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52-1054/S 国内刊号
  • 1001-3601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贵州农业科学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贵州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微生物·食药用菌、畜牧·兽医·水产·资源昆虫、园艺·中药材、农产品安全·加工贮藏·农业工程、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农业经济

贵州农业科学 201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火龙果转录组SSR的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1-5

摘要: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品种分子鉴定提供参考,利用MISA软件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筛选,以确定火龙果转录组的SSR位点及分布,进而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SSR引物,并利用PCR扩增筛选SSR多态性引物,根据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利用UPGMA方法对15个火龙果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碱基序列总长度为54.975Mb的79 658条Unigene中,筛选得到16 523个SSR位点,分布于13 493条Unigene序列上,SSR位点的出现频率为20.74%,平均每3.33kb出现1个SSR位点;SSR的主要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其占比分别为59.58%、26.53%和12.93%;随机筛选获得的37对引物经PCR扩增,有23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11对引物在15个火龙果种质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将15个火龙果种质材料分为4类,其中,果肉为紫红色或粉红色的贵州紫红龙、贵州红肉-1和台湾红水晶等8个火龙果种质材料聚为Ⅰ类,果肉为红色或粉红色的贵州红龙、云南红肉-2和云南粉肉3个种质材料聚为Ⅱ类,果肉为白色的云南白肉-1、云南白肉-2和贵州野生白肉3个种质材料聚为Ⅲ类,果肉为紫红色的台湾黑龙火龙果种质材料单独为Ⅳ类。

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成优981的选育6-10

摘要:为选育高产、抗病、稳产的水稻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利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育恢复系G981与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进的籼型不育系成丰A配组,成功选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981,并依次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36)、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3004)和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7007)。成优981产量高且稳定,穗大粒大,抗逆性较强,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m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云南省海拔1350m以下稻区种植,贵州省海拔272~1 300m的不同生态地区种植。

3个多叶型烤烟品种(系)的产质量差异11-14

摘要:为筛选适合卷烟工业应用的多叶型优质烤烟品种(系),以CF225、K326和鲁烟2号3个多叶中间香型烤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山东省费县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其与当地主栽品种NC102(CK)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多叶中间香型烤烟品种(系)中,以鲁烟2号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株高、总叶数、茎围及最大叶长、宽分别为66.8cm、19.5片、9.2cm、65.5cm和32.6cm,并极显著或显著(茎围和最大叶宽除外)高于CK;中部烟叶的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为2 266.5kg/hm~2、53 829.0元/hm~2和23.8元/kg,且产值极显著高于CK,产量和均价与CK差异不显著;中部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为90.08%,且化学成分协调,评吸质量较好。鲁烟2号烤烟品种(系)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5个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地区的适应性15-17

摘要:为六盘水地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以5个藜麦品种(系)(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和品系LM)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多点试验,研究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市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在六盘水市海拔1 900^2 100m地区露地直播种植,5个藜麦品种(系)都能够正常出苗、生长和抽穗开花结实;陇藜4号产量最高,为75.7kg/667m^2;陇藜1号和品系LM产量分别为59.49kg/667m^2和55.66kg/667m^2;陇藜3号、陇藜2号产量表现较差。根据2017年藜麦商品市场价格计算,陇藜4号产值最高,可达5 662.0元/667m^2;其次藜麦1号,最高产值可达4 450.0元/667m^2。与常规粮食作物相比,藜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基于灰色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鲜食蚕豆生产性能综合评价18-22

摘要:为提高蚕豆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资源的整合效率,采用灰色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蚕豆生产性能综合鉴定评价体系,对浙江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鲜食蚕豆品种慈溪大白蚕和田鸡青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6年度田鸡青和慈溪大白蚕的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7分低于9分,生产性能均属良好等级;2015—2016年度田鸡青的综合表现较好,16个评价性状指标有10个达优秀水平,1个为良好水平,5为中等水平,适宜在浙南地区种植;慈溪大白蚕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差,5个达优秀水平,4个为良好水平,其余均为中等水平,推广利用价值相对较低。灰色模糊层次分析法适用于蚕豆生产性能综合鉴定评价。

植物中PIP5K基因家族调控功能的研究进展23-26

摘要: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PIP5K)是生物体内的磷酯类激酶,PIP5K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在育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PIP5K基因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调控作用,从PIP5K基因家族的特征、PIP5K基因对植物根和花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适应性的调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就植物中PIP5K基因家族在其他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魔芋不同繁殖材料的繁殖效果27-29

摘要: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快速繁殖魔芋种子的方法,选择魔芋小球茎、芋鞭、根状茎、球茎顶芽和球茎侧芽等5种不同繁殖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球茎数和芋鞭数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株高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冠幅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魔芋小球茎作为繁殖材料最为理想,不但出苗率高、冠幅大,而且采收后平均球茎数和芋鞭数最多,分别为12 321个/667m~2和16 539个/667m~2,极显著高于其余繁殖材料;芋鞭其次,顶芽第三,侧芽第四;根状茎的繁殖效果最差,分别为1 110个/667m~2和555个/667m~2。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烤烟成熟期不同温度对烟叶有机酸积累倾向的影响30-33

摘要:为烤烟不同香气风格需求的分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K326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在烟草成熟期进行不同温度处理(日均温19-27℃),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成熟期烟叶有机酸含量积累倾向。结果表明:烟叶内有机酸含量与成熟期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成熟期低温促使烟叶香型向浓香型转化,高温促使烟叶向清香型和中间香型转化。

马铃薯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34-37

摘要:为黔东南地区早熟马铃薯机械起垄黑膜覆盖人工打孔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的二级种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白色地膜覆盖栽培、白色地膜覆盖覆土栽培和露地栽培4种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差异较小,均为95%左右。生育期存在一定差异,为64-73d,并以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生育期最长,为73d;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其次,为67d;其余2种栽培方式最短。商品薯率为91.2%-94.9%,并以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最高。各种栽培方式的产量为2 259.0-2 362.5kg/667m^2,并以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产量最高;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其次,为2 343.3kg/667m^2;白色地膜覆盖覆土栽培方式最低。经济效益以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最高,纯收入为1 817.0元/667m^2,用工量最少,为2.68个工/667m^2;比其余3种栽培方式增收22.0%-34.2%。在机械化利用率、杂草抑制效果及商品薯率提升等方面,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优于其余3种栽培方式。在黔东南地区,采用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种植早熟马铃薯,具有省工、省力、绿色、高产和高效等优点,在生产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经果林下花溪芜菁甘蓝的种植适应性38-41

摘要:为解决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中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经果林下套种花溪芜菁甘蓝试验,观测不同种植方式(条播、穴播及育苗移栽)芜菁甘蓝的生长速度和鲜草产量,分析芜菁甘蓝营养成分、土壤养分变化与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果林内3种方式套种花溪芜菁甘蓝均有较好表现,以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25 580.0kg/hm~2;经济效益最好,纯利润达16 674.0元/hm~2。花溪芜菁甘蓝能适应林下土壤及生态条件,改善林下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并能抑制果园杂草生长。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长航1号产量的影响42-44

摘要:为探明小麦品种长航1号在渭北南部旱肥地种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完善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5—2016年在陕西省永寿县选用长航1号,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播量对长航1号产量及其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在相同播量下晚播会明显降低成穗数,播种过晚和播量过小或播种过早和播量过大均不利于产量提高。长航1号高产的适宜播期在9月21—26日,适宜播量为173.1-208.9kg/hm^2,目标产量达6 750~7 500kg/hm^2。

不同种植方式对碧江区珍珠花生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45-47

摘要:为提高珍珠花生产量并改进其种植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碧江区珍珠花生田间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珍珠花生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及抗性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明显。其中,单垄双行地膜覆盖种植的产量和净收益均最高,其湿重、干重产量分别为483.86kg/667m^2和241.93kg/667m^2,鲜熟荚果产值为6 511元/667m^2,干荚果产值为3 603元/667m^2。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浓香型烟叶产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平顶山烟区为例48-52

摘要:绿色防控技术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自农业部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以来,全国各地的绿色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加大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保障烟区烟叶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平顶山浓香型烟区为例,从烟草抗性品种选择及生育期内各阶段(育苗期、空闲期、移栽期)的土壤保育与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技术汇集,明确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土壤修复和保育为技术核心,辅以物理、生物技术手段。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及提高烟叶品质。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昆虫的多样性调查53-58

摘要:为优化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的生态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年春季对校园进行昆虫采样调查,并进行分类,以明确校园昆虫的种类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共采集到昆虫11目76科157种,其中,鞘翅目44种、鳞翅目38种、双翅目22种、半翅目17种、蜻蜓目11种、膜翅目10种、直翅目10种、蜚蠊目2种,等翅目、革翅目和脉翅目均为1种,其中,害虫71种,天敌37种。综合考虑校园环境情况,可通过增加校园植被类型和改善种植方式,使校园内的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

不同谷子品种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59-61

摘要:为生产上谷子赤霉病防治提供依据,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谷子禾谷镰孢菌菌株,采用胚根抑制法研究不同谷子品种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并对其防治药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8个谷子品种中,张杂谷10号对谷子禾谷镰孢菌抗性最强,与其余谷子品种抗性程度差异明显;苯甲·嘧菌酯在浓度为325μg/mL时对该菌抑菌活性最高,为74%。黄柏提取物在30mg/mL时的抑菌活性最高,为73.1%。

高原红土地氮磷钾平衡施肥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影响62-67

摘要:为云南旱地红壤玉米氮磷钾(N/P/K)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对杂交玉米品种会单-4号进行N/P/K肥平衡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植株性状、叶绿素、穗位叶、果穗性状、秸秆产量及籽粒产量差异显著,N/P/K肥对玉米数量性状变异综合影响为K〉P〉N;N/P/K不平衡施肥严重制约玉米生物产量,影响程度为K〉P〉N;N1P1K1处理(N∶P2O5∶K2O∶Zn=60∶90∶90∶1.5)最经济有效,在此基础上增施P/K肥的N1P2K2处理(N∶P2O5∶K2O∶Zn=60∶180∶180∶3.0)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增产效果更显著;肥效互作依次为P/K〉N/K〉N/P;N2P2K2处理基础上多施N/P/K肥,增效不显著。

微生物制剂在现代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68-72

摘要:在烤烟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持续使用化学制剂,造成一系列的土壤环境和水体问题,烤烟生产上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化学制剂的生物制剂,以减少污染,保证烟叶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微生物制剂是指利用活的有益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植烟土壤,降低烟株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烟叶产质量。为加强微生物制剂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从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及微生物土壤改良剂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CLDAS数据的广西晚稻寒露风监测精准度评估73-76

摘要:为广西晚稻生产寒露风低温冷害的监测提供参考,利用中国陆面同化系统(CLDAS)气温产品,结合多源卫星数据库的水稻种植本底信息,参考寒露风灾害监测指标,对广西2011年9月19—27日的晚稻寒露风低温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以验证CLDAS提供数据的精准度。结果表明:此次寒露风造成广西晚稻重度受灾面积3 159.76km^2,中度受灾面积559.77km^2,轻度受灾面积2 452.14km^2;CLDAS反演气温与12个验证气象站点实测气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3,日平均温差为0.3℃;CLDAS反演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气象站点实测相应气温的时间差小于1h。CLDAS提供的气温数据与实际监测的气温数据较一致,并具有快速详细监测当地晚稻寒露风灾害等级分布状况的优势,且精准度较高。CLDAS可用于广西地区晚稻生产的寒露风天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