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专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3601
  • 国内刊号:52-1054/S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6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51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贵州农业科学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玉米耐酸性土壤分子标记的图谱整合及多态性

摘要:为了筛选适用于玉米耐酸性土壤鉴定的分子标记,根据已报道与玉米耐铝性有关的2个主要QTL(ZmM1和ZmM2)的Indel标记连锁图与IBM2 Neighbors Map的相关区段连锁图,将ZmM1和ZmM2基因附近的分子标记进行整合,选择距离ZmM1和ZmM2基因较近的4个SSR标记,共计6个标记用于4个自交系(其中1个为耐酸性土壤自交系)的耐铝性分子标记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ZmM1位点,QCL8007-5和QCL8002-11不具备CML530的耐酸性等位,而QCL8003-2具备CML530的耐酸性土壤等位。在ZmM2位点,QCL8003-2和QCL8002-11没有CML530的耐酸性,而QCL8007-5具有CML530的耐酸性等位。在umc2309和umc1468两位点,QCL8007-5、QCL8003-2和QCL8002-11不具有CML530的耐酸性土壤等位。在umc2068和umc2578两位点,QCL8007-5、QCL8003-2和QCL8002-11具有CML530的耐酸性土壤等位。综合考虑标记的多态性和遗传连锁关系,在对ZmM1和ZmM2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宜选择标记ZmMATE1、ZmMATE2和umc1468进行检测。
1-4

栽培水稻微核心种质中BT型恢复基因Rf1a的检测

摘要:为了拓宽水稻BT型细胞质恢复基因来源和进一步利用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利用前人开发的BT型恢复基因Rf1α的功能多态性标记,对198份栽培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检测,共获得携带恢复基因Rf1α的材料143份,占微核心种质的72.2%,其中有16份为粳稻材料。
5-8

新疆加工型番茄抗叶霉病基因的QTL定位

摘要:为挖掘与加工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加工型番茄品种TD33与TD4606组合产生的220个F2代单株为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一个包括6个连锁群、47个位点、标记平均间距6.972cM、全长327.668cM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与叶霉病抗性相关的3个QTL,均位于第1连锁群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为19.69%、19.10%和19.70%。加工番茄TD33对TD4606的叶霉病抗性由3个微效QTL共同控制。
9-11

吊瓜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摘要:为获取脱病毒吊瓜组培苗,实现大规模优质吊瓜种苗生产,以越蒌四号带毒吊瓜组培苗为材料,研究恒温、变温热处理时间和茎尖大小对组培苗生长及茎尖苗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相同时变温热处理比恒温热处理组培苗的成活率高,越蒌四号吊瓜组培苗宜选择变温热处理5~15d,试管苗的成活率在90%~100%;在变温热处理时间相同时,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但成活率也越低。综合考虑认为,在保证成活率和脱毒率条件下,越蒌四号吊瓜宜选用变温热处理10d后剥取0.2~0.4mm的茎尖进行培养,此方法成活率可达60%,脱毒率达100%。
12-15

银杏GbMYBF2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为研究MYB转录因子在银杏(Ginkgo biloba)类黄酮代谢中的功能,根据银杏GbMYBF2转录因子基因的mRNA序列,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 Walking)从银杏基因组DNA中克隆GbMYBF2启动子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长度为773bp的GbMYBF2基因的5′调控区片段,该序列元件包含植物启动子必需的核心元件CAAT-box和TATA box,还具有赤霉素响应元件以及大量光顺式作用元件和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
16-20

药用植物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比较

摘要:为了探明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最佳提取方法,比较了Trizol试剂法、CTAB法、改良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质量。结果表明,5种RNA提取方法均能从乌腺金丝桃叶片中提取出RNA,但以改良CTAB法提取RNA的质量最好,纯度、得率最高,无降解,其RNA的OD260/OD280为1.98,OD260/OD230为2.29,质量浓度为561μg/mL,28SrRNA和18S rRNA的电泳图条带清晰,完整性较好。因此,改良CTAB法,适用于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提取。
21-24

施秉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特征

摘要:为探明施秉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特征,促进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并分析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施秉喀斯特地区共有兰科植物21属42种,地理分布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占85%;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调查所得的42种兰科植物全部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37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物种红色名录)。
25-28

湖南云山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

摘要:为保护利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逐一考证方式,对湖南云山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云山共有野生药用藤本植物44科107属272种,分别占该区维管束植物科、属和种的21.67%、9.87%和17.92%,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2科105属270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藤本具有明显的优势,有39科101属249种;单子叶藤本仅有3科4属21种。在云山野生药用藤本植物中科的构成比较集中,属的构成相对分散。在攀援方式上,缠绕藤本具有优势,占总种数的48.53%;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21.32%、19.49%和10.66%。区系组成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热带分布属共有71属,占总属数的66.36%;有部级稀有濒危保护植物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2种。在药用部位上,以根、叶和根茎的药用藤本植物最多,分别占65.44%、29.78%和27.57%;在药用功效上,以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清热类最多,分别占52.21%、50.00%和45.22%。同时,对云山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29-35

11份野生金荞麦资源的性状表现与聚类分析

摘要:为了在金荞麦育种和生产中有效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对从各地收集的11份野生金荞麦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性状表现,并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野生金荞麦的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为29.2~82.8cm^2、变异系数达38.04%,其中来自罗甸金荞麦的叶面积最大,为87.4cm^2;其次是贵阳金荞麦,为82.8cm^2;水城的叶面积最小,为29.2cm^2。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为2.98%~3.69%,变异系数为7.1%。11份野生金荞麦资源中来自罗甸、平坝和贵阳的金荞麦叶面积较大、粗蛋白含量较高且粗纤维含量较低,其叶面积分别为87.4cm^2、78.2cm^2和82.7c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69%、3.59%和3.48%,粗纤维分别为1.62%、1.64%和1.71%。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将11份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具有高产牧草的特性,可从中选育出高产品种;从营养聚类分析可将11份资源分为2类,其中第Ⅰ类的粗蛋白较高且粗纤维和木质素较低,可作为高蛋白的金荞麦育种材料。
36-41

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菌核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育种,采用人工麦粒接种法对100份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抗(耐)菌核病鉴定和利用评价。结果表明:1)在鉴定的100份种质资源中,有高抗材料2份(均为芥菜型油菜),占鉴定材料的2%,分别是清镇牛尾油菜(一)和黔西黄油菜,其病情指数分别为25.0和26.7,相对抗性指数分别为-1.32和-1.41;中抗材料4份(均为芥菜型油菜),占4%,分别是安龙高油菜、毕节大黑油菜、镇远花花油菜、晴隆苦油菜,其病情指数分别为33.3、32.7、36.1和33.3,相对抗性指数分别为-1.01、-1.04、-0.88和-1.01;高抗和中抗种质均可作为油菜抗病育种材料进行利用。2)鉴定的100份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白菜型油菜地方种质对油菜菌核病的整体抗性较弱,但芥菜型地方油菜种质资源抗(耐)菌核病的能力优于白菜型油菜,因此,从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中较易获得高抗(耐)材料。
42-46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态·耕作栽培·农业气象

高原气候区玉米施用氮磷钾肥苗期的光合特性

摘要:为探明不同肥料供给对高原气候区玉米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测定了氮、磷、钾肥不同施肥处理40d玉米苗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株高、叶片数、总生物量和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N、P、K全施能提高植株转化和利用光能的能力和植株的光能转化效率;不施N肥可明显降低玉米转化和利用光能的能力,但可提高植株的光能转化效率;与全施N、P、K肥相比,不施P、K肥对植株转化和利用光能和植株的光能转化效率影响不大。不同N、P、K配肥下,增P、K配肥可提高叶片气孔导度、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增N、P配肥可提高叶片蒸腾速率;而增N、K配肥则可提高玉米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施肥处理玉米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在0.043~0.052,较符合实际情况,能够真实反映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曲线较为合理,符合植物的光响应过程。
47-50

氮肥种类与施用量对早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明确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中的适宜用量,促进控释氮肥在水稻上的推广应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条件(氮肥种类及施用量)对早稻功能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施氮肥),施氮肥处理能显著增加早稻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增强光合性能,从而促进早稻产量提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等氮量控释氮肥处理早稻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但后期能维持较高水平,且等氮量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更强,产量更高;控释氮肥减量10%处理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51-54

水稻收获时期对稻米淀粉RVA特性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盘锦稻区优质米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辽宁滨海稻区主栽品种盐丰47、盐粳218、盐粳456以及新品系H50及H199为试材,针对实际收获期于2011-2012年进行两年分期收获试验(9月27日、10月4日及10月11日),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及RVA特征谱(稻米黏滞特性),分析稻米食味值影响因素及分期收获对水稻RVA特征谱和营养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谱中消碱值及崩解值均与食味值达到显著相关;不同收获期消碱值、崩解值及食味值存在显著差异,10月4日收获食味值最高,影响分期收获食味值的因素主要是RVA特征谱中的消碱值及崩解值。
55-57

水稻分蘖角度对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水稻分蘖角度的变化对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蘖角度较大的水稻品系在分蘖高峰期和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至主栽品种水平(23°左右)。结果显示:干物质积累总量以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的处理最高,其次是分蘖高峰期控制角度的处理;产量以分蘖高峰期控制角度的处理最高,为579.96kg/667m^2,显著高于拔节期控制分蘖角度的处理。
58-61

山药种茎比较试验

摘要:为了提高山药的种植效益,探讨种茎大小与山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筛选合适的山药种茎,进行了山药不同大小种茎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大种茎的山药植株长势旺盛,小种茎的长势纤弱;种茎重量在10~500g时,山药商品产量随种茎的增大而增加,种茎重量在500~700g时,山药商品产量随种茎的增大而降低;产量和净收益均以种植350~600g/个的种茎比较理想,种茎以450~500g/个的商品产量和净收益最高,分别为85 833.3kg/hm^2和248 923.2元/hm^2。结论:山药种植的种茎并不是越大越好,种植种茎大小以350~600g为宜。
62-64

漂浮育苗改进技术对移栽前期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促进烤烟早生快发,通过大棚育苗和田间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漂浮育苗改进技术对移栽前期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棚+增氧+干湿交替处理(改进技术)在烟苗移栽后10d,幼苗根系活力、CAT、POD、MDA、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常规漂浮育苗)的2.18倍、1.17倍、1.69倍、10.5倍和1.50倍;移栽后30d,幼苗根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是对照的2.0倍、2.04倍、1.97倍和2.08倍。结论:双棚+增氧+干湿交替处理可使烤烟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展开性能好,显著增强移栽前期烤烟的抗逆能力。
65-68

遮阴对北细辛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降低人工栽培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中的主要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含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遮阴度对3年生北细辛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细辛根适宜采收的8月,50%、70%、90%遮阴度北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56 28mg/g、0.259 88mg/g、0.261 08mg/g,含量差异不显著。同一遮阴度下随着遮阴时间的延长马兜铃酸A含量呈降低趋势,不同遮阴度随着遮阴时间的延长马兜铃酸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考虑成本用工等,以50%遮阴度最经济,马兜铃酸A含量也最低。
69-71

贵州4个主要产茶区春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

摘要:摸清贵州4个产茶区春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为评价其春茶质量提供参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贵州4个产茶区24个春茶样品中的Zn、Cu、Pb、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个春茶样品中的Zn元素平均含量为54.43mg/kg,Co为0.085 3mg/kg,Mo为0.060 2mg/kg,Pb为3.95mg/kg,Cu为25.59mg/kg,Ni为11.41mg/kg,Cr为0.38mg/kg,稀土总量为1.375 2mg/kg。2)在4个产茶区春茶样品中,Zn元素的平均含量以遵义茶区最高,为62.53mg/kg;铜仁茶区最低,为49.32 mg/kg。Cu元素平均含量以黔南茶区最高,为29.54 mg/kg;安顺茶区最低,为20.59mg/kg;Pb元素平均含量以黔南茶区最高,为4.24mg/kg;铜仁茶区最低,为3.61mg/kg。Co元素平均含量以铜仁茶区最高,为0.091 6mg/kg;安顺茶区最低,为0.081 3mg/kg。Mo元素平均含量以安顺茶区最高,为0.062 2mg/kg;铜仁茶区最低,为0.058 6mg/kg。Cr元素平均含量以铜仁茶区最高,为0.41mg/kg;安顺茶区最低,为0.35mg/kg。Ni元素平均含量以安顺茶区最高,为15.17mg/kg;黔南茶区最低,为8.34mg/kg。结论:贵州4个产茶区春茶样品中的Zn元素含量较高,Co、Mo元素含量适中,Pb、Cu、Ni和Cr元素含量在国标绿色食品规定的茶叶质量安全范围。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