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探讨、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观察、临床论著、民族医药、护理研究、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其他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中医药论坛
区块链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展望1-4

摘要: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以大数据共享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互联网技术,源自2008年比特币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自治性、匿名性、开放性、跨平台、去中心化等特点,随着区块链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区块链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机遇,可以通过医疗、科研、教学、中药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改变中医药现有传统模式,并能很好地服务于中医药。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学术探讨
清代医家王孟英阴虚湿温学术思想探讨5-7

摘要:阴虚湿温的病机复杂,主要包括中气受损、阴虚内热、热盛于湿、湿阻气机等,治疗时常需辨别虚火与实热的轻重,多养阴与利湿并用。本文对温病大家王孟英从人体气机运化的角度,运用养阴法治疗阴虚湿温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唇腺灶性指数与免疫组化在原发性SS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初探8-1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活检病理诊断中唇腺灶性指数(FS)与免疫组化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患者56例,每4mm~2唇腺病理切片≥1个淋巴灶(FS≥1),且CD3、CD20及Bcl-6结果呈阳性(A组);同期选择临床确诊慢性非特异性唾液腺炎21例、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11例的唇腺活检组织作为对照(B组)。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二组结果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临床与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CD3、CD20及Bcl-6阳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方法判断唇腺病理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差异,唇腺灶性指数(FS)与免疫组化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干燥综合征阳性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专家经验
孟河传承流派颜氏膏方经验介绍13-15

摘要:颜氏内科源于孟河医派,孟河名家马培之传贺季衡,后颜亦鲁承之而创颜氏内科。其二代传人颜德馨为首届国医大师,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衡法”治则,并运用于膏方。第三代传人颜乾麟教授、颜新教授薪火以继,亦为海上名医。本文介绍颜氏内科临症特色和膏方经验,并列举其医案,以管窥其传承之妙。

国医大师颜德馨逝世 享年98岁15-15

摘要:中国中医药报讯(记者姚玮莉)近80年致力于中医传承创新,矢志以中医守护民众健康的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于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颜德馨是我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原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5月当选为国家首届“国医大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实验研究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逃逸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16-20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其配合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逃逸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其配合化疗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观察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L-10、TGF-β1及γ-IFN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化疗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率总体趋势为中药加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纯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抑瘤率最高,而单独参芪扶正注射液抑瘤作用并不明显。荷瘤小鼠体内IL-2、γ-IFN均不同程度的低于阴性对照组,而IL-10及TGF-β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阴性对照组。单纯扶正中药可增加荷瘤小鼠IL-2、γ-IFN的含量,但降低IL-10、TGF-β1的作用并不明显。化疗可降低IL-2、γ-IFN、IL-10、TGF-β1的含量,而中药加化疗组降低IL-10和TGF-β1的作用优于单纯化疗及单纯中药组。结论:此结果初步证明了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荷瘤小鼠体内存在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中医扶正培本治则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分子机理。

猪牙皂对小鼠祛痰与耐缺氧作用的药效学研究21-24

摘要:目的:初步筛选出猪牙皂中具有祛痰与耐缺氧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对猪牙皂总浸膏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进行有效部位的分离,采用经鼻给药的方式进行祛痰实验和耐缺氧实验的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给药7 d后检测酚红的排泌量及常压耐缺氧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急性脑缺氧存活时间。结果:(1)祛痰实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石油醚、乙醚、正丁醇、水溶物这几个部位和盐酸氨溴索对照组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正丁醇部位的祛痰作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耐缺氧实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正丁醇部位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正丁醇和水溶物部位均显著延长小鼠急性脑缺氧存活时间,水溶物部位的作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牙皂中极性大的部位可能具有祛痰和耐缺氧作用。

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浆ET-1含量影响25-28

摘要:目的:探讨萎胃消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萎胃消治疗组和胃复春对照组,每组各12只。以饮用氨水法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灌胃,萎胃消组和胃复春组按生药804mg/d灌胃给药,连续用药8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ET-1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血浆ET-1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萎胃消治疗组和胃复春对照组血浆ET-1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与胃复春对照组比较,萎胃消颗粒组ET-1含量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萎胃消颗粒能够降低CAG大鼠血浆ET-1含量。

祛瘀散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初步药效学研究29-32

摘要:目的:研究祛瘀散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通透性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及小鼠出凝血实验,探讨祛瘀散对小鼠血液凝固性的影响。结果:祛瘀散可以抑制小鼠耳肿胀、减轻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棉球肉芽肿重量,延长小鼠出凝血时间。结论:祛瘀散具有一定抗炎和改善血液凝固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药理学基础。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药学研究
补肾祛风更年合剂质量控制标准研究33-35

摘要:目的:建立补肾祛风更年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山茱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山茱萸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淫羊藿苷在0.2028~1.8252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2.2%,RSD1.80%。结论:本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以作为补肾祛风更年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医院制剂补肺胶囊提取工艺研究36-40

摘要:目的:优选补肺胶囊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46 nm,流速1.0mL·min~(-1),柱温30℃。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总量为综合评分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补肺胶囊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工艺稳定可行,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最高,可为补肺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工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技术探索外用生肌中药处方配伍规律41-44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用生肌中药处方配伍规律。方法:查阅182种各类文献中与外用生肌有关的中药处方436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和分析外用生肌中药处方的配伍规律。结果:使用频次较高的前20位药物以活血化瘀生肌中药占多数,且与《外科正宗》生肌散处方中药物基本一致;药对和药团配伍中的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生肌中药,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结论:活血化瘀生肌中药是外用生肌中药处方中的主要药物,《外科正宗》生肌散处方可以作为外用生肌中药基本处方。

基于频数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用药规律45-48

摘要:目的:通过收集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文献中的处方用药,探讨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组方原则及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16年10月发表于国内期刊的有关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处方,使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其使用原则和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50首,涉及中药118味,共计496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等,50个中药复方中有明确中药剂量的复方为46个,其中用量≥30g的中药为生地黄、鱼腥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牛角、青蒿等,运用SPSS23.0对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显示治疗癌性发热的中药中现代医家多用生地黄、黄芪、知母、柴胡、甘草等药。结论: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清补结合、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论著
浅谈应用《冉雪峰医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体会49-51

摘要:介绍《冉雪峰医案》[1]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体会。冉雪峰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始终不离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认为痹证的病机为“肝肾不足,风燥相侵”。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后期病人舌红无苔,便若羊屎,与一般风、寒、湿痹迥异。冉雪峰从“补益肝肾,祛风润燥”治疗本病,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控制疾病发展方面有显著疗效。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中药外治法治疗鼻部黑头疗效研究52-57

摘要:目的:根据中医对鼻部黑头的辨证,先后采用由中药洁面乳、中药鼻贴、中药凝胶组成的综合外治法进行治疗,以期标本兼治,更有效地改善鼻部皮肤质量。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并选择美容古方中的适宜药物进行制作,进行人群试用效果调查,并与单纯撕拉式鼻贴对照分析。结果:中药外治法具有祛除鼻部黑头的效果(P〈0.05),并在清洁度、润肤感、香气、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撕拉式鼻贴(P〈0.05),但在刺激度与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使用简易度上仍有待改进。结论: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药外治法能有效改善鼻部皮肤质量,起到一定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外治法在祛除黑头方面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尝试。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民族医药
苗药金乌健骨方总提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抗炎作用研究58-61

摘要:目的:探讨苗药金乌健骨方总提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RASF)IL-1β、IL-6和IL-8分泌的影响及其抗炎作用。方法:培养原代RASF,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金乌健骨方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多苷和来氟米特对照组,并加入相应药物干预24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ELISA法检测IL-1β、II。-6和IL-8分泌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RASF持续增殖,各给药组细胞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以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和来氟米特对照组细胞形态最差,细胞死亡率最高。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上清液IL-1β、IL-6、IL-8的分泌量均有所下降(P〈0.05),以苗药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总提物能够下调RA患者滑膜细胞IL—lβ、IL-6和IL-8的分泌,降低RA滑膜炎症的作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观察
乌鸡白凤丸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62-66

摘要:目的:观察乌鸡白凤丸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符合标准的67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高尿酸血症生活方式指导下,治疗组使用乌鸡白凤丸口服,一次6g,每日2次,疗程1个月;对照组使用苯溴马隆口服,一次50mg,每日1次,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资料进行症状评分,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以及畏寒腰酸、大便粘腻、胸胁脘腹胀满、身重困倦、口腔异味等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相关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各相关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且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8.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7.9%,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在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方面与苯溴马隆有相近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乌鸡白凤丸还可以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畏寒腰酸、大便粘腻、胸胁脘腹胀满、身重困倦、口腔异味等肾阳亏虚、湿热困脾的相关中医症状。

血栓通冻干粉56例不良反应分析67-69

摘要:目的:统计我院血栓通冻千粉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食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6.43%),用药1~7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43.75%)。药品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反应。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对于体弱多病及老年患者应当加强用药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