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8 06:52:29

脱贫攻坚规划

脱贫攻坚规划篇(1)

以《xx省农村扶贫开发刚要(2011-2020年)》、《xx省扶贫开发条例》和《中共x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为指导,坚持“六个精准”,注重“五个一批”,结合“10项目扶贫开发专项方案”,集中力量解决全村、贫困户最突出紧要问题,为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16年、2017年实现80%以上贫困户脱贫,2018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实现贫困村摘帽。

三、基本现状

xx村位于烈太乡北侧,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82户,村民889人,2015年底有贫困户16户,贫困人口31人。虎岗村是全乡唯一的高山村和贫困村,全村有耕地面积约1335亩,林地约3121亩(含2940亩退耕还林)。虎岗村属于山地地形,黄胶土质,气候温差明显,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以传统种养殖、县内闲时务工为主。

致贫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缺乏,因病、因残致贫严重。全村有过半人口长期在外,留守人口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尤其是海拨最高,交通极为不便的xx组和xx组,几乎无人居住。全村现有16户贫困户,31人, 就有28人是因残、因病丧失劳动力或劳动力低下。很多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户,年龄结构偏高、身体状况也较差。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作为虎岗村的入村门户,xx区到村委的通村道路首先成为了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虽然今年已经完成了xx组到村委的道路加宽硬化,还有1.2公里道路不畅。还有xx组、xx组、xx组通组道路需要加宽硬化。三是自然资源优势不明显,无支柱性产业。全村大多属中高山地带,山路崎岖,平坦耕地较少,以坡地、林地为主,无法形成规模种植,基本以传统农业种养殖低经济作物为主。四是观念落后,致富途径和手段有限。大多村民小农思想意识严重,加之劳动力缺乏,只懂得自给自足的传统种养殖模式,对增收致富的信息接受程度低,有了信息也苦于没有技术,即便有信息、有技术,也缺乏启动资金。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坚固、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村贫困户脱贫、全村发展摘帽为重点,注重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依托全村现有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和省委提出的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目标。同时注重“五个坚持”,即坚持精准扶持、坚持群众主体、坚持两轮驱动、坚持资源整合、坚持机制创新。

五、规划内容

(一) 扶贫开发专项工程

1.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2015年完成xx组到xx组1.2公里道路硬化,xx组到xx组4.5公里林下道路毛路整理,xx组到xx组1.5公里林下道路硬化,2017年完成xx村xx组到兴旺1.2公里道路加宽,2018年完成硬化,2017年完成xx组到xx组800米道路加宽硬化,2018年完成全村28公里连户道路及生产便道硬化。

水利建设。2015年完成全村小农水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河坝头、王店子桥梁建设。

通信建设。2017年实现村委通网络。

2.产业发展

发展特设农业。依托xx产业新城建设,以发展xx种植为主导产业,配套种植墨西哥海椒,发展生态农业,适时发展农产品加工。到2018年完成油茶1500亩种植,蔬菜800亩种植。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栽植1500亩观赏花卉(以油茶花为主),发展农家乐,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后花园,打造(xx、xx、xx村)一线村际民族走廊。

发展商贸流通业。升级改造70平方米“万村千乡”农家店,改善全村购物环境,着力解决村民买难问题,以农家店为依托,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解决村民卖难问题。投资1000万元,开发利用xx组“天然饮用纯净水”,建设xx厂,力争年增加村集体经济20万元。

3.新村建设

扶贫新村。对贫困户住房进行改造、新建,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着力实现全村223户农户打造。

4.卫生扶贫

医疗能力提升建设。新建标准村级卫生室1个。

5.文化惠民

新建标准文化室1个。适时新建1000平米民俗广场。组建30人文化宣传队伍。

6.社会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20人。

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10人。

(二) 五个一批项目

根据全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将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生产和就业一批;将不具基本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差、公共配套难的移民搬迁一批;对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生产和就业实现脱贫的难入政策兜底一批;将患有重大疾病、长期慢性病的纳入医疗救助一批;将因灾致贫难入灾后重建一批。

六、规划方法与步骤

按照户有卡、村有册工作要求,着重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认真研究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具体是制定方案、现场调研、村民代表大会、可行性分析、形成项目框架、因户施策、统筹资金安排。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在县委联系领导的指导下,紧紧依靠xx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组,强化村委班子职责任务,建立干部联系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全村精准扶贫工作。

(二)夯实基层基础。把精准扶贫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对第一书记到岗履职情况进行考勤记录,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规划篇(2)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依靠外部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把防止返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主要目标

对脱贫户、监测户实施分类管理、分级防控,着力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持,让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掌握1-2项劳动技能,提高脱贫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实现由"帮扶为主"到“引导为主"的转变,实现“基本脱贫"到"稳定脱贫”的转变,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确保贫困户脱得掉、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三、工作规划

(一)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监测户,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二)划分风险等级,及时预警。联户干部要准确对脱贫户返贫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及时了解贫困户现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支情况等,一旦发现贫困户有返贫苗头 ,立即向镇村报告。

(三)因势利导,分级施策。结合已脱贫户返贫风险等级,针对家庭实际情况,通过分级管理、精准施策,提高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一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帮”为主,重点帮助谋划项目、理清思路、发展产业、解决就业,继续加大输血力度,确保其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二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扶”为主,重点在能力上扶智,在持续“输血”的同时着力提高“造血”功能。重点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具备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有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或稳定发展特色产业。三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引”为主,重点在思想上扶志,引导其加入新型经营主体或自主创业,激发其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热情,最终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其独立发展。

(四)跟踪观测,定期评估。帮扶责任人要定期上门走访落实帮扶措施,了解帮扶对象产业发展情况或就业情况,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情况,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五)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处理好外部帮扶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勤劳致富导向,注重培养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艰苦奋斗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四、工作要求

脱贫攻坚规划篇(3)

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

《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将规划范围瞄准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为确保扶持对象的精准精确,让已脱贫销号的及时销号,返贫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识别不精确的及时清除,《规划》还充分发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作用,明确要求要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和评估认定制度,以确保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标更明确

10大指标确保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规划》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简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规划》进一步细化设计了10项具体指标,除了将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纳入指标外,还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细化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4项指标。

同时,考虑到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性,《规划》设置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指标。

在10项指标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占一半,充分体现了《规划》对“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和预期引导作用。

路径更清晰

8大举措解决稳定脱贫问题

《规划》对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和兜底保障等7大扶贫重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实化,同时,将社会扶贫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形成了贫困人口脱贫的8大路径。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述扶贫开发路径,不是相互割裂,而是一个政策集合体,可以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关键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实施,切实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其中,产业扶贫是最基础的举措,比如电商扶贫、农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下一步要鼓励更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

重点更突出

15大工程破解区域性贫困难题

长期以来,“老、少、边、穷”地区能否脱贫致富,是关乎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瓶颈之一。《规划》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以工代振等9大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交通骨干通道工程、重点水利工程、重点能源工程3大工程,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3大举措,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些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的实施,将加快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为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有力支撑。

措施更有力

“5+5”政策体系保驾护航

针对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规划》中体现多项超常规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在体制机制方面,《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脱贫、扶贫资源动员、贫困人口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考核问责激励等5大机制,“五管齐下”确保贫困人口精适侗稹⒕准扶持、精准脱贫、精准推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同时,加强考核问责和第三方评估,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力度。

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构建了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五位一体”支持政策,要求财政、投资、金融各类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强调贫困地区干部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更要充实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队伍支撑。

扶贫先扶志

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光荣脱贫

《规划》将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要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脱贫攻坚规划篇(4)

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新居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各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将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在对贫困户进行逐一上门上户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因户因贫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确保到2019年底完成36户贫困户、148人全部脱贫的任务。加快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新居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措施

1、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落实县委政法委、公溪镇、新居村三级干部对36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扶人要逐一上户认真摸清所帮扶人的家庭、人口、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按照一户一策,逐户建立档案。同时,帮扶人员要积极帮助所帮扶贫困户协调各方关系,保障享受应有政策,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寻找致富门路,助其早日实现脱贫。重点抓好“五个一”:帮助每户贫困户建立一个贫困档案、帮助每户贫困户制定一份脱贫计划、帮助每户贫困户送上一套扶贫政策、帮助每户贫困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帮助每户贫困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2、重点发展蔬菜烟叶种植。新居村大部分村民掌握了较为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但是都是分散经营,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在多次征求公溪镇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会议和村小组长会议讨论决定,新居村重点发展蔬菜种植,总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抓好烟叶试点种植,做好村民动员、调整田块、技术培训等工作,坚持维护烟农的正当利益、提高烟叶质量、走规模化种植烟叶之路,把烟叶产业做大、做强,拓宽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渠道。

3、扩大水产禽畜养殖规模。通过新居现有的养殖专业户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水产禽畜养殖产业,扩大养殖数量,慢慢走上规模化养殖。针对一些农户因担心增加养殖数量技术不够,组织有意向的村民到县其他村参观学习,请县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多措增加低保户、贫困户经济来源,努力使村级养殖业慢慢由零散向规模化转变。

4、引导村民进驻园区务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剩余劳力逐年增多,人均耕地的逐年减少,而外出务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捷径,而县工业园区、厚发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就在本地,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村里富余劳动力就近在本地工业园区务工,做到不出远门也可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农活。近年来,新居村外出务工人员都在350人左右,以人均月纯收入1500元计算,每年总收入都在630万元左右,远远超过在家务农的收入。务工人员的增多,也为土地的合理流转、种植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5、成立农民专业协会组织。目前,新居村已建立光伏合作社、竹鼠养殖合作社,今后将着手帮助成立蔬菜、烟叶2个专业合作社,培养新型农村市场主体,优化农民组织机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业和养殖业的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积极引导推广大棚蔬菜、烟叶和油茶种植。

6、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居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重点加强“二桥三路建设”、5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其中包括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组道路硬化、桥梁维修和抗旱引水工程等急需改善的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积极与市、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着力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使新居村的面貌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工作要求

脱贫攻坚规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把驻村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深入总结扶贫经验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结合驻村工作要求,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同步小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措施

(一)落实“三在村”制度。严格执行“钉钉”考勤打卡、纸质驻村签到,认真履行请销假制度,法定工作日必须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

(二)落实工作例会制度。按照《巫溪县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要求,按月参加乡镇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情况、列席乡镇有关脱贫攻坚的党委会议、驻村工作队定时组织集中学习。

(三)落实岗位公开制度。围绕所驻村(社区)脱贫工作目标和规划,提出年度承诺事项和阶段性计划,公示驻村工作队成员照片、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履职承诺等,帮促村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按时公开,监管扶贫项目资金,推动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证群众有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到驻村干部,真正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四)落实工作纪实制度。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制驻村工作日志,驻村工作队坚持据实记录每天学习、工作、上级督查和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等情况,并建立驻村工作台账,对落实脱贫规划、开展精准帮扶、为民办事服务、宣传解释政策等情况详细记录在册,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帮扶工作进展和成效。

(五)宣传党的政策。深入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宣传贯彻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宣传贯彻党中央和地方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等。

(六)帮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协助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打造优秀基层骨干队伍,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对治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基层干部作风问题提出建议,推动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

(七)维护和谐稳定

加强法治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指导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群众反映的难点及矛盾纠纷问题,第一时间调查、化解处理。

(八)保障改善民生

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参与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扶贫工作。

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计划。

脱贫攻坚规划篇(6)

以党的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要求,坚持“五个一批”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的要求,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一、村基本情况

油塘村位于湘阴渡东南方,距银都大道1.2公里,东于五里牌联墨村、新塘村相邻,南于郴州苏仙区栖风渡镇南香村以九山河为界,全村共有33个村民小组,1196户,5276人,区域面积达7.2,其中耕地面积3780亩,旱地830亩,林地836亩,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机耕道纵横交错,通组公路覆盖率100%,村民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主要盛产优质稻米鲜鱼、冰糖橙,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017年2月油塘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了3个分支部,分别是华兴支部、缘润支部、万家支部,共有党员110名,其中女性党员有6名,大专以上有5名,中专、高中生有20名,初中以下文化的有84名,35岁以下党员8名,60岁以上党员有42名。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共6人。

本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99人,占总人口的0.04%。本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种养殖为主,产业比较单一。普遍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导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断。2017年全村新增贫困户11户,4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户20人,低保户5户20人)。2014—2017年共脱贫29户90人(其中2014年脱贫5户15人,2015年脱贫6户20人,2016年脱贫9户25人,2017年脱贫9户30人)。今年全村新增贫困户2户8人,经动态调整后,全村2018年尚有贫困户59户179人。本村的帮扶单位分别为县市场服务中心、湘阴渡街道筹备办、湘阴渡农商行,三结对帮扶单位共精选帮扶干部59名,联系包保本村贫困户59户。把全村脱贫、预防返贫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二、近期规划

(一)油塘村现有贫困人口59户17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8户127人,低保贫困户21户51人(其中兜底户4户7人)。

(二)基础设施项目:

1、油塘一组至朝家塘公路拓宽1公里

2、新建西河游道三期947米

3、维修毛家车、朝家塘、大理洞、王家坪水渠5公里

(三)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项目:

1、改厕1110户

2、配备垃圾桶200个

3、新建高车湾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王家坪河边广场1000平方米

4、新建油塘二组文化宣传长廊10米

5、新增油塘二组健身器材1套

(四)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点王家坪月海花基地200亩

2、村部亮化安装路灯5盏,绿化项目资金10万元

(五)转移劳动力

村内“阳光体育用品厂”、“顺发纺织厂”、“前进农庄”可吸纳贫困劳动力20余人,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三年发展规划

(一)2018年脱贫17户55人

(二)2019年脱贫13户39人

力争通过三年的集中攻坚,实现油塘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三)基础设施项目

1、2018年拓宽油塘一组至朝家塘公路水泥路一条,长度1000米,约需资金50万元。

2、新建西河游道三期947米,投资约900万元。

3、新建高车湾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王家坪河边广场1000平方米,建设资金约30万元

4、新建油塘二组文化宣传长廊10米,约2万元

(四)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项目

1、计划2018年改厕50户

2、2018年全村增加便民垃圾桶30个

3、2018年计划实施文化宣传长廊10米约需资金2万元

(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点王家坪月海花基地200亩

2、村部亮化安装路灯5盏,绿化项目资金10万元

(六)转移劳动力

村内“阳光体育用品厂”可吸纳贫困劳动力8人,“顺发纺织厂”可吸纳贫困劳动力6人“前进农庄”可吸纳贫困劳动力6人。

我们将积极鼓励和介绍本村已脱贫和未脱贫人口通过转移劳动力、发展种养殖业等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收入以早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规划篇(7)

2016年

1、在县人大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通过召开全体党员、村组干部、议事会、群众代表会议,进行减负化债、停息还本,计划当年化债60万元。

2、争取部门帮扶资金,解决生产、生活、道路困难。一是硬化五、六组排灌沟渠3000米,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二是硬化跃进至青龙村的通村公路1000米,计划投入资金35万元。三是更换谭家大山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计划投入资金5000元。

3、开展产业扶持脱贫。一是全村种植三红密柚500亩,人大机关计划投入资金18万元,积极动员3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二是培育贫困户发展养殖专业户3户以上。

4、宣传落实“7+X”的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5、计划危房改造6户。

6、在2014年已脱贫7户29人,2015年已脱贫17户63人的基础上,2016年脱贫9户29人。

2017年

1、新建25千瓦光伏发电站2座,村集体创收2.2万元。

2、争取部门帮扶。一是更换岩头叉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二是硬化十组抗旱沟渠2000米、挖堰塘10亩,解决抗旱难的田块。三是对1—4组农户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四是2组、4组电房修建。

3、宣传落实“7+X”的扶贫政策。

4、充分发挥贫困户内生动力,培植种养专业户6户以上。

5、依托天露湖部级生态农业公园项目的落户,全村召开各种会议,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大力推进整村土地流转,成立土地和劳务合作社,并建立章程,启动运转。

6、计划危房改造6户,2017年脱贫6户19人。

2018年

1、精心谋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一是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新购置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二是成立保洁公司,购买垃圾车、户平1个垃圾桶。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三是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2、搞好劳动力的转移和技术培训,依靠公安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组织帮扶干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4、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登录工作,开展爱心帮扶。

脱贫攻坚规划篇(8)

一、高姑拉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高姑拉村委会是高桥镇典型的山区村委会,属深度贫困村,居住着彝、傈僳、苗、汉等四个民族,国土面积1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气候冷凉。全村有耕地2200 亩,林地38940亩,村委会管辖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384户居民,142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35人)。全村设党总支1个,支部4个,共有党员80人,其中女党员18人,少数民族党员71名。

(二)贫困情况。2014年以来通过动态管理,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705人。其中因缺技术致贫98户,因病致贫30户,因残致贫36户,因学致贫19户,因缺资金致贫5户,因缺劳力致贫2户。2014年以来,全村共脱贫24户98人。其中,2016年脱贫3户10人、2018年脱贫21户88人。截止2019年动态调整后共有贫困户170户60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9.4%降至42.5%。经过5年努力,全村194户705人已全面脱贫。

二、脱贫退出指标完成情况

(一)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

1.人均纯收入。通过户户清排查:1、全村194户705人人均收入均已达到6000元以上收入。2、住房保障。全村完成CD级危房改造248户,进城购房30户,全村住房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标准。3、义务教育。全村委会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6人(其中:小学115人,初中51人),贫困户64人无失学辍学学生。高中9人,其中贫困户4人;职业学校15人,贫困户9人;大学14人,贫困户7人。4、基本医疗。标准化村卫生所1所,设村医2人,有床位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100%参加家庭医生签约。5、饮水保障。我村有3个村组饮用自来水,1个村民组饮用水窖水,在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障方面都已达到规定标准。

(二)贫困村脱贫退出七项指标达标情况。

1、贫困发生率。2014年以来,全村共脱贫24户98人。截止2019年动态调整后共有贫困户170户60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9.4%降至42.5%。全村194户705人已经全面脱贫。2、交通。我村到乡镇实现道路硬化,且危险路段已安装有必要的安全防护实施。四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均已实现100%道路硬化。3、电力。全村四个自然村已全面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4、广播电视。全村4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到100%。5、网络宽带。网络宽带已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6、医疗实施。已有标准化卫生室。7、活动场所。四个自然村活动场所全面建成并已投入使用。

三、扶贫措施

(一)思想扶贫。在思想上层层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领会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并体现在坚决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深入个户,宣传扶贫政策。做到人人知晓。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切实增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产业扶贫。对标对表,补齐短板。进一步对照“57”脱贫标准,村委会、驻村工作队与村组长、村代表共商脱贫大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逐项逐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行业扶贫,特别是要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头作用,真正形成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因贫施策,强化帮扶。进一步加大转走访力度,深入村组户了解实情,制定产业发展远景规划。具体论证和修改项目库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做到对症下药,真正瞄准贫困户所需、所急,实施到户扶贫,争取实现“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帮扶”的目标。完善扶贫机制,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措施和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到户、扶贫培训到户、扶贫搬迁到户、贷款贴息到户、资金互助到户”等项目扶持到户的方式,彻底改善贫困面貌,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0万元实施青豌豆产业扶持项目,种植烤烟741亩,种植青豌豆2495亩,现有村级集体经济5.8312万元(其中,光伏电站收入5.1747万元,青豌豆协调费收入6565元),且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脱贫出列的最终目标。高姑拉村是深度贫困村,在县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引导下,村里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带动面广、群众参与度高、扶贫效益好的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之路。下石腊它自然村已建成189.6亩蚕桑养殖基地,目前已建成了3个蚕棚,6户蚕农成功养殖蚕种,于2021年7月23日喜得收获,共获收入3万余元。片片桑田,声声蚕语,生机勃动的林盘村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上。

(三)基础设施扶贫。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855.32万元开展村组公路、人畜安全饮水、农村环境整治、村民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等建设。一是投入资金1095.72万元大力开展村组公路建设,硬化村组道路 公里、硬化村间道路共计27.36公里,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二是投入资金96.4万元改造或新建人畜安全饮水项目2件,建设集雨型水窖230座,修建高姑拉村提水站一座,人畜安全饮水得到解决。三是投入资金7.2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其中:投资6万元新建公厕1个,投入资金1.2万元新建垃圾池3个,配置公岗服务保洁员9名,护林护草员16人,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四是投入资金63万元新建2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及活动场,村民活动场所逐步完善。截止目前全村人民已基本解决出行、灌溉、文化娱乐难的问题,为全村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育扶贫。全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6人。其中小学1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4人,初中5人,高中49人(4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确保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入村入户宣传职业教育,坚持国家职业教育的正确导向,中职以上学生人数15人(9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以上继续教育人数为14人(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不断努力,政策宣讲,加大力度抓落实,最终确保了义务教育100%入学率,截止目前仍在持续巩固,无返辍学情况发生。

(五)健康扶贫。村医经常性走村入户服务重慢性病户,严格值班与应急处置制度,村委会三职与村医在签约服务医保收缴等重点难点工作上加强协作。目前,村委会有标准化村卫生所1所,设村医2人,有床位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100%参加家庭医生签约,群众就医便利,实现医疗有保障。

(六)危改扶贫。全村共384户在籍农户,通过2018、2019年两轮实施农危改四类164户,非四类89户,共253户,兑补农危改修缮加固及建房补助资金578万元。动员鼓励符合条件30户享受易地搬迁政策,进城购房安置。通过全力做好两条线工作全村住房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标准。

(七)就业扶贫。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针对土地资源薄弱、种植业基础不足的高姑拉村及其他村组的部分农户,重点考虑以转移就业实现脱贫。五年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20场次,组织现场招聘会12场次,实现劳务输出601人其中贫困户267人,对于因为照顾老人、儿童上学等需要无法外出农户以配置公岗服务形式实现就近就业,共配置保洁员9名,护林护草员16人。通过外出就业就近就业方式结合,共计实现务工收入1371.84万元。

(八)政策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持续加强思想引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大力推进精神扶贫,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呈现出村组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势头。5年以来,走村入户开展感恩宣传500多场次,每户贫困户参与三次以上,覆盖了贫困村、组、户。突出宣传涌现出的勤劳致富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在贫困户中营造勤俭持家光荣,懒惰贫穷可耻的浓厚氛围,促进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九)兜底扶贫。针对孤寡、残疾、重病等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86.5万元,临时救助金17.2万元。通过坚持不懈,抓好扶持生产发展、外出务工、设置公岗服务、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全村农户户均增收5.2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560元,做到无一户无一人掉队。

四、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产业发展相对单一。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规模化产业培植较为困难,群众产业收入依靠传统的粮食、早青豌豆、烤烟种植、散户养殖为主,稳定增收渠道不宽。2.部分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绝少部分孤、寡、残、弱、病等特殊群体,发展愿望不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虽然有社会保障兜底,但脱贫质量不高。

(二)民族地区生活习惯转变困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质量相对较低,且重精神生活享受轻物质条件,生活习惯简陋,卫生习惯较差,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难以及时扭转。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村组及村间道路已列入项目库规划,项目建设批复已下达,正在开工建设。5.返贫因素多元化存在。农村群众素质型贫困较为突出,经济收入渠道单一,若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影响,易造成家庭变故,或者因病因学返贫。

五、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措施(2020-2025)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结合高姑拉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支两委综合研判,拟定高姑拉村2020——2025总体发展思路,规划如下:

(一)、农业发展方面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品牌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道路,促使农业由“增产型”向“质量型”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2、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崛起”主基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加强农村耕地环境治理,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稻鱼共生等新型农作制度。坚持种养结合,完善农牧对接机制,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全面禁止畜禽粪污乱排放、秸秆露天焚烧。力争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深入开展乡村水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完善农田排灌设施,推广节水技术,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以及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着力解决部分农村水系紊乱、河塘淤积、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推进碧水青山专项行动,健全县乡村组四级河长体系,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开展河道库塘清淤疏浚治理力度。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确保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深入开展水产养殖场尾水生态化治理和水质监测,提升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水质不达标水源地限期达标治理,确保农业农村水安全。

4、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深化镇党委政府“1烟2豆3树实现万人致富,1牛2羊3鸡助力万人增收”产业发展思路。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快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把烤烟、青豌豆、黄精等一系列适宜种植的绿色产品作为打响高姑拉村生态农业发展的王牌。把种牛、种羊等畜牧业养殖品牌做大做强。树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抢抓我县打造全州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政策机遇,在农产品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强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结合高姑拉特色和优势,做大做强蚕桑养殖“一县一业”产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重点打造以青豌豆、烟叶为主的名、特、优、新产品品牌1-2个,实行共用品牌为切入点,突出高姑拉农产品的“绿色、生态、有机、健康”,引产业入村,建立共用品牌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营销,积极申报县级、州级知名品牌产品。不断提升“1烟2豆3树实现万人致富,1牛2羊3鸡助力万人增收”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全州知名的特色名优品牌产品。积极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地方特色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积极搭建展示展销平台、电商直播带货、加强产品包装、品牌策划、运营、宣传推介和保护,不断扩大高姑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二)人才振兴方面

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创新完善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此,结合高姑拉村实际,特制定“人才兴村”发展思路,具体规划如下: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人才机制,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支持以高校、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实行“进厂入点”等方法,与优质的农业品牌企业合作让具有资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到村入户指导农业种养殖技术,分批派送村民入企入厂进行顶岗跟岗,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经营技术。特别是新形势下的网络手段。利用电商进行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丰富营销策略实行“双向通道,共同协作”。建立一批综合培育基地、田间学校、农民夜校和实训基地。紧扣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环节,以农村实用型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农民走职业化发展道路,为推动农村发展增添内生动力,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主力军。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动村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宣传国家有关“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根据不同就业需求,有计划、分类别对农村转移人口进行培训。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我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做好岗位推荐,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推介、权益维护等“流水线”服务,促进我村转移劳动力在城镇稳定就业。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就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促进转户入城居民自主创业。落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法规,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的安置。推动实现我村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到2025年,确保全村失业人员、农民工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三)生态振兴方面

1、建设绿色森林。紧紧围绕省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我村生态长久发展最优质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切实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严控开发,修复生态,构建高姑拉村、民安村、既底的,下石腊它四个自然村生态安全屏障。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景观水平为导向,按照区域集中、连片推进的要求,重点在河道两岸、道路两旁种植适宜自然条件的水果和特色花草树木,大力发展珍贵树、阔叶树、彩色树,打造沿江、沿山、沿河的高姑拉生态美丽廊道。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加强防护林、森林公园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增强森林灾害的有效防控。让高姑拉村成为我县的“天然氧吧”、“森林之家”、“生态宜居”、“百亩花海”。健全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林地林权管理,强化法制保障和林政执法,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强源头区天然林和河流两岸防护林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

2、建设美丽生态田园。加快田园环境清洁化,建立田园整洁长效机制,大力清理田间积存垃圾,整理田间杆线,开展田园日常保洁。加强土地整治,强化耕地保护,有效补充耕地,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在耕地面积中的比重。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作物空间布局,注重规模集中连片、品种色彩搭配,提高田园景观化水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科学布局种养业,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建设一批美丽牧场,深入推进农牧有机融合。到2022年,推选认定我县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的“最美乡村”,打造“美丽武定·魅力高姑拉”田园精品样板。

3、健全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到2025年全面完成对水域、森林、草地、农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县市—乡镇—村三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立界工作,严格乡村河库塘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蓄洪滞涝区、饮用水河渠保护。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保护制度,实行开发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研究以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有量、湿地保护率、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等为考评指标的保护与发展自然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自然资源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4、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加大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加快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形成美丽乡村经济。利用高姑拉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增加乡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盘活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对象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四)文化振兴方面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要用民族语言、民族干部、民族节庆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村民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让村民能学懂弄通做实。扎实推进村规民约制定和修缮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规民约建设,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在新时代展现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注重实践养成,褒扬一批农村先进模范人物,用模范树典型形成向上向善乡村文明新风尚。

2、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脱贫攻坚规划篇(9)

驻马店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人才、技术缺乏,对外经济联系比较封闭,开拓进取的气氛不浓;同时由于工业不强,城市支援农村、政府和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不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驻马店农村脱贫要从全局、从大局出发,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创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强农重工,推进城镇化,农工商贸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

一、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引领“强农”。驻马店全市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耕地后备资源奇缺。首先要稳住现有耕地面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争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立法,推行离职审计制度,确保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6.7万公顷;二是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地,贯彻上控下排中改善方针,尽最大努力减少洪涝灾害。要抓住国家支持驻马店市建设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设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实现丰产丰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多业并举。无工不富,光靠粮食生产脱贫有难度,也不稳定,要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要规划好多种经营用地,同时要开发利用好未利用土地。现在农村废弃宅基地、空闲地不少,俗叫“空心村”,山区县有不少低丘缓坡,在规划上要有谋划,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整治,将新开发的土地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用来发展乡、村办企业,让多种经营出财富,帮助农民增收脱贫。

二、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助推“重工”,提高城镇化水平。从新理念、新发展谋篇布局,驻马店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重点要着眼于发展工业,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财政收入蛋糕尽量做大做强,不断增加农村脱贫投入力度,才是打赢按期全部脱贫的关键之役。驻马店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9.2亿元,增长10,5%,化工、制药、食品、新能源汽车、电子玻璃、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工业块头不大,缺乏叫响的品牌工业产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加快发展、赶超发展任务艰巨。自2010年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后备资源消耗快,后劲不足,建设用地总量受限,剩余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有的县区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缺乏战略性研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多规不协调,导致土地利用布局与实际用地要求不相适应。在当前“新常态”下,工业与城镇化发展所需,就是我们搞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的奋斗目标。要在政府主导下,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用创新的理念,前瞻性思维,精心谋划,把规划调整完善好。在对规划区域内地理区情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础上,划定绝对禁止和限制开发范围的红线,合理、合法地圈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控界限;务必把对未来确定不了的因素提早考虑进去,使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空间合理需求;对留有余地的可调节空间,要通过规划弹性计算公式获得精准数据,把握适度,杜绝随意任性而为,切实做到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节约集约用地。规划调整完善中一是要把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家底摸清,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等闲置低效用地进行彻底核查,分类建卡。依规提效处置;已建和在建项目要合理占地,尽快发挥投资效益;不具备用地条件的要坚决收回,调整用地结构、规模,再依法重新投入土地市场;业态落后企业,可退出原有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就地进行转型升级,成为符合产业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大幅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能和效益;工业集聚区对发展地方工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产品规模小,有的效益不高,亩产税收过低的问题,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不铺大摊子,尽力提高土地容积率,有些项目能上楼的尽可上楼;对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如有的地方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规划跟着项目走,开发商想占哪就占哪,想占多少就占多少,但后续投入不足,形成空场子,对此政府要坚决收回(回购)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对地方发展影响大的高、精、尖重点项目,在用地上要给予倾斜,应保尽保,促其尽快建成投产。二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超过50%,河南全省平均达到45.7%,驻马店全市只达到37.5%,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规划好驻马店市、各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用地,加大城镇土地整治力度,推进城中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经适房建设等,完善水、电、路、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扩大城镇规模,吸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这也是一条脱贫之路。

三、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一地一策,一遇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遵照党中央号召,把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贯彻始终。就驻马店而言,贫困县、乡、村和贫困人口所处区域环境不一,贫困原因各异,要找准帮扶的路子,实施一县一策,甚至一乡一村一户一策;面对发展不同机遇,要实行一遇一策。驻马店市上蔡县处于平原地区,全县165.6万亩耕地,人口153万,人均耕地只1亩多,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匮乏。目前该县在受土地制约的条件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以养牛、羊、猪为主的畜牧养殖和以食用菌、蔬菜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个项目”的“造血”工程,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参与到高效产业链条中来,既节约了土地,又有效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但从规划上来讲,上蔡县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5%,确实有些捆住手脚。象这样一马平川的贫困县,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中,要实事求是,适当降低基本农田保护率,以高质补低保,以使城乡建设和农村多种经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确山、泌阳等山区贫困县,要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适当提高保护率,从规划上去引领开发“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改造“四低”(低产田、低产林、低产园、低产水面),走土地挖潜、革新、改造的路子,城乡建设、多种经营和工商服务业发展尽量少占耕地,多占荒地、荒滩和向低丘缓坡发展。

脱贫攻坚规划篇(10)

镇今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是一个贫困村(村)退出和329户588人脱贫;对两个已脱贫村和243户486人的脱贫人口进行“回头看”的巩固提升工作。镇紧紧围绕今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脱贫攻坚工作制度,新增脱贫帮扶措施,增派脱贫攻坚工作人员,按照上级扶贫部门的工作安排,及时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目前我镇20XX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顺利通过验收,一个贫困村达到“一低五有”退出标准;329户588人贫困人口达到“一超六有”脱贫标准;两个已退出贫困村和243户486人的脱贫人口的“回头看”无返贫情况,达到巩固提升目标。全面完成当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镇今年主要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个贫困村(村)的退出和全镇329户贫困户的脱贫。一是加强对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合理规划和督促建设,以便实现贫困村“五有”目标;二是对贫困户脱贫长效产业规划和帮扶,以便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最终实现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目标。主要做法如下:

(一)成立机构。镇及时调整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调整为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各村支书以及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脱贫开发攻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布署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业务和指导工作。形成了书记、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一起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抓扶贫的工作机制。镇、村干部全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每月至少一次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需求,及时为贫困户规划脱贫项目、共商扶贫措施、拟定脱贫时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二)对贫困村(村)村集体经济、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合理规划和督促建设。年初贫困村(村)村两委与第一书记、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社长等多次研讨,对村集体经济和村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合理规划。决定修建水产养殖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为全村带来集体经济收益;修建山坪塘、蓄水池、小板路、生产生活便道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两委的脱贫规划得到镇、县政府的同意批复后,根据规划内容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并完善项目修建招投标等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等共同努力下,村的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开工建设。在修建过程中,监委会成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进行质量和进度的监督,促使项目按质按期完成。

(三)对贫困户脱贫长效产业规划和帮扶。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长效产业项目规划,以产业发展收入实现脱贫。柠檬是我镇的主导产业,是我镇农户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大部分贫困户家中已种植有柠檬,有柠檬种植技术和经验,以柠檬种植作为贫困户长效产业发展项目,扩大贫困户的柠檬种植面积,以增加产业发展的长效收益,贫困户接受这项产业发展快。为更好帮扶贫困户柠檬产业发展,镇有柠檬专业合作社4个,为柠檬种植户提供技术和产、供、销服务。平时还有县级柠檬专家服务团到镇召开柠檬种植技术培训会,为柠檬种植户带来技术和信息。镇加强对结对帮扶干部培训,要求帮扶干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农业政策、脱贫攻坚政策和各种农业技术知识,以便为贫困户带去实用的技术,真正起到帮扶作用,实现贫困户产业脱贫。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我镇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很想为群众办实事,但却没有经济实力,筹集项目资金困难。缺项目、缺资金、缺内生动力的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二)贫困户与帮扶干部自身问题。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有等、靠、要的思想,一味地等着帮扶人和财政给资金以及物资,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解决临时问题,不能抓住扶贫时机,通过自身发展实现脱贫。部分乡镇帮扶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户带来具体的变化,在帮扶工作上发挥效果不佳。

(三)解决温饱容易奔小康难。部分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由于丧失了大部或是全部劳动力,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仅仅依靠低保救助和社会帮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任重道远。

20XX年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争取各方支持和帮扶。加强政策宣传和感恩教育,把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发挥出来,增强农户主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勤劳致富。

2019年工作计划

镇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的工作要求,积极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重点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到户增收新措施。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搞好已退出3个贫困村和全镇脱贫户的“回头看”“回头帮”巩固提升工作。

上一篇: 篮球课教案 下一篇: 幼儿园上学期工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