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52-1054/S 国内刊号
  • 1001-3601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贵州农业科学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贵州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微生物·食药用菌、畜牧·兽医·水产·资源昆虫、园艺·中药材、农产品安全·加工贮藏·农业工程、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农业经济

贵州农业科学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贵州省特殊水稻资源禾的研究进展1-3

摘要:禾是原产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一类特殊稻类生态型,具有极强的抗逆性。为了发掘和利用禾的潜能,满足作物育种的需要,禾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禾的生态环境、分类、广亲和性等方面对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禾的发展前景。

玉米Tuxpeno选系的配合力研究4-6

摘要:按NCⅡ设计,用5个玉米Tuxpeno选系与我国玉米五大骨干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玉米Tuxpeno选系的小区产量的配合力方差。结果表明:5个玉米Tuxpeno选系之间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未达到显著差异,但与测验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SCA)达到极显著差异。玉米Tuxpeno选系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自交系是449(0.17),而测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是黄早四(0.12)。特殊配合力(SCA)最高的组合是M017×94-90(0.25),产量最高的组合是449×78599(3.84kg/4.5m^2)。

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7-8

摘要:恢复系D4315R是1998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安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品系02R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于2003年选育成的黄褐籽双低高油分恢复材料,平均含油率迭41.67%-43.9%,最高迭43.5%-47.97%,硫甙含量平均为22.3-23.51μmol/(g·饼),且变异较小,芥酸平均含量小于1,饼粕蛋白含量在36%左右。

耐氮胁迫玉米种质材料的筛选研究9-10

摘要:为筛选耐低氮玉米种质材料,采用水培法对20份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玉米种质材料于氮素营养临界期进行氮素胁迫试验。通过对缺氮症状指数、叶绿素、总干重、根冠比、含氮量、氮素转化率等指标分析得出,不同品种在低氮胁迫条件下的差异很明显,2号、3号、6号、11号、12号和18号是耐低氮玉米种质材料,5号、13号、14号、16号和20号是不耐低氮的玉米种质材料。

朝天椒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表现初探11-15

摘要:以20个性状特征差异显著的朝天椒自交系为亲本,组配成34个杂交组合,研究朝天椒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表现。结果表明:调查的29个性状的平均优势指数为125.93%,其中小区产量的平均杂种优势指数为133.01%,具有正优势的杂交组合占91.18%,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占61.76%,杂交组合较亲本平均产量增产32.26%。同时对果实、开花结果习性、茎秆特征等性状在F1代的表现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16-19

摘要:韭菜坪2号是通过对烤烟品种G28在大田生产中叶片数、叶片大小和抗病性变异单株的选择而成功培育出的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大田生育期为135-142d,田间生长整齐;高抗气候斑点病,抗病能力较强;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中等烟率分别比对照K326增加7.25kg/667m^2、59.58元/667m^2、0.06元/kg、0.5百分点、0.31百分点;增加率分别为5.33%、5.73%、0.73%、2.28%、0.66%。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评吸质量总体较好,总体略好于对照K326。韭菜坪2号区域性较强,适应范围较窄,适宜在海拔1400-1900m的高海拔烟区种植。

毛桃砧嫁接桃、杏、李的亲和力研究20-21

摘要:苗木生产中常建议以本砧作为砧木,这样嫁接成活率比较高,但很多本砧不易得到,给大规模的苟木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本试验研究桃、杏、李与毛桃之间的嫁接亲和力,为大规模生产桃、杏、李苗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毛桃作为砧木,嫁接桃、杏、李,桃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次是李,再次是杏,同一树种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别。参试品种中只有凯特杏出现接穗生长速度超过砧木,有轻微的小脚树现象。艳红桃的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22-24

摘要:从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块茎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天南星科凝集素基因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表达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PPA)基因。PPA经双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GEX-6P-3连接,构建pGEX-PPA重组表达载体。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GEX-PPA构建成功,为选一步进行PPA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迷迭香在黔南的生态适应性及繁殖技术25-27

摘要:经10多年的栽培种植,迷迭香植物在黔南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在自然状态下能安全越冬,无明显的休眠期;夏季能安全度夏。年生长量较大,7-8月进入生殖生长,能正常开花结实,但结实率较低。迷迭香植株喜光但不耐酷暑,耐干旱而不耐水渍,在大面积原料基地建设中应引起注意。并介绍了迷迭香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其栽培繁殖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第六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召开27-27

摘要:《贵州农业科学》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4月22日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到会编委及特邀嘉宾共计35人,参加会议的有贵州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厅、贵州省气象局、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财经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和贵州省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及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杨庆武局长及报刊处朱光洪处长。

果蔗2号新品种的选育28-30

摘要:果蔗2号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崖城红皮(父本)×Co419(母本)杂交选育出的果糖兼用型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田间表现植株高大健壮,叶片直立,株型紧凑,光合效能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倒伏,特抗病虫害,耐水耐肥,较耐粗放;宿根性好,稳定性好,高产稳产;商品性好,糖分含量较高,蔗汁多,口感好。适宜在贵州各蔗区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的田坝地、丘陵台地、缓坡旱地种植。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态·耕作栽培·农业气象
杂交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生理生化鉴定指标的筛选31-34

摘要:以5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在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MDA含量和SOD活性等,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MDA含量与灌浆期耐热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灌浆期耐热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组合进行了耐热性预测,结果与其在田间表现基本一致。表明,用这2个指标对水稻灌浆期耐热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

不同施肥量对小麦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35-37

摘要:以贵农18号为材料,在氮、磷、钾配比一致的条件下,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小麦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肥料用量较低的范围内,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处理间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差异显著,肥料对小麦生理特征及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在肥料用量较高的范围内,随着肥料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肥料对于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促进作用变弱,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肥料的增产优势也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处理4(氮肥用量为N270kg/hm^2,N:P2O5:K2O为2:1:1)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

《贵州农业科学》编辑排版技术规范中的脚注37-37

摘要:每篇文章开始页的左下角应标注该文的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包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及通讯作者。用六号宋体排。脚注用10格细线与正文分开。示例:

激动素对玉米植株体外再生的影响38-39

摘要:培养基配方是玉米组织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激素又是培养基中的关键成分。为了明确激动素(Kt)在愈伤组织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含不同Kt浓度的培养基对2个玉米材料的愈伤组织先进行胚状体诱导,然后再作绿苗再生培养。结果表明,Kt对玉米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植株起着积极作用,能显著提高绿苗分化率。在Kt浓度由0增加到2mg/L的过程中,绿苗分化率随着Kt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丛生苗的比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Kt是必要的,具体浓度应该由基因型材料和试验目的确定。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初步分析40-42

摘要:针对贵州省东部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高温逼熟现象,继而影响到这些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的问题,以2003-2007年部级西南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在贵州5个生态条件下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经济性状的表现差异不大,空秆率在铜仁和遵义占一定比例,秃尖长的变异系数表现最大;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通径系数为1.35827,秃尖长与空秆率对产量起间接作用。产量的形成与花后日平均最高温的关系最密切,表现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116。分析表明,通过品种、播期的调控措施可以做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对策:以桐梓县为例43-46

摘要:以具有喀斯特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桐梓县为例,采用28年(1980-2007)全县气象数据,分析了当地的气候基本特征及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结合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开展的旱地集雨、设施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提出了适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集雨抗旱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在桐梓县开展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坡耕地坡面防护技术模式。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47-50

摘要:利用黔东南州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47年(1961-2007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年平均日照时数、冬季降水量和夏季日照时数等8个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气候因子,分析其演变趋势对黔东南州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主要气候因子均不同程度地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向变化,即随着气候的变化,黔东南州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向加重的趋势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