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济管理与改革、理论与方法、证券与投资、财务管理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910X
  • 国内刊号:22-1129/T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275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1.443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工业技术经济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经济

债务融资水平、期限结构与公司绩效——基于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

摘要:债务融资作为企业资本结构核心组成部分对公司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债务融资避税效应、消减成本效应、信息传递作用、利润形成效应等,成为企业负债融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总体上表现为互为正向影响的主要理论依据。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认为短期负债更有利于监督经理人行为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作为我国高成长汽车制造产业代表,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表现为债务融资水平较高。实证检验结果与基于西方债务融资理论判断相左,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负向影响,期限结构对绩效影响不显著。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债务融资水平过高从而使债务融资边际要素成本大于边际要素收益、国企背景限制债务融资对经理人监督约束效果、信息失真及传递渠道多元化消弱债务融资信息传递压力效果及债务期限结构失衡,成为上述检验结果的解释依据。降低债务融资总水平、提高长期债务融资比重、推动企业债券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是可供选择的策略。
3-14

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结合已有文献资料,从经营业绩、智力资本、战略管理、核心能力、三维绩效等研究视角,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合理界定,揭示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基本特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剖析评价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两个视角,从财务资本绩效、人力资本绩效、技术资本绩效和社会资本绩效4个维度,设计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投影寻踪模型、对比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方法,进一步测度不同时期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指数,评价不同时期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指数的变化态势。
15-26

公司创业投资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基于CVC项目异质性视角

摘要:公司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本文基于CVC项目异质性视角,探讨控股与非控股CVC项目治理结构下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通过2000~2012期间沪深主板78家上市公司CVC项目投资的686个创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控股型CVC项目治理结构下,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呈“U形”关系,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27-33

金融支持效率视角下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发展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文章运用Malnlquist指数分析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后发现西部地区上市公司间差异性大,过度依赖技术进步维持金融支持效率增长,不注重融资成本,资金配置过程中存在浪费和误用,且合理规模控制方面不理想。通过金融支持效率的视角发现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是本文的落脚点。
34-40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

摘要: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状况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2~2013年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并运用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都会长期正向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都有影响,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共同变化是实体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变化分别是实体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利率市场化及社会有效融资的建议。
41-47

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和FDI的国际技术溢出,并总结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999~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进出口、FDI、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国内技术吸收能力对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和出1:7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FDI、研发投入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对TFP和规模效应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TFP;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提升国际技术溢出效率,但作用相对较小。
48-54

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的博弈分析

摘要:供应链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由于个体理性等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囚徒困境”,限制了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本文在构建并分析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合作中的贴现、信息不对称和终止成本对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构建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合作稳定性的对策。
55-62

技术标准锁定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技术标准锁定是技术标准拥有者、非技术标准拥有者和用户三方行为选择和博弈的结果,文章首先从总体上构建技术标准拥有者、非技术标准拥有者和用户促成技术标准锁定的三维模型,继而逐一从技术标准拥有者视角、非技术标准拥有者视角和用户视角分析导致技术标准锁定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反技术标准锁定的若干启示。
63-70

面向创新驱动战略的创新质量分析

摘要:创新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创新活动要求的程度,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创新管理中注重创新数量,轻视创新质量;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负面影响的弊端,以推动创新活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质量的有关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创新、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的关系,认为质量创新是创新质量的基础、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是质与量的关系,创新质量的水平不仅指基于要求、程序和标准的符合性,而且指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结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认为追求创新质量实际是追求创新管理。
71-76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绿色技术扩散的典型商业模式、案例及启示

摘要:绿色创新技术常面临着市场扩散和商业化的障碍。因此,在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亟需相应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重塑。本文总结了绿色技术扩散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绿色技术扩散的典型商业模式和案例进行了梳理,总结出4类典型的能有效促进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市场扩散的商业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技术服务型和产品服务型;分析了每类商业模式的价值定位特征、价值网络结构和盈利模式;剖析了每类商业模式中有效地促进了相关绿色技术市场化的典型案例。如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力购买协议(PPA)/租赁模式、基于生态效率服务的商业模式等。最后,论文总结了绿色技术扩散商业模式和典型案例对我国推动绿色创新关键技术市场扩散和商业化的启示。
77-85

国外“可持续制造”研究述评

摘要:“可持续制造”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个跨学科研究热点领域。本文在浏览整理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可持续制造定义进行了分类和辨析;把可持续制造的实现路径分为工厂路径、系统路径和外部路径,分别概括了各自的主要研究成果;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两个方面对可持续制造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虽然可持续制造研究已取得诸多成就,但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缺乏对新方法等的应用进行实证检验等不足,对制造业可持续性的评价也应结合区域资源环境特征展开。
86-97

基于成本和利益视角下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

摘要:当前可再生能源补贴成本主要有可再生能源设备安装的投资补贴、电网传输和分销系统建设补贴、独立电力系统建设补贴等。2006~2013年政府给予可再生能源补助资金总共约为805.89亿元.其中风电补助资金约为390.0亿元,太阳能发电补助资金约为168.54亿元,生物能发电补助资金约为241.97亿元。2006~2013年,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创造的环境收益分别为24.77、33.38、49.36、103.43、185.0、279.0和668.43亿元,环境收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益还可以提升能源供应安全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推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和其他溢出效益。
98-105

基于博弈论的ICT低碳方案协同创新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通过ICT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ICT低碳方案提供商、高能耗工业企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基于博弈论分析高能耗工业企业与ICT低碳方案提供商通过收入分享方式合作时,本文分析了各方的最优投入水平,以及政府激励和监管的协调作用。研究表明收入分享比例是影响合作与否的关键;政府资金资助和监管惩罚力度、税收优惠能分别提高ICT低碳方案提供商和高能耗工业企业的最优投入,协调双方因收入分享比例导致的利益冲突,但须合理设置经费资助的首期拨付比例。
106-110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产业经济

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

摘要:本文利用中部6省1998—2009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和2001~2012年的研发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各省高技术产业每年的研发创新效率及排序,并在横向范围内对2001~2012年这一时期内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的整体领先度进行计算,以此来衡量中部6省在整个12年中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存在很大差异,领先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湖北。本文结论可为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111-116

制造业升级中劳动力需求趋势与质量结构研究——基于灰色理论的实证分析

摘要: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117-123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受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自身竞争力提升等多层次因素共同的驱动,融合过程由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和组织融合等阶段有机构成;产业融合受产业技术能力因素、产品能力因素、市场能力因素、管理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利用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指标构建融合水平综合测度模型,依据SFA方法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基于中国30个省市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融合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影响方向,最后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34-142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城市经济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2013年各个城市的数据为基础,从定量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优化政策建议。
143-150

基于DEA交叉评价的中国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

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量质并举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创造性地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解决指标体系赋权问题,并以我国31个三线城市为例展开实证研究,通过相关分析探寻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的量、质关系远未协调,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城镇化质量的东、中、西递减格局明显;推进落后地区的城镇化更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但以城镇化带动城乡差距缩小仍是长期过程。
151-160