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专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3601
  • 国内刊号:52-1054/S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6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51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贵州农业科学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芸薹属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摘要:采用PCR法克隆芸薹属CHS基因家族的RNAi片段,经T-载体克隆并测序后,用特定的双酶切方案将其反义片段、正义片段分别亚克隆到平台载体pFGC5941M的启动子与间隔区、间隔区与终止子之间,形成RNAi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完成复合PCR鉴定,然后转化根癌农杆菌。结果表明:经测序,以甘蓝型油菜BnCHS1基因为模板克隆的芸薹属CHS基因家族的RNAi片段BCHSI为831bp,采用Nco+Aat和BamH+Xba分别将其反义和正义片段亚克隆到pFGC5941M中;经复合PCR鉴定,11814bp的RNAi载体pFGC5941M—BCHSI(简称pBCHSI)构建成功,并获得了根癌农杆菌LBA4404的工程菌株。芸薹属CHS基因家族RNAi载体的成功构建,将促进甘蓝型油菜、白菜、甘蓝等芸薹属物种类黄酮性状的研究与修饰。
1-4

23个水稻品种(系)的ISSR指纹图谱及其亲缘关系

摘要:为开展水稻新品种亲缘关系鉴定,拓展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途径,以筛选出的12条IS-SR引物对23个水稻品种(系)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55个,其中,特异带121条,多态性比例为78.06%;应用引物881、888及其组合获得了每个品种的ISSR特征带,可以有效区分出所有供试材料,建立了23份水稻品种(系)的ISSR指纹图谱;经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678处,可将所有材料严格地按粳、籼稻分为2类。
5-8

8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遗传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摘要: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对贵州省马铃薯区试主要参试新品种(系)应用SSR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及用5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3个等位位点,其中41个均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占95.35%。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8130,变幅为0.7128(S168)~0.8861(S192)。扩增产物片段在130~250 bp。在相似系数0.610处,参试的8个品种(系)中7个品种(系)聚在一类。在相似系数0.685处,仍有5个品种(系)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
9-10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4号的选育

摘要:为解决马铃薯生产上的品种更新问题,采用昭绿88作母本,自引3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马铃薯新品种毕薯4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薯块经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等突出特点,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省海拔770~2 240 m地区推广种植。
11-13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摘要: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14-16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的区系研究

摘要:为了解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30科56属107种(含变种),其中,姬蹄盖蕨[Athyrium. subrigen-scens (Hayata) Hayata ex H.Ito]为中国大陆新分布,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ypteridaceae),优势属为蹄盖蕨属(Athyrium)、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凤了蕨属(Coniogramme);在科、属水平上,以热带分布的泛热带成分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占绝对优势,分别为49.02%和30.39%;在区系关系上,与雷公山、红水河沟谷、三清山自然保护区区系关系比较密切,与苍山、梧桐山保护区有一定联系。
17-21

紫秋刺葡萄离体繁殖研究初报

摘要:为解决紫秋葡萄苗木的快速繁殖问题,采用紫秋刺葡萄单芽茎段,研究了不同消毒剂类型、激素组合、培养基类型等对紫秋刺葡萄离体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无菌处理前提下,以0.1%的升汞处理3 min消毒效果最佳;筛选出最合适的芽诱导培养基为1/2 MS+1.5 mg/L BA+0.1 mg/L IBA;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BA+0.5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
22-25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态·耕作栽培·农业气象

密度与施肥对黔麦17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摘要:采用4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小麦新品种黔麦17号在控制密度与施肥(N,P,K)条件下的产量形成。结果表明:施磷量在831.25 kg/hm2以下时增施磷肥增产,基本苗量在196.2万/hm2以下增施氮肥增产,在高施磷量条件下增施钾肥增产。黔麦17号产量达4 500 kg/hm2的播种、施肥方案为:播发芽率95%的种子63.60~68.70 kg/hm2,尿素171.45~186.30 kg/hm2,过磷酸钙694.65~756.75 kg/hm2,氯化钾175.35~190.35 kg/hm2。
26-28

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单21产量的影响

摘要: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析杂交玉米黔单21的主要栽培因子即种植密度、N、P、K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种植密度〉K2O施用量〉N施用量〉P2O5施用量;经模拟寻优分析,初步筛选出该品种产量超过700 kg/667m2的主要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为3 414-3 573株/667m2,纯氮用量21.97-27.81 kg/667m2,P2O5用量5.89-16.56 kg/667m2,K2O用量8.19-10.11 kg/667m2。
29-31

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玉米与花生的行比、玉米带与花生带的间距两个处理因素,研究了不同模式下玉米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下玉米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在玉米、花生行距分别为40 cm、20 cm,玉米与花生带距为30~50 cm条件下,玉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玉米与花生行比为2∶4时均达到最大值,其次为2∶6行比的处理。行比为2∶4时玉米品质的稳定性较好。玉米带和花生带的间距在30~50 cm间变化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显著。
32-34

不同因素对大叶红草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不同因素对大叶红草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了光照时间(全日光照、上半日光照、下半日光照)、施肥量、摘花等因子对大叶红草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周期内,全日光照条件下大叶红草(栽植后180 d时)根、茎、叶、花中的色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41%、4.13%、8.87%、1.12%;中施肥条件(7 g/株)下植株根、茎、叶、花中的色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28%、3.05%、6.32%、0.72%;摘花处理与不摘花处理相比色素含量较高,其根、茎、叶中的色素含量分别为0.98%,3.30%,6.28%。
35-37

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摘要:以荔波瘤果茶树木年轮作样本,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方法,分析了树木年轮宽度与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荔波瘤果茶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2)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年平均气温和前一年年平均气温均为负相关,与当年4-9月平均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与当年3-11月的月平均气温负相关,与1月、2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与前一年2月、8月、9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其他月份均为负相关;3)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的年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的年降雨量亦呈正相关;与当年4-9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4-9月降雨量亦呈正相关;与当年5月、11月降雨量呈负相关,其余月份均为正相关;与前一年的1月、2月、4月、11月、12月降雨量呈负相关,与其他月份呈正相关;4)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亦呈正相关,与当年4-9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4-9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月平均相对湿度在1月、2月为负相关,与其他月份均呈正相关,与前一年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只有2月呈负相关,其他月份均为正相关。
38-41

多效唑对盐胁迫下大蒜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为了解多效唑对盐胁迫下大蒜幼苗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采用不同浓度多效唑(200 mg/L、400 mg/L和600 mg/L)研究了盐(0.8%NaCl)胁迫下大蒜(Allium sativumL.)发芽成苗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mg/L PP333+0.8%NaCl处理株高最低,为5.83 cm;0.8%NaCl处理的株高最高(对照除外,11.84 cm),为13.18 cm;600 mg/L PP333+0.8%NaCl和200 mg/L PP333+0.8%NaCl处理的株高分别为7.26 cm和8.49 cm;但根冠比却是400 mg/L+0.8%NaCl处理最大,为5.98,0.8%NaCl处理最小,为1.19;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活力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多效唑根施处理能显著降低大蒜幼苗的株高。
42-44

三围立体强化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Q优6号产量的影响

摘要:针对遵义市部分农户稀大窝种植水稻(密度0.6-0.8万穴/667m2),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在低水平(产量350-400 kg/667m2)上徘徊的情况,应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规格对超级稻品种Q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旱育秧、适当增大移栽叶龄(6-7.5叶)、移栽规格为40 cm×45 cm、每窝采用等边三角形单株苗距7 cm移栽、大田每667 m2施1 500 kg厩肥基础上补充化学氮磷钾肥、科学管水等强化栽培措施的应用,Q优6号的大面积产量可达579.7 kg/667m2以上,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
45-47

Ca2+浸种对酸雨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响应

摘要:为筛选出能够提高紫花苜蓿(飞马和维多利亚)抵抗酸雨胁迫能力的适宜Ca2+浓度,通过浸种试验研究了酸雨胁迫下,不同浓度的Ca2+浸种对紫花苜蓿发芽、幼苗鲜重、干重、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为5 mmol/L时,飞马和维多利亚的发芽率、幼苗鲜重和干重、发芽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与对照(去离子水浸种)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a2+浓度为15 mmol/L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鲜重和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6个指标达到较高水平。Ca2+浓度为5~15 mmol/L时,紫花苜蓿抗酸胁迫的能力增强。Ca2+浸种对维多利亚抗酸能力的增强作用高于飞马。为在贵州省及其他地区的酸性环境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选用适合浓度Ca2+浸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48-51

3种苔藓植物水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摘要:为探求山东境内常见苔藓物种的化感效应及作用水平,采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泛生丝瓜藓(Pohlia cruda)、黄牛毛藓(Ditrichum pallidum)、长肋青藓(Brachythecium populeum)等3种苔藓植物水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藓类植物水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泛生丝瓜藓水提液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生长等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长肋青藓及黄牛毛藓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
51-53

有机无机物质组合对中低产稻田培肥效应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针对贵州省中低产稻田地力薄弱,普遍酸、粘、瘦等特点,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化肥配施厩肥、绿肥、秸秆还田和磷渣等措施对中低产黄壤稻田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中低产黄泥田通过综合培肥措施可以达到维持高产、培肥地力的效果。在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同时,也要考虑补充碱性含钙物质,以中和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并维持钙素平衡。
54-56

密度和氮磷钾肥对黔油20号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黔油20号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油菜黔油2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作用的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240.56 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7 750~8 494株/667m2,纯氮14.085~15.425 kg/667m2,速效磷10.688~11.888 kg/667m2,速效钾11.855~13.425 kg/667m2。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