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调研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8 05:41:59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1)

一、 引言

企业通过CSR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所以,CSR报告在推动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沟通的重要工具(Chapple et al.,2005)。然而,2010年度,在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中,了CSR报告的企业仅有274家,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CSR报告。此外,已的CSR报告质量也参差不齐。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企业CSR报告数量和质量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已经从企业规模、企业类型等方面对CSR报告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可以影响诸如企业CSR报告数量、慈善行为等结果(沈洪涛,2007)。

以往的研究发现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所在行业、领导层群体特征与CSR报告数量有关(Tarca,20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了更多的CSR报告;企业规模和CSR报告成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了更多的CSR报告;臧伟等(2010)从高层领导群体的视角探讨了高层领导者群体特征与CSR的关系,发现CSR报告数量与高层领导者群体的平均年龄及平均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此外,现有研究关注了着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所在行业对CSR报告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对CSR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然而,就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还没有展开专门的研究。由于CSR信息披露对推进CSR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CSR信息披露产生怎样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从经营者的个人层面和企业所在行业层面,分层次仔细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并检验,经营者个人特征对企业CS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行业间是如何变化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本研究填补了已有研究还未讨论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这一空白;在实践上,本研究结果为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1. 经营者身份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因果定向理论是自我决定理的一个分支。因果定向理论认为人们具有朝着有利于自己决定的环境定向发展的倾向,并且越是具有自主定向的人越勇于承担CSR(Fogarty et al.,2004)。Patton(1992)发现自主定向不仅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

因果定向理论对于理解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一个主要贡献可能是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的影响。许多社会心理学上的研究已经直接或间接的证实了,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自我定向的程度也越高。一个接受过较高教育的经营者倾向于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让其他群体成员来做决定。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倾听群体成员的意见。产生这些结果背后的原因是由于心理因素决定的,当经营者受过较高的教育后,就会对自己的判断、决策、看法更有信心。相反,当经营者受的教育层次较低的时候,往往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判断,因为经营者会认为其他人,特别是受过更高教育水平的人提出的意见会更稳妥或更准确。根据因果定向理论,越是自我做决定的人越勇于承担CSR。

受到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愿意自我做出决定,进而越倾向于承担CSR。例如,当一个人独自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会首先考虑到做这件事情的后果以及需要为此承担的责任;相对而言,而当一个人通过其他人的看法做出决定,他会认为对这件事情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要小,因为他可能会认为提出这一看法的或意见的人也应该承担责任。

CSR信息披露被定义为企业通过公开的文件来说明企业履行了哪些方面的CSR(Wood,2007)。企业CSR报告是近年来CSR信息披露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企业CSR报告是CSR信息披露的方式,但对于不同的企业的CSR报告质量却有很大不同。高质量的CSR报告能更好的披露企业履行CSR方面的信息,从而企业能更好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因此,应从企业是否CSR报告和CSR报告的质量衡量CSR信息披露情况。基于以上推理,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经营者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披露的CSR信息越好,这反映在企业更多CSR报告(H1a),以及CSR报告的质量越高(H1b)。

2. 行业特征的调节效应。现有的研究对于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者自我决定倾向关系的研究相当清晰。然而,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信息披露的关系则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明确,虽然从直觉上觉得这种关系是正确的。虽然,已有研究注意到企业所在行业会对CSR报告产生影响。但没有研究关注行业划分可能对经营者个人特征和CSR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影响。Delmas和Toffel(2012)的研究指出,在污染性的行业里,企业受到更多的外界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媒体、舆论、公众监督、政府等。这样高污染性行业的行业特征就会限制个人特征的作用。例如,由于受到媒体、舆论等关注,污染性行业会更重视CSR信息的披露。从这个角度来说,污染性行业的行业特征会限制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作用。

如前所述,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出于自身原因,其特点是内在的动力导致企业经营者重视CSR履行。由于污染性行业的特征对企业CSR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出于外在压力。所以,我们预期行业特征对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由此提出本研究第二个假设:

H2:行业划分(污染性行业与非污染性行业)调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越是污染性强的行业,越会降低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数量(H2a)和质量(H2b)的正向性。

三、 变量测量

本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的CSR报告。选取500强企业作为我们的研究样本是因为,从这些企业所获得的数据更为客观与真实,并且使我们的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外部效度。

1. 被解释变量。本研究测量了2个因变量,分别是CSR报告的数量和CSR报告质量。CSR报告的数量通过一个虚拟变量进行测量。其中0表示没有CSR报告(如前所述,这里不包括了强制的CSR报告),1表示了CSR报告。精确测量CSR报告质量对本文非常重要。我们参照由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0》CSR报告质量指标体系,得到每一份CSR报告得分,我们通过正态性检验发现CSR报告质量服从正态分布,为节省篇幅,这部分结果没有列出,如需要可从作者处获取。

2. 解释变量。经营者个人特征。我们测量了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选择这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经营者个人特征变量,如年龄等人口统计特征。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企业披露CSR方面的信息影响关系更直接或更强。从接受教育程度推算出受教育的年数(小于三年=1;3年以上,但未完成小学教育=4;小学教育=6;初中教育=9;高中教育=12;技校=13;大专=15;本科=16;硕士=18;博士=22),现有的研究很多把受教育程度作为分类测量。但是,本研究认为如果把受教育年数作为间距测量会更有优势,这主要因为(1)报告与否作为离散因变量,那么受教育的年数就可以作为教育对于报告数量和质量的边际作用来解释。(2)将受教育程度作为一个间距变量只有一个自由度,从而最大化利用样本的信息。此外,采用虚拟变量来测量行业划分。其中1表示污染性行业。0表示非污染性行业。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行业划分作为调节变量纳入解释变量之中。

四、 研究结果

假设1的实证数据结果总结在表1中。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报告数量和质量均具有系统性关系。从系数的符号上可以看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与假设H1a、H1b的方向相同:即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具有正效应。所以,假设1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

γ00是条件总体均数估计;γ01是行业划分的主效应;β1表示经营者年龄主效应;β2经营者服务年限主效应;β3表示领导层的平均受教育水平;β4表示领导层中党员比例;β5表示企业类型的主效应;β6表示行业内财务排名的主效应;β7表示领导层平均服务年限;γ10表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的主效应;γ11表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企业行业划分间的交互作用。Var(u0j)是随机截距的方差,相当于组内相关系数ICC的显著性检验。

表1还报告了假设2的检验结果。行业划分(污染行业与非污染行业)对两个因变量(CSR报告数量、CSR报告质量)都具有系统性的关系。即使引人了所有控制变量,这一关系依然是显著的。行业划分的系数符号为正,这表明相对于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更大。此外,相对于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的CSR报告的质量较低。调节作用的结果显示,行业划分对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报告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然而,就CSR报告的质量而言,行业划分并不具有调节作用。这些结论支持了假设2中关于行业划分对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报告数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但不支持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质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我们通过找到受教育程度的中位数,对低于中位数和高于中位数的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得到图1,从图1上可以看出,对非污染性行业而言,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的影响较大;对污染性行业而言,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支持了H2a,但不支持H2b。

五、 讨论与结论

1. 经营者身份特征的主效应。本研究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经营者身份特征对于CSR报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CS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这些结果支持了我们之前的预计。除此之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对人存在的影响主要有政治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这些可以看成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使人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因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这种社会功能就越强,越有利于个人对CSR的重视。此外,在一个企业中,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所导致。目前,大多数高学历的经营者都接受了CSR方面的知识,并从中感受到了CSR的重要性,这无疑对CSR报告产生重要的影响。

行业划分主效应及调节作用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行业划分对受教育程度与责任报告数量的调节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划分调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的关系。这表现相对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符合我们之前的预计:污染性行业的行业特征对经营者个人特质的作用起到抑制效果。一般污染性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同时对公众的生活影响也会更大,污染性行业受到了舆论、媒体、政府、公众等更多的监督,对污染性行业而言,它们受到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压力(马连福和赵颖,2007)。对任何企业而言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污染性行业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远远高于非污染性行业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在污染性行业中,企业CSR报告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舆论、媒体、政府的影响,这些会限制经营者个人特征的作用,比如,无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污染性企业由于受到社会的约束,都希望CSR报告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声誉。相反,在非污染性行业中,企业受到的外部压力较小,经营者个人特征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一发现同时也表明,尽管污染性行业了更多的CSR报告,但从报告的动机方面却和非污染性行业有区别,即污染性行业CSR报告的动机更多的是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而非污染性行业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利益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Chapple, W., Moon,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in Asia.Business & Society,2014,44(4):415-441.

[2] Delmas, M., Toffel, M.W.Stakeholder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 Inst- itutional Framework.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2,13(4):209.

[3] Fogarty, T., Rogers, R.Financial Analysts' Reports: An Extended Institutional Theory Evaluation.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 ociety,2014,30(4):331-356.

[4] Kakiley, E.An empirical study of CSR reports of UK, Society and Cultural,2013,23(10):13-22.

[5] Patton, D.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 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 A Note On Legitimacy Theory.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5):471-475.

[6] 臧伟.高管团队特征与CSR的关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10.

[7] 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CSR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7,(3):78-80.

[8] 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CSR信息披露.会计研究, 2007,(3):9-16.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2)

通过对企业自身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为企业运作提供丰富的情报。在一个企业中技术中心(研究院)、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采购、设备部、计划部等部门掌握着企业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运营、人财务、产供销等信息。以从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网络中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允许每位员工把自己搜集到的情报上传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是竞争用户最为关注的对象,竞争对手相关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其中包括需要确定谁是自己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产品/服务、财务、技术、营销、人员、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信息。

2.1公司名录

确定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得公司名录信息。工商、税务、黄页、竞争对手网站、企业名录出版物和数据库是最常用的名录信息源。如托马斯美国制造商名录、康帕斯全球企业名录、盈科黄页服务等。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时间、性质、法人代表、行业类型、经营范围、雇员人数、企业规模、机构设置、进出口权等。这些信息一般可通过企业注册表获得。

2.2经营状况

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包括地理位置、设备办公条件、工作或生产是否活跃、员工的知识水平、领导者的风格、主要“客户”情况、所处竞争环境、对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生产的秩序效率、原材料采购地域及支付方式、主要原料供应商名称及联络方式、主要产品及品牌、产品销售地域、销售方法及收款方式、开户银行、经营场所、人员情况等。竞争对手的这些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访问等多种途径获取。

2.3产品/服务

有关产品/服务的竞争情报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对产品/服务种类、特征、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项目情报四种类型[2]。种类情报主要通过查阅公司名录、产品名录、公司主页、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参加展览会;联系相关行业协会等途径获得。特征情报主要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员工;开展反求工程;查阅产品样本和手册;订阅剪报;检索数据库和询问经销商等途径获得。新产品开报主要通过订阅专业报刊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参加行业会议和展览会;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以及直接联系竞争对手等途径。产品项目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和直接联系对手等途径获得。

2.4财务和资信

如竞争对手为上市公司,其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包括了所用作为商业秘密的工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其财务信息可通过查阅其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告;订阅各类机构和证劵分析师的分析报告;联系竞争对手的前雇员和退休员工获得。非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订阅综合性商业出版物、行业出版物;检索资信数据库;联系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委托信用调查机构开展调查等途径获得。

2.5市场营销

有关竞争对手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需求,占据着竞争情报需求的优势地位。如能有效获取,将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情报包括对手的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广告预算、广告效果、售后服务、客户忠诚度等诸多种类。

(1)营销组织情报:通过订阅产业研究报告、报刊和专业杂志、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2)营销策略情报:包括销售制度、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案等系一系列方法。主要通过监测并分析销售活动;阅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委托行业或市场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营销渠道情报:包括销售渠道的形成、销售渠道的实力及国际销售策略。主要通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展览会、发放的宣传材料、广告的投放情况、连锁店或者分销商等获得。

(4)市场占有率情报:通过查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多外公开的档案、政府出版物;委托行业或商业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5)销售价格情报:通过访谈一线销售人员、竞争对手、经销商、客户;访问主管价格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检索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6)广告预算情报:通过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访谈竞争对手、广告商、媒体广告部员工;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7)广告效果情报:通过访谈客户、经销商和一线销售人员;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8)售后服务情报: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客户、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9)客户忠诚度情报:通过访谈经销商、客户;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6公司人员

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状况对于了解对手公司的管理风格,人才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对手管理人员的信息主要通过阅读公开出版社或公司网站上的传记资料;观看对管理人员的访谈;聆听管理人员的讲话;访谈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可通过阅读企业招聘企业,信用调查报告、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庭审记录;访谈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等途径获得。

2.7组织结构

了解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可以判断出各个业务部门在对手公司中的地位、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点和关键决策者。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公司的战略调整。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信息主要通过订阅公司网站上的组织结构图、企业名录和资信类数据库;访谈竞争对手的员工和资深业内人士等途径获得。

2.8生产运营

竞争对手的生产运营情报:包括对手的生产、产能以及工程和研发状况,涉及公司内部的核心经营数据、直接竞争对手处获取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与公司的生产运营活动相联系的第三方接洽获得一部分信息。

(1)生产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设计施工单位;查阅规划委、建委、质监局、法院、卫生防疫站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产能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协会出版物。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运输部门、客户;查阅环保局、消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工程和研报:主要通过查阅专业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访谈行业协会、科技主管机构、技术专家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

3竞争环境

从社会环境获取竞争情报是指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对手之外搜集相关情报,获取的情报主要有行业情报、市场情报、消费者情报、客户信息情报、宏观环境情报。

(1)行业情报:行业情报内容包括行业类别、行业基本信息、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通过查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或市场调查报告、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等途径获得。

(2)市场情报:市场情报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可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商业网点分布、市场发展前景等几类。可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工具书、调查问卷、模型分析、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消费者情报:消费者情报是企业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其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行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满意度等。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回访、专业的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等途径获取。

(4)客户信息情报:客户信息情报是企业的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根源。其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组织信息、客户经营效益、客户信用评价等。主要通过实地访问等途径获取。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3)

本次访谈调研的对象选取标准:

本次访谈调研涉及的在华跨国公司都是在全球范围内CSR方面口碑较好、在以下各大CSR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公司。我们的选择依据如下:1、英国SustainAbility咨询公司对全球企业报告排名前100名的公司; 2、《南方周末》2006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最具社会责任企业排行榜; 3、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

本次问卷调研发出有效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问卷收回率为62%。此外,有10份问卷未在截止日期内返回,另外9家企业表示自愿放弃本次调研。

已收回有效问卷的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按国别/地域分布如下:美国公司10家,日本公司7家,欧洲公司12家。这些公司的业务领域涉及冶金、石化、汽车、家电、电子通信、零售、制药、生物、能源与公共事业以及餐饮连锁。

访谈调研提纲按调研对象不同分为三类,具体分布如下:

――已中国国别CSR报告的跨国公司问卷类:发出有效问卷11份,收回有效问卷7份。

――已中文版CSR报告(全球报告的中文直译)的跨国公司问卷类:发出有效问卷12份,收回有效问卷6份。

――尚未以上两种CSR报告的跨国公司问卷类:发出有效问卷25份,收回有效问卷16份。

从确定进行本次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访谈调研的任务开始,《WTO经济导刊》的编辑部中就变得更加热闹。

编辑部几乎所有采编人员都主动领取了访谈调研对象的名单,一时间电话线路忙了起来。在几次选题会上,在华跨国公司对此次访谈调研的反应成为了大家交流的一个话题。

有的在华跨国公司一直和本刊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对此次访谈调研非常重视,或接受电话访谈或电子邮件交流,很多企业在第一时间给出回复;尽管有的跨国公司是第一次接受本刊的访谈和调研,但听说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支持,有不少公司还专门预约了面访的时间;但也有个别公司,或是因为在中国的社会责任履行仍然是空白,或是因为公司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甚少,因此对本次访谈调研的回应冷淡,要么就是在几个部门之间相互推托后杳无音信了。

结合本次访谈调研的结果,编辑们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在华跨国公司的不同反应,正是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一个缩影。

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门票

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毋庸讳言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越快,市场越大,其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而只有真正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在中国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调研结果一: CSR报告的动因(表1)

1、适合中国区发展需要:100%企业的选择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几乎可以等同于跨国公司在华开展CSR活动的动因。因为报告只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工具,没有点真材实料是写不出报告也不敢写报告的。在本次调研中,国别报告的7家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适合中国区发展需要”,可见,跨国公司已经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上升到中国区发展需要的高度。

在对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的采访中,据其CSR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只有在中国的CSR报告采用“全球报告+中国实践”的模式,在索尼开展业务的其他国家,只有全球报告,也就是“英日双语”。

翻开报告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这项选择与其报告中的阐述是高度吻合的。东芝公司在其《CSR报告书2006》第4页“东芝中国事业概要”中写道:“中国是东芝的综合事业发展基地,作为跨国企业,东芝以可持续成长为目标,特别重视在中国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东芝在中国设立合资、独资公司达64家,投资总额逾80亿人民币,拥有员工2万3千人,事业规模达到570亿元人民币,东芝在中国不仅要扩大生产、营销活动,还要将中国作为全球采购中心,同时强化开展软件开发、语音识别等人机交汇技术为主的研发基地的职能。预计中国事业规模将达到680亿人民币。”

在福特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3-2005)》中,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在致辞中写道:“当一个市场成为福特汽车公司全局的一部分,当那里的员工成为福特全球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就不仅仅把自己视为在这个国家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我们更要把自己当作这个国家的‘公民’,一个具有国家感和正义感的公民。”

以上两家公司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资公司在华发展的新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仅仅向中国出口和销售产品,或者在华投资建厂实现生产制造本地化,是远远不够的。按照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正如通用电气CEO韦尔奇所说,要在中国“广泛收罗人才”,开发中国智力资源,在中国从事研究开发和营运管理。此外,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竞争上升到全产业链的竞争。面对其他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当地企业的竞争,跨国公司在加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延伸了产业链条,一方面向研究、开发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另一方面则向销售、物流等产业链下游发展。

2、中国区领导的远见卓识+总部要求

本次调研显示,跨国公司CSR报告的第二大动因是“中国区领导的远见卓识”,圈定这一选项的企业约有6成,其中有不少企业采用了多选的方式。相比之下,选择“总部要求”的公司并不多,在对已中国国别报告的跨国公司的调研(以下称为调研问卷一)中,只有一家公司选择了“总部要求”,但它同时也选择了“适合中国区发展需要”和“中国区领导的远见卓识”。而在对已中文版报告的跨国公司的调研(以下称为调研问卷二)中,只有两家公司选择了“总部要求”。

调研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必须体现出灵活性、适应性、标准化等特点。本次调研所选择的跨国公司都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较好的公司,可以说从母公司到子公司有着一脉相承的CSR文化。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发展中,只有其中国区领导对母体CSR文化意会很深,才能体现为“中国区领导的远见卓识”。

当在华子公司有了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总部要求”则成为其次的动因,发挥更大作用的应当是中国区领导人。索尼中国的回答直接证明了以上推论,该公司CSR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母公司和在华子公司双方都有促成中国国别CSR报告的意向,但主要还是在华子公司提出的要求。”

3、企业形象:国别报告与中文版报告企业显分歧

在调研问卷一中,只有一家已中国国别报告的跨国公司把“企业形象”作为其多选项之一。而在调研问卷二中,中文版报告的企业则把“企业形象”看得相对重要。有近半数的公司选择了这一选项。

“企业形象”是不是跨国公司在华CSR报告的动因?两类调研问卷对于“企业形象”这一选项的分歧,表明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层次不同。很显然,已中国国别报告的跨国公司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高度要优于仅仅把全球CSR报告翻译成中文版的公司,在他们眼中,“企业形象”是“适合中国区发展需要”的子集,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我们认为,在中国,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从概念发展为行动,会有更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形象”,更多地是为了内在的“发展需要”。

[调研结果启示]

自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方针,这对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地承担起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面临的新挑战,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前提。从我们这次访谈调研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动因就是适应中国区的可持续发展。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既有商业动机也有来自外来的压力。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持续发展,商业动机变得日益突出。更广泛利益相关者对非财务报告的增长的兴趣对企业有重要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对上市公司不断加强的立法要求也导致了报告的增长。企业利用结构化的报告和审核可以提高内部的商业价值以及良好的管理实践。

参考毕马威公司的相关调研,75%的公司认为他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因是经济考虑,有超过50%的公司谈到了伦理理念以及企业的正直与价值问题。此外,企业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商业动力还来自于:获得好的品牌和声誉、获得并维持市场地位、获得金融市场的信任并提高股东价值、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具有开拓能力并创造出新市场。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球理念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由于发展历史阶段的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在不同的国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路径。因而企业社会责任道路的探讨也更加本土化。在本次访谈调研中,不同公司的报告呈现出跨国公司全球理念与中国区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调研结果二: 编写与的过程

独立编写还需总部指导

从表2中可以看出,“报告编写与的过程”一题中,多数接受问卷一调研的企业选择了总部指导、独立编写。在采访中,一家跨国公司的CSR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编制中国报告之前,要把结构体系汇报给总部,得到确认后再开始编写。该公司在中国的公关部,有专门的CSR活动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会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一年内2―3次向其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合资、独资公司下发调研问卷收集数据。该负责人还透露,这本报告的诞生需要3个月的时间。

由此可见,总部的决定和指导在国别报告编写的过程中相当重要。本次调研的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观点。在调研中仅有一家企业选择了“独立编写和”。

对于尚未国别/中文版CSR报告的跨国公司,在回答“未能报告的主要困难或障碍”时(表3),他们表示各有各的难处。因为总部和中国公司的协调上,不少公司还存在着管理的空缺,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一家公司向本刊透露,目前他们正在计划中国CSR报告,公司总部有专门负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和团队,正在整合各个国家的相关工作人员,整个管理体制正在完善之中。

另一家公司希望2007年出中文版本报告,已经上报公司总部,目前总部还在研究当中。

还有一家公司表示,目前未能报告的原因在于集团如何处理中国区的信息和集团整理的问题。

本次调研显示,在报告的编写和过程中,跨国公司离不开总部的决策和指导。只有公司总部和在华子公司均有意愿,并且能在具体管理、技术问题上协调一致,报告方能问世。

调研结果三:编写原则是什么?(表4,)

1、 总部报告与中国内容有机结合

从本次调研显示,从已国别报告的7家企业来看,在编写原则相当一致,全部是“总部报告内容与中国内容有机结合”。

索尼(中国)CSR办公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索尼总部的报告是每年6月,索尼中国拿到总部的报告后要尽快翻译,加入中国的具体情况,这些工作要花费3个月的时间。9月份,是索尼中国CSR国别报告的正式时间。

就各公司提供的报告内容来看,也证实了“结合”之说。以日立集团《CSR报告书2006》为例,报告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日立集团CSR活动的整体情况和管理情况;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利益相关方在社会方面的活动;第三部分,主要总结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以上每一部分的编写基本上都是总部理念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 GRI指南为跨国公司提供编写的指南框架

在调研中,已国别报告的跨国公司回答“编写原则”一题时,约占一半的公司选择了“按照GRI要求或相关行业标准”编写报告。此题的另外两个选项没有公司选择,这两个选项分别是“完全按照总部要求”和“完全按照中国区自行制定的原则和框架”。

据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关于社会、伦理和环境报告的自愿标准或指南,包括GRI、AA1000、经济伦理学会的the Good Corporation等,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管理框架。但是谈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全球性指南,主要还是GRI。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SustainAbility 公司和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于2004年联合进行的调研和评分,非财务报告得分前50名中的47份、第51至100名的45 份均采用了《GRI指南》。

调研结果四:编写报告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表5)

数据收集及编写技术是关键

在本次调研中,被访跨国公司坦承了编写报告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分别是“数据收集问题”、“编写人员面临的编写技术问题”,以及“在有限的篇幅内选择利益相关者感兴趣的内容”。

东芝公司一位参与报告编写者告诉记者,在翻译总部报告过程中,一些专业用语的翻译、解释比较困难,比如有害气体的“单位排放量”等。翻开东芝《CSR报告书2006》“环境报告”部分,记者发现报告中涉及的专业术语真是不少,例如水环境负荷转移中的“化学性氧需求量”以及“废气物最终处理量”等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名词的翻译和理解确实要下一番工夫。

索尼(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报告的篇幅长达80页,这在各公司的CSR报告中算是个“大制作”。索尼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报告内容的筛选是他们遇到的难题。“报告太长了没人爱看,可是报告写短了又怕遗漏重要的内容”,这位负责人说。

在调研和访谈中我们发现,与其总部不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CSR报告之旅才刚刚开始,因此面临的困难也是相当复杂。许多公司在中国各地的子公司数量庞大,而这些子公司缺少相应的部门或人员收集报告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数据采集受到了限制。松下中国的有关人士说,由于编写报告工作已经持续了多年,松下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编写体系。根据每年情况的变化,都会对相关的条款、标准以及选取的对象进行调整。

[调研结果启示]

完整而又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是先进理念和扎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华跨国公司推出的中国国别报告也同样是其全球理念和中国区特点的结合。

然而,出版中国国别报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任何一份国别报告,都需要公司总部和地区的协调,或者说更多地服务于公司总部的整体安排。第二,在华跨国公司需要适应中国区的需要,建立起数据采集、报告编写的管理体系。

有关专家提出,利益相关者对于跨国公司国别报告应当采取宽容和积极支持的态度,GRI等机构也应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企业则可以借鉴其总部的经验,通过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特点的报告编制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与反馈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个新的对话窗口,在向使用者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也都希望能获得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和观点,以便对公司的策略和行动进一步改进,这也有助于报告的逐步完善。同时,为了增强可读性和说服力,许多公司的报告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进行论证观点或者说明事实,许多图表则使报告更具清晰性和直观性,大量数据的使用和对比使得报告避免了空洞的表白,而是更有说服力。

调研结果五:反馈及效果(表6)

1、报告反馈:以媒体为主,期待更多反馈

就像所有人在付出了劳动之后希望得到评价与肯定一样,跨国公司非常重视CSR报告后的反馈。收集这些反馈有助于企业CSR水平的提升,而且,公司对利益相关方质疑的回应和反馈,应当作为下一年度CSR报告不可或缺的内容。

从调研问卷来看,报告者得到了包括媒体在内的利益相关方、专业机构以及公司总部的意见。在所有的这些反馈中,来自“媒体”的最多,7家公司中有6家选择;来自“专业机构”的其次,7家公司中有5家选择;然后依次是“其他相关方意见,3/7”,以及“公司总部意见,3/7”。可以看出,很多公司在回答此题时是多选的。

据本次调研问卷中分析得出,媒体是目前CSR报告最活跃的反馈者。实际上,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媒体的反馈意见最容易收集,而且,媒体本身也是相关专业机构、其他利益相关方发表反馈意见的平台。

跨国公司一方面肯定了报告的效果,另一方面,他们渴望收到更多高质量的反馈。

东芝公司的《CSR报告书2006》中附带一张正反面印刷的调研问卷,其中的一面是以图表的形式对上一年度报告反馈的总结;另外一面是对本期报告的调研问卷,类似“读者意见调研表”,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样贴心的细节充分表现出公司与利益相关方沟通诚意。

“我们在5000份纸制报告中每一本都加了一份问卷调研,但是大部分人在看过报告后都不会填写问卷调研表。我们正在考虑如何与政府、媒体、专业机构更好的交流。” 东芝公司在采访中谈道。

索尼公司也表示:“CSR活动的反馈比较多,但是对报告本身的反馈比较少。”

另一家日资公司松下公司也持相同看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在中国了《社会环境报告》,在网站上放上了相关内容,同时在各种展览活动、宣传活动中对报告进行了推广,但是报告反馈效果并不是很好。“目前松下在中国还没有收到关于报告的建议或意见。仅在记者会上,有一些记者提出过相关问题。”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日本国内,民众对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参与和关注度更高,报告中有些内容甚至因为得到了民众的建议而有了更好的改进。”

2、报告的效果:各方都很关注

在“报告的效果如何”一题中(表7),无论企业的是国别报告还是中文版报告,对于报告的效果大部分企业选择了“非常好,各方都很关注”以及“很好,很多媒体报道,总部也很支持”。就调研问卷来看,各公司基本实现了报告的初衷――与利益相关者达到沟通的目的。

对此,东芝公司表示,就效果来说,我们报告的目的之一是向中国的利益相关者公布我们的CSR活动,履行我们的义务。应该说这个目的我们是达到了。我们的报告以后会得更加广泛,增加回收反馈的途径。

可见,不管是国别报告还是中文版,报告的效果很好,表明社会和市场对这一行动的认可。

3、获得其他跨国公司的认可:部分质量高

在调研问卷三中,我们设计的一道问题是“如何评价其他在华外资企业的报告?”(表8),收回问卷的16家企业中,有1家公司认为“质量高”,有8家公司认为“部分质量高”,有2家认为“企业形象需要”,有3家选择其他,另外2家弃权。可见,已经CSR报告的跨国公司得到了没有报告的企业的认可,

有一家公司是这样评价其他在华外资企业的报告: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但许多外企已经有了在其他国家编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这些公司会付出很多的努力以期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看了一些其他跨国公司的报告,觉得一部分质量比较高。

然而记者也了解到另外一些未能反映在问卷中的评价,一家已国别报告的公司谈到,在华的外资企业的CSR报告多以翻译为主。这些公司所开展的CSR活动内容也较为近似,缺乏创新的CSR活动,这也影响了报告的质量。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最后谦虚地说,“这也是我们想要努力改变的。”

调研结果六:方式略显低调(表9)

从表9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报告的主要方式是:挂在网站上,并向媒体发新闻稿。比较而言,为报告召开新闻会是比较高调的做法,然而选择这项的企业并不多。问卷一与问卷二相加,13家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选择。报告比较低调的做法是挂在网站上低调处理,在访问了这些跨国公司的网站后,记者发现,甚至有些企业在网站上只有一个页面、几幅照片。

这些调研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CSR报告时并不想采取一种很高调的方式,事实上,召开新闻会显然会得到更多有效的高质量的反馈。在调研结果五中我们看到,跨国公司在报告后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馈,但是他们却没有选择“召开新闻会”的方式。

根据国际惯例,除了发行纸制文本外,一般企业也电子文本的报告书,通常可以在企业网站、专门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上获取这些公开的报告,如根据GRI要求,采用《GRI指南》的报告者应提交电子版,由GRI储存在网上,供公众浏览和下载;类似地,日本政府专门建立环境报告网;一些相关的NGOs、NPOs甚至是个人博客也提供这样的报告或链接。报告对象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雇员、供应商、顾客、政府、公众等。

调研结果七:跨国公司中哪个部门负责撰写报告?(表10)

跨国公司中哪个部门负责撰写报告?哪个部门负责CSR事务?表10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回答。由表10可见,跨国公司在中国负责CSR报告撰写的主要部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关部/公共事务部/对外事务部,第二类是独立的CSR部门,第三类是人力资源部。一家公司在问卷中写道,报告的内容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文字校对及排版由对外事务部负责。据记者了解,大部分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都由公关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事务,包括开展CSR活动,参加各类CSR评选和颁奖。

[调研结果启示]

本次调研访谈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跨国公司CSR的管理模式――报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报告的目的应该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管理当中。

我们希望企业社会责任真正融入到公司管理中去,变成公司战略的一部分。这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且有的放矢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企业信誉以及风险管理融于一体。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跨国公司作为能够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组织形式,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充分利用全球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资源等,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其数量、规模、经济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已经充分意识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实现,要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跨国公司不仅在公司内部的管理、经营理念中体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而且还主动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推广的运动中。

但从本次调研访谈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践看,跨国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推广中,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公司对于在当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还逊色于他们的全球理念。

调研结果八:是否中国国别报告?

为什么不中国国别报告?是否计划中国国别报告?这两个问题是提给那些在中国了中文版报告的公司。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选项:1、没有必要2、总部没有要求;3、技术困难;4、人员或资金困难;5、条件未成熟。有1/3公司的选项是技术困难,另外的2/3的公司选择的是条件未成熟(表11)。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有1/2的公司目前正在讨论中,其余的公司则没有计划单独出版中国国别报告(表12)。

调研结果九:是否计划中国国别报告?

对于尚未中国国别报告或中文版报告的公司来说,是否有计划中文版或中国国别报告?如果有,具体计划及决策过程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16家公司中有4家选择有中国国别报告的计划,3家公司选择有中文版报告的计划,5家公司选择了“没有计划”,而4家公司选择了“其他”(表13)。

在计划中文版或中国国别报告的公司中,有2家将在2007年,有1家选择了2008年,另外的公司则选择了“未确定”或“其他”(表14)。

调研结果十:如何向公众披露企业社会、环境信息?

未中国国别报告或中文版报告,并不代表企业不用向社会披露企业社会、环境信息。那么,他们采用什么方式来披露这些信息呢?在表15中可以看出,16家公司中有14家通过公司网站平台来披露信息,16家公司中有13家公司借助新闻媒体及互联网披露信息。调研结果显示,公司还会通过一些其他途经来披露信息。

调研问卷三中的一家企业在问卷中写到,作为G市的明星企业,该公司每天、每月都会接待数批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来宾到公司参观。该公司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向来宾传递他们在CSR方面的努力。

[调研结果启示]

上述两项内容,反映出这些公司对于在中国中文版或者中国国别CSR报告的认识。在此次调研访谈过程中,我们所选择的跨国公司主要是从Sustainability 评选的前100家较好质量的CSR报告的企业,同时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也表现较好的企业。但是从报告的比率来看,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或计划中文版或中国国别报告。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看,这些在华跨国公司并没有完全把在中国的发展纳入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因此,我们不能不说,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此次调研访谈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在华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普及,虽然这些被访谈调研的公司都是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业绩优秀的公司,但是还是有部分公司的职员对于本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施一无所知。

本次调研访谈,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角,从报告审视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应该说:从报告的趋势来看,跨国公司开始逐步重视在华推广和履行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从报告的实践来看,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报告的形式来看,是否报告,是否国别报告,以及报告的形式和特点如何,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报告的效果来看,报告起到了与社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积极作用,而其中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义】

何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常被引用的是英国“社会与环境会计研究中心”(CSEAR)的会计学家格瑞(R.H.Gray) 教授为其所下的定义。格瑞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其沟通的内容是组织的经济活动对社会定利益群体及社会整体所造成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因此,它涉及组织(尤其是公司)责任的延伸,即超越了传统上只对资本所有者特别是股东承担责任的角色。这种责任的延伸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公司不仅只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还应该承担更广泛的责任。

简言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组织)对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郑若娟)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种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最早的雇员报告出现以来,几十年间,在企业披露社会议题的文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报告,他们统称为非财务报告。这些报告被贴上不同标签,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健康安全环保报告、三重底线报告、伦理报告、企业责任报告等。尽管上述报告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甚至内容也有很多雷同之处,但彼此间在发展阶段、报告内容和目的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题的社会信息披露文件最为广泛,主流观点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实际上涵盖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责任报告等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只是说法不同而已。(郑若娟)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

正如《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所说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具有如下作用:

1、可以对以往业绩和未来预测的业绩进行衡量和报告,而且这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管理工具;

2、可以作为建设、维持和不断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重要工具;

3、从更高的层次上帮助组织传递与经济、环境和社会机遇和挑战相关的信息;

4、有助于加强公司与外部各方(消费者、投资者、社区)关系,建立信任;

5、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营销和研究开发等公司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内部对话;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4)

成长中的中国版“J.D.Power”

11月18日,北京车展的媒体日,记者在上海大众斯柯达展台邂逅了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组委会秘书长王。“今年是第二届了,调查规模会大很多,影响面也很大,很多企业主动要求参加测评。”问起“满意度调查”――中国版“J.D.Power”,王信心十足。

在王信心的背后,“满意度调查”迅速壮大的现实无法忽略。

2006年“3・15”前,历时5个月调查后,“满意度调查”组委会了“2005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采用有效样本40多万份,制作出研究报告38个,囊括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企业,调查量和调查成果也超越了所有中外汽车调查机构。王透露,按照2006年的调查规模,相关数据还要扩大很多,做到更详尽、更准确,力求做到汽车市场风向标。

“满意度调查”被称为“中国版J.D.Power”,是国内首家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联信天下国际市场调查机构共同主办。由于背靠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满意度调查”的工作开展顺利,调查中能加入独特的环节和指标。

“环保指标和厂商管理现场测评是我们独有的,所占分数权重也很大。”王透露。

按照他的规划,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底,“满意度调查”将组织专家团展开大范围的现场测评,测评对象囊括全国所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总数达到32家。第二届调查的全部工作将于2007年2月底结束,并于2007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各项调研结果。

在中国,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顾客满意度已逐渐成为汽车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竞争核心,因此,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汽车厂商的生产和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选择。

“国内的汽车市场调查很多,但规模做得大的、结果做得客观准确的并不多。”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群生表示,满意度是企业和消费者都关心的问题,“满意度调查”的崛起,能够带给消费者今后汽车消费的参考标准。

J.D.Power中国遇尴尬

“满意度调查”迅速成长和其全国性影响的扩散,恰恰从侧面折射出J.D.Power面临的多重尴尬。

J.D.Power是一家全球市场信息服务公司,在美国已有35年的汽车行业调查经验,其的汽车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评估报告在美国和全球工商界获得较高认同,其报告甚至被作为消费者购车和企业制定策略的依据。去年,J.D.Power被美国麦格劳-希尔收至麾下,该公司旗下还有大名鼎鼎的标准普尔和商业周刊。

2000年J.D.Power进入中国,2005年3月,J.D.Power第一次公布中国市场汽车调查报告――“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虽然这份报告惹起一些争议,但在全球权威名声的护航下,这份报告仍然大行其道,大有垄断之势。

然而,2006年8月第二次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时,一贯以 “第三方”自居的J.D.Power却遭遇铺天盖地的质疑,为数众多的质疑一致指向其标榜的“独立性”。

“在这个报告中表现不佳的企业,纷纷从样本量、调查手段、调查准确度等各个方面质疑这份报告和调查机构。”银河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员赵胜力表示。

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上表示,7位汽车企业老总访问其美国总部后,7个企业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得不令人怀疑其独立性。

在一系列质疑声发出后,J.D.Power中国高层频繁澄清。但令其尴尬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并不轻易相信枯燥的统计数字。

虽然J.D.Power中国总经理约翰・韩夫利依然强调独立性,但他同时承认,中国的市场一方面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仍是发展中市场,这时信息是最重要的资产,但中国企业面对信息时总是不踏实,不信任。”

事实上,J.D.Power遭遇的不仅有中国国情下的尴尬,更有调查体系上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J.D.Power的整个调查可分为SSI(销售满意度,考察购买过程)、CSI(售后服务满意度)、IQS(新车质量报告)等五项。其中,一些质疑矛头直指SSI样本量问题。根据J.D.Power报告,SSI调研是在7910位新车主的反馈基础上做出的,涵盖了中国22个主要城市的31个汽车品牌,平均下来,每个品牌在一个城市的样本量只有11.6个。

也有质疑指出,J.D.Power的调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IQS调查的是新车质量,它不能反映一款车使用一年或者更多时间以后的质量和残值。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车近几年在J.D.Power的IQS榜上成绩都不好,但是欧洲保险业协会的统计却表明,德国车仍最为保值。

主导权争夺日趋激烈

在遭遇质疑的同时,声势浩大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登场,又让J.D.Power挨了当头一棒。

“其实在2005年去上海测评时,J.D.Power已经盯上我们了,从我们测评的企业到请的消费者,他们都盯得很紧。今年的动作更多了。”“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些动作实际上并不符合35年来J.D.Power的一贯风格。

2006年9月之前,J.D.Power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今后二者在市场调查上展开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确认,该委员会确实与J.D.Power展开用户满意度和维修满意度方面的合作。

这原本是正常合作,但实际上背后的奥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本是首届“满意度调查”的三大主办方之一,而J.D.Power的行动,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无法再参与“满意度调查”,这使得“满意度调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主办方。原本计划于2006年9月启动的第二届“满意度调查”,也因此延期至11月才展开。

不仅如此,在网络协办媒体上,J.D.Power与“满意度调查”也是短兵相接。2006年7月中旬,J.D.Power与新浪网高调宣布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新浪网成为J.D.Power在华汽车在线调研业务的唯一门户网站合作伙伴。新浪网自然也将为J.D.Power进行网上消费者调查。而在此之前,“满意度调查”与新浪网曾有协议,新浪网协助“满意度调查”进行消费者网上问卷调查。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其他任何市场,J.D.Power都没有进行任何网上调查。

为了补齐信息分析预测短板,进一步掌握汽车调查市场的话语权,2006年9月,J.D.Power宣布收购亚汽资源公司。当时,其创始人Dave Power就曾公开表示,J.D.Power还要继续拓展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收购亚汽资源公司,正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扩张规模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于中外调查机构在主导权上的争夺,J.D.Power亚太公司市场业务高级董事黎鲁波表态谨慎。他表示,J.D.Power欢迎竞争,欢迎科学的调查。为了进一步抢占制高点,他透露,“J.D.Power正酝酿一项汽车经销商管理调查”。

竞争的背后是什么

中外两大汽车市场调查机构激烈对抗的背后,是百亿元汽车调查市场的归属。

专家预测,按照我国汽车保有量测算,明年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的市场容量达到2000亿元。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算法,调查及相关市场一般能占售后服务5%的份额,也就是1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北京新华信市场研究公司客户总监王冠珠表示,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其购买的决策过程需要非常慎重,但同时又很难做到纯粹的理性,因此“满意度调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法长表示,目前厂商、经销商的产品竞争力都差不多,但是营销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却有很大差异,所以竞争应该转向这些方面。

在专家看来,权威调查结论完全可以左右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对厂商的生产和售后服务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厂商对调查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据悉2006年“满意度调查”卖出调查报告近百份,收入不菲。

有消息称,J.D.Power在中国仅2005年一年就获利17亿元,其中包括厂商委托的经销商调查以及出售报告的收入。据了解,他们的一份报告售价在120万元以上。有人推算,仅仅销售报告一项,J.D.Power一年就能从中国卷走3亿元。

一位沈阳汽车经销商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很多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都委托J.D.Power来做,厂家根据报告决定年底给经销商的利润返点。

在百亿元蛋糕面前,中外调查机构发挥各异。但在王看来,“我们和J.D.Power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比它更了解本土化消费者和本土化市场。”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本土的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拥有丰富灵活的调查手段、众多的调查样本和低廉的价格,也许更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状况。

对方链接:

编者按:面对来自本土竞争对手的挑战和质疑,J.D. Power亚太公司的态度如何呢?以下这份生成于2006年12月8日、记者于12月12日收到的来自J.D. Power亚太公司的邮件,似乎可以说明什么。作为媒体,我们想说的是:不论调查的主导权掌控在谁的手中,消费者关心的永远是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尊敬的【 】:

您好! J.D. Power and Associates每年都会对全世界数百万计的顾客进行调研,搜集他们在很多不同行业的经验和期望,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相关见解,以满足当今更加见多识广的消费者的需求。公司独立开展的调研为企业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帮助他们基于用户的心声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全球市场内,J.D. Power and Associates 的信息极大地改变了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对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的关注,为行业改进和消费者教育做出了贡献。

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汽车制造商的数量也前所未有地增长,每年都在为消费者提供新的车型。跟上日益激烈的竞争步伐,理解全新消费者的细微差别,对于任何国际和国内品牌都是一个挑战。自J.D. Power亚太公司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基于消费者的汽车调研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着一个清晰的目标:协助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成功。

J.D. Power亚太公司在此正式向您通报,我们预备于12月15日和22日分别推出2006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即IQS,今年为第七年进行)和2006年度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即APEAL,今年为第四年进行)。

2006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衡量新车购买者在买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的评价标准。虽然这项调研从2000年开始就在中国进行,但公开调研的简要结果则是第三年。综合得分通过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PP100)衡量,得分越低说明质量越好。该项调研对九个IQS类别的135个问题进行量化:驾驶、操控及刹车,配置和操控,座椅,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HVAC),音响系统,车子外观,车子内饰,变速系统和发动机。

2006年度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以汽车消费者为对象,根据他们的报告来评测新车在销售后2-6个月内,其性能和设计的哪些方面最令车主满意和欣赏。这项调研评估车子的组成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系统,方向盘和仪表板,驾驶和操控,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舒适方便,音响系统,座椅,以及造型/外观。

IQS 和 APEAL调研结果的新闻每个汽车细分市场的前三名车型。

在上述两项调研中,我们都有严格的取样要求。IQS和APEAL的取样要求是:车主必须拥有汽车2-6个月;所购汽车为新车;汽车乃是通过授权经销商购买,为私人所用;车主为购车决策人。

在美国,J.D. Power and Associates 可以从第三方拥有者的名单中获得车主信息,但在中国情况则不太一样,我们无法获得车主名单。因此,为了保持调查的中立性和取样反馈的随机性和可信度,所有调查都通过在大街上拦截,然后在车主便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进行。出于以下三种原因,这种街头拦截的成功率极低:(i)尽管中国乘用车的总体销售量极高,但是中国的人均新车拥有量却极低;(ii)取样要求太多;(iii)中国车主的参与率太低。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IQS和APEAL调研2005年的总体取样规模仍然超过了6500份。

J.D. Power亚太公司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联合汽车调研。我们清晰地了解调研结果的重要性及其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待这一任务的态度非常严肃。在过去6年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挑战自己,改善调研的各个方面,并对我们的报告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和突破。通过这些努力,J.D. Power亚太公司的联合调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数量方面,我们的调研反馈量持续增加,覆盖了更多的城市,而且纳入了更多的制造商和车型。这些数量上的提高远远地超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这使得我们的报告更有代表性,也更能反映市场和行业的整体状况。

质量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保最终的调研――从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到最终报告――符合我们的严苛要求,以保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超越客户的需要。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告诉我们,J.D. Power亚太公司的报告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工具。

J.D. 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的所有联合调研都是每年一次,目的是反映当年度汽车消费者的心声和满意度。我们的调研旨在揭示这些方面的变化。来自消费者的及时反馈对于任何制造商的生存和成功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的市场。我们的综合调研的首要任务就是反映当前的真实状况。

J.D. 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的报告与美国报告一样,拥有同样严格的科学价值,因为我们采用了相同的体系、质量控制和管理团队。J.D. Power在中国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市场上的制造商改善竞争力,在出口市场获得成功。我们把这视为至关重要的责任,并一直致力于采取最高的质量标准,以确保我们的客户、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和全体汽车消费者从我们的服务和报告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我们计划于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媒体研讨会,并期待着与您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在研讨会上,我们将与您分享有关J.D. Power调研方法、流程和质量控制的细节,倾听您所提出的问题,阐释您所关心的内容。我们将尽快向您发出研讨会邀请函和有关详情。期待着与您会晤。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5)

国别报告的定位

编发国别报告,首先要对报告编写的目的、意义、受众和传播的渠道等问题给予明确回答。企业编发国别报告,多数是海外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或是运营环境存在现实障碍或比较大的潜在风险,出于企业自身的业务可持续发展考虑,也出于回应东道国政府、当地合作伙伴、业务所在区居民、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一家外国投资企业的关注、利益诉求和评价等考虑,希望建立一种积极、和谐的当地关系,希望获得更多的社会认知和利益相关方支持而采取的积极行动。基于这样的定位,国别报告的受众通常覆盖了集团公司在本国的各利益相关方,更多的要兼顾东道国的各利益相关方。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可以利用公司网站或召开会等形式,通过本国语言、国际通用语言和东道国语言的不同语种的国别报告,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国别报告编写工作的组织

国别报告与集团报告编写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地域上的差别。国别报告由于集中反映的是公司在东道国开展业务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业绩情况,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国别报告编写的组织上,实地调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地区公司负责组织编写国别报告另当别论)。从报告编写的工作流程上看,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召开集团公司内部研讨会商定国别报告的总体定位――对东道国的国情以及在当地开展业务情况进行摸底形成基础分析报告――根据摸底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发放地区公司及其在当地的利益相关方――整理调查问卷并据此拟定调研方案和报告框架――拟定调研提纲和访谈问卷并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草拟报告初稿――修改报告并报送地区公司进行复核――修改完善报告并提交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形成报告终审稿并进行内外部终审――报告设计印制。这其中,如果有熟悉地区公司发展历史和业务的相关负责人直接参与将会对报告质量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国别报告的编写原则

毫无疑问,CSR国别报告作为公司公开的报告系列之一,与公司其它报告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遵循同样的编写原则,但同时国别报告也因自身特点而需要遵循其它相关的原则。在这里笔者把编写国别报告需要遵循的原则概括为“5+3”原则。

所谓“5+3”原则,既要遵循集团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遵循的真实性、实质性、平衡性、可比性和可读性5项原则,还需遵循统一性、本地化、平等性这3项特别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国别报告应与集团报告在传播公司理念、商业道德和价值观等文化体系、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采纳的国际标准等方面保持一致,体现公司在全球业务发展中执行统一的规范,传播完整、鲜明的企业品牌形象。

本地化原则是指公司在东道国开展业务,要充分尊重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和相关国际规范和惯例,在业务发展中积极推进本地化用工和本地服务及采购等,反映企业的业务发展是否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较好地协调企业自身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平等性原则是指企业的国际化运营是在坚持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的,反映企业在东道国运营中的公平对待、非歧视等。

上述三项原则既是企业实际开展国际业务遵循的原则,也是国别报告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国别报告的内容框架设定

国别报告在信息内容披露方面相比集团报告而言,更需体现地域性和本土化特点。一份相对完整的国别报告在总框架设计上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报告说明(声明)、公司总裁致辞、地区负责人致辞、地区业务概览、公司的责任理念、公司治理、经济责任实践及业绩(含实例)、环境责任实践及业绩(含实例)、社会责任实践及业绩(含实例)、业绩指标表、社会评价。

一般除了总公司或集团公司的总裁致辞外,地区公司总裁或首席代表致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地区业务负责人作为集团公司在该地区业务的派出代表全面负责该地区业务,对相关情况熟悉,他的讲话有针对性、有分量;另一方面,他作为总公司在该地业务的全权负责人出面也可以增进他与当地各利益相关方的了解和沟通。西方有些国别报告还要专门简要介绍地区负责人的教育、家庭和工作背景等,以拉近他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在国别报告中,内外部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内容,这不仅包括在公司内部的外籍员工的评价,还包括当地政府(含地方政府)、业务周边社会居民代表、行业机构等对公司在当地开展业务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评价以及他们的希望和建议等。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36-02

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科研发展进入了相当重要的时期,在高校竞争力上,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其衡量指标[1]。高校科研成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影响较大的,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走向繁荣的速度。

在多年里来,各个高校始终把“改革创新、服务国家”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阶段,各个高校明确提出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高校与各个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62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4个技术转化中心,年度转化项目达到2281个,实现销售达到1073亿元,孵化产业1547个,共累计向社会培训人才53419人,在过去的一年,各个高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各个地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434.28亿元,利税832.91亿元。

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需求

基于向不同科研用户在成果转化中的信息需求了解,笔者在我国15个省份的42家科研院校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围绕用户需求特点、用户产业信息搜集困难以及用户基本信息等等一共设计了几十余项观察指标,此次点差问卷共发放734份,对126名可以女人缘进行了访谈,这些科研人员主要由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等组成,在此之中,教授所占比为56.00%,副教授所占比为37.00%,研究生等所占比为7.00%。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分析表明”:

1)中国高校的相关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国家或者省级部门项目支持或者由高校自筹的方法来完成[2],在此之中,国家以及省级经费为84.00%,高校自筹或其他形式为16.00%。

2)在解读用户在项目上的实施数据是发现,多数处于试验阶段或者还在立项、研制阶段,假如又把市场预测目标阶段放入我们的调查来看,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前几个阶段的总比达到82.41%,表明各个高校的科研成果还没有正式进入市场,他们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工作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困难。

3)在高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于学位论文、专利等常规文献以及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研究报告等非常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只是由于每个研究人员的工作职位不同,对于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4)在目前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在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上,可以主要分为公共信息渠道、校内渠道、个人渠道以及商业渠道等等[3]。公共信息渠道包括公共图书馆、免费网站等,校内信息渠道包括校内图书馆、校地合作等等,个人渠道包括项目评审、项目申请等等。

5)在目前的环境中,高校科研人员对相关信息的@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信息面过于广泛,导致信息搜集耗时长,并且对于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不能保证。此外,科研人员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数量上比较少,在对于所做科研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上比较弱,对于全程对数据的跟踪也是相当困难的。

6)访谈用户在对于相关信息服务上有相当大的期待,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个信息整合与处理的平台,在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信息能够随时获取、调用。

3 面向科研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

3.1 相关信息类型与特点

在以上的调查中发现,中国高校在科研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中比较注重非传统的信息,所以就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4]。

3.1.1统计类信息

在经过相关的研究部门对资料进行整理后,所得到的产业信息资源汇总。这些资源信息主要是以手册、数据库以及年鉴等形式表现,比如“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中国2016年经济统计手册”等等。

3.1.2报道类信息

其主要是由相关的技术创新进展、动向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挂钩的信息。在报道类信息上,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向用户传递即时性的信息,在对于国内外的经济信息、生产建设信息以及市场动态上都可以向用户传递最新消息,通常报道类信息是以网站为通道,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传统的报纸来传递,比如“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第二财经新闻”等等。

3.1.3报告类信息

其信息主要是指通过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到的要就成果信息,其主要特征是比较严谨,内容深刻等。在研究报告中,根据研究的层次可以对它分为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可行性报告等等[5]。根据报告中的文字形式可以对它分为技术分析型与统计图表型。在研究报告的来源上又可分为政府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库收录报告等。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分析型、数据型等。

3.2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3.2.1国内外权威机构

国内外权威机构会定期一些研究报告、相关政策等信息,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来源。

3.2.2行业机构

行业机构一般是指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实行的行业权威部门。比如“国家能源部”“中国小麦研究中心”等。

3.2.3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行业科技发展后形成的产物,行业协会作为沟通行业内部的纽带,对行业的利益平衡进行协调,是一个公共性的部门,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技协会”等。

3.2.4商业数据库

在商业数据库中,其信息存储相当广泛,并且检索速度很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

4 面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各高校不同的科研领域中,笔者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应用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平台构建中。

4.1 资源调研

在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中,资源调研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对几百个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跟踪,通过上述信息渠道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6]。在这几百个网站中,对其中的每一项都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汇总,在对会总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整理出需要的信息,应对其来源网站进行检测。在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中,政策法规类信息网站为57个,生产技术网站有43个,新闻资讯类网站有273个,研究报告类网站有67个,在此之外,笔者要对相关的图书、报告以及年鉴进行了信息的更新与补充。

4.2信息采集

参考国家科技部的《网络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国家科技图书中心的《NSTL数据加工规范》以及《会议资源元数据研究》。

对于需要的信息网站上的更新频率以及资源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对批量化数据进行自动导入、对零散数据进行人工添加、对有规律的信息进行智能识别[7]。对于信息数据分散比较广的内容,根据网站自有的数据分析软件自动进行收集,并在信息收集之后,有相关的人员进行识别,对于不需要的信息予以剔除,需要的信息进行录入。并按照前文所述的规范进行后台部分的导入,在数据库系统因为在元数据方面是相当规范的,所以可以采用批量化进行自动导入,对于数量比较少的信息通过人过添加方式进行导入。在收集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按照后台录入标准进行统一标准制定,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实现规范化组织。

4.3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

基于用户需求的调查情况,以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整合平台建设技术为参考,对服务平台进行开发,对于整个服务平台运用dotCMS开源系统实现二次开发,增加服务平台的系统稳定性,在此系统中运用的基本环境是Eclipsc+MySQL+dotCMS+tomcal[8],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接口管理、数据库管理)、用户推荐模块、系统前台模块、用户资源评价模块、检索模块等等。

4.4服务平台前台的服务功能

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下,服务平台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服务平台中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行业报告、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新闻资讯以及相关的技术动态、专利成果等等。在每一种信息类型中,都按照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导航以及相关连接。在服务平台上,还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下载功能、信息分享传递功能以及用户评论功能等等。并在平台使用的过程中,对平台的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扩展,比如面向第三方的RSS调用、用户空间体验等等。

4.5服务平台试试效果

在改新能源产业服务平台设计应用成功后,在以此为基础之上,在各个高校的其他科研成果上也进行了相关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在每一个服务平台上,对相关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宣传,并且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许多技术服务平台信心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在截止到2016年12底,从技术服务平台得到的反中可以得到,98.54%的用户在服务平台的体验感比较好,平台内容比较丰富,在平台的其他方面,用户也给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5 结束语

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是支撑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服务系统,在此系统的构建上,需要建立相关的高校合作工作方式,将这种合作方式贯彻至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个过程,去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诚,王晓兰.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0-11.

[2] 朱雪忠,李闯豪.AUTM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信息平台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6):166-171.

[3] Currie W L,Wang X,Weerakkody V,et al.Developing Web services using the platform:technical and business challenges[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17(5):335-350.

[4] 陈飞宇.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技术转移机理及博弈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 邵荣,徐雯,丁小芹,杨锐,吴跃伟.面向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产业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构建方法探索[J].现代情报,2015(11):74-78.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7)

看券商研究报告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这些地方能给人以启迪。

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的观点不带感彩是不可能的。单纯的感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虚假”报告。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断才可信。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例如,某报告说某电机厂要涨,一看,确实涨了,就信了那个报告照着操作。如果这样,十有八九你会进错了场。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 的不可能发出500W 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有谁?那个最牛?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闭门造车,这个是很多调研员的通病。不去实地考察,就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想对了也行,但问题是通常都会想错。因为有时财务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个企业的全部,这时靠“想当然”来推断,怎么可能不会出错呢?

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却只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但是股票价格却很低的。

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某研究报告分析时,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别人的土地是每年都要计提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每年都在升值。商铺虽然也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会高得吓人。

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像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而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必须的。

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却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得可以不计。在这个市场里能跟上大庄步伐做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千万不要靠技术分析来分析什么东西,对于主力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你靠技术也许能成功个一两次,但多数时候还是被洗出去了。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

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照着那样去做,死得会很难看。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8)

文案市场调查,乃市场调查执行人员充分了解「企业实行市场调查目的之后,搜集「企业内部既有档案资料及「企业外部各种相关文书档案研究报告及公布报告资料,加以整理,衔接,调整及融会之后,以归纳或演绎等方法予以分析,进而提供「相关市场调查报告及市场行销建议,以供企业相关人士决策之参考信息。故一份出色文案市场调查执告,其效果将不亚于「实地调查之市场报告。

成功文案市场调查报告端赖市场调查人员的:

·「对所调查行业之市场行销有所认识及「掌握市场问题关键点能力

·「广泛搜集,整理及有效分析所需资料之能力

·「明确市场概念及「系统观念,得悉并披露信息中所隐含之意义及衍生之新机会。(以下简称文案调查)

· 「擅于表达事实之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

· 熟悉,耐心与细心于「资料内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 )。

「资料内容分析就是平日勤于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并加以系统研究分析,以「归纳法及「演译法,得到各种有关结论。美国中情局曾利用此法收集德国各地报纸,研究德国纳粹情况。作者就是利用收集报纸的报导资料为整理出一份市场同业竞争资料,作为公司拟定竞争策略的主要参考资料。

文案调查之资料来源,可分为:

A 企业内部档案,诸如企业各项财务报告,销售记录,业务员访问报告,企业平日剪报,同业资料卷宗,照片及影片等等。此类资料之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市场行销问题之发掘和营业成果之衡量评估。

B 外部机构调查资料,诸如政府机构之统计调查报告;金融机构之金融相关资料;学术研究机构或民间机构发表之市场调查报告。

C 外部刊物及索引类资料,如工商名录,外贸协会之贸易机会等。

D 专业书籍及杂志 二、文案调查之功用

文案市场调查报告之制作,提供市场信息,以供企业:

·拟定未来市场行销策略参考。

·洞悉行销活动得失利弊及改进建议。

·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新契机提示。

·为未来实地市场调查奠定基础。

1 明确指明实地调查应调查问题。

2 节省实地调查费用及时间。

3 协助鉴定实地市场调查资料之准确性。

文案市场调查虽然有上述之功用,但先天上却有下述之限制,有待调查者努力克服:

· 使用之资料均为静态且为第二手资料,故不能满足企业对市场现况之动态,提供必要之资训。

· 收集资料易有遗漏或力不从心之感。

· 仅能作叙述性之市场调查。 三、文案市场调查之作法

文案市场调查之作业程序:

· 确定市场调查之基本目的。

· 拟定详细市场调查计划及相关人员之训练与工作分配。

· 展开相关资料之搜集。

· 评估资料可用性及作必要资料之摘要。

· 各种不同资料间调整,衔接及融会贯通。

· 调查报告制作及提供。

兹将各阶段工作要点分述为下:

1 确定市场调查之基本目的及必要之调查内容。

在此一阶段主要工作,应是:

·「调查报告使用者与「调查执行者深入沟通之后,双方对于调查目的,旨意及内容涵盖范围,必须建立目标共识及共通语言,以避免日后调查结果不适用。

·明确地,适切地订立市场调查目的,必要时应限定调查范围,避免调查问题订立错误或失之笼统,导致调查方向失之精准或贸然投入之缺陷。

·在双方晤谈之时,市场调查人可能缺乏企业该行业之有关知识及相关之常识,为使调查目标圆满完成,应主动要求必要资料之提供及其它必要之协助。

·又调查者应自我要求,对应有之该行业基本常识,作必要之自我充实,方能做深入调查,以得到有内涵有价值之结果与报告。

· 市场调查员必要时,应主动要求对方指定业务连络人,以协助调查时突发事件之处理。

·提交调查报告之最后期限。

企业实施市场调查之目的,一般不外有下述几种:

(1)  市场环境及产业状况研究

·社会变动情况分析

·经济变化分析

·技术进展,导致市场机会或威胁之增加研究

(2)  市场研究

·市场潜在消费容量分析

·市场习性及特征调查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

·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

(3)  企业行销策略评估

·产品研究

·行销通路研究

·商品促销研究及广告研究

·产品定价研究

(4)  其它

·未来时间市场状况之预测

·产品可能新市场之探讨

·其它相关市场调查事项

上述各项调查可依企业情况之需要,逐项分别作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依企业之调查目的及调查范围大小及深入程度,以决定资料搜集方向。

·了解「市场调查性质,为「叙述性调查抑为「验证假设问题之调查?以确立调查方向及应使用之手法。在文案调查时,以「叙述性调查为主,对「验证假设之调查作用不大。

·自由发挥「自身想象力,以展开并记录调查工作相关思潮,进而过滤及排列静思结果,以系统捕捉「调查目的及「构成调查骨架

·市场调查人员宜将「调查框架及轮廓与其它相关人员交谈,借助他人客观地评价,以「确定自己概念正确并补充遗漏之项目。

2 拟定周详调查计划及相关人员之训练

·详列各种调查目标并排列优先级。

·详列各种可能使用之资料及其来源。

·详列各类协助调查人员及具备学识能力。

·预计使用时间及最后完成日期掌握。

为能适时完成调查任务,必须妥善排程。通常使用方法有二︰

a.甘特图

b.PERT流程图

·调查成本之估算与控制,避免无谓浪费。

·调查人员之训练及工作分配。

3 查明可资利用数据文件内容及其资料来源,积极主动展开资料搜集。

在此一阶段主要工作,应为:

·从各种可能供应资料来源之处所,依其索引寻找可供利用资料及档案

·数据文件之来源处所有:

a 企业内部档案

b 书局杂志及报社

c 图书馆

d 数据库,如政府及学术单位数据库,加值网络,工商数据库

·搜集资料之基本方法:

a 从「一般性相关资料收集,逐步延伸至「专门性资料收集

b 先求「相关资料数量充足再求「品质完美。

·必要时主动函索资料

函索资料应有态度:

a 营造良好企业形象

b 清楚说明需要资料缘由及资料类别

c 函索数量适可而止

6 调查报告制作

·将融合整理后之资料,以「归纳法及「演绎法之手法,活用已整理完善资料,依其资料脉络显示趋势及重要内容,作成「调查结论,「具体得失检讨及「放眼未来之前瞻性建议。

·结论依重要程度顺序排列。

·报告内容应力求简明且与题目有关,避免行话及不必要之修饰词汇。

·仔细核对全部有关数字及统计资料,务必准确。

·在作成结论之时,应注意之事:

1. 一切有关实际情况及调查资料是否考虑了?

2. 是否有相反之结论也足以说明调查之事实?

3. 结论是否符合一般情理?

4. 立场是否公正客观?是否前后一致?是否严谨﹑细腻?

·文案调查资料不可能会完整的,因此调查报告之结论不可苛求十全十美。

·在报告制作之时,切忌:

a 过份自信,失之夸张。

b 失之保守,结论显之无力。

c 报喜不报忧,失之乐观。

d 失之琐碎,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e 使用难懂之文字与语言。

f 缺乏自我创见。

g 书写格式及内容潦草恶劣。

在文案调市场调查书面报告,其内容通常为:

1 题目:

市场调查题目,报告日期,为谁制作,撰写人。

2 调查目的:

简洁说明调查动机,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问题。

3 调查结论:

·对调查目的贡献。

·调查问题之解答。

·可行性建议提供。

·调查重大发现及因对之建议。

4附录

·资料来源

·使用之统计方法

为了表现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之热诚与用心,要为「调查报告书穿上美丽的外衣,以增加调查报告之价值。

7 必要时,由市场调查主持人提出口头报告。

在口头报告之时,应有之作为:

·内容简洁扼要,抓住重点,有效地传达调查发现及建议。

·尽量使用浅显语言传达讯息,最好以行业通用语言。

·以热诚之表情转达思绪。

·运用活泼简洁的动态数据。

·热心讲解并澄清可能误解。

·鼓励质询,并作充分沟通。

8  市场调查主持人于报告递送之后,应继续作必要的接触,了解报告被采用的程度和采用后产生的实际成果﹔对报告内容或有不明白之处,做详细解说﹔从旁协助计划执行人员进行建议事项实行﹔如此,市场调查工作方告完成。 四、持续性进行文案市场调查

企业建立信息库(Data Base),平日有系统有目的勤于收集各类市场资料及档案,定期制作文案市场调查报告,以提供企业不少珍贵市场信息,以供决策者决策参考:

·企业在不同时期之业绩成效比较。

·企业在不同市场之业绩成效比较。

·市场变化之预警效果。

·企业在市场行销活动改进建议。

·提供市场可能之新契机。 五、文案市场调查适用范围

1 工业产品,以「资本财及「主要原料之厂家,它可利用「文案市场调查佐以「顾客购买动机调查之深入访问交互配合,可得精准结论。

2 高级特殊品,诸如高级汽车,高级音向之类市场行销调查。

3 国际贸易之出口企业对于进口地区之市场了解。

4 实地市场调查预备调查。

5 企业经常性市场调查。 六﹑文案市场调查之实例(略) 七﹑结语

企业经由丰富专业知识之市场调查人员精心策划,建立企业自身文案市场调查体系,以「耐心,「恒心,「细心及「主动创事精神,随时收集整理,分析各项市场信息,定期提供经营层相关市场行销报告,将是企业制定有效行销策略,改进市场营运得失及寻求市场新契机时不可或缺信息。

﹙1﹚ 资料内容是否适当?

a. 资料内容对所研究之市场调查是否适当?

b. 谁制作本资料?何时完成?为谁而作?

c. 如何摘取其有关资料内容?

d. 本资料是否支持本调查?原因何在?

﹙2﹚ 资料收集方法之检定,资料是否正确可用?

a. 资料制作人是否以公正立场制作本资料?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9)

一、整合报告的内涵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解决或危机时代和气候变化的主导性问题,企业应当以披露综合性信息的角度来协调企业利益与相关者乃至社会利益相一致的问题,向社会提供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内部治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出于此方面的考虑,2010年8月2日,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IIRC)成立,旨在整合报告内容和编制,完善其评价标准。

整合报告的是一个充分整合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总体报告。整合报告是一种更为系统全面的信息披露工具,能够加强企业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与有用性,不仅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单独强化,更是两者相关度披露的强化。整合报告对企业的战略、治理、环境及财务信息的综合、就企业如何在短、中、长期创造价值、向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文件,聚焦未来性、相关性和战略性。

二、企业整合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下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国际经济背景方面的变化推动了整合报告的提出和实施。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变化,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使得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传统财务报告的缺点开始显现,企业报告要与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协调一致,而整合报告是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工具。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以外,整合报告同时着重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反映企业的治理、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如碳排放量、人力资源等无形资源的使用情况。因此整合报告的实施存在其必要性,可作为维护市场稳定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次,环境的恶化迫切需求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全球范围气候异常,我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企业及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环境变化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整合报告能够披露企业环境绩效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需要整合性的企业报告,为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及工具,以理解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的关系及解决有关环境挑战的相关问题。

再次,社会方面要求兼顾多种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有助于企业改善各种社会关系,整合性报告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契合这一理念。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之间存在逆向选择,其利益既不是完全一致,但并非完全对立。企业应该意识到,自身品牌的价值可以通过改善社会关系得以提升,包括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改善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制订补偿计划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赖于企业信息的公开及整合。

此外,在将来,整合报告也许不仅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可能成为法规的强制要求。对于生态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关注,国际社会已经提出并在部分国家实施整合报告框架,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也不断致力于整合报告的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研究工作。整合报告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重视,在今年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共同举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上,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郑丁旺做出了关于整合性报告、互联网+和工业4.0的相关报告。

2.整合报告自身的优势分析

整合报告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更优的决策选择、更全面地参与,整合报告相对于传统的报告有以上优势。

整合报告是一种管理手段,用以连贯综合地描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关联性。现在许多企业虽然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但是这些信息有时是相互割裂的,应当增强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披露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关键信息,整合报告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强调不同类型信息的相关性。将对外提供报告视为一个与利益相关者交流重要信息、助力实现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将环境、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与财务问题同等重要的水平。这将涉及到会计、金融、投资者关系、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战略的合作和互动关系。而整合报告的产生过程,正是该种互动和合作的体现,这个过程可以使各个部门更好地判断其决策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选择。

整合报告阐释企业的财务、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互联网技术来完成报告过程。互联网及Web2.0技术可以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由单向传递转化为对话,用户可以通过意见和建议反馈与企业进行交流互动。在管理层开发这种深层次参与模式的过程中,股东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参与其中。

三、我国企业应用整合报告的相关建议

尽管我国有很多企业选择公布社会责任等的相关报告,但是对整合报告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全面应用于实践之中,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环境来看,整合报告的编制存在明显的优势,并对传统的报告模式形成冲击,因此我国企业有必要对整合报告进行研究和并且逐步在我国实际应用。

1.关注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关注全球范围内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对整合报告的研究。整合报告在2010年首次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公众已经意识到它的优越性,但是其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虽然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趋同,但是我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方面,对于整合报告的研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整合报告的研究成果,并且发挥我国的作用,参与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过程。

2.要重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统一和协调

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在整合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评价指标和监督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统一标准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与各国的会计准则机构之间进行博弈,由此可见,我国也必须注重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尽可能做到相互之间不存在重复与冲突,表达方法规范统一,在整体层面上维护管理体制的一致性。

3.编制系统的整合报告框架、披露指引和评价体系

即使是世界上率先整合报告的国家,如南非和其他试点国家,对于整合报告的框架结构、披露指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处在研究与探索的阶段。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试点工作,总结我国实施整合报告的利弊得失,探索中国特色的报告实现路径,切实保证整合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注重整合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实保证利益相关者获得相关信息并用于决策的权利。整合报告要注重信息的相关性、重要性、可理解性、可靠性、综合性及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来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明确企业整合报告的内容和预期需要达到的效果。

4.落实监管一体化

协调证券监管机构、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监管,加强对整合报告的信息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了避免重复性工作降低企业效率,加重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各有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协调各自的职能,避免监管的漏洞和重叠。同时,要鼓励市场和社会公众一起同政府和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监督,加快注册会计师对于非财务信息审计工作的相关准则制定,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动态监督与反馈机制,鼓励信用评级机构相关评价工作和信息披露,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

5.大型国有公司组织率先开展试点

我国应根据国情及行业发展特点,选择石油化工,造纸业等公众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关注度较高的行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通过税收政策等差异化政策,鼓励整合性报告的实施,并从中总结经验,对整合报告内容进行不断的修订与完善,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推广。

除此之外,政府要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企业对外披露整合报告,使企业真正认识到整合报告对自身价值创造的作用,企业应将整合思维嵌入企业的各项活动,培养精通财务、社会责任、环保和治理的综合型人才,编制和披露企业整合报告,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Robert G.E, P.K Michael. One Report: Integrated Reporting for a Sustainable Strategy,2010.

[2]Michael C.J. Putting Integrity into Finance: Positive Approach. http:///sol3/papers.cfm?abstract_id=876312,2011.

[3]KPMG.Integrated reporting: closing the loop of strategy,2010.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篇(10)

(一)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财务预测所提供的信息不同于历史性财务报表,因为投资决策主要与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有关。只要财务预测的质量可靠,这些信息将远比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信息更具实用性,这正是预测性财务信息存在的理由。传统财务报告由于受限于技术等原因,很少在实务中涉及预测信息的披露。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网络工具和技术使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成为可能。Litan andWilson(2000)从财务报告本身角度出发,提出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能力,生成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报告,不仅要描述历史成本,而且提供更准确的组织当前和未来的前景;企业要把重点放在用户的信息需求,而不是纯粹的公司角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上。因此,企业发展前景规划、盈利预测披露、风险预测、重大投资项目收益情况预测等信息是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二)披露完整的信息 相关性与信息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如果信息不完整,会导致虚假信息或误导。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和不相关(IASB,2001)。除了基本的报告要素外,根据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告应披露影响信息使用者判断的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以弥补基本报告内容的不足。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信息包括背景信息、公司的行为守则、产品与服务情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社会责任信息、公司治理报告、关联交易信息等。根据Berk(2001)的研究,许多公司扩大其财务报告,包括朝向战略目标进程的措施,以及关于社会和环境表现的信息。这些努力有助于减轻风险并建立诚实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良好声誉。如果上市公司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披露这些信息,则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三)建立会计与管理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网络环境下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实时生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信息。具体做法是将企业所有财务系统和非财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到一个逻辑数据仓库,当需要信息时,具有数据使用权的各级被授权人员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信息,使得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能及时有效传递。同时,信息集中也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并能加强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助于企业向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报告。

(四)提供个性化信息,实现按需报告按需报告的思想源于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提出的事项法。他认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其后,又有学者提出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这种模式是“大规模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思想在会计报告中的应用,是相对于通用报告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按需求编制的报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目前的通用报告,使用者、学者和监管者均对其有用性提出了质疑。使用者发现财务报告往往与决策不相关,这是由于它们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没有考虑到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从披露内容和形式上看,考虑到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由于决策目标不同而导致的的信息需求差别,应按需提供报告,使财务报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相关性。

(五)实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Barr(2000)将互联网描述为一种沟通模式的转变。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单向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活动,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而国外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关系是双向的,是一种可以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随时保持沟通的机制。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缺乏沟通的互动性和效率,并且不够系统化和长期性。而要做到按需报告,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做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如薛云奎(1999)提出了“会计频道”的概念,肖泽忠(2000)研究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张天西等(2003)提出了“多层界面报告模式”。近年来XBRL的发展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展现功能,有助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六)将财务报告中的关键数据链接到其明细的来源、变化Sorter(1969)认为,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价值理论的产物,价值法下的财务会计假设预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该需求的同一性,这将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只能接受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而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财务报告。Sorter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在理论上看此模式有利于信息透明度,提高相关性。网络技术中的超链接为这项任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Price(2001)描述了因特网上数据的三个特点:高度、宽度和深度,就是指超文本链接。与传统的硬拷贝(纸、磁盘)报告相比,超链接提供了信息系统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之间的自动链接,允许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兴趣和目标制定个人浏览在线信息的搜索战略(Conklin,1987;Boehler,2001),从而提供获取信息数量上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在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方面意义重大。

二、财务报告相关性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概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6份,回收308份,其中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和非上市公司的59份,有效问卷为249份。被调查者中普通财务人员占77.89%,构成了被调查主体;其次为部门主管,占19.76%,其他人员占2.35%。问卷主要围绕网络环境下的上述6项能促进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因素展开,将各个项目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五种情况,并依次赋予5、4、3、2、1的分值,以每种情况出现次数的比重作为概率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离差率。在分析中计算汇总两类百分比。一类是被调查者中赞同上述因素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另一类是实际能做到这些项目的公司占总数的百分比。分析方法是以平均值和标准离差率来衡量赞同程度和意见分歧程度,并通过比较两类比例(观点赞同比例和实际比例)发现观念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调查分析目的主要是从普通财务人员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作用,进而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统计分析:(1)特征一的平均值为3.53,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但倾向于比较重要。即半数以上调查者(55.02%)认为网络环境下企业应该向投资者提供具有可预测价值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具有促进企业提供预测信息的力量。本项目的标准离差率相对较小,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公司提供预测信息的实务上还尚未涉足。(2)特征二的平均值为3.64,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大部分(63.86%)人认为此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正向关系。从标准离差率来看,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一般。实际能做到的企业只有20%。(3)特征三的平均值为4.15,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即大多数人(75.9%)认为企业应建立会计与管理控制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此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0.32,在本组中基本居中,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一般。实际值为63.03%,与观点赞同率有一些差异,说明企业实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特征四的平均值为4.05,与特征二的结果相似。大多数人(81.53%)认为企业应根据客户订制,提供个性化信息。从标准离差率来看,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集中。实际比例(2.8%)与赞同率相比有明显差距。(5)特征五的平均值为4.28,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即76.71%的人基本赞同此项目。其最低的标准离差率说明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一致。实际操作中,能做到与投资者互动的企业只有1.2%。(6)特征六的平均值为3.18,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大部分人认为链接到明细数据来源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关联性不明显。本项目的标准离差率较大,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较大。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

从相关性的以上特征看出,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环境下应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但实际执行情况某些方面差强人意。

上一篇: 造价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下一篇: 电气施工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