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较大,创刊于1979年,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探讨、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观察、临床论著、民族医药、护理研究、教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6-8426
  • 国内刊号:52-1174/R2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31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综合影响因子:0.630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名医专栏

徐学义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摘要:徐学义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贵州省名老中医,长期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擅长中医疑难病的治疗。本文以徐学义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案例为基础,探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施治及用药特点。
1-1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基金论文

多层螺旋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对肋骨微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DRX线摄影均未见明显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81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40例,单发骨折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微细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2-3

巴豆种仁中结合型脂肪酸及游离型脂肪酸的分析

摘要:目的:对巴豆种仁油脂中的脂肪酸进行研究。方法: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巴豆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巴豆总脂肪酸中检测鉴定了11个化合物。巴豆结合型脂肪酸中检测鉴定了11个化合物,游离型脂肪酸中检测鉴定了7个化合物。结论:巴豆总脂肪酸中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甲酯(49.79%)、11-二十烯酸甲酯(16.16%)、棕榈酸甲酯(10.62%)、二十酸甲酯(4.58%)、亚油酸丁酯(7.18%);巴豆结合型脂肪酸中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甲酯(75.94%)、棕榈酸甲酯(10.66%)、10-十八烯酸甲酯(7.61%);巴豆游离型脂肪酸中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甲酯(44.69%)、2-[2-[(2-Ethylcyclopropyl)methyl]cyeloprop—y1]methyl]Cyc—lopropaneoctanoicacidmethylester(19.74%)、反式-11-十八烯酸甲酯(14.56%)、棕榈酸甲酯(10.03%)。
3-6

针刺时间窗在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41篇对脑缺血病治疗和研究的文献,对脑缺血针刺治疗的介入时间窗进行概述。
6-9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负荷试验干预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旨在为判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倾向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方法。方法:对188例乳腺肿瘤患者运动负荷实验前后相应胸外侧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比运动负荷试验前后乳腺肿瘤患者肿块内血流丰富程度及相应胸外侧动脉血流参数:良性组50例病灶内血流信号级别下降但胸外侧动脉血流参数增高20%以上、恶性组病灶内血流信号级别无明显变化且胸外侧动脉血流参数亦无明显变化或参数降低。结论:运动负荷试验前后对比观察乳腺主要供血动脉即胸外侧动脉的血流参数对于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9-10

黔产桑寄生寄主植物的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黔产桑寄生Taxillus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的寄主植物种类。方法:以深入桑寄生植物资源分布区实地调查为主,以及桑寄生药材市场使用情况调查和文献考核。结果:桑寄生的寄主植物复杂,初步调查统计有31科54种。结论:桑寄生在贵州境内分布广泛,对寄主植物选择性不强。
11-13

酸柏薄膜包衣片中大类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酸柏薄膜包衣片中大类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拟对该品种进行成分的评价。方法: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用香草醛一冰醋酸及高氧酸法显色,于544nm处分别测定并计算出样品中的总皂苷含量。结果:通过对总皂苷含量测定多个环节的考察,建立了的复方酸柏薄膜包衣片中大类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含量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对总皂苷的提取率高,人参皂苷Rb1在61.568~246.272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1%(n=6)。
13-15

论《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与时间治疗学的关系

摘要:祖国医学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天人相应”理论,“天人相应”为专业化的中医术语,是古老的命题,是中医学重要的整体观念,时间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近年来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与症状表现存在节律现象,即当患病时多可发生节律障碍,而有时人体节律障碍也许正是疾病的本质。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常有对投予时间的依存现象,另有改变人体节律的药物。
16-18

补肾活血法对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X线影像学研究

摘要:目的:从x线影像学的改变来探讨补肾活血法对SD大鼠骨折模型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手术造成SD大鼠胫骨中下段骨缺损模型32只,随机分成治疗纽(n弓16)和对照组(n=16),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法进行治疗,给予淫羊藿、当归中药煎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的第7、15、21、30、42d分别取两组大鼠于骨折处行影响学观察并评分。结果:治疗组(n=16)与对照组(n=16)相比较,在造模第7天时x线影像学无明显差异(P〉0.05),在造模第21天以后治疗组影像学改变和对照组差异明显,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可促进骨痂生长,提高了骨的强度,对骨折愈合有修复作用。
18-21

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透骨香提取的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优选出透骨香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对照空白组为一因素,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优选最佳工艺。结果:透骨香药材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透骨香中的挥发油,加15倍量水,粉碎为直径约1cm,提取时间12h,方法可靠,易行。
21-22

用均匀设计优选六味地黄丸的半仿生提取法的工艺条件

摘要:目的:用均匀实验设计法优选六味地黄丸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为六味地黄丸剂改优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六味地黄丸中指标成分5-羟甲基糠醛、多糖含量及测定浸膏得率。结果:最佳工艺条件:3次煎煮pH值分别为2.0、5.0、10.5;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0.5h。结论:六味地黄丸优选工艺是可行的。
22-24

苗药新药抗妇炎糜泡腾栓两种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抗妇炎糜泡腾栓对实验性小鼠有否较好的镇痛作用。方法:筛选痛阈值合格小鼠采用热板法镇痛试验,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来测定小鼠扭体法的镇痛试验。结果:通过上述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两种镇痛实验方法.抗妇炎糜泡腾栓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23.25、111.63、55.82mg生药/kg(450、225、112.5mg栓重/kg,分别为临床成年人每日拟用平均剂量的10倍、5倍、2.5倍)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抗妇炎糜泡腾栓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此为抗妇炎泡腾栓作为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价值及实验依据。
25-27

独活寄生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益肾补血活血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观察绝经后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独活寄生汤+唑来膦酸30例(A组)、唑来膦酸组30例(B组)和独活寄生汤组30例(c组)三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骨密度(BM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雌二醇(E2)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的疗效差异显著,A组在临床疗效及检测指标方面均优于B组和C组。结论:益肾补血活血法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27-30

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中孕期多普勒超声指标及母血free—β—hCG用于预测FGR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曾因FGR住院治疗孕妇资料,包括子宫动脉、脐动脉搏动指数、胎盘尺寸(18~24W)及孕母血清hCG情况(14~21W),并追踪妊娠结局。探讨超声指标异常者、hCG升高者(MoM≥2.0)、超声指标异常者且hCG升高者之间FGR的发生率差异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1)小胎盘组、脐动脉搏动指数升高组及二者均异常组与正常组FGR儿娩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升高检出率为15.85%(13/82),其FGR儿娩出率为46.2%(6/13),与正常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G升高组与正常组间,FGR儿娩出率分别为41.4%(12/29)、43.4%(23/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指标异常(三者中任一)且hCG升高组,FGR儿娩率为63.1%(12/19)与小胎盘组62.7%(11/17)、脐动脉搏动指数升高组67.3%(35/52)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孕期超声指标-小胎盘尺寸、脐动脉搏动指数升高可作为FGR的预测指标;(2)中孕期hCG升高对FGR的预测没有帮助。
30-33

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法测定果上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报告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53.84%.主要化学成分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17.490)、十六烷(10.478)、石竹烯(3.566)、柏木脑(3.53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果上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33-36

泻心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泻心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观察泻心汤对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兔胫骨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1.将直径5mm的圆形无菌滤纸片浸入无菌的泻心汤中浸透后,置入均匀涂有1.5×106CFU/ml表皮葡萄球菌的Mueller—Hinton(MH)琼脂培养皿中,置37℃温箱培养24h,取出,观察抑菌效果,并测量抑菌圈大小。继续置37℃培养箱培养,于不同时相点测量抑菌圈大小,检测其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2.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表皮葡萄球菌骨感染模型,动物分组及给药,通过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HE染色等不同时相点的数据检测泻心汤治疗兔胫骨骨感染的抗感染效果。结果:实验A组、实验B组与实验C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B组与实验A组有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一泻心汤体内体外实验均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36-41

高同型半胱氨酸对红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血液系统中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取自我院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50例,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常规检查,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及红细胞检查的相关数据: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V)、红细胞压积(HCT)、沉降率(ESR)、分布宽度(RDW)等,分别用表格的形成陈列,再将同型半胱氨酸,按测定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主要选取增高组,异常组又按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而后将患者正常组及异常各组的红细胞各类指标分类列出,并计算平均值,进行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组与异常组中,轻中度增高组各组之间,红细胞的各类指标中,RBC、HGB、MCHV、HC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CV、RDW、ESR数据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型半胱氨酸的值增高,MCV、RDW、ESR相应值增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红细胞的MCV、RDW、ESR,存在正相关,但不影响红细胞的RBC、HGB、MCHV、HCT。
41-43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5例HBeAg阳性的CHB初治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均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DNA水平及治疗1、2、3年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病毒学反弹率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治疗3年后,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病毒学反弹率分别为99.0%、99.0%、55.9.4%、38.2%及2.9%。治疗过程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事件,但均可耐受。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初治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促进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随着疗程延长,可增加HBVDNA阴转、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