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节目创意节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1 20:12:25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1)

对于任何新电视节目,观众的反应是很难预估的;因而,成功就像是一场机会游戏,需要很多努力才有可能获得。问题是,很多播出机构没有那个耐心去不断尝试新东西。

我们来看看世界电视创意创新的发电站英国的数据,也就是新节目的数量和创新的成功率。

英国第四频道(C4)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持续创新力的频道之一。几年前,一位C4的高管告诉我,他们一年会得到来自独立制片公司和外界的约20000个创意。但她补充说,其中19000个都是垃圾。单单来自C4自己的编辑和制片人的创意也很多,这样又得加上额外的2000-4000个。负责定制的编辑每年大概会考虑5000个左右的节目创意。就在几年前C4曾报道说,在9个月时间里,他们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新节目有137个,也就是说平均每周在黄金时段有4个新节目播出,即可以说C4的新节目创意和定制数量比是25/1。但有些部门可能会更“难产”些,一位负责定制的编辑声称,在他收到的4000个创意中,只有3个做成了节目。

创新的成功率,显然会因节目的类型而不同。比如制作了极为成功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独立制作公司,他们的节目创意与播出比例是30:1,而该公司在娱乐节目领域已经非常有经验;商业电视台ITV的娱乐节目部也透露了相似数据,他们5个全职研发人员一年时间里产生了约300个创意,平均只有12个做成了电视节目,其中有6个是较长期的节目;最成功的“纪实类节目”独立制作公司之一Lion TV ,也说他们1%的创意被播出机构定制成功。看来,“纪实类”节目的创新成功率相比“娱乐类”节目更低些。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2)

一、节目研发之现状

1.胆子都大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湖南广电为首,中国电视媒体爆发了一次节目创新热潮。将海外的模式引进来,使之本土化、简易化、成本化、可控化、风暴化,成为让中国观众欣喜若狂的电视节目,这说明了创新者的胆识与无畏。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在多轮冲击下,人人都胆大、个个都识广了,多少底线被冲破,多少禁锢被解除。虽然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对各类节目,特别是娱乐类节目的管理有点严厉,但相比上个世纪,已经是大大开放,如今,许多台(包括央视)胆也大了,心也大了。

2.模本不缺了

从戛纳电视节观展回来,感受颇深。如今的国际电视节不光卖产品,更多的是卖思想,卖创意。随着全球创意市场的兴起和我国对外交流的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创意模本,都能够展现在我们面前。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栏目组如果通过朋友、亲戚在海外收录到一个节目,如获至宝,关在小屋醉心研究,生怕泄露。而今天,面对全球电视市场,大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外来模式的借鉴,主要依靠我们对模本的识别、开发和执行能力了。

3.受众麻木了

九十年代末,《快乐大本营》等一批娱乐节目初登中国卫视屏幕,观众在文化郁闷中找到了一块绿洲,倍感新鲜、亲切,电视开始成为集资讯、娱乐、社教等综合功用为一体的现代传播工具。十几个年头过去了,各类节目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观众对电视娱乐等各种创新节目由新奇到熟知,由刺激到麻木,许多惯用环节和许多得意亮点,观众已对之熟视无睹。所以,今天包括娱乐类的各项节目无论如何创新,在一般情况下,已难在观众中掀起大波大浪了。

4.观众更爱看剧了

早在2004年,有项全球收视统计表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非电视剧莫属,占全球收视市场份额的46%。在我国,电视剧的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更是逐年上涨,且居高不下。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报告》统计,2009年电视剧在全国样本市(县)各类节目的播出份额调查显示,电视剧的播出比重达到26.1,位居首位,收视比重也达到32.2%,位居各类节目的首位,并且与第二名的新闻时事类节目(12.7%)拉开了较大距离。电视剧的收视还直接拉动了其他节目的收视,从湖南卫视每晚的收视波形显示,好剧的高收视必定带动接档节目,反之,低收视的电视剧必会影响接档栏目。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倾斜,导致对其他节目收看热情的退却,这对各类节目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节目研发之困惑

1.机制不一致

关于节目研发与创新,各台(主要是省级台)的程序与机制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分为专职研发、团队研发、外脑研发几种。所谓专职研发即媒体设有研发部,其任务是对全台节目进行模本研发,然后移植给生产团队进行日常生产,这种研发机制可视为创制分离;团队研发即节目生产团队自行进行新片研发,是创制合一;外脑研发是媒体将节目研发的任务交给社会专业创意公司完成,随着国际创意市场的迅猛发展,这种借助外力的研发模式已逐渐被媒体大面积采用。各台节目研发的模式与机制不一样,结果与成果也不同,但无论采用何种机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最重要。

2.职能有点乱

专职研发部门在许多台都有设置,但职能却各有不同。有的台,研发部门主要负责节目模本制作;有的台研发部是负责节目情报收集与整理,创意方案的征集和评定等;还有的台是两者兼有。无论何种职能限定,在相当比例的省级台中,研发部门“有职无权”的现象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台用研发部门来“安置干部”的习惯做法所致,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台主要决策人对节目研发部门的定位“找不到感觉”所造成。

对于节目研发部门的定位,笔者也作过长时间的思考。

一个电视媒体的节目研发部门,要做全台节目研发的领头羊,而不是排头兵,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协调、情报提供、信息服务、研发培训、研发论证、研发评价等方面,而把具体项目的承担放到节目生产执行团队。

作为节目研发部门,要让全台节目研发和创新在业内进入先进位置,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即一定要有“人才优势”让生产团队服气;要有“研发资金”让生产团队卖命;要有“行政权力”让生产团队遵命。这样的研发体系才会对媒体节目创新有实际推动意义。总之,节目研发部门要有钱、有权,更要有理,这样才有存在的意义。

3.责任不太明

在节目研发过程中,谁是研发的责任主体非常重要,责任主体的明确,意味着研发的动力与效果。但目前,许多台的研发部门或研发团队,特别在创制分离的机制下,或多或少存在责任不明的局面。责任不仅代表负担,而且也代表利益,只有责任的明确才会使工作更有目的。

在节目研发体系中,责任主体应放在节目生产团队,无论是创制分离,还是创制合一,责任在团队、在一线,应是最明智的选择。总的来说,一定要让节目生产团队在研发创新中有积极性、主人感和利益感,才会收到效果,达到目的。

三、节目研发之未来

1.未来暴富很难了

参加业界的许多会议,常有与会者提问,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下一阶段节目创新的重点方向在哪里。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人,无非是想找个热门一夜暴富,将投机和取巧视为捷径。有这个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电视创新也不排除还有一夜火爆的机遇。但这像地震一样,不仅难预测,而且概率低。虽然地震不常有,但节目要天天做,要使频道和节目成为“良品”,就要让创新进入常态,走进人心。近日听美联社一位朋友介绍,在他们那里,听不到“创新”和“研发”这些用词,因为“创新”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主题,不创新就不会有饭碗。因此,如何进入常态创新环境,对中国电视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守株待兔”,期待一夜暴富了。

2.未来评价多元了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又召开会议,再次讨论节目评价体系实施方案。根据目前方案,节目评价体系中收视率指标最多只能占百分之四十,而包括导向评价、公益评价和投入产出比等在内的综合指标要达到百分之六十。在今后的节目创新中,行政性的评估态度一定会引起各生产团队的关注。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3)

一、节目研发之现状

1.胆子都大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湖南广电为首,中国电视媒体爆发了一次节目创新热潮。将海外的模式引进来,使之本土化、简易化、成本化、可控化、风暴化,成为让中国观众欣喜若狂的电视节目,这说明了创新者的胆识与无畏。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在多轮冲击下,人人都胆大、个个都识广了,多少底线被冲破,多少禁锢被解除。虽然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对各类节目,特别是娱乐类节目的管理有点严厉,但相比上个世纪,已经是大大开放,如今,许多台(包括央视)胆也大了,心也大了。

2.模本不缺了

从戛纳电视节观展回来,感受颇深。如今的国际电视节不光卖产品,更多的是卖思想,卖创意。随着全球创意市场的兴起和我国对外交流的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创意模本,都能够展现在我们面前。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栏目组如果通过朋友、亲戚在海外收录到一个节目,如获至宝,关在小屋醉心研究,生怕泄露。而今天,面对全球电视市场,大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外来模式的借鉴,主要依靠我们对模本的识别、开发和执行能力了。

3.受众麻木了

九十年代末,《快乐大本营》等一批娱乐节目初登中国卫视屏幕,观众在文化郁闷中找到了一块绿洲,倍感新鲜、亲切,电视开始成为集资讯、娱乐、社教等综合功用为一体的现代传播工具。十几个年头过去了,各类节目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观众对电视娱乐等各种创新节目由新奇到熟知,由刺激到麻木,许多惯用环节和许多得意亮点,观众已对之熟视无睹。所以,今天包括娱乐类的各项节目无论如何创新,在一般情况下,已难在观众中掀起大波大浪了。

4.观众更爱看剧了

早在2004年,有项全球收视统计表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非电视剧莫属,占全球收视市场份额的46%。在我国,电视剧的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更是逐年上涨,且居高不下。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报告》统计,2009年电视剧在全国样本市(县)各类节目的播出份额调查显示,电视剧的播出比重达到26.1,位居首位,收视比重也达到32.2%,位居各类节目的首位,并且与第二名的新闻时事类节目(12.7%)拉开了较大距离。电视剧的收视还直接拉动了其他节目的收视,从湖南卫视每晚的收视波形显示,好剧的高收视必定带动接档节目,反之,低收视的电视剧必会影响接档栏目。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倾斜,导致对其他节目收看热情的退却,这对各类节目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节目研发之困惑

1.机制不一致

关于节目研发与创新,各台(主要是省级台)的程序与机制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分为专职研发、团队研发、外脑研发几种。所谓专职研发即媒体设有研发部,其任务是对全台节目进行模本研发,然后移植给生产团队进行日常生产,这种研发机制可视为创制分离;团队研发即节目生产团队自行进行新片研发,是创制合一;外脑研发是媒体将节目研发的任务交给社会专业创意公司完成,随着国际创意市场的迅猛发展,这种借助外力的研发模式已逐渐被媒体大面积采用。各台节目研发的模式与机制不一样,结果与成果也不同,但无论采用何种机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最重要。

2.职能有点乱

专职研发部门在许多台都有设置,但职能却各有不同。有的台,研发部门主要负责节目模本制作;有的台研发部是负责节目情报收集与整理,创意方案的征集和评定等;还有的台是两者兼有。无论何种职能限定,在相当比例的省级台中,研发部门“有职无权”的现象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台用研发部门来“安置干部”的习惯做法所致,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台主要决策人对节目研发部门的定位“找不到感觉”所造成。

对于节目研发部门的定位,笔者也作过长时间的思考。

一个电视媒体的节目研发部门,要做全台节目研发的领头羊,而不是排头兵,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协调、情报提供、信息服务、研发培训、研发论证、研发评价等方面,而把具体项目的承担放到节目生产执行团队。

作为节目研发部门,要让全台节目研发和创新在业内进入先进位置,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即一定要有“人才优势”让生产团队服气;要有“研发资金”让生产团队卖命;要有“行政权力”让生产团队遵命。这样的研发体系才会对媒体节目创新有实际推动意义。总之,节目研发部门要有钱、有权,更要有理,这样才有存在的意义。

3.责任不太明

在节目研发过程中,谁是研发的责任主体非常重要,责任主体的明确,意味着研发的动力与效果。但目前,许多台的研发部门或研发团队,特别在创制分离的机制下,或多或少存在责任不明的局面。责任不仅代表负担,而且也代表利益,只有责任的明确才会使工作更有目的。

在节目研发体系中,责任主体应放在节目生产团队,无论是创制分离,还是创制合一,责任在团队、在一线,应是最明智的选择。总的来说,一定要让节目生产团队在研发创新中有积极性、主人感和利益感,才会收到效果,达到目的。

三、节目研发之未来

1.未来暴富很难了

参加业界的许多会议,常有与会者提问,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下一阶段节目创新的重点方向在哪里。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人,无非是想找个热门一夜暴富,将投机和取巧视为捷径。有这个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电视创新也不排除还有一夜火爆的机遇。但这像地震一样,不仅难预测,而且概率低。虽然地震不常有,但节目要天天做,要使频道和节目成为“良品”,就要让创新进入常态,走进人心。近日听美联社一位朋友介绍,在他们那里,听不到“创新”和“研发”这些用词,因为“创新”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主题,不创新就不会有饭碗。因此,如何进入常态创新环境,对中国电视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守株待兔”,期待一夜暴富了。

2.未来评价多元了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又召开会议,再次讨论节目评价体系实施方案。根据目前方案,节目评价体系中收视率指标最多只能占百分之四十,而包括导向评价、公益评价和投入产出比等在内的综合指标要达到百分之六十。在今后的节目创新中,行政性的评估态度一定会引起各生产团队的关注。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4)

一、省级卫视掀起节目“上新”潮

各大省级卫视2011年节目创新不断。湖南卫视连推十余档创新节目,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也不甘示弱,连推4、5档新节目,四川卫视、东方卫视、天津卫视、河南卫视等也推出多档创新节目,省级卫视掀起了一股节目创新热潮。

从上表可见,湖南卫视节目创新数量位居省级卫视之首,连推十余档创新栏目,以综艺节目为主;江苏卫视主打“幸福”,推出日播节目带;浙江卫视以“爱在中国蓝”主题聚合资源,新推四档新节目,其中综艺节目《mr.j频道》投入五千万元重点打造,目标直指综艺劲敌《快乐大本营》。

不仅收视第一阵营硝烟弥漫,省级卫视二三阵营的竞争也波涛涌动。辽宁卫视连推多档综艺节目,天津卫视推出三档新节目,《非你莫属》是国内首创的另类大型职场招聘真人秀,河南卫视连推四档新节目,全面开发年轻受众群,四川卫视推出五档新节目,湖北卫视全面转型做娱乐,宁夏卫视全新改版做财富。省级卫视几乎全体行动,积极参与到新一轮的节目竞争中。这次节目创新潮,题材上范围广泛,质量也有很大提升。节目主题更多关注人性、健康、幸福,体现了节目向人文化、人性化的回归。

在活动创新上,省级卫视也暗战不断,2011年的跨年晚会成为竞争的热点。安徽卫视与新浪网联合举办《2010国剧盛典》,浙江卫视举办“2010风尚盛典”,湖南卫视移师广州,把跨年晚会放在亚运会用过的场馆。东方、江苏、深圳、安徽、云南、河南、青海等10家卫视都办了跨年演唱会,央视也首次加入跨年大战。

二、省级卫视节目创新五大变化

在这轮省级卫视的节目创新大潮中,节目创新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逐渐从自主创新走向开放型创新。

(一)从山寨抄袭到版权引进

节目模式是创新的核心。长期以来,国内节目模式的发展,走的是借鉴、抄袭之路,出现了山寨现象,节目同质化严重。近两年,国内卫视开始和国际一流的模式公司合作,或引进版权,或直接定制,形成垄断资源。江苏卫视新推的《欢喜冤家》和《老公看你的》,不再单纯拿来,而是让德国、荷兰创意团队直接介入节目研发,为其定制节目。东方卫视不仅购买《英国达人》的版权,节目实际操作也全程接受版权方指导,从湖南卫视引进荷兰《以一敌百》版权到东方卫视引进《英国达人》节目版权,再到江苏卫视与德国、荷兰的媒体公司联合开发节目,国内的卫视节目创新从单纯的复制到引进,如今已到了新的阶段——直接定制,联合开发。

(二)从普遍撒网到量身定制

理念是节目创新的原点,最近的节目创新不再是单纯的栏目创新,而是把中心转向了人。为名人量身打造节目,成为节目创新的一个新方式。东方卫视直接邀请“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打造《壹周立波秀》,颇类国外经典脱口秀明星节目,在2009年春节一经推出,就创造了收视奇迹。江苏卫视《老公看你的》是根据乐嘉的性格特质打造的一档新节目,湖南卫视《谱天下》是专门为汪涵量身定制的节目。

(三)从引进精英到引进团队

人才是节目创新的活力来源。目前,省级卫视的竞争已经从最初的主持人之争转变为整个制作团队的竞争。安徽卫视在2009年6月,引进李静及其制作团队,拓荒零点,推出全明星互动的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2011年浙江卫视也将引进周杰伦的节目《mr.j频道》。这档节目现在台湾中天娱乐台播出,节目制作团队也将到浙江卫视参与全程制作。引进制作团队成为节目收视成功的保证。

转贴于

(四)从自产自销到与公司合作

运作方式是节目创新的保证。现在,电视台的节目创新开始从自产自销向与公司合作过渡。一是委托制作。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很常见,在我国也称之为定制。二是外部采购。采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种:购买节目样式,购买节目成品。三是联合制作。节目运作费用日益趋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大型活动难以独家投资制作,电台电视台往往采取联合制作的方式。

东方卫视和上海唯众传媒公司合作,推出了名牌节目《波士堂》,跨地联合香港TVB、台湾TVB共同创制强档大型综艺娱乐节目《华人大综艺》,成为借力借脑发展的代表。浙江卫视新推出的《健康最重要》也是一档委托制作的节目。这种与公司合作的方式,将在未来制播分离的过程中愈加常见。

(五)从节目竞争到管理变革

机制是节目创新的保证。卫视节目生产已经从单纯的节目竞争,转变为管理的竞争,高端管理层抓节目创新成为节目生产变革的一个新特点。2010年5月,湖南卫视与青海卫视的深入合作正式启幕,共同合资组建新公司,合作运营青海卫视,湖南广电抽调出来的一组精干人马全面负责青海卫视运营,青海台占新公司股份的51%,但管理层以湖南方面为主。2010年打造的全民选秀节目“花儿朵朵”成为这次合作的最大成果。2010年10月,宁夏卫视结盟第一财经,推出《股市天天向上》、《财判》、《千股千询》、《道梦空间》等多档新节目,这表明,卫视节目竞争已经上升到机制和管理变革的层面。与强势卫视频道的资源和团队进行合作,全面改版创新,成为一些卫视的大胆尝试。

三、2011年卫视创新节目新趋势

(一)综艺娱乐节目成黄金档竞争焦点

2011年,综艺娱乐节目仍是竞争利器。湖南卫视在黄金档连推5档娱乐类新节目,显示了其缔造综艺霸主的决心和魄力,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也不甘示弱,分别推出《婚姻保卫战》、《谁是创意王》等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原定推出的《婚姻保卫战》因与浙江卫视节目撞车,被迫改名为《为她而战》。浙江卫视推出《mr.j频道》矛头直指《快乐大本营》,可见竞争之激烈。辽宁卫视、广东卫视、湖北卫视也加入了综艺娱乐节目的竞争阵营,一系列创新节目值得期待。

(二)婚恋类节目持续走热

延续2010年婚恋题材热,2011年此类节目仍然火爆。湖南卫视《为她而战》、《完美新娘》,江苏卫视的《老公看你的》、《欢喜冤家》,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浙江卫视的《婚姻保卫战》、《爱情连连看》,河南卫视的《何乐不为》均属此类。婚恋类节目仍将占据2011年电视荧屏的主流市场,此类节目不局限于婚恋话题,而是成为了社会话题的展示平台。

(三)创意类节目成创新蓝海

2011年,创意类节目开始受到各大卫视的垂青,江苏卫视全新推出《谁是创意王》,广东卫视《呼唤创意》开始大肆宣传,并面向全国招聘主持人,河南卫视推出《创意时代》联手威客网面向全国征集创意。创意类节目将成为2011年收视的新亮点。

(四)健康类节目形态实现新突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类节目收视日渐走高,2011年,健康类节目已经突破原有的节目模式,采用了脱口秀、栏目剧等多种更具贴近性的形式。浙江卫视新推出的《健康最重要》首创脱口秀说健康先河,节目主持人梁冬传递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科学。宁夏卫视的《道梦空间》从解梦入手,开创国内第一档职场健康危机预警类节目的先河。健康类节目形态的创新有望再铸收视辉煌。

(五)创新节目呈现季播化趋向

与往年相比,2011年推出的创新节目呈现季播化趋向,显得更加灵活、机动。湖南卫视推出的十余档节目中,近一半采取季播的形式。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采取季播赛制。四川卫视的《第二次握手》、《笑星大擂台》等也是用季播形式。季播能为客户提供长线、中线、短线的不同传播资源,这是电视媒体回归传播规律的体现。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5)

2011年7月,毕梓姗在日本一家电视台录制节目,这个机会让她邂逅了世界著名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的负责人。Fremantle media邀请她前往比利时协助那里的制作团队打造一档真人秀节目。

这档节目名叫《农夫娶妻》。

在日本电视界养成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外加自己的敬业精神,让她迅速在比利时的业界脱颖而出。比利时团队的制作人当即邀她一起制作另一档真人秀节目《Take me out》。就在毕梓姗准备加盟比利时版《Take me out》时,传来了日本TBS电视台也同时引进了这档节目的消息。

毕梓姗对《世界博览》记者表示,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即使是高素质的日本电视业,也难以抵挡英美娱乐节目成熟而诱人的魔力,因为“它们有极为成功的模式”。

《Take me out》这个风靡全球的“相亲约会”节目,在欧洲的人气更是高得吓人――最高收视率达到了30%左右。2010年,这个节目就被就引进中国,它就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也是在同一年,中国从Fremantle media引进的综艺节目《Got Talent and Idol》爆红,这就是红至今日的《中国达人秀》。

在这两档节目之前,中国大陆从业界人士到普通观众,知道Fremantle media的人并不多,更谈不上打交道。不过,如果说起创造苏珊大妈奇迹的《英国达人秀》,大概无人不晓,这个节目的制作方,正是Fremantle media。

Fremantle media同BBC环球、荷兰的Endemol、Talpa被誉为全球最知名的节目模式公司,而Fremantle media和Endemol同时还是世界五大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中的两大巨头,和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索尼影业齐名。如今,Fremantle media拥有的综艺节目模式都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精品,以1956年创立的《The Price Is Right》来说,这个已经制作了超过半个世纪的节目模式目前还有生命力,2012年,这个英国制造的节目模式从全球收入了17亿欧元,国际电视人一致惊呼:“这对美国电视业是个巨大的打击!”

2013年初,Fremantle media开始与国内名声不显的广西卫视达成合作,针对自己的主打业务――节目模式研发、制作,进行电视从业人员培训。

近年来,与Fremantle media类似的节目模式公司在中国的“动作”多得让你吃惊。更让人吃惊的是,中国电视台相当买账,而且绝对不走山寨路线,“掏钱就拿来”,非常爽快。于是,“购买节目模式、打造娱乐节目”陡然间成为了各个电视台一种时髦的趋势。2013年,从各个电视台的播出计划表上可以看到,《X factor》(英国偶像)、《stars in danger》(星跳水立方)等口碑节目的“中国版”都来了。根据这些数据,可以预料,到2013年底,中国大陆电视荧幕上将出现50个“洋模式”节目。

电视节目跨国公司进中国的热闹、繁荣景象仿佛一下子让人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那几年,宝洁、西门子们就是带着先进的产品和点子涌入了中国,甚至进驻的方式都非常相似――设立驻华办事处。

这只是“洋节目”热潮在中国的一个缩影。为什么中国人需要消费“洋节目”?我们还得从中国电视界谈起。

职业洋节目操盘手

1958年5月1日,游园的群众第一次在北京中山公园看到电视机,反应热烈。人们对于这种不通过放映机而直接从小匣子里面出现的影像和伴音颇感惊奇。而这一年,西方的电视事业已经发展了30年。

上世纪80年代末,春晚导演郎昆从德国带来了当地知名的综艺节目《原来如此》,并把它改造成了《综艺大观》。后来郎昆在这个栏目工作了五年,并担任制片人,用郎导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电视文艺距离媒介发达国家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比较远,我们属于苦苦地追赶、学习,我们还属于晚会时代。”与同期的另一个节目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那就是《正大综艺》。

上世纪90 年代末期,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一批娱乐节目,使中国的电视节目飞速进入了娱乐时代。全民都开始娱乐,一片搞笑声、一片游戏声。在刚刚放开的领域里,中国电视业充满各种可能性。

刘熙晨就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电视人,那几年里,刘熙晨的角色历经数度转换:当过电视新闻记者、做过节目制片人、卖过户外广告,现在他又做回了电视人,但不再是纯粹的制作者――他还是BBC环球在中国的节目模式独家方,同时还是其他几个国外节目模式公司在中国的和制作人。

他就是《挑动麦克风》、《舞动奇迹》、《中国梦想秀》等热播节目幕后的“操盘手”。

1991年大学毕业后,刘熙晨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工作。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制作节目,然后卖给电视台。刘熙晨做了一个当时极富创意的节目,然而,因为“尺度太大”而卖不出去,赔了近百万。这个节目是个性教育节目,叫做《面罩》。

碰了壁,刘熙晨想不明白,究竟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又有创意,又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呢?

一个朋友从英国回来,告诉刘熙晨,英国那边有个跳舞的节目创意很不错。他想多了解一下,又通过另一个朋友的关系找到了BBC环球版权公司(BBCW)在亚洲的办事处。

办事处在香港,见面一聊,他发现这个节目的模式真的挺有意思,但是要花钱买。“当时我非常惊讶,一个节目这样做,我照样子改过来就行了,怎么还要花钱买?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节目模式’,全中国都没人懂这个概念。只有央视引进过一两个类似的节目,比如‘开心辞典’,也不是购买或通过授权的,而是‘合作’。”

但这个节目真的不错,当时国内还没有这样的节目。刘熙晨一咬牙:“买就买,我看合同几十页,搞不明白什么东西,一条一条的,非常细致,那我说干脆找律师看吧,律师一看,就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双方谈不拢。”

这个节目叫《Strictly Come Dancing》,是BBCW制作的舞蹈类节目。BBCW操作节目模式已经有10年的经验,跟全世界都在做这个买卖生意。合同也写得非常成熟,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而刘熙晨却是第一次接触。

双方一直讨价还价,最后终于达成了协商。从2005年10月开始接触,到2006年5月合同签署,谈判了半年多,最后刘熙晨买下了两季,花了将近100万元人民币。

刘熙晨开始找国内电视界的客户,首先找的是江苏卫视。“找到了台长,说不错,但要需要一个来月考虑。然后不了了之。然后去了浙江卫视,结果一拍即合,‘好,我们做!’”

谈好的合作条件是,刘熙晨在北京制作节目,电视台派两个导演来当监制,由电视台开会。但是在临开镜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浙江卫视的竞争对手,东方卫视抢先开了会,它的节目叫《舞林大会》。

《舞林大会》学的是美国的《与星共舞》:请几个明星来当选手,比赛跳舞,最后角逐最会跳舞的明星。

“我们发现问题来了,《与星共舞》是什么?就是BBC将《Strictly Come Dancing》这个节目的模式授权给美国的美国版,也就是我们买下的模式,”刘熙晨说,“因为路子是一样的,浙江卫视的冠名商不干了――你们不是说是独家的吗?而且东方卫视的排名比浙江卫视好,所以广告商不干了,跳到《舞林大会》那边,把我们晾到那里了。”

后来,刘熙晨走上了投诉之路。因为这类投诉没有先例,最后连浙江卫视也自认倒霉,合作一拍两散。已经在节目的前期投入花了五六十万,刘熙晨不能罢手,只好去找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

“欧台说好啊,5月份他们去了BBC,亲自去看这个模式。BBC放话,说已经跟你们国内公司合作了――那就是我们团队。欧台很高兴,说他正在找这个模式呢!可以做,但是你要先维权。”

刘熙晨赶紧给广电总局发函,结果还是没能阻止2006年东方卫视播放了第一季《舞林大会》,反响果然非常好。

最终,刘熙晨与湖南卫视合作的这个节目还是成型了,更名为《舞动奇迹》。2007年找了大陆的12位明星、TVB的12位明星;2008年制作了第二季。这是刘熙晨成功操盘的第一个“洋节目”模式。

就在刘熙晨在引进节目模式方面尝到了一些甜头时,郎昆作为综艺界有权威导演并非没有关注到国外的动向。

“我们始料不及的是我们还在准备着新一轮的竞猜节目的时候,没想到娱乐节目进入到了互动时代,互动时代的代表特征就是选秀――真人秀,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偶像》。这个节目诞生了不久,我们就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节目的原始素材,这个节目的制作团队,还有公司的人都请到了北京进行商谈,结果在进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方式运作起来比较难。”郎昆回忆道,“因为它一年只做13周的节目,我们如果创办一个栏目至少52周才能维持播放一年,还有大量的广告,大量的运作、版权。我们意外地发现在这样的交谈过程当中,在这样几轮会谈过程当中我们学会了这个节目的操作方式,于是我们就结束了这个会谈,创办了一个栏目叫《星光大道》,每个星期六播出,现在收视率很好,是我们自己的选秀节目。”

在别人节目模式的基础上,简单学习,然后变成自己的模式,这是2005年~2007年的普遍做法,就连《超级女声》也是如此。时间来到了2010年,《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突然走红,它们比同时期电影、电视剧更能制造话题。

也正是从那时起,电视台、电视人开始真正关注节目模式这个新鲜的产业,因为完全按照外国节目bible(宝典)制作的《中国达人秀》看起来非常时尚、好看,这让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完全褪去了《超级女声》带来的山寨印象。

大家都意识到了,欲练神功,果然还是得靠外国的“宝典”。

国外综艺为什么“好看”

Kim Gordon(金姆・戈登)是英国资深电视人,曾混迹于英国电视界16年之久,从2007年起,他就开始为湖南广电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主要给湖南一线电视人员讲授英国电视创意理论、思维方法和创意考评等课程。

他认为,中国电视人去英国学习电视创意创新,最终要服务的对象是中国电视自己的观众,就算是引进英国的模式,也必须要有一个创意本土化的过程,所以必须首先学会洞察中国电视自己的观众。中国电视人是很聪明的,但是他们其实只为自己做节目--他们所做的是他们自己所喜欢的。

但是,刘熙晨认为,操作《Top Gear》的经历让他深知模式节目或许严格按照原本模样做会更好看一些。

Top Gear是英国BBC电视台上世纪70年代末出品的一档汽车节目。

“思维跳跃的编导,好莱坞水平的专业摄影,匪夷所思的试车创意,还有那三个闻名世界的大嘴(主持人Jeremy、Richard、James)和一位从不说话的神秘试车手Stig。观看Top Gear,你不仅是在看一个单纯的汽车节目,很多时候更像是在欣赏一部令你热血沸腾的大制作电影!”这是人们对这档节目的评价。

刘熙晨因为和BBC环球(BBCW)的合作,顺利地把这个犀利的汽车娱乐脱口秀带到了中国。因为是汽车节目――而且还是罕见的关于汽车的娱乐节目,找他的广告商非常多,“所以钱不是做出这个节目最重要问题”。

出于对这档老牌节目的好奇,刘熙晨这次决定自己组建团队制作。但2011年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收视结果告诉他:他失败了。

钱虽然不是问题,但相对于原版投入还是少,只有20万人民币一集,想要做出原版好莱坞大片的效果几乎不可能。而最难的问题还是“本土化”――在中国,去哪儿找三位那样的“活宝”主持人呢?

刘熙晨事后总结,这都不是最大的败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按这个节目的“宝典”(Bible)去做。

“我们当时的团队操作节目时经常是看一眼Bible就说自己明白了,比如人家户外VCR要求一个被拍摄对象,几种景别、几种拍摄角度,其实我们都没有完全做到。还有人家要求节目准备、做市场调研比如说6个月,可能我们只做了两个月,人家要求40人团队,我们可能是20人,这些方面都是使节目走形的原因。

“一开始做得时候,并不是很理解模式节目概念,总觉得有个点子就足够了。最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才知道最该学的是人家的工作方法。”刘熙晨称。

2013年,刘熙晨和自己的团队准备《Top Gear》第二季,这次他每集预算150万元,除了这点,他选择和原版一样的团队人员配置:电影团队。

光是团队配置就是一笔巨款,不过刘熙晨没有担心,因为英国人就是这样做成功的。

为什么要靠英国人和荷兰人?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个节目其实是这么来的,这得益于英国节目的创意考评机制,看似非常恐怖: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一群英国顶尖创意高手的虎视眈眈之下,说出自己的节目创意。创意评判小组由若干英国一流电视机构的创意管理者组成,其中包括Claudia Rosencrantz--此人是世界娱乐节目领域的传奇人物,对电视节目的创新素质和市场前景有着惊人的判断力,而最终"流行偶像"(POP IDOL)诞生,他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后来风行全球,使得"选秀热"几乎泛滥全世界。

不过这只是第一关,如果创造出来,没有人购买或者被抄袭了,岂不是很惨。

在采访中,曾被誉为湖南卫视三驾马车之一的汪炳文提到:“过去是各大电视公司自制节目的天下;近20年来,英国电视业发生了重大变革。1990年英国颁布的广播法,要求所有电视机构的第三频道、第四频道、第五频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独立制片人的节目数量不得少于播出总量的25%。英国法律还规定,独立制作公司在售卖节目后依然拥有版权。这给了独立制片人以广阔的大有作为的天地。

因此就会诞生Simon Cowell这样的大牌节目模式制作人。而和创意国度英国齐名的国家就是荷兰了,人们会很奇怪,为什么荷兰的电视行业如此发达?

《好声音》和《老大哥》的节目模式创意都出自一个叫约翰・莫尔的荷兰男人。1999年,德莫尔想出了个点子:“如果你将一群普通人锁在一间屋子里,拍下他们每时每刻的举动,将有数百万人收看。 ”靠着这个点子,莫尔创办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老大哥”,这档节目从荷兰传到世界几十个国家,至今仍有众多拥趸。

2009年,他又成功兜售了另一个点子:“转椅”,让《the voice》一夜成名。

荷兰人的商业头脑和开发态度当然毋庸置疑,但他们还有自己的一个东西,就是电视实验室。从四年前起,电视实验(TVLab)已成了一种周期性的现象:节目制作人得到一个星期的机会来实验其节目模式。通过一个观众评委小组和推特得到的反馈马上就能让制作人知道他们手中是否掌握着一个成功模式。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6)

经历了2014年初《最强大脑》饮誉九州,总监换帅,下半年节目创新保持加速度,《星厨驾到》、《明星到我家》等节目成为品牌新名片。江苏卫视像一艘巨轮,经历风浪,却依然平稳驶过暗礁丛生的海域,充分证明了其系统竞争力的强大。

“2014年,江苏卫视在继续向前,没有休止符。”上任一年的总监李响表示,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改变是常态。2015年,江苏卫视团队将不断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观众需求,锻造更加优质的品牌。

文化产品的“中国创造”

2014年12月15日,江苏卫视《全能星战》节目获得第亚洲电视大奖最佳音乐节目奖,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获奖的音乐节目。同年的戛纳电视节上,《全能星战》也成为中国首个模式输出的音乐节目,被推介给全球各大电视台和制作公司。

在提振文化软实力,重塑民族创造力的国家话语体系下,该档节目的获奖与输出无疑具有象征意义。中国电视经过了草创期对海外节目的粗糙复制,到近年来海外节目版权购买的风起云涌,再到国内外节目机构的联合研发,终极归程必将是自主创新。“原创一定是电视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走的路。”江苏卫视副总监赵军强调。

但创新也需要勇气。对很多电视人来说,“创新有风险,尝试须谨慎”的观念成为他们亦步亦趋,造成荧屏“千台一面”的逻辑起点。与此相反,多年来,江苏卫视始终坚持“只引领,不跟随”的发展战略,为节目团队营造了一个敢于试错的创新土壤。

江苏卫视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1月4号晚9:10,江苏卫视播出的全民互动竞技节目《超级战队》,是一档自主研发的节目。这档节目实现了许多“首创”:首创播出中全民参与零门槛、首创电视播出中实时送出微信红包、首创明星与素人亲密协作赢大奖。其核心创意点是首次实现了手机客户端与电视的融合,让观众成为节目的真正参与者,由“看电视”变成“玩电视”。据李响介绍,这个节目在录制第二期的时候,从下午一点半一直录到凌晨。理论上说,如果是成熟模式的节目,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正因为节目是原创,所以需要在录制中反复修正、打磨,以呈现最新颖的表现方式。尽管这会导致成本的飙升,却可以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即使是模式引进的节目,江苏卫视的节目团队也在消化原版精髓的基础上,经过二度创作,将原版模式做到了一个新高度。例如2014年国内最具影响力节目之一的《最强大脑》,是引进德国《Super Brain》的版权。而如今版权方在将该节目模式向其他国家出售时,使用的模式样片已经不是原版节目,而是中国版《最强大脑》的第一季,由此可见,模式方已经高度认可了江苏卫视在引进、执行、创新方面的高度。”李响说。

由《最强大脑》团队打造的江苏卫视另一张王牌节目《非诚勿扰》,已经连续五年稳居省级卫视常态节目的收视冠军。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播出五年来,《非诚勿扰》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入了“爆灯环节”、“爱转角环节”、“非诚合伙人”等全新元素。李响透露,2015年,《非诚勿扰》还将加入第25个神秘女嘉宾以及全新的舞美和嘉宾出场方式,“这样的创意我们都是要倒过来向外输出的,因为原版节目没有这些全新元素。”

赵军认为,中国电视不缺创意,也不缺优秀的从业人员,缺的只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江苏卫视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版权后的本土化升级,都愿意承担风险为创意买单,并脚踏实地地将一个个创意经过一板一眼的公式推演建构成一个科学的节目体系,成为文化产品“中国创造”的良好范本。

工匠精神 极致打磨

电视是创意密集型产业,“一分创意九分执行”,如果只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而缺乏有力的执行,所谓创意也只是镜花水月。中国电视的许多节目在策划之初不乏令人拍案叫绝的“点子”,而最后呈现出来拔尖的“现象级”节目却寥寥,大体都是因为操作执行欠火候。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视人也是手艺人,需要具备一种执著精神,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对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细节精雕细琢,用专业精神专注地将事情做到极致。江苏卫视的许多节目能在电视市场脱颖而出,并非都只是赢在创意,而更多的是靠着这种专业精神,对每一个维度的极致追求。

1月2日,《最强大脑》第二季在观众的期待中回归。这档节目集中体现了江苏卫视对电视制作工艺的至臻追求。记者从《最强大脑》第一季的众多报道中发现,此前,多家卫视看中了这个德国的模式,但因其制作难度系数过高而放弃购买。江苏卫视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将其打造成了科学真人秀的一个高峰。

第一季中,除了智力超群的脑力达人的巅峰对决,留给观众深刻印象的还有“史上最强道具”,无论是由5000个魔方构成的魔方墙、32对同卵双胞胎、还是3D版《清明上河图》,每一个环节的道具都是无所不用其极,让观众叹为观止。据该道具团队透露,《最强大脑》一晚的道具量几乎是许多台全年道具使用量之和。

而在第二季中,经历过第一季对选手资源的巨大消耗后,节目组再次超越自我,铺下天罗地网搜集了极其稀缺的顶级选手。挑战项目也随之升级,由室内走向了室外,最高的地点将是距地面1200米的直升机上,最大的道具将会是占地1000平米的疯狂迷宫。“真正考验团队的,不是琢磨出一个点子,而是对单集项目的创意呈现。”李响说。

众所周知,真人秀因其需要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捕捉未知的生动细节,在海量素材中发觉具有相互勾连的叙事共振点,因此,对节目团队的执行能力要求很高。记者通过采访江苏卫视负责节目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2015年二季度,江苏卫视将推出明星恋爱真人秀《将爱》,每期将有多对情侣出场约会,共同面对挑战,探寻两性相爱、相处之道。这档节目将由韩国节目《我们结婚吧》制作方与江苏卫视节目团队联合研发,从操作流程、团队架构,到灯光布局、机位布局、后期字幕、宣传策略等每一个制作环节,江苏卫视将和韩方并肩作战。

“韩国外拍节目贵在制作流程和细节”赵军认为,好的外拍节目必须是在好的逻辑下讲一个好的故事,而故事的呈现必须要有好的细节抓取和呈现,细节则靠好的流程和架构。因此,搭建一个严密完整的架构,以此预判并捕捉细节,将是该档节目的制作通路。

江苏卫视提供的资料显示,除了节目外,江苏卫视对电视剧的选择播出,同样具备“庖丁解牛”般“目无全牛”的功力。晚间黄金档《幸福剧场》八年中七次夺得省级卫视年度冠军,截止2014年12月7日,江苏卫视《幸福剧场》2014年平均收视率(CSM34)达到1.062%,依然保持省级卫视晚黄剧场收视第一。成绩的取得,依靠的就是购剧人员对电视剧选购精准的火候拿捏。

李响表示,江苏卫视购剧团队具备一种“洞察力”,这种对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判断,让购剧人员能够准确把脉观众口味的变化。2015年,江苏卫视已购的《大秧歌》、即将播出的《何以笙箫默》、《我是特种兵之霹雳火》等剧目,都是购剧人员以专业水准对精品力作的遴选。

江苏卫视内容生产每一个板块,都有专业精神的理念支撑。2015年江苏卫视新年演唱会,在视觉、舞美技术实现了高度突破,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电控玻璃”舞美设计、针对每个表演做不同设计的三维灯光以及可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的伸缩摇臂,都出现在了舞台上。

“做到极致是必须的,难的是做不到极致。术业有专攻,把自己做到某一类节目的标杆,是每一个有追求的电视人的梦想。”赵军的这番话即是对江苏卫视内容生产专业精神的注脚。

变局中的编排策略

“编排也是生产力”,这句话在“一剧两星”施行的背景下,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从2015年1月1日起,“一剧两星”正式实施。晚间“920时段”(即9:20-10:00时间段),因原本第三集电视剧的抽离而成为新的收视主战场。如何保持观众收视粘性,顺延该时段受众注意力,成为各家卫视,尤其是卫视第一阵营编排战略的聚焦点。

江苏卫视在节目编排上,向来以灵活机动见长。业内普遍了解的电视剧“零点首播”、“三集联播”等编排均出自这个团队。在新政策背景下,江苏卫视开始再一轮的版面革新。

2015年江苏卫视的周间“920时段”,将由《人间真情》节目挑大梁,于周三、周四晚播出。该档节目由原江苏卫视《人间》和湖南卫视《真情》的团队联手制作,这两个团队曾经是中国电视界最精于叙事、最擅长挖掘情感的团队,再加之原央视主持人王志的加盟,其关注度自然不会低。

据赵军介绍,《人间真情》是讲述老百姓身边故事的节目。当大部分节目把镜头对准明星的时候,节目组没有忘记身边的芸芸众生。“最有生命力的永远是关照现实、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节目”赵军强调。由此可见,该节目与政策对“920时段”的目标诉求是高度契合的。

而《人间真情》在节目内核注重深度、厚度的同时,也兼顾了形式的活泼度。其呈现方式非常多元,有演播室访谈、有全外拍记录、有代入式体验,也有新闻事件人物的深度剖析,用多种手段深度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除此之外,江苏卫视另外两档老牌益智类节目《芝麻开门》、《一站到底》,因其节目内容偏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问答,科教、公益色彩较为浓厚,因此它们的播出时间也将分别调至周一、周二晚间“920时段”,以兼顾青少年这一节目收视主体的作息时间。

江苏卫视2015年在编排上的另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将《非诚勿扰》由一周双播,改为周六单播。此前,《非诚勿扰》尽管已经播出五年,但其收视率一直高居不下,态势依然良好,为何要在此时主动减少播出时间?

李响表示,《非诚勿扰》的单播更多是出于对优秀品牌保护的考虑。这档节目一周双播,已经连续播出五年,相当于其他常态周播节目十年的播出量。为了防止它对观众注意力的过度消耗,保持现有优势,缩减播出量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举例而言,有专家解读,《非诚勿扰》是剧作家眼中的是社会万花筒,艺术家眼里的《清明上河图》。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个节目更像是伴随式收看的人情世故的窗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思潮都在节目中得以集中呈现和投射,因此,如果可以不断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其社会学标本的意义将会非常重大。”李响对记者说。

不仅是节目、电视剧,对于大型活动,江苏卫视也会采用田忌赛马的编播策略寻求差异化。

2015江苏卫视新年演唱会的播出就堪称“神编排”。按照过去播出惯例,每年的12月31日都会成为各大卫视跨年晚会争夺战的红海,这常常让观众不停地切换手中的遥控器。今年,江苏卫视另辟蹊径,改跨年演唱会为新年演唱会,将播出时间调至元月1号。总导演王希透露,演唱会确定在元旦当晚,避开了以往激烈的资源竞争,同时为观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听平台。

广告营销“新常态”

2014年10月,韩束5亿元投放江苏卫视并冠名《非诚勿扰》再度刷新了中国电视广告史的投放记录。

每年的广告招商季,经常会爆出广告商豪掷重金冠名、赞助某档节目的新闻,随着“电视大片”的持续发酵,动辄上亿的广告费已经成为现象级节目的标配。

在中国电视广告增长持续放缓的当下,这样的逆势上扬无疑又给许多电视人打了一注强心剂。不过这也让许多人好奇:这样的投入究竟值不值得?江苏卫视提供的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韩束2014年冠名《非诚勿扰》后,投播仅14天其在淘宝的销量就增加了20%,春节期间销售超预期30%,到2014年9月,韩束更是位列当月淘宝美妆国货销售额第一、聚美美妆所有品牌第一。

此外,《最强大脑》第二季也获得了伊利2.5亿的冠名,并在节目开播之前完成了广告销售的90%。

天价冠名费的出现,不仅源于品牌节目的高收视率与影响力的长尾效应,也和广告部业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江苏卫视广告部主任王霆对业务人员的要求,就是要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的每一分钱都要负责,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当下综艺节目市场瞬息万变,广告招商与节目生产存在脱节现象,许多卫视都出现过广告招商会推介的节目最终没有上马的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后,对客户来说,将会带来许多线上线下的损失。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原则,江苏卫视在2014年11月广告招商会结束后,于12月底又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办了“爱在春暖花开时”2015精彩抢鲜看及新品私享会。

谈及举办私享会的目的,王霆表示,“这是为了给客户吃一个定心丸。新品私享会上王霆对2015年二季度新类型节目做一个进阶式的汇报,让客户及时了解江苏卫视的变化,把握新节目进展的节奏,使他们第一期就能踏中我们的利好。”

为了能给客户更高价值的服务,2015年,江苏卫视广告部将继续强调企划部的重要性,壮大企划部门的阵容。可以说,企划部是江苏卫视广告部的作战指挥中心,它高屋建瓴,对业务员从数据、企划、整体方案设计等方面工作给与“顾问式”、“专家式”的指导,从而满足客户当下或长远的需求。“企划部是江苏卫视广告部的‘最强大脑’”王霆这样形容。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7)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雷元亮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特色的广电体制决定了需要有中国特色的节目评价新体系,而博雅榜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创新。中国电视既不同于西方的商业媒体,也不同于他们的公共媒体。纯商业媒体可以“唯收视率”马首是瞻;公共媒体则主要以“满意度”、“欣赏指数”等作为考量指标。而我国电视媒体既要服务于社会效益,又要体现经济效益,既要注重节目的社会影响及导向作用,也要关注它的市场表现。这样,用单一的指标来检验节目,会影响双重效益的均衡发挥。博雅榜在电视节目评估多维化、科学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创设了以社会满意、观众满意为核心价值的标准。该成果的最大亮点是突破传统调查技术和方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突出受众满意度和节目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创新性等核心指标,并结合专家学者独立的理性评判,对节目的价值做出综合判断。它丰富了电视节目评估方法,适应了新媒体时代节目收视和市场调查的新特点,是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科学评估的一个重要创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陆地在大会做《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创建与创新》的主题发言时表示,博雅榜是一种研究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模式,重视节目的文化价值,以满意度为主要指标,这有别于以舆论导向为主要指标的政府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模式,和以收视率为主要指标的商业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模式。

中国的媒体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不但成为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新终端,而且成为受众品评节目和民意调查的绝好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新技术研究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研究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已成为媒体研究和媒体调查市场研究的必然趋势,博雅榜就是这样一个研究成果。

针对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观看行为日益普遍的现实,本届博雅榜还加入了手机电视评估环节。手机电视频道的满意度评估指标包括市场份额、次均收视时长和专家评分三部分,并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计算得出。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站在管理部门的角度,在题为《电视节目评估的创新与趋势》的发言中对节目评估该如何发展做了宏观性的阐述。他认为:第一,节目评估是电视产业的支柱之一,是节目管理、节目调动的一种计量。收视率调查也是一种评估,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的;博雅榜则带有学界对于电视节目发展方向的价值判断。所以评估是多种多样的,在目前节目量、节目类型极大丰富的情况下,节目评估要为电视节目发展找到一个方向。第二,互联网时代的节目评估纠正了过去评估方法的偏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挂钩但无法反映节目价值,而像博雅榜这样的基于互联网评价的节目评估体系,则兼顾了收视人群和节目价值的双重判断。节目评估技术的多元化也带来了评估的多元化,会有更多的评估方法出现,市场和观众会对它们进行逐一检验。第三,对节目基本价值观的追求将是节目评估今后的趋向。节目评估多样化了,它们之间可能结果并不一致,甚至可能截然相反,但对基本价值的追求终会取得一致。第四,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将会向着专业化、全媒体化和交互化这三个方向发展,电视节目评估也在进一步创新和深化,从原来观看的评估也就是收视率的评估进入到第二个层次――讨论的评估,博雅榜就是这种评估的典型代表,它对网民的态度进行揭露:评估的下一个更高的层次,是参与创作的评估。

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和语义分析软件技术是博雅榜的技术突破。由于结合了计算机软件技术,节省了大量人力,因此,样本量和调查范围得以最大化地扩大。本届博雅榜,时间跨度从2012年1月1日A2012年12月20日,囊括了52个卫星频道、31个省级电视台、100个省级地面频道和100个地市电视台,和新闻、娱乐、生活服务、文教四类总计1000个电视栏目。网络评价的抽取范围,主要是腾讯、新浪、搜狐、新华网、网易、人民网、凤凰网等国内几十个主流新闻网站,天涯社区、猫扑社区、西祠胡同、中华网论坛、凯迪社区、强国论坛等社区论坛,以及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两大国内主流微博。可以说,几乎将所有电视频道和栏目在它们所有可能出现的网络空间都纳入了抓取范围。

在网络上取得海量样本数据后,主要依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专家评估指标体系两个体系,计算出电视台、频道或栏目在博雅榜上的最终排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包含关注量与市场份额、网民满意度和网络满意度三个指标。专家评估指标体系,是由北大、人大、复旦、清华和传媒大学等全国最著名的12所大学新闻学院的13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所有节目按照“创新能力、文化品位、社会价值、人际口碑和总体印象”的标准进行打分评选。最后,技术评估满意度和专家评估满意度按照7:3的比例加权后的总体满意度,也就是电视台、频道或栏目在博雅榜上最终排名的依据。

在此次会上,湖北广播电视台荣获了四大奖项:“卫星频道满意度前十强”,《我爱我的祖国》栏目获得“全国娱乐类栏目二十强”;《天生我财》、《垄上行》栏目获得“全国生活服务类栏目二十强”。

湖北卫视经历了201 2年的全新改版,收视份额增长显著,自2012年第2季度起,在全国各大卫视排名中稳居第10位。在CSM全国35城市组中,湖北卫视2012年度排名第ll位,排名从2011年的16位上升至11位,是省级卫视中收视提升最大的频道。获得了2012年“湖北文化强省建设重大创新成果奖”,并入围2011-2012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卫视品牌十强和年度成长卫视,成为业内关注的一匹“黑马”。《我爱我的祖国》通过各地方言的乡音、绝活展示、历史经典瞬间画面、经典音乐的回忆,唤起观众心里关于祖国自豪、感动、震撼、骄傲、温暖的情感。《天生我财》是湖北卫视有史以来以早、午、晚贯通的方式制作的一档大型财经类节目,也是湖北卫视每天节目播出时间最长的栏目。该节目被广大股民和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证券节目第一品牌”。《垄上行》全力服务农村、农业、农民,赢得了当地及周边外省广大农村观众的盛赞。

国内的电视节目新形态,其原型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电视模式,经本地化改造而成。这两年,引进节目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国内电视生态,对电视生产力的提升和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延续,有积极的正面作用。本届大会因此将节目新形态列为主要探讨的议题。

英国著名电视研究专家Kim Gordon(高庭静)发言的题目为《好的与坏的英国电视节目方向》,他认为,一个好的节目,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考虑收视前景,其次要有别出心裁的新颖的节目模式,第三制作一定要精益求精,第四节目里要包含知识和欢乐,这样观众才爱看。国外最近的节目,和中国国内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主题节目多样化,不会集中在常见的陈旧类型,涉及的内容通常是边缘性的、引人惊奇的,这样给观众的感觉就会很特别。他还介绍了英国最新的一些电视形态。

天择传媒模式中心运营总监罗宁,曾经在BBC实习,还参加过戛纳电视节,他介绍,在BBC,电视的目标和任务被概括成三个:第一个Inform告知,第二个Educate教育,第三是Entertain娱乐,这是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值得参考的三个方向。在2012年的戛纳电视节上,大家谈论很多的一个词是Social TV,就是社交媒体、社交电视。与会者认为,未来google和facebook总有一天会以广播电视运营商的身份直接参与到电视竞争中来,互联网平台和电视的结合会比今天所想象的紧密得多,比如在互联网上决定某位选手的命运。国内在今年或不久肯定会尝试这样的节目新形态,但是政策环境的限制和制作能力会考验电视人。

除了社交媒体、社交电视,另一类新题材、新类型在国外也非常流行,值得国内电视界参考,这就是称为Documentary show的“真人肥皂剧”。这一两年,欧美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节目,受到广泛欢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阶段性的,比如谈恋爱、拜见双方父母、结婚、生子、买房、装修,然后离婚等等这样的事件,其实都是有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阶段性的结果的,非常适合用真人的、即时的娱乐节目方式来呈现。

第三个国外节目形态的新方向,是社会实验类。其实国内的《非诚勿扰》、《非你莫属》、《变形记》都是这样的。只不过它用的是另一种呈现方式,它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节目形态的创新,大部分都发生在电视综艺节目的范畴里。深圳卫视总监、《年代秀》制片人易骅认为,综艺节目要创新,电视人需要做到三点:第一,创新是个有趣事,必须是快乐的,不能特别严肃,但创新必须是严谨的,要在逻辑、推理上一层一层地呈现出来。第二,创新不是一念之间突然冒出的一个点子,创新是个积累,从一个小的点,然后日积月累放大的。第三,创新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管是怎样的想法,都要去实现,把创意和想法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而且要具备执行创新的行动力。

而创新做出来的节目,首先要具有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当大家都泛娱乐的时候,你去做新闻,这就是你和大家的不同,这就是你的独特性创新;其次,创新要具有可植入可传播性话题的基因,这些话题符合当下社会的大众话题热点,是受众可以参与的。当你在那里歌舞升平的时候,如果老百姓都不关心,不在意,那么不管多华丽的舞台、多美的歌声,都走不到观众的内心;第三,做创新内容选择和研发的时候,特别要注重与观众情感的沟通和共鸣,不然就没有人关注你讨论你。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8)

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面前,电视节目的研究,从内容生产方面和传播形式、节目经营方面的研究是其考虑的重点。正如喻国明说言:“媒介产业是内容产业,它的核心产品是做内容。但是,这个内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重心一直是按照‘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这样一种发展逻辑循序前进的。”因此,当今时代,传媒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的经营转变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笔者认为,内容创新是内容为王的基础和前提,在此题意范围内,电视节目的原创性研究又是涉及其创新性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的基础性研究问题之一。如何进行电视原创性研究,本文拟就电视节目原创的内涵定义、表现特征、本质特性以及原创性研究与创新性研究的关系等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探索。

一、对电视原创节目内涵界定与特质属性的认识

关于“电视原创节目”这一节目类型术语,迄今为止从当前学界、业界还不能给予一个明确、清晰而统一的定义界说。大概从字面和词意本身而言,原创一词较为简单、浅显,不值得深究。然而,对于一个业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名词有必要作一番精深的考证认识,以便学界统一认识。在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文艺创作领域里,关于“原创”之词却频频见于如原创文学、原创戏曲、原创歌曲、原创剧本、原创油画等诸多领域。抽象的原创可以理解为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它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的原型,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影像构成形态的电视媒体而言,媒体节目文本+原创即为电视原创节目。因此,电视原创节目的含义就应包括“电视(电视媒介+主创人员)+原创性的创作过程”这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可以这样界定:电视原创节目是指电视节目主创人员凭借电视现代化的传播技术手段、通过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创意活动,以影像元素构成节目形态,形成一个具有原型特点的固定的节目内容范式、叙事模式、节目程序、独特的节目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且具有持续较长的时间、具有较大影响意义的电视节目类型。从节目的本质属性来看,原创节目是一种新型节目范畴,它不是对既定节目的完善与提升,也不是对已有电视节目的另类注解,它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社会特有的价值观、文化旨趣、一定的意识形态下的文本意义。它是在吸收各类优秀电视表现元素或其它媒介艺术特点的前提下对电视影像形态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从而形成具有固定的节目内涵、模式,形成固有的节目样式、艺术风格的节目类型。每一个原创节目的诞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往往具有难以全盘复制的魅力。

由上述电视原创节目的内涵本质属性分析可知,电视原创节目的内涵可以归纳其如下属性特质:

1.首创性与独创性。原创节目具有首创性,其意可以理解为“最初的、较原始”的创作作品。在时间上,原创作品对后世的创作作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无论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方面还是从节目作品的模式、程序、框架方面都具有同时代其它作品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如美国早期的肥皂剧《指路明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等创作就具有首创性的特点。独创性作品具有“独特性”或者说“唯我性”,但不具有排他性。原创不排斥模仿与抄袭,模仿与抄袭是原创的必然经历,只有经历,才能发现。电影、电视剧等能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经久不衰,最初也是源于对戏剧的模仿,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后,从戏剧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品种。

2.稳定而固有的节目构架、程式。电视原创节目已经创立,就形成了稳定而固有的节目构架和程式化的表现套路。这种构架和程式主要体现在电视节目内涵的元素构成和节目形式及艺术风格上。以非新闻节目中电视戏剧节目范畴的电视剧为例,美国早期的肥皂剧,分为日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其中不乏有成功的代表作,如《配顿》、《达拉斯》、《豪门恩怨》、《鹰冠庄园》等深受欢迎的作品。这些作品在程式上包括“人物、情节、场景、服装和道具、音乐、灯光、主题、对话、视觉风格”等电视元素构成。作为虚构性叙事作品,在故事架构或者说在叙事结构上,具有连贯的剧情、固定的角色人物,并用“钩子、悬念”展开剧情。这种非闭合式的叙述结构,没有一个明显的结尾,很多肥皂剧播出数十年但仍可增添人物,创作新的人物。“弹性和多样性”是肥皂剧的叙事策略的特点。

3.经典性与历时性。何谓经典?辞典工具书中常常这样解释,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中外电视节目经过初创时期的探索、发展。特别是经历市场化的经营、运作后,节目日渐成熟、成型。其中,不乏有“经典性”的原创佳作,如英国早期的类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美国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长久不衰的肥皂剧《我爱露西》以及影响至今的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这些节目种类繁多,都是各自在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当然,这种“经典性”原创作品都是经历了一定年代的时间性检验,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价值意义。“经典性”本身就含有具有历经较长时间意义的“历时性”的特点。这些“经典性”原创作品一时成为了同时代或后世创作者学习、克隆、借鉴、嫁接的范本、典型。

4.传承性与易“变”性。传承性是指对原来的、以往优秀成果、东西的继承。犹如电影艺术继承了戏剧文学有用的东西一样,原创节目并不排斥传统,它以传统为参照物而承传并更新着传统,质疑传统并悬置传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原创把创造新的传统视为目标,是传统的挑战者。电视原创节目作为影像文本,一方面它承载着多种不同的影像构成形态,另一方面也承载着那个特定时代、社会的文化风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基因、分子。对于原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承袭、继承,意味着原创电视节目的形态对于传统节目中“文明、进步”的优秀成分的保留和继承,这就是电视原创作品中的所谓“不变”。而“变”则是要求电视原创在秉袭、保留传承性文化因素的同时,要顺应时代社会变化的潮流,不失时机的追求“变化”。这里讲的“变”,既有电视节目制作者对所处的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节目方针的应变调整,也是对市场、受众的需求变化而作的调整。在节目受众市场日趋多元化、分众化的今天,电视制作者不时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对节目风格、内容和定位做出适当的调整,此谓“求变”。电视原创节目求变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如通过“模仿、借鉴、嫁接、孵化”等创新手段,以达到节目原创“求新、求变”的要求。如曾经风靡全球的益智竞猜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由英国原创,经由美国引进后迅速有欧美火遍全球。该节目在节目架构和形态上形成了固有的内涵和形式特点,但仅仅三年就盛极而衰,被美国同类型的节目《幸运之轮》而取代,从美国ABC电视网退出。这期间成败的原因,业界同仁分析,从节目形态来看,《百万富翁》依然沿用古典益智竞答模式,没有新意,只有高额奖金的支持,而《幸运之论》虽然奖金没有《百万富翁》高,但它满足了受众对‘情感”的需求,也就是说它的诉求点比《百万富翁》丰富的多,寻求“求新、求变”的受众审美口味使节目增加了新的看点。

二、原创节目的研究对象:类型化范畴

什么样的电视节目类型是原创节目研究的主要范畴、重点对象?这是电视原创节目研究的又一个理论基石问题。我们不妨首先从原创本身的意义所指论起,尽管原创具有首创、独创的创新含义,但其基本的含义依然是一种创作性或创意性的工作活动,因而原创性活动的基本要义是一种创作性的活动。而在电视节目类型的大家族中,什么类型的节目适合于进行“首创、独创”的创作性的活动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从中外国家电视节目的类型分类谈起。显然,非新闻类节目是创作性活动较适宜的对象领域。以欧美国家电视节目模式为例,按照英国学者大卫·麦克奎恩对电视节目类型的分类,电视节目大体上分为:肥皂剧、情景喜剧、游戏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依据美国当前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的特点,美国将电视节目类型划分为:信息性节目(全国和世界新闻、地方新闻、新闻脱口秀、24小时新闻)、娱乐性节目(喜剧、剧情剧、其它剧种、真人秀、脱口秀、游戏益智节目、儿童节目);我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依据节目内容和社会功能的标准通常划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我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实践,伴随着30余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吸收欧美国家有益的东西的同时,在本土化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曾经有过“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的探索、认识阶段。在90年代初的《中国应用电视学。节目篇》将电视节目划分为8个类型,到2000年以后,电视节目的划分标准形成了多维组合的分类标准观点。依据当前国内外电视业界实际运用的惯俗,可将电视节目类型划分为:新闻资讯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电影、电视广告节目;中外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尽管在划分的标准和依据有所不同,但也可以找到共同之处:任何种类繁多的电视节目均可以划归为基本的电视节目模式、类型。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新闻(新闻资讯类)节目和非新闻(包含纪实性)节目。其中,非新闻节目应涵盖了除纯新闻节目以外的包括教育节目、服务节目和文娱节目。依据文学艺术类(叙事性)作品的创作特点,虚构性叙事作品由于其剧情中“人物、情景、场景、音乐、道具与服饰”等多种元素的虚构性创作特点,这就使该类作品具有一定的虚构性、想象性的自由创作空间,因此,在其艺术的加工的过程中,在遵循艺术本质真实的同时,依据剧本的要求,可以充分地展开“剧情”,可以塑造性格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话、台词”等富有戏剧冲突的语言手段和人物行动来揭示主题。这些艺术创作活动显然要比非虚构性叙事作品(比如新闻纪实类叙事作品)要自由得多、鲜明和强烈得多。依据“二分法”节目的划分法要求,在电视新闻性节目和非新闻性节目两大类型中,电视新闻性节目由于其自身新闻事实的“真实性”、“非虚构性”以及报道的“时效性”的新闻报道属性的规范特点,因此,其“纪实性”和“时限性”叙事创作特点就决定了它对真实叙事材料进行艺术虚构、想象、加工的空间要小得多或者严格杜绝这种合理的“艺术加工”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议,其实质可以置换成关于新闻报道的策划性创作活动是否可行的命题。就其争鸣的结果而言,新闻策划不能对新闻事实的内涵本身进行策划性的创作活动,而只能针对媒体的报道活动展开策划活动。这是因为新闻性节目的报道宗旨以满足受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客观事实的“知晓欲”见长,其故事化、富于人情味的叙事策略和手段并不能改变节目的真实性本质。由此可见,新闻资讯类节目由于其艺术创作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其创作性的活动空间相比非新闻类节目而言,其原创性活动也相对较小。至于介于新闻资讯性节目和文娱节目之间的社教类、服务类节目(国外统称为公共服务性节目),由于这两类节目其服务宗旨主要是向受众传授各类文化知识,其记录性、益智竞猜的创作手法和手段可以真实、艺术地再现“自然、人文、历史”领域的人文、社会、自然、知识的文化景观。但由于其不受事实报道的“时效性”、“时新性”的限制,其时效性要比新闻资讯性节目要弱得多。因此,社教性节目其艺术创作空间显然要比新闻资讯性节目要大。在非新闻性节目的另一类型中,电视文娱节目(也包含部分纪实性的成分)的份量向来有占有节目的“半壁江山”之称。由于该类节目以虚构性叙事作品见长,该节目类型的程式包括:人物、情节、场景、服装和道具、音乐、灯光、主题、对话、视觉风格。在上述表现元素中,由于“人物、情节、场景、音乐、对话、主题”满足戏剧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要求,因此,其艺术创作对象材料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多样、鲜明。这为原创性节目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

上述分析可知,作为电视节目创新性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原创节目,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节目系统,主要以电视非新闻节目类型为主,期间也部分涉猎新闻纪实性节目领域。在非新闻节目系统中的子系统——文娱节目中,电视剧、情景喜剧、电视电影等戏剧文艺节目类型是原创节目研究的首选对象,其它节目的原创研究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依次为游戏节目(益智、竞猜)、真人秀节目、谈话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以及新闻杂志性节目、综合性新闻报道节目(如早间新闻、晚间新闻节目)以及以解释、分析见长的深度报道节目。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9)

“五洲一号”盛大开棚

推介会开始时,随着金色大幕的开启,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副台长郑刚与海润影视董事局主席刘燕铭、云南卫视2012开年大剧、新版《西游记》总制片人张纪中、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锦超、《亮剑》制片人、著名导演、云南电视台2012年100集定制剧总导演赵浚凯等一起为“五洲一号”多功能数字媒体基地录影棚举行了开棚仪式。“五洲一号”多功能数字媒体基地录影棚是云南电视台在北京全新打造的节目制造和综合服务基地,以创新性的设计及全媒体服务的功能,成为了云南电视台在北京最大的节目生产支持平台,藉此充分体现了云南电视台将依托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节目资源,借助“五洲一号”创新、创意的全媒体服务,打造出更多精彩节目,与新媒体紧密融合,开启云南卫视的全媒体时代。

3D转播车惊艳亮相

云南卫视2012推介会开始之前。众多嘉宾参加了隆重的红毯秀典礼。当嘉宾走到红毯的一端突然发现,这里停靠着一部与种不同、看似神秘的转播车。它连接的摄像机体积庞大,充满了科技感。而当嘉宾进入推介会场内,戴上云南卫视专门提供的3D眼镜,通过突然打开的巨幅投影,看到自己走红毯时的实时3D立体画面时,无不感到震撼!在欧美发达国家。3D实况转播已经被应用到了体育比赛、娱乐节目的制作中,而在亚洲,这是由索尼开发的第一部3D转播车首次使用在实战中。一直以来,云南卫视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就敢于创新,在2010年云南卫视《地球之声》跨年公益晚会上,云南卫视就首次在电视直播节目中播出了3D视频电视节目。这次更是使用亚洲第一部3D转播车首次在活动中实现3D转播。云南卫视将借助“五洲一号”多功能数字媒体基地录影棚,不断以创意致胜,领潮流之先,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具有震撼视听效果的电视节目,开启3D电视时代。

打造品牌集群,创意栏目集体亮剑

在推介会上,云南卫视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环节,隆重介绍了即将推出的《创意大玩家》、《士兵突击》、《军情新视野》、《天才宠物SHOW》等全新栏目。云南卫视将在2010年末凭借创意栏目群集体发力,力争全国一流。

会上被首先介绍给现场观众的是2011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大型创意科技秀栏目《创意大玩家》。栏目以“创意改变生活”为宗旨,将以非常娱乐化的方式展示全国“创意达人’们与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发明、新创意,云南卫视将在周六黄金档推出这档以创意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创意秀节目。目前节目正在紧张的筹备制作当中,推出后定将使观众耳目一新。

曾经一部军营励志电视剧《士兵突击》吸引了无数的电视观众,造就了许三多、史今、伍六一等一大批励志偶像。在推介会上,《士兵突击》卷土重来,史今的扮演者张译亲临现场为云南卫视与湖南长沙广电旗下的天择传媒共同打造的大型励志真人秀节目《士兵突击》造势。《士兵突击》将是一档充满阳刚之气的军人蜕变成长类真人秀节目,选手将来到军营,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节目将带着电视观众一同去感受、体验,见证当今青年如何在军中磨砺自己,究竟谁能通过层层选拔,实现成为一名最优秀的特种兵的梦想?2011年11月,他们已经出发,让我们随着《士兵突击》一起见证青春,荣耀出击。

云南卫视将依托多年来军事纪实类节目的长期积淀,结合全国顶尖的专家评论员团队,发挥在军事热点、焦点评论节目上的优势,整合内容打造一档深度军事评论节目《军情新视野》。《军情新视野》的内容制作和播出形式将创新性地运用多种全媒体手段,成为全国首档全媒体互动电视节目。云南卫视特邀评论员、高级顾问专家团代表海军少将、军事问题专家尹卓,国防大学副教授、军事学博士房兵上校亲临推介会现场。他们肯定了云南卫视在制作军事热点类节目方面的实力,赞扬云南卫视将是深度军事评论节目的优秀播出平台。在推介会上,主持人和嘉宾演示了《军情新视野》节目未来在手持移动终端上的互动应用。在全媒体时代,观众将拥有更多的收看节目的方式,还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持终端参与到节目中,与评论员、嘉宾实时交流,发表观点。《军情新视野》将带观众打开一扇权威透视军情热点、深度分析军事焦点、讲述军事历史故事的窗口。

2011年末,云南卫视将挟全新品牌栏目群集体发力,为观众带来众多好看、必看的电视节目,敬请拭目以待!

年会节目创意节目篇(10)

回顾近10年来的节目模式发展之路,世熙传媒CEO刘熙晨认为,中国的节目模式引进,已经从最初的单纯引进,到了内容形成影响力、商业模式不断"拓展"的阶段。模式节目已经成为了电视产业中的一个成熟产品,电视台们也都认可了节目模式的价值。

对于引进还是原创,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认为,节目模式正如语言和文化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引进、吸收、创新这样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融合发展的,兼容并蓄才形成了最终的多元化视角。

节目模式其实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意和生产水平,刘熙晨说:“我们要更多地从节目模式中学习,比如说制作方法、创意方法、创意理念等。”

山寨跟风能否孕育精品

对中国原创节目模式的发展,与会嘉宾争论的焦点落在了“原创”与“模仿”上。

有感于当下“国外模式+中国制造”的节目风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把“模仿”分为了四个层次:最高级别是节目模式的购买引进,其次是元素借鉴,再恶劣些就变成了抄袭,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叫“致敬”。他强调,除了购买引进外,其他方式都是对节目模式创意的不尊重。

对此,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的心态显然更加开放,尽管他也有过作品被别人抄袭的经历,但他认为不必过分苛责抄袭与致敬。恰恰相反,行业需要鼓励高手段的致敬。他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说,整个文化的堆积是金字塔形的,总有些节目为了脱颖而出,会比恶意的抄袭高明一点点,脱颖而出的人多了,就会出现高精尖的节目。

云南电视台长赵树清坚决反对这一说法,他认为抄袭绝对是贬义词,不仅是法律层面的,更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让中国节目模式、尤其是原创模式,有一个健康、规范、有保障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政府应该为市场的规范化做出更多努力。

来自韩国的金牌制作人――《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创意及制作人、韩国MBC娱乐部部长金荣希道出了他的经验。他认为,从韩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历史来看,引进到原创输出会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的节目引进、学习;第二阶段是中间过渡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差异化改造,最后才是完全的自主创新。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彦表示,中国的电视节目虽然跟风现象不断发生,但总体来看是向着健康、有序、令人欣喜的方向稳步前行。这几年电视创新的需求空前旺盛,各电视台创新的内在需求、活力、积极性都空前高涨,相应的市场回应、社会制作力量、各界参与创新的资源整合力度也在不断提升。电视创新的路径、元素、机制也呈百花齐放的多元态势。总体来说,全国电视的创新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黄金阶段。

好节目要反映社会现实

在对“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前行之路”一天的讨论中,几乎所有的发言嘉宾都支持了一种观点:成功的节目模式要能够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彦认为,好的节目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时代表达,比如像《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不过,原创节目在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上,还应该有更开阔的思路、更多元的表达。

上一篇: 党员民主生活会发言 下一篇: 运营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