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力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31 17:14:54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篇(1)

一是专业能力。首先,《辞海》将专业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并指出“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这一观点,从大学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是为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培养前提。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接受的训练需要而设置的,因此专业能力就是达到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素质、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组合。各专业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一般由三类课程组成,即思想道德(价值观)、科学与人文知识课程、学科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性(专门化、职业化)知识+技能训练课程的组合。第一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基础,第二类和第三类课程是某一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所规定的。它体现的原则是:“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不同领域专门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做基础,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但不是“树状分支结构”中的哪―个“分支”。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跨学科专业”,难以划分为哪一门学科之下的次级学科,它只能是不同学科在教学功能上的交叉,而不是学科在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交叉。大学中的专业会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动,这种变动会表现为新的专业不断产生,旧的专业不断被淘汰,有的专业从“热”变“冷”或者相反等。专业布点总数中各类专业点数的增减,第一志愿报考各类专业的学生数与这些专业录取数的比率,是反映这些专业冷热变化的“晴雨表”。各个高校设置新专业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行为,虽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社会职业需求,但也可从大体上可以“折射”出社会职业需求变化的趋势。由上可以大致看出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即专业既受到学科的支配,又受到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细分的影响,是一个双向互动作用后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专业与职业之间差异之所在。

二是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根据美国标准职业分类修订政策委员会(SOC)制定职业分类的标准可知:职业分类应涵盖所有以营利或者薪资为目的的工作,应根据人们从事的工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技能要求、教育、培训或者资格证书进行。由此可知职业就是人们从事的以营利或者薪资为目的的工作,它有相应的技能要求、教育、培训或者资格证书等证明。可以看出人职前的教育就是学校专业教学。那么所谓的职业能力就是从事某一项或几项工作以获取生活来源的能力,即与工作相匹配的技能、素质与知识等综合组成,对于职业来说技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三是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区别与联系。专业主要是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相应的门类。所以一般来说专业是以学业分类及某一具体类别所包涵的内容来界定的,是某一特定的领域,是自学科――专业这个纵向划分的,是自上而下的,现在有些高职专业的设置也是以社会职业为取向的,但绝大多数专业的设置还是以学科的内涵划分为依据的。相反职业则是从社会分工的细分来划分的,是自下而上的,是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的。职业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谋生手段或最重要的是一种技能,而专业教育却是教会学生研究和应用某一学科知识的方法。综上所述,两者的关系是:职业能力需要学科能力做支撑与后盾,而专业能力则是连接、过渡和转化学科能力为职业能力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专业是载体、基地和形式,它一方面,以开发学科知识为依托,另一方面,又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

四是会计专业能力与会计职业能力。首先,从微观方面来考察,会计很“专业”,即会计具备很强的会计方面的技能,掌握丰富的会计知识,能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所以专业一词更多的是强调会计这个本身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如果说会计很“职业”,则其涵义就更广泛。IFAC 2003年的《国际教育白皮书》(IEP2)《成为胜任的会计师》指出,会计教育和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有能力的职业会计师。IFAC提出,能力包括:态度(如职业行为和价值观)、行为技能(如行为能力)、广阔的企业视野(如战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功能性技能(如风险分析)、技术知识(如审计)、智力能力(如知识、理解力、运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IFAC建议,与职业会计师相关的核心实务领域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鉴证(内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一般管理、IT技术、公司治理与伦理。职业团体也可视具体情况向现金管理、清算与公司重整、财务分析、组织与物流、公司理财、经管责任与控制、股东报告、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等方向拓展与核心实务相关的核心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要达到既定业绩目标,职业会计师至少还需具备一些素质,如正直公正、行为技能、广阔的经营视野、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及智力等。职业团体可扩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识之外,职业会计师至少应具备法律、经济、数量方法、营销和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IFAC指出,知识、技能和态度分别适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考试、模拟现场、口试、自我评价、直接观察等)。

会计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联系是紧密的;会计职业能力发展是先导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变化而变化;会计专业能力发展以会计职业能力变化为指引;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会计教育只能为从事会计职业作准备,而不能完全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会计师。另外,通过本文的分析,可得到启示:当前会计教育以会计能力为导向是正确的,尤其是高职会计教育更理应如此,但不要将会计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混为一谈,应坚决而清晰的认定会计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教育教学才是努力的方向,而会计专业能力只是其中的―个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应当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会计师,而不是将学生训练成为一个会计师,因为光凭训练是无法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具有胜任能力的会计师,真正的一名职业会计师是需要参加工作以后在不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教师要坚决地走出校门,不能仅仅做知识的传播者,要想让学生将来成为一名职业会计师,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要大力进行能力培养课程的开发,着重培养学生应对解决社会上的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会计教育应教会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未来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一名职业会计师。

专业能力篇(2)

做思想工作是校长的基本职责之一。它是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调适教师心理状态,消除干群间、教师间隔阂误会,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校长做好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有些学校校长对这一能力比较忽视,其具体表现为:要么是现任学校校长本身也是知识分子,不善于做思想工作,或者认为不存在做思想工作的必要;要么是校长专心抓教学,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书记和政工干部的事;要么是认为知识分子思想工作难做,经常回避这一工作;要么是认为做思想工作就是去教训别人,不愿意去干这种事。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思想引领者,这要求学校校长要会做教师的思想工作。

校长怎样才能做好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呢?

(一)要陶冶自身的人格素养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是人格化的教育。校长要高举先进思想的旗帜,适时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校长自身没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工作是无法开展的。校长要真正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骄不躁;宽以待人,不怒不威,不虚不伪。这样,校长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亲近教师、吸引教师;用自己的人格价值去感召教师、凝聚教师。

(二)要懂得教师的需要

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这是必要的。但是,校长应该明确,教师物质上的需要,这只是一般人所共有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实际上教师的经济待遇还不能达到较高水平),我觉得,教师有更高的需要:一是教师需要思想上的及时引导和政治上的高度信任。一般来说,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对专业工作看得比较重,他们在政治上坚定的表现,经常是通过对教学的钻研,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来的。但有时在思想上会出现波动,或对校长及学校工作有意见。这时是教师最需要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校长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帮助疏通障碍。不要等思想障碍根深蒂固而形成某种观念、甚至出现错误后,再去用批评、处分来代替思想工作,这是最不可取的。二是教师需要工作上的大力支持。教师最大的期望和乐趣莫过于教学的成功和学生的成长,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会放弃许多生活上的需要而废寝忘食地工作(教师工作其实是没有上下班之分的)。校长应认识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对教师工作的大力支持,必将引导教师情绪、心境等心理因素上出现积极状态。

(三)及时发现并运用符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做好思想工作

人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而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更是这样。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由于个性引起的思想波动,反应有时是不明显的。这就要看校长能否及时发现,只有发现了这种个性的思想波动,才能“对症下药”,及时引导,避免用一个模式去做每一个人的工作。

二、学校发展长远规划的能力

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周期长,而且是一个连续性极强的过程。校长如果缺乏长远规划的能力,他就有可能违背教育规律,难以办好学校。校长长远规划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要有预测能力。有人说,三流的学校做昨天的事情;二流的学校做今天的事情;一流的学校做明天的事情。这形象地说出了学校管理水平的差别。

鉴于学校教育工作周期长并与社会联系紧密这一特点,校长必须具备预测能力。这是因为:其一,预测是制定长远计划的基础。通过预测,领导者可以预见学校发展的前景,从而确定目标,分析问题,预测需要,使制定的规划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其二,预测是选择最佳决策的根据。通过预测,制定出多种方案,从中选取最好方案,避免决策失误。其三,预测是使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保证,通过预测,明确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良好适应。

其次,能建立一支精良、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优劣是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这也是校长长远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只顾应付眼前的教学,或者为了使自己在任期间快出成果,而不注意教师的培养和提高,这将有可能使教育的连续过程中断,造成人才的缺乏和浪费。一个有远见的校长,决不会忽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能识才。要注意到有才的人往往不愿投其所好,使人看起来似乎不顺眼,总爱提不同意见,校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给予重任,并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是能尽才。目前,校长常常报怨,拿工资的人多,上讲台的人少,这是一种浪费。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多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因此,校长要充分发挥已有教师的才干,注重任用有专长而未发挥其才干的人,做到人尽其才。

三是能育才。教师职业是超前性极强的职业。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是教师的职业需要,这是与实现长远目标相适应的。因此校长对教师不能只顾使用,不管提高。要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规划,采用在职学习、业余进修、短训、自学多种形式来提高师资水平,保证师资水平适应(或高于)教学需要。同时应重视教师的新老交替的衔接工作,形成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周期的连续性。

四是能荐才。校长不要怕教师超过自己,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教师,是校长更大的成功。学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也是能够出优秀人才的地方。校长应有宽广的视野,为人才铺就发展的道路,积极向高一级学校、向上级部门推荐人才,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现在有许多党政领导都是当教师出身的)。这样,更能体现校长品位和能力。

三、有效组织指挥教育工作的能力

校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指挥者,校长能否确立自身角色职能、科学管理学校,是校长能否有效组织指挥教育工作的表现。在今天的学校工作中,校长这一能力的体现有新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由“硬领导”向“软领导”转变

当今学校,那种外行领导的现象已基本消除。校长多是精通某一学科专业的教师,他们发挥了专业知识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硬领导”。随着教育的发展,专靠这种硬领导已显示出它的不足,在今天,为了达到学校组织指挥工作的高效率,必须实现从“硬领导”向“软领导”的转变。为此,校长不仅要懂得某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还应成为政治上成熟、精通教育科学、懂得教育心理学和管理科学的“软专家”。对校长来说,只有实现了“硬领导”向“软领导”的转变,才能打破某一专业的局限性,全面谋划学校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指挥的整体效应。

(二)由再造决策向创造决策转变

决策是校长组织指挥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决策可分为再造决策和创造决策。为了省事方便,有的学校习惯于做“传达”式的工作,上级怎样说就怎么干,上级没说的就不干,别的学校干什么,自己也就干什么。这属于再造决策(这也是需要的)。这是一般校长不难做到的。作为优秀的领导者不应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在做出决策时,应该在理解上级精神的基础上,能联系学校实际制定出科学的更具体的方案;上级没有布置的任务,如符合学校条件也可做出实施的决定;在学习别人经验时能提出自己研究的新课题;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新的教学实验,等等。要做到这些,校长必须实现再造决策向创造决策的转变,这样才能组织指挥出学校工作的新风貌。

(三)由直接教学向指导教学转变

校长大多本身就是优秀教师,以前人们一般认为,学校领导者应有优于教师的直接教学能力,才能领导教师的教学。其实,这是降低了对校长职责的要求,是一种用教师能力来衡量校长的做法。我觉得不能要求校长在教学水平上一定都得超过或等同于各学科教师中的优秀者,因为好教师不一定是一个好校长。我们不要求校长必须是一位优秀教师,但是,必须要求校长能确实知道如何才是一位优秀教师,并具有指导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能力。我对校长提出了“三少三多”的要求,即:“少上课,多听课;少坐自己办公室,多进教师办公室;少开大会,多开小会。”校长要与教师近距离、“亲密”接触,不当“裁判员”,争当“教练员”。

四、勤俭理财的能力

学校的财务管理,校长负有主要责任。学校能否科学理财、勤俭理财、廉洁理财,是评价学校管理水平、评价校长品质和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内容。校长理财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不能搞产业化,但要学习产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学校公共、公益、公正的性质,决定了学校办学不能搞产业化。但是,我觉得产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产业的投入产出,是有着严格、科学的成本核算的,而我们的学校财务管理却缺乏这样的有效控制。一些学校,没有合理的预算,或不执行预算,财务开支随意性很强。项目建设没有科学论证,贪大求“洋”,借贷建设,许多学校都留下了巨额债务,甚至造成浪费,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现代校长应该学习并具有“产业式”的理财、管财能力。学校的每一分钱更为珍贵,绝不能浪费。

其次,校长不能为金钱办学,但要努力争取多渠道资金的投入。当一所学校、一名校长以金钱为办学目的之后,就会失去教育的本质。我们绝不能这样做。但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校长应具备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学校建设的能力(而不是向学生乱收费)。要科学规划、及时申报项目;要掌握信息、努力争取项目;要用好政策、开辟新的资金投入途径。校长要努力锻炼自己主动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的能力。

最后,校长不能乱花钱,但要舍得在教育上花钱。学校是最需要勤俭理财的地方,就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富裕学校,校长也不应该乱花钱。但是,学校再困难,校长在关键的教育项目上也要舍得花钱。校长要严格控制非教育资金的支出,如招待费、不实的形象宣传费等。要在教师的培训学习、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师生教学设施的更新、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等方面,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把钱切实用在能产生教育实效的地方。管好钱,用好钱,并建立起理财、监督的长效机制,保持学校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这是校长高能力的表现。

五、和谐交往的能力

校长是和谐学校构建的引领者,班子成员的团结,教师团队的进取,师生情感的融合,校园文化的创新,家校配合的协调,社会评价的满意,时时在考验校长的能力与人品。今天,和谐交往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校长有无和谐交往能力,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体心理的发展和行为的改变,而且会影响学校和谐机制的构建和学校的发展。校长决不能轻视这一能力的作用。校长和谐交往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能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

专业能力篇(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81-04

研究背景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做优中等职业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要求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双师型”教师是社会生产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者――教师的时代需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源于生产岗位需求,职业教育者特别是专业教师能从事生产岗位技术人员或熟练技术员所负责的工作。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满足教师职业资格与生产岗位职业资格双认证。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因工种繁多,有的行业根据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不同,对劳动者有各自的考核方案,经过考核颁发行业内的认证资格。这些都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大量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师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其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丰富,非常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建设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从能力本位出发,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它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要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教师不但自身应该具备这种职业能力,更应该具备指导学生使之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能力。所以,本文以此入手,针对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专业教师分类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中,按照对生产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把专业教师分为三类:一般专业教师、骨干专业教师与专业带头人。这三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逐级上升,具体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三类标准呈递进关系。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逻辑关系图

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师能力构造

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要素,如下表所示。

对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要素具体描述如下。

1. 专业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专业能力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师应能充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工作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专业教师应具备正确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思维的实质以及初步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确定“行动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工作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共处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技能的初步能力。骨干专业教师应具有熟练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则应具有指导其他教师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并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设计教学目标能力包括明确本专业人才类型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道德目标以及课程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的能力。

(3)设计教学计划能力包括解读能力标准与教学计划相关性的能力、明确教学计划结构及组织形式的能力以及依据教学目标能力标准设计教学计划的能力。

(4)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具有了解学情(个性特点学习状态)的能力;解读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能力;依据教学大纲设计实训实习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等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结合科研成果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

(5)设计教学方法能力包括教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及其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能力、借鉴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6)设计教学材料能力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能力和选择、组织适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学材料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专业教材的能力。

(7)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具有创设符合职业真实环境的教学情境的能力和利用教学情境评价学生的能力。

(8)设计教学媒体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运用,教师应具有全面熟练地选择媒体设计工具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掌握媒体设计方法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能力。

(9)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设置教学设备的能力;要能够把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和教学节奏,还要具有安排教学进程的能力、实践示范及指导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全面的学习的能力。

(10)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设和谐教学气氛、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能力。

(11)教学应变能力是指教师把握教学对象和条件变化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变更教学程序的能力;灵活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突况的处理能力。

(12)解读评价方案方面,教师要具有解读评价目标、定位评价主体和解读评价标准的能力。

(13)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具有确认实施评价的现有条件、设计评价程序、选择评价工具以及评价分析的能力。

(14)在岗位安全教育方面,教师应具有在教学中渗透相关安全生产规程教育、自我保护与职业病预防教育的能力。

(15)职业规化教育能力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范的能力和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的能力。

(16)企业实践能力包括到企业实践的能力并具有根据企业实践写出调研报告的能力;协助其他教师开展行业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具有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能力;完成校内、外行业培训教学辅助工作的能力。

(17)双师资格是指,一般专业教师具有从事所教授专业对应的国家从业资格中级技能四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操作员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操作员工作的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取得所教授专业国家从业资格高级技能三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技术员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技术员工作的实践能力;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取得所教授专业国家从业资格技师二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技术负责人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技术负责人工作的实践能力。

(18)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一般专业教师应有能力参加县区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骨干专业教师应在参加市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学科带头人应在参加省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

(19)在教学示范能力方面,骨干教师应能参加市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公开示范教学,展示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参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公开示范教学,展示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精品课程建设能力方面,骨干教师能把握课程理念和课程建设标准;明确课程建设操作流程;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学科带头人具有指导其他老师搞精品课程建设;带头搞适合于本校或本地区的精品专业课程开发。

(21)在科研能力方面,一般专业教师具有参与科研的能力;骨干教师能参与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学科带头人能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

(22)在指导竞赛活动时,骨干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设计竞赛方案的和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竞赛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指导其他老师如何设计竞赛方案;指导其他老师参加省市竞赛。

2. 社会能力

(1)遵守法规。教师应具有遵法、守法、学法的能力,特别是熟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还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始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保持工作热情,乐于奉献,全身心投入。

(3)在自我约束方面,教师要能服从院校的工作安排,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在与人沟通时,教师要保持思路清晰,具有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沟通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具有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企业行业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5)在教育团队里,教师要具有平等友善、谦虚谨慎,具有善于交流、化解矛盾、接受批评的能力;同时要有创造能力。

除上所述,教师还应具有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能力,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常规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 方法能力

(1)教师应该具有以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要能够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所教授专业相结,确定专业发展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

(4)教师应该具备根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教学实际需求,主动开展专业技术学习(包括技能操作、新技术等)的能力以及参加继续教育的能力。

(5)在专业引领方面,骨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在团队中起到骨干作用。专业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带领其他老师共同学习的能力,在团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并能通过示范课等方式引领其他老师正确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与人相处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并在团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6)在解决学科问题方面,骨干教师应具备解决学科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指导其他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专业能力篇(4)

近年来,随着大专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与扩招生逐步涌向社会,使得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日趋严重。而中专生的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遵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众所周知,能力愈强,就业的机率就愈高,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就变得越主动。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学生的专业教学与毕业生的就业安排经历,从服装企业的用人要求出发,总结出服装专业中专生应具备的三种能力,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意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一、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的实操能力

服装行业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行业。从车间的机工、裁剪、检验到技术部的制板、推板,以及设计部的设计人员,不但要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极强的操作能力。学校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就要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立在服装行业部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加大实践课的力度,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我校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实操能力的培养上,采取了三步走一注意的办法。三步走:1、与“订单培养”的企业共同协商,根据企业的生产特色及用人要求重新设置课程,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量,删减一些理论课,使教学真正体现“所学必有所用”。2、派本专业全体教师进厂学习,将企业新的制作工艺和管理方法带回学校,应用于实操能力的训练,缩短学生与市场的距离。3、实训课严格训练各种基本功。按照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对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的单项工序、组合工序进行质量和速度上的严格训练,确保学生进厂后能够快速地融入生产。一注意:学生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均衡各类专业知识,既不要偏重设计,忽视工艺,也不要只学工艺,不懂设计;既要打好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又不能把专业知识当作学习的全部,要学会把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相融合,把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相融合,练就自身过硬的本领,成为一名“有实干能力的人”。实践证明,我校学生在结束学习走向实习岗位后,只需不到一个月的熟悉时间,就能单独组成流水线进行大生产,并能投入到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真正意义的校企联合,学生接受能力快,融入工作迅速,团队意识强。企业的满意度98%,学生的实习就业率达到100%。

二、培养坚韧的意志力

服装企业老总曾说过一句话:“技术可以慢慢训练,但坚强的意志力必须要养成”。可见,在服装企业意志力甚至比技术更重要。学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只是让受教育者具备了一种成为人才的可能性,能否真正成为人才,还要看他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力表现。这种表现,在服装行业更多地表现为是否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即是否有坚韧的毅力、耐力;是否具备顽强的挫折承受力。中专生的工作起点和大学生不同,起点多为最基础的工作,辛苦劳累再所难免。特别是服装企业的生产特性,有工期限制,员工为赶工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中专生不具备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很难“守得云开见日出”。基于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意志力的培养,首先是德育教育贯穿专业思想,口号是:“我们的耐力最强;我们的协作最好;我们的奋进心最大;我们的成功率最高”。 其次是将意志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早操的体能训练,爬山野营拉练,模拟高温下的车间作业,都是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历不等于能力”,不要怕自己学历低,只要脚踏实地,在“干中学”,“敢于磨砺自己”,就能使自己稳步向上。相信自己,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三、三年后论成败,见高低,要相信辛苦努力必将有丰厚的回报,培养学生努力成为一名“压不垮、打不败的人”。

三、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服装企业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一套服装从设计到成衣,从成衣再到穿在消费者的身上,其间工序环节的相互衔接与密切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服装企业最讲求团结协作能力。一个人的情商是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一名员工能够和上下左右的人和睦相处,通力合作,就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能要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共事,如何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与领导、同事在工作上配合默契,是现时代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我专业教师利用学校开展的服装展示、韵律操比赛、大合唱比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让学生放开手脚,自行训练、自行组织协调各种关系,教师只做辅助工作,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使学生懂得了理解,懂得了帮助、懂得了忍让,懂得了配合。“我们团结,我们合作;我们宽容,我们感激;我们行动,我们进步!”这是学生在校合唱时喊出的口号,也是我们倡导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校得到的锻炼,到企业后得到了自然延续。企业反馈回的信息是“团队意识强”。可见,团队意识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诚”字,以诚待人,金石为开。引导学生要善于控制自我情绪,善于与别人沟通,对不同的人要主动适应。无论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要有“共赢”的意识,要成为一名能“与众生存的人”,这也是和谐社会对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要求。

性格决定你适合做什么,爱好决定你愿意做什么,能力决定你可以做什么,市场决定你能够做什么。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仅能解决个人将来的生计问题,而且能满足国家对人力的需求。中专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自身本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为日后的成功就业做好准备,为日后的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专业能力篇(5)

2培养核心能力的探索

根据办学背景、所处地域、办学类型和社会对信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信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有所不同,但地方普通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几乎均是参照知名高校的信管专业,很少有自身的培养特色。另一方面前期调查结果显示信管专业差强人意:学生普遍存在专业信心不足、理论基础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缺点,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行业期待、就业前景悲观。出现的问题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培养核心能力的体系存在问题。对此,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信管专业做了实验性的改革和探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湖南商学院创办的本科独立学院。按照建设发展规划,学院中长期目标是要建设发展成为一所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商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在此背景下,信管专业坚定培育学生核心能力的目标,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和教授博士讲坛等三个方面。第一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教育部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信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多学科交叉增加了课程设置的难度,如需要厘清各学科之间的主辅关系、课时分配比例、授课内容的难度层次、教师知识储备等。在我们设置课程时,根据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为主,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辅。考虑到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和亟需技术人才的电子商务行业,在大三学期开设行业相关的专业限选课和和任选课,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就业储备知识。第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考虑到三本学生的就业性质,将动手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在部分课程结束后,实行两个周的封闭式课程设计,设计作品与省级和部级竞赛挂钩,也是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多家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安排学生暑假实习,切实感受第一线的信息生产、采集和处理环节。第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改革:开设教授博士讲坛,讲授科技发展动态和预测行业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行业发展,并通过校级课题鼓励学生实现创业规划。上述改革明确了信管专业的学习方向,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了解信息生产第一线的状况,加深了学习的目的性。

3培养核心能力的建议

3.1依托新兴产业,明确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的形式下,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图谱的思路需要做部分调整,借鉴、依托与信管专业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业,吸收信息产业管理模式,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新兴行业建设。如互联网产业孕育的大数据、云计算、在线教育等技术手段,必将改进、重塑部分行业,甚至催生新的产业。信息产业升级和新兴信息产业出现,必将带来大量的管理问题,需要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

3.2引入多方资源,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多学科交叉是信管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但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信息处理经验的人才则很少。

专业能力篇(6)

1. 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将路桥专业建成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技术孵化和服务基地,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使路桥专业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公路行业起到更好的引导、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对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路桥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形成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公路工程养护与管理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专业师资队伍。通过外引内培,下企业锻炼,技术服务,打造一支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专业教学条件。新建5个、扩建2个具有生产资质和真实工作场景的实验实训工区(中心)。

(5)教学改革与科研。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课题4项以上;20篇以上;新增主、参编教材12本以上。

(6)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7)专业特色与示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加强对口支援和辐射带动作用。

2. 项目建设主要过程

2.1校企深度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与企业合作,形成“培养方案校企共定、订单学生校企共选、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教学质量校企共监”五个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2创新和实践“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校中企和合作企业,承接、参与武广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监理、检测项目,借助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学生、教师与企业员工角色互动,创新“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2.3制定“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有依据。

通过每年定期调研制度、信息搜集分析制度、专业建设论证调整评审制度,形成《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通过“调研论证调整实施评估反馈再调整”的路径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专业设置与调整若干规定》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及专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2)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初步探索系统培养,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重构“基于工作务导向的课程体系”,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初步制定路桥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方案。

(3)建立模拟和真实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开发所有课程标准,核心课程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分组实施”的模拟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工区”真实教学模式。融企业文化于教学过程,侧重培养遵守行业规范规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4)建立“分阶段、多渠道”教学组织模式。

按照能力递进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组织由2.5+0.5深化为 “3+2+1”模式,即在1~3学期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开设《工程识图及CAD》《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与实验工取证、测量工取证、CAD取证相结合;第4~5学期,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开展桥梁施工检测、公路维修、工程预算编制等实训,跨学期建立“分段式、多渠道”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第6学期,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对口就业岗位的原则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岗位零距离对接。

(5)创新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采用项目任务过程考核、以真实作品或完成任务过程为依据校企共同考核、以证代考三种考核方式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共同考核。

2.4打造一支师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良、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学历,组织教师国外考察,拓宽技术服务面,组织教师参加高铁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等培训学习。

2.5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

(1)共建功能完备、设备先进、产教一体的重点实训基地。

(2)校企互通,打造共享资源库平台,整合优质精品资源,满足企业人员、学生、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建行业企业信息库、专业建设素材库、网络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收集整理高铁行业发展动态、职业岗位需求、高铁新技术应用、高铁施工养护规范等行业企业信息;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等专业建设素材个;网络课程资源。

2.6加强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以 “校中企”和合作企业的生产服务项目(案例)为载体实训基地、检测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形成 “流动教室”,开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训实现岗位零距离对接。

2.7校企共商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1)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

健全激励与制约相结合教学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成立督导机构;完善《教师工作规范》《日常教学检查管理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日常管理和阶段管理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创新 “分段式、多渠道”弹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依据《构建开放式教学管理体系原则意见》等制度文件,实行选课制、小学期制、弹性学期制,实践教学动态安排。构建校企共同管理与考核、责任与风险共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依托“学院互动空间”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采取定期巡视、不定期沟通等形式,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双指导”、“双监控”。

(2)多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创新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合作企业定期回访制度,建立毕业生“831”回访制,即学生毕业第1、3、5年,校企一体分别完成80%、30%、10%的回访,利用调研、技术服务、顶岗实习(企业评价占60%,学校评价占40%)等途径对专业学生质量做出总体评价并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调整提供依据。建立ISO9001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重点考核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8专业优势显著,引领示范作用突出。

(1)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

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2009年,2名同学分别荣获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三等奖;2010、2011年15名同学先后斩获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铜奖和银奖;2010年,1名同学捧回全国测量技能大赛奖杯;2011年5名学生赴美实习获得EACH FUTURE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颁发的职业证书;2012年“大学生公路养护服务公司”项目入围挑战杯决赛。

就业形势好,竞争力强。本专业现在校生1450人,订单率87.3%,就业率99.3%,对口就业率94.06%,取证率100%,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8%。就业待遇优势明显,本专业毕业生上岗起薪点平均为2582元/人·月。

(2)校企共营,服务效益显著。

每年为工程局、广铁集团等开展高级技师、技师取证等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近300人次,为公路、铁路、地铁提供新知识、新技术等培训9000人天左右。

承接、参与武广高铁、京沪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监理、检测项目41项,对外技术服务创造经济效益1472.2万元。

(3)拓宽渠道,开拓国际视野。

拓宽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渠道,连续为香港地铁公司举办培训班8期,2011年受越南国家工商局邀请准备对越南交通运输大学、越南国家铁路局、河内大学进行调研,2011年5名学生赴美实习载誉归来,2012年8名学生获准赴美实习。

3. 今后专业建设的思考

(1)完善“先科学院”董事会管理模式,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利用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地方铁路协会、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实施第三方评价。

(3)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完善路桥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方案。

(4)提升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5)拓展教师国际视野,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加强境外合作办学能力。

(6)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互动平台、职教新干线,发挥资源库“三个中心,两个平台”的作用,实现专业教学成果和优质资源全社会共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忠阳.路桥专业公路勘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专业能力篇(7)

当我们谈论到一个人的“能力”时,一般人通常认为这是指个人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追求能力的成长时,也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不断吸收与提升。但是,我们常会发现,两个专业知识水平相当的人去处理、执行相同的事物,产生的结果与成效却往往并不一样;甚至有些专业知识相对较低的人,处理起事物来反而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为什么会如此呢?

仔细分析“能力”的内涵,其实包含了三大部分,“专业知识”固然是其中之一,但除此之外,还包括执行、处理事物的方法与经验,即“执行能力”;以及学习、反省检讨的能力,即“学习能力”。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事,并且不断提升精进的基本条件。

“执行能力”牵涉的层面相当广泛且细腻。首先,要能掌握不同事务间的轻重缓急,要懂得阶段性、循序渐进推展的道理;执行事务时,必然要与其他人沟通协调,因此,沟通技巧与方法不可或缺;事务的发展不可能靠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懂得倡导的技巧与方法,并且知道如何把一群人组织起来,分工合作将一件事务“做出来”;由于执行事务必然牵涉到“人”,所以,认知人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特质也很重要……等等。诸如上述种种,都属于“执行能力”的范畴。

至于“学习能力”,则是专业知识、执行能力两方面能否精进的关键所在,可谓个人能力的基础源头。学习能力除了包含态度上是否有心要学,以及是否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外,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一点是:持续的自我反省检讨,也是个人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不能时时自我反省检讨,学习的成效便大打折扣。

个人能力的成长,必须上述三方面均衡发展,不可偏废。有些人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专精,谈起事来头头是道,但到了实际执行时,得到的结果却是奇差无比。事实上,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执行能力,并不足以成事,所有谈论的事务即使再理想,也都只是空中楼阁。没办法执行落实以得到最后结果,就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专业能力篇(8)

一、教师的核心专业道德

1.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如同农民种地一样,每天细心观察庄稼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该除草时就要除草,该施肥时就要施肥,看着帮着扶着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2.严谨笃学。科学治学,严谨治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3.激情与想象。中学生的思想正是天马星空、富于幻想的年龄阶段,要想和他们融洽相处,让他们真正能从心里和你走到一起,和你做朋友,相信你,依赖你,教师必须学会用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去点燃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周围同学和朋友的热爱,能够感受到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并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个性。

4.自尊自律。教师工作的示范性特点注定了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的榜样,甚至教师自身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都会在学生的身上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是对自己本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或许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

1.学科知识。教师在自己学科领域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当然,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只是对本专业概念与原理的掌握,还包括学科方法论与发展史方面的知识。

2.一般教学法知识。主要指那些超越于教学内容之上的、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原则与策略。合理地、恰当地应用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更能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效果更明显。

3.课程知识。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是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这也是作为教师工作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内容。

4.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解释某一特定课题的适当例子、理解的难点等知识。它是教师特有的知识领域,也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理解的特殊形式。

5.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及其个性特点,教育的过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出现教育盲点。

6.教育背景知识。当地的历史背景、教育现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状况等都要进行全面了解。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

1.准确把握学生发展水平的判断能力。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师选择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它还涉及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是否具有对学生发展水平准确判断能力,对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2.交往能力。人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交往,能否与学生、与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与同事愉快地合作,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

3.表达能力。表达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智慧与激发感情最基本的手段,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应当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语言是表达的工具。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专业能力篇(9)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是对职业教育本质最简约的说明。它的目标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各行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五年制高职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组成。文化课是基础,专业理论课是核心,专业技能课是关键。三者都是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而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仅是文化基础课,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课。但事实上,在我们日常英语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呈现上,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实效的评价上,我们还能不同程度地看到普通高中的影子。为此,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以交际为主,强调教学互动;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主动为学生专业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改革方面

1.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入学时成绩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看不懂、说不出,无法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根据我们的调查摸底,从英语课程的角度出发,就英语基础和英语情感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必须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发展潜能结合课程计划和教材特点来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目标,即从知识领域、能力领域、情感领域由低到高提出基层目标、可实现目标、深发展目标,从而真正落实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基层目标:从基础层学生出发,按照课程计划最低要求,必要时可低于课程计划来制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要求,使学生在积累知识、尝试运用英语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愉快。

可实现目标:以基层目标为基础,以中间层学生为主体,以巩固知识、强化运用为目的,适当增加初级层面的能力要求。

深发展目标:要求能灵活应用英语进行交流,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探索精神。

2.教学形式改革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学形式一直处于“三个一”(一本书、一盒粉笔、一个录音机)的单一教学形式,缺乏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很难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能有效打破“黑板+粉笔+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充分调节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之中,从而使知识打破时空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媒体交互性、个性化的优势进入课堂,必将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教学形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3.教学方式改革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是改革的重点。现行的五年制英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局面。课下学生没有或很少有相应的英语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依托,缺少或丧失英语运用环境。这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误区,所以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人的因素应该成为英语课堂设计的基本依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把课堂主角还给学生,给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权利和机会。因此应积极探索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视觉、听觉、思维等各种感官活动起来。正确引导他们参与讲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浓郁的、名副其实的英语课堂气氛,保证培养出来的新型人才不再被“语言运用关”所困扰。具体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课前三分钟自由表达。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以他们大都喜欢课前的自由表达。虽然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但如果在上课之前帮助他们选好话题,做好准备的话,也可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学生讲完后,教师应予以恰当的点评,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课前表达这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了说英语、用英语、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培养了他们主动收集材料,学习英语的兴趣。内容可以涉及旅游、购物、明星、宠物、交通、大学生活等贴近于学生生活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2)情感朗读法。

饱含激情的英语朗读是学生进入文章境界、体会作者情怀的一种极好方式。学生对课文极富感染力的“美读”和“情读”,既抒发了“读”者的情怀,又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带给课堂无尽的遐想和想象的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同时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欣赏力在这美妙的读书声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对话法。

语言交际的主要功能是对话,对话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课内模拟真实半真实的对话能克服课内书本内容与实际交际存在的巨大区别。对话方式可分为两个小组对话、男女生对话、小组间的对话、师生对话、自由对话、分角色自编对话、看图编对话等。具体方式可因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具体对待。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使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

(4)竞赛法。

利用高职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设计一些抢答题和必答题;在单元复习时设计各种活动,评出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现奖等;在讲解练习题时,设计各种擂台赛。这种全班参与的竞赛性的教学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角色表演法。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一些常用的交际性的习惯用语及一些肢体语言。这时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而且尽量帮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6)听说法。

在学生们厌烦了老生常谈的听力填空、听力选择时,听英语歌歌词填空应该是一个好方法。歌曲的曲调和旋律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音、语调,学习单词、句型、语法和文化。在享受音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从听到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所听内容不能太难,要使他们觉得能够在认真努力之后听得出来,获得学英语的成就感。

(7)分段复述法。

教师挂图,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或句型,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几分钟,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讲一段,直到把整个故事讲完为止。教师应抓住时机表扬讲得最详细最流利的小组。最后还可以请讲得最流利的学生将故事从头到尾串一遍。这样使得他们有一种学英语的成就感,而且激发了别的小组更好参与的积极性。

(8)游戏法。

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英语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游戏设计可以有:(1)快速反应;(2)角色扮演;(3)竞赛法;(4)听说训练,等等。在讲授新课时,穿插一些游戏如比赛、表演等,可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从而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之,在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牢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凡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引入课堂进行尝试。如果每节课都使我们的学生带着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而结束,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令人满意。

4.考试样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只有改革教学评价,才能使课程改革有生命力,才能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考试制度改革是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传统的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和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范畴,所以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一张试卷,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注重交际能力增强的定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应以考试改革为先导,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制度,使考试真正成为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1)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

考试改革的原则是突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贯彻落实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生的实际,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夯实基础,突出专业需求。所以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细化。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2)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高职特色。

考试样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成绩由多种形式的成绩按比例构成。具体可以包括:①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②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③等级与评语相结合。④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⑤免试与重试相结合。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情况的有效手段,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考核样式。

三、结语

通过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能够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那就是结合专业特色和

学生特点,在有限的课堂内无限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英语教学成为寓教于乐的享受,真正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课堂教学的艺术.

[2]郑桂芝.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专业能力篇(1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顺应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设电子信息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多,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毕业生的质量是电子信息专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从培养规格看,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由此我们将培养规格中的各种能力进行分类,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具体分类如下:

1.工程计算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数学计算及应用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中职数学、中职物理。

2.外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但对中职生来说,主要是专业术语和常用元器件型号识别。主要涉及的课程有:中职职业模块英语。

3.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的设计能力、protel制图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4.电子工程基本分析与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常用电子仪器使用能力,电子电路分析、应用能力,单片机应用能力,阅读与绘制电气图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电装实习、ptotel2004、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5.电子信息产品的分析、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工业标准的理解能力,电子信息产品分析、方案的理解及初步的设计能力,方案实现和系统测试能力,电子设备维护检修能力,跟踪新技术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 通信电子线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家用电器技术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与设计。

6.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数字电视、家用电器技术实训、无线电调试中级工实训与考工、毕业设计。

7.研究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电子应用基本模块训练、数字化测量的实践训练、常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

二、专业能力实现的三个层次

1.基础训练。主要通过课堂实验、电子工艺实习等环节,训练学生识别选用电子元器件,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测试简单电路、掌握焊接安装工艺等。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测试和对各种电路性能指标测量,巩固学生所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和科学测量电路方法,为后续实训环节打下基础。

2.模块训练。就是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专项实训,也就是课程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些专项技能,积累一些实际电路知识和工程知识。通过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等为主的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与调试,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做好准备。

上一篇: 当代艺术论文 下一篇: 敬孝演讲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