪观察

养蚕观察凤仙花 三年级 亲历成长过程

六、七月 收获种子 四、五年级 观察保存留用

九月 水生植物种植 三、五年级 观察、管理

无土栽培 六年级 实践观察

绿豆发芽实验 五、六年级 跟踪观察研究

十月 蚯蚓的饲养 三、五年级 养殖研究

下半年蔬菜种养 四、五、六年级 开展种养实验

十一月 油菜的种植 三、四年级 种植观察研究

蚕豆种植 三、六年级 种植观察

二、学以致用――开辟科学、劳技实践小基地

《科学》和《劳动技术》学科的基地建设非常重要。像三年级科学课程中,既要种凤仙花又要观察养蚕,四年级要对油菜花、桃花、南瓜花进行观察,五年级要做绿豆种子发芽试验、研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六年级要给草本木本植物分类、对草履虫进行研究等等,一年四季,几乎连续不断。特别是凤仙花的种植观察,从种子到开花结果长达5个月,养蚕也要经历一个月。这些了解动植物生命周期的知识,光用嘴巴说说孩子不会明白,任课老师要准备这些材料也是一件轻易不能办到的事情,况且不让学生亲历种植、养殖、观察的过程,怎能让学生有深刻印象?而一周两三节科学课,又岂能经历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所以我们把《科学》教学与《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校园种养替代绿化、丰富绿化,在校园里的围墙边,开辟出可让学生种养的实践小基地,且划分成4~5平方米的小块,分配到三、四、五、六各年级,成为年级“小科研基地”,主要是种植一些花草,如凤仙花、常春藤等;另一方面,在学校附近租了几亩地,也划分到各个班级,主要是种植蔬菜、桑树等,并且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学生种植。同时将学校旧的停车棚改造成饲养室,上课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养的小动物暂时放置在内,避免带入课堂影响学习。让学生在种养植的实践活动中,亲历动植物生长的过程,观察它们的花开花落,生活习性。通过种养殖活动,不光能为科学课堂教学准备和积累难得的教学材料,而且还能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劳动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延伸到劳技实践的探究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从枯燥的知识说教、灌输中解脱出来,走进生活,走进实践,走进探究、发现,让劳科技教学探究活动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活动实践空间。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 教学相长――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科学课要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者图片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种养殖科研小基地,是学生和教师的乐园,它沟通了相近学科师生教与学的联系。劳动课学生通过按季节种养和管理日常蔬菜及科学课涉及的植物、小动物等,进行观察、探究,其生命体的鲜活样本又为科学课堂提供实实在在的观察、探究材料,形成了劳技与科学学科课程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自产自销”与互补共享,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与劳动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一举而多得,促使教学资源互补互利,学习、劳动、教学共进双赢。如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学科资源整合课程链:

1.四年级的油菜种养观察教学链。(劳动课种养、管理,科学课观察、研究)油菜播种―管理―生长观察―油菜花观察实验―种子传播―种子收获。

2.四、五、六年级的土豆播种、观察、实验综合教学链。播种实验―观察管理―收获比较―淀粉测试实验―土豆沉浮实验。

3.三、五年级的种桑管理、养蚕观察教学链。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3)

学生初入三年级,对他们来说科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第一节科学课就是机会,我在师生互相介绍认识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科学课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我们三年级就是研究动物、植物、常见的材料、水和空气、养蚕、种凤仙花等内容,我们在研究时以观察和动手实验为主。可让学生自行翻阅科学课本,了解一下,拉近与科学的距离。

第一次家长会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我们的科学课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那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功倍。对那些经常忘带材料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理解科学课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能够更重视孩子的科学学习,这样,我们的孩子也就会更重视科学课了。

二、确定小组,分工合作

1.确定小组人数。我们的实验教学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也是有研究的。以前我们常4—6人为一小组,但随着这几年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这样的分组明显过大,我通常采用2—4人一小组,简单实验同桌一组,复杂一点的3—4人一组,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了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都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需求。

2.小组成员要注意搭配。动手能力的强弱、表达能力的不同都是分组的依据。分好组后,还要明确分工,如材料员、记录员、监督员。一开始学生可能还不适应,忘记了自己的分工,教师要不断地提醒,使学生养成习惯。

三、明确实验规范

科学实验追求严谨。在一次市级科学教学能手展示课中,我看到一位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一些灵感:让学生站队去实验室,上课时要快静齐,课前准备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实验时把板凳轻放在实验桌下,站着做实验,实验完毕再坐下……这些都使科学的课堂更有序、更规范。 转贴于

四、把握实验材料的出示时间

鉴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一看到实验材料就急于动手,不再听老师指导实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材料的出示时间。有些材料可以提前放在实验桌的抽屉里,有些材料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发放,使用完的材料让学生收拾整理一下,不要实验完毕还有学生拿着不放。这些看似比较小的问题,在课堂上会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长期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就不再乱动材料了。

五、勤表扬,多鼓励

孩子们喜欢被表扬、被夸奖,我们经常说三年级的孩子要“哄”而不是“批”。“比一比,看谁坐得端正?”“××同学观察得真认真!”“××同学真善于思考!”……再加上几张自己动手制作的“科学卡片”和“喜报”,成为孩子们竞相争夺的动力,他们个个认真听讲,材料准备齐全,作业认真完成。我想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六、在“趣”字上做文章

学生们喜欢做实验,却很难坚持一节课的时间。这就要教师领悟科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巧妙地处理教材,设计一个个有趣味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执教《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用吹气球比赛导课:怎样使气球吹大?理由是什么?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趣味的材料和激发思考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都积极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了。“杯底的纸会湿吗?”又是一个充满疑问的实验,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4)

一、本通知下发的教学用书目录包括《*省20*年秋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课改年级使用目录,以下简称《课标版用书目录》)、《*省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非课改年级使用目录,以下简称《大纲版用书目录》)和《*省20*年秋季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指导用书目录》(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共用目录,以下简称《地方教材目录》)。

二、20*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各年级和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年级(包括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二、三、四、五年级,市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二、三、四年级,县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二、三年级)均必须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起始年级和非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在《课标版用书目录》中选用,非起始年级各学科和非起始学科仍使用原选定的版本教材,不得更换其他版本;从20*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必须选用新课程实验教学用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用书目录另行印发;小学和普通高中非课改年级仍使用大纲版教学用书,根据《大纲版用书目录》选用。严禁选用本文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教材,更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的选用要求

1、根据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的选用工作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市为单位进行。各市要在吸收所辖县(市、区)有关人员参加的基础上成立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会应由教育行政、教研人员、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和家长代表组成。

2、要进一步规范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民主、公开、公正的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委员会要认真阅研教材,全面考察教材质量和使用情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集体审议的基础上,投票决定各学科教材的选用意向。

3、各市要为本市各县(市、区)起始年级和非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教材填报2个选用意向(未填报第二意向的,省教育厅将代为确定)。省教育厅根据各市上报的选用意向,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最后确定各实验区实验教材选用结果。

4、为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保持我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相对统一,各市在确定选用意向时,每个省辖市在本市范围内原则上每学科选用一个版本;考虑到农村和城市及不同区域教育实际状况以及部分学科特点,每学科可以选用2种版本。

5、每一学科教材版本一经确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中途更换其他版本的教材。如所选教材的确不适宜本地区教学实际,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重新选用其他版本教材。

6、在选用综合性学科教材时应注意,选《历史与社会》且未选初中《科学》的,应同时选用初中《自然地理》,并不再同时选用《历史》、《地理》;选初中《科学》,不再同时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选用《艺术》,不再同时选用《音乐》、《美术》。

7、小学体育与健康未编新课标学生用书,各市应为学校和教师选订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版本由各市自行确定。

8、为配合新课标七、八、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分别编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实验教材历史地图册,配套人教版、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岳麓书社版七至九年级历史教材使用,供我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年级选用。各地可到当地新华书店订购,在选用时务必注意与本地区所使用的历史教材版本相配套,并只能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图册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图册中选用一种。

9、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教材选用意向后,要如实认真填写《2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选用意向表》,经市教育局盖章后,务必于4月14日前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并同时报送一份用Excel文件格式编制的电子文件。

四、非课改年级教学用书的选用要求

1、非课改年级20*年秋季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按农村、城市的五年制和六年制分别列出,各市、县应按所属地区类别在目录中选用。

2、凡教材有黑白版、彩色(双色)版两种版本的,农村小学选用黑白版教材,城市(含县城镇)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

五、地方课程教学指导用书选用要求

除国家课程以外,各市、县应按*省中小学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地方课程,并在《地方教材目录》中按规定为所有中小学课改实验年级和非课改实验年级选用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我省地方课程教学指导用书。严禁在目录之外选用未经审定的地方教材。

六、为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降低教材价格,深化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提高中小学教材质量和服务质量,经国务院批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要求,我省从20*年秋季开始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工作试行公开招标。发行中标单位将获得*省20*年秋季?20*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材的总发行权,根据教育厅印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向各市、县组织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教材征订工作。请各市、县教育部门予以积极配合,待中标结果公布后,向发行中标单位填报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教材的选用品种和订购数量。未中标单位一律不得在我省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组织中小学教材的征订。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5)

2完善实验室的开放机制

实验中心开放型实验教学的核心是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实验中心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在坚持实施实验室的“三个开放”:第一个开放是以实验室为主体的开放。我们选择开放的实验室是“微处理器实验室1、2”和“电子技术实践室1、2”,自成立开始起就实行实验室空闲时对学生开放,实验中心的教师轮流值班指导。第二个开放是以实验项目为主体的开放。中心共有70余个项目在学校登记,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选取,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室的实验器材、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第三个开放是自主实验室的开放。通过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中挑选出学生管理员,形成以学生管理员为主,责任教师负责监督的新的实验教学的开放型管理模式,实验中心已制定了《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条例》。目前学院的自主实验室有四个,在这些自主实验室中又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两个实验室为初级阶段,主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完成焊接的练习、简单印制板的制作、小型简单的数模电系统设计制作,及其单片机的初级应用;另两个实验室为高级阶段,该实验室也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主要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完成多种软件仿真实验、复杂的双层印制板的加工制作、中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通过老师的专业引导和学生电子协会的“传帮带”,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进入自主实验室进行实验,同时自主实验室也是学生“三小”项目、“挑战杯”等竞赛的设计和制作场所。为完善整个开放型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中心会配合学院对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讲座以及专项培训,然后在其中挑选部分优秀的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以下为近三年电子信息类学生在省部级专业竞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2010年第五届全国“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比赛获华南赛区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5项。2010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10年江西省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2011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一项。2011年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2011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电子设计自选赛)三等奖一项。201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华南赛区光电组、电磁组三等奖四项。2011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本科组)三等奖一项。2012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华东赛区二等奖四项,一等奖两项及总决赛二等奖一项。实验室的开放切忌流于形式,老师如何能够做到将学生引导进实验室,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实验,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型实验室”。在这点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当然需要全体教师也包括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6)

在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理念,用体验式的、生活式的、实验式的思考与行为融入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情感价值观,促成其科学素养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地引导,精心组织设计实验,创设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一、以体验为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之石,小学生在幼稚的思维状态下,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和局限,他们需要更多的兴趣和本能的指引,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其天生的好奇心,进行科学起点的探究,从而达到预期的、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苏教版)中的“果实和种子”一课时,利用小学生喜爱玩一玩、看一看的爱好和习惯,从引导小学生解剖蚕豆种子作为切入点,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出完整的蚕豆种子,让学生好奇地寻思蚕豆种子里面的结构到底是什么,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自己亲手解剖蚕豆种子,发现里面的结构。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便开始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

再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苏教版)中“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如果教师简单地讲述物体的沉浮概念,则三年级的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是由于他们形象思维较多,而抽象思维较少的缘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自己把铁块、橡皮泥、铝箔、木棒、泡沫等不同质量、轻重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比较这些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情况,进而在看到科学现象的同时,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科学引导和探究。

二、巧妙创设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标志着人类的丰富想象力和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小学三年级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鉴于小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先提出小问题,然后,再根据学生对小问题的认知和理解,逐渐引导出实质性的、思维归纳性的总结性问题。

如:在教学“认识液体”一课时,对于水、牛奶、醋等不同的液体,不要急于让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性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这三种液体的颜色和气味各是什么样的?”“这三种液体的黏稠触感如何呢?”“这三种液体的形态各是什么样的?”在这些相互关联的特征性问题上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回答出这些基本性的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性的实质问题,如“这三种液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教师逐步深入的问题创设过程中,展露出个性的思考与探索,显现出科学的归纳和严谨的科学本质。

三、层次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主交流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随着知识的进步,可以让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层次性的、分组合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在直观思维的驱动下,用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

如:在教学小学科学课中“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就很适合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经验,在植物园内亲自播种不同的植物:菠菜、小青菜、蚕豆、花菜等,教师要在学生分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并仔细做好植物观察日记,以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将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及成长过程进行细心记录,在分工合作种植物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情感的起伏跌宕,伴随着植物栽种的亲身经历,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和亲近。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的分享交流,尤其要表扬观察细心和认真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对植物生长的观察体验,从而提高其他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认真的科学精神。

由上可知,小学科学的有效性教学建立在主动性探究的基础之上,教师要精心布设和组织,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殿堂,用其天生的好奇心和好强感,逐步导入、层层剖析,在亲自的经历和问题的创设之下,进行个性化的、主动性的思考,并在小组分层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体验,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构建小学科学的有效性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7)

杭州市长青小学实施的基于校本的质量评价新路径即第三方评价,是在原来的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第一方评价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第二方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独立于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由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家长、社区等参与的第三方评价。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探求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社区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新路径,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方式更开放、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指标更系统、评价过程更持续及评价结果更客观,从而建构多层次的校本质量评价体系。

一、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架

(一)确定以“科学”学科作为第三方评价的操作领域

作为一所普通的公办学校,无力聘请专业的机构,那么如何基于校本让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学校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呢?我们首先确定“科学”学科作为评价的操作I域进行实验研究,理由有三。

第一,学校科学教育的师资比较薄弱,科学教育的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短板,在上一年度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质量评价中处于后三分之一。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喜爱度不高,家长对学校科学教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研究促进科学教学团队的成长、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校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科学教育的资源,比如杭州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教授、区科学教研员定期来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家长中有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小学科学教师。

第三,科学的很多小实验与观察实验需要过程性的评价,需要更多的家长及社会资源参与评价。

(二)建构长青小学“科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按照第三方评价的内涵要求,构建了基于校本的长青小学第三方(科学学科)评价体系。

该体系分为三个等级指标,一级指标由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和专家评价四位一体组成;二级指标由“发现现象”等16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等组成;三级指标由“生活中的科学”等33项具体要求组成(见图1)。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设置量化评价分值,再对四类评价主体量化的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汇总,形成评价结论。

[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社区评价][专家评价][长青小学“第三方”评价体系(科学学科)][评价

主体][发现现象][提出问题][持久研究][知识概念][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争观察章][争制作章][争种植章][争科技章][实证思想][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生活中的科学][试验中的科学][提出现象原因][再次产生原因][探究科学态度][解决问题能力][基本知识概念][提升概念能力][积极情感意识][认真态度意识][同学合作分工][家长合作分工][动手制作能力][分析实验结论][重复实验操作][文章描述特征][记录实验过程][完成设计作品][完成作品制作][识别三种植物][管理一株植物][讲科学家故事][完成科技小报][充足证据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充足科学知识][参与活动能力][听取意见能力][整合意见能力][创造性思维力][交流合作能力][积极探究态度][语言沟通能力][评价指标][综合、归纳、分析、上报与反馈][学校]

图1 长青小学“科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图

在四个评价主体中,学生评价由学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家长评价由学校校级家委会的29名家长完成,这29名家长的职业呈多元化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他们中有编辑、教师、销售人员、公司管理者、医生、自由职业者及全职妈妈等。学历分布也兼顾了不同的层次,在29名家长中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8人,大专以下学历2人,具体分布见图2。社区评价则由学校所在的长青苑社区完成;专家评价团队是由省市教科所老师、市区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名师、教材编写者、高级课程法教师、市区青少年宫科技负责人共计13人组成。

[27.59%][55.17%][6.90%][10.3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大专以下学历]

图2 家长评价团队学历分布图

出于对这四个评价主体自身专业性和客观性等因素的考量,他们的量化评价结果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所占比重不尽相同,具体如图3所示。学生评价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其获得对自己学习和成长负责任的感觉,还可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素养,但学生评价往往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自我和他人的判断不够全面,基于此,学生评价的比重一般不超过20%;家长评价占总分值的15%,家长参与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家长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使其更全面地关注孩子的整个科学学习过程,但家长评价团队因其专业性的不足,受到专业知识及评价水平的制约,故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社区评价占总分值的20%,主要是通过争章活动评价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教学的评价中,但社区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比重不宜过大;专家评价占总分值的45%,专家团队因其本身专业性、客观性、独立性等特点,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当然,以上所述的权重结构还在尝试中,有待更进一步完善。

[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专家评价][45%][20%][15%][20%]

图3 各评价对象所占比重分配图

二、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实施与分析

(一)学生评价

根据《杭州市长青小学科学课堂学生评价细目表》在三至六年级分册进行课堂评价,此评价细目表每周进行一次学生自评和互评,每周小反馈,一学期大反馈,试行一学年。收集的数据主要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及统计。

表1 学生评价的数据描述

[

各评价等级比例

评价

指标 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持久探究 知识概念 生活中的科学 实验中的科学 提出现象原因 再次产生原因 探究科学态度 解决问题能力 基本知识概念 提升概念能力 三星级 40.5% 49.4% 24.3% 23.7% 50.2% 28.1% 72.4% 22.6% 二星级 54.0% 42.4% 48.6% 27.0% 34.3% 39.4% 22.6% 49.4% 一星级 5.4% 8.1% 27.0% 49.2% 5.4% 32.5% 4.8% 28.9% ]

(注:三星为优秀;二星级为良好;一星级为合格。)

根据三至六年级学生一学年实行自评和互评的统计来看,由表1可知:在“发现现象”中发现“实验中的科学”现象比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比例要略高一些,说明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比平时生活中要高一些,若要提高学生“生活中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还需要让家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与之交流;再来分析“提出问题”的情况,学生面对科学现象提出问题并分析原因的能力偏弱,尤其是在“再次产生原因”这个板块三星级和二星级比例相对较小,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再次产生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学生有了一定的意识,就会在生活中或者实验中对现象多发现,对问题多思考多探究;再来分析“持久探究”情况,从“探究科学态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这个现象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从“解决问题能力”来看,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分析“知识概念”,有70%以上的孩子能掌握基本的概念,但仅有20%左右的孩子能深化概念,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概念,但是概念的提升和运用能力稍有些欠缺。

从学生评价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生活中面对科学现象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偏弱,本质上还是没有将科学学习很好地融入生活,没有在生活中更自然更有需求更积极地学习科学。

(二)家长评价

《杭州市长青小学科学学科家长评价细目表》在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此评价细目表由家长每月一次(或每个学习主题一次)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评价,然后由29人组成的家长评价团队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统计及评定。

表2 家长评价的数据描述

[

各评价

等级比例

评价

指标 情感态度 合作意识 动手能力 情感

意识 态度

意识 与家长合作意识 与同学合作意识 动手制作能力 分析实验结论 重复实验操作 三星级 34.3% 31.5% 56.7% 51.6% 30.3% 32.9% 47.9% 二星级 53.8% 48.7% 37.1% 38.8% 56.4% 49.3% 52.1% 一星级 11.9% 19.8% 6.2% 9.6% 13.3% 17.8% / ]

(注:三星级为优秀;二星级为良好;一星级为合格。)

由表2统计结果可知:从“情感态度”来看,无论是“情感意识”角度还是“态度意识”角度,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意愿并不强烈,三星级只有将近三分之一左右,表现出的还是习惯于有任务有协助的状态;从“合作意识”来看,无论是学生之间的生生合作还是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合作都表现得比较默契和有序,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能够进行比较有效的合作学习;从“动手能力”来看,家长评价团队认为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动手能力一般。

从家长评价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对科学现象或问题学生的探究意愿和动手能力都有一定欠缺,当然,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引导渗透,让学生慢慢喜欢上科学,才能对科学有执着的探究精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社区评价

学校结合“雏鹰争章”活动,为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设置了观察章、实验章、制作章、饲养章、种植章、科技章等章目,这些章目结合科学学习的内容分别设在科学学习的不同阶段,最后由社区完成对这些章目的考核。

表3 社区评价(雏鹰争章)的相关数据描述

[

争章

情况 争取

章目 观察章

(三年级) 制作章

(四年级) 种植章

(五年级) 科技章

(六年级) 争章总人数 316人 275人 268人 292人 获章人数 283人 243人 250人 254人 获章率 89.6% 88.4% 93.3% 87.0% ]

由表3,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三至六年级的每个年级都有90%左右的获章率,此结果说明学生对社区争章活动非常感兴趣,获章概率也比较高。在争章的“任务驱动”下,孩子们自然地经历了某一主题的科学学习,或细致地观察了某一种动植物,或利用废物制作了一件科学小制作,或用心地耕种了一块试验田,或设计了一件独创性的科技小作品……对于实践型的科学活动,学生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主体参与的意识,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参与管理。

(四)专家评价

由13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价团队,根据《杭州市长青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细目表》,通过听课、访谈等形式对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评价,此评价每月进行一次,试行一学年。

表4 专家评价的相关数据描述

[

各评价

等级比例 评 价

指标 实证

思想 科学

概念 探究能力 科学

思维 科学态度 独立

思考 参与

活动 倾听

整合 态度

积极 交流

合作 语言

沟通 三星级 83.7% 86.5% 82.4% 92.3% 82.4% 72.4% 89.0% 82.4% 86.5% 二星级 9.2% 11.0% 12.3% 4.7% 13.3% 20.2% 7.5% 11.0% 13.3% 一星级 7.0% 2.5% 4.2% 3.0% 4.2% 7.5% 3.5% 6.5% 0.3% ]

由表4数据可知:经由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价,发现学生在语言沟通、实证思想、科学研究方面参与活动能力以及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另外,科学概念的知识储备、独立思考能力、研究的态度和合作能力相对较好。比较薄弱的是“科学思维”,这里反映出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不尽如人意,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实践探究中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意见,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体现学生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一条指标。

三、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

第三方评价的结果显示,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持久性较低、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合作学习意识较弱、动手实践能力不足是目前本校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课程的架构和家校同盟的建设两方面入手,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更好地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指向“学生需求”的科学拓展课程的架构

学校以基础科学课程为本,构建相关科学拓展性课程,以此为载体来满足学生的需求。科学拓展课程属于实践活动类课程,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校本课程特色、教师资源、学校场地资源以及家长和社区资源等实际状况,学校对科学学科的拓展性课程预设如下:开设《护绿小使者》《百变电子》《车辆模型》《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课外小制作》等课程。

(二)指向“学校发展”的家校同盟建设

第三方评价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学生科学学习的现状,也能从侧面反映家长、教师以及家校合作的状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扮演着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学校管理的监督员、学校发展的智囊团、学校教育的义务兵、家长学校的协力者等等角色。因此,构筑一个“家校同盟体”,将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武.基于第三方诊断的学校管理改进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9(4).

[2]王育仁.第三方质量评价运行机制研究 [J].中国高校科技,2012(6).

[3]赵金英.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探索 [J].现代教育,2013(16).

[4]刘志峰.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5]李亚东.区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03.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8)

你们好!

此问卷将为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本问卷不记名,希望你能积极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衷心感谢您的参与,谢谢合作!

“小学科学实验室1+X应用研究”课题组 二零一五年六月

请在所选的一个选项的序号上打上√。

1.你喜欢上科学课吗?

A.很喜欢 B.非常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科学课上,你喜欢的情况是

A.教师讲,学生听,记现成的结论 B.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观察,记现成的结论

C. 教师少讲,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3.你这学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是

A.没做过 B.1到2次 C.3到4次 D.5次以上

4.你读上个年级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是(现在三年级的学生不做本题)

A.没做过或比现在的年级少一些 B.和现在的年级差不多 C. 比现在的年级多

5.在你看来,你们学校的实验室里上实验课的情况是

A.天天上 B.经常上 C.有时上 D.很少上

6.你在小组科学实验中经常担任的角色是

A.组长 B.记录员或计时员 C. 操作员或汇报员 D.不清楚

7. 小组合作学习时,你们怎样分工?

A.先想一想有哪些工作要做,然后按各人的特长分工。 B.我们小组的分工是固定的,从来不变。 C.由老师帮我们分工。 D.不分工,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8.分小组实验中你觉得同伴的作用重要吗?

A 重要 B 不重要 C 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 D 非常重要

9. 你把科学笔记记在哪里?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9)

无锡市锡山区的“科学认读”历经十六年的探索,经历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经验与成绩:

1.长期实验,体现了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

1998年底,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先生向当时的锡山市教委及荡口实验小学、荡口中心幼儿园推介“科学认读”的实验构想,得到热烈响应并且形成了共识。这些共识实际上是一种研究的假设。围绕研究假设,课题组及实验学校――荡口中心幼儿园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作为周德藩先生倡导的“科学认读――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实验研究”总课题下面的一个实验点,从1999年9月入学的“小班”正式开始实验。这是实验的第一阶段,历时三年。2002年9月~2008年6月是实验的第二阶段,在幼儿园和小学同时开展。小学阶段的实验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阶段分别制定实验方案。2008年9月~2011年6月,实验进入第三阶段,分别对前几年的实验措施加以梳理,凡重复实施证明有效而且可行的措施,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且坚持实施,使它们常态化;存在问题的经过调整以后继续进行实验。2011年9月至今,实验进入推广与深化的阶段,形成了区域性推进的局面。

2.实验追求科学性,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本真追求

科学认读实验自始至终努力追求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科学的认识、态度、方法、举措;追寻符合汉字认读、学生认读、教育现实的规律;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在自然的状态中融入课程;做到教者有心,学者自然,反复接触,潜移默化,同时防止小学化的倾向。

(2)实验分幼儿园、小学及初中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学段的科学认读实验的要求是不同的,实验组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也在努力探索符合不同学段的实验要求、策略及方法,在实验验证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得出了不同学段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实验不仅保证了实验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创新了不同学段的实验样式及实验成果。

(3)探索出不同学段的实验策略。幼儿园阶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阅读不是零起点,同时也认识到儿童的识字与认读的不同,因此,在实验的要求上不追求识字的数量,而在于兴趣培养,防止小学化的倾向。小学阶段的实验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阶段分别制定实验方案。低年级“科学认读实验”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自主阅读”,中高年级的实验则是在实现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使学生以阅读素养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比《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水准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实验就依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而建构起从科学认读(幼儿阶段)到自主阅读(小学低年段)到研究性阅读(小学高年段)的阅读工程体系。

(4)实验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科间的贯通。为达到实验目标,低年段采取这样一些实验措施。一是改革语文教学,延长一年级开头的拼音教学时间,同步开始阅读教学;综合运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等识字教育的先进经验,提高识字教育效率;改革语文阅读课教学,积极实行课内、课外拓展阅读。二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识字教育或者课本阅读。三是进一步开展亲子共读。四是开展各种评价激励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持续动力,实验组将其概括为“学科全覆盖,教师齐参与,家校共配合”。

(5)实验结论可靠,研究成果丰富。幼儿阶段的实验班经历三年实验,经过对实验过程资料(包括阶段工作安排、孩子群体和个体行为的观察记录、家长反映、个别了解等等)的分析与综合,得出下列实验结论:一是周德藩先生关于识字教育科学化的理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原则,在荡口中心幼儿园一个实验班的三年实验中得到初步证实。二是所取得的实验经验可以在后续年级推广应用。三是进一步积累实施经验,并且开展深层问题的探讨。

锡山经过16年来的“科学认读”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科学认读”理念,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让8岁儿童实现自主阅读这一目标来看,在幼儿园和小学开展“科学认读”实验,理论上是可信的,操作上是可行的,成效上是可靠的。近年来,为了深化“科学认读”实验,全区又成立了6个“科学认读”实验协作组,幼儿园3个协作组分别就科学认读生态环境创设、科学认读家园共建、科学认读绘本阅读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小学3个协作组分别就低年级识字教学高效化、科学认读学科全覆盖、语文课内外拓展阅读3个方面深入开展实验研究。目前,实验正在全区小学、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着。

二、问题与建议

尽管锡山区的科学认读实验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化认识与改进的问题。调研小组成员在交流反馈时,分别肯定了这个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课题组的探索精神,形成的一致意见主要有这样几点:

1.需要深化对实验本身的再认识

十六年的实验,课题组一直将其称为科学认读,而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其实验目标与举措是不同的。幼儿园阶段主要努力方向为培养儿童的认读兴趣,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儿童的自主阅读与研究性阅读能力,初中阶段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阅读素养的培养。因此,用科学认读这样一个概念是不能统领整个研究的。我们理解为这项研究实际上是识字教育科学化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追求科学性的识字教育思想、识字教育模式。

2.需要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在听取实验情况介绍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课题组反复在“认读”“阅读”“识字教学”“阅读素养”“识字教育”等概念上摇摆,这种纷乱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实验本身的表现,不理清这几种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会造成实验行为的迷茫与方向错失。其实,三个阶段的实验目标与追求是不同的,对学生培养的素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中有将几种不同的教育要求混同一样的表现。

3.实验举措的再推敲

调研组一致认为,幼儿阶段的科学认读实验科学性强、效果好,其做法值得大力推广,而小学阶段的识字教育实验的举措多是语文教学上识字教育策略及方法的组合。这种组合本身也许是创新的,但是在其他学科及教育活动中全部渗透识字教育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个有违机会成本的规定。当我们为某项教育目的而占用其他教育活动时间时,这个做法本身就值得质疑。

4.需要对实验设计的反思

这项研究从最初开始就努力追求科学性的研究设计,因此,采用的是准实验的方式进行,这本身值得肯定。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一个试验班的设立体现了教育准实验的价值追求。因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是均衡设立,除了实验教师的语文素养及研究能力相较平行班教师强之外,其他因素基本均同。在幼儿园三年的实验过程中,其实只是强化了科学认读这一个影响因素,所以得出的儿童阅读素养得到提升,身体成长、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艺术兴趣与表演能力都见长于对照班这样的结论就比较可信。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篇(10)

本次学习考察组计18人,其中教研室领导2人,教办人员5人,各中心完小教导主任5人,各中心完小骨干教师6人。

二、赴贵定学习情况:

(一)学习情况简介:

本次学习得到贵定县教育局的热情接待,同时正值贵定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课改研讨课——语文、数学、科学等三门学科的竞赛。我们先听课(共计听课144节,平均人均听课8节),后听经验介绍(由贵定县教育局副局长金士文、教研室主任贾琦和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赵大芬作了“课改”经验介绍)。

(二)贵定县“课改”情况:

1、基本情况:贵定县地属黔南州,总人口28万人,所辖20个乡镇,年总产值1亿5千多万元,教师3000多人,村级以上106所,中学14所。2001年参加的学校、教师、学生见下表:

学科

起始

年级

学校数

班级数

学生数

教师数

相关学科教研员人数

校长数

品德与生活

30

50

2458

40

5

30

语文

30

50

2458

48

8

30

数学

30

50

2458

48

6

30

体育

30

50

2458

35

4

30

艺术

30

50

2458

35

3

30

品德与社会

11

21

1071

20

5

11

科学

11

21

1071

20

5

11

综合实践

11

21

1071

20

5

11

外语

11

21

1071

8

2

3

2、课程设置:1—3年级开设课程有: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三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科学(三年级)、校本课程。语文、数学使用“北师大”教材,其它学科使用“北京科学出版社”教材。课时设置、安排以学校、班级实际,以单元确定课时,主要由学校安排。如: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参书建议6—8课时,教师安排时,根据学生情况可安排4课时,也可以安排10课时,其机动性、灵活性较大。周课时弹性大,根据学校实际可安排28课时、29课时不等。

3、实验步骤:启动阶段(2001年3月—2001年8月),实验阶段(2001年9月—2004年7月),总结阶段(2004年7月—2004年8月)。

启动阶段主要工作有:提出课改实验县申报,选定实验项目,确定实验规模与范围,修订呈报实验方案;成立课改领导机构;加强动员、学习、宣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设计实验队伍的培训方案,制定启动阶段培训计划;组建实验区培训队伍,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和实验年级教师进行新课程体系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研究实验课的基本操作模式,完成实验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

实验阶段工作主要有:实验前期主要采取培训、示范等形式迅速将全县起始年级教师送入实验课轨道;起始年级各学科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试用和新课程试教;按照“计划—调整—实验”的基本环节,逐年扩大小学的实验规模;在2003年9月启动七年级实验工作;开展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指导构建科学的5﹪的校本课程;调整、测试、记录、收集、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的工作有:对三年实验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验证分析报告和修订教材;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构建在国家新课标下具有县级特色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教学活动体系和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撰写实验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经验总结。

4、实验的主要措施:

(1)作好实验的各项准备

①将“课改”实验区工作列入县政府议事日程,争取必需政策、经费投入及其它物质条件。2001年贵定县财政拨款1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

②成立县、乡镇、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培训小组。县级机构主要以教研室人员和各学校校长组成。

③确定实验样本校(班),落实实验教师。

(2)培训实验教师队伍。贵定县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有四种形式:

①通识培训:一是将全县实验教师代表或兼职教研员集中在教育局由教育部专家进行培训;二是片区培训。将全县20个乡镇划分为5个片区,由教研室人员分别到各片区进行培训。

②研究课培训。每学期在上学期末,由教育局下发研究课文件,确定科目、时间,开学初由各乡镇举行竞赛,以校选人参与,选拔一名教师参加县竞赛。县教研室在一周前将课题通知授课教师,竞赛结束后,授课教师集中进行总结,找出每位教师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再将好课“送课下乡”,进一步进行研讨,开展活动。

③校本培训。即在学校内营造教研氛围,教师相互讨论。在每年寒、署假期间,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期间进行研讨,总结自己在课程实验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再由各校推荐优秀教师上课,进行研讨,然后又上一课新的内容,这是教师培训的最佳方式。

④以《贵定教育》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注重“课堂反思”,鼓励教师多写稿子,用描述性语言写工作体会。教研室在审稿时,如觉得稿子可发表,但需修改,采取电话(因北师大对实验区学校安装了专线)或面对面交谈让教师修改后发表,对教师进行培训。

(3)制定并实施实验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

5、对学生、教师的评价。贵定县也在探讨、摸索阶段,教育局没有固定的评价方案,是以学校实际来测评。如:贵定县二小对教师的评价是:

(1)教案是否用新观念。

(2)稿子写多少。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一种亲切、不剌伤学生的话;不进行思想、品德、卫生等“模式”的评价,课堂上多鼓励。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其重点在选拔性评价。

6、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不一定硬是编排成一本书,规范地说,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校教师的素质,具备一定条件才编成一本书。贵定县也没有把校本教材编成书,而也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如:贵定县二小的校本课程是“主题班队会”。

7、起始年级进入课改后,其它年级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考试情况。

(1)课程设置:贵定县2001年的起始年级(一年级)全部使用实验教材,三年级除语文、数学使用“人教版”教材外,其它学科使用实验教材。其它年级仍使用“人教版”教材,但排课打破“贵州省课时计划”,由学校自主安排。

(2)教学方式: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都能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

(3)考试:贵定县单元测试近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在实施新课改后,单元测试卷由教研室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全县各年级学生实际出题。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出两套试卷,一套是开卷考试,内容脱离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知识,在期末考试10天前让学生完成,做不起的可以问老师、家长、同学等;另一套是闭卷考试,试题内容按课改标准,根据实验内容出题,非实验年级也如此。

8、贵定县“课改”可借鉴之处:

(1)实验教材的选定。

(2)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制定。

(3)实验教师的选定、培训及管理。

(4)因地制宜,注重实际,改革教法。

(5)教研室注重指导,讲求实效。

(6)大胆改革,遵循客观规律,不受课程、课时计划的约束。

(7)注重校本培训,起始年级由老师带老师。

(8)改革考试制度和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方式。

三、我镇学校与贵定县学校的对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抓新课改工作: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镇、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实验小组。

(2)确立实验样本校(班),落实实验教师。

(3)制定课改实验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工作。

2、加强实验教师的指导,

(1)组织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及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及新课标,明确改革的目的和要求,认识各学科特点。

(2)对赴贵定县学习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共同探讨教法,直至达到改革教法为止。

(3)开展校本培训。由本次参加贵定县学习的教师为学校研究小组成员,与教导处共同承担培训,带动其他教师进行课改义务,并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4)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特别是对起始年级教师的培训。

(5)开展好以镇为单位的“研究课”活动。

3、把对学生、教师的评价还给学校,以学校为单位不断探索,让学校自主、因地制宜地进行评价。

4、加强学校管理。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业务人员要多深入课堂听课,促使教师运用新教法进行教学。

5、鼓励教师多写教改稿子,多进行教学反思。

四、对我县实施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1、要结合目前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机构及近、中、远期规划,忌盲目进行课改。

2、选定教材,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新课标的培训。

3、搞好以乡镇为单位,由教研员或兼职教研员对教师的培训。

4、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5、教研室选定实验样本(校)及实验教师,搞好研讨课,并做到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推开。

6、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案。

7、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

上一篇: 冬季安全发言稿 下一篇: 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